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36-0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2.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引导的情景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通过情景的引入让学生去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一个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通过情景的导入,让生活小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3.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偏差

3.1 观念更新不够彻底。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3.2 教师自身培训不够。新课改对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陈旧的培训方式,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3.3 外部条件不够。教学创新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不仅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而且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探索教学创新,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4.促进教学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

结束语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月藩.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方略[J]. 学科教育研究,2007.06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创感时代 六感 责任感 语文教学

一、创感时代(Conceptual Age)

21世纪,社会经历了信息时代(Information Age),而今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创感时代(Conceptual Age),一个更重视创新和感性认知的时代。所谓创感时代,就是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注重右脑的、综合的、创造性的思考,进行感性的、充满想象力的、情景化的创意思维方式,是基于境脉思维方式的“创感时代”。创感时代以“六感”为主要特征,即设计感(Design)、故事感(Story)、交响能力(Symphony)、共情能力(Empathy)、娱乐感(Play)和探寻意义(意义感Meaning)。以上六感是Pink在其新书《全新思维》中提出的,我们将其引用过来实施到教学中,以利于教育的新发展,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正如我们经常会思考其它方面的内容,创感时代同样也会存在N感,文中,笔者将会探讨创感时代下责任感的培养。

二、责任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1.责任感的涵义

早在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的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会议上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就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特别是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可见,责任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心,《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是自觉的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英语词典对责任或责任心的阐释是:

(1)法律和道德上对他人利益的照顾;

(2)个人非强制性、非指导性的职责和行为特征;

(3)事故的责罚。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责任感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与管理者共同拥有的一种品质。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认真钻研教育教法的应用;学生应认真学习,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及让其独立选择的机会;而管理者,则应管理好学校的教学工作,给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场所和氛围。在创感时代下,责任感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

2.小学语文教学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与家庭教育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从刚开始说话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了,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也是我们人格健全的一个保证。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鉴于小学语文的重要作用与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感的可从多方面进行培养,图1显示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方法。

1.与六感的结合

(1)与故事感的结合,

故事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给学生知识,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现在,故事感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中的一种流行的教育方式。

故事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重要作用。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或是自己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无论是故事讲述者还是聆听者,都会牵涉到主人公的一种表现或是某个事件。在听英雄事迹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被英雄们的英勇事迹感动,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起学生对自身责任的一个思考,从小就培养他们良好的责任感。

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都有特定的思想,也都会想方设法的吸引聆听者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与艺术性,因此可以很好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例如《司马光砸缸》一文,即可先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分析司马光的行为,引导小学生对类似事件的思考。

(2)与共情能力的结合

在Pink所著的《全新思维》中认为:共情能力,是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的能力。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理解他们的感受。共情能力要求能够体验另一个人的感受。共情能力可以让父母更了解孩子,使大家一起工作,使我们体会到别人的处境与想法。

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其中一种做法是以真实的场景显示学生过失带来的后果,但是这种方法不容易实现,更多的时候,需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结合共情感,使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的过失或不小心带来的痛苦或是后果,从故事中引发他们对责任感的思考,即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可以体会他人的处境,理解他人行为。

例如,要让孩子在学习中富有责任感,需要他们能够体会老师与家长的用心以及他们的期望,需要他们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去了解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在教学过程中,即可以通过分组活动,使一部分学生扮演教师与家长,另一部分学生继续做学生。如此,孩子们即可更好的理解家长与教师的做法,才能了解他们应有的责任,树立学习为自己的观念,明确自己在学校生活在学习中的责任。

2.培养责任感的其他方法

(1)给学生信任与尊重

责任感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对教师与家长来说,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学生,不能靠各种强制手段。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和意见,让学生自己作决定,并且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该给予学生信任与尊重。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鼓励学生,激励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

(2)融合于课堂教学中

鉴于我们讨论的是教学中责任感的培养,我们就无法把责任感从这个大环境中分离出来,而必须考虑这一背景因素。所以对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每一个闪光的瞬间,引发出学生对责任感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故事性的渴望为主,

如《司马光砸缸》一课中,面对小伙伴失足落入大水缸的险情,司马光沉着机智,砸缸救人,多么令人敬佩;《》一课中,他为了战友,为了首长交给他的任务,毅然舍身炸碉堡,读来令人感动;《一位盲人的感谢信》中,一位盲人和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学生在雨中撑伞前进的这一幕让人回味无穷;《小珊迪》中这个穷孩子,在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心里惦记的是自己可怜的弟弟和找给别人的4便士,他的悲惨遭遇和高尚品质催人泪下。在语文学习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人物的高尚品格他们的人格魅力,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感。

(3)融于课后作业中,与家长共同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作业是一种必需品,小学生也不例外。同时,爱玩也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课后作业足够的重视,意识到作业是他们的一种责任,引导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一起努力来进行培养。

责任感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也是培养教师与家长的责任感,使他们可以共同努力,促进学生最好的发展与成长。

四、责任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责任感,作为一种人类的重要品质,在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教学中的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创感时代的今天,自己负有的责任,不再是按照家长或是教师的要求去被动的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责任感主动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应开放到了课堂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应当如此。

1.责任感使小学语文教师走近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及思想变化。

我们都知道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抑或是顽皮的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爱与教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因为他们相当于拥有了一张张白纸,而这些白纸的未来则是由他们主要操控的。因此,教师自身责任感的进一步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2.责任感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拥有学习生活等的内驱力。

现在,很多孩子经常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责任感, 只知道家长要我学, 老师要我学, 不知道我学习是为什么;对同学没有责任感, 只知索取, 不知回报对班集体没有责任感, 只顾个人利益, 不顾集体利益,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吗?能承担起建设祖田的重任吗?基于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责任感至关重要。

3.责任感与其它六感结合,可以培养新时代的创感精神。

在本文中,笔者已经从责任感与六感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责任感在创感时代的新应用,也提出了一些方法。应用培养责任感,有利于创感时代学生的创感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对社会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感。

4.在小学教学中,责任感有利于学生个人人格与品质的培养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非常关键,尤其是好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与高尚的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师讲故事或是学生自己讲故事的过程,借故事从中引导学生对人格品质的思考。

五、结束语

责任感,在我们以往看来通常是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所在集体的责任,很少有人将责任感与教学中的另一主体――学生联系起来。但是,在创感时代的今天,责任感在教学中也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与教学有关的人员对教学的重视。随着创感时代对责任感的重视,笔者相信教育一定会越来越进步!

参考文献

[1]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交往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应用教学交往之后,已经改变了之前教师是课堂主体的现状,而且也不再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学生逐渐变成课堂的主体,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活跃起来。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交往的形式进行了分析。

一、在教学中应用对话的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交往的形式,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将信息作为基础,通过语言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亲身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双方的合作,在不断的交流探讨中,相互交换经验,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交往教学的形式,从而展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少年闰土》一课教学时,可以先设计一个吸引学生注意的问题:你们有没有自己最好的朋友啊?这时学生肯定会非常积极的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从而更好的进行之后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先对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之后再给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对话的形式将少年闰土的形象展示出来,教师在最后的时候要进行一个总结,这样既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在对话的形式中,学生不仅对少年闰土的形象充分掌握,也加深了和同学、教师之间的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教学交往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且还缺少强烈的质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鼓励和引导时,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交往中不断掌握问题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坐井观天》一课时,要想在课堂教学交往中实现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作用,一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领着学生将文章朗读一遍,再让学生讲一讲通过朗读文章,对文章有什么样的了解?大概讲了什么?这时学生就会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教师一味讲授,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的形式。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吵?学生会说他们在讨论天大还是天小,也有的学生可能是别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这时教师不要否定回答错误的学生,要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理解问题得实质,再根据文章中的内容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会对文章的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会更加愿意学习和回答问题,并且还会自主的发现问题,向教师提问,不断充实自己,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交往。

三、在教学交往中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交往要靠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努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肯定对方、接受对方,充分体现教学交往的主体性、交往性和互惠性。而在教学交往中,主要是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在不断的教学交往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麻雀》一课时,读过文章之后,教师会通过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情境,引申到母爱的伟大。由于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会问教师怎么知道老麻雀是母的,教师肯定会特别惊讶,这是教师通常都会忽略的,而学生却能有自己的见解,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教师也丰富了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肯定会更加的严谨。因此,早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教学交往,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呢够丰富教师的思想,使教师和学生实现互惠互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交往,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合作性和活跃性的课堂,还能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了解,从而形成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形式。并且还能提升学生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在交往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提高合作能力、交往能力,从而更好的学习语文。另外,现代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也就是说都是独生子女,很有可能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教学交往形式,可以使学生进行配合协作,从而形成与他人分享的好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忠,王晓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交往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0):39-42.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4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特有优势进入课堂,冲击着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CAI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广、效率高等特点,来产生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1、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1.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激发学生乐于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1.3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地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的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如教《荷花》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

(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5

一、把握语文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根本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关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协调发展。但就每一堂课而言,要针对本堂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实际,制订切合实际的课时目标,保证学生一课一得。其中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首先必须开门见山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并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一堂课结束后要检测这堂课师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有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然后再通过一系列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向课文深处,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有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小组协作、探究深化

只有主动参与,充分自主学习,学生才能自主去发现、探索、感悟,学习才更有效。小组协作、互助学习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能让课堂变成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舞台。但小组协作不仅要有外在的形式,更要有内在的思考。我班有29名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我把他们分成7个小组。小组之间合作学习,互相促进;课堂上遇到难度大的、学生独立思考后仍不得甚解的问题,则可以实施小组讨论,之后由小组长组织,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同时小组发言人也可以选一个助理专门协助他板书,然后小组之间互相借鉴、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创新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欲望;小组讨论能让学生通过思想的碰撞,互相启发,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小组展示,不仅暴露了学生自学中的不足,有利于老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且本小组展示的成果可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3.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我们课堂提问研究的重点,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避免太多或太少。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答疑辨析。

三、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上,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过程中,要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让学生尝试性学习,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不能放任自流,学生的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的理解错误要纠正,学生确实难以理解的问题则要耐心地进行讲解,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行为;反思与对策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和表现。教学行为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指能够始终围绕着教学任务,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并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作出迅速而正确的调整,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

本文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无效教学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语文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现状分析

1.片面追求学生个性化,淡化课堂秩序。注重个性发展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亮点。但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课堂的积极活跃,人为地淡化了课堂秩序,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对语文课堂进行观察,经常会发现这样的课堂状态:课堂上,有的学生兴趣所致,不加思考,不顾他人,率性所为;有的学生心不在焉,似听非听,似学非学;有的学生则游离于课堂之外,做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自由有余而约束不足,而课堂秩序的涣散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2.为质疑而质疑,冷落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明显增加,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为表扬而表扬,缺少适度批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因为恰当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当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之时,教师给予肯定无可厚非。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如何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无效行为,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得到新课程的精髓,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要回答这个问题,头绪比较多,本文无法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一一寻求问题解决的答案,只是从教学理念上做一些探讨。

1.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2)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光靠说教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趋向。

(3)尊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2.关注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增强课堂效益意识。实现课堂效益的基本保障在于以学定教。增强课堂效益意识,要求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进行课堂教学。

(2)及时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多途径地、及时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教师要能从学生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并合理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的学习活动中获取反馈信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从学生的口头和书面练习的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地查漏补缺;从课后征询学生的意见中获取反馈信息,认真加强“教”与“学”的协调。

3.关注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教学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形态。这种教学形态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的建构,它能使语文课堂生活丰满,充盈学生的生活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语文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需要注意两点:

(1)教材的生活化

目前使用的语文教科书,有不少课后研讨与练习,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都与生活相结合,颇具探索性,它们能引发并激起学生的探索和思维的活力。

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将语文从条条框框的分析还原到多彩生活的展现,把本本、教条似的知识传授演绎成灵活多样、巧妙自然的延伸、迁移、拓展。实践证明: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就生动有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事半而功倍;脱离生活,语文教学就枯燥无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事倍而功半。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就语文大观园中美丽的景点有所体验并准确理解进而进行描述,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审美表达。这样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便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把给学生造点压力变为给学生添点动力。由牵着学生走变为推着学生走,并期待他们能自己走。

(2)生活的语文化

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也说过:“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的确,语文的足迹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主持演讲、颁奖致辞、讨论答辩、座谈采访、写短信发邮件、听广播看电视等等,这些都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用武之地。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活的气息,语文课堂还原成为生活的窗口,语文课堂才能够成为学生思想成熟、精神成长的的一片芳草地。语文课堂的效率才能得到保证。

(注:本论文获北仑区2013年初中语文论文(案例)评比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崔承志姜连国《新课程实施中无效课堂行为分析》(《山东教育》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