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进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地理教学进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范文1

关键词: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

如果问一位高三学生:“你对现在地理课的感觉是什么?”大部分答案只有两个字:“沉闷。”高一、高二时那些师生积极互动、全班共同探究地理课的氛围已经不存在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传统的复习课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学生在经历了高一、高二的探究课堂后又回到了高三的“填鸭式”教学。下面就笔者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对开展学生活动的尝试,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活动内容“步步精心”

地理知识一般可分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类。其中,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策略性知识是关于“为什么”,这两类若只通过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被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研究与实践才能逐渐被内化。例如:学习我国季风气候区气候的形成原因与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本地海陆位置、结合本地各种气候数据去分析和思考内在联系。可见,学生的研究性活动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二、活动设计“无招胜有招”

学生活动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方法,结合学情与复习的相关内容,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复习效果的活动就是好活动。

1.我来出题

高三地理复习课不同于以往的新授课,虽然缺少了以往探究新知识时的那种新奇感,但在总结与分析知识点时却是有明显优势的。如在复习洋流这节时,首先讲到了等温线的判读及半球的判断,那么可以设计一个小活动:“你能不能设计个小题目,考一考其他同学吗?”学生一下子就活动了起来,有的一边画图一边冥思苦想,有的仔细看洋流模式图,有的翻阅前面的季风环流图等。毕竟对于学生来说,设计一道题目比做一道题更有兴趣,为了能难住其他同学,他们会努力把所学知识融合到题目里,这个过程比让他们做题更有效。

2.我来画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面对“无图无表不成题”的地理高考现状,看图、读图能力依然是重中之重。高三复习课中的画图环节不能只停留在高一、高二时的常规图上,而是应该在这些常规图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有所提高。例如:在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时,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先用语言设想一系列内力或外力等作用,再让全班学生画出满足要求的岩层剖面图;在复习“洋流”时,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任意说出某海域,其他学生画出该海域的洋流,无论学生在黑板上画什么图,都请全班学生一起找错误,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的能力。

3.我来总结

一位去美国留学过的高中生曾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的高中教师:“他们是最辛苦的老师,没日没夜地写教案、改作业,还要帮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规律……”相对于美国的“甩手掌柜”式教法,教师为学生总结的学习方法与各种规律特征实在是太多了。在笔者看来,教师在复习课上要培养学生对答题思路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解题规律的总结能力,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

如在复习判读非地带性世界气候类型成因时,可以结合部分实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谁的思路更灵活更简洁?如果情境变了,会出现什么变化?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出判读非地带性气候类型成因的方法。这些内容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会比教师讲解深刻得多。

三、活动过程“百家争鸣”

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学生现有知识体验为支点的,是教师所设计的学生活动中的重要补充。因此,我们不应为了赶教学进度或是防止破坏课堂节奏而忽略了它的存在,要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并适当展开讨论和探究,这样做更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掌握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飞跃,学生不待教师教而能自学是最成功的教育。在高三的复习课上,每节课都是对应知识点的“最后一课”。所以,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每一堂课上都要有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每天都能积极、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苏小兵.例谈“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编写[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Z1).

[2]陈立新.发现法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尝试[J].地理教学,2001,(06).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范文2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高考命题的趋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强;自然地理难点知识理解困难;文字表述不准确、规范等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关注

①紧扣考试说明,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知识体系,考试才有源和本。

②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搞题海战术。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1. 史地班1个26人,物地班2个52人。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好,但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属于中后学生多,前头学生少的情况。

2. 普遍存在对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却无丛下手。

三、本学期复体思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抓基础落实图

1、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2、重视主干知识,训练掌握出现率高的知识点。

3、充分重视利用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

4、教学研究上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必然会对高考模式和高考内容产生影响。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会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备课讨论交流。在教学与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只有科学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才能减少浪费。因此要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讲练结合,单元过关:解决好以讲代练问题,学生懂的不要讲,从而提高效率。

另外,近年来江苏省地理高考命题强调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难度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备课组教师及教研组的老师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为教学与复习的参考。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XX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轮复习强调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高三地理教学进度范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思维过程 教学实效

传统的地理课堂习惯于把学生思维局限于知识的识记,缺少对知识的质疑;习惯于从书本中找到答案,缺少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过程的分析;习惯于侧重实施课堂预设环节,忽略课堂精彩生成,这极大地影响教学实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进行地理思维创新,形成综合思维,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空间,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实效。

一、有效的问题情境预设,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学生进入课堂时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常带着丰富的生活知识、经验和技能,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学生已有的认知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巧设悬念,引导学生自主找出已有经验和课堂新知之间的相似点并追根溯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基于生活经验,合理预设。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实际上,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其宗旨就是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地理教师课前应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作为情境选择的一个支撑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常见天气系统一节内容时,按照教学进度大多数是安排在每年的10中旬到11月初左右,恰也是天气变化明显阶段,笔者常结合所在地昆山几日天气变化明显的气象数据列表,然后顺着时间前移到学生暑假期间学生切身经历到的“烧烤天”和“台风”天气现象,让学生在所提供的地理情境中思考,这些天气形成过程及带来的具体影响、防范措施等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情境信息自己动手绘图,思维受阻老师手教,师生共同合作得出结论。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当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时候,当然也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时候。

2.关注社会热点,灵活预设。

在地理学习中,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地理原理,学会知识迁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就不再难学,而在新的地理情境中驾驭地理材料,游刃有余,分析地理问题是就会胸有成竹。如今高考内容中包含的实事热点,主要集中在近年来特别是当年发生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与《考试说明》的主干知识相关联的现实问题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多,利用现今的网络媒体可以获得多种情境资源,但什么样的情境更有效呢?例如:在人教版选修教材环境保护中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知识点时,笔者引入时事热点内容“2015年入冬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其中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甚至华东部分省市出现了PM2.5爆表,北京地区还两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南方省市、非供暖冬季频频出现雾霾,这样的天气导致部分地区体育课转向室内,甚至中小学停课现象”。由于是近期频繁发生并且关系到能否正常上课的问题,因此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得到了充分调动,学习中的许多障碍就不攻自破了。

二、合理运用图文信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图像和文字一样在反映地理教学内容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类地理图像具有覆盖面广、兼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的特点,而且表述清楚、简洁,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最形象的特征。

1.活用教材,实现图文信息问题化。

地理课本上几乎每个章节都涉及地图和地表的运用。教材作为“学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源地,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教材上下工夫,提高学生的图文理解能力。①以图设问,例如人教版选修海洋地理中,图3.6“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在明确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及成因时,我们可以设计赤道为什么不是海水盐度最高值、为何60°纬线,南北半球盐度不同等小问题进行追问,避免学生思维的断层,促使学生深度思维。②图图迁移,例如季风环流中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一直作为学生学习的卡壳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七月和一月北部风向图再次谈究其风向成因,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③转文为图,例如岩石圈物质循环,教师可以通过文字方式将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呈现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其转化过程,再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提取信息,找到三大岩石相互关系进而自己动手绘制出相互关系图。综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常进行文字与图表的有效互换,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地理图表表现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转换思维意识。

2.科学表述,实现图文信息条理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满堂灌”一讲到底,只怕学生不懂,结果呢?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但作业做不起来。原因在哪里?笔者曾听过一节精彩的示范课,课题是《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任课教师设计了最后一个“我做规划师”环节,教师以较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用课堂所学为家乡设计一条公路,并强调学生表述形式可多样化。问题一出,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在草稿本上展示自己的特长“有用图绘制的、有用表比较的、有用文字说明的”,教师给了学生较充裕的时间思考、表述。在学生表述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其信息进行稍作加工与理解,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如何科学表述者的思路,课堂因此出现了。笔者认为,地理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从简单地用图文表达,到有条理地分析解决地理图文问题过程,恰是地理逻辑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将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常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偶然”,这便是课堂生成资源。教师既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成氛围,更好地观察和接受学生的信息,为动态生成提供可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具备及时捕捉闪光点的能力,学会倾听和过滤,抓住时机把有效的信息合理利用起来,生成有价值的地理教学资源。

1.平等化的管理,营造生成氛围。

动态生成是学生思维的发散与聚焦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在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表现在思维交流,还表现在语言、眼神、动作的交流。几年前,有幸听一位名师的地理课,他对学生的错误,委婉地提醒学生:“你可能有些粗心,应该做得更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重新构建知识,最后结合教学内容把错误转化成新的课程资源,“利用错误”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一句鼓励,一个微笑,一个手势等都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轻松、自然、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教师应走到学生当中,更好地观察学生和接受学生的信息,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善于聆听,并给予鼓励、关注、支持,为动态生成提供可能,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的发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注重课堂观察,及时捕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