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小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小常识

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尝试

Students attempt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an Ying

【Abstract】Ministry of Education, "Several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o promptly and effectively to a variety of way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actively create a harmonious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educating people, equal treatment of students, shortening and students "pitch". Sincer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students. Pour really love to promote students' feelings of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ry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当今的形势,我们的教育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还要承担起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下面谈谈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

1.创设和谐育人的外部环境

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实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校园的户外场地要富有变化,激发小学生的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在和谐校园环境,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快乐成长。

2.平等对待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距”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和蔼的面孔、用亲切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教师要特别善于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缩短了师生间的“心距离”。

3.真诚相待,理解学生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是难以顺利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而应该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

4.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2

本研究选取贵州省某地区中小学校长160人,使用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小学校长总体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考试升学的压力最大,人际关系的压力最小;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主观支持通过中介作用影响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主观支持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间接影响。

关键词 校长 工作压力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分类号B849

1 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持续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和特殊的教师群体,不仅承担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担负着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着较高的社会期望和职业压力。因此,中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问题便凸显出来。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校长具有较强烈的工作压力感,且工作压力是影响校长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有研究认为,虽然中学校长的工作压力大,但自身心理素质相对较好,因而中学校长的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其身心健康状况平均高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结果与中小学校长自身良好的人格特征有一定关系,大多数中小学校长情绪平稳、乐群热情、性格外向、态度温和、自我克制能力较强。但除人格因素之外,国内有关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内在心理机制的探讨比较少见,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

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会中所获得的来自他人的各种支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个体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障碍的症状就越少,社会支持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应对方式对个体心理健康也具有影响作用,有研究表明,与普通教师相比,校长的应付方式最为成熟,负性生活事件的受影响程度反而低于普通教师。

综观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虽然有研究者关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学校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但目前尚未见到有研究将多个变量同时引入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中,系统考察多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本研究拟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心理机制,为探索降低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以贵州省某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利用培训学员上课时间,采取整群取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其中男性校长156人,女性校长4人;正校长86人,副校长74人;专科学历122人,本科学历36人,2人数据缺失;小学校长110人,初中校长42人,完中(初中和高中)校长7人,1人数据缺失;乡镇和农村学校校长152人,城市学校校长8人;35岁以下校长96人,36~45岁校长54人,46岁以上校长10人。

2.2 研究工具

2.2.1 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问卷(Principal Job Pres—SUFe Questionnaire)

共9个项目,分别反映校长的总体压力及考试升学、工作负荷、社会监督、人际关系、主管领导、问题学生、生涯发展和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工作压力。采用5级计分(没有压力、有点压力、中等压力、较大压力和压力很大,分别记1~5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本研究中问卷内部一致性为0.87。

2.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 Rating Scale,SSRS)[9]

共10个项目,包括主观支持(4个)、客观支持(3个)和支持利用度(3个)等3个维度,分别反映被试主观感受到的支持、实际得到的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总分反映被试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本研究中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2。

2.2.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共20个项目,分为积极应对(12个)和消极应对(8个)2个维度。每个项目按照不采取、偶尔采取、有时采取和经常采取进行4级评定。本研究中积极应对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2,消极应对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1。

总体工作压力、考试升学压力、工作负荷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生涯发展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

2.2.4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SRHMS)

该量表包括正向情绪(5个)和心理症状与负性情绪(7个)2个子量表,共12个项目。其中正向情绪正向评分,心理症状与负性情绪反向评分,每个项目从0到10共11级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好。本研究中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

2.3 统计方法

数据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录入,进行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运用Amos 6.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

3 结果

3.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中小学校长总体工作压力平均分为3.14±0.96(理论范围0~5分),在考试升学、工作负荷、社会监督、人际关系、主管领导、问题学生、生涯发展和社会地位等方面,考试升学的压力最大,平均分为3.03±1.00,人际关系的压力最小,平均分为1.99±0.89,排在压力前3位的分别是考试升学、问题学生和工作负荷压力。结果显示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平均分为84.28±14.28(理论范围0~120分),从结果来看,中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显著正相关(p

3.2 不同组别的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分别将被试按总体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各维度和应对方式各维度分数由低到高排序,分别取两端27%的被试作为低分组和高分组,对两组被试的心理健康分数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在总体工作压力、主观支持和积极应对3个因子上,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p0.05)。

3.3 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相关研究文献和各变量之间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做出以下假设:工作压力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主观支持与积极应对通过

4 讨论

近些年来,中小学校长成为心理和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不足之处是普遍注重定性研究,缺乏定量分析。本研究以西部中小学校长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社会中介作用影响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主观支持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间接影响。根据上述模型假设,本研究首先建立工作压力、主观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的饱和模型;其次,使用Amos6.0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把饱和模型中路径系数不显著的路径删除(从总体压力到积极应对的路径),得到如图l所示的结构模型,即主观支持与积极应对在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该模型的拟合指标比较理想。

以上研究模型假设基本得到证实。进一步路径分析,将同一条路径中的系数相乘之后(如工作压力一主观支持一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为一0.16×0.18),再将不同路径的系数相加(如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有三条不同的路径),分别得到总体工作压力、主观支持和积极应对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一0.275、0.212.0.152。

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小学校长总体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廖传景等人研究结论比较一致。这种结果一方面可能与中小学校长自身心理素质较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环境中经历多年的个人奋斗,培养了良好的性格特征,大多数中小学校长性格外向、乐群热情、情绪平稳;同时善于利用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同事的社会支持,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用于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间接地提升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研究结果也可能与被试取样有一定关系。贵州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教育和经济发展总体上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升学考试、生涯发展和工作负荷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低于发达地区。因此,中小学校长总体工作压力相对不高。

在工作压力的具体方面,本研究考察了中小学校长在考试升学、工作负荷、社会监督、人际关系、主管领导、问题学生、生涯发展和社会地位等8个方面的压力情况,结果显示,考试升学的压力最大,其次是问题学生和工作负荷,而人际关系的压力相对最小。这种结果一方面反映出当前社会对学校的过高期望和上级部门对升学目标的考核给中小学校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升学率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教育管理部门考核升学率,学生家长重视升学率,升学率决定学校的发展,这些问题在当前教育中并未改变。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如开行政会、处理常规工作(巡查校园、整理文件、接待上级检查、接待家长、教师谈话和整理文件等)、处理突发事件,均让校长感觉“疲惫不堪”。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人际关系的氛围比较和谐,校园工作的人际环境相对较好。从工作压力的得分情况来看,与地处中东部地区的湖北省中小学校长的工作压力水平相比,地处西部地区的贵州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水平普遍较低。这一结果反映出不同地域的中小学校长的工作压力存在一定差异。

本研究发现,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显著。也就是说个体工作压力越大,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个体更多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困难与挫折,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尤其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加积极。关于社会支持的作用,多数研究者认为感受到的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因为虽然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现实,但是“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的(中介)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本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

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压力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内在关系比较复杂。其中,缓冲效应模型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调节和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中介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是介于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媒介;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独立于压力之外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动态效应模型则统合了主效应模型和缓冲效应模型。依据温忠麟等人的观点,我们同时检验了主观支持在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通过对主观支持调节效应的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主观支持的调节效应不显著(R2的变化只有0.006,第二层回归分析主观支持×工作压力乘积项中B=0.084,p=0.284)。因此,主观支持对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依据文献分析和变量问相关分析结果,我们建立了工作压力、主观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通过对主观支持中介效应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4个变量间的5条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

参考文献

1 汪颖,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 马雪玉,王景芝,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81—582.

3 汪小琴,任春亮,中学校长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6):564.

4 廖传景,中学校长身心健康及其影响与保护性因素,心理科学,2009,32(9):1508—1510.

5 张福建,中小学校长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山东教育科研,2001,(10):37—39.

6 闻吾森,王义强,赵国秋,等,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24(4):258—260.

7 邓远平,罗晓,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探析,集美大学学报,2011,12(1):44—48.

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3

二: 学会爱自己:我们都不是很完美的人,但我们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学会独立,告别依赖,对软弱的自己说再见。生活不是只有温暖,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但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价值,懂的珍惜自己,世界的一切不完美,你都可以坦然面对。爱护自己,珍爱生命。现在我校心理协会五月举办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期望同学们的参与!!

三:中国人受“做人要谦虚”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较深,很多人试图以谦虚博得别人的好感,但有时却弄巧成拙,尤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认为我们不能过于谦虚。过于谦虚,别人会认为你真的无能;我们应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的才能表达出来,一定要充满自信,给自己点自信,不要犹豫,积极表现自我,表现自己的才华,争取抓住机会,因为有时候你把握了机会,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表现自我,可以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机会是走向前途的阶梯,

要想走向大好前途,就先要把握机会,要想把握机会,就要积极地表现自我。因为,机会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的!相信自我,永不言败。现在我校心理协会五月举办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期望同学们的参与!!

四: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随人愿。有的人身躯可能先天不足或后天病残,但他却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创造出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这靠的就是信念。对一个有志者来说,信念是立身的法宝和希望的长河。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扬起前进的风帆;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是蕴藏在心中的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信念,是保证一生追求目标成功的内在驱动力。信念的最大价值是支撑人对美好事物孜孜以求。坚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谢的玫瑰。现在我校心理协会五月举办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期望同学们的参与!!

五:研究表明,心理的健康程度能够影响身体的健康。并且人们的某种特性,如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也能够影响生命的长度和生活的质量。

代表了一代人梦想的拿破仑,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渴望拥有的荣耀、权力,但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海伦·凯勒,美国残疾女青年,又聋、又瞎、又哑,可她却表示:生活是这么美好。你的快乐与否正是你的生活态度造成!

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格外重要,积极的心理态度是健康的五大元素之一,人们往往更重视营养、锻炼或疾病,而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参加运动、均衡营养或改变饮食习惯要困难得多。健康的生活态度确实能够提高免疫功能,并让你受益匪浅。

生活态度是一种选择,由你决定如何度过每一个精彩的日子。那么试着让你的生活多一点选择吧。现在我校心理协会五月举办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期望同学们的参与!!

六:考试焦虑是当前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现在各种考试临近,那么应该如何消除考试焦虑呢?

1、营造氛围

考试是一次再学习的机会,是巩固、加深和理解已学知识的途径,是衡量学业成就的一种方式。因此,每一位考生都应该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考试。

2、考试临近,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状况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自己定下一个较为现实的目标。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战胜自我。事实上,考试是考查学生平时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关口”,只要正常发挥,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出来了,就会取得属于自己的好成绩。

3、积极暗示

坚信考试焦虑是可以克服的,反复对自己说“我感到很轻松”,树立“自己一定能考好”的信心。考生自己可以编一些鼓励自己的话,如“这次考试我一定能考出水平来”,“这道题难度不小,我不会做,别人也未必知道如何做”。平时脑海里有紧张的念头时就用这句话来

压它,这种积极暗示的方法很有效。

考试前夕一定要注意休息,这样在考试时才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现在我校心理协会五月举办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期望同学们的参与!!

七:我校心理协会将在五月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心理健康的作用,缓解同学们的心理压力。现在播放一些心理小常识,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1、一见钟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但凡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这位,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2、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掩饰什么。

3、真正的朋友,节日里不发短信,平时也无电话寒暄,一旦有事,拿起话筒,连一句“不好意思”的客套都不用,可以直奔主题??

4、【请在夜晚说爱我】在白天,人们要扮演社会角色,进行的思想活动都是有意识。到了夜晚,人们从社会角色转换到个体角色,成为完全从属于家庭、属于自己的人,能够较多地按个人意志来支配自己的活动。因此人在夜晚感情最丰富,如果在晚上求爱,人的心理防御会降低,感情更充沛,成功率也比白天要高很多。

八:我校心理协会将在五月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心理健康的作用,缓解同学们的心理压力。现在播放一些心理小常识,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1、【恋爱技巧:有情如何才能人终成眷属?】

       1、随时能联系到彼此;

2、经常谈心,让彼此知道对方的想法;3、吵架要发泄出来,不能隔夜;4、互相尊重;5、不要跟异性朋友没完没了的联系;6、不要吝啬你的甜言蜜语;7、态度决定一切;8、两个人吵架,不管是谁的错,必须有人先低头道歉,哄对方。

2、【心理技巧:如何克服嫉妒心理】没有必要去嫉妒别人的成就、地位之类。因为:1别人可能真的付出比你多,只不过你没看到;2这些东西只能带来一时满足,而不是永久满足,不要也罢;3这里面有你玩不来的游戏规则,玩的来的人也都挺累;4你有不如人的就一定有比别人好的,静待时机;5不争这些,你的朋友会更多。

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4

网络论坛,又称电子公告板或BBS。校园BBS以其自由的言论空间、使用者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知识结构以及身份隐匿性三大特点,使广大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创造了一种传统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都无法企及的、活跃的文化氛围,这也正是校园BBS的魅力所在。然而,目前高校的BBS管理多由学生负责,教育工作者很少参与其中,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工作者在校园BBS上是大有可为的,应利用校园BBS的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素质教育。

1.利用BBS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在BBS上学生拥有无与伦比的言论自由权,BBS同时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优势,再加之隐匿的身份,这使得BBS成了交流思想的最佳平台。在BBS上通过发帖与跟帖,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着一种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得的平等的双向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迅速而广泛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这种反馈或者说思想的碰撞非常清晰,因为在BBS上的每一条发言都可明确地显示出跟帖讨论的观点,或是赞同或反对。对BBS上的不良发帖或跟帖,目前采取的措施大多都是删除或封ID。而事实上,仅靠这种简单的做法并不能完全阻止错误思想或言论的传播,更不能消除它们的消极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不同思想的正常交流。有效的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校园BBS的讨论,及时跟帖指正错误以及发表正确的言论,以一种平等姿态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

2.利用BBS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普遍设立了心理辅导站。尽管学生们并不抵触心理辅导,但却有不少学生不敢进入心理辅导站,原因是他们不愿面对面暴露自己的心结,更不愿让身边的同学知道。要想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心理辅导,除了需要大力宣传之外,高校的BBS是个很好的场所,隐匿身份的交流恰恰能打消学生现存的顾虑。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在校园网BBS上开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版块。借此版块传播、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排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类版块应由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公布各种主题的心理学小常识,例如如何有效排解心理压力,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等等,还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出解答。其他学生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针对不懂的内容在BBS上跟帖,向心理辅导教师询问。学生和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BBS进行交谈,其他学生不只可以浏览谈话内容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在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QQ或E-Mail等方式进行私密辅导。

3.利用BBS拓展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做出及时的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校园BBS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相关课程的BBS站点,通过使用这个站点,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布置和查收作业,学生还可以通过BBS向任课教师提出问题,要求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利用BBS,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将BBS作为开展教学改革的阵地。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利用校园网的BBS向学生广泛征求意见。

随着校园网络功能的日益增强,它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刻意识到校园BBS对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该积极有效地开展对BBS的参与、实施、监控和评价工作,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5

现如今,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引导他们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业压力、升学压力、竞赛压力成为了一个深受关注的话题。而我们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如何将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便成为了一个需要我们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利用我们的现有知识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中学生(尤其是初高中毕业生)面对压力、克服困难、缓解压力、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便成为了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

想要用我们的所学去帮助那些有困惑、压力大、需要帮助的中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究竟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因此,我们的暑期实践是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开始的。暑假的某一天,我们如约来到厦门市同安六中,向65名即将升入高三的同学分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此问卷由我们小队成员从资料室搜索查找发现,并由全体队员根据高三毕业生具体学习生活情况加以修改,使其更适合高三应届生,提高了问卷的信效度。问卷分发答题过程非常顺利,同学们很配合,结果令人满意。

通过问卷,我们发现高中毕业的压力主要来自升学的困扰,面对复杂困难的学习任务表现出烦躁倦怠的情绪,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信心,对于高考后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

针对了应届生这种心理状况,我们开始了本次暑期实践的第二部分——以此针对高三学生缓解升学压力,放飞心中梦想的主题段对综合素质拓展训练。

本次团训一共由货币组织疾风劲草蜈蚣大翻身三个主题小游戏构成,精致而充实。参与游戏的同学充分感受到了心理小游戏的魅力,在心理游戏中充分放松自我,排遣压力,愉悦身心。在游戏中穿插的说出自己心中梦想环节,让同学们勇敢表达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中同学们深入交流了在这次素拓活动中的体会与感触。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将这次游戏中得到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高三学年更顺心,更轻松,更有效率。

通过前两个部分的顺利进行,同学们对心理学、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都希望我们通过这次暑期实践为大家进一步介绍心理学,使同学们对心理学对自己都有一个更身层次的认识了解。

借此契机,我们展开了本次暑期实践的最后一个部分——心理。

在心理沙龙中,我们位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心理学中对日常生活有所帮助的小常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然后,我们着重介绍了有关气质类型方面的知识,并向同学们发放了气质类型问卷,同学们通过这份问卷了解了自己的气质类型,接下来我们针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取长补短的可行性建议,让同学们更加的了解了自己,并且让同门们通过这次沙龙懂得了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对自己进行调整提高。沙龙结束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并亲切的邀请我们有机会再去学校和他们一起分享心理学知识。

本次活动顺应学生对心理学知识了解的需要,对校园心理健康建设有积极的意义。前期准备工作安排合理、到位、活动可操作性强、可行性强,能引起学生兴致。活动地点都在教室或操场,活动内容没有危险性项目,安全系数高,且不会浪费学生太多不必要的时间。加上有学校内老师或学生干部从中协调,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十分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6

一、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1.思想品德教育受到挑战

在市场经济与多元价值观念、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下,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迷茫”现象,价值定位不清晰,对社会主义制度尚存在模糊认识,亟待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给予正确引导。这说明当今学生在基本政治观点与价值观上表现出不少困惑与矛盾,值得关注。

学生道德发展中出现了虚拟化、时尚化倾向。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主导学生道德发展的格局被打破,“偶像崇拜”“流行文化”“娱乐化倾向”等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

网络在给学生成长带来许多益处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网络就像海洋,只要一打开网络,我马上就觉得自己像一个水手,就想到处冒险。”这是一位中学生上网的感受。部分学生中开始出现网络沉溺现象,危害性日益显现出来。

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养成方面,知行分离现象依然明显。虽然道德认知水平随着年级增长在不断提高,但这并不必然会带来道德行为规范水平的提高。

2.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临成人社会不断施加给他们的高期望、高要求,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与其它方面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据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强迫症状”、“焦虑”、“偏执”三项不良心理反应列于前三位,高中学生“强迫症状”“焦虑”“偏执”“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五项不良心理反应人数最多,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4.9%;对自杀意念报告率进行统计,初中男、女生分别为22.6%和20.7%,高中男、女生分别为22.6%和39.0%。调查指出,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易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卫生问题容易出现的时期。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是伴随着成长过程而来的,同样,如果不加重视,又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学校教育受到应试机制的严重干扰,常常无奈地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举措。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也往往带给中小学生以无形的、巨大的压力。

有一学生其父无家庭观念长期滞留福州,不养家。其母一人辛苦抚养,并因此脾气暴躁,常把其当出气筒。其幼年物资条件极其缺乏且无家庭温暖。7岁时其母负气出走从此再未归,父也再未归至今。其后寄居伯父家,自诉:常有寄人篱下之感。吃饭时其伯母常斜眼瞧他,倍感不自在。伯母在日常对其颇有微词,责备他是累赘。小学5年级开始出现逆反迹象,偶尔不归家,但教育后能及时改正。初中后,更加叛逆。具体表现为:常偷家里的钱,连伯母放在桌上的手机也偷去卖掉,与他感情甚笃的堂弟放在枕头下的私房钱也被其拿走,并常到其年近八旬的祖父母处骗钱,甚至将同学放在抽屉里的课本当垃圾卖……问其原因,或沉默或说不想回家吃饭。渐渐的开始与一帮同党混在一块。打群架、敲诈勒索、调戏女孩、聚众抽烟赌博、夜不归宿、泡网吧、上课睡觉要么旷课……骗来的钱很快挥霍一空,继而再骗。伯父无法,将其锁在家中但其很快逃脱,后数天不归又混迹天涯,变本加厉,家人寻找,故意躲避。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缺乏家庭监督、家庭温暖、情感交流,以致于产生厌学、逃学、弃学等现象,导致学生偷盗、勒索、抽烟、泡吧、打架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有的学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努力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与实效性。建立健全学校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对策

1.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转变家教观念

(1)学校可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科学讲座、座谈等活动,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讲座内容可涉及:“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孩子不应该被溺爱”等。

(2)教会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的结构、气氛、文化、经济背景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父母离异,学生的情绪与人格上受到的伤害,都会使学生变得孤僻、自卑,甚至产生反抗、敌对的情绪。因此,家长应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活动等情况,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多观察、多交流、多沟通、创造出良好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

(3)帮助家长改变重智轻德,子女私有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妥善处理孩子某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某些特定问题。尤其让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应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教育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规律。

2.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精心创设心理情境,发挥心育活动课教育功能

学校应创造条件安排心育活动课,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授课。心育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学科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心理活动课,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活动”,重视“体验”这两个最核心要素。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以达到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彼此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2)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注重学科教学渗透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靠一个心理老师,需要每个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针对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进行渗透,使之达到互相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学校可通过广播站、宣传窗、手抄报、学生刊物等宣传媒体平台,宣传报道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可举办主题班会、让学生写心情日记、心灵感言等形式,让学生传递白己的心声,倾听同伴的声音。让学生学习传授心理小常识,学会训练调节自己心态的小技能,学会化解同学间心中的小疙瘩。

(4)加强留守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体系,为学生排忧解愁。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站,对一些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诊断和鉴别。疏导、调整和矫正他们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等心理障碍。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条件好的学校,可建立心理热线和“心语”信箱,心理教师以“知心姐姐”的身份认真回复学生的信件,通过咨询形式,实施心理辅导,为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架起了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学校应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针对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定期为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专题讲座,如:“怎样戒除网瘾”、“青春期性保健知识”、“考前心理辅导”、“人际交往的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