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规划;景观方案;设计

1总体说明

1.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庐阳区大杨镇固镇路和森景大道交叉口西南角,占地约17000m2。该项目地上为公园,地下部分拟建大于200辆停车位停车场、2500m2的农贸市场。

1.2区位分析

基地位于庐阳区大杨镇固镇路和森景大道交叉口西南角,基地周边环绕大量的居民区,处于居民生活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很好的可达性。

1.3现状分析

基地基地呈“L”型,北至固镇路,东至森景大道,南、西方向与利港.四季华庭小区相邻。基地内部地势平坦。

2建筑设计说明

2.1功能布局

拟建的公园地下功能主要包括241辆停车位的社会停车场和一座2557.4m2的农贸市场及起附属场地。本方案将农贸市场安排在古镇路与森景大道交叉口的位置,农贸市场入口处设置下沉式广场,解决农贸市场的进入的问题,方便周围小区人流的到达;同时也减少农贸市场对周边小区的影响。社会停车场结合地形灵活布置,同时注重方案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停车场总建筑面积7954.4m2,设置两个防火分区,停车位241辆,分别在固镇路和森景大道上设置双车道出入口。

2.2剖面设计

本方案考虑公园、车库与农贸市场之间的联系与使用的便利性与合理性,将农贸市场地面标高降低到相对周边道路路标高的-2.1m处,顶部结构标高2.1m;通过下沉式的广场及台阶联系周边道路与农贸市场,半地下形式的农贸市场既能满足农贸市场通风、采光、方便进入等使用需求,又可以结合公园景观设计美化周边环境,为周围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活动场所。结合上部公园景观的设计,车库地面标高降低到-2.7m处,顶部结构标高0.9m,上部同样结合景观设计成供居民活动使用的公园。

2.3交通组织及消防设计

地下车库设置2个防火分区,每个分区均设置2个以上通向上部公园及农贸市场的通道,分别在固镇路和森景大道设置双车道车库出入口。沿农贸市场西侧和南侧设置消防通道,通道通过两个坡道与城市道路相连,同时结合消防通道解决农贸市场的停车及卸货问题。

2.4地下车库

设计充分考虑人防设计要求,可满足后期人防设计。

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筑面积:10511.8m2。其中,车库部分:7954.4m2;停车位:241位;农贸市场:2557.4m2。

3景观设计说明

3.1设计原则

(1)生态景观原则。营造地域性生态景观,将公园的运动特色与半地下的地形关系作为我们设计挥洒的基底,做到生态设计,保护合理的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2)以人为本原则。创造适应所有人的活动需要。充分研究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求的人群需要,公园内的公共设施、体育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等内容、数量、空间分布等,均应考虑方便游人利用,满足游人健身、休闲的需要,让游人在公园内游的高兴,玩的开心,尽兴而归。(3)可持续发展。考虑公园远期的发展,不断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回归自然的需求,公园的建设与利用应该以持续发展为前提,永续利用为目的

3.2设计理念

“大自然的健身房”,如何更好的通过设计,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一处休闲游憩健身的场所,是我们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森景公园的设计通过富有现代感的设计语汇,运用具有运动感的切线构图,力求创造一个体育休闲活动与绿色生态环境融合的新环境空间。在绿草荫荫的环境下运动健身,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一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边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一边肆意的挥洒着汗水,体育健身的乐趣被发展到极致

3.3总体布局

(1)景观分区。主要为以下分区:①休闲运动区。利用良好的轴线关系,创造吸引人的空间序列。其次通过有趣的竖向变化,拓宽公园的视觉空间,营造出独具空间的艺术感。在此区域内设置各种性质的体育休闲运动场地,包括微型篮球场、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要,让整个园区充满活力。此区域作为园内的中心区域将其他区域有机的联系起来,既方便游人到达,又互不影响;②林荫广场区。利用富有现代气息的切线造型,结合规则的树木种植与游憩小径相结合,逐步体会和感受人在林间休闲漫步的乐趣与韵味。“L”型的通风采光井,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营造了大气、简洁的大地景观,实现了建筑与景观的完美结合;③疏林草坡区。结合覆土建筑的特点,利用微地形草坡的造景手法,形成宛如天成的自然景观,随着地形的变化设计了草坪舞台和漫步道,靠近四季华庭小区的一侧种植高大的灌木及乔木,减少运动公园对小区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园区营造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2)竖向设计。通过对现场场地的勘察,结合建筑设计,同时充分考虑土方平衡,利用景观化的处理手法,丰富视觉空间。通过坡地的起伏变化,有组织的排水处理,营造出生态运动公园的环境。(3)交通流线分析。运用富有活力和现代感的切线造型组织道路交通,强调连续性、通达性和多样性,建立集休闲、生态、游憩为一体的园路系统,(4)管理形式分析。公园平时为开放管理,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处设有门卫室,方便管理。农贸市场内部布置管理用房。

4植物设计

4.1设计理念

在公园的绿化设计上采用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易于维护的乡土树种,少种草、多种灌木和乔木,尽量不使用名贵树种,在满足地下车库顶载荷的情况下,注重场地地面微地形的塑造,丰富空间层次。根据总体方案,与硬景结合来营造植物景观,结合丰富的地形设计和姿态各异的植物搭配,突出空间构成元素在节奏、韵律和质感上的变化,营造疏密有致、循环交替,彼此联通的植物空间序列。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是自然与规则相结合,“师法自然”的植物造景手法,利用乔灌草藤形成树丛、树群时注意虚实相间、疏落有致;行道树和树阵广场序列、阵列式的种植则给人有序、简洁的感觉。用丛植、群植、列植、孤植手法结合冠大阴浓的骨架大乔木、开花植物、香花植物从空间感觉、视觉、嗅觉、听觉上提高地块绿化的整体质量。

4.2植物设计特色

种植形式:草坪和群落种植方式相结合,成片、成丛,讲究植物色彩,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复合式绿化层次,利用纯林、混交林、疏林草地的结构形式结合不同的绿地空间,深浅并有,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开朗中有封闭,封闭中有开朗,以无形之需造有形之美,体现自然环境美。季相变化:布置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的景观树种,使之有韵律节奏的变化。在每个植物群落的配置中,注意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搭配,避免某个季节出现植物的色相过于单调。植物本身有着丰富的色相变化,春的生机,夏的繁荣,秋的成熟,冬的萧瑟,合理的搭配,使得色相变化丰富多彩,成为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树种选择:基调树种:香樟、银杏、桂花、马褂木、乐昌含笑、广玉兰、刚竹等。

4.3主要苗木标准

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线公园;公众参与;景观;公众价值

【分类号】TU986

1 得益于公众推力而保留基地的高线公园计划

1.1 公众推动下的废弃高架铁路的历史

在美国纽约,从1825年随着伊利运河的水运(Erie Canal)开始兴起,纽约市的经济增长也开始沿河发展。到了十八,十九世纪,产业革命后铁路运输慢慢成为当时最普遍的运输方式,1847年纽约市在曼哈顿区西边修建了街道级的货运铁路,但当时的铁路由于为平面式的运输,安全事故频发,甚至连第十大道(10th Avenue)也被人们冠以『死亡大道的称号。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纽约城市的快速膨胀及人口的迅速增长,交通问题十分严重,原有的货运铁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纽约市对于城市商品运输的需求了。在1929年,纽约市开始运作『西区改造工程(The West Side Improvement),其中就包括把货运铁路进行改造,采用部份高架部份地下的运输模式,这个『西区改造工程高架部份所留即为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 Park)的前身.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汽车货运的逐步兴起,高线慢慢的衰败下去,直至80年代被完全废弃了。在这段命运多踹的『高线铁路被废弃的20多年中,一直处于拆与不拆的争论中,几次面临被完全拆除。

1.2 社区性的公众组织介入高架基地的保留

1999年,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非盈利性组织──高线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诞生了,发起人是当地两位居民旅游作家约书亚・大卫(Joshua David)和手表商人罗伯特・哈蒙德(Robert Hammond)。

高线之友组织倡导保护高线并把高线开发成为对公众开放是我景观公园,为纽约市民服务,当时高架铁路的拥有者CSX Real Property急于处理手上这段不能盈利的高架铁路,也曾经提出过将高架铁路改造成为空中停车场或是建成广告板等想法。直到约书亚・大卫和罗伯特・哈蒙德发现一个名为『 Rail Banking的联邦法案:此法案规定当铁轨不能再使用时,任何民间团体,地方政府机关,都能和联邦铁路达成协议,利用现有的轨道用地作为公园或是其他公用用途。这是高线之友组织得以提出保存在利用高架铁轨的法律依据。

同时约书亚・大卫和罗伯特・哈蒙德通过评估专家对公园周边的土地建筑等进行估算,得出公园建设后,公园周边的地价能提升13%16%的经济效益。约书亚・大卫和罗伯特・哈蒙德所领导的高线之友组织以其『区域想象的概念成功说服了当时的纽约市市政府和市议会。

当时纽约市的市长为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他成为纽约市的市长之前,彭博一直从事商业经营,他可以预见到高线公园建成之后的土地价值和对纽约市的民众影响,呼吁留住这段历史的高架铁路线,同时从自己的私人账户捐出200万美元来建设高线公园。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大卫和哈蒙德的高线之友组织,通过不断游说,高家公园还获得媒体大亨IAC总裁夫妇高达1500万美元的捐赠。为了推动高线公园项目,当时纽约具有影响力的人基本上都站出来为这座公园的开发实施出力。至此,通过公众组织高线之友和纽约市民的不断努力,纽约市的高线公园的第一期建设总算定了下来。

2 把公众参与融入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中去

2.1 由纽约市市民决定的高线公园设计方案

高线之友组织在初期的时候负责统筹高架公园的规划设计,2003年1月至7月,来自36个国家的720个设计团队开始为纽约高线公园设计,设计竞赛从2004年3月至9月,最终从52个高线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案中选取了七个团队入围,这些设计团队也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其中包括景观设计师,园艺师,建筑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城市规划师,甚至还包括艺术家。最终从高线公园的七个设计方案甄选了4个方案,在2004年的夏天,这些关于高线公园的设计方案在纽约市的建筑中心公开供市民选择。公众完全可以参与到这座城市的建设中,为城市的发展出谋划策。

最终,由纽约市政府和纽约市的市民同“高线之友”等组织的共同选择下,原野设计事务所(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和迪勒・斯科菲帝欧+伦夫洛设计事务所(Diller Scofidio+Renfr)共同设计高线公园的第一部份项目。

2.2 高线公园设计方案中公共利益的考量

在高线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从开始的方案选择,公园的建设者就把公众的利益当做一个相当重要的考量。多个高线公园的设计方案的选择,确保了在公众的选择下,各个阶层的公共利益得到均衡,同时也确保了民众对于高线公园的支持。

高线公园的假设中,公众的参与是推动其项目落成的巨大助力。无论是景观的设计还是高线公园周边建筑的使用,最终的使用者还是纽约市的公众,因此公众对于项目的支持和满意也是高线公园开发成功的关键。

3 公众组织高线之友对于公园建成后的管理

3.1 丰富的公众参与性活动使市民得到更好的公园体验

高线公园建成后,公众组织高线之友就接过了高线公园的管理重担。同时成立了高线艺术委员会(High Line Art Commission),定期的在高线公园内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公众艺术活动,通过为纽约市的公共艺术家们提供支持和场地, 将大量的公共艺术引入高线公园。高线艺术委员会将具体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类型都公布在高线公园的官方网站上,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民众。公园的后期管理完全是一个公众组织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而进行的管理,公众在高线公园的参与性大大的增强了,高线之友的民众参与性考量,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给纽约市民,甚至全世界的游客一个独特的高线公园体验。

4 结语

相比于美国高线公园的公众参与,甚至是“主导”,国内这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公众的参与程度不高常常是在公共项目的考量上,大多只是在的介入,在公共项目方案的评选和后期的运作上很难深入到公共项目的核心地带,自然就很难融入到项目中去。通过高线公园的案例,我们需要慢慢培养政府机关对于公众意见的看法和公众自发的在城市的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意愿,使公众真正的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上去。

参考文献:

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3

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理论内容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培养较重要,笔者提出按“理论+专题”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专题实训,并结合就业市场,确定由理论讲解和设计训练两个主要模块。每一部分都有其目标性、启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专业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贴现在景观设计课程的现实意义,掌握专业设计方法。

(一)基础理论专题

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在教学中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可以分为几个专题:

1.古典园林景观专题,对于古典园林景观的的认识,主要结合不同的时期的景观形式介绍。搜集资料,让学生对所选的特定时期的景观进行分析,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科的历史发展做简介的教学方法。

2.景观设计程序与表现专题。了解景观设计的流程,从草图到方案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细节,在设计表现中如何应用。逐渐使学生对课程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3.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专题。授课教师应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选出有重点、难点知识,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系统性地对知识点归纳,结合景观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了解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趋向,以及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及资料,总结出课程学习中较合适的理论框架:

(1)导论(国内外景观的历史发展现代景观的形成);

(2)设计元素(山石、植物、水体、建筑等);

(3)结构及功能分析(空间划分、景观流线、景观节点、中心景观区);

(4)景观设计表达(通过美学原则,应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方案呈现);

(5)单项实训(庭院、公园、住宅区、广场等)。

(二)景观设计实践专题

课程内容坚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导向,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调整各部分前后程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尽可能多结合景观设计新思维、新观念进行设计体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结合作品展示,同时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其中设计实践的内容以单项设计、公园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更贴近的内容为主。整套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设计图和详细设计图。总体设计图包括设计说明、总平面图、景观分布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主入口设计图(平面、剖面、透视图)、效果图。详细设计图包括地形标高设计图、地面铺装设计图、照明设计图及植物的配置图、鸟瞰图及材料的列表。总平面图展示了方案的总体布局,包括山、水体、植物、建筑物的布局。设计说明完整地阐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说明构思,深化设计主题。功能分析图清楚地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几个区域,结合设计构思分析各区域的合理性。如何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景观,以便创造卫生、舒适、又没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既需要学习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风景构图等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需要学习景观规划的专业知识。教学中结合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景观的发展趋势,了解景观有哪些要素,并通过设计创意景观,从而把握景观设计的设计要领,为将来从事景观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二、景观设计实训内容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实训或者专业训练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显得尤为重要。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结合小区规划课程教学进行了“专题式”教学实践。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四个专题进行了教学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尺度设计到大尺度空间设计,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景观设计的各部分表现。

(一)单项设计

针对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山石造景、水景、建筑形体设计分别进行练习,主要锻炼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意识,形成对基础理论的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手绘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进行某庭院设计,绘制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景观元素的应用,空间划分方法等设计理论,结合平、立面图设计,体会景观立体空间的变化,绘制效果图。

(二)居住区公园设计

居住区公园相对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小,由于公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公园设计中要求的尺度不是太大,但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会把前面的单项设计加以应用。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由被动到主动思考。逐渐练习其对于场地空间的宏观把握和设计能力。

(三)居住区设计

在景观元素和小尺度的公园设计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景观要求是有关人与景、人与人这两对密不可分关系相协调的实训内容,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中居住区设计是应该掌握的实训内容,所以,可虚拟或者选择一些附近楼盘进行训练,也可以选择有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练习。从对方案的构思,到分析已有的方案,把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联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在居住区设计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尊重设计原则,发挥设计灵感,从自然环境中找出设计雏形,讲求艺术,但也注重使用功能,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将主题与风格相结合,合理处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四)综合性设计的要求

公园、居住区是环境艺术类专业景观设计练习的内容。总结公园、居住区及其他类似空间的特征,设计元素与空间如何更好地处理。从形态处理、主题创意及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景观实用性相结合,营造更加宜人的环境。教学实训中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设计公司的流程,了解景观设计程序。在景观设计中,有借鉴有创新。在景观设计表现环节,要求学生采用手绘表现,锻炼其手绘表现能力,后期结合软件进行修改和排版。实训成绩综合以下进行考核: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说明、版式及打印效果,团队合作等,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考核,对图纸绘制的考核,也不局限于考核学生应用某一种工具,综合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但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够,需要在实际项目中完善,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团体交流,在实践项目中注重设计内容,设计程度上要提高方案设计能力。

三、结语

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景观纪念园喷泉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戴安娜王妃纪念园坐落在伦敦海德公园蛇形湖畔南侧,是为纪念故去的英国王妃戴安娜而建造的,纪念园的设计者是美国景观设计师――Kathryn Gustafson。整个纪念园的平面规划十分简洁,由一个形如项链的椭圆水渠喷泉、田园小径以及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组成(图1)。水渠喷泉是整个纪念园的核心,被安置在纪念园中部的开阔绿地之上,它的形状同样简洁,由一个长短轴分别为80米和50米的椭圆环构成,圆环的平面形状光滑柔顺,与周边的地形和植物完全融合成一体。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几种元素,构成了整个纪念园。简洁的设计给场地中留出了大量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将留给到访的游人,使他们也作为其中的一个景观元素,增强景观的参与性。

图1

然而,这个貌似简单的设计只是一个表象,当你仔细研究场地中的主题喷泉时,一个复杂精密的景观设计便开始展现在你的眼前了。喷泉由545块不同形状的花岗岩组成,整体的长度超过了210米,喷泉的线型飘逸动荡,水流从水渠南端的最高点喷出,然后分成两股流向不同的方向,在中途还有补水,水渠东部的水流通过池底表面凹凸不平的颜面奔流跳跃,而喷泉西部的水流则宁静平稳,两股水流最终汇集于水渠低处稍宽阔的水面之中,不同地段有不同的水流形态、不同的水速、不同的水声,作者通过这样的设计反映了戴安娜生命中多样的个性。

再贴近观察,你会发现,组成水渠中的石材每一块都有各自的特点。为了体现多样性和趣味性,喷泉的形式和石材的形状经过各种手段反复推敲,最初是一个泥塑的模型,然后借用了专业的汽车建模软件对模具的铸件进行了的数字化扫描。接着一个专门制作高质量计算机模型的公司介入,将设计方案最终转化成了一个完美的三维计算机模型。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师进一步细化了545块石材的形状和准确定位,最后将成果分成诸多的虚拟单体石块文件,再提供给专业石匠一一制作。可以看到,在喷泉简单的几何形体背后,蕴含着大量的复杂的高科技元素。

再从整体来看纪念园,它很好的同周边的场地结合,复杂精致的喷泉圆环,静静的卧在绿色的大地上,没有一丝的骄傲,没有一点和公园中其他景观抢镜的意思。能达成这样的效果,还要从方案的竞标说起。在最初的方案征集中,共有100多位艺术家提出了各自的方案,最后英国艺术家Anish Kapoor和美国景观设计师Kathryn Gustafson的设计方案进入到了最后的评选。Anish Kapoor的方案是在湖中央处建造一个15英尺高的水柱喷泉方案,而Kathryn Gustafson提交的方案与传统意义上的喷泉不同,它不准备去塑造一个高大宏伟的纪念性水景,方案所要表达的是平静的、情景交融的大地艺术,以此来和戴安娜王妃的形象相匹配。正是这种沉稳协调的设计理念,让评委最终选择了Kathryn Gustafson的方案。

沉稳内敛的理念,并没有给纪念园带来沉寂。静卧在大地上的喷泉,充分考虑了游人的参与性,人们可以安全的在喷泉的水流中嬉戏,也可以悠闲的坐在石块上休憩,也可以躺在旁边的绿地上欣赏美景。纪念园在开园以后受到了巨大的欢迎,吸引来了大量的游人,尤其是喜爱嬉水的孩子们,(图2)游人数量甚至一度超过了纪念园所能承受容量。这种成功的设计,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像传统纪念空间营造的沉思的氛围,而是通过开放空间、绿树、喷泉水面使游客沉醉于其中并流连忘返。用欢乐的方式来缅怀戴安娜,这也许也正是作者期待的效果。

整个纪念园不仅体现了纪念的功能,而且更加兼顾了游人的参与性和游憩性,景观设计简洁却充满高科技含量,设计者通过简单的几个景观要素就传达出了设计理念,并使人们乐在其中,这样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设计作品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图2

参考文献:

[1].木青,戴安娜王妃纪念园,中国园林,2005/08

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22-02

城市是一个自然和人工高度复合的巨系统,城市景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展现,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城市一直是大众向往的乐土,但是“人炸”(population)、“环境污染”(pollution)、“资源枯竭”(poverty)的“三P危机”正将城市推向深渊,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问题。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迫使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已有的自然观和生态观,20世纪60年代景观生态学应运而生, 基于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对改善城市环境和建设生态城市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景观生态化设计概说

(一)景观生态化设计概念

一个花园当没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一池水塘如果不是用人工水泥护衬或化学物质维护,便会生长出各种昆虫、水藻、杂草,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而生态设计或许就是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这种能动作用。

景观生态化设计,从本质上说,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对土地和户外空间进行的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进行的设计。

(二)景观生态化设计内涵

生态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发展的可持续,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学习、娱乐等方面的质量。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应同时考虑城市的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自然环境的审美功能和精神功能,这也是生态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人性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主要内涵。人性化指人是城市的主角,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性化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生态化指生态优先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理念。艺术化指城市环境是人类创造的最大的艺术品,因此它也有与艺术一样的审美功能。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过分强调一方或者忽视一方都会导致景观生态设计的缺陷。

(三)景观生态化设计误区

目前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主要存在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过度生态化,过分地强调环境的自然属性,认为只有城市建成环境达到原生自然的状态才是唯一的生态化路径,这种观点忽视了城市建成环境的人工属性;第二个误区是伪生态化,即要么简单套用生态理论,完全不顾设计方案的成本,要么只喊喊生态口号,并无生态之实;第三个误区是过于技术化,生态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建立在文化观念、技术储备、经济支持等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使用门槛,景观设计过于技术化往往导致设计方案理念先进、技术超前,但难以实现。

二、景观生态化设计手法探析

(一)原生态自然式的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是景观设计的载体,生态环境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景观格局的不同。生态优先就是要首先尊重原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对于任何一个景观设计,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我们做什么?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设计中生存延续,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些让生物无法生存的用混凝土加固的护岸、没有生态系统的人工湖都是不合适的。

我们所设计的景观要通过物质空间要素表现出来。这些要素包括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动植物等,又包括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自然式的景观设计除了要了解自然系统本身演变及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前提外,还要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对诸要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景观模式,选择与环境相适配的植物,选择与自然相和谐的材料。

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West8曾设计一个机场绿化的方案,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原则。他们首先和当地林业机构合作进行了生态方面的研究,确定桦树最适合在这里生长。于是每个植树季节都在此种植桦树,作为绿色的生态质地,并在桦树下种植可以固氮的红花草,作为有机肥料供给树的生长,还安装了一些蜜蜂蜂箱,用以传播红花草的种子,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圈。具有代表性的还有沃克事务所对索拉纳园区的总体规划,他们力争使工程建设的影响减到最小,保护了大片可贵的大草原与岗坡地等当地自然景观。

(二)乡土化的景观设计

倡导根植于所处的环境,维护地域特征是乡土化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设计应尊重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的植被状况,多运用乡土的植物,使之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大草坪”曾在中国大地上流行,“大草坪”只能看不耐踏,失去了在其上活动的功能,消耗了大量的浇灌用水(尤其对于干旱少雨和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人力、物力、财力,而得到的生态效应却很少。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异质性原理,城市绿地应该从大草坪和观赏花木的集合地走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生态化绿地。苏杭一带夏既酷热,冬又寒冷,根据当地气候在景观设计时往往控制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树的比重,在开敞空间中种植一定比重的落叶树,以便冬天室外能获得阳光。

很多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了乡土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他们在设计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俞孔坚在中山岐江公园设计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当地乡土植物,如白茅、象草和莎草等,营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景观,在改善场地生态系统的同时,使公园的地域和文化氛围更加突出。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在自然江滩及内河湿地的自然基底上,于内河湿地其间设计了一系列亲水栈桥、平台,形成了一个具有弹性容量的步道网络和集聚丰富体验的审美空间。

(三)保护和节约型的景观设计

保留与再利用作为一种生态的景观设计手法自20世纪70年代来一直受设计师的青睐。设计中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所消耗的能源和施工中的废弃物,保留当地的文脉。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变,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师面对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工业元素和工业遗留的斑斑痕迹,不是去掩盖和消灭,而是尊重场地现状,采用了保留、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1972年Richard haag主持没计的美国西雅图煤气场公园开历史之先河,首先应用了“保留、再利用”的设计手法。韩国西首尔湖公园将废弃的工厂建设成为一座具有未来感的现代公园,将工业碎片完美地陈列在这里。

资源的循环使用服务于新的功能可大大减少耗费。成都的活水公园通过汇集地表污水,进化处理后的污水作为水流雕塑、戏水池和人工湿地塘用水;在德莱塞特尔设计的柏林波茨坦广场中,地块内的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广场的水景用水、卫生洁具的冲洗、植物的浇灌等用水都来自于收集的雨水。除了达到节约的目的外,很多细节上的设计还可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法国巴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流细缓,为了使雨水能及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巴黎的公园地面大部分都采用泥土、沙石或砾石。在德国等地区,通常精准计算本地雨水分布清况,保证每一滴雨水能够完全渗透到本地块地下。德国巴伐利亚洲环保部新楼设计,该区90%的屋面和80%的地面排水是通过处理而均匀的渗入地下,硬质地面利用地面坡度和设置雨水渗透口使雨水均匀地渗入地下;半硬质地面如镶草卵石、块石铺面,雨水直接渗入;屋面雨水大部分通过屋面绿化储存起来,经过蒸腾作用向大气散发,其余部分则经排水管系统向地面渗透或储存,为水景提供主要的水源。反观我国的公园,大多都采用大理石、磨石等精致的硬质铺地,能渗入地下的水连20%都不足,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充,北京暴雨被淹足以窥知,想必这也是近年来常出现极端恶劣天气的部分根源。

(四)生态恢复型的景观设计

生态恢复型设计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种种技术手段来恢复和再生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在设计时除了完成常规性设计要求和目标,更多从怎样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补偿遗落的景观文脉、补偿社会经济发展力,倡导健康、自然的新审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虑。

最突出的当属景园建筑师K·希尔针对德国圣弗特堡地区长期煤矿开采所造成的整体环境酸化问题。她在占地18平方英里的主污染区设计了纵横交错的步行林荫道网络,沿途设置机井并开挖水渠,利用机井抽水促使周边地区清洁的地下水向该区域流动,抽出的污水经透明的净水装置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通过水渠日清、大地日绿的鲜明变化使当地人们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提高。

在美国纽约高万斯运河海绵公园建成之前,工业污染和水体污染一直困扰着高万斯运河。公园建成后,不但污染的水体可以在这里通过缓流、吸收和过滤的方式得到净化,而且原本僻静的运河滨水区也再次重焕生机。海绵公园一方面把地表水纳入水监管体系,重构下水道和雨水径流系统,同时辅以生物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种植绿地改善城市空间,公园所选植物能在多种环境中正常生长,还具有从污水中分离出重金属的能力。

(五)植入高技术的景观设计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材料已成为当今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技术与生态之间是一种新的共生关系,不要强调“人造”和“自然”的界限,景观设计的介入总是在改变着自然。

目前在西方景观设计中具备高技术含量的举措较为广泛,包括:利用植物进行污水处理、利用真菌或细菌将有机垃圾降解、土壤污染治理、植被恢复、绿色能源使用等等。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屋顶花园上运用风能的风车。反映了当代设计师对新能源的关注。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也建成了采用太阳能灯具的公园,如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领域还突破了沙、石、水、树木等天然材料的限制,开始大量地使用塑料制品、光导纤维、合成金属等新型材料来制作景观作品。如舒沃兹在瑞欧购物中心庭院的水池设计中,将池底分格条采用光纤代替灯光效果,创造了创造了富有时尚气息的现代景观。

三、结语

生态伦理思想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所体现,例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护场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绿色植物等手法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这些手法为日益枯竭的资源和衰败的环境寻找新的发展平台。当前,我们应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更多更新的生态设计手法,去构筑安全、健康、优美的城市景观体系。

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自然不是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的一个装饰性的背景,而要被看作生命的源泉。正如康德在他的著作《判断力批判》所说:“自然只有在貌似艺术的时候才显得美,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而又貌似自然才显得美。”

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咸宁 园林与景观 建筑设计 问题 对策

咸宁市位于鄂东南,气候温和,降水量丰富。市区内有淦河穿越,还有傍水休闲的潜山、教育重地青龙山、十六潭山公园等,是闻名遐迩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市内温泉遍布,“香城泉都”因此而得名。近年来,咸宁市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在市区建设上规划绿地面积高,并对一些原有景点进行升级改造,出现了不少亮点。

一、咸宁园林与景观建筑设计考察现状

基于此,笔者先是到咸宁市园林局和市规划局查阅了部分资料,并咨询了有关专家,然后进行了实地考察,主要有沁香园、淦河、潜山、十六潭公园等经升级改造的景点,还有新建的水上喷泉、竹博物馆、桂花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等,以及一系列工业园区绿化、街道和道路绿化等,对咸宁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有了以下直观的体会。

(一)绿化设计以人为本,注重民生

根据现场考察,在园林规划方面,市区里面充分利用群山环抱、山城相依的地理特点,将山体园林化改造为景观园林公园,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包括青龙山公园、十六潭公园等。并且充分利用街头绿地,先后建成了望泉园、石景园等多处街头游园对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便利条件。市民的休闲、健身和娱乐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街道绿化方面,在经道路绿化升级后,增加了很多冠大浓荫的速生乡土树种,绿荫地快速形成且分布较广。在主干道如咸宁大道、桂乡大道等,种植有双排或多排树木,形成了道路绿化和休闲相结合的绿化带,便于市民行走、散步。这些绿化工程不但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让市民深切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后的舒适,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以人为本”。而这种考虑民生的方案值得称道。

(二)绿化建设突出地方特色

在咸宁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了地形特色,种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彰显了本地区的园林绿化的特点,在生态景区的打造中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找到了之处,彰显了个性,提升了魅力。

1.广泛种植桂花树。咸宁桂花资源丰富,是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在桂花树的种植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目前,咸宁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可以充分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即“桂花”文化。咸宁市区多条主干道上栽种了大量不同种类、品性、规格的桂花,建设了桂花主题公园――沁香园,将月桂雕塑设置在人口集散度高的火车站广场,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了国内首家桂花博物馆。咸宁市以丰富的桂树资源为依托,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科研和种植,营造桂树氛围,弘扬桂花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香城”。

2.因地制宜,种植咸宁本地其他植物和植被,打造园林城市特色的景观。咸宁根据植被好坏将城区山体分为生态林地、山体公园和城市建设用地。山体公园除种植桂花和竹类外,还栽植樟树、枫香等乔木,并配以薛荔、石血等植被,营造具有郊野气息的城市景观;城市建设用地也注重景观设计,合理处理其和山体、绿地的搭配和过渡。

二、国内其他地域园林与景观建筑设计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日益恶化。越来越频繁、严重的雾霾已经强烈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存环境。近年来,国内城市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通过打造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园林景观来改善城市环境,展现城市形象。在园林规划方面以城市生态建设为终极目标,以旅游景点建设为手段,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自然风貌、气候和历史文化背景,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环境。笔者通过考察和总结,认为国内园林与景观建设有以下特点:

(一)普遍重视园林规划设计,但实际执行存在不到位之处。目前的城市园林规划蓝图宏伟,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画面感很强,看起来绿化面积占比大,景观之间无缝衔接,显得舒适宜居。在这种规划引导下,各个城市涌现了一批园林景观,如武汉金银湖湿地公园、东湖生态景区、木兰天池等。这些景观生态环保给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是市民之福。但我们也同样看到了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这些景观之间的衔接较差,甚至没有关联,各自独立。因为这些景观的建设和整个城市的景观建设脱节,景观之间的城市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从整个城市来看,绿地总面积占比不低,可给人的感觉还是绿地太少,其原因是建筑和景观之间没有合理布局,建筑和景观各自独立集中,这就是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更新了园林景观规划理念,回归到重视本地特色。园林景观建设结合城市实际,根据城市规划需求,在城市文化底蕴、历史背景、景观现状和地理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有了创新和科学管理,增加了城市园林和绿地,创造了一批优秀的具有地域特色、个性突出的园林景观作品。

(三)园林景观建设工艺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除了采用常规的工艺,还应用了很多如LED灯、音乐喷泉等设施,如武汉高铁站的设计大规模采用仿生的钢筋骨架,在传统的构景手段上进行创新,为园林造景和景观建设增添了现代气息。

(四)园林景观建筑雷同现象严重。由于城市化进程节奏过快,各地在规划设计时对人文景观、建筑形式和环境缺乏认识,在景观设计时对建筑与植物的搭配、布局缺乏思考,只是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方面生搬硬套,缺乏独创性,导致了很多雷同景观的产生。

三、咸宁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随着咸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用地不断侵蚀绿地,新城区又面临重新造景。如何完善生态旅游城市,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咸宁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整体规划方案不够明确,专项方案不够具体,导致执行难。整体规划方案应从全局出发,明确主题,清晰主线;第二,建筑规划方案没有考虑地理地貌和风俗人情的实际,理论和现实脱节。新建城区应避免大面积破坏植被,旧城区改造也应以人为本,不要片面追求现代化建筑;第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规划为城市建设让路而导致变更太多,规划执行不到位。规划方案应当统筹城市建设和园林规划,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拆建;第四,设计人才相对匮乏,缺少创新方案。从目前的园林建设来看,有一些特色方案,但总体来说还是缺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景点或建筑。第五,缺乏立体绿化以及多层次绿化。

(二)加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

1.坚持打造生态城市的目标不动摇

充分考虑咸宁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风土人情,对土地资源、植被资源进行评估和保护,在生态的基础上造城,而不是造城之后再来造景。应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前瞻性地进行几十年上百年的规划设计,以生态保护、改造城市生态环境为途径,实现城市功能性和生态性的统一,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天人合一”。

2.重视整体规划设计

明确咸宁整个城市、园林建设系统规划目的,从理念设计、用地情况和园林建设入手,创造和谐、适应自然的环境。

3.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咸宁的目标是打造生态旅游城市,首先要树立满足市民、游客需求的人本意识。不管建筑如何进行设计、处理,都应从细节上为人们的起居、工作和休闲服务,改善小气候环境,增加舒适感,才能得到市民和游客的认可。

4.立体化、多层次绿化

目前在各区域如商业中心、公园、住宅区和街道铺设了很多草坪空间,只种植少量高大乔木点缀,零星地搭配一些灌木。通过这种方式可快速地扩大了绿地面积,但却没有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咸宁靠近武汉,夏天极为炎热,应种植更多高大的达地乔木,增加绿荫面积,同时在建筑屋顶栽种花草灌木,增加草坪,这样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增加宜居空间。

5.加强设计师团队建设

咸宁应考虑引进高水平设计人才,择机举办园林设计论坛、设计方案比赛等活动,吸收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四、咸宁城市建筑景观发展展望

由于园林景观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大规模的修建景观园林难度巨大。咸宁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探索新的途径,考虑以点带面,在现有历史文化景点和生态景观上进行改建和改造,打造一些具有规模性、示范性、代表性的景区,吸引各地游客旅游拉动经济,同时经济的增长又能激发园林景观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环。

(注:本文为湖北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13025)

参考文献:

[1]金新琼.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2010(10).

[2]刘飞.浅谈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与技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3]赵益君.生态园林概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美术大观,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