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健康教育课程

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范文1

一、概念解析

“健康教育”(Heal education)的最初含义来自美国的“学校保健活动”,又称“学校保健教育”、“社区和职业卫生教育”。以往的健康教育只关注个人身心状况的改变;而现代意义的健康教育已将个体的身心状况与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工作环境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思考,并提出对健康的预防和促进策略。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是以课程为载体,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条件和规范,在中小学阶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各种课程及教学手段,使儿童青少年获得必要的健康知识,以转变态度,树立正确观念,养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终身幸福打下基础。

“菜单”,原意指供顾客点菜用的单子,美味佳肴列出来供顾客选择,顾客需要什么就点什么。“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学校结合教师特色及学生需求,将一学年或者一学期的健康教育课程目录以菜单的形式公布给全体师生,再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自主选择课程,最后由班主任、教导处、教科室等部门汇总信息,统筹安排。

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与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使学校形成科学的课程开发与教学管理模式,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走向规范化,进而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凸显提供课程平台。

二、构建流程

参照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参照图1,首先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健康教育需求,在此基础上,权衡学校的课程资源,对学校有能力满足且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编制成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目录;教师从自身条件出发,从课程目录中选择申报自己擅长的科目,并提交《学校健康课程申报表》和《课程教学计划》;经由学校管理层、教师、校外专家等组成的健康教育评审团的评审,确定所要开发的课程,然后进入课程开发阶段;根据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对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开发,并对所开发的课程编制《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报名表》,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课程的实施打破传统的固定班级的局限性,采用学生自愿选课、教师挂牌授课制度,发挥菜单式课程的优势。

课程实施以后,由学校管理层、学生、家长、教师及校外的健康教育专家等对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评价包括课程总体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三个方面;根据评价结果,区分优秀、良好、不合格课程,并分别施以保持、调整和停设三种策略;以此实现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动态调整(流程如图1所示)。

三、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为确保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应在现有制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课程动态调整制度,学校在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运用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是否适合学生的健康教育,对于不适合学生实际的课程应该予以取消或者整改。

2.课程体系尚待完善

健康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学校在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上,心理健康类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学校课程中这部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忽视了其心理卫生,学生成长在身心两方面出现了不平衡状态,导致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

学校开设的传统的体育类和艺术类课程普遍以技能训练为主,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某一方面的技能,并以此来提高本校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这样的艺体课程缺乏体验教学,缺乏帮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艺术素养的精神层面的提升。

3.开发力量有待整合

在“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家长、学校等各方易忽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课堂被挤占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无法按照课程计划对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学习。由此,家长、教师等各方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间的配合尚待加强,健康教育课程各方开发力量有待进一步整合。

4.课程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

校本课程资源分为学校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其中外部资源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属校本课程之列,故也不例外。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当中,较多关注学校内部已有资源,易忽视对学校外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网络资源的利用问题

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以丰富菜单式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如何对网络信息做好筛选工作,创造一个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这些都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四、相应策略

1.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针对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制度问题,学校管理者应根据课程需要建立新制度,使学校校本课程制度更健全。如建立课程动态调整制度和教师激励制度,确保学校开设的每一门健康教育课程都能满足学生某一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投入到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中。

2.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在艺术类、体育类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将心理健康类课程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心理课程为主,辅之以心理咨询、心灵广播、心理档案。内容是心理导向课,以价值取向、信心辅导、考试情绪等为主题,使学生学会用心理知识缓解考试压力、青春期焦虑。其次,改进体育类和艺术类课程,增加情感体验教学,使学生感受体育精神,陶冶艺术情操,提升个人情感体验。

3.校本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挖掘

为保证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家庭和社区需积极配合。社区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区环境,创造机会让学生成为健康知识的宣传员,使他们在强化自身健康意识的同时为社区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氛围,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其将课堂上的健康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的能力。

4.整合学校力量

通过指导思想的引导,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配合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教师,做好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共同营造学校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5.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范文2

个人信息

姓名

女 23岁 (幼教,3000-5000元)

学历: 大专

工作年限: 2-3年

期望薪资: 3000-5000元

工作地点: 广州 - 不限

求职意向:幼教 | 教师

沟通能力强 学习能力强 有亲和力 诚信 正直 责任心强

工作经验(工作了2年4个月,做了1份工作)

穗石童星幼儿园

工作时间:20XX年8月 至 20XX年12月[2年4个月]

职位名称:幼师

教育经历

20XX年1月毕业肇庆学院学前教育

自我描述

工作经历

20XX年在工贸幼儿园实习一个星期

20XX年在肇庆市一幼实习一个星期

20XX年在肇庆市一幼当实习生一个月

20XX年在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穗石童星幼儿园工作(班主任)

教育背景

20XX年9月在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就读20XX年9月在肇庆学院就读

主修课程:

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史、游戏理论与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儿童文学、美学、学前艺术教育概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制作、声乐、绘画、舞蹈

辅修课程:

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书法修养、大学体育、哲学原理。

本专业能力:

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范文3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策略

一、心理健康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而且也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也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可见,儿童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二、外来务工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1.知足快乐但归属感不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虽然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都要比本地孩子差,但他们却表现的更知足快乐。不过,虽然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觉得自己很幸福和很快乐,对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感到知足和满意,但不容忽视的是,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感到自己因为是“外地人”而被本地人看不起,觉得本地人嫌弃他们,因此在心理上他们的归属感并不强,表现得比较孤独敏感自卑和易受伤害。

2.懂事明理但行为习惯不良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吃苦耐劳,也更懂事明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从事着最苦最脏最累最险的工作,而且常常要加班加点,因此他们的孩子早早就拥有了一颗体谅父母的孝心,从小就学会了帮助父母照顾弟妹、干洗衣做饭等各种家务活。

但不可否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出来的养成问题较多。他们普遍存在着自由散漫的弱点,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他们往往不太愿意接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法治和纪律观念都比较淡薄;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他们态度随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草草完成;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他们的卫生意识很差,乱吃零食乱扔东西,做事常常缺少章法。

三、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特别是帮助学校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我们努力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设备先进、方法科学的育人校园,爱生如子亲如一家的师生家园,流连忘返终生不忘的学生乐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美丽花园。

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居住环境可能不是那么好,在学校就应给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场所。

2.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

(二)加强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沟通

1.个体疏导,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不但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且注重个案研究,对个别心理障碍的学生,老师会给予特别的关爱,特别是心理障碍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是特殊关爱的对象。从心理上开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情。

2.生生协作,共建心灵港湾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缺乏归属感,而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能缓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因此,我们应该发动全体学生,相互关心,相互协作,共同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创建心灵港湾。

(1)组建假日活动小组

经常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假日活动小组主要开展以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内容的兴趣活动,如小制作、参观、实践活动等,不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减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假日里的孤独感。

(2)突出学习上的帮助

由于农外来务工家庭的特殊情况,学生更需要学习上的帮助。因此,除老师热心辅导外,班级也应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换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学习难题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3.家校合作,打造学生心灵成长的绿色通道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社会有密切联系,我们努力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打造适宜学生心灵成长的绿色通道。如:办家长学校,搞家长咨询日、开放日,办面向家长的校报,定期与家长沟通探讨。学校活动邀请家长平等参加。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委员会里都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家校形成合力,可以更及时地了解家庭、孩子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指导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理解孩子的再进修学校,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明确,正确地调适自我,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是十分必要的。懂得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是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

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他可以是贫穷的,也可以是一个文盲,但他不能不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学校应给这些特殊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这些“流动的花朵”的心灵带来健康成长的"一米阳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2]李百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范文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1995年又宣告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国政府在2010年颁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在2011年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儿童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保证儿童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措施”是“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可见,倡导阅读已经成为政府行为,并由此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图画故事书是通过一系列有(或无)文字的图画,为儿童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的一种书。《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是美国作者艾瑞克,卡尔专门为儿童创作的。1969年出版之后,被译成47种语言,全球销量已超过3000万册。2008年该书被译成汉语,在我国出版发行。为了解我国幼教工作者对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喜好倾向和价值判断,以便为今后“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幼儿园的课程与教材,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开展了这项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

1 制作评价资料。把《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翻拍成13张照片。编成PPTl-13;把这本书的文字内容制成PPT14。

2 设计评价表格。针对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内容,编制评价表,共有6个封闭式的单项选择题,每题由5个备选答案;把评价表制成PPTl5。

3 选择研究对象。随机向G省、H省、J省、S1省(市)、S2省、Z省的幼教工作者发放评价表:依次向他们播放PPTl-15;要求他们在看完这些PPT以后,完成评价表上的各个问题;分别对这些省(市)的幼教工作者进行集体访谈,交流各自的观感。

4 统计评价表。共发放评价表72份(各省12份),回收6l份,回收率为85%;去除未完全作答的评价表,获得有效评价表56份(其中教师16份、园长25份、教研员和科研员及师训员15份),有效回收率为78%;阁上机处理有效评价表,得出各项研究结果(见图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教师对该图画故事书的喜好程度。从图1可知:我国98%的幼教工作者是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其中“很喜欢”的占63%,“较喜欢”的占35%,“一般”的占2%。“较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喜欢该书,主要是因为:“书的设计独特”“制作新颖”:“图画书的颜色很鲜艳”“很美丽”“十分养眼”;“图画很精美”“亮丽”;“故事很有趣”“很有意思”“很吸引人”“很有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毛毛虫很可爱”“很好看”:“蝴蝶很漂亮”“惹人喜爱”。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主要是从图书的外表和设计、色彩和形式、内容和情节这几个方面来说明自己的喜好的。教师对优秀童书的喜好是没有国界的。2007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所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这本图画故事书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被推荐列入100本最佳童书之中。翻

2 儿童对该图画故事书的喜好程度。从图1可知:我国96%的幼教工作者推测儿童也会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其中认为儿童会“很喜欢”的占73%、“较喜欢”的占23%、“一般”的占4%、“较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为儿童也会喜欢该书,主要是因为:“绚丽的色彩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新颖的图画能吸引小朋友”;“故事很有童趣”:“一些画页按阶梯状排列。小朋友很容易翻动书页”:“每个水果上都有一个小圆洞,太神奇了,小朋友肯定会喜欢的”“会把自己的小手指头伸到小洞洞里去抠一抠的”“会用手去挖的”:“毛毛虫从洞里面钻出来,小朋友看了会感到新奇的”“会开心的”:“许多食品也都是小朋友喜欢吃的”。“好吃的食物会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的”;“毛毛虫胖乎乎的,很可爱的”,“红红的脑袋”“碧绿的身体”,“小朋友都会喜欢看的”。“毛毛虫后来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大蝴蝶,小朋友肯定会喜欢的”。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不仅意识到艳丽的色彩、新异的绘画能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注意力,而且还认识到别具一格的虫洞、多种多样的食物能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创造行为。这本老少皆“爱”的经典童书也受到英国人的推崇。早在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所进行的一项阅读民意调查就表明,该书被公众投票评为英国人最喜爱的书籍。在英国人看来,这本书是一个深受喜欢的经典形象,精彩故事吸引着一代代的儿童,延绵不断。

3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的教育效果。从图1可知:我国91%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会对儿童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其中认为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的占55%、“较好”的教育效果的占36%,“一般”的教育效果的占9%,“较差”和“很差”的教育效果的均为O%。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同该书对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主要是因为:“它是一本可以看也可以玩的好书”:“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能教给幼儿许多东西”,例如,能帮助幼儿认识“颜色”“数字”“食物”“昆虫”:“寓教于乐”,“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描述自然现象:小毛毛虫怎么样变成了一只大蝴蝶。”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能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来全面认识这本书对儿童成长发展的表层价值,这是令人欣喜的。但还没有能从教育的核心和实质上,来深刻理解这本书对儿童生命教育的潜在价值。这是令人遗憾的。这本构思巧妙的图画书能把儿童带到童话般的世界里,儿童通过跟随毛毛虫自由自在地去旅行,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生命的美丽和珍贵。生命。实际上就是一段旅程。幼教工作者可以透过蝴蝶的生命周期(如从小小的卵到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再到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再到茧,最后再到漂亮的蝴蝶),来唱响对儿童进行生命启蒙教育的赞歌。

4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作用。从图1可知:我国86%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占39%。“较大”的占47%,“一般”的占14%,“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可该书对儿童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讲到了“星期的概念”和“数字”,“巧妙地包含了一周七天,1-7的数字”,例如,“有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从一到五”。还有“两个多星期”:它还“提到了一一对应的关

系”,例如,“星期一吃了一个、星期二吃了二个、星期三吃了三个、星期四吃了四个、星期五吃了五个”;此外它还“说到了许多量词”。例如,在星期六吃的许多东西中,就有“一颗”“一条”“一个”“一块”“一根”“一片”“一间”“一只”,等等。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能比较全面地认知这本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具体作用:既能帮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字、各种各样的量词,使儿童理解“1”和“许多”及其相互关系,又能帮助儿童掌握星期的概念、时间的顺序,使儿童能知道一周有七天。哪天在哪一天的后面。数学概念虽然是儿童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这本书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事半功倍。

5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从图1可知:我国80%的幼教工作者都肯定了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其中认为“很大”的占32%。“较大”的占48%,“一般”的占20%,“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可该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首先是因为它列出了毛毛虫一周的食谱:“毛毛虫每天都在吃水果”“每天吃的水果都是不一样的”:其次是因为它画出了毛毛虫的成长变化:“毛毛虫慢慢长大了”“越长越大”:再次是因为它写出了毛毛虫肚子痛的原因:“毛毛虫吃得太多了,肚子就痛了”,这样就会使幼儿明白“吃东西要适量”“要有节制”“不能吃个不停”“不能暴饮暴食”的道理;最后是因为它还开出了治愈肚子痛的药方:“要少吃一点”“要吃点蔬菜”“要吃一片树叶子,这样就会觉得舒服多了”。

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已发现了蕴藏在这本书中的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的多种因子,既有助于儿童理解生长发育与进食水果之间的密切的因果关系,又有助于儿童形成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甜食的健康的饮食习惯。

6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科学教育的作用。从图1可知:我国80%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占43%,“较大”的占37%,“一般”的占20%。“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同该书对儿童科学教育的巨大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画了苹果、梨子、李子、草莓、橘子”“有助于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水果”;还“画出了巧克力蛋糕、冰淇淋、黄瓜、乳酪、火腿、棒棒糖、樱桃派、香肠、杯子蛋糕、西瓜”“能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食物”:此外它还“写了由卵到虫、再由茧到蝶的进化过程”“能丰富幼儿关于昆虫的知识”。然而,也有几位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质疑,“‘蝴蝶’不是从‘蛹’里出来的吗”?“怎么会是从‘茧’里出来的呢”?“是不是被作者写错了呀?”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已认识到了这本书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鲜明价值,例如,能扩展儿童关于食物和动物的知识;与此同时,还彰显了我国幼教工作者勇于质疑的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早有读者对该书中“从茧到蝶”的说法提出过疑问,作者也给予了回应:我曾请教过昆虫学家。大多数蝴蝶的确都是由“蛹”变来的,但有一种罕见的帕纳塞斯绢蝶,则是由“茧”而来的。此外,作者还自嘲道:我有一个不科学的解释就是我的蝴蝶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毛毛虫是举世无双的,因为毛毛虫实际上是不吃冰淇淋等食物的。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得到了我国幼教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其中:教师对该书的“喜好程度”高于其他五个方面,位居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儿童”对该书的“喜好程度”:排在第三位的是该书对儿童的“总体教育效果”是颇佳的;排在第四位的是该书对儿童的“数学教育作用”是很大的:排在第五位的是这本书对儿童的“健康教育作用”和“科学教育作用”是较大的。

(二)讨论

1 优秀图画故事书的选购与阅读。《饥饿的毛毛虫》这条从美国爬出来的奇妙无比的毛毛虫,一路畅通无阻地从一个国家爬到了另一个国家,已经“吞噬”了世界上无数个儿童的心。但访谈发现。我国幼儿园大多没有购置这本世界公认的优秀童书。图画故事书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受到教师和儿童喜爱的且教育价值极高的读物选购来,摆放在幼儿园图书馆或班级图书区的书架上。那么儿童就有机会打开图书,在知识的书本上爬行,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悦读”中获得成长。

2 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与维护。在访谈会上,许多教师抱怨,他们虽然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但是他们却没有权利购买,因为只有园长才能决定幼儿园和班级图书的选购事宜。一些教师反映,他们不可能在课堂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儿童听,因为在指定的“教材”和“教参”里都没有要求讲这个故事。他们不能自说白话,增加这个故事,同时他们也没有时间去讲这个故事,因为规定的教学内容已占满了每天的日程。有些教师表示,他们会向家长推荐这本书,请家长购买后。读给孩子听。还有几个青年教师说道,这本书让他们爱不释手,他们会自己去买,在家里讲给孩子听。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不及时地加以纠正,那么势必会泯灭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导致幼儿园教育滞后于家庭教育的“怪象”出现。

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城市化;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创伤与恢复;亲子关系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2075.42万,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代价的承受者之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父母缺席困境,出现了许多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但必须明确,留守儿童不等同于问题儿童,相反,如何引导留守儿童群体健康成长,如何抚平留守儿童所遭遇的心理与生理创伤,如何将亲子关系中出现的伤害对孩子本身成长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值得社会各界尤其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留守儿童主要集中于劳务输出大省,且年龄段集中于中小学阶段

据《中国青年报》20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39.69%,接近五分之二。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河南、山西、湖南、重庆和湖北等劳务输出大省。从绝对数量来看,小学和初中阶段人数分别为1409.53万、665.89万,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占67.92%。从留守儿童占同学段农民工子女的相对比例来看,初中阶段农民工子女的留守率为66.26%,高出小学阶段6.66个百分点。

一方面,这可能与儿童年龄有关,年龄越大,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强,家长更放心将其留在家乡;另一方面,可能与孩子面临的就学升学问题有关,初中阶段的流动儿童在流入地面临异地中考、就读高中等制度障碍,导致出现了返乡就学的留守现象。

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结构来看,43.36%的农村留守儿童其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46.91%的留守儿童其父亲外出务工,还有将近10%的属于母亲外出务工。而按照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女性主要承担着相夫教子、料理家务的主要责任。母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责任人,对孩子形成爱与家庭观念有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在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家庭中,母亲处于缺位状态。这不仅仅是儿童监护意义上的缺位,更是心理成长引导者的缺位。

二、留守儿童面临四大成长危机

一是家庭监护缺位,导致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凸显。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一是隔代监护,有五分之一是同辈监护,还有3.37%为自我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由于身体健康不佳或者精力不够等原因,难以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临时监护人监护能力的规定,导致履责不到位。

二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重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成长引导。当前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城市化取向,片面追求知识教育和升学率,忽视了乡村社会和乡村儿童作为价值主体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特定需求的关照。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开设不足或者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育方式方法陈旧落后,不符合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他们难以从中获得相应的正确价值引导,形成完备的安全法制意识和知识等。

三是亲情关爱缺失,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席造成亲子关系的伤害,这也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异样。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很少,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群体和父母联系也很少,他们的亲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缺乏亲情体验和亲情关爱,相应地,他们也就不会对周围人、周围事,乃至周遭世界形成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念,甚至对自我存在的意义产生否定。亲情缺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发展,加之缺乏合理的倾诉途径与方法,长期压抑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说,家庭的破裂、亲情的丧失,是伤害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根源。

四是农村环境隐患重重,导致留守儿童成长面临危机。当前留守儿童主要生活在偏远农村地区,其生存环境隐患重重。从自然环境来看,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多数山地、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对尚未有完备自我保护意识的留守儿童而言如同潘多拉魔盒一般,充满吸引却也危机四伏。受限于农村地区安全措施的匮乏,多数具有安全隐患的自然环境并无安全提示标语与防范救助设施,很大程度上这也是留守儿童外出玩耍而导致意外伤亡发生的原因。另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留下老人和儿童在农村相依生活,留给犯罪分子实施伤害或侵害的可趁之机。而道德沦丧的悲剧不断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在不断警示人们,要关注留守儿童所处的农村社会环境的潜在危险。

三、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社会发展与支持为根本,改善留守儿童问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要减少相关问题的出现,就需要监护、教育与亲情的“复位”抑或“补位”,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支持,同时还要加强乡村社会治理、重塑乡村社会秩序与文化,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

因此,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成长危机。

一是强化家长的主体监护与教育责任,政府积极提供辅助支持。二是积极引导和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留守儿童指导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三是创新农村教育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的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四是加强农村社会治理,重塑农村社会秩序与文化,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比如,建立农村自然环境危机排查机制和留守儿童邻里保障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的建设,激发乡土活力重塑农村社会秩序与文化。

四、结语

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留守儿童因其有着高达6000万的庞大数量,他们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稳定,更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和谐,以及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因此,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决不能当成留守家庭的事,决不能让他们成为这个时代的孤儿。

参考文献:

[1] 埃里克松. 童年与社会[M]. 学林出版社. 1992年版.

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范文6

普遍观念:怀抱小孩乘车是安全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可保护孩子

数据调查

随着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加剧,儿童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1年中国有6.3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共发生涉及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婴幼儿的道路交通事故12320起,造成3670人死亡、11417人受伤。在中国,儿童遭遇车祸后死亡率是美国的2.6倍、欧洲的2.5倍。

 

有调查显示,中国84.5%的家长没有为孩子配备乘车安全装备,其原因主要是家长在儿童乘车安全意识方面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认为汽车内安全设施(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对儿童是有保护作用的;

家长认为怀抱小孩乘车是安全的;

家长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安全座椅价格昂贵、安装不方便,能不用就不用;

也有一些家长买了儿童安全座椅,却因为孩子的不配合而放弃使用。

中国:儿童安全座椅的生产大国、使用小国

目前公认的儿童乘车时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是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据统计,世界70%以上品牌的儿童安全座椅产自中国,而与欧美发达国家高达90%的配置率相比,中国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配置率却只有不到0.1%。

 

安全带、安全气囊不能保护孩子

其实,车内所有对成人的保护措施,对孩子都是不适用,甚至是有害的。

比如说,安全带是专为成人设计的,其最低适用身高为140厘米,使用时安全带肩带的位置位于成人的锁骨和前胸。如果儿童使用安全带,肩带的位置正好压在颈部,是颈动脉和气管的位置,万一发生车祸,安全带不仅不能保护儿童,反而会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压迫颈动脉引起脑部缺血,甚至造成颈动脉切割伤,危及生命。

 

副驾驶座的安全气囊也是如此。在紧急刹车时,安全气囊打开,可对成人形成缓冲,但对孩子来说却正好打在头颈部,瞬间就会成为致命杀手(安全气囊弹开的速度为300千米/小时)。

 

有的家长认为乘车抱着宝宝是安全的。其实,汽车紧急刹车时,宝宝会产生很大的向前冲的力量,大人想保护孩子,但根本力不从心;而且,孩子还会受到大人的挤压,遭受双重伤害。

 

儿童安全座椅,可使多数儿童免于车祸伤亡

儿童安全座椅是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骼发育特征进行研发设计的,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对儿童的冲击力,减轻伤害。下面是三组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显示:正确使用安全座椅,可以使婴儿的死亡率降低70%,使幼儿的死亡率降低54%~80%。

美国高速公路统计局数据表明:1975年~2011年,儿童安全座椅已经挽救了10000多名儿童性命,平均每年挽救300~400名儿童。

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的试验数据显示:一旦发生正面碰撞车祸,与儿童在汽车后排正确使用安全座椅相比,在前排由成人怀抱并引爆安全气囊、在前排不使用约束装置、在前排使用安全座椅、在后排不使用约束装置等,儿童头、胸部的受伤程度要高出数倍到数十倍不等。

 

科学选择儿童安全座椅

1.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选择不同型号的座椅。

0+组:婴儿型(出生到13千克,出生~18个月);

I组:婴、幼儿型(9~18千克,大约9个月~4周岁);

II组:婴幼儿、儿童型(9~36千克,大约9个月~12周岁);

III组:儿童型(15~36千克,大约4~12周岁)。

2.应正确选择安全座椅的放置位置,最好放在驾驶座后面的位置。

3.应正确安装座椅,严格按照说明进行安装。

“潮爸潮妈”看过来——

“潮行动”:让孩子爱上安全座椅

在欧美国家,从宝宝出生开始,就会被要求使用安全提篮,否则护士不会同意宝宝出院,这是法律强制规定的。如果从出生后就开始使用安全座椅,宝宝会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宝宝以前有过不使用安全座椅乘车的经历,再被要求使用安全座椅,就会觉得被束缚,不接受、不习惯。作为父母,必须坚持原则,同时也要讲究方法。

 

1.引发宝宝的兴趣 陌生的事物可能会让宝宝感到不安,家长可先将座椅放在家里,引发宝宝的“研究”兴趣,尝试去了解,比如吃饭时坐上去感受一下。当宝宝坐上座椅时,家长要给宝宝讲解安全座椅的用处,强调座椅是宝宝在车上的专用座位。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宝宝更乐于接受。

 

2.鼓励与强制 如果携宝宝开车外出,就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否则外出取消,尤其是去一个宝宝非常想去的地方时。当宝宝同意后,可给予适当的鼓励,如:给宝宝一个非常喜欢的玩具,或给宝宝讲一个小故事,让宝宝感到坐在安全座椅上很快乐、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