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的小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范文1
【关键词】 职业;疲劳;精神卫生;对比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3 G 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02-03
Impact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ir Students/ZHU Shu, DONG Li-ping, DU Rui-hong, et al. Medical Department of Northchina University, Jilin(132013), Jili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on mental health of their students in the schools in Jilin are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First, questionnaires about teacher's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were conducted among 1 192 teachers in 19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Jilin area. Totally 81 Teachers whose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were lower than the norm level and 64 higher than the norm were sampled randomly, and then 3 346 students charged by twogroups of teachers in the classes of 16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mong the school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with mental health test (MHT). Results Mental health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as better than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class-master's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were at a low level, which led boy's loneliness, girls's phobia, pupils' learning anxiety and phobia,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anxiety and phobia.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m. Conclusion Teacher's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has influence on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Occupations; Fatigue; Mental health;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 health services
教师的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受到关注[1]。为针对性开展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笔者于2009年对吉林地区19所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职业枯竭问卷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吉林地区19所中小学校共1 192名教师进行调查,检测出存在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的班主任81人,随机抽取32人;无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的班主任64人,随机抽取30人;然后对62名班主任所教班级的3 346名学生,采用中小学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 982份,有效率为89.12%。其中男生1 554名,女生1 428名;小学生1 396名,中学生1 586名。存在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的32名班主任所教的小学生761名,中学生515名;无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的30名班主任所教的小学生635名,中学生1 071名。
1.2 方法
1.2.1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采用王芳、许燕提供的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1],分别筛选出无职业枯竭和存在职业枯竭的班主任。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分别筛选出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的班主任。然后在19所中小学校进行随机抽样。
1.2.2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采用中小学生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进行测量。《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可用于综合检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该量表有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内容量表总分反应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各分量表统计结果,可诊断个体在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倾向与严重程度,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3]。
1.3 数据收集与整理 应用Foxpro程序建库录入数据、筛选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 表1结果显示,心理健康者2 676人,占有效问卷的89.74%。其中中学生1 460人,占92.06%;小学生1 216人,占87.11%。男生1 394人,占89.70%;女生1 282人,占89.78%。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小学生(χ2=19.752,P
2.2 教师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不同性别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2结果显示,小学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男生的孤独倾向和女生的恐怖倾向有统计学意义(P
2.2.2 不同性别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3结果显示,中学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男生的孤独倾向和女生的对人焦虑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3 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4结果显示,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的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况 在所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有心理健康的占89.74%,有心理问题的占8.92%,有心理障碍的占1.34%。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小学生。叶苑[4]的研究显示,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常的有82.7%,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有14.8%,心理问题较严重的有2.5%。说明吉林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3.2 教师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有无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受到关注。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地区教师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小学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男生的孤独倾向和女生的恐怖倾向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男生的孤独倾向和女生的对人焦虑有统计学意义。中小学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及心理健康水平低,对男生的孤独倾向有影响,说明班主任的不良情绪情感、认知、行为导致男生孤独、抑郁,人际关系不良,表现为退缩、自我评价较低、受同伴欢迎的程度较低。小学女生的恐怖倾向较明显,说明班主任的不良情绪情感、认知、行为使本来就胆小的女生更害怕教师,进一步泛化害怕所有的“权威”,导致恐惧心理,控制点不适宜,表现为退缩、问题行为、面对困难无法应对。而中学女生的对人焦虑明显,说明女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退缩、怯懦、依赖性强、自卑感强,在他人面前常感不安、焦虑、不善表达,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
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的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小学班主任的不良情绪情感、认知、行为使小学生易产生情感障碍,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敢向教师请教,也不知如何处理此类问题,导致学习焦虑;教师情感枯竭,可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减少,进一步影响到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退缩,表现为孤独、自我封闭。另外,由于吉林地区小学班主任的带班时间长,一般是3~6 a,这使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而小学又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而中学班主任的不良情绪情感、认知、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学阶段恰是学生的青春期,此时的自我意识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心理是否健康往往在人际关系中得到反映;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害羞、胆怯、自卑、嫉妒和闭锁心理。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这说明教师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学生的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学习成绩、自信心方面有影响。因此,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便对其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积极的影响。主要应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入手,如政策支持、社会舆论、家长的理解、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及必要的个体心理咨询等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参考文献
[1] 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心理学报,2004,36(5):568-574.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3] 郝秀刚.某职业中专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中国校医,2008,22(1):73-74.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范文2
二零一六年新年刚过的一次全校教职工的会议上,我们收到了一份来自上级教育部门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每位在岗教师领到了一本朱永新的教育专著《我的教育理想》,在该书的封面上醒目地印着这样一段话:“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看到这些话,我百感交集,但内心深处更多是羞愧,内疚,还有郁闷……二十几年前,当我在高考填报师范类院校的志愿时,当我拿着师范院校的红色的毕业证书时,我也是对成为一名教师感到自豪和光荣,爱岗敬业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我的人生理想,那时候的我曾经也有着书生挥斥方遒的豪气,有着桃李满天下的教育理想,可曾几何时,我丧失了信念和锐气,心情或压抑,或悲观,或失望……
这还得从我进入当地的职业学校说起,我所在的地区是西北的落后地区,经济落后,文化闭塞,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以前非常薄弱,八十年代我当年初中毕业时就根本不知道我们县还有那样的一所学校,教育局也没有在各种有毕业班的学生中就行招生宣传,考不上高中的学生都走上了社会,想来当年生源不多。
二零零零年左右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给职业学校的投资加大,在当地的一所公立职业学校接二连三地申请到建设项目,先后在校园里盖起了教学大楼,宿舍大楼,实验大楼,有关教育政策规定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和高中学生在校人数基本要求1∶1的比例,还有一个国家的优惠政策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每年有一两千元的学费,在教育部门的协调下,在本地这所职业学校校长的努力下,招生工作力度加大,不仅在我们区配专人进入有初三毕业班的学校宣传,为了做好宣传工作,学校专门印制了大量的招生简章,还召集学生开会讲话说明,还开办开放月,开放周让学生参观职业学校的各种硬件建设,还到周边的几个县也做了宣传,由于这些综合原因,当地职业学校的生源有了突飞猛进的增加,当地这一所唯一的公办职业学校空前热火起来,就在那时,我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也取得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选调进了这所职业学校,从此我的教育理想就开始一点一点的破灭,我的教育的幸福就一天又一天的减少,我的心理健康一年比一年下降。
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的人来说,我的工作的遇到的最大的麻烦在课堂上,我每天需要上三四节课,跟两个自习。讲台上的我简直无可奈何,学校的管理制度规定,每节课上课之前老师一定先要填写教师日志,填写内容包括一定核实填写实到人数,应到人数,没到的学生要实名登记,备注迟到请假旷课原因,如果那位老师忘记填写教室日志,会有专门人员登记扣分,这样我每每站上讲台,就有一种滑稽的想法,我们的上课简直是一节清点学生的活动,难道点名就是我的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好容易登记清楚,已经过去好几分钟了,开始上课,满教室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起码的学习意识,没有学习的良好习惯,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甚至不带课本,不知道尊重老师,也不知道尊重知识,再说国家编排的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也是和义务教教阶段的课本有所不同,要对一个厌学的群体进行知识的传授,他们在课堂上要么呆若木鸡,要么大吵大闹,看书听讲已经比较困难,在课堂上要求他们自学,交流是不可能的,讲是人家非常反感的,说教是老生常谈,对人家是不起作用的,当年曾经听学生评价自己的课,“讲的啥课本上没有找到”,也曾经听过评价其他老师的课,“课讲得真的太好了,我一句也没听懂”,这种现状多么尴尬,也是多么难过啊,曾经我以为我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掌握了专业的学科知识,可以得心应手的胜任这份工作,而现实却是这样!
作为灵魂的塑造者,职业学校的老师当然还要承担德育教育的任务,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意志品质很差,没有长远计划,没有远大理想,抱得态度是混日子,极容易违犯校纪校规,迟到早退,逃学旷课、、出言不逊,你推我搡更是司空见惯,有个别学生甚至偷盗啊,诈骗啊,作为班主任天天提心吊胆,时不时的有政教处,乃至当地派出所前来调查问题,这些学困生由于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各位老师的批评教育太过于频繁,所以他们已经对我们的教育有点麻木,要么阳奉阴违,前面一套,人后一套,要么麻木不仁,不理不睬的,犯错了,不管你是苦口婆心,还是暴风骤雨,人家个个是墙头的麻雀,大炮轰过,什么阵势没见过,所以德育教育收效微乎其微。我曾亲眼看见一违纪女生大声对我们的政教处主任喊话“×××,你就是把我没办法。
大不了我就不来了。”一幅黑社会老大的架势,她根本不把开除学籍当回事,中等职业学校的门槛太低,学生当然对在这里学习毫不珍惜。我值周时,还见过一个晚自习上,有个男学生的爸爸有事找他,在教师在场,在本班教室门口,那个男同学和他爸对打起来,学生的个头基本和他爸一样高了,体力也差不多,打得很暴力,那个学生没有找到武器,临时解下自己的皮带对付他爸,我们拉架费了好大劲,学生这样讲理,因为自己从小就是爷爷奶奶抚养大的,父亲没有资格来教育他,这对父子关系多么不和常规,他所讲的对父亲动手的理由让我愕然、惊讶,我在大学学到的教育理论多么苍白,根本无法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历来讲究孝道尊老,怎么会是这样啊?
老师的工作年终考核是最终的一个评价,评价等次有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各等次有严格的比例,为了年终考核取得一个优秀等次,各位老师绞尽脑汁,费尽心血,想了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办法,在领导面前要这种奖励那种荣誉,参加这样的比赛那样的比赛,花钱买论文,找人做课题,钻研考核政策的空隙。我听说过有位老师因为学生评教成绩非常不满意,找校长要求重新组织学生评教,因为那个学生评教在考核中占的比例还比较重要。
但是我究竟不明白,学生们以什么标准给老师打分,他们心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呢?就是课上的太好了,自己一句也听不懂的那个英语教师吗?还有一位数学教师,所带班级的考试平均成绩是九十几分,我也是莫名惊诧,这样的数学成绩,上高中也是个考重点大学的苗子么,怎么到职业学校学习技术来了。
其实学生和老师一样的心知肚明,成绩能糊弄得到,学生会重视学习吗,老师的师道尊严还存在不?
教师是一个知识群体,常年累月的面对这样的现状,有许多同行和我一样的困惑,和我一样无奈,实现我们的职业价值,找回我们的职业尊严,找到我们的职业幸福,让我们的心理阳光健康成了每个从事职业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范文3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迅速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与飞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相对的,是存在一定滞后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严重不足,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师资队伍本身的素质与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效是息息相关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备更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可以将原本以被动解决问题为主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主动分析问题,通过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和解决措施,从根源上消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帮助高职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其心理障碍。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引导,使得学生掌握心理压力的合理宣泄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改善,确保工作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1]。
(3)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格与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其心理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起伏不定的情况。最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强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就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薄弱,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有效满足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需求;二是培训不足,虽然高职院校一直都在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培训,但是就实际效果看,与预期目标尚存在很大的差距;三是缺乏保障,有超过80%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师在薪资待遇方面较低,不会选择相应的岗位,加上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欠缺,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切实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
(1)注重人才引进
对于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人才急缺的问题,应该关注人才引进,对师资队伍进行拓展。高职院校应该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相应的宣传工作,通过对外招聘的方式,吸收一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或者毕业生,也可以与心理学专业的在校生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做好人才储备,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2]。
(2)强化岗位培训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应该加强专业素质的培训,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使得其能够不断接受最新的专业教育,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应该重视爱岗培训,确保专职教师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爱岗敬业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师资队伍的长远健康发展。
(3)完善体系保障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教师薪资待遇差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完善相应的体系保障,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一方面,应该对保障体系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整体待遇,提升其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将心理健康教师与专科教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升其对于自身工作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应该对激励机制进行健全,结合绩效考核机制,将心理健康教师的薪资待遇与工作业绩结合在一起,激发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范文4
关键词:心理康健 《道德经》 启示
《道德经》又称《五千言》,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在春秋时期的所撰写的著作。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共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巨作。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状态下,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待遇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国家的发展和建设的栋梁,更是国家的未来富国强民的基石,但同样面临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困惑等所带来的心理问题。《道德经》博大而精深,本文将借鉴《道德经》的中道德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康健作初步探讨。
1.高职生的自我意识与《道德经》
1.1高职生自我意识问题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关系的意识。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出现以下几种自我意识的问题:第一,过度自卑与过度自负,过度自卑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因分数的差异没考上本科,有的只看到自己缺点,有的就是进入大学后视野大的,有的因贫困,在当前比较重视物质享受的社会氛围下,他们会在认知中有自卑的心理。与过度自卑相对应的问题是过度自负,有时他们会过高地评价自己,容易出现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自负心理。第二,过度依赖与过度逆反,当代的高职学生独立意识不断发展,但独立能却不强,如在经济上需要家人支持,在生活的判断与决策方面由于缺乏经验而不够果断,因此易形成过度依赖的心理。过度逆反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一种非理性活动,是他们为了寻求独立和自我肯定而产生的一种偏激的自我意向。第三缺乏目标与自控力差,从小学开始目标就是上好的大学,一旦上了大学反而没了目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在刚进入大学时有一段迷茫期,还有就是自控能力差,在以前的学习中有老师一直在管着,进入大学后发现没有管了,不课教师也不会知道,经常通宵游戏等就出现了。第四个自我中心与过度自恋,这类学生凡事皆从自我出发,不进行客观的思考,就可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或自恋倾向。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与自我意识
对于高职生自我意识问题,可借助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他在第三十三章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说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又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在这一章里老子说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学习老子的思想,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看到自己长处,也认清自己的不足,区分好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对今后在学校的学习及走上社会工作都非常有指导意思。
2.高职生的情绪与《道德经》
2.1 高职生的情绪特点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有着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志。高职生的情绪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和激情,但又经常会出现一种矛盾和复杂的情绪状态,如希望自己具有独立性与希望依赖于他人的心理同时存在。第二,相对中学阶段,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和成熟,但另一方面,与成年人相比,带有明显的起伏波动,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为大起大落、大喜大怒的两极性。第三,情绪的隐藏与掩饰,但因外在表现与内在的体验不一致,这无形中会给学生的相互交流带来障碍,会使一些学生出现孤独和苦闷的情感困惑。
2.2“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与情绪
在高职学生情绪问题上,借鉴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中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意思是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老子认为有人们应拥有虚寂沉静的心态,磨练致虚守静的精神。《道德经》第十六章中又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说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因此,一个人只有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顺应自然,克服烦燥不安的心态,保持心静平和,才能发挥个人的智能和最佳的心理状态。
3.高职生的人格与《道德经》
3.1高职生的人格特征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在学生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都被教育人要表现坚强,不可柔弱;人要表现聪明,不要愚鲁,所以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表现出坚强和聪明的一面。高职生的人格特征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有外向、谦卑、真 诚、敢为、自信,消极的一面有依赖性强,过于争强好胜,浮躁,有时表现为无聊多事,有时会惹事生非等。
3.2“上善若水”与人格
老子在《道德经》中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用水性来比喻具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他认为他们的品格就像水一样,一是柔弱,二是停留在低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从不参与争夺。具备良好的人格的人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仅做有利于大众的事情而不与之争,还愿意去大家不愿去的低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情愿做的事情。它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以已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但不会与别人争名夺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当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快,社会的竞争激烈,加之社会某些现象的不公,容易使部分学生出现偏激思想,如只想到的是如何索取,却很少想到自己付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们的心境浮躁,缺乏心中应有的那份平静和淡定。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中却告诉我们,象水一样,柔弱、低下、不争,即能在城市的喧嚣与社会浮躁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且学会取得平衡。心静如水,修养人格,完善品格,这就是我们学习经典“上善若水”的启示吧,也是我们学生努力实现的一个理想境界。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保持长时间的心理健康,就要有一种和谐、有序的心理状态,且能经常根据身边及自身状态的变化作实时的调整,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粗浅的认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思想文化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老子的《道德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及文化素质方面有着很多方面的启示。心理健康是现代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所必备的,是成为社会建设者的基本素质之一,这样才能更好的承担未来祖国建设发展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与技术性人才需求的增加,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高职教育业经历了从被质疑诟病到被广泛认可、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历程。在这个充满机遇与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办学层次的提高,教学压力的增大,高职教师自身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种种心理不适甚至产生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1 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所谓的健康是指个体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心理健康不仅仅包含没有心理疾病与社会适应良好,还指能将个人人格的完善与潜能的充分发挥。"[1]在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通常被定义为:"认知功能正常; 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客观;个性结构完善;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人生态度积极;行为表现规范;活动效能吻龄。"[2]
对于高职类教师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标准既吻合一般人的心理健康的定义,又有其群体与职业的特殊性。具体表述如下:有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正确的看待、评价自己,对自己与他人不求全责备,也不过分夸耀;对高职类教师角色与任务的认同:热爱本职工作,能认识到高职教育对国民教育体系与国家发展的意义,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并体会到满足感。对环境的正确感知:能有效的面对和适应现实状况,并以合乎现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非逃避,个性独立,不卑不亢;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以互惠互利为基础,表现出更多的喜悦、赞美、尊重、信任等积极情绪而非嫉妒、仇恨、厌恶等负面态度;有良好稳定的情绪:积极乐观,不将生活中与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或留给家庭,能冷静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并对学生一视同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类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照本宣科,能根据相关的教学任务把教学内容实践化、操作化。
2 当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教师这一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传到授业解惑,同时也要拥有优良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教育转型的出现,再加上教师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心理会对学生以及整个教育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高职类教师因其所面对的学生以及自身的特殊性。
(1)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焦虑情绪
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能及时了解和把握本专业的前沿,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但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来说,高职学校的教学模式相对欠缺规范性与稳定性,加之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适应发展中的高职教育的新要求了。为了要让学生们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喜闻乐道而非挑剔批判,老师自身非得下一番功夫,不断提升理论或技能知识才能获得学生的满意和信赖。对于高职学校教学骨干力量的中年教师,在面临知识体系陈旧、知识储备不足、学历低的问题时,就会有学习新知识与提升学历与职称的焦虑;对于新进的、刚从学校毕业的高学历年轻教师,因为缺乏相应的教学技能和实践的锻炼,会因实践操作指导能力的不足而焦虑;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在承担巨大教学任务和兼职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教科研工作,这势必在时间和精力上发生冲突。再加上许多高职老师还要面临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学历的再提升、职称评定、聘任与淘汰等各种考验,面对着这些问题他们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一些教师就体会到了焦虑不安和烦闷的情绪了,而心理承受力较弱的老师就会因压力过度而产生心理问题。
(2)技能与职称的双层压力
对于高职教师来说,他们必须集多重角色于一身: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当学生的益友,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技能操作的演示者。因此高职教师不仅要掌握与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在相关领域有其特有的专长,社会对高职教师提出的特殊要求在促进他们不断学习深造的同时也增加了心理的压力。另外,高职学校的教师队伍构成中有一部分是高校的毕业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原先中专等学校转岗的教师,他们是教师构成中的特殊部分。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往往对高职教师本身的定位模糊,加之缺乏教学经验、准备不充分,在这个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心理上难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对于转岗的老教师们,学校的"升级"并没有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升",想担当重任的愿望与力不从心的事实让他们矛盾不已。日常的教学与实践指导,日渐增加的科研压力、学校考核与聘任制度带来的危机感、职称晋升困难带来的失落感也导致了高职教师大量的体力、脑力和心理能量的消耗。久而久之,心理健康的状况当然会受到影响。
(3)职业倦怠与人际关系不协调
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常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3]据统资料显示,高职教师群体是职业倦怠的好发、高发群体。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感到压力大,责任重,对工作不满意,丧失兴趣,引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甚至于产生离开教育岗位的想法和情绪。[4]人际适应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的特殊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会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教师能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与理解,从而对于挫折和压力的应对能力就强;反之,如果人际关系紧张,个体就会应为缺乏安全感而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体会到焦虑、抑郁、愤懑等负性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甚至疾病,极易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如果遇到工作压力大、工作氛围不和谐、管理方式不民主等问题,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冲突就会由此触发。
3 缓解高职教师心理压力的几点建议
首先,对高职学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应更加重视。通过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加强教师的终生学习与培训,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制度,重视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使得高职院校教师能以稳定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最后,建立合理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增加相关的项目和资金支持,重视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使教师从容面对日益增加的教学压力。可以尝试建立专职班主任与兼职班主任结合的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同时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以提升心理舒适度;再次;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心理服务机构。心理健康教育应被列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设立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对教师群体实施心理健康保健,让教师心理障碍问题有解决的地方。
再次,引导教师要正视压力的作用。要认识到压力及其带来的一些消极反应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现象而非个体弱点与能力不足的体现,要正视压力的消极意义,变压力为动力,提高自身的挫折耐受力。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代社会,高职院校教师要坚持终生学习观,不断提高知识和实践能力,保证知识传授的时效性和技能传授的实用性,并结合日常的教学与实践积极进行科研工作,缓解教研压力;另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使情绪得到放松,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又能陶冶性情开朗心胸,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EB/OL]. http://who.int/suggestions/faq/zh/.
[2] 俞国良, 曾盼盼.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2, 1.
[3] 王晓春, 甘怡群.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5.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范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网络环境;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94-02
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针对性、交互性等特点,它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也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网络这个载体相结合,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基于Web的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已比较成熟。如今开发基于WEB的教育系统EBW(Net-Work Education Based on Web)已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使用EBW既可以提供静态的多媒体信息,又能够进行方便、实时的交互功能;将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使EBW能够具有规范的数据模型、强大的授权及安全机制和维护数据完整性的能力[1]。
2.已具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远程教育的成功经验。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电信业务网已经覆盖全国,虽然这些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相比,在信号源的控制、信息传播的途径等方便都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在信息传送的载体和功能属性上又有很多相同之处。在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以构建功能更加强大的、体系更加完善的网络教育系统。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利用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遵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当重视如下原则。
1.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能动性,要把学生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
2.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相结合原则。建设一个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相结合的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更准确、更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果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加强教育者和学生间互动的原则。在进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的特点,加强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准确的给出回答。另外,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人性化的服务,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网络背后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增强网络自身的建设。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心理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丰富了网络的内容。我们把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性教育手段和措施,称为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2]。
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在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可以把它和网络结合起来,如:进行网上选课、通过网络收发作业、进行网络答疑、将教学计划、教案上传到网络以方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计划和教学内容、上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专题讲座和报告等。
2.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只需要学生在某个规定的时间内访问某个指定的Web站点,填写相关的问卷内容并提交,然后再对所有学生提交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即可形成一次调查报告。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3.网络心理健康测试。心理测试是指按照一定的系统程序给人的心理特性以数量化的过程,能对贯穿于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性做出一定的推论和数量化的科学分析[3]。网络心理健康测试是指借助于网络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测试和评价过程,其具有自主化的测试过程、多样化的测试主体、数字化的测试模式、智能化的测试方法等特点。学生们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可以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
4.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借助于网络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惑、精神痛苦等问题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给出解决问题方法和建议,尽可能的使求助者克服目前的情绪障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过程[4]。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具有保密性、超距离性和方便快捷性等优势,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关注和使用。目前,高校进行网络心理咨询主要有电子邮件E-mail、聊天室、BBS论坛、心理咨询在线系统等形式。
5.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对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状况,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动态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立的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应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个体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学生网络心理档案还具有一定的隐私性,任何人都不得泄密学生的网络心理档案内容,以保证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心理不受伤害。
6.网络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心理理疗师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有关心理治疗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对心理方面有障碍的人进行治疗,来缓解或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推进他们的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理论研究已经证明心理理疗师可以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法挖掘出心理障碍者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冲动,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而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言语技术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目前,利用网络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已经成为帮助人们恢复心理健康的过程之一。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它把学生当作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将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网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以及基于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相结合,才能建立和完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建设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必须要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也就是要将学校主管部门、心理健康教育者、学生之间和学生自己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得考评的主体更为全面,考评的结果更加准确。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之,将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虚拟与现实的无缝链接,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雯,基于WEB的网络教育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7).
[2]龙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3]马锦华.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中的心理测验误差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6).
[4]朱关明,陈庆.网络:人学生心理保健新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