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居住区;以人为本;景观规划

Abstract:This project is a residential green. It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cept ‘peopleoriented’. The starting point is the local needs, e.g. the leisure, excise, entertainment and culture activity. There are four functional areas which are divided by roads: the experience of plant, natural recreation,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and culture activity area.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this green services public everyday life, and offers the suitable leisure and activity space for locals surrounded.

Keywords:residential area;people oriented; landscap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5.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115-02

1 项目概况

南新小区休闲中心绿地位于北蔡镇南新小区南侧,是老居住区域的一块集中绿地,实施总面积为7140m2 。建设范围为东至南新二路、南至三里路、西至社区中心围墙、北至南新小区围墙。本项目面积虽然不大,但处于居民密集区域,可以有效缓解周边居民休闲、娱乐设施配给不足的矛盾,改善和提升本区域的生活品质(图1)。

2 需求分析

该区块的居民人口密集,大部分为2000年之前的老公房,内部配套绿地标准较低,活动场地严重缺乏,无法满足居民正常的健身、休闲需要。根据规范要求,居民出行500m就能到达3000m2以上的公园绿地。小绿地的建设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为周边居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室外空间,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要。

3 项目总体构思

3.1设计理念

3.1.1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

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文化背景。在绿地景观的设计中,如何提炼和表现这种特有的文化,是本次项目的主要设计理念之一。本次设计基于对上海海派文化的挖掘,在面积不大的绿地中,通过铺装的材质和形式、苗木的选择和配置、小品的设计和形态构思,记载和表现海派文化的韵味,表达了人们对上海文化的热爱和珍惜。

3.1.2 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设计理念

绿地景观的设计中不仅要满足正常的视觉审美要求,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根源,切实以周围居住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规划合理绿地布局。尊重游人的休闲、健身、舞乐与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功能要求,使绿地真正做到服务于大众。

3.1.3坚持“生态与景观并重”的设计理念

从生态系统的平面结构、立体结构、时间结构出发,根据植物品种的特性,在绿地中形成合理的乔、灌、草、藤复合群落结构,充分发挥最大的生态景观效益,把绿地建成融生态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集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为功能的居住区配套绿地。

3.2 主题定位

俗话说:螺蛳壳里做道场。这正是南新小区中心休闲绿地面临的客观条件,根据上位规划定位,本绿地属于居住区配套绿地,是为周边区域居民提供休憩娱乐服务的社区场所,绿地面积7140m2,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地规划出不同的功能区域,是本次设计的难题所在。设计中根据功能需求种植景观植物、根据游园需求设置道路、依据道路分割休闲场地,在追求文化展现、构图形式、色彩变化、空间对比的基础上,解决周边居民无处休憩的尴尬局面,致力改善和提高居民的户外生活质量(图2)。

3.3 总体设计布局

3.3.1区域功能、明确划分,螺蛳壳里的小道场

居住区周边的集中绿地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较好的视觉景观效果,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周边的居住者使用,为其创造美观、舒适、便捷的社区场所。根据南新小区休闲中心绿地自然地理条件,可规划为:植物观赏区、自然休憩区、休闲娱乐区、人文活动区四个区域(图3)。

植物观赏区位于绿地东南部,在门口设计镂空的高低错落的景墙,采用具有中国元素的月洞门,围合出富有空间层次感的入口区域。景墙后侧种植开花、色叶的观赏植物,运用藏景、对景、借景的造园手法,达到步移景移,精彩缤纷的效果。景观视觉充分考虑人们活动和观景的规律,使景观达到多视角观赏的要求,尤如一幅景观卷轴徐徐拉开(图4)。

自然休憩区位于西侧,景观层次丰富。沿道路一侧空间以郁闭为主,降低道路噪音及粉尘对公园内部的影响。局部留出视线通道,将绿地内部景观隐约透出。

休闲娱乐区位于绿地的中部,为居民提供举行社区文化活动的广场空间,主要设置浅红色花岗岩铺装为主的硬置喷泉广场,中间以不锈钢的喷水隔板为分隔线,勾勒出弧形的场地,简洁、古朴。在广场的西侧,树立一个LED屏幕,一定时间可结合画面和音乐,形成多变而欢快的旱喷广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根源。

人文活动区位于绿地的北部,LED演绎广场的北侧,采用树阵结合现代围椅的简洁设计,创造丰富空间。树种主要选择榉树,种植落叶树种,主要是考虑夏日里能遮阴蔽日,冬日里照耀到和煦的阳光,为周边老年戏曲爱好者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从细节体现人文的关怀。并结合休闲步道设置景观凉亭,隐于林、丘中,创造幽静自然的小空间,同时也是全园的生态景观亮点。

3.3.2落英缤纷、秋林多彩,自然与生态的诠释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不仅是要改善空气质量、满足简单的视觉感观要求,更要贴近于人的需要,提供生活便利。在植物设计上,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植物的色彩季相变化,形成自身的植物特色。乔木为骨架,木本植物为主体,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有机地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突出层次、厚度和色彩的变化。并应用多面观赏布局,采用片植、点植相结合,简洁大方,色彩丰富,疏密有致,满足春景、夏绿、秋色、冬姿的景观效果。为周边小孩嬉戏、老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等功能的实现,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植物配置重点选用香花类的桂花、丁香、栀子花、香樟等,木本观花类的樱花、垂丝海棠、紫薇、山茶等,色叶类的银杏、榉树等。

设计主要运用道路分隔绿地空间,自然形成落英缤纷、秋林多彩的绿地植物景观,并利用地形与浓密植物进行隔断,形成西高东低的树林草地,形成优美自然的生态观景区域,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态的诠释。

3.3.3文化小品、海的味道,内涵与景观的展现

南新小区休闲中心绿地的总体布局中考虑了建筑类型及园林小品,以整体的绿色环境为背景,建筑外立面主要是浅红色的面砖,温暖而不失雅致。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并与整个植物群落相统一。综合管理用房由问询、售货、公园管理、厕所等功能用房组成,为市民游客提供休憩、指引等服务,建筑面积为100m2,层数1层。园林小品包括景观亭、廊,采用防腐木的材质,风格古朴、简洁,景墙采用具有中国元素的月洞门,围合出富有空间层次感的入口区域。小品设计既要注重使用者的特性和需求,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目标,又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上海地域文化,营造具有生态化、景观化、宜人化、舒适化的物质环境,突出内涵与景观的并存的社区文化环境。在此中生活,居之安然,陶之自然。

4 结语

南新小区休闲中心绿地的建成,为北蔡地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绿地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南新小区周边脏、乱、差的环境现状,有利于提高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市民生活质量。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场所,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2

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Yaodian industry zone, in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existing natural conditions, the paper dredges up the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creates the green space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system which adapts to the ecology, lay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zone.

关键词: 园林;绿地系统;环境景观;工业区;规划设计

Key words: garden;green space system;environmental landscape;industrial zone;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73-03

1 项目背景与概况

1.1 项目背景 延安市位于陕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全市总面积37037Km2,共辖1区12县,196个乡镇,3426个行政村。

延安地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500mm左右。地貌类型以黄土塬、梁、卯、沟壑等特有黄土地形为主,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左右。

1.2 项目概况 延安姚店工业园区位于延安市宝塔区东郊,西起宝塔区李渠镇崖里坪,东至宝塔区姚店镇杨家砭,北起210国道北山脊线,南至延河南岸山脊线,控制面积18Km2,其中一期规划面积4.04 Km2。园区距延安机场10Km,210国道、西包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势开阔,是延安发展工业经济的理想区域。区块规划分为石油机械制造及生产技术服务园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轻工业园等区块。园区鼓励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占地数量少、耗水量低、无环境污染的工业企业入园建设发展。园区产业方向为石油机械加工生产及技术服务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轻工产业等。如图1。

2 规划依据

①延安市姚店工业区总体规划。②《城市绿化条例》。③《城市绿地分类标准》。④《环境保护法》。⑤《湿地公约》。

3 规划目标

姚店工业区地处宝塔区李渠镇崖里坪至姚店镇杨家砭之间的川道地区。在西部开发和新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面对人口转移的压力、稀缺的空间资源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适时提出新区绿地规划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对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改善生产环境、提升新区品质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本次规划,营造适应当地条件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使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相适应;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相适应;生产水平与环境质量相适应;成为本次规划的总目标。

4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4.1 指导思想 依托现有自然条件,结合新区总体规划,营建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良性发展、循环、利用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为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打造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4.2 规划原则 ①营造具有多样性的工业区生态系统,为新区可持续发展建立物质和精神保障。②尊重新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保护和利用依托的自然山川地貌,形成一体化的良好环境。③突出工业历史和文化,形成独有的自然风貌和特色。

5 总体规划

依托工业园区现有的自然条件,结合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设计,本次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规划,结合园区用地情况公共绿地包括石油花园、天工花园、雁翔广场、犀照广场等内容。如图2所示。

5.1 公园绿地

5.1.1 “石油花园”:位于西一路以西、延河路以北、延安石油机械厂东南角,总占地面积1600m2。

文脉背景:延安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沈括曾于1080-1082年任延安路经略使,对延安、延长县一带的石油资源亲自作了考察并给出以上结论,还第一次用石油制成石油炭黑(黑色颜料),并建议用石油炭黑取代过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节省林业资源。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规划立意:以“石油”为主题,延伸演绎为“财富之匙”。如图3所示。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3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绿地率指标;住宅景观设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不断提升,国家及政府部门逐渐增加对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视力度。建筑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加强对绿地率指标的关注,降低住宅景观设计环节的影响,运用充足的景观资源来对目前建筑工程进行评价,保证当下人们对风景的审美评判标准与企业的建筑标准相符。

1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率指标的基本内容

在建筑企业运行期间,可遵循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掌握绿地率指标,在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保证绿地率指标的完整构建。绿地率主要是指城市建成区各部分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城市绿化区域的总用地面积的比例。绿地率指标可作为地块环境质量的衡量标准存在,其基本计算方式为: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100%,此公式的结果即为实际绿地率。它与建筑密度在同一平面内时,可有效地将此处地块的整体占地面积、空地率及用地范围等情况反映出来,凸显出当地建筑空间内的环境总体效果、建筑密集程度。在城市建设大环境下,它除绿地面积外,还可将停车场、建筑基础设施所占用地、道路、广场等规划在内。因此,绿地占比忽大忽小。在建筑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可设置公众绿地,避免住宅建设区间存在空地或营地,保证停车场等可建用地的合理设置,使人们能够控制在住宅景观设计环节的绿地率,避免出现园林景观设计单调、生硬等问题。绿地率的设置可实现对城市空间及城市绿化的控制,保证人们在休闲及交流环节可在固定场所内。所以,绿地率可作为衡量住宅景观的重要指标存在,有效管理内部建筑环节人员所需执行工作,让其发挥出设计者、管理者、开发者及购买者的作用。这样可使居民住宅区域内的绿地,如宅旁绿地、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及附属道路绿地等能够符合所执行区间的植树绿化覆土需求,有利于居民在建筑物附近设置人工绿地,以达到绿地率管控的目的。规划出地块内部所占有的绿地比例,有效控制此区间的绿地率,在保证地块环境的基础上,改善原有园林景观设计环节的各项品质,让工程实施人员所执行的工作能够符合自然生态环境构造需求,保证在绿地率指标确立的过程中,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不受影响。以2016年出台的《城市绿线划定技术规范GB/T51163-2016》绿化用地需求为例,绿地率指标在此期间占比不可小于35%,稳定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及商业服务等设施的基本状态,使其在占据整体用地的35%,以构建出完整的绿地率指标,保证园林景观设计及住宅景观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对人工绿地的要求。

2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率指标对住宅景观设计的影响

在园林景观设计环节,住宅景观设计人员逐渐增加对绿地率指标的重视,但是植物种植设计工作中仍在次要位置,工程运行期间所执行方案常会根据扩初图来开展,不仅对住宅景观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景观空间的形态造成威胁,无法发挥出绿地率指标的应用作用,出现园林景观设计环节绿化植物在体量、空间尺度及整体形态上不协调,导致绿地地块出现分散现象,无法起到规模效应,从而增加绿地率指标控制工作的难度。

2.1地块分布较为分散,规模效应作用不大

地块常分布在边角地带可用绿地面积不大,难以实现对绿地率指标的控制,无法将绿地集中,出现绿地率转化和控制工作的不足。

2.2附属绿地功能不足,公众服务力度不够

绿地功能应用限制较多,不具备私密属性,住宅区围墙、设施等附属绿地可为人们提供服务较少,难以实现土地资源共享,制约此工程开展。

2.3绿地率不够具体,难以兼顾公共设施

公益性工程较少,建设标准及内容与绿地率指标之间关联较少,无法实现基础设施的配置,缩小原有用地空间,使绿地率不够具体。

2.4土地集约利用不足,重要区域划分不完全

住宅景观设计环节常会用TOD(交通主导开放)手段开展工作,造成此区域轨道交通站点、土地集约利用、居民服务等建设环节出现问题,使土地资源浪费问题频发。

3园林景观设计中基于绿地率指标影响的住宅景观设计策略

3.1明确住宅景观设计要求,加强对绿地率的规划管控

在城市建设环节,可划分绿地率指标,掌握住宅区域、轨道站点、商业中心所设置的位置,注重土地集约利用所带来的影响,保证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率指标不会发生过多变化。增加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如临海地区、临山地区以及风景区的了解。根据国内的相关法律规定来对住宅景观进行设计,适当提高绿地率指标,合理分析住宅区域的朝向和风向,加强建筑群体、单体的考虑,将住宅地面转换为景观环境用地,拉近自然、地理、生态之间的距离,保证绿地率指标在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控制,以实现住宅区域的优化。

3.2结合实际状况思考,合理降低绿地率要求

加强对建成区的重视,避免出现土地资源匮乏问题。在住宅景观设计环节可对所实施工程的建设基地进行考虑,补全工程开展期间的公共设施,避免当地存在水土流失隐患,增加配套设备的运用,掌握此项操作的基本使用功能,若当地可利用自然资源较少可适当降低总体绿地率指标。注意在其降低期间所配备的公共设施不得低于公益性设施总量,规范工程开展的各项工作,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思考,保证所需用地、环境空间、绿地率指标可以满足住宅景观设计。根据实际绿地面积来依法缴纳易地代建设补偿资金,拉近与政府及附近统筹部门之间的距离,稳定生态环境的运行状态,划分出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地区,增加对荒地、乡村改造等住宅建设工作实际要求的考虑,实现在功能上的转变,使绿地率指标能够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有效扩大工程运行期间,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3.3扩大小区绿化面积,合理布局

为提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水平,应适当扩大居住区绿化面积。在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对小区绿化面积有明确规定,但部分开发商未能有效增加小区绿化面积以获取更多效益,不重视小区绿化,不利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住宅小区园林设计的科学设计可以改善小区绿地不足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居住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园林面积。例如,可以在花园中设计一些蜿蜒的小径,以提高花园的趣味性,开阔花园的视野,并向人们展示社区的景观。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植物种植技术扩大社区的绿化面积。例如,种植植物时,应注意层次匹配,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可根据城市居住区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绿地,如公共绿地、道路绿地等,合理规划这些绿地,使其成为社区花园的一部分,提高花园的功能性。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合理搭配植物,注重植物栽培,以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长,提高景观设计水平。

3.4兼顾公共设施运用,实现绿地率的具体化

将绿地率规划为必选控制指标,秉承“以人为本”的建设要求,运用新要求、新形势、新技术来管控绿地率,让它具体化并遵循密路网、窄马路、街区制的建设时限,按照国家规范的住宅建设要求来控制各个地块指标,避免出现“一刀切”的行为,保证附属绿地、公共绿地等总量不会出现差错,发挥出其实际价值,促使绿地率管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3.5构建绿地指标转化机制,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方案

在园林景观设计环节应了解现有住宅景观设计要求,利用控制性的手段来详细规划编制阶段的各项内容,根据目前的绿地率指标来进行测算。掌握单个地块附属面积并遵循国内最新出台的规章制度要求,避免出现附属绿地面积运用不足的问题,实现对居民建设区域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弥补公共绿地、控规片区、控规单元等相关地块,使各区域的建设标准达到统一并在统筹的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有效掌控绿地率,让其能够适应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将原有绿地率控制工作的效益发挥出来,实现对此工作掌控手段的创新,将其进行优化、细化、分化,保证绿地率指标在住宅景观设计环节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落实绿地率指标的实施原则并增加对此区域地坪变化的思考,运用人工塑造的方式来构建出坚固的、耐腐蚀的、防滑的地面,提高住宅景观设计环节的美观度,增加图案、材料及色彩的运用,让地坪的构建更加完整,使此工程能够适应于景观美学理论内。制定完整的土地集约利用方案,保证各地区的岩石、植被、土壤等能够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为后续住宅设计工作创建出有力的生态要素,保证物质资源的使用合理,让预算造价与实际限度相契合,为工程奠定出良好物质基础,并使植被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出其作用,稳定住宅基地的生态状态,顺应自然发展的要求来开展后续工程,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建筑企业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可增加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率指标的规划,降低对住宅景观设计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公众审美态度的测量手段来对住宅景观的每一道风景进行评判。若未落实到位,不仅会增加住宅景观设计的难度,还会混淆企业对住宅景观设计概念的理解。因此,可加强内部体系的构建,剖析景观设计评价及理论,构建出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以保证建筑企业乃至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娟,周岱霖,廖远涛.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思与行——以广州市为例[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风景环境规划),2021:348-356.

[2]徐剑.关于强化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指标刚性调整的探讨[J].浙江园林,2020(4):23-24.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4

关键字: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绿化设计

Abstract: the landscape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 residents life, also is the main room of activity of residents, people is now more in-depth realized living environment to improve living quality, the importance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so closely around meet residents on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different needs to focus on arranging residents recreation activities facilities and the sharing of have a rest place for residents landscape elements such as, make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achieve beautiful, sweet, comfortable, health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goals.

Keyword: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景观规划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自然活泼、富有创意,结合生态园林要求,以绿为主,以植物造景,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创造自然、清新、舒适、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绿化环境。

1.1小游园的设计原则

小游园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主要活动方式有观赏、休息、游玩、体育活动和课外阅读等。根据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场地间要有分隔,布局既要紧凑,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1.1.1场地

一般设在入口附近,稍靠边缘的独立地段上。儿童游戏场不需要很大,但活动场地应铺草皮或选用持水性较小的砂质土铺地或海绵塑胶面砖铺地。

1.1.2园路

园路的宽度和绿地的规模与所处的位置、功能有关。绿地面积在0.5hm2 以上,主路宽3~4m ,可兼做成人活动场所;绿地面积在0.5hm2 以下,主路宽约2m ,次路1.2m 左右,通常最小宽度为1.2m ,以两人可对行为宜。路面用碎石、卵石、毛石等铺砌园路。

1.1.3小广场

按形式可分为规则式或不规则式,小广场的标高一般与园路的标高相同。

1.1.4园林建筑与设施:由于小游园面积不大,所以园林建筑与设施应小巧玲珑、各具特色,摆放在适当位置,一般有坐凳、坐椅、花坛、花架、园灯、宣传栏等。

1.2组团绿地的设计原则

绿地组团是结合居民建筑组团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公共绿地,面积不大,靠近住宅,居民尤其老人和儿童使用方便。由于住宅组团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多种多样,组团绿地的大小、位置和形状也就千变万化。要求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不同的功能区域中间以绿化或小路隔离,互不干扰,各得其所,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游憩环境和社会交往场所。

1.3住宅庭院的设计原则

1.3.1庭院处于住宅群环境中,因建筑物所造成的阴暗部分较多,所以选择和配置耐荫树种十分重要。保持居住环境安静,也是庭院绿化的一个主要任务,如以植篱分隔庭院,可降低噪声。植篱以高2m 左右、宽1m 左右效果较好。

1.3.2 庭院的空间尺度、树种的大小、高低要与庭院的大小、建筑层次相称,应以绿化设计的立意为前提。居室外种植乔木与住宅墙面的距离,一般应在5~8m ,避开铺设地下管线的地方。通常以落叶树为好,常绿树要避免直对窗口。

1.3.3花木配置宜采用孤植、丛植方式,栽植于靠近窗口或居民经常出入之处,以便近赏,充分提高花木的观赏效果。

1.3.4室内外和院内外的绿化相结合,要考虑将自然环境和住宅环境联系起来,使两者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1.4居住区道路绿化

道路两旁种植行列式乔木遮荫,根据道路的宽窄,可选择种植中、小乔木,如香樟、广玉兰、女贞、银杏等植物。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2.1 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植物又不同于建筑材料,它们富有生命,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是活的建筑材料,被称为软质景观。它们与硬质景观的建筑等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生动的居住绿地景观。

(1)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2)植物配置。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地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2 道路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5

关键词:绿色环保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绿色建筑

景观设计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也是这部分工作开展的现阶段所追求的重点目标。而绿色建筑的融入是最为核心的、能够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的主要实践。在设计工作中,需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落实开展景观设计工作,就能够促使绿色建筑环保理念在实践中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实现有机地融合。

1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绿色环保理念的基本原则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的典型特征,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不仅是为了提升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效果也是为了促使园林设计在实践应用功能上更加突出地体现地体现出有效性和灵活性。

1.1结合区域环境实际开展园林景观设计

不同的区域环境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到景观设计的植被选择以及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和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也需要考虑区域环境对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气候特点以及建筑实体的功能特点与整体风格,合理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应用有效的绿色环保技术开展针对性的设计工作,促使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景观设计,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环境相互融合的状态,达到优化自然环境,改变周围环境质量水平的作用[1]。从具体实践的角度上来说,设计工作人员需在前期加强对景观设计区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观察分析,确保充分了解地区性环境条件的基本特征,以便找准设计工作的切入点,优化设计工作落实开展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一些细节上的植被选择植被联合种植的规划方案确定,也需要考虑前期的环境条件基础状态,避免环境条件影响到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以及景观设计的实际效果。

1.2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效果

追求美观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绿色环保的建筑和相关设计理念融入后,意味着工作的落实开展在具体实践环节更加强调自然环境中元素的应用。而是要选择适当的植被注重植被的造型设计和植被的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就能够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质量上更加美观,更加具备吸引力。这也是景观设计突出观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2]。作为设计者,其自身应当不断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注重结合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协调统一的原则,关注设计效果是否具备创新性和美观性。并且通过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融合应用,促使整体的设计效果在美观程度上达到更高的层次。从受众群体的主观感受上来说,当其在区域性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受到环境的美感,其对于景观设计效果和质量的认同感也会更进一步的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高层次目标也就同步得到了实现。

1.3注重设计效果的功能性保持

功能性的保持主要是指,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后,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达到装饰外部环境的主要效果,也需要从绿色环保、生态平衡保持以及区域环境中的改善和优化角度出发,发挥出相应的功能。设计工作中。功能发挥效果的保持需要设计者在基础的植被选择以及生态环境平衡过程中的系统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了解不同区域要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针对性地引入相关的元素是整体的设计效果在功能性上更进一步的得到充分的体现。而绿色环保也是整个景观设计在实践中所追求的重点目标[3]。应当结合景观的整体区域面积以及景观区域周围的环境条件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促使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功能,特点和效果得到有效的体现。

2绿色环保理念支持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基本要求分析

2.1景观设计需做好绿地面积应用的规划

无论是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还是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合,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地面积的合理规划和规划区域布局形式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虽然绿地区域所种植的植被以及规划的区块特征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或显示出典型特征。但公共绿地区域的合理规划是充分发挥出景观设计功能、避免景观设计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关键要求。在常规的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日常活动的公共区域,或公园带状公共绿地都是比较常见的绿地面积规划和呈现形式。要形成一个具有绿色环保特征和功能的风景园林设计区域,需保证整体的绿地规划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以上,这也是体现出绿色环保里面的重要切入点。

2.2对铺装区域面积和雨水花园面积进行针对性的明

在整体的景观设计结构中,铺装环境以及雨水花园环境对于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会产生非常显著的差异。为了确保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上述区域的整体面积以及设计方式,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进行针对性的确认,确保绿地面积在整体占比和规划方式上符合国家相关的评审制度规范与要求。在保证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础上。确保具体的设计效果与规范性的景观区域设计要求相符合,避免过于追求景观设计的外部辅助效果,导致绿地面积的规划出现缺失和不足。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虽然需要融入一部分铺装面积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区域,但透水的体现也强调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和水循环利用要求的匹配。通过透水性更强的铺装材料的应用,促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与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变化、气象特征相互匹配,充分利用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条件。

2.3不同植被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和种植基础条件要进行精准确认

不同类型的植被在生长环境需求和日常的维护保养需求上存在比较典型的差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植被的融入要考虑植被本身的生活习性以及景观设计区域所能够提供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确保不同类型的植被在联合应用到景观设计的区域内时,能够通过生态平衡的维持,相互支持相互利用,形成具有动态活性的景观设计和呈现效果。

3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绿色环保里面的有效策略分析

3.1积极选用绿色环保原材料融入景观设计

绿色环保原材料的融入主要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落实中应用生态性能更强的绿色环保原材料,一方面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与自然环境实现更加紧密地结合。例如,在植被养护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需求就可通过绿色环保有机生态材料的融入,达到增强效果的状态。另外,这类原材料的应用还能够减少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消耗促使资源利用在充分性和针对性上更进一步的加强。关于来源于自然环境的生态环保材料的应用,主要是指,当景观设计的整体环境设计完成后,需要外加一些经过人工干预塑造造型的绿色建筑实体。这时,这部分材料就会成为景观设计凸显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切入点[4]。只要注重景观设计造型的合理塑造,并且充分结合区域的土壤环境和植被生长状态融入具有促进作用的生态环保材料和绿色建筑实体,就能够促使整个景观设计区域的绿色环保效果和生态环境稳定性得到提升。

3.2注重植被的合理选择和有效养护

在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的基本环境状态,用尽可能丰富且具有适宜性的植被品种融合,体现出景观园林设计的丰富性和创新性。另外,多种类型植被的选择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小型生态系统,为区域环境的改造和优化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在植被选择时,可按照耐寒性强、抗旱力度高、喜阴、喜阳、降解甲醛等多种功能融入不同类型的植被。除此之外,植被的配置和养护也应当匹配具体植被的类型同步进行。为了体现整体的植被综合利用的美观性,设计者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植被进行造型的修剪,体现出园林景观的人文气息,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4结语

结合本文的设计实践分析可知,绿色建筑环保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需要从基础的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到细节的植被类型,选择与配置、再到设计工作中对造型以及自然环境状态的维护等多方面,全方位体现出绿色环保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利用先进的设计思路和手段取得预期的园林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惬寅.“生态的艺术”理念下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观察,2020(2):154-155.

[2]穆昊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国外案例———美国一剧院外墙外保温改造项目[J].建设科技,2011,15:66-67.

[3]穆宏刚,卓昱伯,袁静.论BIM工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评《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施工新方法研究》[J].材料保护,2020,53(8):171-172.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住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在小区建设中越来越重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是建立现代居住小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居住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现代居住小区应该是生态环境优良、山水景观优美、功能质量优越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区。

1.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功能实用性

住宅小区景观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为住户提供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因此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服务于人。例如,牡丹园居住区,它不仅建有功能性很强的大面积的中心绿地,而且在每栋楼宇间都设计了造型丰富、功能齐全的花园式绿地设施,住户可以在生产工作之余,尽情享受自然景观。值得一提的是,小区内所有的绿地都设计为通透的栏杆,人们的视线毫无遮挡,绿地与绿地之间遥相呼应,传递出更多的绿色信息。此外,这里还设有各类活动设施,老人可以散步赏景,儿童可以游戏玩耍。因此,我们在小区设计时,可以结合环境,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区域,来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

1.2 注重生态条件,提高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优劣主要依据“绿量”(“绿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就,增加叶面积也就增加了生态作用,高大乔木的绿量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树木的绿量是草坪的 4 倍。 而由乔、灌、草构成的复层结构的园林植物群落能够最佳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其生态效益和功能,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 强调平面形态大变化特点,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与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 在总体布局中亦应与整个大范围空间环境一致,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征。

1.3 注重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

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有史以来就始终坚持在以讴歌自然、 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求发展,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之审美、游览、环保效果。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以形式美为框架,以内容美为核心,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主要以植物组景为主,追求颜色和季节相变,注重追求形象美、层次美、魅力美。 强调生态景观相互借衬托,并注重和住宅楼的亲和力,融合,呼应,渗透。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美,才可以对住宅小区生态环境的创新和发展。

2.景观设计实例

2.1小区概况

某住宅小区位于该市的核心地段,小区建筑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少量廉租房,配以幼托、小学、会所、活动中心及沿街商业等附属功能,形成以中低层消费者群体为主的配套完备的居住小区。

小区占地约350亩,内部建筑以6层砖混住宅为主,容积率小预留绿化面积大(除小区内部绿化外西边贯通南北拥有30米宽绿化带),用地性质单纯,为创造怡人空间环境创造了条件。

2.2景观设计构思

景观设计中构架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围绕主题立意安排多样化空间形式,并兼顾整体,同时在设计中体现了流畅浪漫的东方园林设计风格,强调了空间的流动性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景观设计了一条拉通南北的大尺度水系景观走廊,将南北两地块相连,使其保证总体上拥有一个宏观尺度,以增强小区的整体概念。同时在细部处理上将水景迂回、开合使其通而不畅,沿岸再配以活动中心、小品广场、垂柳绿化等构成细部小景点。

该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主要采用“一轴两心”的规划设计。规划根据用地状况及周边环境设计了一条由步行交通和曲项湖形成的小区发展轴线。该轴线通过一条流畅的曲线把小区南北两个中心和规划用地北侧的城市广场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整个轴线灵活运用各种景观营造元素,自由的曲线和笔挺的直线相互结合;规划通过步行道路把曲项湖水面景观引入居住区内。

根据用地布局,本次规划于小区内部设置了两处中心景观广场:叠水广场与沁水苑,叠水广场位于规划用地北区中心绿地处,整个广场被水环抱,广场中央设置了雕塑花坛。广场通过富有优美曲线的木栈道嵌入曲项湖中,木栈道周围设置喷泉。在广场东北侧规划一处会所,造型为圆弧型, 2至3层,与叠水广场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其北侧为活动中心,设有健身、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茶座等。

2.3 景观节点设计

1)水景小区中利用水体造景,调节小气候作为儿童溪水场所,还可以供蓄水消防之用。雕塑、喷泉、叠水、莲花、芦苇、各色驳岸、木栈台等,山石环绕,树草丛生。2)公共绿地及地形景观在公共绿地的地形设计上,注重生态水域与草坡的自然衔接。在住宅组团空间内,设计注重强调集中绿地的草坡起伏感,同时使草坡上的植被设计显得更为丰富、多层次。

3)广场景观设计小区广场是居民的主要共享空间,需要注意总体美学风格、文化内涵、生态人性的统一。

3.结语

良好的景观设计应该把人工与自然、功能、艺术、时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拥有住宅的同时,拥有一座公园或一片绿地,尽情享受阳光、空气、水、动植物以及人与建筑构成的和谐居住环境。因此,景观环境的生态化顺应和谐社区的发展趋势,注重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区,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振华,朱旭刚,张静. 生态居住社区园林景观发展趋势初探. 2009(03).

[2]金涛,杨永胜.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