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糖的健康教育

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模块教学的存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教师是主导地位,关键是“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其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或两、三个专项才能,为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一、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选择的,相对来讲,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水平都相应比较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地备课,编写教案,但教案是相对的,不能因为要完成教案的内容、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等情绪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并给予采纳、执行,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尊重与肯定,对教师来讲,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给予理解与认可。对于营造课堂气氛来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一节田径必修课中的游戏部分,虽然教师认真地按教案布置学生游戏的内容,但几位学生就走过来诚恳地讲:“老师,我们想那样玩游戏。你看行吗?”要求是合理的,在安全许可的条件下,教师可以爽快地答应并及时地表扬他们,营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享受体育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乐趣。

二、给点掌声、给点赞许、给点鼓励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由于采用了模块教学,学生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对于后进生来讲,给点赞许、给点掌声、给点鼓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力量素质课时,要求学生双臂支撑过双杠,对手臂力量好点的学生来讲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而对女生来讲,由于力量相对比较差,又加上害怕、恐惧等心理因素而影响她们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鼓励她们,指导她们体会动作的要领,当她们在克服困难而走向成功后,都有一种挑战自我成功后的喜悦,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赞许、掌声、鼓励,是学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最有力武器。

三、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在模块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每节课中的能力展示部分,教师要认真地发现学生能力的提高与进步,因为学生要得到教师的赞许与肯定,同学的称赞与羡慕,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有利于学生增强课外自我锻炼的自觉性,也有利于学生课外的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四、平衡分组,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在模块教学中,由于学生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比赛分组中,最好是平衡分组。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合理地安排战术与对策,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互相鼓励,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篮球教学模块行进间运球比赛中,由于每组的实力相当,关键看学生的集体配合与组织能力。各小组长与组员共同商量,合理安排本组的实力和人员对策,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浓烈,达到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效果。

五、教会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提高放松练习的能力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中,由于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能做一些简单的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教师在带学生做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努力培养学生在课外锻炼时自觉做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的习惯,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促使学生遵循体育运动规律,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六、重视高中学生理论知识的习得

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有能力自我学习探索一些体育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促进爱好与兴趣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例如: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寻材料,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完成一节理论课的教学。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效果奇佳。

七、放下架子,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体会教学改革所带来的乐趣,不要允许“篮球上篮时会被学生盖帽而不好意思”、“跑、跳能力输给学生而不好意思”等尴尬心理存在。可以这样讲,如果教师不能教出一些“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学生,就是自己教学的失败。

八、重视安全教育和运动保健知识的教育

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高校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1]要求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为此,各高校纷纷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既然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高校课程,那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如何建设呢?这个问题都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才能回答。教学质量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布卢姆认为评价是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也就是作为一种反馈机制。[2]它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更趋向合理,实施更加有效。下面笔者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的角度探析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

一、评价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起点,也是教学终点。一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另一方面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学实施效果的依据。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目标

任何教学的高级目标都是建立在认知目标的基础上,没有认知目标的目标体系是不属于教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要确定为是否能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能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之时选择合适的心理应对策略。比如,学生掌握一些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对于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能够根据行为主义的疗法进行自我矫治。

2.非智力性目标

除了关注认知目标,我们还应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性目标。非智力品质是指人的智力行为之外的一些个性品质,如意志品质、合作态度、生命热情、创新精神等,它对一个人的智力行为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是简单的认知教育,而是夹杂着很多非智力性品质的教育。例如,在挫折教育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分析挫折的原因和学习应对挫折的方法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树立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发展性目标

一般地说,课堂教学既要制订基础性目标,又要制订发展性目标,两者要密切配合。基础性目标是大学生明确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处理危机的一些方法等等,而发展性目标是对学生心理成长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是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三类目标并不是简单的独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关系。评价目标包括五个方面,一方面看该教学目标是否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一致;二要看该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三要看该教学目标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现有水平;四要看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评估性;五要看该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否准确。[3]认知目标、非智力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符合以上五个方面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目标。

二、评价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其选择得恰当与否以及是否与目标一致,将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学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不能等同心理学的内容设计,其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非结构性、非学术性、非结论性的特点[4],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是否是贴近学生需要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共同心理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好的教材。

2.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心理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想对心理的发展发挥主导和促进的作用,就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教师必须首先确立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个体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一是个体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个体在他人帮助下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维果斯基将这一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在经历一些细微的变化,从最初对学校的迷茫,专业学习的困惑,到最后对自己的学业清楚认识和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这之间的落差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作用。

3.教学内容具有生命意义

如何选择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又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促进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呢?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应该回归生活、联系生命,使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直接的关联,能够激发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意义以及价值。二是必须克服以心理知识为中心的倾向,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性质,促进个体对自己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人的尊严的关怀。因此,在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具有生命意义的元素,例如,我们在人际关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应付人际冲突,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对于他人或者整个人类具有尊重的情怀。

三、评价教学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教学方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体系。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估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课堂心理氛围是否融洽

心理氛围是心理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在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才会造成认知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进而达到思想上的升华,从而形成某个时刻的集体心理气氛。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合谐的心理氛围是教学任务顺畅完成的有力保障。那么怎么才能判断心理氛围融洽呢?其指标是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全神贯注,师生之间交流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接受愉快高效,信息反馈及时等。

2.师与生、生与生是否充分沟通互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分享和倾诉的巨大功效,而分享和倾诉来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充分沟通。教师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自然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促使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较佳状态。要关注沟通者之间的心理背景,尤其是沟通者之间心理交往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吸引。

3.活动是否具有深入性和分享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心理活动带来快乐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要求师生和生生之间要有充分分享的过程。我们总是强调倾诉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然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同样需要有倾诉的过程,但是这个心理教学中的倾诉往往称之为分享。生活中的许多快乐,都是互相分享得来的。如果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没有分享的过程,只是一味由老师的引导,那么心理教学教育也只是单一影响过程,而不是一个多面影响状态。当然分享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再由深到浅的过程,只一味停留于表面的分享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四、构建质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

纵观评价方法的发展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由以量化评价为主,质化评价为辅,发展到质化评价为主,量化为辅。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很多,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两个不同侧重点进行评价时,又各有不同的适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量表法、随堂听课评价法、情境式评价法等是主要的方法。量表法是指通过编制评价量表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使用量表评价法时,量表中的指标或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础。指标是指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测量或可观察的评价内容,即根据可测或可观察的要求而确定的评价内容。但是,量表法往往在指标范围内进行,对于一些不在指标内的因素无法纳入考核范围之内。随堂听课评价法可以弥补量表法的缺陷。评价者抓住任何一个细节,对一些特殊行为保持高度的敏感,并对这些行为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通常这种方法要求观察者有熟练的观察技能和丰富的观察经验。这种方法的难度较大,为了简化难度。教师有计划在课堂上创设某些片段,也就是创设某些情景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应对这个情景。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中做出的反应做出客观地评价。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以评促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方法及时反馈给心理健康教育者。这对未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北京:教育部,2001.

[2]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1987.

[3]董晓星,陈家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6:24-26.

[4]陈家麟,郭享杰主编:高中心理教育指导[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8-19页.

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健康教育;孕期妇女保健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37-02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导致人们发生各种疾病的几率也在不断上升[1]。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糖尿病和高血压疾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正趋向年轻化[2]趋势,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显得十分关键和必要。经过相关的研究发现,进行相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发生糖尿病和高血压疾病。对于孕妇来说,在孕期对孕妇进行必要的孕期保健显得十分必要,能够有效地保障母婴的健康,促进优生优育。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主要是对其进行整体而全面的保健,不仅仅是针对孕妇,还要针对家庭和孩子。我中心对此次保健管理的孕妇进行相关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家庭健康教育,探讨和分析其在孕期妇女中的保健价值。现将有关情况做以下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400例孕妇,都是我中心在2012年4月~2013年5月期间所保健管理的人群。年龄在26~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0±2.0)岁;孕周在35~40周之间,平均为(38.0±1.0)周;排除孕妇为双胎或者多胎的情况以及IVF等;将这些孕妇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00例;比较和分析两组孕妇的年龄和孕周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孕妇进行常规的孕期保健。

试验组:在对照组孕期保健的基础上,对孕妇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的健康评估,及早地发现孕妇家庭所存在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法[3]。同时对孕妇和其家人进行必要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家庭健康教育,对所有的人员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同时对存在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指导,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对孕妇在孕期间及早地进行健康管理,对孕妇进行高危妊娠因素的筛查,同时建立相关的健康档案,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指导孕妇及时进行诊治,并对其进行随访,将有关情况和结果以及评估进行登记。做到及早、有效地控制引发孕妇发生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根据患者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相关的防治知识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和指导,同时要认真地完成整个产前随访过程。要指导孕妇进行必要的产前检查和优生筛查,让孕妇及早地进行血压和尿糖等测试。

对家族高血压和糖尿病史以及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进行重视和了解,此外,要大力宣传3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要每年进行一次血压测试,4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要 每年测试一次血糖。对孕妇的血糖和体重以及孕期的增重情况进行监测并记录,同时还需要对孕妇进行血糖和尿糖以及血红蛋白等进行筛查。

在对孕妇进行相关孕期保健的时候,需要对孕妇和孕妇的父母以及家族的患病情况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进行了解和掌握,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保健指导。对孕妇进行必要的营养指导,要合理、营养、健康的饮食,做到营养均衡,同时要宣传孕期增重要适度,避免和防止出现营养过度的情况发生,要严格控制好体重,减少肥胖情况的发生。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妊娠期所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以及进行剖宫产的几率、妊娠期间发生高血压的几率进行观察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过保健之后,试验组孕期妇女所发生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剖宫产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妊娠期,患者是发生糖尿病的高发阶段,然而妊娠期糖尿病是导致流产和死胎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等疾病发生的几率得到增加[4]。对于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时,导致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几率大大提高,然而一旦患者发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就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对母婴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由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和血糖水平来决定,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对母婴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并且母婴所发生的并发症也会比较多。然而妊娠期糖尿病也会使得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几率增加,当患者再次怀孕时,患者的复发几率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会升高。

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有关的主要因素为:家族史和慢性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病史、营养不良、肥胖等。此外,高血压也是导致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并且脑卒中的致残和致死率非常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给社会和家庭以及经济造成严重的负担,经过研究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成人疾病与遗传和怀孕期母亲的内环境等有关。所以,要对孕期保健进行重视,对患者在孕期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同时及早地发现妊娠妇女以及家庭成员是否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显得非常重要,要增加妊娠妇女的保健意识,让孕妇自觉地进行尿糖等筛查。为了能够优生优育,孕妇需要将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改变,同时还要对孕妇进行必要的营养指导,但是要避免营养过度,以免造成胎儿体重过大或者过轻。

为了减少对自己和胎儿造成影响,孕妇一般都会接受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同时能够掌握好相关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护知识,进而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发生并发症以及阻止疾病的发展。此外,孕妇的家庭成员也会为了孕妇和孩子的健康,愿意接受家庭健康教育,使得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在进行自我保健的同时,还学会如何对孕期妇女和胎儿的健康进行保护。孕期的家庭成员也会更愿意接受家庭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高孕妇及家庭成员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及疾病的认识,改善行为生活。

参考文献

[1]明雅,李丽芳,梅晓芳,黄娟苗.开设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临床护理,2010,04:61-62+66.

[2]杜晓红,陈新敏,龚衍,蒋敏.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妊娠结局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13:2434-2435+2437.

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4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糖尿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严重时可导致死亡[2]。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4±3.2)岁,年龄57~86岁;入院时平均血糖(15.9±3.1)mmol/L,血糖范围12.1~28.9mmol/L;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7±2.9)岁,年龄59~87岁;入院时平均血糖(15.8±2.9)mmol/L,血糖范围11.6~27.8mmol/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糖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3]:①建立正确的家庭支持系统,使医院的治疗和家庭的协作相互结合起来,保证患者的病情更加稳定;②健康饮食指导,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缺陷或受损,对高含糖量、高淀粉、高脂肪的食品应当少吃或不吃;③运动指导,患者可以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运动来提高自我的胰岛素抵抗;④心理健康教育,消极心理对治疗、术后恢复都有很大的影响,应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心理来配合治疗;⑤药物的合理选择,不同糖尿病药使用方法及用量均存在差异,应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合理选择药物。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为:①血糖控制情况;②生活满意度。使用问卷调查评分制度的形式对患者生活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其中非常满意(85分以上),基本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血糖控制对比 根据血糖控制的对比发现: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生活满意度对比 根据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对比发现:观察组生活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导致血糖升高而引发的一种疾病[4]。主要发病原因为糖代谢受限或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阶段[5]。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认识的准确性,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效果,增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体的临床健康教育方法如下。

3.1建立正确的家庭支持系统 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稳定与否,不仅与医院的治疗效果相关,还与家庭的协作支持有关。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稳定患者病情对治疗的重要意义,使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监督,确保患者正常用药与检查,以及注射胰岛素等。

3.2健康饮食指导 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通过服用药物、注射胰岛素等进行治疗,在饮食方面还应当注重营养调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宣教合理膳食的搭配方法,讲解食物特性以及食物在对胰岛素的影响等,以保障患者饮食后血糖水平的正常。对于情况特殊的患者,可为其制定专用的饮食计划。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叮嘱患者注重低盐饮食,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d以下为宜,及时关注患者体内的电解质水平,如果发生紊乱现象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3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进行适量的运动来改善胰岛素抵抗,运动量的大小根据不同年龄有所差异,对于老年人应以中轻度活动为主,既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还能改善患者新陈代谢的功能,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对于低血糖患者,运动量不能过多,最好在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的情况下进行运动。

3.4心理健康教育 患者大多会情绪抑郁、恐惧。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性。此外,对精神创伤严重者,在普通心理疏导的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更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适当的采取音乐疗法或按摩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不良刺激,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3.5药物的合理选择 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按照要求服用药物的重要性,结合患者血压、血糖合理对药物进行调整。降压药大多选择缓释剂和控制剂,必须按时服药,不可擅自更改药物的使用量亦不可按照患者的意愿进行更改。其中降血糖药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需在进餐的第一口服用;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应在餐后服用。对不同药物的服用方式、相关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都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一旦患者出现大汗、昏迷、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应当补充糖分,及时为患者服用含糖的食品。

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5

通讯作者:单玉芸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长期高血糖使血管和神经等多种组织发生病变,引起多种并发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人们对该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血糖得不到良好控制,进而导致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医护人员开展有计划的、针对性的、系统的教育,使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对控制血糖、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科室近2年共对16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研究对象。其中住院病例60例,门诊病例100例;男88例,女72例;年龄36~78岁,平均64.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40例,高中52例,初中38例,小学22例,文盲8例。

1.2 健康教育的实施

1.2.1 评估 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是否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等。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判断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

1.2.2 健康教育的方法 由于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等差异,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相差很大,因人施教,提供个体化、多元化教育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1)语言教育,以语言为工具,方便易行,直接交流,针对性强,且经济有效,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包括个别交谈、咨询、讲座、讨论、座谈会等。讲座或座谈会作为集体授课形式,每周举行一次,医护人员要以真诚温和的态度讲解,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令其产生信任感,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型的医患关系。如果配合生动直观的实物示范、模型练习,像血糖仪的使用、胰岛素的注射等[1],则可增强理解、加深记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健康教育的实施者自身素质要高,首先要经过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与群众要有共同语言,通常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或高年资医生担任。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学习特别困难者,可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单独辅导,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2)文字教育,利用各种文字材料如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手册等,方便实用,可大量印刷,材料能反复使用,作用持久,患者和家属都可以得到教育。板报画廊也是健康教育手段之一,且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可设在医院过道、走廊,也可设在社区公共场所,让患者在休闲活动中得到教育。(3)电化教育,是以广播、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化器材为工具开展健康教育,可反复播放,还可播放知名专家讲课,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丰富了教育内容,学生喜闻乐见。此外,在教育过程中,可让学员结合自身情况介绍学习体会、进行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以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1.2.3 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内容包括:(1)糖尿病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分型、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治疗方法和出现并发症的后果。(2)示范使用血糖监测仪和进行尿糖测定,知晓正常值范围,让患者能进行自我监测。(3)适当的体育运动,尽可能在饭后1~1.5 h进行,以有氧运动为主,即运动后无明显肌肉酸胀、疲劳,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交谊舞等。运动可以促进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而降低血糖,但超强度运动后,由于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血糖因此而升高,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实践证明,适当运动可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患者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还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2]。(4)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基石,需长期严格执行,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剂量。饮食控制的原则:总量平衡稳定,营养物质合理搭配,满足正常生理需要;禁忌甜食,鼓励高纤维膳食;三餐合理分配,进食定时、定量,并要长期坚持。(5)降糖药的使用,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熟悉药物贮存及使用方法,防止低血糖反应。(6)特别注意,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大多时间在院外自行治疗,当出现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必须住院治疗,在治疗并发症的同时调整治疗方案;口服药改用胰岛素或加用胰岛素治疗的初期亦应住院,以随时观察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

1.2.4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通常采用自制问卷考查和操作演示两种方式进行效果评价,没有能力笔试的可以口答。教育对象能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正确使用血糖仪和尿糖测定,掌握常用降糖药使用方法,特别是胰岛素自我注射方法即为达标。

2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实施,绝大多数患者达到教育目标,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认识到糖尿病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的重要性,能规范使用降糖药,掌握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方法。只有6例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未达到教育目标,后经多次单独辅导以及家属帮助指导,最终也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在此基础上与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制定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培养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为其进行自我管理奠定了基础。通过自我监测,及时发现血糖的异常变化,从而自我调节药量、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把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开展健康教育最终使每位糖尿病患者学会自我管理,延缓或避免并发症发生和发展,降低致死、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有重要作用[3]。可见,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是护患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应贯穿护理活动的始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知识的同时,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成就感,对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玉斓.健康教育糖尿病的实施.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23-24.

[2] 程蕴琳.老年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36.

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健康教育;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糖的摄入越来越高,糖尿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常见。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1]。为探讨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中收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的患者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护理。对两组进行血清胱抑素、尿微量蛋白、血肌酐以及尿素的检测。观察分析两组结果的不同,总结经验。

1.2方法 仪器选用自动尿液分析仪(优利特--200(A)型)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390)。观察组的患者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护理。对两组进行血清胱抑素、尿微量蛋白、血肌酐以及尿素的检测[2]。观察分析两组结果的不同,总结经验。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都给予糖尿病知识教育,包括饮食控制、血糖的自我检测、药物以及运动疗法、生活方式等方面,在病区为患者提供有关资料可供学习。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不作干预。为观察组患者建立个体资料档案,出院2 w后在糖尿病门诊进行治疗,第1个月1次/15 d,之后1次/月。主要以询问和评估的方式进行,记录患者的有关资料并提出护理问题与解决措施,评价治疗效果等。对于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出院后跟进了解患者的情况,针对性地指导患者护理,比如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以及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注射法、低血糖时的表现和处理方式、定期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以及生活方式指导等等。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晨尿作为样本,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蛋白,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酶法检测尿尿素和血肌酐。

1.3统计学分析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100%描述,以P

2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空腹及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尿常规以及心电图方面情况都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患者血清耽抑素C、尿微量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妊娠期的女性高血糖发生同生理性升糖激素分泌的增加以及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造成胰岛素抵抗有直接联系。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孕妇血糖以及孕妇自身和胎儿的关系比较紧密。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羊水量变化异常、早产以及妊娠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机率与孕期血糖水平呈正相关[3]。曾经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患者有可能会发展为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妊娠期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如果控制效果较差会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轻者造成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低血糖,重者则会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并且损害往往具有不可逆性。孕妇高血糖也会直接通过损害胎儿的β细胞从而使胎儿在未来患上糖尿病的机率大大增加[5]。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母体同胎儿的疾病风险,因此,对于显性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的及时诊断非常重要,能够避免妊娠不良结果的发生。

综上所述,根据研究结果,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有效的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柏玉萍,王超红,乔灿华,等.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血糖值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12,16(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