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范文1

关键词:地理教学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38-01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青年绅士应当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而在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所以在学校课堂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初中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关键的时刻,也是其德育养成的一个关键时刻。所以对于我们初中地理学科而言,更要重视德育的重要性。

1 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1.1初中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学科体系中,地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媒介之一,也是塑造其良好德行通道之一。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教学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于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

1.2初中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地理教材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主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能力。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初中地理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在学校基础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地理教学中德育的内容

2.1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课中的德育核心是爱国主义。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爱国主义是体现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政治标准和道德规范。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在讲授“多民族的大家庭”时,则重点强调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都是炎黄子孙,谁也不能离开谁。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及建设社会祖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2国情教育

当前的学生大都是在安逸的环境下成长,他们缺乏奋斗的精神很容易满足于父辈创造的良好的物质条件,所以在地理教育中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理想、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国情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树立建设祖国的信念。例如在地理教学中讲授“众多的人口”一节时,强调我国13亿人口的现状,使他们知道我国人口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道路拥挤、住房短缺、就学、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现象纷纷出现。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使其从小立志成才,发奋图强,树立远大的理想。

2.3人地关系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不唯书,不唯本,做到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新课标规定要学习身边的地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把握学科特点。把地理知识联系到平常的社会、家庭、学习生活中。把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讲授“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中国的自然资源”时主要要强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想象日益突出。所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我们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增强学生的资源、环境意识使学生明白在爱护地球、合理利用资源、控制人口增长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人地关系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3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3.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前提

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新课标中已经体现了满足社会大众对地理知识的需要,满足中国国情和当前形式对地理知识的需要,满足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地理知识的需要,满足中国实现现代化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因此,在基础地理教育体系中,把实现上述“四个需要”作为地理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老师,应该把人周围的事讲生动、讲美妙,从而使每一个走向社会的公民牢牢把握地球物质资源的稀缺性,环境负荷的有限性,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地理变迁的有序性以及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终身性。在地理基础教育体系中,紧紧围绕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发展的资源这条主线,使地理课以“人类”为核心,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

3.2以地理教材为媒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实现实现地理知识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要找准这种结合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层次、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随机渗透,因材施教,但渗透的时机、方式、方法都应在最佳的渗透氛围中进行,使学生产生最佳的认识。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可以通过魏格纳的经历来穿插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注意思考、勇于实践、坚忍不拔、不怕困难。但也不宜过份强调就失了地理课的问道,要点到为止。教师的教本领和艺术就在于,如何根据文路(教材)、顺应学路(学生)、设计教路(教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3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德育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范文2

论文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新一代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整合的必要性出发,两者有机整合的方法与注意问题,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整合教学活动平台中的实践操作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元而广阔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也要落实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钟万书.《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2009

[2]刘玉冰.当前地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教文汇,2008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范文3

一、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学科体系

教师要做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教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时要熟悉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等,对所有这些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做适当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且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确立高中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应在已有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教学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知识传播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的地理知识,同时获得丰富的地理活动经验。

二、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1.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复习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工夫彻底解决,对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度知识。又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班上挂两幅地图(中国与世界政区)。在进行知识衔接时,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图分析和推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

2.对容易忽视和薄弱问题应及时弥补。

第一,对于初中区域地理,高中生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学习中注意弥补。可根据高中教学需要,适当拓展世界大洲、国家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第二,有关较高要求的计算(如地方时、区时、日期、气温、经度、实地距离的计算等),在初中不做要求,但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第三,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对于初中和高中知识有冲突的地方,应以高中地理知识为主,如气候类型的分类、特点、分布规律、成因等。

三、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的地理教材以直观的感性内容为主,而高中地理是从遥不可及的宇宙和地球的自转、公转等非常抽象的知识开始的。初高中教材的巨大变化及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多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具,并联系跟地理有关的古诗词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地球运动”时,其中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等问题学生难以理解,如能联系生活实际,问学生冬天和夏天的作息时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以及让学生观察晴天自己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影子长短,解释其中原因,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突破教学难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在粤北山区长大的学生多少都有过登山经历,因此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登山的经验说明海拔的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同时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也是登山过程中基本上可以直观看到的。这样以生活的事例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加强读图技能的训练

学习地理学科的有效捷径就是读图、用图的技能。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目标在不断深化,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较少探究为什么。初中学生在探究“为什么”中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未能深切体会到,而进入高中后,这一有效方法运用得好,学生学习地理就会感到轻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范文4

摘 要:本文通过对深圳市某中学的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证实了生本教育理念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理念。

关键词:生本教育;地理教学

一、调查背景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可以说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应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培养。生本教育注重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使得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当前有很多地方的中小学,特别是生本教育的发源地广东省,都在尝试实施生本教育,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成绩。那么在生本教育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成果是否真的有效。笔者以深圳市某中学的地理生本教育模式为例,调研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意义和成果。

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1]我们为找到这种方法而竭尽全力,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现今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那么我们要提高当下的教育质量,就必须要有有效的教育教学来支撑。而有效课堂教学必须依靠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增强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成果,就更需要有效的地理教育教学方式。找到一种有效的地理教育教学方式对初中地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时代教育潮流的。

三、调查概况

1、调研对象:深圳市某中学七年级全体学生。

2、调研方法:调研方式有随堂听课;跟踪听课;听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当堂对学生进行作业调查听取学生反映和要求、查看教师教学设计;听完教师课后及时与执教老师交流指导,提出“提质增效”的措施。发放调查问卷,此次调查问卷包括10个选择题,发出400份,收回400份,回收率100%。

3、调查内容:学生调查问卷。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后数据采用人工统计,主要计算人次频率。以下从几个方面来看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在学习地理兴趣及态度方面

问卷调查中,96人占总数24%的学生认为采用生本教育后,地理学习变得快乐;148人占总数37%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得比以前主动,对待学习不再是消极的态度,不是教师讲一句学生就听一句;124人占总数31%的学生见到地理题也不再害怕。这说明实施生本教育后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增加学习地理的信心。

2、教师教学方式方面

220人占总数55%的学生认为课堂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212人占总数53%的学生认为地理课堂上老师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地理教学中增设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多了。学生是地理课堂的主体,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说明生本教育实施后,教师成了地理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合作交流和讨论。

3、学生各项能力方面

176人占总数44%的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地理,觉得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是富有挑战性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地理学习动机、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地理综合素质都有提高;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生本教育对学生自我培养合作学习的地理素养有较大的帮助。

五、调查研究结论

我们可以看到生本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基本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教师能动指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现代地理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中,地理教师是权威,是主体,是高高在上的,与学生是“我教你学”的关系。生本教育把地理教师的角色转成为学生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既张扬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个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实现了新课程体系所倡导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淡化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加强了,教师主要起着组织者、管理者、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和鼓励者的作用。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具有更高的地理指导能力、更新的地理教学设计理念、更娴熟的地理教学技能、更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和地理教育理论知识。地理教师必须比独自授课时更熟悉地理教材和生本教育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相关背景知识,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解答和引导。[2]总之,生本教育模式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比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更高的要求。

2、学生学习动机得到激发,挖掘潜能、提高地理成绩

如果学生处于一种消极的地理学习状态,无论地理教师下多大功夫去教,课讲得多么精彩,也不可能产生教师预期的效果。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被动学习者和知识的接收器,与老师的交流严重缺乏。而生本教育特别注重交流与合作的地理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合作、对话与协商共同完成地理学习任务,并形成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教学气氛。这就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挖掘自己的地理学习潜能。

在生本教育模式下,学生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表现为自我意识上的“能学”,内在动机上的“想学”,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的“会学”,和以良好意志控制为条件的“坚持学”。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地理学习目的,做到地理学习动机自我驱动,地理学习内容自我选择,地理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地理学习时间自我计划,全方位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有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新的地理教学模式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从与成绩好的学生交流与合作中得到启迪,完成他们个人原本无法完成的地理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和进步,从而有效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3、地理教师素质相辅相成的提高

用生本教育理论来指导地理教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以地理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观念,大胆地把“给予”变为“引导”,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掌握地理技能和发展能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体现在教师的作用上。由于地理教学建立在他们对地理教材的理解、利用之上,所以学生的地理学习应是他们自己的思维建构活动。教师应该是地理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困难的帮助者,学生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者。这就是说,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地理素养去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实施生本教育理念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理能力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地理教学,因此随着地理能力内涵的丰富,地理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变化。通过在中学的近一学期的实验与研究,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他们提问、解答,并通过讨论、总结、分析、设计、评价、奖惩等方式,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能够平等相处,共享解决问题后的乐趣,充分展示了生本教学理念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是有明显成效的。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范文5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科融合;交叉渗透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其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广,包括地质、气象气候、水文以及天文、生物、旅游、经济、城市等。因此,地理学科是一个高度跨学科性的学科。本文侧重探讨地理学与动漫、音乐、诗歌等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

一、 地理c动漫融合

动漫从字面上看,涉及动画和漫画,其中漫画通过夸张变形,诙谐幽默和荒诞不经等手段,表达事物的精神实质,并向人们传递文学和哲学理念。动画具有有趣、可笑、轻松或意味深长等特色。动漫作品虽是艺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艺术作品,除审美上的视觉享受外,其更可贵的在于内在所蕴含着的思想,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其寓意往往具有幽默和讽刺的双重特点。动漫具有承载知识和情感的作用。如地理漫画,其内涵精神是地理的知识内容和情感目标,只是将其以漫画的形式加以表达;通过教师的挖掘与合理利用,可以发现其隐性的地理教学功能并可充分利用。

例如,图1“苦难的母亲”反映全球人口带来的社会、环境问题。图2“小鸟的悲哀”反映滥砍乱伐森林,动物失去了家园,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小草的哀求”反映过度放牧造成土地退化的问题。图3“飞来的山峰”反映人口过度增长、耕地不断减少的问题。通过对此类漫画内容反映的问题进行解读,可加深学生对于作品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现象或事物的理解。

又如,通过各种动画片可分析气候的特征:通过《狮子王》的热带草原景观 、《人猿泰山》热带雨林景观 、《马达加斯加》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景观等分析气候特征。通过《里约大冒险 1》中狂欢节巡游和桑巴舞可展现富有特色的人文习俗等。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动画片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二、 地理与音乐融合

音乐是陶冶人心灵最好的方式之一,对于学生思维情感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功能,音乐教育本身的积极性和艺术的创造性,使音乐教育教学包含丰富的意义。音乐里有很多歌词都蕴含着地理知识。如果能将音乐与地理学习相融合,让学生在听音乐或歌唱的过程中理解地理知识,无疑将是一种‘双赢’。地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准确地运用音乐素材,对地理课堂效率的提升不容置疑。利用歌曲MV、歌词、相关图片等手段可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表1可以看到歌曲中蕴含着相当多的地理素材,根据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可选择合适歌曲学习地理知识。通过边赏析歌词和边看图片,弄清地理基础知识,学生在充满优美旋律的情景中,通过对歌词的赏析,主观能动性被慢慢地调动起来,思维也大为活跃。现在不少地理教师通过改变歌词将地理知识融汇进歌曲中,让学生听着流行歌曲在快乐中学习地理知识。

三、 地理与诗歌融合

诗歌作为一种不同于其它文学体裁的文学样式,主要特点是音韵和谐、语言凝练、联想丰富。地理课堂可以通过诗歌描述地理事物并带给学生一种新的、美的意境和情调,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观念。好的诗歌,更承载着人类灵魂深处最真切的感受,带给学生最直接、最美的映衬,并在讲解地理知识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更好理解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有更直观、更真切的认识。同时,运用诗歌可以创设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情境,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描述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激发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提升地理学习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示例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大江东去浪淘尽”;“百川东到海”等可说明我国地势特点。

示例Ⅱ:描写水文气候植被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如“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可说明不同温度带原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说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春”可说明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除利用漫画、音乐、诗歌融合地理教学外,还可与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相互渗透。探寻合适交叉切入点,以促进地理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郑丙沛.高中地理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研究―― 以物理、数学、美术为例[D].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6.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初中教师,我深知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学生带来难以磨灭的影响。所以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也通过观察深入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深知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但还总是自诩已经长大。其实,这一时期的孩子,仍然具有和小学生一样的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探索欲更胜于小学生。

地理这一学科,如果泛泛讲来,会让人觉得枯燥而乏味,实际上他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因而联系实际,创设生活中地理有利于知识活化,便于学生有效吸收地理知识。

一、地理情境教学的特点及分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熟知教材,善于运用教材只是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例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地理认知内容实践,必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合理的课堂问题设计、师生人际交流等情境教学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按照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主要分为角色类、图像类、语音类、实验类、游戏类等。角色类情境教学是指由学生扮演地理学习活动中的相关角色。例如,学习“水土流失”相关章节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当地居民”、“环境保护者”等,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展开讨论。让学生直接投入到学习实践当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图像类情境教学是指利用地图、地理图表、地理遥感图像等资料,让学生在实际对比观察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教师给学生展示高原、平原、丘陵等不同地貌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对比观察图片差异,深化学生对地貌的理解。语音类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与地理相关谜语和故事等形式,例如沧海桑田等传说故事、地理学家的著作游记等,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感悟和启迪,促进学生联想、记忆并学会使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和信息。实验类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游戏类情境教学是指通过教师设计的特色地理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进行初中地理情境教学

挖掘教材,善于发现它与生活的联系,实施创设情境。在地理教材当中有很多知识都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深入解析教材内容,将情境教学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基础地理知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这一空间性很强的地理知识。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与之相关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问:站在海边看远处迎面而来的船只,为什么会先看到船的桅杆,之后才是船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驱使学生学习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对地球是圆的这一地理知识产生身历其境的了解。

设置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的疑问,认真组织教学活动。思维始于疑问。保持疑问代表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教师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罗列教材中的知识,而是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多提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直观的地理实物、标本或者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比较,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