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1
【摘要】: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回顾性分析7 例肝移植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加强肝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肝移植;术后护理;健康教育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的方法[1],然而肝移植是一个具有巨大创伤性的手术,术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无肝期和新肝的灌注等均可导致机体生理、病理、生物化学及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护理及健康教在肝移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患者从移植至重返生活的整个期间提供了连续的评估和护理,术后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肝移植的成功与否。国外研究证明,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患者健康教育,不但有助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还能促进功能康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1 临床资料
本组移肝移植术后病人7例,男6例,女1例;35 岁~55岁。其中2例为肝炎后肝硬变;2例为终末期肝硬化合并肝癌;2倒为原发性肝癌;1例为急性肝功能衰竭。通过对7例肝移植术后病人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病人术后异常情况能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由于病程长,肝移植手术的特殊性和抗排异药物的应用等原因,肝移植术后出现精神异常并发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的比例高达33%[2]。患者神志清醒后,护士就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说明手术已经成功,处于严密监护之下,使患者有安全感。帮助患者尽快适应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尽量满足患者要求,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恢复过程中一些相关知识,耐心倾听患者的反映,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调整(如听音乐、看电视),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不安。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如咪唑安定,睡前避免情绪过于兴奋。病情稳定可适当的探视,消除孤独感,通过细微体贴的护理,均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2早期重症监护护理 1)与活动 术后清醒和血液动力学稳定后抬高30度,术后24小时后改为半卧位,并逐渐增加肢体主动运动,或轻抬臀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进行性萎缩或压疮形成。术后一周内变换不应过急,不宜采取全侧位。2)神经精神系统:肝移植患者术后可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术后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等,要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表情、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烦躁时予以约束,避免意外损伤。3)循环系统:术后严密监测病人体液平衡,预防肺水肿。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脉搏及中心静脉压(CVP)等。4)呼吸系统:大多数肝移植病人需要呼吸机支持24-48小时,使SaO2大于95%。早期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拨管后鼓励病人深呼吸,协助拍背、咳痰,或进行吹气球训练。5)肾脏功能监测:术后至少24小时监测尿量,每小时尿量不低0.5ml/kg/h, 每日监测尿素氮,肌酐等;6)消化系统功能:术后24小时禁食、胃肠减压。7)皮肤、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保持清洁干燥,并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各引流管通畅固定,保持口腔及会阴清洁,预防感染。
2.3普通病房护理 1)普通病房环境 :病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每日消毒2-3次,限制探视及陪伴人数,进入病房者佩戴口罩,避免发热等感冒人员入内,定期做细菌培养。2)普通外科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观察伤口敷料及各引流管,医务人员注意手卫生,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3)药物护理:免疫抑制剂是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预防和治疗的必要手段,必须终生服用。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多用以环孢素A为主的三联疗法(环孢素A+硫唑嘌呤+激素)和以FK506为主的二联疗法(FK506+激素),应对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详细的宣教,以免病人滥用药或不了解副作用而造成对抑制器官的损害,正确指导病人服用。4)活动与营养 鼓励病人尽可能早活动,促进肠蠕动,早进食,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和低脂饮食,利于康复。5)心理护理移植术后病人因药物影响、代谢紊乱、疼痛、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等生理因素,再加上陌生的医疗环境、与家属隔离、失去自我控制、身体完整性受到威胁、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常表现为严重的焦虑,应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安抚与支持,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宣教及康复训练,可采用列举成功的肝移植病例鼓励其适应“移植的角色”。利于患者减轻负担,鼓励其说出心中的忧虑,积极心理治疗。
3 健康教育
1)居住环境要清洁,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有条件者每天对空气消毒。家中的用具、餐具、日用品要注意消毒,3个月内避免食用乳酸类饮料,6个月内避免进生鱼、生肉等食物,禁止饮用酒类饮料,禁止任何形式的暴饮暴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为宜。禁止饲养任何宠物。
2)注意劳逸结合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一些轻便的家务活。术后4-6个月后可以重返工作,但因注意时间短,强度小,避免疲劳过度。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如需出差,一定带上充足的药物备用。
3)定期复查与随访 移植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一次,3~6个月内每三月复查一次,6个月~1年每半年复查一次,一年以后根据情况每年复查一次。复查的主要项目有: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免疫抑制剂血液浓度等。肝炎后肝硬化行肝移植的患者,需定期检测血清病毒学。肝癌行肝移植的患者,应每月进行一次胸片、腹部B超及血中AFP水平检查。如发现可疑情况,再进一步行CT检查。
小 结
肝移植是一项技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发的手术, 对护理要求严格, 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预后。7 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 达到了手术预期效果, 防止了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均痊愈出院, 生活全部自理。4 例重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简述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肝移植;健康需求;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3-1973-0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肝移植是指将有病的肝脏取出,植入提供者脏器的肝脏后恢复健康的手术[1]。21世纪以来,肝脏移植术已成为暴发性肝脏衰竭、终末期慢性肝病和某些代谢性肝病的重要治疗手段[2],随着肝移植技术日渐成熟,患者生存率提高,对肝移植术后的护理也提高了要求。国外研究证明,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患者健康教育,不但有助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还能促进功能康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3]。在患者住院期间针对不同护理需求,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对肝移植有一定的认识并能有效进行自我护理,降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为肝移植成功,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于2005年3月~2006年12月进行的15例肝移植病例,男14例,女1例,年龄33~65岁,其中6例为原发性肝癌,4例为肝硬化,4例为肝硬化后大出血,1例为布加氏综合征。
1.2 方法:本研究使用的调查表是根据朴玉粉、李燕等[4]《肝移植术后病人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调查表知识需求情况,采用病人自评方法,由不需要到非常需要,分为3级,再结合本病区病人情况,由高年资护士向病人进行一对一讲授,进行调查问卷,共发放15份,回收15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对“正确服药的知识需求、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饮食的注意事项、日常生活的事项、自我监测知识”回答“非常需要”的有15例。对“及时就医情况、复查方面知识、禁忌证知识”回答为“需要”的有10例。对“引流管知识”回答为“需要”的有3例。
3 讨论
3.1 正确服药的知识需求:患者进行肝移植后就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移植肝作为一个外来物,时刻处于受者免疫系统的监视之下,一旦免疫抑制作用减弱,机体免疫系统就会对移植肝发起攻击。按时、按规定服药,使机体的免疫机制处于一种稳定的免疫抑制状态,减少排斥的发生率,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期就显得非常[5]。免疫抑制剂一般为1天2次,间隔时间为12小时,绝不能少于8小时,一旦出现漏服或不能肯定是否服用免疫抑制剂,不应自行补服,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呕吐和腹泻都会对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造成明显的影响,应指导患者在出现腹泻时,应记录腹泻的时间、次数、数量及粪便性状;出现便秘时,正确记录便秘的时间、次数、严重程度;呕吐时记录呕吐的时间、次数、呕吐物的性状。
3.2 免疫抑制剂的不良作用:免疫抑制治疗中,病人体内的药物浓度必须达到一个稳定的浓度才能达到其治疗效果。而各种免疫抑制药物的有效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之间差距很小,而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差异很大。需要定期检测血药浓度,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要防止药物中毒。免疫抑制剂抑制机体正常免疫机制,常有胃肠道不适、震颤、四肢感觉异常乏力、头痛、情绪不稳、神经精神症。据报道,肝移植术后早期精神并发症发病率为30%,主要为失眠、焦虑、惊恐、情绪不稳、情感脆弱、对轻微刺激产生强烈反应[6]。本15例病例中,免疫抑制剂均使用跷悉、新赛斯平、强的松三联疗法。其中12例病人不同程度出现失眠、情绪不稳、震颤等反应。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常表现出紧张、不安,往往会对手术失去信心,不配合治疗。所以对肝移植术后的病人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后应评估病人的心理,消除消极的心理,向病人讲解免疫抑制剂常见的不良作用,使病人对肝移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肝移植成功后,病人就需终生服用,切莫马虎了事。
3.3 饮食的注意事项:科学合理的饮食是很重要的,肝移植术后由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机体的代谢,其中包括糖、蛋白质、脂类、尿酸等[6]。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免疫抑制剂带来的不良反应,而且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时间。一般情况下,肝移植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即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起始以易消化为宜,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应以低糖、低脂肪、高维生素和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为原则[7]。手术后早期和康复期均需低盐饮食,如无高血压、水肿、尿少等,可以适量增加食盐。宜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供给,对于肝移植后蛋白质的供给应以优质蛋白为主。优质蛋白主要是动物性蛋白,如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植物性蛋白,如大豆、花生,代谢后会产生大量胺,加重肝脏的负担,宜少食用。在动物性蛋白里,最好以鱼、禽、蛋为主,应该少吃甜食,因为免疫抑制药本身就可能诱发糖尿病。糖尿病不仅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而且会影响移植肝的功能,增加排斥的几率。免疫抑制剂本身可能会引起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移植后的患者更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饮食宜清淡,防止油腻,减少食用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鱼子、猪蹄膀、乌贼鱼等,同时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宜植物油为主,动物性油脂尽量少用。可以进食逐水利尿功能的食品,如冬瓜、米仁、鲫鱼、黑鱼等。禁食提高免疫功能的食物及保健品如白木耳、黑木耳、香菇、红枣、蜂蜜、蜂皇浆及人参等,,以免降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会抑制钙质吸收,增加排除,会导致骨质疏松,表现为腰痛、骨关节痛、手足抽搐等,因此需要注意补钙。
3.4 日常生活的事项:肝移植后患者可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可减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不感到费力为宜有氧运动是最佳方式。如游泳、散步和慢跑,建议每周3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为宜,速度以达到心跳加速、呼吸加深即可,反对短时间、短距离的快跑,以免造成对移植肝的压迫。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以锻炼后不产生肌肉酸痛为准,肝移植后大多数人均可恢复工作的能力,因人而异,术后1年左右,就可以参加工作,最好先从事半天工作,慢慢适应工作环境2~3个月后,再改为全天工作。
3.5 自我监测知识:肝移植术后,随病情逐渐稳定,肝功能的恢复,机体的各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如食欲和营养状况好转,体重增加。随着体重的变化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就需要作一定的调整,患者必须进行定时、规律的随访。出院后的前3个月每月复查肝功能,抗排斥药在血中的浓度。出现了发热、寒战、腹胀、腹痛、呕吐、肝区疼痛、皮肤巩膜黄染或加深、尿少等排斥反应症状[8],尽快回院就诊。肝移植后由于要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患者对外来致病菌的抵抗力非常弱,很容易发生感染。应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避免与患有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亲戚朋友亲密接触,术后6个月内避免从事园艺工作,不提倡饲养宠物。
肝脏移植不但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改善了生活质量,术后患者面临着躯体及功能上的变化及排斥反应,存在不同的护理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针对病人的护理需求进行护理。我们常通过医护工作人员采用一对一讲授,并将相关健康教育资料印刷成小册子,派发给病人,对病人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评估宣教,15例病人中基本在出院前能掌握自我护理与监测。
参考文献:
[1] 郑树森.肝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79.
[2] Rassellt wiesner,JorgeRakela,MichaelBlshian,et al.Rclent advances inliver transplanlation[J].mayo clinic proceedings,2003,78(2):197.
[3] 李 旭,刘 笼.肿瘤病人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2):747.
[4] 朴玉粉.肝脏移植术后病人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345.
[5] 王 伟.肝移植后营养支持对蛋白质代谢及营养状况影响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报,2006,26(1):652.
[6] 王志茜.肝移植术早期病人精神状况的观察和护理.现代护理[J].2006,12 (12):211.
[7] 刘红艳.健康教育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2):123.
简述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肛肠疾病患者;肛肠科手术;健康教育
患有肛肠疾病的患者住院治疗多需要手术,这些手术虽然都比较小,住院时间也比较短,但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却比较大,术后恢复的时间较长。我科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肛肠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健康教育的需求
通过长期对我科住院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和健康知识的评估中,发现这些患者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健康状况:①不良的排便习惯和饮食因素。上厕时下蹲位看书看报,造成排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直肠内淤血而诱发疾病,上厕时吸烟能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容易造成便秘,排便时用力过猛,也容易导致疾病发生。长期饮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容易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引发肛肠疾病[1];②不良的心理状态。患者普遍存在两种极端心理,一种认为肛肠疾病为小病,表现出不以为然的轻视;另外一种则表现的过于担心,对手术疼痛恐惧,担心出现手术并发症或术后复发等而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心理情绪;③缺乏肛肠疾病的常规知识。对肛肠科疾病的发病机理、术后注意事项及预防等不了解,由于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不一样,不少患者及家属不能正确对待术后不适和进行有效预防,普遍存在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2健康教育措施
在患者入院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存在几个重要环节,我科针对这些重要环节设置相应的宣教内容。
2.1患者初入院时,对疾病治疗缺乏足够的认识,更可能因为手术治疗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因素。①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病区医护人员及科室的规章制度,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②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等,消除患者的异常心理和心理负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③在病情容许的情况下,医生和护士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以热情、细心、乐观的工作态度感染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用周到的服务使患者尽快的适应医院的环境[2]。④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医务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用认真的服务态度避免一切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2.2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过程和术后康复都有重要的影响,医务人员应抓住这个敏感期,为患者灌输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克服内心的恐惧,正确看待手术治疗。①手术前,如实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并发症,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有个全面、理性的认识[2]。②术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但很多操作可能涉及患者隐私,所以在进行术前准备时,一定要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操作的必要性,并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3术后及时进行健康指导,纠正患者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①手术后的饮食:手术后进半流质饮食,多饮水及润肠的饮料,如蜂蜜、芝麻酱、果汁、及青菜汁等,以促进排尿,防止粪便干燥,保持大便通畅。禁辛辣刺激、油腻煎炸食物[3]。我门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②术后疼痛应对措施:术后的疼痛常常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在为患者做心理疏导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采用外用的镇痛措施,如:西医的镇痛药、中药的膏剂和洗剂[4],另外还有中医的护理技术镇痛,如:用中药熏洗法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给予耳针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可选神门,交感等穴位。③术后排尿的指导:手术后排尿困难也是手术对刺激所引起,排尿时充分放松就容易排出尿液,还可以做些下腹部热敷、针灸及诱导导尿。④术后用药指导:中药汤剂应在清晨或睡前服用,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后,可携消炎止痛洗剂或痔瘘洗剂行中药熏蒸,之后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黄连紫草膏用无菌纱布外敷,用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痔瘘栓纳肛。
2.4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后习惯,预防疾病的复发。①为了患者了解肛肠疾病常识,我科制作了一些图文并茂的小卡片,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病因、治疗、注意事项等都用卡片的形式张贴或者汇集成册,向患者演示,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深刻的认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增强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②告知患者疾病有一定的复发率,术后要有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劳累,勿久坐久站,合理饮食禁辛辣饮食,禁烟酒等,积极治疗肛周疾病,减少或避免感染和疾病复发率。
3体会
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医务人员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也要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巧,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模式。通过健康教育,与患者不断进行沟通,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让患者正确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预防保健,从而减少疾病复发,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东铭.大肠局部解剖与手术学[M].3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1.
[2]胡佩诚.医务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
简述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4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实验组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55.2±6.3)岁;文化教育方面,小学教育及以下102例,中等教育87例,高等教育51例。对照组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55.1±6.6)岁;文化教育方面,小学教育及以下101例,中等教育82例,高等教育5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医院健康教育进行护理。术前做好教育工作,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检查化验结果,与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交谈,对手术方案进行一定了解。对家属进行一些必要的健康教育,促使家属全力配合。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例如预防感染、清洁卫生等常见知识[3]。缓解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加强心理疏导,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适当地开解患者,针对患者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相关情况,使患者进手术室时可以减轻一些陌生感。术中要注意营造舒适的氛围,护士对患者进行安抚,取得患者的信任。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状况,准备好常用物品。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不良情绪产生情况,术后调查患者对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集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探讨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焦虑等不良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1%。
3讨论
简述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5
吉尔福德认为“人格是人的特质的独特模式”;林德采・荷尔认为“人格是特征的一种组织,它存在于自己而区别于他人”,拉扎鲁斯认为“人格是基本和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它们组织着人的经验,并形成人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
对于美术教育者来说,要在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水平,适应个人的精神需求,从而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取向,是我们必须一直追求的目标。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全面知识素养,从而更能完善其人格品质。很多学校也适应时代的需求,开设美术课,但有时会偏离原有方向,朝着技能训练方面去单一发展,这就产生了一个误区,如有的人会认为上美术课就是画画。
欣赏与绘画创作是一种“知”与“能”的关系,而“知”与“能”又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遵循着两种不同的内在逻辑。知者多立足于理性,或者说多立足于大脑的思考、分析来做出判断,而行者多立足于感性,或者说多依赖于肢体训练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具体到对绘画的欣赏与理解上,由于画画的人有实践经验,往往比不会画画的普通欣赏者更加熟悉绘画的技法,也更懂得如何欣赏、审美。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懂画就一定要会画画,事实上,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有一些不画画但也能读懂画的人,有的甚至对绘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有人画了一辈子,但对绘画的认识仍十分肤浅,尤其是对绘画本质的理解。可见,提高自身学养,相互启发,方能识画、懂画,去欣赏画作产生的审美意境。
古人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道”。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道德的境界,是天理的至理、至德、至善。“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在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解释。对绘画的欣赏而言,“道”可解释为艺术规律和美学的原则。由于所有艺术种类的规律和原则都是相通的,所以通往“道”的途径也不止一条。在素质教育中,主要针对不画画的人,他们也可能通过学习书法、文学、音乐、戏剧等方式达到“体道”的层面,懂得艺术的规律和原则。一般来说,了解很容易,掌握则困难得多,就好比看足球比赛,球迷很容易能看出球员射门功夫的好坏,而如果要球迷练就出色的射门功夫就很难。如果不画画的人,能通过学习书法、文学、音乐、戏剧等方式达到“悟道”的层面,那么他会很理性地去欣赏分析,不会陷入技巧至上的误区,所以,能以旁观者的身份欣赏、赞美绘画,做出判断,是最为可贵的。
不过,审美意识的变化往往呈现在某种类似重复的现象。有的艺术作品可能一看就明白,有的则要有一个过程;有的艺术形式为大家喜闻乐见,有的则有可能要通过引导才能为学生所理解、接受,这无形中就需要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的艺术观念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艺术的多元化是现代社会必然的趋势,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是非写实形态、探索形态或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形态的艺术,这就更需要美术教育者首先去了解,才能反馈给学生。如原始的审美意识在现代派中再现,形成原始派绘画;古典主义的再现形成毕加索的新古典主义;经过现代诸流派之后的写实主义再现成了超级写实主义。但这种再现都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绝非历史的简单重演,是在螺旋式的、新的高度上的再现。如,源自西方的抽象主义艺术,有些中国观众,甚至一些艺术家,因不解其意而斥之为荒诞、怪异,并将其拒之门外,但经过一些解释,经过反复展示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可以欣赏的艺术形式,而且可以承载积极的思想内容。此外,艺术上的“懂”也是一个广泛的、不确定的概念。许多人同时看一件艺术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并有不同的理解,即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见,绘画作品的艺术性难以脱离欣赏者的直观感受而单独存在。优秀的艺术作品给人以愉悦感,同样,“丑”的艺术作品也应该值得欣赏者咀嚼、品味。一个优秀作品的真正价值,是作品内在的魂质对人心不可抗拒的征服力。艺术作品不单给人以审美感受,同时还应给人以智能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感召,犹如以石投水激起的浪花,有的开始水花四溅,但水波展开后,却快速消逝,不见余响;有的虽然只溅起一道涟漪,但在平静中,却蕴藏着无限的能量,如大河深泽,势也缓缓,但内蕴深沉。诗无达诂,在一幅作品面前见仁见智,取决于作品欣赏者多方的修养。有的作品在一些人看来,或许被誉为上乘之作,但时过境迁,却被人们淡忘。有的作品,在一些人看来也许被认为不屑一顾,甚至遭到讥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日益显示出自身的艺术价值,成为超越时空的不朽之作。
人类的审美意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扩展、流动着,美感知觉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美”不是常数,而是变数,要打破人们对美的欣赏的常规,启发人们:“应该再从这个角度来看,瞧,多美!”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也应把埋在客观现实中的美发现并挖掘出来,展示给人们,让每一个欣赏的人去发现它的点滴美,汇成江河大海,使人们在这样的海洋中各取所需,自由游乐。
简述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多媒体
1 传统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年龄和身体特征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特征的变化,体育教师完成动作的能力势必会下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体育课教学中,“看、听”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动作示范能力,一个失败的示范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每位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安排得较多。时间一长,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技术动作的难示范性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因此很难快速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会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2 多媒体应用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优势
2.1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趣味性强,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极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带学生进入愉快的教学中,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在不同的刺激下,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克服传统教学容易出现的厌学情绪。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
2.2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电脑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
2.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化难为易、化动为静,强化学生的理解力,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活动的网络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交流互动化、学习主动化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与锻炼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强调学习与锻炼的合作互动,强调培养学生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使学生的学习与锻炼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3 多媒体应用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应注意的事项
3.1多媒体教学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层次性和创新性
在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时要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层次性和创新性。主体性: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该用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要充分运用,不该用的就坚决不用。否则,制作的课件就会过分程序化、单一化、形式化,学生就会跟着计算机的程序走,缺乏思维的空间,与教学的初衷相违;层次性:多媒体教学要循序渐进的,由难到易,制定计划要周密全面,有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并显现整个过程,突破重、难点;创新性: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设计的课件不能仅仅围绕知识目标,而要让学生面对知识和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3.2多媒体教学只能在体育课教学中占辅助地位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样要体现这一点。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使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过于泛滥,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挤占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参与实践的时间,教师也会成为多媒体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3.3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
多媒体教学能否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而现实中,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不太愿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因为多媒体授课与他们平时所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有一段距离,他们总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靠室外课来完成。这种观点显然背离了新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需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师只要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就完全可以掌握应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