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社团活动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计划范文1
学科拓展课程
我校为延伸和拓宽学生学科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建立了基于学科特点的活动课程和学生活动社团。
如地理备课组与“南郊观象台”合作,借“世界气象日”契机精心策划并开设了以“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为主题的地理校本实践课程。在政治学科基础上开发的模拟联合国社团、时政论坛、望杯时事竞赛等活动已初具规模;基于音乐、语文学科组建了吟诵社团、合唱社团和曲艺社团。
在“以人育人、共促发展”的育人理念下,师生既收获了快乐,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DI社团的学生获创新思维亚太区北京国际邀请赛初中组比赛二等奖,东城区模拟联合国比赛中荣获“大会最佳组织奖”,时事竞赛代表队获得代表东城区参加2013年北京市“望杯”时事竞赛总决赛的资格。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对语言、艺术、体育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铺路奠基。
科技活动课程
自2013年3月起,我校与东城区崇文科技馆合作,采用“双师组合”“师生双向选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方式”等形式在初一年级先后开设科技制作、模型制作、美术与科幻画、电子技术、DI创新思维、单片机、定向越野等多门科技校本课程。组成专业教师和指导教师团队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这是一次积极推进科技校本课程开发的有益尝试,旨在使学生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学校提供的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中得到个性发展,在体验式教学中激发潜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艺术教育课程
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艺术教育课程。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北京珐琅厂,零距离接触我国优秀的传统制作工艺,景泰蓝的制作流程;邀请东城区少年宫吟诵艺术团指导教师张倩来校为同学们做了题为“读国学经典,品吟诵之美,传雅言文明”专题讲座;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主题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民族音乐风采”社会大课堂之民族音乐专场暨2014全校学生新年联欢会。通过艺术教育课程,同学们体会到优秀的国学经典独特的智慧和价值,达到使学生塑造品德、培养情操、铸造精神的目的。
生活技能类课程
为了给久居城市和校园的同学们创造走进大自然、体验趣味盎然的乡村生活的机会,学校组织学生到大兴区采育镇“彩虹农庄”实践基地举行主题为“彩虹农庄,快乐体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农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和认识了多种家禽家畜,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心,更考验同学们的耐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使同学们掌握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处置初起火灾和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方法,我校与东城区龙潭消防中队联合举办主题为“学习安全知识,共创平安家园”的消防安全学习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消防队员的指导下学习正确使用灭火器。
人生远足类课程
为推进我校“蓝天工程”建设,丰富师生假期文化生活,学校组织部分师生参加“体验生态文明・爱护环境・低碳环保”海南科技冬令营活动。蓝天碧海玉树清风的海南和被雾霾笼罩的北京形成鲜明对比,也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保护生态文明的真正意义。
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强化环保意识,学校组织部分师生参加由东城区崇文科技馆主办的绿色环保科技夏令营活动。夏令营通过精彩的科技讲座、思维训练演示、互动体验游戏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头脑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生涯辅导课程
为使我校初三学生开阔视野,逐步了解高中、中专、职高、技校等高一级学校在教学模式、学科构成、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及早结合自身选择一条自己喜欢并适合发展的道路。我校在初三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组织学生分别走进东城国际学校、古城职业高中、现代职业学校、179中。学校组织高中学生走进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使高中生深入了解高校的办学情况和专业设置,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为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计划范文2
重庆市涪陵区第十四中学校,于1999年由海陵子弟校、海陵技校合并转制成立。2012年8月,涪陵十四中与涪陵十九中、涪陵义和中学联合,成立涪陵十四中教育集团。现有教学班107个,学生6400余人,教职工368人,其中学高级教师69名,中级教师119名。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涪陵十四中在近年的发展中,以“培育有民族灵魂有未来眼光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坚持“真善致和,阳光成长”的校训,构建了学生人格成长、智慧成长、体能成长、心理成长、特长成长体系,形成了以“成长为纲”的成长教育特色和“包容、创新、发展、共赢”的学校精神。
学校围绕“成长教育”和成长课堂改革实验,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将学生的“智慧成长”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努力探索利于学生“智慧成长”的教学策略和实施路径。
构建目标体系:“智慧成长”之方向
为了将新课程目标内化于教学之中,我们确立了“智慧成长”四层级目标:以呵护好奇心,培养兴趣为原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基点;以自主学习能力的行成为核心;以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为终极目标。教师教学,以教书育人十观念为系列导向。即教学观:科研创造奇迹,技术提高效益。学习观:激情与方法相伴终身。服务观:用心满足需要。教师观:成长引领发展。学生观:学生永远是对的。德育观:规范加创新。质量观:全面加特长。资源观:发现优点整合利用。管理观:集才凝智人文关怀。环境观:有情有意。
减轻学业负担:“智慧成长”之抓手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当下学校教育的现实。当然,必要的学业负担是学生得以成长的抓手,没有负担的教学也不是最优化的教学。制定合理的配套措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源于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教学技能。教师不仅要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上把握适当,并有相应的突破经验与方法,还要在教学环节、课堂激情激趣上狠下功夫。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构建了减负路线图:控制课外作业量——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按标准排课。在执行减负路线图中,首先执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集中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训练作业,其余时间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然后规定了学生每天的在校学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取消早晚自习,实施早八晚五作息时间,即早晨八点上课下午五点放学。再次将被部分学科挤占的校本课时归还。一方面促使学科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此,进行如下操作:
选择教研能力强的学科开展提高学习能力的实验,获得经验成果,辐射到其他学科。如涪陵十四中生物教研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验研究”,实现了课内完成训练,课外不留作业的目标,很快推广到其他学科。在人力资源整合上,为每个备课组每周一个半天不排课,定时用于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精选习题,统一年级学科基础练习,实现作业统一。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跟进教学管理,制定减负时间表,落实每个阶段工作重点。通过制定目标、计划、实施、总结、改进等五个管理环节达成减负管理实效。
培养学习习惯:“智慧成长”之路径
智慧成长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主动纠正学习过程中不良的心态,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认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与其“投入”密切相关。一是其对学习认知的投入,即态度,集中体现在学习目标是否明确;二是其对学习情感的投入,即求知欲,集中表现为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热情;三是其对学习意志的投入,即学习的毅力,集中表现为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学生对学习积极投入是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听、看、说、做”的各种感官的良好习惯养成密切相关。
基于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视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小组活动的开展。通过小组学习这一活动载体,让学生学习的投入和“听、看、说、做”的习惯问题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得以解决。事实表明,学生成长过程中,“体验”最易帮助其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最易调动其学习的激情,最易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与毅力。小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最好的平台。
科学研究表明,教学的巩固基于有效训练。学生学习有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评价体系,是保证其主体地位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有科学合理的教程,是保证其得以科学合理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程理念也倡导: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机械训练的现状。一本与自身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训练集册,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必需。我校在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下自己编印了《训练营》,剔除了运用其他资料所产生的重复训练,避免了无效训练,提高了学生训练的效率,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丰富社团活动:“智慧成长”之拓展
涪陵十四中学生社团主要指两大类:一是活动社团,二是组织社团。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无法兼顾校情和学情,涪陵十四中多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给学生留下自主成长的空间,拓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成长。打破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了以“一生一特长”为指导的全方位开展的课外活动体系。学校设立学生课外活动“三院”,即“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文学院”“青少年艺术院”。每个学院中设有多样化的活动社团,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自己组建活动小组,再由学生自己聘请辅导教师,这些活动课程在培养能力、发展特长、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计划范文3
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科学素养应包含以下四部分内容: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正是基于科学素养的内涵,我校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小学、初中、高中三级科学素养的培养机制。
小学段:重在参与体验,呵护好奇心,激发科学兴趣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我校继承并进一步开发了景山本部的科学校本课程。本课程是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本课程是以学生身边的科学为立足点,以构建有价值的问题为导入,学校与教师提供丰富、开放的资源,支持学生探究学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知道一些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初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建立和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校有很多针对学生开展的社团。如趣味科学社团设置具有趣味性、贴近生活的科学知识与科学小实验。用薯片盒、气球、废纸和橡皮筋制作“空气大炮”、让易拉罐倾斜站立、饮料瓶握力器等。而塑料编制和十字绣课程,更是受到学生们的喜爱――用塑料管和塑料片编制的小动物,用塑料条编制的蝈蝈笼,十字绣绣制等,件件都让学生爱不释手。
这些小实验、小制作的材料都源自生活,便于学生操作、观察、体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发科学兴趣,在活动中提高团结协作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初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段:重在动手操作,体验科学过程
初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逐渐增强,他们的实践活动以重视过程为主,并领悟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我校开展了“理科校本课程”选修课。因为目前国家规定的各门科学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的标准中已经涵盖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内容,因此本课程不把加深科技知识为目标,而定位于在拓宽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对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探索未知世界的意识;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六年级课程为:了解生态环境、校园里的植物、设计校园绿化带、材料及其分类。课程目标为:能在教师指导下,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有对问题进行初步分类的能力;部分同学能提出合理的猜想并能准确表达;了解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使用仪器,观察并记录结论。
七年级课程为:校园周围环境噪声监控、室内空气质量监测、食堂里的营养配餐、为锦鲤安个家。课程目标为:根据话题自行提出问题;能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和假设;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能用语言表达结论。
八年级课程为:房顶绿化、水的循环利用、校园中的能源、打造节约型校园。课程目标为:对身边的事物有质疑精神;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和假设;能制订计划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能进行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测量;能注意与预想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的具体建议;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表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初中的选修课也丰富多彩,如“数字化生活”课程中制作“智能汽车”的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的真实汽车进行设计,比如路径的选择、稳定运行、防止车辆相撞、多车间相互避让等一些程序,并学习转向系统、变速器与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ABS、EBD、ESP等系统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多了解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的科学”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以生物、化学、物理的知识为落点,力求使课程内容能贴近学生生活。如开展微生物与发酵、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为主题的实践性学习。学生们在实验室体验了酸奶、果酒、泡菜的制作过程,更加清楚了乳酸菌、酵母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们通过制作叶脉书签、植物身份证,体验科学家对植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高中段:重在研究思考,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
高中部的教学以“乐学”理念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主管高中部的北京市特级教师肖伟华校长说,不要因为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就放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反而更要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到习得的快乐,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架帮助,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科学知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理解科学的本质,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性课程上,教师们开展了多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性课题,如研究魔术中的物理、喝什么水好、日常中的密码安全、探究牙膏中的有效成分、酒精燃烧浓度的临界值、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研究的课题,结成小组。组内成员推选组长,明确分工,商定研讨时间,经历中期汇报,成果展示,完成结题报告。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研究的陪伴者和支持者,在学生实验或查找资料遇到困难时,找老师来帮忙解决,一切研究方案的设计,结果的获得都靠小组来完成。在总结研究性学习的体会中,有同学写道:“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在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计划范文4
备受关注的四川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出炉!该实施意见有效期5年,哪些要点不容错过呢?小川川已经为您梳理出来了。
根据新出炉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实行“两考合一”,考试科目实现“全科开考”。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有条件的市(州)外语考试可增加听力测试、口试。考试成绩呈现方式也将以等级呈现,分为A、B、C、D、E等若干等级。值得关注的是,体育与健康将被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
此外,我省也将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择优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在招生录取中,我省将开展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取得经验后全省推广。决定先在绵阳、宜宾、眉山三市开展试点,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实施。试点之外的其他地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可以暂继续按照现行的方式进行。
最迟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
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怎么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全科开考”
根据四川省统一安排,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由各市(州)组织实施。各市(州)要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从全省来看,已经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没有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加重学生备考负担。
在考试科目上,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实行“全科开考”,包括现有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调整而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劳动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结合实际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同时,实施意见要求,考试各科目分值的设定,应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设定的课时、课程容量等为主要依据,避免个别科目分值过低、科目之间分值差距过大。
在考试方式上,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有条件的市(州)外语考试可增加听力测试、口试。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可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我省相关要求执行。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实行纸笔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科目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鼓励多项目抽考选考,由市(州)统一组织实施。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组成,由市(州)确定具体要求。地方课程的考试方式由各市(州)确定。文化学科可以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采取各科分卷或相近科目合卷的方式考试。
实施意见要求,考试命题要充分发挥学业考试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导向作用,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要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要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基础考查。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命题由省教科所组织,其他科目考试命题由各市(州)组织实施,各地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联合命题。省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命题指导和必要的培训,每年对各地试题进行评价并评价报告。
在考试时间上,我省要求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语文、数学、外语考试一般于每年的6月中旬进行。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7科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体育与健康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意见特别提出,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不得提前结束课程安排考试。
中考成绩的呈现也将有所改变。
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可以分为A、B、C、D、E等若干等级。音乐、美术用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应用,由各地制定学业水平衡量和招生录取相关实施意见予以确定。将体育与健康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
怎么评?
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艺术素养等五方面,是高中录取的重要参考
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我省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和学校要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包括: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和成长发展的记载;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记录和学习小档案的记载;参加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及社团活动的记录,“个性特长”和获得奖励的记载;身心健康状况记载;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记载;校本课程的考查结果等。
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学校将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反映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搜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每学期末,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写实记录材料整理、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记入综合素质档案。遴选出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学校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如何运用?据悉,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择优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或依据。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实施意见要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办法可参考借鉴我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各市(州)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研究制定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并指导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怎么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将先在绵阳、宜宾、眉山试点
根据实施意见,我省将开展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取得经验后全省推广。试点具体任务包括两项,一是计分科目的构成。要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保障基本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要求,确定计分科目。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试点地区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或依据。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阶段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探索建立客观真实、方便适用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规范有效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克服唯分数论,要避免人为设定不同等级学生的比例和名额,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据悉,结合近年来各地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经市(州)申报,专家论证审核,决定在绵阳市、宜宾市、眉山市开展试点。试点地区要制定试点方案,根据当地实际,积极稳妥地进行探索。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实施。试点之外的其他地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可以暂继续按照现行的方式进行。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要立足实际逐步改革过渡,最迟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将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打通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立交桥”,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选择机会。
此外,我省将继续实行优质学校指标到校。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要以50%以上的比例合理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重点(示范)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也可将一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
怎么管?
严格招生计划、时间管理,严控考试加分
在招生计划管理中,我省将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规定的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要加强招生和学籍管理,公办、民办学校均须按照经核定的办学规模,严格执行年度招生计划,严格按照规定录取新生,不得无计划招生和超计划招生。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招生范围招生,严禁未经教育厅批准擅自跨市(州)招生。具有中等学历教育资格的中职学校可面向全省范围自主招生。
此外,在招生时间上,我省也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所有公办、民办高中学校均须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程序开展招生工作,严禁在学生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前学校自行组织招生考试和录取新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严禁学校剥夺初中毕业学生参加中考和录取的机会和权利。
在考试加分中,我省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全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全面取消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比赛类、过程评价类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呈现。各地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进行清理,同步取消地方规定的各类加分项目。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值得关注的还有,我省要求招生宣传必须规范、合法,不得以任何形式虚假宣传资料和信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收费标准、招生结果“七公开”,其内容必须在当地的主流媒体、教育网站、学校公示栏等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禁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或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
禁止把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民办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就读。
禁止生源学校和教师干扰或违背学生意愿填报学校志愿。
意见明确:各地要切实维护中考工作的性、严肃性,严格遵守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学校出现的提前私自招生、随意扩大招生计划、违规跨区域招生、擅自提高自主招生比例等违规招生问题,要按管理权限进行严格问责,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学校及责任人处分。
四川省教育厅七问七答解读——
小川川了解到,这次改革主要有五大任务:包括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和强化招生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与传统意义上的中考是什么关系?
《实施意见》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我省大多数地区过去已经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行了统一规范:已经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没有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二)这次改革是如何处理“全科开考”和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关系?
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同时,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主要由市(州)根据当地实际进行设计,一般仍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没有纳入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三)这次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什么新的要求?
一是评价内容上,要求各地和学校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
二是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
三是在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到程序严谨,方便适用。四是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
(四)高中招生录取看什么,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为了积极稳妥推进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将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逐步总结推广。
一是明确改革试点的两项具体任务:高中录取计分科目的选择构成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录取中的使用,其中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
二是确定绵阳市、宜宾市、眉山市作为改革试点地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实施改革。
三是明确试点外地区的实施步骤,试点外地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但高中招生录取可以暂继续按照现行的方式进行,全省最迟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全面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
(五)这次改革对考试招生加分是如何规范和完善的?
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统一部署,《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全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全面取消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比赛类、过程评价类等加分项目,各地同步取消地方规定的各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六)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如何规范?
为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可给予经批准的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明确规定了市域范围内和跨市州两类自主招生资格的审批程序和要求。同时,要求从严控制招生比例,市域范围内的自主招生名额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一般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5%;跨市(州)自主招生的招生名额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报教育厅审批。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计划范文5
刚刚,成都最新中考改革方案出台,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将达60%以上,指标到校生招生计划将达到50%以上
12月27日, 成都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即“中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将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实施中考制度改革,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一、中考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成都市中考改革方案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的。
近十多年来,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学校和中职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坚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此次中考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坚持稳妥推进,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进一步优化中考考试制度、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录取方式、招生计划等。
二、中考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中考改革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开始实施,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三、中考改革实施后哪些政策将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保持“五个不变”,具体为:
(一)坚持“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原则保持不变。中考改革将继续坚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有利于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二)高中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保持不变。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的规定,中考改革实施后升学计分科目与现行中考升学计分科目相同,继续保持不变。
(三)9门科目录取计分分值保持不变。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9门学科升学计分分值将继续保持不变。
(四)高中招生分批次录取保持不变。中考改革实施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仍实行分批次录取。
(五)指标到校生录取办法保持不变。中考改革实施后,将继续实行指标到校生政策,将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
四、中考改革主要有哪些变化?
中考改革将进行“五个优化”,具体为:
(一)改革优化考试制度,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范围覆盖到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这是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基本质量的需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基础。中考改革实施后,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音乐、美术和地方课程,但新增学考科目不纳入升学计分,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合格即可。此外,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学业水平考试,避免考试过于集中。
(二)改革优化考试方式,实行分类多样考核
按照学科特点,分类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必修必考与选修选考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成都市将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
(三)改革优化考试内容,引导发展素质教育
一是优化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二是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新增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并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分值提高到15分。
(四)改革优化录取方式,形成“一依据一结合”模式
中考制度改革以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制度架构,充分发挥中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
一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或参考。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突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写实记录,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
二是提高体育与健康升学计分分值。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和“将体育与健康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的要求,中考改革实施后,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仍为10科,除体育与健康计分成绩由原50分提高到60分外,其余科目计分权重不变,升学成绩总分为710分。
(五)改革优化招生计划,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一是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近年来,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逐年提高。2018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已达60%。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强统筹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普职比例调节机制,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目前,成都市正在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到2020年底前,全市将新建公办普通高中9所(不含民办),改扩建24所,普通高中学位将进一步增加。
二是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
三是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五、中考改革实施后体育与健康考试怎么考?
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六、中考改革是如何体现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的?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为减轻学生备考负担,在考试制度上继续坚持“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学完即考”,避免考试过于集中,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在考试方式上实行分类多样考核,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必修必考与选修选考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在高中学校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上,仍采取目前成都市中考现行的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没有新增升学计分科目。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各区(市)县教育局,直属(直管)学校(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结合本市实际,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教育局
2018年12月27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二、主要任务
(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两考合一”。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体制。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坚持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备考负担。统一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科目和时间。完善全市统一的考试评卷信息化平台,统一网上评卷,实现同考等值。
2.“全科开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调整而调整。
3.分类考核。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省教育厅相关要求执行。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地理采取纸笔闭卷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确定,由初中学校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方课程测试由各学校自行组织。
4.命题要求。切实提高命题质量,引导发展素质教育。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范围,研制考试试题,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基础考查。
5.“学完即考”。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学完即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考试于毕业当年6月中旬进行。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体育与健康统一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6.成绩呈现。初中毕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毕业成绩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级。具体认定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市教育局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2.评价依据。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包括: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和成长发展的记载;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记录和学习小档案的记载;参加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及社团活动的记录,“个性特长”和获得奖励的记载;身心健康状况记载;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记载;校本课程的考查结果等。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客观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
3.评价程序。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基本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市教育局研发“成都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学校使用好记录管理系统,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含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将用于招生使用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九年级下期(毕业当年4月底以前)完成。
4.结果运用。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5.评价实施。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控与评估制度、举报与申诉制度,确保公平公正。高中学校要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中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改革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1.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和统一公布成绩。
试卷的结构及分数。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化学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体育与健康60分(含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10分)。生物(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满分各100分。
升学成绩计分办法。升学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总分为710分。具体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成绩按70%计入,满分70分;化学成绩按50%计入,满分5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升学成绩每科总分按20分计算。具体折算细则由市教育局、市招考办另行制定。
2.坚持普职协调发展。根据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制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对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类学校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制度,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来蓉工作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质量,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3.完善指标到校生分配办法。合理分配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要以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重点(示范)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也可将一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学校推荐指标到校生要依据学生初中各阶段学业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四)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面向全市自主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自主招生总数一般不超过当年学校招生计划的5%。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制定招生录取办法,综合考查,择优录取,并将招生时间、招生办法和招生程序等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自主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
(五)强化招生管理
1.严格招生计划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资源总量,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编制,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总体规模。根据各校办学条件、核定的办学规模确定每所普通高中学校具体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各区(市)县要按照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办好各类高中阶段学校,提供充足学位。中心城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经市教育局审核后由市招考办统一公布,其他区(市)县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并公布。
2.规范招生行为。普通高中学校应严格按照规定录取新生,严禁无计划、超计划和违规跨区域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具有中等学历教育资格的中职学校按省教育厅规定的范围自主招生。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学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3.严格招生时间管理。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所属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实施。所有公办、民办高中学校均须按市教育局规定开展招生工作,不得在学生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前组织考试和录取新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
4.严控考试加分。落实成都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普通高中录取加分政策的意见》(成教发〔2015〕8号),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学生相关特长和表现等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呈现。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5.实行阳光招生。各区(市)县和学校要在招生入学关键节点,就关键政策、群众关心的疑难点做好宣传释疑工作。高中学校招生宣传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招生宣传必须规范、合法,不得以任何形式虚假宣传资料和信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收费标准、录取结果“七公开”,其内容必须在当地的主流媒体、教育网站、学校公示栏等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禁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或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禁止把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民办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就读。禁止生源学校和教师干扰或违背学生意愿填报学校志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招考委、市教育局统筹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明确各单位、部门责任目标,加强过程监督和目标考核。根据考试招生工作特点,提前公布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计划范文6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在新课标的全面推行与新版教材的全面使用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教学研究与发展阶段。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紧跟教学发展趋势,通过研究与解决英语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来达到提高自身授课能力、完善自身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新课标与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探索,深入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与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 :英语教学;反思;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98-02
一、7A Unit 7 School Clubs Reading教学设计
1.教材方面。此次教学内容设定为牛津初中英语7A教材中的Unit 7 School Clubs Reading,对于牛津教材而言,其教材编写重引入趣味性,以漫画为导入,通过阅读、写作、学习、实践等各学习内部的编排来安排授课目标与教学任务。在教学应用中,对于教材的解读应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坚持以教学大纲为教学总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同时还应结合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而确定教材中授课的目标内容与学习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通过详细的教材解读,对7A Unit 7 School Clubs Reading从句法结构、语法学习目标、生词与例句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教学内容设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得当的侧重,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梯度,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计划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2.教学活动。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语言,只有在实践与应用中才能得以有效提高,为保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宗旨得以实现,笔者在进行教学活动安排时,重点对学生的时间进行了侧重,对导入环节进行了科学设置,特别是对语言的实践与应用环节,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师生交流时间,以保证教学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量的消化与课堂的有效参与。其中,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针对7A Unit 7 School Clubs Reading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笔者进行了情境化设定,把讲学稿与开放性练习联系了起来,把目前学校内拥有的社团活动与课本知识联系了起来,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关联,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引入情感与个人感受环节,设定了让学生说出对于不同学校活动的个人感觉,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把英语学习与应用放进了生活化的课堂交流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7A Unit 7 School Clubs Reading教学反思
1.讲学稿的意义与作用。针对学情,采取带讲学稿上课的形式是可取的,这样,学生和教师都会更加清楚课堂思路,特别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讲学稿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上课时的思路连贯性,达到让学生温故知新、联系新旧知识点的作用,在讲课过程中,讲学稿上课的方式不仅有效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同时还增强了师生间交流的效率。
2.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实施。课前笔者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了摸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差,于是笔者把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安排为先熟悉与阅读有关的重要单词,在掌握阅读篇章的主要意思和解决阅读难点后,组织学生针对话题展开一些难度不高的开放性练习,进而达到这节课的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可以因为他们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样的教学目标贴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实际英语学习水平,收到了浅入深出、详略得当的教学效果。
3.导入环节的效果。为了让大家带着更多的愉悦进入课堂,结合圣诞节,笔者选取了Jingle bell作为课前放松兼课题引入的介质。Do you like the song and the music? 既是引出the Music Club 的问题,又是与学生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如果能提早5分钟做好其他课前准备,预设的引入应该效果会更好。事实证明,良好的导入环节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换到了学习中来,学生进行角色的状态非常快,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提高了学生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4.目标一(词汇铺垫)的实施。通过图片与生词结合(直观明了)引出部分重要生词,然后通过句子填空(创设语境)让学生学会应用,再进行匹配强化练习(加强巩固)来教授生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用各种方法重复朗读(带读、齐读、小组内互助)生词。虽然在课前预算时间时,笔者已决定将讲学稿中Step II的“为生词匹配中文”这一环节略去,但在上课时又忘了,并且还顺其自然地让学生逐个口头回答,此部分处理得不够简练。对于这一方面的疏漏还是体现了笔者对于课堂掌控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词汇铺垫方面课时安排不够科学,对于后期的教学还是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也由于词汇铺垫方面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后面的课文学习中,对于生词的掌握能力有力地提高了讲课效率。
5.目标二(篇章梗概提炼)的实施。由于课上明显感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预期更低,总想让认知逻辑更符合学生水平,对于辅助理解课文梗概的表格临时补充了更详细的说明,此部分应该想想怎样处理更节省时间。表格填好后,如果跟上课文朗读,学生对课文整体会理解得更好,也因时间关系省略了。课文主要句子意思的梳理这一步是利用母语扫除理解障碍,学生很容易接受,效果不错,同时也为下一步回答问题做好了铺垫。而五个课文问题解决了,最后的课堂检测第二部分的课文理解题就会完成得更好。
6.课堂检测。对于课堂检测这方面,笔者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求课堂检测应全面贴合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特别是在五分钟课堂检测题的设置上,是要求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由于充分考虑和兼顾了学生的能力层次,在课堂检测上体现了一定的梯度,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7.关于板书。由于不知道赛场所使用的是远离电脑的小黑板,板书只能进行临时性强制“缩水”,加上来回走动不便,后面就基本放弃了板书的作用。但在预赛中,笔者这个为小组竞赛及时加分的板书为增加课堂激情起了不小的作用。
8.改进方向与提升方法。正如评委所指,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适当进行一些难度不太高的开放性练习。这一点其实在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是有所体现的,但是,因对学生实际水平的担忧,笔者在正式上课前决定略去最后这个角色扮演的环节,看来以后还是要大胆些放放手。不管结果如何,这一场赛课对每一个选手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笔者也在这次区和学校所提供的良好学习机会中,通过赛课更好地理解了智慧型教学的深刻含义,对于以后的教学也拥有了更好的教学积累与宝贵经验。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不仅要立足于课程知识与教学目标,同时还应全面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以灵活多变的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对于经验的总结与归纳,建立智慧型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综合进行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这一点来说,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完善教学,教学相长,共同成长,以期为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英语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顺志.英语学科学习目标的确立——以《牛津英语》7A为例[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13,(2).
[2]徐晓艳.没有多媒体的英语课堂也精彩——译林版牛津英语7A Reading “School life”教学案例评析[J]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