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检验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检验论文

临床检验论文范文1

1.1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性思维

为了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以带教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带教模式。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上课前先把将要上的实验内容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来预习实验内容,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并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提出完成该实验所可能需要的仪器设备、实验试剂等。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组织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及实验中心的条件,优化实验设计方案,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实验课堂上,带教老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器材,开放实验室,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期每位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最后,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讲解和评价,和学生一起讨论每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指出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实验操作还需注意,哪些实验技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还有哪些类似的更准确、快速的方法,为明确该实验结果还可以另选取哪些简便实用的其他标志。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中逐步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性能力。

1.2开展针对性专题讨论,引导创新性思维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经常会在理论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至少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而在相对宽松的实验教学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就更容易开展。在专题讨论教学中,带教老师即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讨论问题氛围,要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民主氛围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能够引导每位博士研究生就研讨课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容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带教老师展开互相讨论,讨论越激烈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验教学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展开,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供了尽可能大的空间,使博士研究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最终在不断的否定与肯定中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1.3将研究室变成教室,提供创新性平台

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将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不仅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更要会灵活应用这些实验技能,创造性开展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延伸,可以把实验教学放在研究室中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以下几方面优点:第一,研究室能够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仪器设备并让他们尽快的熟悉这些仪器设备以及这些设备的操作,为以后快速进入实验研究状态打下基础;第二,能使博士研究生比较快地了解在该研究室工作、学习的其他研究人员,为博士研究生尽快融入这个科研团队/集体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第三,能让博士研究生在研究室感受到那种快节奏、高强度的科研氛围,而这样的环境会激发博士研究生的斗志和激情,最终将这些斗志和激情转化为对创新性研究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这就是对他们的创新性能力的激发和培养。第四,在实验过程中,博士研究生可以和周围的研究人员或指导老师(导师)对实验的任何问题进行探讨,吸取从不同科研角度出发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思路,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的能力。

2结语

临床检验论文范文2

1.1医院管理制度方面因素。医院对临床医学检验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质量控制力度不够、核对制度不严格、责任落实不到位、检验数据和文件管理模式落后与制度不佳等因素均可以使得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出现偏差;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难度高、专业性强而且工作强度大,医院缺乏相应缓解压力、奖励优秀的措施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1.2实验室方面因素。实验室医学检验的医疗器械老化破损或是更新不及时导致其精确度和可靠度严重下降从而影响了检验的质量;实验室的检测环境不达标或是不符合标准实验室的要求和规范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实验室试剂未按要求保存或过期变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1.3检验人员因素。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而操作、由于不了解注意事项而对医疗仪器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对检测过程的记录不完整或记录错误、与临床医师沟通不畅等;检验人员对检验知识缺乏深入地理解以及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或是混淆检测项目等问题;由于检验工作强度和责任很大,导致检验人员由于压力过大或是过度焦虑紧张而工作失误率上升。

1.4患者方面因素。患者及其家属受教育程度低或是对医生不信任而导致其在就医过程中不配合以及不按嘱咐的要求保存和送检样品,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失真;同时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况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可见,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样也是临床医学检验过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2应对问题的质量控制措施与对策

针对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若干问题,笔者分别从临床医学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措施办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2.1临床医学检验前:首先,最重要的是医院相关部门要完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医院要严格落实检验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和仪器试剂的保存和更新制度、对检验人员加强检验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并增加相应的缓解压力、惩罚错误、奖励优秀的措施制度等。其次,在进行临床检验前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完整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如性别、年龄、病情及禁忌症等,并详细耐心地告知患者检验采样前的注意事项。

2.2临床医学检验中:在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是想要详细的了解并熟知检验的注意事项和医疗仪器器材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而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定时地对医疗试剂和器械进行相应的保养护理或是更新措施,以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过程的有效进行。此外,在检验采样的过程中,检验人员一定要保证患者的正确采样,如果患者需要空腹一定要空腹采样。

2.3临床医学检验后:在临床医学检验完成后,要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实和审查,建立数据库,并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的信息输入数据库,同时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此外,还要制定具体的临床医学检验的操作手册,建立起统一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而且检验人员和临床各个科室的医师和护士要加强交流,并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检验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检验工作的效能。

3小结

临床检验论文范文3

关键词: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临床实践

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中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学科,要求从学校教学到临床实践中都强化对学生的"三基"教育,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尤其是基本技能(即护理技术操作)的强化教育。但是目前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二者的差异性与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以无菌技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三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为例,与临床实践相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水平,促进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一、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

1.1用物不同。

1.1.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在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用物均为非一次性物品(如包布、手套、治疗碗等),而在现代医院临床实践中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率已经基本摒弃非一次性物品,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是使用一次性物品进行患者的治疗。

1.1.2静脉输液由于种种原因,多数护理学校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实验教学时都是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法(即头皮针一次性输液法),而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为了减轻患者痛苦,绝大多数医院所采取的都是静脉留置针输液法,两种针头的构造和形状、型号等完全不同。

1.1.3肌肉注射传统的肌肉注射法教学中所采用的吸药安瓿需要用锯片切割以后才能折断,这种传统安瓿由于使用时费时费力在临床已基本摒弃不用,现在所采用的均为不需锯断的易折型安瓿。

1.2方法不同

1.2.1无菌技术传统无菌技术操作法中的铺治疗盘法、无菌容器使用法、无菌溶液取用法以及戴无菌手套法由于用物的不同,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已经大大简化,甚至有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没有采用,而在学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却依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反复练习。

1.2.2静脉输液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实践研究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约45°角,可以有效减轻静脉输液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感觉无痛或微痛。而在传统的静脉输液教学中由于所有版本的护理教材都写明要求学生以15~30角进针,导致学生在静脉输液这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技能上会存在一定缺陷。

1.2.3肌肉注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肌肉注射时要求学生将注射器内所有空气排尽才能给患者注射,而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明确发现在排气时留取少量空气在注射器内可以在注射时减轻患者疼痛并使药液能更加充分的进入患者肌肉组织。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与临床实践有一定脱节之处。

二、问题分析

2.1护理专业教材编写滞后与于临床多年。

2.1.1《基础护理学》的教材编写

现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所出版的《基础护理学》教材均为2005年~2006年之间所修订,而修订之前的参考版本多为我国80年代所出版的中专教材,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践的快速发展。

2.1.2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写

我省现行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由省卫生厅在2005年所编写的操作规程。据杨新月对基础护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报道:教学中涉及的8O项操作中有7项临床上基本不做,占8.75%;有25项由他人完成,占34.25%;由护士独立完成的操作48项,占65.25%。在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存在重大矛盾。

2.2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

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繁琐,而临床实际则需简便有效,护理实验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

2.3现有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开展临床教学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传统培养模式为集中在校学习3~4a,在临床实习8~10个月。在校学习阶段以教材为蓝本,几乎没有到临床实际操作的机会与时间,以至于临床实践中最新的技术与方法学生完全不知道。

2.4传统理论跟不上医疗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技术、新器材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使传统的理论与技术操作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如目前氧气吸入、电动吸痰等已逐渐被中心控制、管道化所取代。

三、意见与建议

3.1营造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氛围。

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应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

3.2教材与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3.3掌握操作的目的和操作原则。要求护生在学习操作技能时灵活掌握操作目的与原则即可,不死记硬背,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目的、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是刻板地按操作步骤执行,这样才不会使护生进入临床以后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3.4针对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条件。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增加与临床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密切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智光媛.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12(6):57~58.

临床检验论文范文4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检验科的科学管理机制的建立越来越显得重要。特别是《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检验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观念更新不及时,工作态度不端正,或者管理技术有欠缺,致使临床检验科的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更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临床检验科的管理者要及时更新观念,建立健全仪器校准、维护、维修、室内质控、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保证机制,做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评价工作,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医德水平和技术水平。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管理机制建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现阐述如下,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临床检验科;科学管理;管理机制;建立问题

我们知道,检验中心下设的检验科室很多,如何科学管理,保证检验质量,是提高检验水平,服务医务人员的重要前提。例如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体液等几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检验仪器设备的提高,应该说所开展的检验项目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准度。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相当多的检验项目的精准度不高,不能很好地为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甚至由此还引发了一些医患纠纷。由此可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精神,强化临床检验科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一 建立技术人员管理机制要注意的问题

临床检验科检验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医德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高低。要取得高水平的检验质量,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检验技术水平,具备广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高尚的,一心为患者着想的医风医德。在业务技术上,要充分注意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建设,制定岗前轮转学习,考试上岗制度;建立学术交流、外地进修、项目培训、参观学习的规划;建立培养业务技术骨干的目标。对开展新项目人员要进行准入性论证或考察,以保证检验人员在技术是合格的,并要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基础知识和质量控制理论水平,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医风医德上,要注意日常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培养,要求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一切为患者服务”的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把检验质量落实在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身上,以促进良好医德医风快速形成。

二 建立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制度要注意的问题

在建立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制度时,一要注意制定质量保证基本措施,如仪器校准、维护、维修、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二要制定检验科质量控制,如室内质控(IRC)和室间质评(EQA)的标准,三要注意质量体系、设施与环境、检测方法、记录、样品等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加强以上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以科室领导或技术骨干任组长,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保障部门。同时制定各种管理措施,并且制度化,程序化。如程序标准、操作手册、质控记录、差错登记等质量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工作总则,检查质量情况,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还要建立操作者、专业组长、主管技师、科主任等“四级”检验报告审核制度,对临床检验结果应进行分析,如在质控范围内,可发出报告,否则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复核检验,以保证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制定标本采集及送检制度和IRC检查制度。建立标本拒收制度,以确保检验科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此要建立相关标准单,对拒收的标本要认真做好拒收记录,注明拒收原因。

同时要建立临床检验重要分析“报警”范围标准,当检验结果提示存在报警范围时,检验科须重复标本,并立即回报临床,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情况时,须重复测定并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应做详细记录,包括日期、时间、负责检验的工作人员,通知人员和实验结果。

对所使用的试剂、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比对,或用标准物校对,然后按操作标准程序进行检验操作。与此同时,要建立IRC检查制度,努力搞好EQA。我们知道,IRC是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而EQA则是IRC的继续和补充,起到相互校正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作用,对实验室质控起到监督、促进作用。要建立EQA检查制度,严格按制度对专业实验进行检查,以保障IRC达标。

三 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要注意的问题

临床检验的仪器设备均为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其检验高自动化和精准化,是以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前提的,因此,要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的相关制度,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1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如仪器设备的注册证、合格证、销售证、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法规)、维护及使用记录(仪器状态的证明)、校准和质控程序及记录(准确性和精密度的证明)、计量设备的强检记录等,都要收集形成档案材料,以备在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或检验结果有问题时查验,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建立仪器性能评价档案要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主要性能参数比对评价,如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比性、抗干扰试验等,并要记录入档,一方面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同时也为保证实验室报告一致性提供比对依据,另一方面,为仪器维护、保养、校正,以及日后购买仪器设备提供依据。

临床检验科的科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要具备服务意识。临床检验是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服务的,只要有严谨求实的质量意识,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就能把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现代检验医学杂志[J].2005,20:68.

[2] 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1(26):649651.

[3] 万本愿,吴茂红.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的剖析[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1999,17(3):169.

[4] 刘吉连,闫凤娥.浅谈检验科科学管理[M].中国临床实验室,2002,9(3):6.

临床检验论文范文5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

临床检验论文范文6

1.1研究对象

选取参与了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PBL-临床科研带教的19名见习、实习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带教期间,研究对象均是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进行一个月轮转的医学生,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八年制在读学生10名,临床型硕士3名,临床型博士6名。所有人员均同意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研究对象在一月的轮转期间除完成常规的日常见习、实习医师的临床工作外,还需接受PBL-临床科研带教。消化内科PBL-临床科研带教的方式包括:1)提出问题,以病房中住院患者的临床问题为主,部分与基础医学相结合;2)分组查阅资料;3)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查阅到的信息进行小组讨论;4)医学生均接受基本的临床科研培训,譬如科研论文的选题、资料收集及写作技巧等;5)病房主治医师为导师,全程指导医学生。其中科研论文撰写均在接受完1月消化内科轮转后的3~6个月内完成。1.2.2研究方法:一轮临床科研带教结束后,对参与PBL-临床科研带教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问卷分为3个部分:未参加培训前的科研经历、本次培训中医学生的参与情况及培训后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情况。临床科研能力提高情况评价采用自我评分法,1分为最低,5分为最高。2019年2月借助“问卷星”平台向前述的19名同学发送问卷链接,每个微信号限填1次,问卷为匿名填写,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连续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中位数(极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培训前的科研经历

在参加培训之前,被纳入的医学生认为在科研方面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依次是没有明确科研目标、自身科研技能不足、学业或临床任务繁重、尚未发现个人科研兴趣以及未找到合适的课题组开展工作。医学生最希望通过科研训练提升的能力依次是论文撰写、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表1)。19名受训学生中,有13名学生曾在培训前参与过科研项目,其中仅有1名同学曾作为主要负责人开展过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19名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的SCI文章有5篇,国内核心期刊文章有16篇,其中有8名的同学此前从未作为第1作者或共同第1作者发表过文章。

2.2本次培训的参与情况

在本次PBL-临床科研带教培训中,19名学生都参与到了课题研究中。5.25%的学生参与了课题设计,10.53%的同学参与了课题申请书的撰写,73.68%的学生参与了开展调查、实验和数据整理的环节,84.21%的学生参与了论文撰写的过程,10.53%的学生负责子课题的研究。

2.3培训后的临床科研能力提高的评估

培训前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不是很高,且普遍认为科研训练难度较高。经过一轮PBL-临床科研带教后,学生对科研训练更感兴趣(P<0.01),并且认为科研训练的难度也有明显的降低(P<0.001)(表2)。在科研参与度方面,学生在经过培训之后,参与到科研的人数相比于培训前增加了6人.在科研产出方面,培训后医学生的临床科研产出显著增多,截至目前已经有23篇论文被正式发表或录用待发表,其中有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杂志20篇,所有文章涉及到的临床问题都来源于消化内科病房轮转期间的实践。作为第1作者或共同第1作者发表文章的学生数达19人,相比于培训前增加了8人。在自身科研素养评价方面,培训后医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在各方面的科研能力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