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课程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课程特点范文1
关键字:初高中地理教学;差异;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学地理教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相衔接的[1]。但目前大多数省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现状是,初三不开设地理课,使得中学地理教学在初二和高一之间出现了一个断档期,这增加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并进行有效的衔接是中学地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1.教学内容的差异
初中地理课程总体定位为区域地理,这是考虑到区域知识相对简单,可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分析和较抽象的理论探究,又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有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是“地”,主要介绍“是什么”和“有什么”,即重点介绍某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社会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其课程不在全面学习区域地理,内容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学的基本思想。高中地理教学侧重点是“理”主要介绍“为什么”,即在介绍地理事实的基础上,探究地理过程、归纳地理规律和成因。
2.教法和学法的差异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少,每周两个课时,课时充足,教学进度较慢,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并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以及训练地理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课时量紧张,每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繁杂,教学进度快。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多采用讲授法,重在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
此外,学习方法上也有差异。初中地理通常只要求学生了解和识记,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或反复练习强化,不注重理解,归纳和运用。进入高中之后,地理课程的学习需要求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死记硬背和强化训练已不能适用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注重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1.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
初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准确把握学情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基础。初高中地理教师应经常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双方的教学和学生情况,高中地理教师要进入初中地理课堂进行听课和评课,参加初二的地理水平测试的阅卷工作,了解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由于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情况有所不同,教学水平更是层次不齐,所以高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地理水平测验、问卷调查、统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谈话等方式,对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地理学习兴趣和态度,以及地理思维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归类,及时找出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并且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有关内容,制定实施相应的补救措施,对部分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2.研究初高中地理教材,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初中地理中的地球与地图以及和区域地理知识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键。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地理课程基本是“零基础”,所以高中教师必须研读初高中地理教材,找出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点,进行及时的补救。但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与堆砌[3],也不是将初中地理知识重复一遍,必须是有机的结合。由于课时量有限,单独利用几周时间来复习初中地理知识显然不可行。借助导学案,衔接巩固基础知识是一个可行有效的方法。新课之前,找出需要补充的初中地理知识,精心设计衔接内容,并将衔接内容与导学案相结合,以自主预习的方式呈现,学生利用初中地理教材就可以自主复习本节课所要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可以为学习新知识铺设一个过渡的台阶,减缓“坡度”,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例如在高一学习“地球运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初中地理中已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经纬线、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昼夜交替等知识点,设计成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导学案中的自主预习部分,要求学生在新课前完成。
3.正确看待初中地理课程,端正教与学的态度
目前初中地理课程不作为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在多数初中学校地理被视为“副科”,得不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部分初中甚至没有专业地理任课教师,即使有专业的地理教师任课,也经常被被数学、英语等大家眼中的“主课”占据着。学生进入高中后依然会沿袭了以前的观念,把地理看作是一门“副科”,不重视地理的学习。所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必须正确看待初中地理课程、端正教与学的态度,这是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条件。初中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地理教师,合理安排地理课时,优化地理课程的评价方式;地理教师应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认识到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学生探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初中地理课程特点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 学生能力 教学 培养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是当前在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学生正式接触系统地理知识的的第一阵地,因此,这也是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开展以学生为根本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部分。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在方式上面主要是知识的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特点上面主要是围绕地理课本当中的知识,然后以教师作为授课的核心,所有的学生在一个大班当中单向地接受地理教师的授课知识,学生主要是对这些地理知识进行记忆为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要求了。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不仅仅是承载着对学生的地理知识的介绍,更多是培养出学生拥有和初中地理知识相关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就要求了当前的初中地理课程必须走向改革。
只有改革之后的初中地理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使之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成为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和自然生态友好的人才。
二、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刍议
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笔者联系了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提出以下的相关观点。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思路方面的革新
第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初中生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地理课程其实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这些科学的知识其实都蕴含着一定的地理科学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地理课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意对类比归纳、感知和理性分析以及对于提出设想疑问等思维活动过程的培养。初中生在这个过程能够逐渐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于提升初中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质是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第二方面,我们要联系实际生活去进行初中生的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材固然是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主要蓝本,但是我们要根据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现状,针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发展趋势,对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接轨,进而让学生能够以地理科学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并且思考自己的生活,产生出对于地理知识更深层次的认知,能够拥有在实践当中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一些初步能力。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工具方面的革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当前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式要适当地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教学工具方面,要尽可能地加入到一些新兴的工具,比如电子计算机或者多媒体工具等等。这些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于我们拓展初中地理课程的教授深度,以及增强初中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热情等方面都是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第一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引入电子计算机进入到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当中。电子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处理丰富的地理知识材料,包括平面的地理知识材料,或者是立体的地理知识材料,在传统的静态地理知识材料的基础上面,可以加入动态的变化,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事物的变迁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的相关结构之间的科学联系。
这方面就要围绕当前的电子计算机的可控制性,让学生可以更为细致地观察到这些相关的地理知识材料,初中生可以通过这种过程的分解,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并且对于地理事物有着更为全面科学的认识,更容易让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进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比较浓厚的初中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更为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
第二方面,我们要注意电子计算机这种教学工具的一些教学使用原则。首先,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在初中的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一种根本方式,因此,要秉持着辅助的观点,不要让电子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材料喧宾夺主,进而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被完全的机械化。其次,要有选择性地使用电子计算机这种教学工具。比如我们要让学生接触一些相关的岩石标本的时候,可以直接携带岩石的标本,而不必一定要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多媒体方式的演示。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考s
(一)培养初中生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当中,比较关键的一项学生的能力就是他们的地理知识记忆能力。这种记忆能力包含了认识记忆、维持记忆以及记忆的再现三个过程。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注意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这方面可以结合当前我们的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可以通过更为丰富并且直观的教学材料,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更为丰富的呈现,使得学生有着更为牢固的记忆基础。尤其要鼓励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因为这种地理知识基础是他们形成初中地理知识网络结构的一个重要基石。
(二)培养初中生地理知识的思考能力
思考是一种加工的过程。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改革当中,要更加关注到学生的地理知识思维能力培养,这种思维并且引发思考的能力,是让初中生能够发现地理知识当中的相关疑问,并且自己找出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能力。因此,当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当中,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的引导,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介绍当初地理科学家的一些相关的思维逻辑框架,或者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且进行小组式讨论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慢慢体会如何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出更好的地理知识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志良.明德主编,《知识爆炸 高科技与知识经济》,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4月.
[2] 孙景淅主编,《新世纪学习宝典》中学地理初中卷,九州出版社,2002年9月第1页.
初中地理课程特点范文3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图化 能力化
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
四、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能力化
初中地理课程特点范文4
【摘要】乡土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初中地理与乡土地理教学衔接具有必要性。文章以龙岩地理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衔接点,阐述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从而实现乡土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对新课标改革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 龙岩地理;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51-02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对乡土地理教学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乡土地理让学生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习主动参与、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表明,乡土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地理技能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贴近生活,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认识和管理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地方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关系和责任,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而是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有效的支持力不高;在教学时间上,学校开发地方课程起步晚、开发条件不成熟,这就不外乎被挤占、挪用了,同时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难以保证地方课程计划;在教学评价上,更是缺乏评价标准和相应的考核制度,往往只重视结果,而不考虑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包括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因此,将乡土地理与初中地理进行教学衔接,把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初中地理作为乡土地理的基础,乡土地理作为初中地理的拓展,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促进乡土地理课程的有效开展。
一、龙岩地理教学的特点
龙岩地处闽、粤、赣边区,位于福建省西部,处于24°23′N~26°02′N ,115°51′E~117°45′E之间,面积约1.91万平方千米,是福建省9个设区市之一。龙岩地理重点分析了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评价农、林、牧、渔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与龙岩地理教学的衔接,可以在教学内容方面生活化,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和记忆,促进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龙岩地理与国标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1.以教学目标作为总指挥。教学目标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素之一,按照课标要求,初中地理课程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了教学目标。新课标的总目标是: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能够运用地理技能和方法,关心环境与发展问题,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也要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利于终身发展的地理。例如,课程目标要求“了解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注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又如:“中国的人口”课标要求,与乡土地理课标要求“将家乡的人口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家乡人口数量和变化特点”相联系。在全国人口仍然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龙岩市却出现负增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龙岩市常住人口为255.95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268.43万人相比,十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24765人,增长﹣4.65%。年平均增长率为﹣0.47%。
2.以教学内容作为整合点。新课程实施后,初中地理教材与龙岩地理教材相互之间必然有结合点,或许是互补的内容,或许是相似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将结合点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教学衔接的魅力。比如,在讲到聚落关于文化遗产时,与龙岩地理“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的相关内容联系,教材中有图片展示福建土楼,在教学中把“永定客家土楼——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再谈到保护时,从所在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龙桥(清),乱涂乱画来引申到文物的保护;讲解我国金属矿产分布时,可以结合龙岩地区的矿产资源,特点是品种多,储量大,其中上杭紫金山金铜共生矿储量居全省第一。总之,知识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由不同的知识结合点连接,教师要充分掌握衔接点、整合点,才能自如地穿梭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的网状结构中。
3.教学方法要多样。当前,地理课堂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法,随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同地理学科发展的矛盾不断深化,亟待进一步改进。通过将初中地理与龙岩地理进行教学衔接,也是地理教学方法新的尝试。在教学衔接的过程中,应注意初中生认知特点的循序渐进,依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如讲到中国的河流时,向同学们分析连城龙川河,早期龙川河水位高,河水清澈,鱼虾成群。但是在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合理利用下,导致河里鱼虾几乎绝迹,水质浑浊,露出的河床堆满生活垃圾,夏天路过臭气熏天。以身边的事例作为教学,学生发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周边的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油然而生的是环境保护意识。例如,讲到农业,介绍闽西“干”,其中重点讲解连城地瓜干,把地方传统食品生产工艺进行改革,保持原有特色,使地方特产挺进国内外市场。通过身边的事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寻求答案的欲望,激励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以实现初中地理与龙岩地理的教学衔接,体现地理课程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4.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就是要把初中地理与龙岩地理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教学衔接”,既可以将初中地理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龙岩地理学习的知识铺垫,加深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即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可以巩固和强化初中地理中的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提升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时候,从龙岩气候入手:
(1)给出龙岩市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见表1。
(2)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找到龙岩市的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从气温和降水分析气候特点。
5.教学评价要灵活。教学评价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尽量避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在初中地理与龙岩地理教学衔接的过程性评价中,教学评价应该灵活多样。首先,要注重评价的主体多元化,除了任课老师,更应该调动学生自评和互评;其次,评价方式也应该体现灵活性,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目的。除了纸笔测验法外,教师还应该用其他方法来评价学生,如档案袋法、观察法等。把握教学评价灵活性原则,促进学生的思维灵活化,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同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比如,让学生绘制中国政区图,标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行政中心和简称,比一比谁画得最为标准。又如,利用已知数据,结合所学的绘图方法,绘制龙岩市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见图1。
初中地理教学中衔接龙岩地理,以龙岩地理作为初中地理的拓展内容,通过融合龙岩地理进行知识与技能上的延伸与提高,以促进学生对初中地理的理解,认识周边的生活环境,开阔视野,完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将地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实现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连广明,张建焱等.龙岩地理[M].厦门:鹭江出版社,2011.
[3]郑家国.浅谈新课标下的乡土地理教学[J].科学咨询,2012,(16).
[4]张素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变化与分析 [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
初中地理课程特点范文5
1.调查研究,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教与学内容的分析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高一新生可能来自不同初中,个体差异明显,而多数高一地理教师从高三循环下来,面对的新生与三年前接触的情况应该不同,因此教师不可仅凭自身经验去推测学情,而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利用军训、入学教育及第一节地理课进行问卷调查、新生座谈会、课堂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初中地理学习内容和掌握程度,寻找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好收看部分学生用过的初中地理课本,通过其笔记、学习痕迹了解初中教学状况,及时将所掌握情况综合分析,将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整理归纳。基于一般初中地理学科的“副科”地位,高一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地理学科地位的再认识,进而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这是高初中地理学习有效衔接的前提。其次,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但初中专业地理教师较少,农村学校甚至没有,上课时不少教师让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在考前突击背一背,应付考试,所以学习方法的改进是高初中地理有效衔接的必要途径。再次,初中地理基础不牢固,基本概念不清,地理素养不高,时隔一年后地理知识弱化甚至荒漠化,薄弱基础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信心,因此,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树立学习地理信心是高初中地理有效衔接的基本保障。
2.激发兴趣,优化学法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和源泉,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学生一旦对所学地理内容产生兴趣,则会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地理课就成功了一半。但初中地理识记内容较多,地理专业教师较少,以致学生在初中学习地理时大多机械记忆,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佳。因此,在高一地理课开始阶段,能否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激发起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对地理课甚至整个高中学习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尤其要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节课,笔者高中第一节地理课(见《地理教学》2012年15期P27),从学习地理的意义、新课标下地理学科的范围、学习地理的方法和要求等三方面展开,向学生说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需要,也是文科生高考的需要,更是自身生活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第一课要着重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它们是新课程理念和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让学生初步明白现在的地理课程从纯粹的“科学世界”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借学生熟悉的实例启发其用地理眼光看待生活,生活就会增添一抹色彩,用地理的思维联系实际学习地理,地理就会显得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则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3.循序渐进,融合内容
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思维能力。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问题,更要考虑如何深入传统教育理论中合理的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教学上的实践问题。任何学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甚多的渐进过程,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学习新课程理念,遵循认知规律,适应地理学科特点,不仅要研究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征,还要考虑高一地理课和分科后高二、高三地理课的不同要求,“低起点,小步子”,使学生实现思维的“平稳过渡”,减缓坡度,这样学生就不致于产生“断层”感。高中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重复,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并不等于简单复习初中知识,也不是将初中知识生硬地穿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而应该根据学情、课标和教材内容要求,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学过,哪些知识虽学过但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之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和融合。
初中地理课程特点范文6
【关键词】地理课堂;情境创设;动态生成;创设策略
情境创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而动态生成是情境创设的目的,情境创设的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从理念和实践上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内涵要求,强调教师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将知识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直观、生动的感受, 在动态互动中生成对知识、技能、情感的价值观。所以说,创设教学情境与开展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当今教学模式,当前教育理论基于情境创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研究较少,而具体提出相关的有效策略的研究则比较欠缺, 需要初中地理教师在情境教学下引导学生能力,改善当前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反映生活实际,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学科,这就为教师课堂情境创设提供了必要性。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体现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展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魅力。在新课标的改革之下,地理教学更加强调与重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能力与态度的培养,因此,情境的创设,是我们实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情境的教学是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入手,根据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反省,与老师进行交流与互动的交互活动的过程。它关注课堂教学“教”的主导,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学”的主体,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而不是情境与体验的简单叠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调动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包括对地理知识的困惑通过交流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很多时候,学生们对于情境体验教学的理解与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晦涩难懂的知识很难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也往往掌握不深,效率得不到提高。其次,老师的教学也没有完全系统化,更没有形成方法论。就无法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高效率的掌握地理知识。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课堂上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强烈的反应,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快速掌握新知识,并且能够起到协调新旧知识,在地理的探究空间里,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品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对初中地理课程情境创设行为的观察,目前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总结归纳出了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情境主要有: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借助文学、媒体的学习情境,利用教具、材料的模拟情境,利于合作、探究的活动情境等等,体现出教育性、关联性、启发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次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主要有:
(一)直接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促进其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如;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里下水道或井边消水洞的水流旋涡的方向,左鞋和右鞋的磨损程度哪个大些?思考形成原因;再如环境问题中,学生们生活在城市中,对身边的环境问题非常熟悉,通过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情景创设,可以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达到了非常好的德育目标,实践证明,通过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会使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二)借助相关素材创设情境,为学生们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们的求知欲望,鼓励其积极创设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地形和地势时,老师先收集本地大家学生所熟悉的地形图片,然后配上优美的音乐,然后通过设问,不同的地形条件下,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差别很大,那么,我国的地形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这样的创设可以更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探究活动、实验操作,设计思维开放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讨论,尊重包容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解决学生们的问题、困惑。例如;在教学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时,可以在班上抛出一个带有地球地形表面模型的气球,多次抛给教室里的学生,学生抓住气球并让学生观察,用右手大拇指按住的位置是陆地或是海洋,让学生说出并记住,经过多次抛掷发现右手大拇指按住海洋和陆地人数之比约为7:3,即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这样,更能让学生懂得地球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创设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及实际质量的切实提高,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帮助老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得技能,使学生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地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增强教师课堂的教学控制能力,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除此之外,在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和动态生成的策略具体运用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将教学设计得更加人性化,注重以动态生成观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讲究。在地理课堂上采取情境体验教学的方式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样也是情感教育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提高,情境体验教学,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推动这种教学方式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燕茹;初中地理课程中通过问题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