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 创设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11-01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能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运用多媒体,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求知欲

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恰当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场景,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时,由于学生对诗歌较生疏加上诗歌语言精练,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在新课开始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中大家都较熟悉的《保卫黄河》章节,再展现一些黄河风貌的图片,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朗读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时,根据课文介绍顺序,播放故宫博物院的一些片段或图片,使学生如临其境,利于理解课文。

2.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如八年级上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重难点要求感受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内地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对沙漠以及对破坏森林带来的后果,感性认识很差,如果能播放一些人们砍伐森林、盲目增加耕地等原因,造成生态破坏、沙漠扩大的视频片段,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3.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变化的知识。使用多媒体时,可以将云与天气变化情况设计成表格,制作成课件,将表格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并且配上每种天气对应的云层变化的图片。每播放出一种变化的天气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可指名让学生来说。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又节省了许多板书的时间,又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恰当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将图像、声音、文字等教学材料融合,实现教学的优化组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如在植树节指导学生写作《植树》的过程中,可以作如下设计:在优美动听的《春天的旋律》音乐声中,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朱自清《春》一文的录音和画面,课堂上弥漫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气息。当学生身心置于自然之春的意境时,接着向学生播放一组男女老少植树的情景,如挖坑、栽树、填土、浇水再填土等植树工序,利用特写镜头让学生了解植树过程,把声音、图像、颜色交融、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阳春植树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如身临其境,唤醒起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栽种心中一片绿的行动。

四 运用多媒体,调动感觉器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能披文入情,视听并举,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达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以及豪迈、惆怅的情调,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电教媒体,才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效感受和吸收课文的语言,从而优化课堂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海东.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和教学现代化的影响[J].多媒体世界,1996(5)

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2

【关键词】实践活动;伞文化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标》还建议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善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获得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1.1.1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①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观念有失偏颇。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特殊性,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属性,否定和忽视语内在的人文属性。二是在语文课程目标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系上存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使语文课程的实施忽视了语文实践。

②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多年来,具体到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论研究仍显得比较薄弱。没有形成一系统完整的课程理论,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现诸多问题。语文课程目标不够清晰具体。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目标,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③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实践出现偏差。

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走向一种极端,语文课轻了“语”,不恰当地弱化知识教育;课堂上出现空洞的热,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课堂教学“虚化”;多媒体使用不当,成了中不中用的“作秀课”。

1.1.2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新理念得到重视。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一方面,语实践活动的组织难度大,另一方面种形式的资源有待开发。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2 研究的意义。

1.2.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中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并以它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较之去经常使用的“语文素质”这一概念,“语文素养”更周全、更严密,更能反映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持续自主发展的作用,有助于正确解释语文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有利于语文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1.2.2 通过“伞文化”的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素材。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横蓬村修伞匠高渭泳在修伞之余,还手工制作黄油布伞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制伞业的萌芽,发展到现在每天30万把以上的杭州市萧山区南阳伞销往世界各地。杭州市萧山区南阳的伞文化已经渗入每一个杭州市萧山区南阳人的心中,学生中有很多的家里面就有伞厂或从事制伞业,这一切正学生学习生活语文的绝好教材。

1.2.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把“伞文化”做为杭州市萧山区南阳中的一个校本课程,利用现有的便利条件开展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研究,并把这形成杭州市萧山区南阳中的一个特色。

2 研究的内容与方案

2.1 研究内容。

以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得天独厚的“伞文化”为目标,结合我校扎实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伞”的历史、“伞”发展现状、“伞”的文化内涵,“伞”对杭州市萧山区南阳百姓生活所带来的影响等等,并通过研究为杭州市萧山区南阳的伞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可以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搜集材料等配合教师完成课题,同时也从中尝到语文生活化的甜头。

2.2 研究方案。

本研究方案首先报经学校领导,在校领导争取镇政府的支持后由学校语文课题小组成员制订实施方案,由课题负责教师与“伞文化”研究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最终形成完整的课题。基本结构如下图:

2.2.1课题组成员:

教师组:八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负责人:何梦琪

成员:八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及八年级学生 

学生组:分为“风荷组”、“丽日组”、“芙蓉组”、“彩虹组”四组。

2.2.2研究实施表:

语文综合性学习"雨伞文化"的实践研究

总目标1.发掘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得天独厚的伞文化的资源,形成校本课程;2.培养 学生语文学习中实践性的重要性;

具体规划

分组风荷旭雨彩虹芙蓉

项目主题索伞 知伞 寻伞 访伞

具体目标

1了解伞的历史,知道其渊源;2.收集与伞相关的文学作品,探究伞文学价值;3.设计新颖伞 1.知道伞分类;2.了解伞结构;3.了解伞的制作流程。4.设计新颖的伞 1.了解伞的用途;2.寻找新型雨伞。3.设计新颖的伞1.采访伞企业的负责人。2.设计伞。3.认识伞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出发的,并非所有的语文教学课堂都必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是在每节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只有适度,才会将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小石潭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小石潭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可以将小石潭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着学生吃惊的眼神以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

1.2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在《小石潭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小石潭优美的景,结合文本对小石潭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心中感受到的小石潭,再用语言描写出来,并说一说对所见景物的感受,从而更深入了理解作者的心境。另外,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文本的景物描写加深学生的朗读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愉悦感,从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1.3 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语文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以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1.4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攻破了学习的难关。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以及作者与闻一多先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及思考,使学生在词句的积累以及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更好地品味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以及精神,步步深入,曲径通幽,较好地把握了文本阅读的重难点。

2.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作业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

2.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当堂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初中语文的变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批改,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当堂批改作业以及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2.2 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使语文很多作业都可以当堂完成。多媒体课件将课堂进行了延伸,使学生扩展视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很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语文作业都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并且当堂批改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让学生乐于参加课堂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3.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

3.1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能放在辅助地位,切不可主次不分。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也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是并不是说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创建高效课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教师只能把多媒体课件放在辅助的地位,而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阅读,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文学语言的魅力占据课堂。如在《晋祠》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逼真的图像、典雅的配乐展现晋祠的优美和悠久的特点,但是教师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要让学生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品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美的视频中。

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的一大亮点。数年来,笔者在这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咽下了失败的苦果。下面,笔者就与大家共享几点自己的具体做法,望诸位批评指正。

一、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就会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悄然提升学习效率。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振奋他们的精神与斗志,升华整节课的课堂质量与效果。课堂导入教学环节,无论是设置悬念、温故知新,还是渲染情境、铺垫情感,我都会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整个语文课堂绚丽多姿,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谐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教学八年级下册苏轼词《水调歌头》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王菲演唱同名歌曲的视频,她空灵、飘缈的嗓音让学生在课堂上如痴如醉,还有不少学生模仿着哼了起来。然后我引导学生分析王菲的演唱是否成功地流露了苏轼的心声,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深入理解了词人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再到乐观旷达的情怀,奠定了良好的课堂基础。

案例二:教学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时,由于学生对陕北的这种民间舞蹈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几幅画面,播放了安塞腰鼓的几则视频,其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给学生带去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于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的认识,他们结合课文内容滔滔不绝,兴致盎然,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合作探究,运用多媒体突破课堂学习瓶颈

自多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掀起一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改革狂潮后,其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在笔者看来,多媒体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衡量多媒体的运用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它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是否有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可以把教材中很多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案例三: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时,多数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更没有参观过故宫,兼以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语言专业性较强,学生难以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脉络,自然在突破“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法”课堂重难点的时候遭遇瓶颈。于是,我从网络中精心查找了一幅故宫全景图,并稍加修饰,连同文章的层次结构图,一并用多媒体展示了出来,对帮助学生有效突破课堂重难点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两幅图如下:

三、评价环节,运用多媒体拓展语文学习外延

所谓教学评价,即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作出一定的价值判断。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课堂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脱离了传统意义层面的甄别、选拔功能,更强调对学生的激励和鼓舞。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笔者不断摸索、实践,逐渐构建了以赏识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强调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渗透,不仅优化了评价效果,还有效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树立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念。

案例四:教学初三下学期第一单元的“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笔者要求各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从“看看我们的土地”“讲讲土地的故事”“谈谈土地的文化”几个层面进行专题整理,并将整理结果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评价环节,我采取了将学生作品上传到网络论坛,供网民评价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比于教师的一家之言,网民的点赞与肯定无疑更具有激励性,他们对于学生作品的看法也更加多元,还给他们指出了很多建议,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初中生的语文外延。

总之,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多媒体因其自身的生动性、交互性对于升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一双腾飞的双翼。

参考文献:

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5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能借助直观形象使课堂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其求知的欲望。

多媒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使课堂生动有趣,一些优美的画面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开始上课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这种以形象导入课堂,以画面激情引趣的方法往往能够引起学生莫大的学习兴趣。上某些情感性足的课文时,我们还可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使师生在互动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渴望,从而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而兴趣和积极性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能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

随着电视、计算机不断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日益整合,我们还可以适时利用计算机网络、电视媒体进行教学,把知识内容与图、声、动画有机融为一体,将要表现的信息直接、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构筑起清晰合理的认知结构。由于教材中有些知识点或深邃、或枯燥,要准确理解十分困难。有时教师提问,学生“启而不发”,教师反复讲解,学生也很难彻底领悟。当教材中的重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掌握而又难以掌握时,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教学天地,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散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就可以利用课件选择“难得一见的生命”、“老树残根”、“大面积死亡的胡杨林”、“余辉中干枯的河床”、“漫漫沙尘路”五幅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眼前,配以适当的音乐,诉诸学生视听感官,然后让学生根据画面来描摹情境,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准确地表述出主要内容。在新课标理念教材中,关于口语表达训练专题的教学内容,是比较难把它讲生动清楚的。为了更通俗更准确地把握要点,我们可以先带领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先充分欣赏其结构。然后再回到教室,精心指导、组织,在班上开展小规模的语文活动,学生在语言表达实践中不自觉地掌握该知识要点。总之,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种语文小活动,让学生在简单的师生互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与学双边活动,轻松掌握知识,远比教师“满堂灌”“满堂问”效果要好得多。

再次,信息技术教学能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拓展阅读空间,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

语文知识十分浩瀚,仅靠课本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语文教师必须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引导学生自主获取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时,导入新课后,就开始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有关视频资料,使学生从活动的图像中获取活性的感性认识,从而对大自然的语言的了解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全面。历史场景、宇宙天体等,由于受到时空限制,显得比较抽象,我们不可能亲身去体会。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增强直观感,提高效果。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探索月球的奥秘》(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时,月球离我们那么远,我们不可能到月球上去实地观察,亲身体验运用录像播放《月球的秘密》,不仅使学生看到月球的全貌,还使学生明确环形山,没有空气等特点,深化了对月球的认识。

第四,信息技术教学能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由于多媒体提供的情景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体验创新乐趣。这种师生互动,有利于创新欲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收集、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奠定创新基础。

第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调控。

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6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 创新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纵观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形势下的作文教学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面积提高作文成绩。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文教学课的作用,调动学生作文激情,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习作,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在此,笔者就作文教学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为了诱发兴趣,教师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上张贴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我不断用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二、精设文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创作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如何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七年级,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八年级,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九年级,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绩,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与学生心理的成绩保持同步,有科学性。

三、多观察,重积累,写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十分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重视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能有所感悟。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还要随时记录,要求一日一记或做观察笔记;其次,对于教材上的名篇佳作应让学生精读牢记,在读背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第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做剪贴及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四、开思路,重思维,重示范

思维训练是现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素。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以表达训练为主,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到各种表达方式及不同文体的写作都进行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作思维训练,如怎样观察、想象、逆向思维、分析综合等,学生作文会出现选材雷同,难以出新意的情况。因此,要先训练写作思维,再训练表达技巧,最后再进行实际练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也应作示范指导,经常写点下水作文,教师的表率作用有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

五、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材料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作文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作文必须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教师的写作指导往往从“审题”开始。“审题”也就是“审视生活”。选题的题目、所选的材料,都要是从生活中来,有的直接就是生活本身。还要教会学生先学会“剪碎生活”,再学会“凑成文章”。“剪碎生活”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理,从其“完整”出发,将其“剪碎”,经过构思,设定某种形式,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再“凑成文章”,也是用已经“剪碎”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再“整合”成文章。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一个初中学生,必须突破为了作文而作文的单一模式,而要学会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高质量的。

六、办报刊交流成果

成就,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成就越大,奋斗越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从而不断使其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经常在作文中赞赏学生,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能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者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确定不同激励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赵红霞.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08,(18).

[2]刘玉梅.浅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意见[J].成才之路,2008,(15).

[3]周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现状及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