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范文1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进行项目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具体的应用过程、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力争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①高职统计学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通过自行组织或参与社会组织的方式,共同探讨,选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项目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组织实战演练,以培养高职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岗位技能的教学方法。②
1 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1.1 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是,目前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统计学知识很难完全直接运用到他们的工作中,主要原因即为传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1.2 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枯燥,概念多、公式多、考试合格率低、统计岗位技能实践训练缺失。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在统计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既具有创新观念,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由教师出问题,学生做开放式回答,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或引导学生思考的“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的“多媒体教学法”;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采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实施“项目实战”,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统计岗位技能的“项目教学法”。③
在这些教学法中,“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是针对消化、理解、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但为实现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更需要应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
2 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2.1 确定项目小组
统计学任课教师应组织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讨论分组,要求4~5人为一组,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并选出各小组组长。
2.2 确定实施项目目的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项目调查。目的是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工作方法和步骤。
2.3 确定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 (下转第62页)(上接第38页) 转贴于
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教学内容,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授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确定其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将化妆品消费情况、图书馆使用情况、书籍购买阅读情况、大学生消费水平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环保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等问题,确立为调查项目课题,然后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项目调查。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
2.4 项目资料整理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运用统计分组等方法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5 编写项目调查报告
将统计整理后的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调查报告。
2.6 检查评估完成情况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对自己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班内其他小组对该组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
3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在以上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以“项目实战”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完成统计调查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项目教学”成绩。由于“项目教学”成绩是统计学综合成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可以减轻期末考核的压力。(2)要完成调查报告,学生需要将其所需过的统计知识融会贯通,并亲自走向社会,搜集原始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探索寻找出新的方法,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注释:
① 刘雅漫.新编统计学基础[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范文2
原发性脑出血(ICH)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脑出血后脑水肿是患者症状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现将脑出血后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形成机制作一介绍。
1 脑出血后超早期水肿的形成机制
1.1 血肿占位效应与继发出血
占位效应引起的脑水肿主要是通过机械性压力和颅内压增高引起。Wagner等[1]在猪脑出血模型完成3h后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注入血凝块中,1h后吸除融化的血块,tPA溶解血块和抽吸术治疗可消除原血肿体积的72%,能明显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缩小脑水肿体积,并可防止进一步的血管源性水肿。Qureshi等[2]认为,血肿持续扩大是脑出血后最初3h内神经功能恶化的最主要原因。传统观点认为,血肿扩大是因为动脉或静脉单个出血点的持续出血或再出血,但Mayer[3]认为,它是血肿周围脑组织多个部位的再次出血。
1.2 血肿内血浆蛋白渗出和血凝块回缩
Wagner等[4]观察到,猪脑叶出血1h后,血肿周围脑水分高于对侧10%,血肿周围区域血浆蛋白免疫活性强,此时血管内的伊文思蓝尚未进入脑组织,提示血脑屏障完整。说明水肿区蛋白来自血肿本身,即脑出血后血肿腔内的大量蛋白渗入到血肿周围脑组织间隙,导致渗透压升高,形成间质性脑水肿。即脑出血超早期CT显示的病灶周围低密度区主要是凝血块回缩、血浆蛋白渗出所致。Rohde[5]认为血凝块周围的超早期水肿与流体静压和血凝块回缩有关。
2 脑出血后早期水肿的形成机制
许多研究均发现,凝血反应与凝血酶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Xi等[6]研究认为,凝血是灰白质快速水肿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凝血酶则有助于灰质迟发性水肿的形成。Figueroa BE等[7]将全血或加入凝血酶原复合物的血浆注入大鼠脑基底节区亦诱发脑水肿的形成,但在全血中加入特异性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后则脑水肿不再出现,从而进一步证实,凝血酶在ICH后脑水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3 脑出血后晚期(3天后)水肿的形成机制
3.1 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Hb)的神经毒性
Xi等[8]分别将溶解红细胞和浓缩红细胞经立休定向注入SD大鼠右侧基底节,并于不同时间测定脑组织水分和离子含量。结果发现,溶解红细胞组在24h时即出现明显脑水肿;浓缩红细胞组在最初2天内不产生明显的水肿,但3天后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这说明红细胞本身并不会引起脑水肿,脑出血后随着红细胞的破坏,Hb释放蓄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造成脑水肿。Bhasin等[9]发现,大鼠基底节注入溶解红细胞24h后出现明显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3倍;而注射完整红细胞后3天才出现明显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4倍。
3.2 炎性细胞的作用
3.2.1 白细胞
脑出血后6~12h在血肿周围就出现白细胞浸润,48~72h达到高峰[10]。Xue等[11]研究表明,炎性反应不仅与脑出血引起的脑细胞损伤有关,而且炎性细胞浸润与细胞死亡在时间上存在相关性。
3.2.2 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发挥细胞毒性作用:①通过与神经细胞直接接触,发挥脑内吞噬细胞作用;②通过释放或分泌一系列神经毒性物质和炎性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最近的动物实验表明[12],脑出血后4h会出现小胶质细胞增生,其反应可持续4周,对神经元造成一定损伤。
3.3 炎性介质作用
IL-1是促炎性细胞因子,分为IL-1A和IL-1B两种构型。Holmins等[13]研究发现,脑脊液IL-1B在出血后2~3天达高峰,IL-1B增强了炎性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能力,介导脑出血局部炎性反应发生。多数研究发现[14],在脑出血后继发脑缺血时高浓度IL-6参与神经损伤。TNF是促炎性细胞因子。Castillo等[15]发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4天内血肿周围水肿程度与出血后24h内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3.4 补体系统
Hua等[16]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补体C3、C9在24h后沉积增加,同时Clustein(凝聚素)在72h后也相应增加,应用补体抑制剂N-乙酰可显著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结果提示,补体系统能促进炎症反应,加重脑水肿。
3.5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脑出血后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黏附分子表达上调促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向脑组织浸润,并产生大量的蛋白水解酶,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加重脑损伤[17]。
参考文献
[1]Wagner KR, Dwyer BE. Hematoma removal, heme, and heme oxygenase following hemorrhagic stroke [J]. Ann NY Acad Sci,2004,1012:237-251.
[2]Qureshi AI, Tuhrim S, Broderick JP, et al.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N Engl J Med,2001,344(19):1450-1460.
[3]Mayer SA. Ultra-early hemostatic therapy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Stroke,2003,34(1):224-229.
[4]Wagner KR, Xi G, Hua Y, et al. Early metabolic alteration in edematous perihematomal brain regions following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J Neurosurg,1998,88(6):1058-1065.
[5]Rohde V, Rohde I, Reinges MH, et al. Frameless stereotactically guided catheter placement and fibrimlytic therapy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technical aspects atd initial clinical results [J]. Mittim Invasive Neuroswg,2000,43(1):9-17.
[6]Xi G, Wagner KR, Keep RF, et al. Role of blood clot formation on early edema development after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Stroke,1998,29(12):2580-2586.
[7]Figueroa BE, Keep RF, Betz AL, et al. Plasminogen activators potentiate thrombin-induced brain injury [J]. Stroke,1998,29(6):1202-1207.
[8]Xi G, Hua Y, Bhasin RR, et al. Mechanisms of edema formation atf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effects of extravasated red blood cells on blood flow and blood-brain barrier integrity [J]. Stroke,2001,32(12):2932-2938.
[9]Bhasin RR, Xi G, Hua Y, et al.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effect of lysed erythrocytes on brain edema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J]. Acta Neurochir Suppl,2002,81:249-251.
[10]周旭平,包仕尧.急性卒中后脑水肿[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16.
[11]Xue M, Del Bigio MR. Intracerebral injection of autologouswhole blood in rats:time course of inflammation and cell death [J]. Neursci Lett,2000,283(3):230-232.
[12]Xue M, Del Bigio MR. Acute tissue damage after injection of thrombin and plasmin into rat striatum [J]. Stroke,2001,32(9):2104-2169.
[13]Holmin S, Mathiese T. Intracerebral and administration of interleukin-1β and induction of inflammation,apoptosis and vasogenic edema [J]. J Neurosurg,2000,92(1):108-120.
[14]Henrich-Noack P, Prehn JH, Krieglstein J, 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protects hippocampal neurons against degeneration caused by transient global ischemic.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and potential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 [J]. Stroke,1996,27(9):1609-1615.
[15]Castillo J, Davalos A, AIvarez-sabin J, et al. Molecular siguatures of brain injur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Neurology,2002,58(4):624-629.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外壳;认知教学;InterModeller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8―0018―04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把《人工智能初步》作为其中的选修模块,此模块主要包括了三部分内容:“知识及其表示”,“推理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风格认知水平,课标在“推理与专家系统”内容的教学要求是:学会使用一个简易的专家系统外壳并能用它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
一 专家系统及其外壳
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模拟人类专家推理的过程来处理现实世界中需要专家做出解释的复杂问题。它一般由知识库、推理机、工作内存、解释器和人-机界面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知识库包括规则库和数据库。规则库一般是以产生式表示的集合,里面存有大量的“ifthen”语句,这是专家系统的核心之一;数据库则是存放输入的事实、各种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的工作区,可以理解为陈述性知识。推理机是“控制协调规则库与数据库的运行”的程序,其任务是模拟领域专家的思维过程,控制并执行对问题的求解。它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和控制策略实质上是属于产生式系统。[1] br>
图1 专家系统的典型结构
专家系统外壳是一类用于建造专家系统的特殊软件。通常是由一些已经成熟的专家系统抽去具体知识演化而来。和具体的专家系统相比,它保留了原系统的基本功能、骨架(知识库及推理机结构)、外壳,把领域专用的界面改成了通用界面。课标正是基于专家系统外壳操作简单、功能完善、通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的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利用专家系统外壳,通过构建相应的知识库来创建一个专家系统。
二 专家系统教学的认知教学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关于人类认知过程尤其是高级思维过程的研究,为专家系统研究者编制体现人类思维的计算机程序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专家系统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又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鉴于专家系统与认知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认知心理学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认知教学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专家系统教学的理论基础。[2]
认知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首先,教师通过一系列关于某种概念、定理、观念、定律等的描述,让学生知道“这是什么”;然后,通过一系列程序性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懂得“是怎样的”即明确它的特点和特性;接着,教师再通过一系列启发性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种概念、定理、观念、定律等是如何产生的,在何时、何地能够使用,并且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中对它们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大脑里对这些新输入的知识加以重新建构,从而培养起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很强的认知能力。
结合“专家系统”内容的教学过程,可以发现认知教学理论中的知识(尤其是程序性知识)表征与习得、专家与新手的比较(认知学徒教学法)、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教学法等可以在专家系统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知识的表征与习得
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征方式,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推理、决策或者解决问题等活动都是典型的程序性知识。一般认为陈述性知识采用以语义网络为基础地表征,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为产生式系统,通常以“ifthen”形式表示条件这-关系,即先确认当前的情境和条件,然后产生相应的行动。所谓“产生式”,就是这样一些“前提-结论”的结合规则。它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做出这种活动的条件,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统。
高中《人工智能初步》课程的专家系统知识教学正是遵循了这一理论,教师首先是要求学生选择建立一个专家系统的主题内容,比如动物识别专家系统、疾病诊断专家系统等等。在选定主题后,学生的首要任务则是把收集来的各种知识表征为层级的命题网络结构的陈述性知识,便于理解与记忆。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基于产生式的程序性知识,便于推理与编程。
实际上一个完整专家系统包含的知识库是很复杂的,包含了多条产生式。推理机所能推理的知识层级也不仅仅如图示的三层,而是可以推理到许多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贴进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陈述性知识作为专家系统的内容,要始终把知识控制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设计的产生式系统开始时不应过于复杂,条目数应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从一两条产生式开始,逐步递加,最终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专家系统。
2 认知学徒教学法
高中阶段的专家系统学习主要是利用简易的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来进行。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设计相应的知识库来开发不同的专家系统。学生利用专家系统外壳工具,通过了解由某一领域专家建构的专家系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亲手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来体验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加深学习体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和专家系统构成了一种专家与新手的关系,刚开始学专家系统的学生(相对新手)、课程教师(相对于学生为专家)以及专家建构的专家系统(相对于教师为专家),如图2所示。学生开发专家系统的过程也即相对的新手向相对的专家转化过程中,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依赖程度有显著的变化,不断的将内容的陈述性表征转变为体现产生式规则的程序性知识。
图2 专家系统教学过程中各角色之间的关系
基于“专家-新手”研究提出的“认知学徒教学法”可以在此提供很好的教学思路。它是一种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人工智能中通常称为“基于解释的学习”(explanation-based learning)。“学徒制”概念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突出学习内在固有的依存于背景的、情境的和文化适应的本质。利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依据表面特征,以零散的、孤立的储存知识的方式向专家在任务情景和问题解决时使用“组块”的方式转变。
3 问题解决教学法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系主任梅耶教授提出的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三个标准:第一,当你选择好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后,就要把解决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内容表征和计划步骤分割为学生可以接受的较小的操作单元,教会他们全面地接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第二,解决问题时要集中注意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应当让学生找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充满解决问题过程间的差距,分析矛盾之所在及产生矛盾冲突的原因;第三,针对特定问题,教给学生特定的问题解决的技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专家系统中采用问题解决教学,实质上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案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和创造能力。
构建专家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某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它具有强烈的目的指向性。同时,构建专家系统的过程本身又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如图3所示例。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换为程序性知识之后,在头脑中已初步形成了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逻辑,接着就要将程序性知识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信息即编程过程。专家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劣构或非结构化问题,涉及到的问题空间很大,问题状态很多。学生构建专家系统的过程,是一个搜索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通过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正向搜索策略和逆向搜索策略的使用,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专家系统教学的重点就是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换,相对应的是分析问题和确定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上,而利用专家系统外壳从而开发出一个简单的专家系统这一结果本身则相对是简单。
图3 专家系统教学的过程
三 专家系统的教学应用
在2003年“人工智能初步”纳入新课以后,我国先后出版了5套《人工智能初步》教材并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供高中阶段的教学使用,这些教材中都介绍了专家系统外壳工具,如InterModeller[3],ESES,E2glite。这里以InterModeller一个具体的案例来阐述以认知教学理论为基础的专家系统知识教学的具体过程。
1 选择内容,确定开发工具
不同的专家系统用于处理不同领域的知识。在构建一个专家系统前,需要进行任务分析,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专家系统外壳。根据现有专家系统外壳的功能及可获取性等因素考虑,在此我们以专家系统外壳InterModeller为例,给出用专家系统外壳来建立交通工具分类专家系统。
2 分析问题,转化知识
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可知交通工具的一些基本特征,如从车轮数目上看可为4轮车和2轮车,按所使用的燃料动力源不同又可分为汽油车和柴油车等。通过对众多知识的收集与整理,画出图4的知识语义图,为的是便于接下来知识库中规则的编写。
图4 交通工具分类语义网络
3 求解问题,构造知识库
根据已画出知识的语义图,在InterModeller专家系统外壳知识库中编写图5所示的产生式规则。
图5 交通工具分类的规则实例
上面构建的只是专家系统的原型,如果要构造一个完整的专家系统,就要不断的扩充知识,增加规则,将其完善。InterModeller知识库的规则编写方法并不局限于产生式规则一种,学生还可以通过画决策树来编写知识库。学生也可以在InterModeller的决策树模型中画出决策树结构图,即可实现知识库的构造。
4 问题解决,运行调试系统
学生根据所完成知识库的构造后,即可运行InterModeller专家系统。根据上述知识库所建立的专家系统如图6所示。
最后,学生和老师、其他同学以及领域专家讨论交流,对自己构建的专家系统不断的进行调试和修改,直到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专家系统为止。
图6 交通工具分类专家系统运行界面。
四 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教学中,开展“利用外壳开发专家系统”的教学,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为了完成该任务, 学生需要编制规划、制定知识获取策略,并具体付诸实施, 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生还得明确与系统有关的所有变量或相关的因素, 并且将这些变量和因素转化为问题求解过程, 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进行一系列问题求解分析之后, 运用产生式规则来表示知识。 该过程中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与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在专家系统运行时,学生可以向专家系统提出诸如“为什么(Why)”、“如何(How)”、“如果……会怎么样”等问题, 系统接受用户的问题指令后,可以根据推理的逻辑进程, 即时将答案呈现给用户,这个过程如同教师与学生在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学生还可以充分体验人类专家的求解思路和推理风格。完善的专家系统还可以让其他学生去运用和体验,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正如美国著名的学习论专家Jonassen所指出的:那些自行设计专家系统的学生将会在这种活动中受益匪浅, 因为这是一个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4]
参考文献
[1] 张剑平.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4-28.
[2] 杨银辉.《专家系统及其设计》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27-34.
[3] 周跃良,张燕.人工智能教育的理论基础及教学组织[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10-13.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行动导向;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31-03
统计学基础课程是高职管理类专业的职业核心基础课程。在传统的统计教学中,教师处于权威或中心地位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接受知识。由于统计公式繁杂、术语抽象、数据枯燥,经常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摸不清头绪,所以学习起来毫无兴趣,很难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行动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统计学基础课程在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目标
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确立能力本位的思想,实施教学改革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从职业能力所涉及的内容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因此,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总结为以下方面。专业能力目标:会设计统计调查方案;能利用各种调查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开展调查,搜集所需数据资料;学会进行恰当的统计分组整理资料;能够运用数据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逻辑思维能力;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学习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能不断积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习意识及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学习情境设计。行动导向教育中的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行动导向教学的情境设计应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求参与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能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因此,课程教师深入行业一线进行岗位职业能力调研,并在充分听取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统计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
2.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为了改变学生单个、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组建4~6人学习小组,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①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例如,针对“统计工作”这一项目,要求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项目从设计、调查、整理、分析的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在统计教学中,按四个步骤实施教学,第一,资讯: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讲解调查程序、方法及调查方案、资料整理分析及调查报告内容及技巧。学生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第二,计划、决策:项目团队进行人员分配,讨论调查事宜,策划工作思路、步骤,制定工作计划。第三,实施:团队分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撰写调查方案,执行调查,整理、分析各项工作,撰写调查报告。第四,检查、评价:每个团队选1~2名代表汇报团队项目的调查策划、调查实施和调研结果及感受。回答同学与教师的提问。在开展项目教学法时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②思维导图教学法。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是一种开发人的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简单高效的工具。例如在设计调查方案的任务中,首先下发卡片、彩笔等材料给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讨论“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这个中心议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整调查方案”的思维导图。然后各组上台展示并解释思维结果。最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进行卡片归类,整理成一个完整调查方案的思维导图。③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为配合静态及动态指标计算分析项目任务,设计了“从统计角度分析金融危机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情况”这一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组织及安排如下:①课前准备。课前的准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师选择好案例后,准备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提前给学生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讨论的问题、基本要求告诉学生。二是学生,学生根据老师预先布置的案例,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小组主要观点,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②课堂讨论。课堂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各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完毕之后小组成员要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并做出解释,期间可进行必要的辩论。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并控制学生的发言时间。第二,然后由教师总结并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③点评与总结。学生发言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表示对学生劳动的尊重,重视其见解和观点。在学生发言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点评,同时归纳学生发言的主要观点,以利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挑起争论的“事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者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评议,让学生尝试总结辩论,进而明确方案是否可行,哪些方案具有独到之处,是否还存在需要改进的环节等。④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评价的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时,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创造新思想的过程中。学生不需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不必要立刻对某一个同学的观点加以评价、讨论或提出批评,所以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头脑风暴法教学应在一个开放、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时间较短,所以可以在学习情境中的很多地方使用。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步骤如表2所示。⑤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抽样推断的学习单元中,给各组布置如下任务:以上课班级全体学生作为总体,抽取样本单位;调查月生活费、月伙食费支出标准;资料整理;计算以下指标:平均月生活费■、标准差σ;平均月伙食费支出■、标准差σ;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上的同学所占的比重p;月伙食费支出在300元以下的同学所占的比重p;进行抽样推断(由样本推断总体)。
3.考核方式改革。对于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考核也要进行改革,这也是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对于统计学基础的考核,不应只限于期末的闭卷考试,考试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对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核,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统计学基础期末考核改革中,尝试摒弃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等题型。侧重使用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题型,考试内容不应再以客观题为主,要尽可能具有灵活性,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余地。具体的考核方法如表3所示。
三、行动导向教学在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1.赏识教学法能得以充分应用。赏识教学法是在情感教学论指导下以情促学的主体式教学法。在高职低年级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法有利于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是适合高职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有效教学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在资讯前加任务期待和总结前加赏识性评价。这样,使学生在获得完整行动能力的同时获得成功心理。
2.组建合作型学习小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主动学习的占10%、愿意学习的占35%、厌烦学习的占50%、放弃学习的占5%。针对这种情况,在组建学习小组前要调查了解所有的学生,合理搭配,使得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在主动学习、愿意学习的学生带动下,小组成员为了完成组内分配的工作任务,不给本组丢脸,积极参与分工协作,有一种缺了谁都不行的感觉,使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3.形成竞争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动导向教学中,很多工作任务是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因此在完成时间及质量方面会设置一些精神奖励,如国家统计局权威奖、工作报告总理奖、统计奇兵奖、最佳发言人奖等。小组之间为了争取奖励,都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争取本小组的胜利。
4.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执教水平。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师执教水平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熟悉与本课程相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并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分解学习内容和设计学习情境。第二,要设计好学习情境中的各个具体任务,而且要与实际工作相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资料收集筛选及研究设计工作。第三,教师在课堂上是导演,对课堂要能全局掌控,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效率,还要把握好效果。否则课堂上的项目任务无法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也无法达成。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0-76.
[2]陈斯卫.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集体经济,2009,(8).
[3]戴海珊,陈惠芳,谢讯.行动导向教学在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循证药学; 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 复方酮康唑软膏; 湿疹
中图分类号 R758.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28-02
Different Therapeutic Drugs on the Basis of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harmacy Effect in Eczema Treatment/CHEN De-m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2):128-12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czema with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basis of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harmacy.Method: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2 into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eczema patients of 80 case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ere named the observation group(n=40) and the control group(n=40).40 cases of eczema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evidence-based pharmacy method using Compound Miconazole Nitrate Ointment.40 cases of eczema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evidence-based pharmaceutical methods of treatment using Compound Ketoconazole Ointment.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Result:After 7 days of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29 cases were cured,accounting for 72.5%,10 cases were effective,accounting for 25.0%,1 case was ineffective,accounting for 2.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0%,27 cases were cured,accounting for 67.5%,5 cases were effective,accounting for 12.5%,8 cases were ineffective,accounting for 20.0%.Conclusion:The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evidence-based pharmaceutical Compound Miconazole Nitrate Oint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eczema,and the disease is treated accordingly.Helps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pharmacy; Compound Miconazole Nitrate Ointment; Compound Ketoconazole Ointment; Eczema
First-author’s address:Preventio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Shantou 515041,China
所谓的循证药学主要就是指药师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得到药物的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的信息,并且对药物的用药方案的功效进行评估。本文针对皮肤病患者进行了临床循证药学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进入到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湿疹患者80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为(35.0±0.9)岁。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为(34.0±0.6)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36岁。两组患者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遵照循证药学的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进行治疗,将药物涂于患者的皮损部位[1],每天2次。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复方酮康唑软膏进行治疗,将药物涂于患者的皮损部位,每天3次。临床治疗期两组均为7 d,在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2]。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康复出院;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一大部分;无效: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任何的变化[3]。总有效=治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过7 d的治疗,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药师在实际的临床药物的工作中,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用药经验之外,药师还需要获得相应的心理,进而及时的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以进一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4]。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为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用于体股癣、手足癣等,亦用于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在对患者使用时,需要及时涂抹在患者皮损的部位,以免药效受到影响。同时, 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也可能会使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静脉炎、休克等 [6-8]。
循证药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主要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从而有效定制出科学的预防措施以及对策,并达到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健康的目的。
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在临床治疗上应用的比较广泛,尤其是对于湿疹患者来说更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抗生素药物。通过本次的循证药学研究实验表明,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在治疗一些皮肤病有着很好的疗效,复方咪康唑软膏的主要成分为硝酸咪康唑、薄荷脑、合成樟脑、水杨酸甲酯、冰片、麝香草酚、丙酸倍氯米松。在服用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局部外用可引起皮疹、发红、水疱、烧灼感和其他皮肤刺激性反应。另外,在使用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时需要注意在破损皮肤及黏膜部位不宜使用。因为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成分中含有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果长期使用的话容易造成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萎缩等现象。因此,在使用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进行临床治疗时,要适当的使用,避免对患者造成副作用。
综上所述,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进行治疗,经过7 d的治疗,治愈29例,占72.5%,有效10例,占25.0%,无效1例,占2.5%,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采用复方酮康唑软膏进行治疗,治愈27例,占67.5%,有效5例,占12.5%,无效8例,占20.0%,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综上所述,按照循证药学的方法使用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病症进行相应处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莉,袁强,李鸿浩,等.循证临床药学实践――概念、实践模式及步骤[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2):120-121.
[2] XU Zhao,Liu Shuyuan.Clinical pharmacy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model" applied research[J].Medical information(in Xunkan),2011,3 (4):134-135.
[3] LI Triumph.Evidence-based model in our hospital pharmacy clinical pharmacy application[J].Chinese Modern Drug Application,2010,13(3):150-151.
[4] Tang Bin,Xu Guili,Jing Hehong.Analysi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heory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pharmacists[J].Southwest China National Defence Medical,2009,3 (12):142-143.
[5]童荣生,陈岷,黄晓波,等.循证药学在碳青霉烯类药物临床使用中的应用[J].中国药师,2011,12(11):123-124.
[6]叶云.应用循证药学原则指导药学信息的收集与评价[J].中国执业药师,2012,12(5):140-141.
[7]姚瑜.抗生素对常见呼吸道感染所致严重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2,3(3):140-141.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范文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20
作者简介:王志伟(1985―),男,满族,河北秦皇岛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
Hi-teach“智慧教室”系统,将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实物提示机、IRS即时反馈系统融为一体,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金华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花都区第一批Hi-teach“智慧教室”试点学校。新科技的引入,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Hi-teach“智慧教室”在课堂中所带来的不一样的优势。
一、全员参与,自我提升
Hi-teach“智慧教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积极调动后进生。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个遥控器,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答结果,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并照顾后进生的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在小组的讨论学习中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整体的进步。
二、激发兴趣,调动气氛
Hi-teach“智慧教室”激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抢答、抢权、随机选人功能,增加课堂竞争气氛,为思维活跃的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计时器功能,增进竞赛氛围,提升学生答题速度;淘汰赛功能,激发学生斗志,引导他们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这些功能的灵活运用,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竞争。例如,在《点的坐标特征》这堂课的巩固练习环节,我利用了Hi-teach“智慧教室”的淘汰赛模式。巩固练习共10道题,给学生10分钟的独立作答时间,然后通过IRS投票系统进行作答。在学生作答过程中,蓝色代表没有作答,红色代表已经作答,黑色代表在上轮的作答中被淘汰。这样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积极性。如果第一题没有做对,那么后面的题目就失去了作答资格,看起来很残酷,但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细心审题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强化易错
我校数学科组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了一条成功经验,那就是“讲在关键处、提在易错点”。Hi-teach“智慧教室”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关键处、易错点。我们可以用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的电子笔去标注关键的词、句子、图形,可以用投影功能或手机拍摄去展示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这样让教学的重点、难点得到了体现。对于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的坐标符号特点,初学者会容易混淆。所以,我们既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通过电子笔在旁边做一个直角坐标系的符号草图,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知识,加深印象。
四、智能评价,及时反馈
Hi-teach“智慧教室”所包含的课堂反馈和课下反馈清晰准确,精细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作答、得分、排名都能够通过翻牌、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进行直观分析,课下也能够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IRS反馈意见,我们可以对我们的教学及时地做调整。对于出现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策略进行展开。例如,当正确率达到85%以上的时候,就代表了班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个知识?c,所以,可以一带而过;当四个选项很平均,或者虽然某个选项学生比例大,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三个,这个结果就表明学生在认识上有了分歧,教师需要停下来进行讨论和分析;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大家的认识上又有了变化,这个时候可以利用系统里面的二次投票功能,对比两次投票的结果,看看学生选项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修改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