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1

[关键词]地理教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综合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123-02

一、当前地理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人文主义精神

由于我国教育系统规模庞大、各层级教育水平良莠不齐,从而导致了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缺乏必要的人文主义精神就是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地理教学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大属性,忽视其中的任一方面都会造成地理教学的“跛腿”现象。

(一)地理学科定位的“边缘化”致其缺乏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一直被视为边缘性学科,不论是在中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地理学科的地位常常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不仅学生自身对其不加重视,久而久之一些地理教师也产生了消极的观念,认为地理教学只是其他学科的“补充”。这显然会进一步影响到地理教学的质量。部分地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仅仅是应付一下,觉得只要是完成了课堂任务就一切OK了。在这种消极的观念之下,将地理教学融入人文主义的精神也就成了空谈。

(二)教学内容分离导致缺乏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的分离一般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人为分割上,具体体现有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与学生的生活相分离;(2)教学内容的编排使得地理教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分离。就其实质而言,上述两个问题均与地理教师的教学技巧相对缺乏有关。第一个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地理无用论”等负面看法。认为地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没用什么大的用处。第二个问题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对地理学习提不起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容易造成地理教学缺乏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一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这同样会造成地理教学缺乏融入人文精神的动力。其原因在于,现有评价体系往往从教学量和学生课业成绩人手,难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衡量。即便在高等教育层次,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很少涉及到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显然,这种并不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很难促使地理教师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从而导致地理教学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

(四)地理教学虽形式多样,但实质单一

随着我国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也开始得到提倡。例如,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诸多教学方法开始被大量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但是,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虽然看似丰富,但往往空有其形,未见其神。传统的灌输式地理教学方法仍在课堂教学中大行其道。显然,这种形式多样但实质单一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体化,阻碍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二、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地理教学中的应有之义。地理知识不仅仅在于讲述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的组成、结构、发展与变化规律,同时也在于阐明人类活动对自然施加的种种影响及其所带来的后果。例如,滥砍滥伐和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退化,进而造成荒漠化和漫天飞沙。结合近年来肆虐的沙尘暴天气,这种融入了人文关怀的地理教学方法显然更贴近现实,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不管人类如何进步,都必然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尊重自然,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在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也不要凌驾于自然之上,无休止的掠夺和破坏自然。

(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资源价值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把各地域的环境及资源呈现给学生,结合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为学生培养一种保护环境及珍惜资源的意识。通过对美丽的自然地理教学,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联想。我们知道,美丽的自然是需要人类维持的,结合现在破坏性开发,为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环境保护的意识。另外,地理课堂上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关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资源价值观。

(三)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操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自然地理知识,更是传递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呈现出中国幅员辽阔的壮丽河山,并且地理教师将各地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传统习俗等等人文知识穿来后,可以树立起学生的爱国情操及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亦可以了解到自己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值得每一个人自豪与骄傲。因此,地理教学融合人文精神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操。另外,这种融合了人文精神的地理教学方法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地理教学的授课质量。

三、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完整的人文关怀教育目标

如前所述,当前地理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认识存在偏差。须知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自然地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灵魂,实现人格魅力的提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地理教学体现人文精神的前提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完整的人文关怀教育目标。在地理教学中,应首先充分挖掘教材,感悟教材中隐含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循序渐进的渗透。在此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由教材内走向教材外,引导学生发掘地理学习中的丰富人文素材。坚持将地理教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强调科学与人文两大目标共同推进。

(二)地理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执行者。要更好地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就要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师的业务素养。这主要涉及到至少三个方面的内容:(1)地理教师自身首先应当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能力,才可能更好地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2)地理教师应当能够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掘地理学习中所蕴含的人文意义。(3)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最终需要教师有融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三)完善地理教学的评价体系

无论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还是高校地理教学,完善相关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保障。可行的方法是,在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纳入到评价指标中。可以采用学生打分法、教学评比法等方式,对地理教学的“科学”与“人文”两大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考评。当然,考虑到教学内容和质量等方面事实上是较为难以量化的,因此完善地理教学的评价体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优化和完善。

(四)采用合理的地理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主义精神,还要摒弃那些形式多样但实质单一的教学手段,采用合理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进行气候类型分类时,不仅可以把这些气候一一列举出来,而且还可以把与这些气候相关的代表性区域也罗列出来,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加深对气候带及气候类型的理解。然后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国家或地区给学生讲解,并把当地的自然景观及风土人情也穿来。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兴趣,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融入到了教学过程中。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

高中地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作为会考科目而不受重视,加之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学生学习动机、态度不端正,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那么,如果提高高中地理教W的质量呢?关键在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也就是学生能够掌握充足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得到提升等。

一、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特征

1.学生发展是地理教学的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部分,它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掌握学习地理的原则、方法等,懂得必要的地理技能,会充分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是,能描述地理现象,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并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初步研究地理方面的方法,也就是说,地理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人及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不仅仅是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成绩的提高。有效地理教学的目标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实现地理教学的价值即促进人的发展。

2.地理知识量大

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还包括课堂地理知识的容量大,在最少的时间内,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不仅仅指地理现象的描述特征,也包括通过基本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发展等知识。这就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注意,有效的课堂教学传授的地理知识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同时能够跟学生以往的地理知识结构产生联系,被学生消化、理解。但课堂地理知识量大不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量大,而是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大,也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知识。

3.注重课程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有效的教学是教师能够有效调控课堂,既能按照预设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开展的情况及时转变目标、方法等,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是教师充分发挥“领导中的首席”的作用,能够引领学生不断求知,机智地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1.遵循高中地理的教学特点

掌握规律,遵循规律才能事半功倍。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学同样要掌握高中地理教学的规律,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开展有效地理教学。在教学目的上,设计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同时重视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地理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指导学生的生活。 在教学方法上,不同地理知识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知识特点、学生特点,灵活选择,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传授,学生思维的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使用,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包括直观教具――地理方面的视频、地球仪、画册等,能够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地理事物,正确认识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人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在教书的过程渗透育人,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爱护地球,爱护环境。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趣味性、现实性强,使地理教学生动有趣。地理知识自身的魅力单凭文字的描述是无力的,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地理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效果自然很好。地理现象通过动画来演示,地理知识的掌握通过直观、形象、具体的思维推演,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地理思维。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地理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深刻,有效地理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突破地理教学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增进积极体验。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能够熟练运动现代教学技术,适时使用多媒体,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鼓励学生质疑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教师教授就可以的,这需要发挥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能动性,当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才可能发生。而当学生投入学习中会遇到疑问,同时高中生的求知欲通常都是很强的,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质疑,有疑问,说明学生在学习,在思考,只有经过质疑、辩疑、释疑的过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容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疑惑,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或者同伴之间的努力,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4.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新课标的提出,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变化,评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新课标提倡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同时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评判、分流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而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衡量全体学生。并注重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当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3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现状分析 改革策略

为了迎接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全民话的素质,培训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昆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培训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在此形势下,如何认识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扭转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摆脱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之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特别是在农村的地理教学。

一、当前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

据对马山县四所县属普通高级中学,三十二所乡(镇)初级中学进行调查,总共有地理教师约62人,其中专职15人,兼职约47人。专职教师不到任教教师总数三分之一。在六十多位地理教师中,受过地理专业教育的13人,不到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2.受应试教育的误导

虽然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独持地位和作用,但目前,我国的课程设置使中学地理与升学无缘,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中学地理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3.教学严重脱离新教钢要求

因为本学科得不到重视,主要是应对会考而已,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只重视传授感性知识而轻视理性认识。以上这些现象使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这三方面任务得不到全面的落实。

二、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策略

1.培训提高地理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目前教师这一职业还非常清苦,低的收入,这对份事业要有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

其次,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两方面,除各级教师进修学院(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与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外,各学校要互相经常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理论,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改经验和有关的教育政策法规等。

3.严格贯彻落实新的教学大纲

新编的地理教学大纲,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法律”文件。认真贯彻执行新大纲是推动中学地理改革的关键。因此,中学地理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把握实质,并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

4.努力更新知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的形势

广大地理教师必须知识形势,加强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尽快摆脱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地理是副科)的束缚,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认识的转轨。进一步加紧对地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5.不断增加教学设施配置,加强管理

在教学经费专款中拨一定数额经费来购置地理教学的所需的各种挂图,及其他地理教学演示仪器。有条件还应配置一个地理教学多媒体教室。另外在仪器管理上应建立完善的专人管理。

“一张挂图,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是对传统地理课的写照,教师的冗冗长言,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及进行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加强地理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一股洪流。因此要求教师注重地理学科的学术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业务上精益求精,始终站在地理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进,广大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将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实践应用,发挥出其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如学“地球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可以通过播放利用计算机制作的模拟演示教学软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有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配上简洁的解说词,再辅以一些形成性练习加经巩固,学生的注意集中,印象很深,学的兴趣十足,掌握的也比较牢固,这种效果是过去洋洋万言的描述,用地球仪演示去所无法取得的。同样学“我国降水的分布”时,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我国不同时间锋面雨带的动画软件,学“地球在宇宙中”时,放映一段宇宙的录像,等等。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教学语言,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感性认识;理论与策略;研究

一、引言

我国教育体制提倡素质教育为先,但是,现在高中教学中还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教师和学生以书本为标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这一教学模式使得高中生无法与现实社会相接处,同时也是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不能为高中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在我们现在的高中里往往是重视理性教育,忽视感性认识的现状,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门与地理事物相结合的、具有时空观、关注人类生产、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等等。地理学科具有的这些特点,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候就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去理解地理事物,但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学阶段并不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开发,使得高中生无法运用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因为,学生不能把地理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能分析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所以,我们有必须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学科中注入感性认识理论,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原理、研究事物本质的能力,对于高中生提高整个地理学科成绩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感性认识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习方法的改变

我们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以书本为主,平时教师要求学生记住课本上的标准答案,让学生靠记忆力去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与现阶段所要求的素质教育不相符合。我们所提倡的感性认识理论教学模式,是能够加强学生多思考,多分析的一种教学模式,让高中生能够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因为高中地理知识是具有超强的空间感,并且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够提高高中生养成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地理现象的能力,并能够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培养高中生自主判断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按照教材内容讲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运用的不够灵活。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引进感性认识理论进行教学讲解地理知识,地理教师的讲授往往不能局限于课本,因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就存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图片的讲授,通过图片来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例如:高中地理知识中,有些知识可以结合室外来讲授,在给学生讲授太阳高度的测量时候,就可以在室外进行讲授,这样变换教学地点来讲授地理知识,能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教学方式更灵活、教学内容更丰富。

3.有利于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知识与空间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理知识往往都是三维的内容,需要学生的感性认识过程。通过感性认识教学传授,加强了学生对空间感的认识,例如: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通过地图来讲授教学内容的,在课本中有自然带的分部、人口分布、工业、港口的分布等等,这些地理知识,需要我们通过感性认识去描述它。地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同样离不开空间理解,因为地理知识一直在时间和空间里存在着的。高中地理知识讲授的天空宇宙的教学内容时候,需要学生对天体有感性认识,对我们所讲授的行星、太阳系、月亮等的体积、距离等都是一个感性认识的过程,我们平时教学中加强感性认识的培养,培养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分析的能力。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感性认识的策略

1.重视对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必须付出很多努力,认真学好每一个科目。高中地理教师要帮助高中生树立好的认知过程,通过加强学生的元认知,采取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认知过程,让他们明白教育的意义,采用合理的学习策略。

高中生对现在课本上地理知识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没有通过质疑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教师也没有鼓励学生去通过感性认识去理解这些知识。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从小去探索真理,通过元认知进行再认知。

2.搜集地理感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并灵活运用

由于高中地理学科特点所决定,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的收集每堂课的感性材料,这些材料不但能帮助学生学会基本地理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动机。这些地理课堂需要的感性材料首先来自图像资料,这些图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是必须呈现的,这些图像既包括了时空感,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加强感性认识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动机,加强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进也有一定帮助,教师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尽可能的进行感性认识的讲授,促进教育回归现实,注重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黎敏、夏一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科学发展观”[J].编辑学刊.2009, (1):74-80

[2]吴岱峰.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 (9):6-7

[3]赵秀芳.在课堂中建构知识一以地理教学为例[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 (7):47-48

[4]张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科技信息.2010, (7) :281

[5]宁军民.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l):71-75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5

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有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本文主要通过对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及教学方法来探讨课堂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以期找到解决方法。

1我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中学教育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涯中是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地理又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必学科目,学好地理对日后的升学考试多有裨益,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氛围不但影响到学生的成绩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全面的发展,为日后培养地理地质科研人才打下基础。

开展中学地理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升学考试等有帮助,更能普及地理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眼界。中学教育对地理这一科目较为重视,但地理科目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地理本来就是个复杂科目,一种地理现象可能是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所以学生需要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在我国中学的地理课学习中教师虽已开始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但收获的成效甚微,学生还是普遍觉得地理难学、枯燥。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接下来会分析现有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2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堂互动少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好的课堂教学互动不仅让老师传授知识时更为轻松而且能让学生乐在其中。但现阶段我国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依然停留在“自己讲述学生聆听”这一落后阶段,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会使课堂变的枯燥更会减少学生学习的兴趣,授课效果将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也难以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在成绩上难以提高,更容易形成地理很难学这种印象,从而彻底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2.2课堂提问方法欠佳

课堂提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双边性活动,分为两种: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向老师提问。现代教学活动主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提问就是一个好的方法,课堂提问能不断引起学生注课堂提问给学生以外部刺激,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并使学生经常保持有意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反应,然后归纳整理并做出回答,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但课堂提问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现阶段在我国中学地理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提问范围过大;问题内容过于简单。这样的教学提问不但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更给人肤浅、杂乱之感。

2.3教学方法死板

众所周知地理作为一门科目内含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囊括的知识面是十分广阔的。一个地理问题的引发有可能有多种原因,在地质问题的描述时光凭语言叙述难以传达给人准确的信息,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其他教学手段与道具,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直观。然而在我们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很少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是目的性很强,是一种应试教育,这是本末倒置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以查缺补漏,教师应从此处出发,开展生活化教学、兴趣化教学。

2.4教具匮乏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学校及教师会认为地理属于文科,只需死记硬背就好,因而许多学校的教具严重不足,教学设备落后老化。地理这门科目对地图及地球仪等工具的要求很高,学生如果不在地图上亲眼看见,就难以理解,而教具的缺乏忽略了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让地理教学和学习变的履步维艰。

3中学地理教学提高策略

3.1提高教师教学方法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第一,教师应加强课堂互动,如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如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其一,台风给中国沿海、印度、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正方的观点就是台风有利有弊,反方是台风百害无一利,让两方学生辩论。第二,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方法,多提有针对性问题。课堂提问时的准确有效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教师应学会有目标的提问,开放性问题可以当作作业,基础性问题全班可以一同回答。对提问时间的把握也十分重要,如在学生容易走神、分心的时候提问一个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把精力集中在课堂上。第三,教师应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被课堂吸引,主动学习,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如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问的问题教师应有积极的回应,当遇到好的问题或回答时,教师应给与正面评价,多鼓励夸奖学生。第四,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关注热点时事,让知识不仅停留在书本中,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2 增加教学资金的投入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6

【关键词】地理教学 教育理念 多媒体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既经济又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在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板书课题外,还要根据需要随时、快速、准确地勾画出板图、板画,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下面就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学的认知范围大,许多是学生无法亲见和亲身体现的,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能促使学生去推理、想象,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一种动感显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如“地形的变化”一节,利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的“褶皱和断层”,岩石受力变形的过程“加速”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明了,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就高中课本来讲 ,大小图形就有288幅,另外还有高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多媒体手段,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十章第三节有关“城市环境问题”时,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写下来,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在幻灯上描绘出一幅彩图,画出城市、工厂、汽车、垃圾、河流、酸雨以及城市绿化等地理概况,指导学生自己看图 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颖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 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 ,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先介绍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更遵循人的知识增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弥补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的活动过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最终达到创造性的学习。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现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在现在信息时代里,要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驾驭飞速增长的各种知识,只有“会学”了才能“学会”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地理教学,不仅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电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解决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与不断加大的教学信息之间的主要矛盾。多媒体教学集影像、图形、文字、动画、声效于一体,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给学生营造了一种主体的、全面的、动态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较长时间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教学内容吸收得快,理解得深。这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地理学科的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的工艺、方法、技能、设备及各种手段的总和,而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及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是探求在既定的教育目标和条件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的广泛应用,使教师的“教书匠”的功能不断降低,教师在课堂做导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解答问题,课堂以外的教学设计、编制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节目,处理和创造教学信息等非课堂教学任务,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多方面知识,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经过自己设计的教学软件或教学模块,才能得心应手,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融洽,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更高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