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

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显示器制造;良品率;产能;经济的

中图分类号:TN873文献标识码:B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s at Display Week 2007 Focus on

Improving Economics and Expanding Capabilities

Peter Smith

(Honywell, Inc., NJ,USA )

Abstract:Yield and capacity are two of the key metrics discussed in the area of display manufacturing. But how are advances in these two areas achieved? That was the focus of myriad presentations and exhibits at Display Week 2007, where lowering costs and expanding capabilities for display manufacturing took center stage.

Keywords: display manufacturing; yield rate; capacity; economical

2007 年 5 月举办的显示周上产生了了很多令人兴奋的、以显示器制造业已经取得的进展为主题的信息发表、产品演示以及论文。显示器制造业进展是沿着两个方向进行的:第一个方向的重点在于提高制造者的经济效益,即站在显示器制造商的立场,使用特殊设备、生产工艺或原料,以提高产量、少占用资金或降低成本;第二个方向的重点是提高产能或者拥有特殊的工具/技术,使制造商能够制造出以前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显示器或显示器元件。

显示器制造商经济效益的提高

制造商大都通过改进设备和工艺来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公司包括 Nakan, New Way Air Bearings, Powerlase 和 KLA Tencor。

Nakan 提到它最近推出的用于第 6 代和第 7 代玻璃基板的成套设备,并介绍了其取向设备的最新设计(6 项专利待审)。在该设计中,取向层在印刷工艺中通过一个可移动圆柱(moving-plate cylinder)制备的。Nakan 已经可以在第 6 代和第 7 代设备中实现每40 s出产1片的速度。

New Way Air Bearings 展示了三模块化空气轴承(air-bearing)产品,该产品的设计满足制造业非接触式玻璃输送的要求。这项特殊技术是靠多孔碳实现的。这种多孔碳法通过多孔材料的上百万个孔洞来控制整个轴承表面通过的气流。New Way Air Bearings 发现多孔碳是实现该目的最好的材料之一,因为它能够在轴承表面上提供理想的均匀气压,同时又能自动限制和减缓气流流速。在供气故障时,碳表面(图 1)能更好地保护轴承,能在供气失败时移动轴承而不损坏支撑面。这些传送设备的空气轴承已应用于平面显示器制造过程的各工序中,包括高速运送玻璃、与低气流状态的结合、以及精密的过程,例如取向。这种非接触式操作法与接触式相比提高了产率和产品可靠性(图 2)。

KLA Tencor 介绍了 P16+ 表面靠模(surface-profiler)设备,该设备用于检测薄膜和化学涂层表面的完整性。KLA Tencor 公司的设备对于控制显示器的良品率是非常重要的――临界缺陷和测量数据(critical defect and metrology data)。该公司最近公布的软件能够加快分析速度,最新的设备配置能分析 19 in长的样品。

Powerlase 公司宣称,与湿法刻蚀相比,他们的等离子体显示用 ITO 玻璃的快速激光图形(RLP)制备法,成本更低。Powerlase 公司对现用的湿法工艺及其替代方法进行了比较(图 3)。

显然,激光加工步骤更少,这通常是节省成本的好前提。 Powerlase 公司接着介绍了等离子体显示器制造成本的改进,大体是通过良品率的改善来实现的。良品率的改善甚至足以抵消激光系统的成本。

在液晶显示器(LCD)制备中,台湾友达光电公司采用激光加工 ITO 图形。友达公司使用准分子激光器进行反向通道蚀刻(back-channel-etch)制备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 TFT)。与Powerlase 公司的方法相似,友达 打算采用这种工艺作为传统的化学法加工 ITO 图形的替代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不使用掩模,会带来潜在的收益。

最新的制造能力

包括 Nanogram、杜邦公司、三星 SDI、Dai Nippon Screen 在内的一些公司在 2007 年显示周展示了最新的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给很多技术和设备带来更大的产能。此外,一些技术报告侧重于激光传输以及喷墨技术。

Nanogram 介绍了用于多种产品的硅油墨系列。相关化学品包括掺杂纳米硅和下一代液体硅。Nanogram 着重于传输系统的研究,包括喷墨、旋涂和连续运转(roll-to-roll)的能力。产品的发展趋势要求这些油墨从无源器件开始,TFT 显示的目标市场为电子纸及电子书。最终,Nanogram 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s)正朝着晶体管方向发展,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是全印刷的有源矩阵显示器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杜邦公司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无掩模、完全干燥的彩色滤色膜制备系统,该系统基于激光直接写入技术的突破。杜邦公司利用其热成像转移机制实现干燥过程,从而取消了液体处理及曝光,减少了工艺步骤,且对洁净室的影响最小。这项新技术显著减少了传统光刻技术所需的工艺步骤以及对洁净室的要求,因此节约了资金,减少了操作步骤。由于该系统采用数字化技术,直写精密图形制备工艺中不需要 R、G、B 三色掩模,具有高度的可升级性,并大大简化了图形转换工艺。

三星 SDI 公司讲述了研发激光诱导热成像(laser-induced thermal imaging,LITI )法的进展,该方法用于制备有源矩阵 OLEDs (AMOLEDs )。制备 OLED 的 LITI 法的应用范围包括开发并优化传输层、OLED 层以及蒸发小分子图形的扫描条件。三星 SDI 采用 LITI 方法成功地改进了器件特性。此外,三星 SDI 组装的第 4 代 LITI 系统(图 4)进一步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

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实体经济;廊坊;策略

一、廊坊目前的实体经济发展体制

廊坊地处天津和北京之间,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便利的交通环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很好的开展运输业和工业、贸易等。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经济发展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积极的转变金融经营理念,根据本市金融经济的特点和目前国家的大背景市场经济的环境,不断加强金融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积极发挥投资产业的导向作用,利用自然条件拉动经济的增长,制定并贯彻实体经济工业化、科技化的策略,将廊坊建设成为北京和天津的货运枢纽,对廊坊的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2012年上半年,廊坊银监分局加强对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监管引领,有效落实各项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加强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企业间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银行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采取六项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措施,有力地支持廊坊的经济发展。

二、在廊坊开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主要指农业、制造业以及传统服务业。实体经济直接创造财富,是一国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在经济生活中生产物质产品依赖于实体经济,借助物质产品来生产的是虚拟经济。虽然它们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角色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借鸡生蛋虽是虚拟经济手段,实际都是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并不断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应全国的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和政策,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确保金融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金融方面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实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避免了虚拟经济“空心论”的问题又保证了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真正做到把握好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有很大的学问的,必须防止虚拟经济的投机和暴利的产生,因为近些年随着经济形式的逐渐转变,实体资本大量的流向虚拟经济,所以急需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参与纠正,构建对发展实体经济体系的长效机制,保证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结合廊坊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中面临较多的困难,例如:产业利润空间缩小、税费负担重、竞争力很弱等。就廊坊的中小企业而言,既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需要中小企业适应廊坊的大环境,重点解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问题。从廊坊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角度而言,应采取有效的宏观干预措施,使得资金在金融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回归实体,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平台,为廊坊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春天。

三、廊坊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一)产业利润上升空间逐渐缩小

综合成本上升,传统产业的盈利空间急剧缩小。这和“速度型效益”缩水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地价、水电价、资源价格、治理污染的代价、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都在上升,压力有增无减,这是企业反映最大的难题。由于外需下降,传统产业原来靠出口能够盈利的空间也受到挤压。所以,社会上关于减税的呼吁很强烈。现在推出的“营改增”,逐步扩大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范围,正是在考虑减轻企业税赋,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和技术改造发展后劲,鼓励服务业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未来,结构性减税还要向深入推进。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收益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金融业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收益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了社会上“快富”、“暴富”、“省劲致富”的观念,助长了浮躁、低俗的“致富观”。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许多曾经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企业家开始参与房地产、大宗农产品、奢侈品等的资本炒作。金融信贷的高利润刺激着民间资本大量转入民间借贷市场,引发非法集资、高利贷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活消费需求决定了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仍然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如果忽视了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产业出现空心化,就会极大地损害我国的竞争力、经济实力和人民福祉。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之本的理念。而且要看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发达国家轻视实体经济,过度注重虚拟经济,导致全球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失衡。因此,我们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牢牢抓住并发展好。

(三)廊坊的环境因素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

廊坊地处天津和北京之间,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便利的交通环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很好的开展运输业和工业、贸易等。然而,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多年来,南部地区的人均路网密度比较低、路网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公路等级不高,缺少相互贯穿、与外界连通的高速公路,致使南部县(市)与京津及周边地区交通不顺畅。交通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经济发展必须具备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交通资源三大要素。近些年,在北三县(市)的率先发展和中部区县重点突破的同时,上述区域开发成本增加,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紧张,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这些环境因素都制约着廊坊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提供良好的建议改善廊坊的实体经济体制环境

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决定了实体经济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关键是加快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促进工业产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大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必须优先考虑。一个或者若干个大企业的存在往往意味着一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大企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水平至关重要。而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历来是民营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特色。因此,在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对于大企业和小微企业,既要一视同仁、不可偏颇,又要各有侧重、因企施策,统筹推进大中小微企业错位互动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增强实力、小企业充满活力”的企业生态。

从目前来看,廊坊虽然新型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是,产业规模最大的仍然是传统产业,今后这些产业仍然要做强做大,同时要加强技术改造,降低对环境的压力,按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模式与园区结合起来进行规模扩充和结构优化。这些产业带主要集中在离京津较远的廊坊南部,比如霸州、文安等南部地区布局。在产业发展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国际或整个国家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次序来看待廊坊市的产业发展变化。目前仍然是第二产业发展的高峰阶段,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逐渐予以重视,廊坊不属于核心大都市,但是廊坊具有发展都市型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全面地发展产业竞争不过北京和天津,但可以重点发展某一产业的某一区段,某一产业的某一环节,与京津配套,构建产业集群。

(二)发挥特点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当前,河北省委明确提出廊坊要打造河北环京津新增长极战略突破口。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倾力打造绿色经济产业高地,更是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特色产业。目前,廊坊的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已经确立了“一核三带六大组团”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逐渐发展起以印刷包装和文化娱乐为主,民间工艺、文物博览、休闲养生、数字动漫等行业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2013年,全市共谋划实施投资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8项,总投资800多亿元。投资上亿元的香河国华影视基地文化创意体验广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为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加快施工进度,已完成投入8.71亿元;河北・廊坊国家印装产业园落户安次新兴产业示范区,总规划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400亿元。

“梦廊坊”文化产业园这一现代文化休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廊坊“十二五”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对于廊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满足廊坊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吸引北京区域以及更大范围内的高端人群消费,促进廊坊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它直接与民生疾苦和企业生存联系在一起。我国的河北廊坊是一个以北方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为主要贡献项目的地方,怎样才能既满足人们精神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有利于廊坊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我们目前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廊坊整体经济环境、综合实力及地理位置的综合研究,认为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实体经济更适合廊坊经济的全面发展,因为廊坊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北京和天津的交通要道上,这对于教育产业、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对于廊坊经济体制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妍妍.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认识[J].经济师,2008,(01):3335

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3

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推动国有银行的振兴,目的就是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贯彻落实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这一指导方针,银行业,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须担当起更大的责任。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已经明确给出了答案,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眼下,银行信贷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利差收入也是银行业最大的利润来源,信贷业务紧密联系着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因此,如何适时适当调整信贷结构,对于能否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影响。记者从日前先后召开的5家国有商业银行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各行均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针对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信贷结构调整工作。

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首先要努力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对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金融机构服务经济涵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还包括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出口结构升级等方面。

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行将突出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融资等“四大新市场”,重点发展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三大战略领域”,积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该行明确提出要求,要创新服务方式,确保“四大新市场”的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公司贷款平均增速。

除此之外,工行还将加大对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新兴消费市场的开拓力度,创新以银行卡为载体的小额消费信贷模式,加强与大中型优质商户、新兴消费业态中的高端商户的合作,大力发展直接消费信贷业务。同时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发展创新金融工具引导社会投资进入国家政策鼓励进入的重大项目建设领域,发挥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

建行方面则表示,该行会继续严格限制“两高一剩”企业、行业贷款,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控制对低水平、重复建设政府平台的资金支持,优先支持国家在建续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国家生产方式调整、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制造业。

交行董事长胡怀邦提出,今年该行将根据“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保持信贷适度增长,合理确定投放重点,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特别是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的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

服务实体经济的另一个重点是加强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具体到当前的实际,即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这部分客户往往是金融市场中绝对的“弱势”群体。

经过几年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后,各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各行需要面对的是更加难以把握风险却更需要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2012年,5家国有商业银行都会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向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

如工行,该行已经明确提出,会持续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重点发展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契合的贸易融资等短期贷款,积极支持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中小企业。同时加大投入、加快创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行不但将支持小微企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还将此项业务视作本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立并完善小微企业业务经营模式,加大对小微企业业务的资源倾斜力度。

除了商业银行的“规模倾斜”外,小微企业还会得到来自银监会的“监管倾斜”。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将积极推进针对小微企业的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

“三农”一向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引导、带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不过,由于针对“三农”的机构设置和产品开发还很薄弱,相比于小微企业,针对“三农”的信贷结构调整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来支持。作为“三农”服务的主力银行,农行今年提出继续扩大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以“村村通”和惠农卡为重点,继续增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继续搞活县支行,提升县域市场竞争力。另外,建行也提出了东部沿海地区和金融资源丰富的县域乡镇适当加快建设网点,完善服务网络和渠道,为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4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是虚拟经济的代表,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运行状况。实体经济状况良好,虚拟经济运行就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虚拟经济的运行也必将受到影响。随着实体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社会对虚拟经济的要求也将提高。所以,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当虚拟经济大幅度偏离或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时,就会导致经济泡沫的生成,巨大的经济泡沫一旦被刺破,将导致经济的崩溃。

美国的金融泡沫实质是金融衍生品的价格虚高于其基础资产的价值所引起的。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上出现极为繁杂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的收益来源于房地产及其抵押贷款,即它们的收益都须通过分割基础资产的价值产生。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必须与其收益率相匹配,而衍生品的收益率源于对基础资产(房屋信贷资产)收益的分割。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匹配且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时,金融市场的泡沫就离破灭不远了。

金融泡沫的破裂有两种方式:一是缓慢释放;二是瞬间破裂。美国金融危机的泡沫急剧破灭,是金融衍生品的非均匀分布、金融机构通过衍生品连为一体形成连带风险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弱有效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特征都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极端错位的表现。

二、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金融危机犹如一面镜子,可以从中发现各经济体制的缺陷,并照亮经济前行的方向。走出金融危机不止是意味着经济复苏,更多的应是探索经济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

1.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一,着重考虑发展的侧重点问题。以我国实际来看,与美国相比,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并非过度问题,而是比较落后,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现有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虚拟经济时需考虑产业选择、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本虚拟化战略、上市公司的规范化机制、虚拟资本新形势和交易新技术的运用。

第二,确定虚拟经济发展的边界,即要避免虚拟经济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并非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有利于市场,此次金融危机证明,一旦创新脱离监管,将危害市场稳定。因此,国家的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开放的阶段相适应,必须做到风险的全覆盖,在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创新链条上,不能出现监管缺失问题。还要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防范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时制止市场出现的过度投机行为。

第三,改变实体经济的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有效化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般泡沫,防止泡沫膨胀,主要是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消费、投资和出口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总结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出口的弊端,应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加消费和投资,即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实体经济抵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相对于投资,消费更应该作为经济增长考虑的重点。

2. 金融创新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

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与实体经济基本上是脱离的。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相脱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金融业有自我服务的倾向,到了衍生品阶段的金融创新已找不到和实体经济的关联面;二是金融活动干扰了实体经济的活动,典型的例子是石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更多被投机力量所支配,并不是供给与需求的真实反映;三是模糊了正常的风险管理模型;四是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在市场中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发生了行为扭曲。因此,发展金融业,实现金融创新,首先要为普通大众服务,同时也要为中小企业服务。除此之外,金融业必须为科技创新服务,将服务主体确定之后,金融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3.寻找新的实体产业,强化实体经济

具体而言,应着眼于调整经济结构、扶持困境产业、扩大内需,从而为实体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首先,要将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长期举措。对于“三农”、节能环保、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适度倾斜,而对于“两高一资”行业的投资要加大限制力度。要加大农村改革发展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要通过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和完善产业政策等积极措施,加速推进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其次,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拉动内需,保障对外贸易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适度扩大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增加对一些部门的转移性支出和政府补贴,支持一些急需发展的部门、行业、产业,财政可通过各种措施如补贴、减税、增加投资等支持其发展。

4. 正确认识金融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开放成为世界潮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于世界金融体系之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借鉴别国经验,加快本国发展。但是,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别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通过开放的金融体系传递到国内,国际投机资本也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所以,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面对危机和挑战,制定什么样的国家政策,化危机为机遇,变机遇为繁荣,既对我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构成挑战,又提供了乘势而起的机遇。我们国家应在吸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充分发展好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5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90-03

一、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全世界遭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于这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大多将其归咎为“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失控”、“不良竞争”或“借贷过度”。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金融活动、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力,任其无限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市场的混乱,爆发危机;一部分人认为是格林斯潘及其管理的美联储在美国长期实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是危机发生的基本原因;一些学者认为,深层次原因是美国长期超前消费的经济模式。虽然理论界的争论还没有得出结论,但是,不可否认,这次起源于美国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多重的。

1.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了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为刺激经济,美联储一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13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这使得企业、金融机构和居民能够以十分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和借贷。房价的持续上涨使美国居民相信,购买房屋是无风险的投资,对住房的需求大幅膨胀,进而促进了债务大量增加、金融机构杠杆率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过高的资产价格引发的“财富效应”,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所实施的赤字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留下了隐患。“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另一方面发动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政府开支不断扩张。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失衡,直至危机爆发。

2.以自由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的漏洞也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调整能力,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而且金融市场的决策者和监管当局没有充分估计到金融市场上不断积聚的风险,没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监管行动。2005年5月,面对质疑衍生品泛滥、要求美联储介入次贷监管的舆论,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认为,金融市场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为有效,坚决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也存在漏洞,导致监管的错位和滞后。1999年11月4日《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以来,美国金融业进入了创新迭出的混业经营阶段,但金融监管仍沿袭旧有的体制,没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金融业的一些领域存在重复监管,但另一些领域却存在监管真空,监管机构很难实现有效协调。

以上两点无疑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政策和体制方面的重要原因,但是并不是危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要从经济学来理解此次危机深层次原因:

1.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矛盾。《资本论》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特别是货币的出现,生产过程之前和之后的交换产生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离,一旦这种分离导致商品卖出受阻,商品价值不能实现的危机就会发生。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货币资本与现实资本两种不同的形式。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而产业循环中的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则被称之为现实资本。如果把股权融资凭证、债权融资凭证等包括进来的话,则可以将作为价值符号的非现实资本,统称为虚拟资本。现实中,虚拟资本的运作直接表现为分配和交换关系。虚拟资本并不直接进入生产领域,也未直接用来消费,它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一般来说,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是没有生产成本的,其价格取决于人们在市场上对它的估价,也就是取决于人们对这类资产未来收入的预期。因此,可以将这类资产的价格看做是由人们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所有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包括地产、证券、无形资产等,构成了虚拟资本系统。虚拟资本积累,在通常情况下是可以与实体资本积累相脱节的,即虚拟资本积累反映的价值符号可以与实体资本的真实价值无关。虚拟资本的量与实体资本的量不一致,并且信用经济越发达,虚拟资本的量就可能更多地超过实体资本的量。一旦超量过大,交易主体的预期和信心就会受到冲击,虚拟资本量相应会急剧缩小,这就可以直接引发金融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明确指出,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无差别劳动。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生产性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变成“无根之草”,最终催生泡沫经济,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

2.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在马克思眼里,资本主义生产一开始就处于一个无政府状态,即通常所说的“自由竞争”,这种所谓的“自由主义”的结果只能导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两极分化,加大贫富差距。在这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就越加明显,生产的社会化要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资源配置,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会表现为生产的过剩,因为市场经济无法合理解决个别企业投资、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投资、生产盲目性之间的矛盾,因此金融危机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加上“自由过度”必然导致严重的经济问题,这次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可以充分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新自由主义形式的资本主义取代了原来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形式。金融管制解除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大量的资本从实物生产和贸易领域转向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等投机场所,导致有价证券、存款贷款、外汇等无实物载体的虚拟资本剧增。与此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没有增加,却因为需求的增加而只能靠借贷消费。从宏观上看,金融的不断扩张使得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透支经济”,形成了典型的借贷消费模式,而这种模式也因为政府推行金融自由化、自由市场经济得到变相的鼓励。此外,随着资本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美国的少数大银行几乎控制着全社会的货币资本,风险非但没有因为市场的自行调节得到稀释,反而变得更加集中。因此,虽然金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矛盾,经济表现出繁荣景象,但是这种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新的矛盾和危机。

二、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一)实体经济的基本概念

1.实体经济的定义。从经济学角度讲,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实体经济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

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人类生存需要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那么人类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保证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停止,那么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保证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那么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二)中国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

此次金融危机对各国虚拟经济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一些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从事海外投资、商品期货交易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时遭受亏损。但是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可以说是“未伤筋骨”。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劳动密集型省份,在金融危机中真正关闭、停产、半停产的只占1%多一点。以东莞为例,2008年底统计表明东莞市真正倒闭的企业是900家,据当地数据显示,其实历年都是这个规模。与此同时,还有八九百家企业新注册,相对是平衡的。中国的制造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大,但只是订单减少,一些小规模企业停产或半停产,这些资本的损失不会对中国造成根本影响,是可以承受的。

(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 (1)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2)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运行、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的两条途径:第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第二条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3)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1)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为空中楼阁。(2)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3)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四)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第一,实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可以为防止泡沫经济的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虚拟经济泡沫往往只是金融危机的诱因,而深层原因是实体经济出现问题。第二,实体经济可以快速发展带动虚拟经济。这一点通过传递作用表现出来,经济发展主要靠实体经济带动,经济增长可以带动虚拟经济增长。第三,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背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必然演变成金融市场内部的价格投机,进而催生大量泡沫。这种失去支撑的、单纯逐利的“横冲直撞”,对市场的破坏不可估量。面向实体经济需求推动金融创新,要求金融机构市场需求调查和客户需求分析,量体裁衣,使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加契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实体经济

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了几个大调整,包括人们消费观念的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发达国家发展观念的大调整,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等。这些都对正在进行大规模产业调整的中国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各国再次深刻认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实体经济中孕育出来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高于虚拟经济。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纷纷通过扶持本国实体经济抵御金融危机,更加说明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通过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表现出来,所以要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生产业发展统一起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

1.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柱力量。要全面组织钢铁、石化、建材、汽车、船舶、医药、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等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重点抓好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电力、石化、冶金、建材、纺织、印染等七大重点行业的改造提升。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造纸、皮革、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推动新一轮热电联产改造。

2.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抓下一轮全球经济发展机遇、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抓紧制定生物产业、物联网产业、3G产业、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培育的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

3.重视发展生产业。组织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创意设计和售后服务等生产业,落实各项促进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探索产业集群、百强企业分离发展生产业,抓好生产业集聚区建设,逐步实现从单个企业分离到整个产业分离,从分离后为母体服务到为整个产业和社会服务两大转变。鼓励工业企业将生产辅助、售后、生活等服务内容外包,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提高传统特色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生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33-540.

[2].各国要防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N].人民日报,2008-10-26.

[3]成思危,刘骏民.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0-33.

[4]崔友平,陈华,赵俊燕.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美国金融危机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4).

[5]顾钰民.对当前金融危机原因的阐释[J].晋阳学刊,2009,(2).

[6]蒋家华.金融海啸第二波侵袭路线图渐显,中国不会伤筋动骨[EB/OL].新华网,2009-02-25.

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6

一方面,地方金融国资承担了对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与角色,与实体经济的对接程度,直接反映了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地方金融国资还承担了代表地方参与全国、全球金融竞争的重要角色,能否在全国乃至全球发挥地方金融国资的作用,直接反映了区域能级地位的高低与优劣。

目前,上海整体金融生态在全国相对领先,地方金融国资已涵盖银行、券商、保险(放心保)、信托等众多业务范围,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量和较为丰富的经验积淀。但与全球领军的金融机构、金融企业相比,上海地方金融国资全球业务刚刚起步,能级偏低,功能不足,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各个业务领域,仍未形成举足轻重的市场影响力、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制定国际游戏规则方面的话语权仍然不足,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弱、与实体经济对接尚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阶段,上海地方金融国资可积极把握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契机,尝试从战略控制型向战略功能型转变,积极探索业务功能化、实体化和全球化,在某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能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国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效助力。

地方金融国资可以在积极融入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做强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类市场形态之间、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共性需求,在金融业务方面形成全国领先的整合能力与互助氛围。例如在银行、信托、券商、保险、期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可获得资产管理牌照,不同行业之间交叉和融合愈发深化的背景下,探索建立跨各类机构的,能为各方服务的地方金融国资公共服务平台与市场,建立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的柔性流动机制,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发挥共赢效应,避免浪费与无序竞争。此外,争取增量,着力创新领域,抢占发展先机。地方金融国资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兴金融业务,努力提升产品开发和做市能力,成为上海打造国内金融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心的重要支点,特别在货币经纪、期货经纪、保险经纪、投资咨询、资信评级、资产评估、国际金融与财经类媒体、信息、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中心等业务领域积极探索与尝试。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给地方金融国资在全球范围内做大体量、做强能级创造了良好氛围,地方金融国资可把上海当作管理和产品创新的重要窗口和融入国际的重要桥头堡。与此同时,地方金融国资在切入区域经济的同时,还应逐步形成宽广的全球视野,比如探索成为全球经济的功能枢纽,既要将传统金融业务拓展到全球,还要成为全球实体经济的功能枢纽,既帮助区域、国内的实体经济走向全球,也要逐步建立海外网络,帮助海外实体经济走进中国,成为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再比如,探索成为全球金融的人才枢纽。积极尝试通过内部选拔、国外深造以及外部猎头招聘等方式,加快壮大金融顶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尝试积极建立与海外金融人才经常性联系的渠道,通过金融机构、海外社团、各类活动,建立海外高级金融人才储备库,同时,建立高等学校优秀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建立金融员工终身继续教育体系。还有,探索成为全球创意的挖掘枢纽,探索跟踪全球经济、产业领域不断涌现的创意和亮点,构建针对全球创新创意想法、亮点在种子期与研发期、创建期与起步期、扩张期与发展期、成熟期在内的完整链条,筛选相对成熟的想法、创新,与国内实体经济进行产业链的完善和对接。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包括众多实体经济在内的系统性工程,充分对接、服务实体经济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上海地方金融国资发展的重要考量,这意味着以服务上海本地实体经济为支点,通过将业务触角逐渐扩至长三角、西部、东北、珠三角与京津塘地区,实现服务全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也逐渐衍生出新的投资空间与机会,伴随着城市建设逐渐从规模扩张向能级提升转型,从传统资本对接,向金融人才、金融理念与城市对接转变,都为地方金融国资逐步梳理起符合现代经营理念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方法与手段创造了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