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产业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产业研究

医疗产业研究范文1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the problems of lean production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equipment industry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ean production, designs a reference model of the lean production system including structural system, implementation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med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completes detailed design, including structural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hat this model can be implemented in the med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of China.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in M company,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re verified.

P键词:医疗设备制造;精益生产;参考模型

Key words: med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lean production;reference model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230-04

0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第一汽车集团开始学习并导入丰田生产方式[1,2]开始,我国制造业企业学习精益生产已有30多年历史。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制造企业不论是在生产现场改善还是在精益思想普及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部分企业,尤其是汽车与电子制造产业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3,4]。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其他产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方面存在的差距。医疗设备制造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国家“十三五”重点发展产业,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设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规模较小,产品价值较低,制造水平落后的问题。精益生产在医疗设备制造企业内部的推行往往局限在5S、目视化、布局优化等工具的应用[5,6],实施的范围与深度非常有限。事实上实施精益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了组织、人员、计划、物流、信息、设备、安全等多个方面[7]。为了全面的实施精益生产,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精益生产进行系统的设计,包括精益生产体系结构设计、实施路径设计、评价技术设计[8,9]。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精益生产研究现状和我国典型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将精益生产思想与我国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的特点相结合,为我国医疗设备制造企业设计出一套实施精益生产系统的参考模型(Medical Device Manufacturing Lean Production System,MDMLPS),包括结构体系模型、推行体系模型和评估体系模型。这套模型已经在中国最大的检验医疗设备制造商M公司应用三年以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模型设计

1.1 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模型概述

MDMLPS的总体结构包括结构体系模型、推进体系模型和评估体系模型三项主要内容,见图1。

其中结构体系模型是指精益生产体系涵盖哪些推行的内容,用以界定精益生产实施的边界;推行体系模型是指精益生产推行的步骤,用以指导精益生产结构体系的落地;评估体系模型是指对实施精益生产的效果进行评估的模型,用以评估现状与反馈实施效果。

1.2 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结构体系模型设计

1.2.1 MDMLPS结构体系模型设计

设计MDMLPS结构体系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疗设备制造企业更好地实施精益生产,减少生产过程的浪费,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使企业能够快速相应市场的变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结合中国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人、机、料、法、体系五个方面进行设计,见图2。

MDMLPS的结构体系模型将人、机、料、法、体系五个方面细化成15个模块,分别是:领导能力、人员培训、全员参与、全员生产维护、来料质量控制、同步化物流、制造工程、精益成本、价值工程、自动化、流程精简与信息化、生产现场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见表1。

1.2.2 MDMLPS结构体系详细构成指标

①领导能力。

本模块包括:管理程序、领导意识的转变、领导的支持、领导的参与、沟通和持续改进等具体要素。

②人员培训。

本模块包括:管理程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及变更、实施培训、培训记录、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成本控制等要素。

③全员参与。

本模块包括:管理程序、工作小组的组织架构、工作小组的运作、工作小组的评估和激励和工作小组成本控制等要素。

④全员生产维护。

本模块包括:建立全员生产维护组织结构、制定维护工作计划、实施维护、自主维护、维护记录及维护管理系统等要素。

⑤来料质量控制。

本模块包括:物料检验模式、物料检验方法、供应商分级、供应商质量改善等要素。

⑥同步化物流。

本模块包括:物料的申购、物料的运输和管理、物料配送管理等要素。

⑦制造工程。

本模块包括:工程项目精益设计、工程项目立项管理、供应商/承包商选择、项目实施管理、试生产管理及项目验收、设备/设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要素。

⑧精益成本。

本模块包括:成本模式的构建、成本分析、浪费不必要的成本、成本管控机制等要素。

⑨价值工程。

本模块包括: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功能分析、改善构思和改善实施等要素。

⑩自动化。

本模块包括:自动化需求的识别、自动化设备导入流程、设备供应商管理等要素。

?流程精简与信息化。

本模块包括:流程分析、流程浪费的识别、流程简化措施的实施和电子流程的开发等要素。

?生产现场管理。

本模块包括:过程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推行、工作现场组织管理、可视化工厂、防错措施和快速转换等要素。

?环境管理体系。

本模块包括:管理程序、交流与沟通、环境管理策划、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及控制、环境管理评估、应急预案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等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

本模块包括:管理程序、管理机构和职责、安全预防体系的建立、宣鹘逃和培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危险源识别及重大危险源确定、安全控制和安全事故处理等要素。

质量管理体系。

本模块包括:质量标准、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会议管理和变更减少等要素。

1.3 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推行体系模型设计

MDMLPS的推行体系模型参考软件成熟度模型[10](CMM)以及我国医疗设备企业普遍存在的基础差的现状,将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分为五个阶段,见图3。

L1阶段,企业实施精益生产严重依赖于个人的能力,精益改善与项目都是临时的,企业不能提供精益生产运行的稳定环境。

L2阶段,企业精益生产意识提升,局部建立实施精益生产规程,新的精益生产活动可以参考以往类似的活动经验,精益生产活动在企业内可追踪,可控制。

L3阶段,企业精益生产实施已经规范化,有明确的制度,设立相应的管理与推动机构,所有的实施经验已经归档,精益生产活动在企业内部稳定,且可重复。

L4阶段,企业对精益生产活动的实施设置定量目标,以及各种详细评价标准,并对实施中的风险制定预防措施,精益生产活动在企业内部风险可控,可预测。

L5阶段,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已经处于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状态,精益活动可以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精益生产活动在企业内部持续改进。

1.4 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精益生产评估体系模型设计

1.4.1 MDMLPS的评估体系模型

MDMLPS评估体系模型由效率(Productivity)、质量(Quality)、成本(Cost)、安全(Safety)、氛围(Environment)、快速响应(Response)、及时交付(Delivery)组成的七维全方位评价模型PQCSERD对实施成果进行全方位评价。

1.4.2 MDMLPS评估体系模型具体评价指标

①效率。

效率(Productivity)主要通过作业效率、管理效率、综合效率与其他因素四个子指标衡量。四个子指标再进一步细分为八个可以评估的指标,分别是:流程优化、动作优化、工时耗损、OEE、间接投入、标准工时、来料方式与车间布局,同时每一个指标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

②质量。

质量(Quality)主要通过人员、活动、评价和其他因素四个子指标衡量。四个子指标又细分为九个可以评估的指标,分别是:绿带黑带、六西格玛、过程能力、过程控制、项目数量、来料质量、生产良率、标准作业、5S,同时每一个指标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

③成本。

成本(Cost)主要通过物料成本、管理成本与生产成本三个子指标衡量。三个子指标细分为九个可以评价的指标,分别是:物料采购、物料配送、物料存放、库存管理、信息流、生产耗材、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同时每一个指标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

④安全。

安全(Safety)主要通过组织、活动与结果三个子指标衡量。三个指标细分为三个可以评价的指标,分别是:组织与人员、EHS活动、推行效果,同时每一个指标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

⑤氛围。

氛围(Environment)主要通过人员、组织、制度、培养与活动五个子指标衡量。五个子指标细分为十个可以评价的指标,分别是: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组织目标、组织纪律、组织氛围、保障制度、改善学习、员工激励、提案改善、精益改善,同时每一个指标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

⑥快速响应。

快速响应(Response)主要通过异常响应与生产柔性两个子指标衡量。两个子指标细分为七个可以评价的指标,分别是:设备异常响应、配送异常响应、品质异常响应、目视化、多能工、TPM、自动化,同时每一个指标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

⑦及时交付。

及时交付(Delivery)主要通过交付周期与生产周期两个子指标衡量。两个子指标细分为五个可以评价的指标,分别是:供应商分布、JIT、SMED、连续流、线平衡。

2 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模型在M公司应用

MDMLPS模型构建完成后,首先在M公司血液分析仪生产部进行应用,精益生产推进小组根据MDMLPS评估体系模型,首先对生产部门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得到如下的雷达图,见图6。

推进小组基于生产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部门推行路线图,如图7所示。

经过三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使得生产部的交付周期、产品质量、人员效率都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在一个部门推广成功后,MDMLPS模型开始在M公司11个生产部门进行全面推广。目前M公司制造系统已经成为医疗设备制造行业的样板,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赞誉。

3 结论

本文从中国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的制造系统的现状出发,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对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的精益生产体系模型,涵盖结构体系模型、推进体系模型和评估体系模型。对医疗设备制造企业推行精益生产,评估实施效果提供了比较科学、客观、全面的指导体系。

参考文献:

[1]James P. Womack, Daniel T. Jones, Daniel Roos, 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M]. Simon & Schuster Ltd., 1990:1-4.

[2]James P. Womack, Daniel T. Jones, Lean Thinking [M]. Simon & Schuster Ltd., 1996:2-7.

[3]曹珍.精益生产及其在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14(4):21-22.

[4]张ィ张茂青.精益单元生产模式在电气制造行业中的应用[J].电工电气,2010(1):58-62.

[5]王一开.X射线医疗设备精益生产方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5(30):228-229.

[6]李瑞香,吴中元,吕成功.精益生产在X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51-56.

[7]魏鹏飞.精益生产实施关键因素及评价体系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4-8.

[8]张根宝,付兴林,朱瑜庆,任显林.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系统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0,46(2):93-98.

医疗产业研究范文2

    关键词: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旅游;东北振兴;辽宁   

    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被誉为“朝阳中的朝阳”产业。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和工业文明。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完美结合,对于辽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工业遗产与工业遗产旅游

    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具体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

    工业遗产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是在传统工业区域产业衰退的过程中,基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目的,在工业遗留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温或了解工业历史和文明,融合相关旅游功能的新的旅游形式。我国学者李蕾蕾认为,工业遗产旅游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旅游新形式。简言之,工业遗产旅游就是以工业遗产为核心吸引物的主题旅游活动。

    二、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策与建议

    借鉴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辽宁省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理性开发,科学规划项目

    工业遗产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统筹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工业遗产旅游不能一哄而上,应保持头脑清醒,根据自身的条件审时度势地进行开发。首先要综合分析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制定整体规划,对众多工业景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发,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应该统筹安排.把工业遗产旅游纳入地方旅游的整体规划中去,从组织机构建设、工业遗产普查和认定、规划编制、项目开发、宣传推介等方面提出操作方案,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突出主题特色,展示遗产文化

    工业遗产旅游不同于文化遗产,关键在于突出其鲜明主题。工业遗产开发不论是采用博物院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还是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特色是旅游经济的生命力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就不会产生旅游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只有充分认识和挖掘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内涵,才能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有“煤都”之称的抚顺,不能因为开发工业旅游就选择建山水景观和宾馆别墅,而恰恰相反,只能选择将“傻大黑粗”的煤炭生产设施作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依托。比如,稍加改造的煤窑小火车、煤雕等都可变成旅游市场上叫座又叫好的产品。  

    (三)导入体验理念,展现工业魅力

    旅游的实质是体验,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质是游客在工业场景中的一次体验活动,一次独特的经历。旅游产品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可参与性是体验旅游的关键所在;新鲜感、亲切感、满足感是旅游体验的最终目标;求补偿、求解脱、求刺激是旅游活动的核心驱动力。“三性”、“三感”、“三求”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工业遗产体验旅游的灵魂。因此,在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应该树立体验旅游观念,注重游客的体验过程,通过“三性”。达到“三感”,满足“三求”,为游客营造一次独特而有趣的工业旅游经历,使其在整个游览过程中获得感官和精神上的满足。例如,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可以开展井下挖煤、井下探路、体验矿工生活等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可增设时尚的休闲娱乐项目,充分展现煤矿生产的独特魅力,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异、求乐心理,增强旅游吸引力。

    (四)保持原汁原味,增强现场感受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应当遵循“修旧如旧”的开发原则,对可恢复的标志性遗址、遗迹,要恢复其原貌。保持其原真状态,要收集和记录历史文物、故事、事件等无形工业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增强工业发展历史的真实感和完整感。辽宁省要开发一批保留原址、原貌特征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包括保留具有原貌特征的厂房,开辟能够展示工业文明、工业时代的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等。为了让游客参与互动,可以开发一些情景交融的体验式的旅游项目,在尊重工业历史的前提下,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既注重原汁原昧.又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并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提高工业遗产旅游的品味,使游客在观赏产品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工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强大魅力。例如,青岛啤酒企业在专为游客建造的青岛啤酒专业博物馆内,车间设备的设置与工作场景的安排完全再现了历史原貌,形象逼真,让游客赞叹不已。我们可以借鉴青岛啤酒企业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成功经验,利用工业厂房建立酒吧一条街、商业一条街、购物一条街,还可以把规模比较大的工业基地厂房改建成酒店。

    (五)注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品质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元素的成功注入是解决辽宁工业遗产旅游现存问题大门的智慧钥匙。工业遗产旅游项目中可突出企业文化,通过渗人“软性”的企业文化使工业遗产旅游贴近普通百姓。在企业内增设相关文化娱乐设施,深刻挖掘企业传统文化内涵,将本土企业的文化和科技含量融人到产品的设计当中,能够使游客增加知识,丰富经验,加深体验,提升娱乐,延长游客逗留和消费时间,企业在创造文化价值的同时,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自己的煤文化、钢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工业发展历程中的工人阶级艰苦创业行为和精神的收集、挖掘、弘扬,充分展示工业文明,发展历史与现代、怀旧与时尚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

    (六)传授科普知识,发挥教育功能

    较强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是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突出特点,这是其他许多旅游产品难以替代的,结合科教兴国的浓厚氛围和人们特别是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为教育性旅游产品,使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寓教于乐,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避免枯燥的说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项目设计上,可将现场演示、模型展示、动感体验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亨利钢铁厂原是一个保留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文化景观的着名历史古城,目前已改造成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其中设计了许多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通过故事了解建筑文化和工业生产知识,接受科普教育和品德教育。

    (七)开发旅游商品,塑造企业形象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需要平衡企业和旅游者双方的利益,通过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实现企业预期目标,同时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实现双赢的局面。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重视旅游购物市场的开拓。一方面。企业可把生产的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另外还可将纪念品转化为企业的宣传品,在纪念品上标记企业的标识、图案、文字。例如,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可以将酿酒工艺和品牌形象结合起来,寓传授知识与娱乐购物于一体,既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又提高了老龙口酒的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医疗产业研究范文3

关键词:辽宁经济转型城市;体育产业;成长;阜新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7年来,辽宁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明显优化,经济活力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和城市由于历史、资源以及其他因素,城市经济面临转型问题。

1、辽宁经济转型城市体育产业成长现状评价,以阜新市为例

辽宁经济转型城市中,阜新是最典型的一个,作为一座以煤和电为主的老工业城市,阜新市在近年来经济发展低迷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以政府主导型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篮球城”,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体育产业内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比例不合理。阜新市体育本体产业效益不突出,发展不充分,竞赛表演业结构单一,以篮球为主,健身娱乐业发展不足,广大的市场潜力尚待开发;相关产业发展畸形,体育培训和体育用品销售以小、散为主,未形成规模效益;延伸产业缺失,体育中介尚处于空白阶段,体育经营人才缺乏,不能运用营销手段与国际接轨,导致人才流失很严重。

(2)投资渠道单一

阜新市体育产业是以“篮球城”建设为核心展开的,每年的市政府规划中,有专门的经费。这些投入主要由体育场馆、设施和大型比赛组成。阜新市现有体育产业主要以政府或者国企单位投入为主,尽管阜新市成立了第一家职业篮球俱乐部,开始尝试用市场手段经营,但是三沟酒业更加看重的是“篮球城”这个招牌下的广告效应。

(3)缺乏体育经营人才

阜新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观念相对落后,经营内容单一,营销意识淡薄,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奇缺。以陈晓丽为例,陈晓丽作为现役国家女篮的核心人物,每年的收入竟不足10万元,是优秀男篮队员的几十分之一,这其中很多方面就涉及要体育经济人的问题,缺乏对优秀女篮运动员的包装和开发,导致市场价值被低估。

2、辽宁经济转型城市体育产业成长缺陷的原因,以阜新为例

(1) 经济发展滞后

辽宁经济转型城市发展水平大部分处于辽宁经济发展的中下游阶段,其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较好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的滞后直接导致经济转型城市体育产业的滞后。实践证明:经济发达地区体育产业较经济滞后地区发展较好,且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发展呈正相关,经济越发达,体育产业发展越充分。

(2)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恩格尔系数是关于消费变动分析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表明:恩格尔只有在0.4以下时体育产业才处于活跃状态。辽宁经济转型城市的恩格尔系数都高于0.4,说明居民食物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高,而其他支出占有的比重低(见表2)。

(3)体育产业主体缺失

辽宁经济转型城市体育产业主体缺乏是制约辽宁经济转型城市的关键因素。目前,辽宁经济转型城市的经济依然停留在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产业主体依然是依靠自然资源开采、建筑和贸易的企业为主,而支持第三产业和投资体育的企业依然很少。即使投资体育产业的企业,也大多属于是在政府呼吁下进行的,很少按照市场规律从事体育经营和赛事开发活动。

(4)产业关联度低

辽宁经济转型城市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总体上受其他产业的影响和制约程度高。同时,由于其本体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还未能完全开发出来,导致影响力较小,体育产业影响力仅仅局限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健身和培训市场。

3、辽宁经济转型城市体育产业成长的对策分析

(1)突出政府主导作用,继续打造体育名城战略

辽宁经济转型城市需要进一步强化现有体育发展模式,以打造“体育名城”为着力点,激发市民的健身热情、培养体育消费观念。首先,政府不能把体育产业只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段;其次,政府要注重对体育整体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合理的体育产业政策。加大体育产业软环境的建设和营造,保证体育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体育法规的完善和建立,保证体育市场的规范运作。

(2)拓展沈阳经济区的联动效应

随着沈阳经济圈战略地位的确立,为辽宁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借此机会,辽宁经济转型城市可以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阜新要与经济圈其他城市联合互动、协调一致,有分工、有协作、有重点、有取舍。积极利用经济区内资源,将现有体育产业资源加以整合,不断延伸产业链。

(3)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制定体育经营活动的从业条件和服务规范;鼓励和引导社会各行业、境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体育市场开发和经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支持和扶植产业主体,通过制定鼓励和激励政策,支持不同性质单位、团体创办各种层次、类型的体育企业和俱乐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4)挖掘和培养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

在体育局增设产业中心,通过开办培训班或者外出学习等形式让体育人才懂经济和法律;引进一批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体育产业中来,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产业开发人才队伍。加强体育职业经纪人的培养,造就一支懂经营、精业务、明算计的经纪人队伍。可以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当地高校的资源,制定培养计划,开办相关专业,保证体育人才的专业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杨公仆、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医疗产业研究范文4

阿里巴巴投资医药电商中信21世纪科技有限公司10 个月后,后者日前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除阿里巴巴之外,腾讯、谷歌、苹果、三星[ 微博] 等IT 巨头也在向健康医疗产业渗透。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估计,至2020 年,整个健康产业的潜力将达10 万亿元。业界认为,医疗健康产业已步入最好的投资周期,大健康产业“盛宴”已经开启。PE机构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纷纷布局。

IT 巨头涉足医疗

2015 年1 月23 日,阿里巴巴宣布联手云锋基金,对中信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信21 世纪有限公司进行总额1.7 亿美元( 约合10.37 亿元人民币) 的战略投资,收购中信21 世纪54.3% 股权。中信21 世纪旗下95095 平台培育了近十年的“药品监管码”,其被解读为阿里巴巴这笔10 亿元投资中最重要的资产,这也是目前我国仅有的药品监管码体系。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中信21 世纪拿到了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的试点牌照。

中信21 世纪在2008 年的年报中描述,这个电子监管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创造每年2000 亿元的价值空间。根据中信21 世纪2013/2014 年报,在药品品种方面,所有企业生产的国家基本药物(2012 年版) 已全部完成赋码工作。此外,上述规定药品中的进口药物也相应实施了电子监管要求。在此基础上,电子监管还加速中国卫生医疗机构、药房以及其他药品零售店拓展。

“马云[ 微博] 有个医疗梦”在业界早就传开,实现这个医疗梦,通过天猫[ 微博] 布局成为不二选择,收购中信21 世纪后,阿里巴巴将获得网上药品的销售权。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也获得了中国医药界最大的数据资源库。

马云的“医疗梦”并不止于此。此次收购后,阿里云计算和中信21 世纪将联手推进药品信息化平台建设,共同开发、建立一整套基于医疗和健康领域的信息化标准。此外,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钱包大力进军医疗行业,推出“未来医院”计划,并打算花五到十年来改变医疗行业面貌。

医疗产业渗透。腾讯先后投资了丁香园、挂号网,布局在线医疗O2O,腾讯正在尝试借助微信搭建“智慧医疗”计划,与阿里巴巴的“未来医院”计划抗衡。挂号网已于11 月15 日率先开展“用微医挂号返现金红包”活动。近期,腾讯与广州市卫生局联手推出广州健康通公众账号,实现全市60 家医院预约挂号及支付。谷歌公司已经投资了基因诊断、远程诊断、医疗保健等公司。今年7 月,谷歌启动center Study 项目,谷歌将匿名搜集基因和分子信息,他们希望帮助研究人员更早发现心脏病和癌症的各种迹象,进而推广预防措施。

PE 机构布局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从基本医疗需求向更高层次保健需求、生命质量需求迈进,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巨大商机。而由此带来的医药、器械、服务上下游行业市场的“蛋糕”,不仅引得医疗产业并购基金“垂涎”,同时引来相关行业“分食”,这一状况将会掀起大健康产业热潮。

产业的基金有9 只,占基金总数的15%,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浙江永强并购基金(有限合伙)、三江资本生物和医疗健康产业基金。

浙江永强并购基金( 有限合伙) 成立于2014 年,目标规模5 亿元,存续期7 年,由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主要由上市公司浙江永强发起设立,重点投资领域包括休闲家居、节能环保,也包括TMT、电子商务、大健康等领域。三江资本生物和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同样成立于2014 年,目标规模1.5 亿元,由三江资本负责管理,这是三江资本发起设立的第二只医药基金,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医疗器械、医药、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主要面向初创期和成长早期阶段的项目。

此外,10 月28 日,中国长寿产业基金在南通如皋成立,该产业基金基于54 个中国长寿之乡和6 大世界长寿之乡的深厚文化及长寿产业的发展需求而设立,是南通市历史上首只基金,将致力投资于如皋的长寿文化产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食品产业、旅游产业等。

从上市公司近期披露的公告中,也可看出机构对医疗健康产业的热情。鱼跃医疗披露,11 月24 日公司收到深圳前海红杉光明投资管理中心( 有限合伙)出具的《关于所持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不减持之承诺函》,红杉光明对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发展潜力抱有信心,有志于与公司共同发展;基于此,红杉光明承诺,自股份过户之日(即11 月24 日) 起12 个月内,不在二级市场公开转让其持有的鱼跃医疗股份。达安基因11 月26 日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市达安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拟与余江安勤创业投资中心( 有限合伙) 及深圳前海道远东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广州达安京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达安京汉公司成立后,将作为普通合伙人参与成立广州达安京汉医疗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有限合伙)。根据约定,产业投资基金应将全体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60% 以上( 含60%),投向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创期和早中期企业,重点投向广东省的生物产业与健康产业相关领域内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及成长潜力的优秀项目。

步入最佳投资周期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 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 年至2015 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 以上。《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目前医药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问题突出,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将2015 年的产业集中度目标设定为,前100 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 以上。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估计,至2020 年整个健康产业的潜力将达10 万亿元。业界认为,目前,整个医疗健康产业处于投资人眼中最好的投资周期;伴随着产业集中度上升,行业内并购热潮将持续。

今年6 月,在第四届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上,中国医疗协会会长王东进表示,健康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空间、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清科集团董事长兼CEO 倪正东[ 微博] 说,医疗健康已成为VC/PE 眼中仅次于TMT 的第二大投资热点。2013 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案例创历年新高,达到210 起。其中,医药企业投资案例占整个医疗健康投资案例的40%。从投资金额来看,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领域整体投资规模和平均每笔投资金额上涨明显。2013 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案例达到29 起,平均投资金额在医疗健康领域最高,达到1506 万美元。

医疗产业研究范文5

【关键词】大数据;医疗健康;医疗信息化

1 国际大数据产业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现状

近年来,英、美、加拿大等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开展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引入大数据信息化技术使得医疗健康信息化系统能够辅助公民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

1.1 美国: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重点发展精准医疗

美国在推动大数据研发和应用上最为迅速和积极。在健康医疗大数据方面,2014年6月,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正式上线,开放了2004至2013年间的300万份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疗过失记录(经脱敏处理数据),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数据价值进行挖掘与分析。2015年1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宣布划拨2.15亿美元作为精准医疗计划经费,加快基因组研究。同时美国还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以保护隐私和跨系统数据交换安全。

1.2 英国:积极发展个性化医疗,注重隐私保护

2013年6月,英国医疗保健当局宣布将建立世界最大的癌症患者数据库,收集来自英国各地医疗机构的病例和1100万份历史档案记录,保存和整理英国每年35万新确诊的肿瘤病例的全部数据。同年,英国启动了医疗健康大数据旗舰平台care.data,集中了全英国的家庭医生和医院记录的病历以及社会服务信息。由于该平台运作中发生数据被披露,2016年7月6日,为保护患者隐私,care.data计划被终止。

1.3 加拿大:建设互联互通平台,探索卫生经济和疗效研究

近年来,加拿大借助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电子健康档案、药品信息、实验室信息、影像系统、公共卫生信息和远程医疗系统,建立统一识别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和标准的研究。同时,利用大数据开展基于卫生经济学和疗效研究的定价计划,开展了基于卫生经济学和疗效的药品定价试点项目,利用数据分析衡量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并依据服务水平进行定价。

综上所述,国外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着力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放数据,提供社会高质量数据资源;二是在前沿及共性基础技术上增加研发投入;三是积极推动政府和公共部门应用大数据技术。

2 我国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现状

2.1 前期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为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区域范围内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的各类数据,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电子健康档案库。数据主要包括临床信息――处方、检验报告、检查报告、手术报告、病案首页、出院小结;公共卫生信息――疾病报告、疾病管理、生命统计、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等。通过十年多探索,在医疗健康大数据已经初步具备了基础和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

一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框架:建设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46312”工程,“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数据总体架构。

二是,国家卫生标准制定和互联互通:围绕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已研发形成了89个数据集、277项医疗卫生信息标准、3300个数据元。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实现了医疗卫生数据与公安、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门的信息协同,共计覆盖13.6亿人口,包含13项信息的国家人口基础库。

三是,卫生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目前,全国有71%的省启动了省级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46%的地市启动了市级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29%的区县启动了区县级平台建设。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十省互联互通项目,目前已经接入了上海、北京、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福建、重庆、内蒙古、辽宁十个省级平台。在医院层面,目前我国约50%的委属医院,42%的省属医院和38%的市属医院已启动医院信息平台建设。

2.2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5年起,国务院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陆续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提出加快医疗大数据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转变,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从而为医疗大数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相关政策如表1。

3 上海医疗大数据发展基础与现状

3.1 发展基础与优势

一是,构建了良好的医疗信息化和大数据基础。上海率先建设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三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工程――上海医联工程。医联工程接入了全部市级以上38家三级甲等医院,数据涵盖医疗中的医疗业务、临床业务、医学影像、医疗运营、医疗管理等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联合申康中心建设了覆盖全市16个区、所有600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上海健康信息网。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已累计为7175万名患者建立了诊疗档案,医嘱17.4亿条,各类检验检查报告2.3亿份;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医学影像中心数据库,实现了医学影像数据的调阅共享,截至2015年底,累计采集影像资料9.8亿幅,数据量413T,月均跨院调阅影像数据约2万次。

二是,集聚了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包括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所、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W院、第二军医大学等大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及相关医院。建成和在建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上海蛋白质科学设施、国家肝癌中心、国家转换医学中心等国家级科学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复旦大学建成“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涉及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并在国内率先成立大数据学院。

三是,拥有国际化创新产业集群。上海市已形成生物医药和软件大数据等产业集群,集聚了万达信息、金士达卫宁等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先企业以及上海医药、上海联影、上海微创等一批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成立了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作为大数据“交易机构+创新基地+产业基金+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五位一体的重要功能性平台;汇聚IBM、Intel、微软、罗氏等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超过200家。

四是,具备创新改革多重叠加优势。上海正在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正探索科技金融、国际人才试验区、海外人才往来、国际合作研究等方面创新改革的先行先试,具备独特的创新改革优势。

3.2 存在的不足与瓶颈

上海市医疗健康行业中累积了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医疗健康数据。但是,由于存在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和标准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具体如下:

(1)缺少标准化规范,数据质量不高:各医疗服务机构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通用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业务标准,难以形成标准化的公共服务体系。采集的数据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数据记录存在偏差和残缺等原因,总体数据质量不高。

(2)资源管理分散,大数据利用水平低:从医联工程建成至今,上海市积累了近PB级的包括诊疗记录、处方、医嘱、出院小结、检验检查报告、医学影像信息等在内的海量医疗数据,但由于存在数据结构化程度较低,电子病历标准不一致、大量医疗数据存储分散等问题,兼容性、可扩展性较差,给信息共享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缺乏获取知识级情报的技术手段、缺乏对医疗大数据资源的深入价值挖掘,还未形成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模式与知识应用服务,实现医疗大数据的深度应用。

(3)医疗隐私保护难度增加: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开展,隐私保护的难度逐步增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

(4)缺少医疗大数据专业人才:随着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激增,权威专家估算,我国未来五年相关专业人才缺口将高达130万左右,尤其是横跨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业务实践经验的大数据人才非常紧缺。

(5)缺乏协同合作机制:医疗大数据关键产业环节之间还没有建立有序的协同合作机制,为技术研发、工程孵化、成果转化、行业应用、标准评估等关键环节提供合作渠道。

4 发展医疗大数据技术突破方向和重点

根据上海市医疗信息化和大数据产业基础,结合国际大数据在健康医疗应用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上海市相关机构和部门应主要针对以下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和突破。

4.1 医疗大数据互联互通技术

主要包括:互联互通技术开放架构和配套技术、异质多源数据的整合技术等。通过适合多层级、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共享协同的互联互通技术开放架构和配套技术,能够适应多种医疗信息系统接口,提高互联互通实施效率;研发支撑组学数据、医疗数据和健康数据等异质多源数据的整合技术,适应数据类型复杂、存储模式多样、语义标注体系各异、规模巨大等特点。

4.2 医疗大数据整合管理技术

主要包括:多源医疗大数据的语义关联技术、医疗数据质量修复技术及基于数据管控的医疗大数据共享利用技术等。建立基于统一患者身份的索引、疾病代码及药品代码规范等,在语义层实现多来源医疗数据与其他行业数据的融合,支持智能学习和语义理解;通过实现数据智能填充和补正,解决系统数据源头质量低、数据缺失、填写不规范的问题;在原始数据拥有方可管、可控、可溯源的前提下,允许第三方基于数据沙箱开展分析利用,促进医疗大数据利用水平。

4.3 医疗大数据分析检索技术

主要包括:医疗知识图谱智能构建技术、医疗影像分析技术等。基于临床数据、健康档案、人群队列、专病数据库等,在语义规范化和语义关联网络的基础上,构建出跨知识库融合的知识图谱;通过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可视化、多时序图像分析、统计学分析和生理学模型分析等,有效支撑临床辅助诊断、疗效评估等。

4.4 医疗大数据集成应用技术

主要包括: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技术、临床精细诊疗决策支持技术、疾病经济负担分析评价技术、公共卫生决策支持技术、个性化智能健康服务推荐技术等。通过集成应用上述技术,实现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开发医疗质量监管、临床辅助诊疗、卫生经济分析、公共卫生决策服务、健康管理、医保医药等软件产品,并进行示范应用。

4.5 医疗大数据隐私保护及安全风控技术

主要包括:隐私保护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平衡隐私保护和数据挖掘需求的医疗大数据脱敏技术,基于访问行为安全审计的、风险自适应的医疗大数据访问控制技术等。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实现针对不同数据共享方的数据按需脱敏,加强医疗大数据安全风险防控,构建基于安全多方计算的、医疗大数据隐私纵深保护体系。

5 相关政策建议

在开展技术研究突破的同时,为推进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建议从研发支撑平台、成果转化和工程应用、人才和能力建设等方面重点突破,创新建设体系与应用模式,全面引领和支撑我国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5.1 建设创新技术研发平台

通过建立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创新研发平台,组织开展医疗大数据互联互通、医疗大数据整合管理、医疗大数据分析检索、医疗大数据标准、医疗大数据隐私保护、医疗大数据行业应用等研究,进行P键技术的研发、产品化和工程化,快速提高我国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水平。以居民健康档案、临床诊疗数据、生物组学数据、医保医药等数据为基础,着力探索医疗数据资源的统一标准,形成从区县、地市级、省级到国家级别的数据资源全面整合共享和规范化,推动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

5.2 培育医疗大数据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行业领先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强强联合,发挥技术研发的导向作用,建设开放式、包容式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为国内外优势力量提供参与协同创新的沃土。面向限制医疗大数据行业应用存在的重大技术瓶颈,以国家的医疗卫生行业需求为导向,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和企业提出的攻关研究项目,开展医疗大数据关键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的战略性、前瞻性研发,发展一批具有创新技术路线的医疗大数据的技术模式。

5.3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联合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科研机构、互联网医疗企业和医保医药企业等产业链关键用户单位,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积极探索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的成果转化,支撑医疗信息化产业链企业开展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协同、分析利用等方面的产业链协作。建设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基地,对接用户单位产业化应用需求,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推动医疗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

5.4 集聚和培育一批国际化优秀创新人才

充分利用上海市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基础及资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联合培养、多形式培训模式和系统,建立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医疗大数据创新工作提供源动力。充分发挥上海市建设科创中心的相关政策优势,集聚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紧密协作的专病研究、人群队列、公共卫生、生物组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团队。

5.5 开展模式创新提升我国医疗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聚集全医疗医药科研创新资源,通过“众智、众包、众创”的模式促进医疗大数据的价值发现,面向行业共性问题和需求,研发一系列医疗大数据服务产品,形成数据驱动的医疗服务决策能力,提升医疗质量监管、临床辅助诊疗、卫生经济分析、公共卫生政策评价水平,并服务于健康、医药、医保、医疗、大数据多个上下游产业链,提升我国医疗相关产业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振,周毅,杜守洪,等.医疗大数据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6):1-8.

[2]周光华,辛英,张雅洁,等.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4):296-300.

医疗产业研究范文6

医卫用纺织品的产业发展问题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医卫用纺织品发展的春天在哪里?据预计,2016年全球一次性医疗用纺织品需求量将达1980亿美元,或许这个数字可以直观表达医卫用纺织品的发展规模。

“应重点研究开发医用组织器官材料,同时发展高效医用防护产品,推广新型轻量、超薄、无刺激、可降解卫生用品。”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这样总结医用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极具发展潜力

有报道指出,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市场渗透率和消费量逐步提高。随着技术进步,医疗用纺织品在技术水平、防护功能上都有了极大提高,我国企业生产的高性能、高品质的医疗用纺织品大多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大洋洲等地。据统计,我国每年进口的医疗用纺织品达60亿美元,而进出口的价格差达3.19倍,可见该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

为此,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与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了“医疗用纺织品联合推进机制”,旨在推进我国技术水平高、产品性能好、防护能力强的医疗用纺织品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医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目前医卫用纺织品最发达的五个市场依次为美国、欧洲(以欧盟国家为主)、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这五大市场医用纺织品的销量约占世界医用纺织品市场总销量的90%。

我国医卫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从2000年之后才真正进入快速增长期。据公开数据显示,2008-2012年中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年均增长16%,2012年达11.5%,同年产量达到90.6万吨。产品涉及一次性医用服装、医用敷料、卫生巾、纸尿裤等。国内产品主要集中在医用防护纺织品和保健卫生用品方面,而生物医用材料则由于技术和行业壁垒等原因,一直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李陵申谈到,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医用纺织品产业规模迅速提升。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医用纺织品在我国市场的认知度和消费量不高。医院更容易接受国外权威产品,从而造成国产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应用受限。

我国现有6万多家医院、11.5万家诊所、450多万张病床,为一次性医疗用纺织品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李陵申强调,内需是拉动一次性卫生用纺织品市场的主要动力。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具有规模、技术和市场优势,经营状况良好,部分企业有计划投资新的生产线。医用纺织品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需要生产商和医疗部门之间合作更密切,尤其是在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初始阶段。

多重因素制约

在产业用纺织品的细分领域中,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一直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生物医用材料。尽管发展潜力巨大,但医疗用纺织品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品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品牌战略意识;政策法规引导和保障机制缺失;标准制定滞后;资质认证空白。

据介绍,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医疗卫生用基础材料,如手术洞单、手术服以及纸尿裤、卫生巾等产品纺织品,我国发展很快,但应用率不高,大部分都是出口;另一方面是生物医用材料,如手术缝合线、人造血管、人工透析导管、人造皮肤等,目前我国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产品基本靠进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医疗卫生用纺织材料领域,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更大。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应用研究阶段,我国仅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究其原因,一是技术研究水平较弱,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人才缺乏;二是体制方面的问题,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企业为了解决成本问题,更倾向于进口相关产品;三是标准制度方面的因素,例如临床试验,因为审批制度的原因,国内一些生产企业宁愿先到国外进行认证,然后再销售到国内,也不愿意在国内进行认证。此外,标准体系也不健全,还有一次性手术用纺织品的环保问题等。

因此,李陵申建议国家加大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大高技术含量的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基础研究力度,争取早日向应用研究过渡;二是加大低技术含量的医疗卫生用纺织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基础医疗卫生用品的使用率。他指出,医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医疗卫生用材料的快速发展,反之,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尤其是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也可促进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这一领域,急需加大研发的力度。

李陵申还强调,要开展国内与国际技术合作,加快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在医疗用纺织材料方面的基础研究、整理加工技术研究、整理加工的试剂材料和设备研制和创新开发力度。

新材料 新驱动

医用纺织品是用于医疗、防护、保健及卫生用途的纺织品,它是纺织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相互交叉的领域,是产业用纺织品中科技含量高、创新要求迫切的一类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目前,新型医用纺织品产业正以1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天然抑菌纤维、水溶性纱布等新材料的出现,使医用纺织品的质量和功能不断提升。它们以抗水、抗血、抗酒精、抗菌、可降解等特点,正逐步替代传统医用纺织品原料。”李陵申表示。

在长春宣贯会上,与会专家反映热烈,如原来的洞单、手术服等掉毛绒,容易形成伤口感染等问题,现在用熔喷或纺粘法长丝非织造布做成的医护用品则能有效降低该污染源,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大家真切感受到新型医用纺织品的好处。

在去年结束的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以壳聚糖为原料生产的天然抑菌纤维、以植物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的水溶性纱布、采用新型干法纸技术生产的各种无尘纸,以及采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生产的口罩、防护服、手术巾、手术包、灭菌包布等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