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范文1

一、 小练笔设计的要求

小练笔设计需要满足特定的要求,具体讲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保证小练笔设计的目标性,首先要与课程教学目标之间保持一致,即根据课程内容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实现小练笔的优化设计。除此之外,还需要站在学段目标的角度去审视小练笔。比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丑小鸭》教学中涉及到的小练笔:丑小鸭感到孤单,想找个人说话的时候,只能 。这样的练笔可以发挥低段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过程中实现词语意思的理解,继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其二,保证小练笔设计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使小练笔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想象力驰骋的平台。比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中假设自己功成名就回到故乡,看到父亲,和父亲谈起钓鱼的情形,此时应该会有怎样的对话?其三,保证小练笔设计是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在小练笔中以欣赏语言、理解词汇、内化文字、积累语言为目标,强化语言实践联系,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之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小练笔:这就是真正的北京: 不愧为中国的首都。要求在此过程中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使用到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 小笔设计的形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叙事性作品,虽然在文体性质方面有所不同,但是都可以作为小练笔的重要素材。下面我们从不同文体角度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相应文体中小练笔设计的策略进行探究。

1. 童话的小练笔设计

童话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内容,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文体。在童话的小练笔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小练笔的文体特征,从想象和拟人的角度入手,实现对应情境的创设,由此保证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比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我们可以假设小女孩进入天堂,遇到了自己的奶奶,此时小女孩和奶奶会展开怎样的对话?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设置这样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故事怎样发展,故事中会出现多少人物,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些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来构思。在童话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要在特定的童话情境中进行,这样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自由,其构造的故事情境也可以得到大家的情感共鸣。

2. 寓言的小练笔设计

寓言是在简短生动故事的背景下实现对应道理的诠释的文学形式,其故事意境与道理诠释之间的关联性决定了它的特点:有着明确的寓意、生动的比喻、精炼的语言。在寓言的小练笔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人物形象感受和道理感悟之间的融合,应使练笔设计与课文教学目标、与寓言文体特点之间保持高度的吻合。例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掩耳盗铃》的教学,在设计小练笔的时候,可以依照以下步骤进行:其一,以“只要……就……”句子为模型,开展小练笔活动,要求学生以填空拓展的方式来完成:他明明知道只要铃铛 ,主人就会 。由此加深学生对寓言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对掩耳盗铃的深刻含义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其二,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看到过掩耳盗铃的现象。此时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种情况,由此提升他们对于掩耳盗铃这个故事的理解。其三,要求学生开展续写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在寓言小练笔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寓言故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融合规律,保证小练笔教学的有效性。

3. 神话的小练笔设计

神话故事是基于远古时代的想象,对于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矛盾、社会发展进行解释的故事。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中的人物,神话故事情节也比较神奇,语言多数会运用到夸张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因此,小练笔的设计也需要突出一个“神”字。比如在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开天》的教学过程中,小练笔的优化设计就需要从神话文体的特点入手,开展续写练习,在课文延伸内容中增加“的头发变成了星星,的经脉变成了山脉,的肌肉变成了天地,的牙齿变成了金子,的精髓变成了珠玉”的内容,同学们请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的其他身体部位变成了什么?有的同学说的血液变成了河流,的双手变成了五指山,的骨头变成了大陆板块,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的嘴巴变成了盆地,身体的毛发变成了树木等等。这样的拓展小练笔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神话故事情节,了解做出的贡献。

4. 小说的小练笔设计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核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艺术的方式来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对于故事环境描写比较详细,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被囊括其中。也就是说此类小练笔设计的时候,需要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主导。此处我们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为例来谈,此课的小练笔可以依照以下思路进行:其一,比较视野下分析鲁滨孙乐观精神的具体体现,比如在遇到大风暴,所有同伴都死了的时候,他是怎样面对的?比如在孤岛上生存困境重重的时候,他是怎样面对的?比如在感到孤单的时候,他是怎样面对的?这些都可以要求学生去探究,以小练笔的方式来寻找答案,进而在此过程中体会人物的乐观精神。其二,延续故事情节,假如你也到了鲁滨孙的孤岛上,你会跟鲁滨孙怎样沟通?你会跟鲁滨孙学习那些本领?这样的小练笔,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主动去了解人物形象,激发其对于小说情节的深刻理解。其三,假如有一天鲁滨孙看到了从海中行驶来了一艘船,他在这艘船的帮助下,回到了大陆,找到了自己的家人,他将会怎样与家人沟通,怎样给家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在这样的续写训练中,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小说的张度,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

5. 散文的小练笔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虽然不是很多,但其同样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最自由的表达文体,表达的情感是主观性的,表现手法也比较多样化,优美精悍是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表现出形散神聚的特点;其二,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其三,语言无比优美。实际上,要想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散文的情感,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工作,毕竟很多意境和很多情感体验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此时就需要以小练笔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和疏通,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就是说,在散文的小练笔设计过程中,语言的理解就成为重点所在。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为例,“我”在欣赏荷花的时候突然感X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随着微风与荷花共舞,很明显,这是运用联想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对此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想象的方式来分析: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自己变成池塘中的小鱼,看到的是什么?听到的是什么?感受到是什么?在这样的小练笔中使学生可以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文章的内容,由此自然会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综上所述,叙事性作品的类型是多样的,在不同的文体中,小练笔的切入点是不同的,但是应与课程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叙事性作品教学经验的积累,树立小练笔设计意识,采取多种方法找到小练笔的策划技巧,这对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李结贞.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6).

[2] 陈迎.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引导写小练笔的理论探索与应用[J]. 引进与咨询,2006(3).

[3] 薛颖. 试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课外小练笔的方法与途径[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2(5).

[4] 冯惠敏.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教学实践探究[J]. 学周刊,2013(20).

[5] 黄红霞. 读写结合 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1(10).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范文2

一、激发期待心理,唤醒阅读内需

1. 设置阅读悬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多数学生对阅读教科书上的文章缺乏兴趣。尤其是一些老课文让学生如食鸡肋,嚼之无味。因为这些文章满足不了学生求新求异的阅读期待。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穷人》。对这类距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的文本,应当避免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另辟蹊径,设置阅读悬念,带着学生用新视角来解读作品。在这方面,许多名师做出了表率示范。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执教《穷人》一课的课前谈话中,从莫言的作品与张艺谋影片的关系切入,引导学生厘清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和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的关系。弄清课本的来龙去脉之后,张老师提出了问题:“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改写成小说?他是怎么把这首诗改写得那么精彩?”自然引入了课文的学习。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产生了一种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课文的欲望。教师虽然没有开始讲课文,但学生在与作品、作者、编者的对话中,聚焦于发现,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2. 音乐渲染气氛。利用音乐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可以快速带领学生进入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在一次三年级《给予树》教学研讨课上,笔者一边播放圣诞节的音乐,一边深情地述说:“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盛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孩子们会收到自己平时最想要的礼物,得到小小的满足和大大的快乐。在充满爱的芬芳的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小姑娘金吉娅看到给予树上的心愿卡中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的愿望,她是怎么做的呢?”圣诞音乐的感染力跨越国界和时空,把学生带进了圣诞节的欢快氛围中。音乐的魅力和温情的叙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究兴趣,为接下来的阅读创造了灵动的空间,学生欣然踏上了阅读课文的旅程。

二、关注期待要求,深化文本探究

在现实中,大多数学生爱看课外书而不喜欢探究课内文本。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外阅读无拘无束,没有强制问题和答案;而课堂内的阅读有目标和任务的指向,这个阅读体验是“痛苦”的。如果能做好课内阅读的指导,将方法和经验分享到课外,必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儿童立场”上,选择好阅读的切入点、兴趣点和疑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一旦W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抢着阅读,抢着去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对文本内涵的认识。特级教师闫学在执教《伯牙绝弦》时就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要求,插入了几处阅读拓展:(1)在引导学生想象伯牙对知音的渴望后,插入了伯牙与钟子期相识的传说;(2)阅读感悟“知音之死”内容后,插入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里描述的动人故事以及伯牙悼念钟子期的短歌;(3)理解全文内容后,简介了对《伯牙绝弦》的有关历史记载,播放古筝乐曲《高山流水》。这样,就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情思,引发了学生的感触。再读课文,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悟到伯牙与子期的深厚友情,感受到知音的深刻内涵。

三、调整期待取向,提升赏析能力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断变化,他们的阅读心理期待也在不断变更与重组。为了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与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调整学生的期待取向。

1. 情感期待。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通过鸟儿和树的对话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反映了信守承诺的可贵。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有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鸟儿“苦苦地追问与寻找”那棵大树无果后,又引导学生回到去年那“春天的约定”――带着约定,树在冬天做了最漫长的等待;带着约定,鸟儿历尽了千辛万苦……在教师描述的情境渲染中,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鸟儿和树去年的约定。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一唱三叹”式的激情引读,反复强调春天的约定,极力渲染树与鸟儿的难舍之情,学生深切体会到文中所反映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形成了一种情感期待,为深入感悟内容、品析语句做好了铺垫。

2. 个性化期待。阅读是学生自我感悟内化的行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体会强加给学生,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上,教师要珍视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师通过适时的启发与评价,把学生带入文本,感受居里夫人朴素而又不平凡的一生。随着教学的逐层深入,教者带领学生反复读文,学生的阅读体验也逐步深刻,形成个性化阅读心理,获得层次不同的阅读体验,体会到居里夫人的容颜之美、精神之美、人格之美、贡献之美、永恒之美。在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交流体会,引导学生将居里夫人美丽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四、拓宽期待视野,创新延伸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