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基础知识

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范文1

为进一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了解产妇的健康教育需求,探索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的水平和效果,我们对120例产妇进行了调查,并就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5年1~5月在我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产妇。正常新生儿指:(1)胎龄在37~42周;(2)出生体重>2 500 g;(3)单胎;(4)住院期间未发现异常。120例产妇年龄20~37岁,平均27.3岁;本科以上学历27例,大专36例,高中(含中专)34例,初中及以下23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3例,剖宫产85例,产钳助产2例;初产妇109例,第二胎11例。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调查表,由主管护士在出院前对产妇进行一对一访谈,无记名方式填写。发放调查表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其中需求内容调查表填写完整、符合要求的119份,占99.2%;出院指导中健康教育方式调查表填写完整、符合要求的116份,占96.7%;希望出院后获取健康教育知识途径调查表填写完整、符合要求的117份,占97.5%。对有效表格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119例产妇在育儿方式上,85例(71.4%)计划在父母帮助下抚养,16例(13.4%)计划雇保姆帮助抚养,另有16例(13.4%)计划独自抚养,2例计划完全由保姆抚养。

2.2 产妇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内容:见表1。

2.4产妇出院后希望进一步得到健康知识的途径:见表3。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需求的内容:母乳喂养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其优点也是目前产妇出院前健康教育要求的内容。然而本调查发现产妇对母乳喂养优点的需求度并不高,仅占20.2%,与最近发表的资料相似[1]。而与婴儿喂养有关的问题,如何正确母乳喂养、母亲用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在哪些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等问题有50%以上的需求度,如何正确添加辅食有70%的需求度。说明应继续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产妇出院前宣教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帮助做好母乳喂养上。

由于缺乏育儿经验,多数产妇计划请有经验的父母(71.4%)或保姆(13.4%)帮助抚养,同时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正常以及常见异常的护理问题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如婴儿疾病的征兆、吐奶和呛奶的预防和处理、小孩沐浴注意事项等均达70%。提示有关内容应作为产妇出院前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最好能让产妇更多地参与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护理,增强其对正常和异常的感性判断能力及应变能力,减少出院后照顾新生宝宝的忧虑。

多数家长对如何进行早期教育的关注度达64.7%。对疫苗接种知识、出院后用药指导、产后复查的时间和内容等问题的关注度也较高,这些也应是出院前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3.2 健康教育的方式:在健康教育的方式上,选择阅读健康教育手册或材料的产妇占首位,达76.7%,高于其他的资料[2]。这可能与产妇受教育的程度逐步提高、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力增强有关。同时手册和材料便于携带,阅读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少,重要的内容便于查找,可反复参阅也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采用护士个别指导进行健康教育也受到较多产妇的欢迎,居于第二位。护士应该是健康教育的最重要力量,健康教育是每个护士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然而,产妇并不欢迎目前流行的护士集体辅导,他们要求的是个体化的交流,尤其是手把手的传授,如婴儿沐浴方法、常用护理技巧等。个体化的辅导尤其鼓励产妇和护士一起对孩子进行护理,在实践中进行健康教育是大势所趋。

专家讲课、观看录像和收听录音也受到部分家长的欢迎,尤其是部分家长希望购买录像或磁带收看和收听,进一步显示出目前社会对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的多样性,值得在今后进行健康教育时参考,提供多样化服务,从而使绝大多数家属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

3.3 出院后希望进一步得到健康知识的途径: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内容不可能覆盖新生儿的所有问题。同时住院时间较短,住院期间的教育只能针对最重要和最常见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产妇出院后遇到问题时继续提供有力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产妇回家后遇到问题时首选拨打医院热线电话者比例远远高于选择其他方式者。选择护士家访、返院和向有经验的医生和朋友请教、希望成立科学育儿联谊会的母亲也有一定比例,提示医院在设立热线电话的同时,可发展多种服务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克莲,周 耘,赵莉华,等.产妇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9(3):218.

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健康基础知识;现状;调查;秦巴地区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110-03

秦巴地区位于陕西的汉水流域,盆地,峡谷相间,地貌特征复杂,受自然条件及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等多方面影响。该区中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容乐观。体育与健康基本常识是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实践,培养文明行为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提高体育和卫生保健的文化素养,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如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渗透,贴近生活,并加以拓宽,促进学生激情而富有理性的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的形成,是当前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研究课题,为了使这一改革更具有针对性,为学校体育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有必要对当今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情况作一调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 012名秦巴地区在校高中生进行了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运动常识,卫生知识,营养知识,自我保健知识,运动损伤预防常识,心理健康知识。共计118道题。注(问卷中涉及的知识全部围绕10―12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而设计)

1.2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秦巴地区8个县的在校高中生中抽取426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此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4012 份,其中,男生 2183 份,女生 1829 份,有效回收率为94%。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情况

表1统计显示,有85.71%的学校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而14.29%的学校还未开设这一课程。说明在国家教育部颁布并实施新课标后,大多学校都开设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对该区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54所高中,近300多名体育教师对该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发现,34%的学校没有开设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理论课;55%的学校因雨天不能上室外课的情况下,在室内要求学生自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有11%的学校直接受升学率的影响,体育健康课改为其他“主干课”随时换用的“机动课”。由此说明该区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纯粹是“虚设”,没有明确的教学课时安排,教学随意性太强。

2.2《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的师资状况健康教育的师资配备不足。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只占26.3%的体育教师接受过健康教育课程学习,73.7%的体育教师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并且,占68%的教师不喜欢给学生上健康教育课,28.7%的教师抱无所谓的态度,仅有3.3%的教师喜欢上健康教育课。这说明秦巴地区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是消极的。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不足。这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新课标的宣传力度,尽快改变这些教师的思想观念,以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对于“你能胜任健康教育课教学吗”回答中,有26.6%的教师回答“完全能”;8.3%的教师回答“有点力不从心”;占65.1%的教师回答“不能”。对于“教材上的健康知识与内容的理解”回答中,33.6%的教师回答“能完全理解”,66.4%的教师回答“勉强能”。被访谈教师反映,由于教师本人缺少健康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自己也不理解,又没有参考资料,只能照本宣科,讲的不透彻,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实施体育与健康的整合教育,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渗透。那么,体育教师在体育实践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状况是如何呢?调查表明,仅有18.9%的教师实施落实过,81.1%的教师从未实施落实。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效地贯彻与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及健康教育课,大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了解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情况,我们采用随机的方法抽取了部分高中学生进行了座谈访问,除了占13.4%的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不感兴外,占86.6%的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非常感兴趣,认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益,同时也想了解和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面对以上现况,我们对秦巴地区63所高中的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3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答题情况

3.1卫生知识统计显示,在学生所回答的41道卫生知识题中,平均答对16.1道,标准差为4.0,答对率为57.43%。总体上看,学生具有较好的卫生知识,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了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答错率超过60%的有5题(表2)。上述情况表明,尽管学生掌握了相对较好的卫生知识,但由于卫生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人的一切活动都设计卫生与健康的问题,以此要满足学生学习与健康的需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任重而道远。

3.2运动常识从调查的16道题看,学生平均答对6.8道题,标准差为1.5,回答的正确率为57.1%,表明学生对运动的认识一般,改善和提高的余地较大。进一步从回答错误率超过60%以下的4道题目来分析(表3),更说明学生运动知识方面的学习和运动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必须加以改善,同时,显现出传统体育教学在相关知识传授方面的人为疏漏和体系缺陷。

3.3运动损伤预防知识纵观所调查的12道题,学生平均答对6.8道题,标准差为1.7,答对率为55%。答错率超过50%的有5题(表4)。显然,学生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水平较低,还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实际需要,这对学生安全而富有成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或健身活动,从中获益并同时参与体育锻炼的身心皆乐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还往往容易使锻炼者的身心都受到损害。因此,懂得预防运动损伤就显得特别重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知识的传授和普及理当得到重视。

3.4营养知识从统计数据看,在学生所回答的22道题中,平均答对11.6道题,标准差为2.9,答对率仅为42.7%。其中,学生答错率超过50%的竟有17道题,占65.4%,答错率超过70%的有11道题之多,答错率排序在前5的题见(表5)。可以看出,学生不但对于营养缺乏与疾病的有关问题答对率低,而且对营养素来源、分类问题答对率也低,说明学生对有关饮食与健康的一些常识问题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这对培养青少年健康的饮食观和饮食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尽管这与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结构性的营养不平衡和肥胖”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

3.5自我保健知识问卷从自我急救、事故保护、减少心脏病诱发因素和家庭护理4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考察,在学生回答的13道题中,平均答对5.5道题,标准差是2.3,答对率只有38%。其中,答错率超过70%的题有8道,占53.3%,答错率最高的5道题见(表6)可以看出,学生自我保健知识是非常欠缺的,其程度完全可以用“糟糕”来描述,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或理性认识到保健的重要性。

3.6心理健康知识由于民族特性和社会观念使然,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己都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与传授基本上没有开展,学生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匮乏也就可想而知,这也反映在统计数据中。在14道题中,答对率仅有40.8%,而且标准差相对偏大,达到3.7,不但显现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低,而且个体之间差异大。答错率超过60%的常识题有5题(表7),大部分学生甚至连是否有心理疾病、引起心理问题的因素、心理应付、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等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结论

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学生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6个方面看,学生掌握较好的是卫生知识,其次是运动常识,而营养知识、运动损伤预防知识比较缺乏,最为欠缺的是自我保健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参考文献:

[1] 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3-130.

[2] 邓树勋,王崇喜,黄超文.体育与健康[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8-46.

[3] 王峰.陕南地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3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雷雳,冯金华.心理健康自测与咨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4-20.

[6] 张钦,雷雳.大脑生理自测与咨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91-174.

[7] 谢佩娜.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J].2006,22(1):76-77.

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小儿肠炎;健康教育;护理

小儿肠炎属于消化道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上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此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本文旨在研究在小儿肠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见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肠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2组,50例肠炎患儿组成一组。对照组:男患儿26例,女患儿24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年龄(3.81±0.32)岁;病程1~9d,平均病程(5.24±1.21)d。观察组:男患儿25例,女患儿25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3.79±0.28)岁;病程1~10d,平均病程(5.31±1.19)d。2组肠炎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别较小(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对照组肠炎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包括遵医嘱用药治疗、体征监测、饮食指导等基础性护理。1.2.2观察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1.2.1基础知识教育:为患儿家属耐心、详细讲解小儿肠炎的相关知识,例如临床治疗方法、用药方法、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此外,还需告知患儿家属相关检查项目及检查目的。

1.2.2临床症状教育:将小儿肠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告知患儿家属,使患儿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知程度得到提升,进而加强家属的监护效果。由于小儿肠炎具有呕吐、食欲下降、发热、大便次数增多等多种临床症状,导致患儿臀部容易受腐蚀而脱皮,因此,护理人员需叮嘱患儿家属保护患儿的皮肤。

1.2.3饮食教育:由于患儿会因腹泻等原因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若禁食会使患儿出现营养不良以及病程迁延等现象,因此,护理人员需将正确的喂食方法告知患儿家属,同时鼓励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叮嘱家属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腹胀、严重脱水的症状要立即禁食,护理人员此时应给予补液处理,在患儿好转时立即喂食。

1.2.4疾病预防教育:将小儿肠炎的致病因素告知患儿家属,协助家属熟悉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家属培养患儿保持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提高疾病预防效果,叮嘱患儿家属要及时更换患儿尿布以及处理呕泻物。

1.3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观察2组肠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对患儿家属进行6个月的电话随访,统计患儿的疾病复发率。

1.3.2判定标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护理人员的日常观察进行评定,总分为10分,治疗依从性与分值呈正相关。患儿家属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判定,总分为100分,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与分值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处理,用(x-±s)表示平均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评分以及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采用t检验;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使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2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差别明显,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肠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2.2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评分以及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评分:观察组肠炎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以及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患儿的疾病复况:观察组肠炎患儿6个月内复发1例,疾病复发率为2.00%。对照组肠炎患儿6个月内复发12例,疾病复发率为24.00%。2组肠炎患儿的疾病复发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肠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往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患儿的预后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但因小儿的各项身体功能发育尚未成熟以及抵抗力低下,同时小儿肠炎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2],导致小儿肠炎的发病率仍较高,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需对肠炎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及合理的护理干预,达到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目的。传统的常规护理能够取得一定的干预效果,然而由于小儿肠炎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以及复发率较高[3],同时多数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极易延误诊治,从而引发不良后果。分析可得,在对肠炎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本院采取的健康教育内容包含基础知识教育、临床症状教育、饮食教育以及疾病预防教育四项内容。基础知识教育能够使患儿家属掌握小儿肠炎的相关知识,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治疗及护理配合度;临床症状教育能够使患儿家属正确认识患儿发病期间出现的临床症状[4],叮嘱患儿家属保护患儿皮肤能够防止患儿皮肤出现脱皮现象,进而减轻患儿的痛苦;饮食教育可使家属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以及喂养时间,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5-13];疾病预防教育有助于增强家属对疾病的预防能力,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本院将收治的100例肠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肠炎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疾病的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综上分析可得,对肠炎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疾病的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287-288.

[2]任文荣.小儿急性肠炎护理采取健康教育的临床探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22):112-113.

[3]冀敏.健康教育在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4):3399-3400.

[4]尚软香.健康教育在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1):148-149.

[5]张宪丽.健康教育在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1994-1995.

[6]唐艳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16):101-102.

[7]王桃丽.健康教育在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3):208-209.

[8]杨育慧.健康教育在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的作用评价[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199.

[9]班敏.健康教育在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健康前沿,2016(9):34.

[10]李如会,舒小凤.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的价值探讨[J].医药前沿,2016,6(13):250-251.

[11]王月玲.健康教育在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140.

[12]黄唯,周雄,刘佳.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急性肠炎患者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0):1385-1386.

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为1%-2%。[1]该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它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健康及生存质量。由于医护与患者交流不足,患者普遍对糖尿病知识缺乏,致使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不断发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础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使患者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知识和危害性,接受正规治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和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尤其对2型糖尿病人必须强化健康教育,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内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患者生活及血糖水平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在50-75岁,平均年龄61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26例,初中:15例,高中以上;8例。均为社区2009年6-10月的老年人查体中查出的2型糖尿病人,皆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用糖尿病药物治疗,同时对他们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22例,只用常规药物治疗,未接受健康教育指导。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方面无显著差异。

1.2健康教育内容

1.2.1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使其对糖尿病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病情控制方法及预后等有关知识了解。

1.2.2心理护理指导由于病人都是偏远农村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认识不足,表现为满不在乎,不注意饮食,不坚持用药。针对此种情况,认真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定义、并发症,及不坚持治疗的后果。与患者家属交谈,争取得到家属的配合与支持。

1.2.3饮食指导向患者强调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是饮食治疗,必须重视规律饮食,严格控制饮食,合理调节饮食结构,放弃不良生活方式。

1.2.4休息、运动指导为患者制定并实施有规律的生活起居、运动计划,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可选择步行、慢跑等。运动时可携带一些糖果、含糖食品,若出现饥饿、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服用,如症状不缓解应请求救护[2]。

1.2.5用药指导对病员及家属进行用药指导,使其了解降糖药的种类、正确服用方法、剂量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等。

1.2.6糖尿病自我监测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建议患者购买血糖仪,教会每位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定期检测餐前、餐后血糖,认真记录结果,并及时反馈给医生。

1.3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

1.3.1内科门诊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对32例2型糖尿病人进行身体状况、社会心理状况评估,根据评估所得的资料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1.3.2社区糖尿病患者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年龄较大,在门诊就诊时间有限,获取糖尿病相关信息少,对知识需求量大,健康教育小组的人员,每月两次进入社区集体授课、操作演示,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给患者查血糖、尿糖,掌握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

1.3.3开通糖尿病知识咨询热线,随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1.3.4发放有关饮食种类、数量的图片,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印成小册子,让病人随身携带。

1.3.5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自我管理的技能,对患者做出瞬间评估,懂得患者的迫切需要,及时评价教育效果。

以上措施,护理教育小组人员持续进行了5个月。

1.4评价标准①糖尿病有关知识≥60分为及格。②血糖、尿糖监测结果按糖尿病控制标准规定:血糖以空腹血糖为准,按定量进行统计,尿糖按定性统计。优:空腹血糖8.1mmol/L,尿糖(+++)以上。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比较(χ±s),见表1,显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范文5

【摘要】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突出健康教育,结合授课内容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技能的训练,既强化了护生健康教育的意识,加大了护生对本课程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又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对掌握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儿科常见疾病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健康教育;技能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1]。高职护理三年制专业已推行整体护理教学,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必须明确其在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掌握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技能。

1. 目前临床开展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存在的不足

1.1 轻视健康教育

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不认为自己是疾病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计划和评价者,而只是作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以及患儿的照顾者。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健康教育过程充分地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忽略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1.2 专业素质的欠缺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学科,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比较完整、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在对儿科患者及其陪护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些护士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不足而导致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无法满足各层次及各年龄的患儿和家长的需求。

1.3 健康教育时机选择不当

在非治疗护理时间内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护理时间内的效果;疾病缓解期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发作期的效果[2]。而有些护士不分病情、不分病程、不分时间、不分家长及患儿的接受能力,采取单一介绍的形式,缺乏热情和耐心,语言生硬,使用专业术语使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和掌握。

1.4 教育方法欠缺

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内容浮浅,方法单一,重视灌输式教育,缺少具体指导,未能因人施教,流于形式,不能与护理过程相结合,达不到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

2. 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应结合临床实际采取有效的培训方法

2.1 转变观念

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前提。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进行健康教育,明确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应尽的义务。

2.2 结合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

儿科健康教育范围为儿童保健、儿科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护理、疾病预防及护理措施等。健康教育一定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这是护生必须掌握的原则。向护生介绍其重要性,并强调它是儿科整体化护理的重要内容,使护生从一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明确不仅要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护理工作,也要帮助病儿及其父母确立健康信念,养成健康行为。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健康教育工作者。

2.3 技能培训

2.3.1 言技能的培训

语言技能包括口头和肢体语言,是护生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和最基本素质。但由于护生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及现有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与人交流时词不达意、不敢面对大众说话等现象。因此,护生语言技能训练成为了主要训练内容。可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2.3.1.1 角色扮演

教师根据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目标与内容的角色和相关情境,列出扮演的角色,并分析角色特性,征求角色扮演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给定的情境进行讨论、加工、思考,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熟悉角色,进行语言设计,编写剧本,进而分配角色,进行演练。同时教师要列出未演出学生应观察的项目,以提高演出后的讨论与分享的参与感。

2.3.1.2 演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少为每位护生提供1-2次演讲机会,每次3-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演讲内容和演讲者,演讲者利用课余时间自编讲稿,演讲时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其演讲时的语音、语调、节奏、用词、表情、姿势、表达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问题,要求在下次演讲中改进。经过训练,大多数护生的紧张状态有所缓解,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范文6

1.1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知识教育基础上增加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国家传染病管理法规,本院、本科传染病管理办法及隔离制度,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人群及预后,隔离措施,隔离接触标准,传染病发展过程、治疗过程、预防传播具体措施、复发诱因等内容。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中,采取的教育形式为向入院患者根据病种不同发放我院自行制作的健康知识手册,按照健康教育干预计划,倡导患者了解传染病基础知识、隔离制度必要性、治疗措施、消毒方法和具体传播途径。

1.2判定标准

利用我院自行制作的调查表对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照组与试验组进行疾病认知率调查,同时对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配合率进行调查。主动配合:对科室隔离消毒制度能自觉执行,痊愈出院。被动配合:在护理人员监督及要求下,被动对科室隔离消毒制度加以执行,痊愈出院。拒绝配合:在护理人员监督下或自动配合执行科室隔离消毒制度,但隔离期未满就要求出院,态度强硬且劝说无效。经专家鉴定,我院自制调查表内容效度优良,可信度高。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版本对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传染病患者疾病认知及遵医行为对比见表1~2。

3小结

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使传染病患者疾病认知率显著提高。对两组进行分析,可知在展开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健康教育干预后,试验组对自身疾病认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要采取适当手段加强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使患者恐惧心理得以消除,同时加强患者保健及预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