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范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医学范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医学范畴

老年医学范畴范文1

【关键词】补肾通窍汤;血管性痴呆;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

作者单位:133000吉林省延吉市医院1资料与方法

血管性痴呆(VAD)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神经病学会《神经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关于VAD的诊断标准[1],智力障碍程度采用修改的长谷川痴呆量表(NDS),痴呆发生在脑血管病后3个月内。

11一般资料将6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1~80岁,平均(6994±541)岁,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平均积分为(1498±331)分。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61~78岁,平均(6894±447)岁,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平均积分为(1214±306)分。两组各项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补肾通窍汤:熟地黄20 g,石菖蒲20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五味子10 g,怀山药30 g,杜仲15 g,牛膝10 g,生晒参10 g,黄芪30 g,白术15 g,肉桂6 g(后下),炙甘草6 g。水煎服,早晚各1次,1剂/d。对照组用心脑通10 mg,口服3次/d,两组共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有关治疗VD的药物及方法。

13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疗效标准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学会痴呆病专题学术研讨会1990年5月修订的《老年痴呆病的疗效评定标准》执行,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长谷川智力量表(NDS)测试积分[2,3]。

131痴呆程度轻度痴呆:指有记忆、抽象思维及计算力障碍,可伴综合分析能力减退,生活能自理;中度痴呆:指上述条件之外还有时间定向力障碍,部分丧失社会活动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重度痴呆:指有严重定向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计算力及综合分析能力障碍,可伴有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还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运动障碍。

132长谷川痴呆量表325~310为正常;305~220为临界;215~105为痴呆前期;100~0为痴呆。

133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高于5分即为痴呆。

134疗效判断显效:经治疗后能独立自理生活,有进行一般社会活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但智能未能全部恢复;有效:精神症状全部或部分减轻,能自理生活,但人格智能仍有障碍;无效:症状毫无改善或病情仍在进行发展。

135实验室检查观察项目: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按NDS计分方法计算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检测血浆内皮素(ET)、红细胞变形性(RBCdm)。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15疗效标准及结果临床疗效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痴呆病专题学术研讨会1990年5月修订的《老年痴呆病的疗效评定标准》执行。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智力量表测试积分。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见表1。治疗组治疗后TCH、TG、ET含量明显下降,HDL、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n)又称多发梗塞性痴呆,属于中医呆症范畴。老年人肾气虚衰,不足为本;中风之痰瘀犯脑为标,故元神失养,神明失聪,脑失其养而致痴呆。本病机为肾气亏虚,髓海不足、神机失用。补肾通窍汤具有补肾、益智、生髓、养脑作用。选用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怀山药、熟地黄、杜仲、牛膝滋补肝肾,益精添髓,生晒参、黄芪、白术补气,石菖蒲醒神开窍,共奏健脑益智之功,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治疗后HDS评分明显提高,实验研究证实其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首先治疗后血清TC、TG明显下降,HDL升高,表明其降血脂作用明显,维持了内皮素代谢的平衡。另外血浆ET降低、RBCdm的提高对智能的改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效的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软化扩张了血管,防止了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4]。补肾通窍汤通过滋补肝肾,益气养脑可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或清除能力增高,具有抗衰老作用并维持细胞良好功能状态,促进了脑细胞的代谢。对提高智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ICD_10 Classifi cation of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 clincal deseriptions and diagnostic guidelinesGeneva,1992:5051.

[2]张继志,姜长青,朱振华,等长谷川氏痴呆修改量表介绍老年医学杂志,1987,7(3):19.

老年医学范畴范文2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语言、视空间技能及人格等精神方面的缺损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征。目前血管性痴呆已成为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多采用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增强神经传递功能为主要方法,虽能改善一部分症状,但效果不明显,中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笔者近年来采用补肾化气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取得满意疗效,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其中脑梗死48例,脑出血1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3~75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1―76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DSM-III―R)制定的VD标准。Hachiski氏缺血积分≥7分者;张氏改良长谷川痴呆智能检查表(HDS)积分

排除标准 ①CT或MRI未能证实有脑血管病:②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癫痫或帕金森病;⑧老年精神病:④具有严重神经功能缺陷者,如失语、失认等:⑤有意识障碍者。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采用自拟通窍益智汤治疗。方药组成:仙灵脾10g,刺五加15g,葛根12g,竹茹10g,琥珀粉3g(另冲),石菖蒲10g,菟丝子10g,黄连9g,甘草6g。痰浊壅盛者加天竺黄10g,胆星10g;瘀血明显者加郁金6g,红花10g;热邪甚者加栀子10g,黄芩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个月为1个疗程。②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1990年5月在中华全国老年痴呆专题研讨会制订的疗效标准。①基本痊愈:积分达到64分以上者;②显效:积分增加超过16分者:③有效:积分增加超过9分者;④无效;积分增加不足8分者;⑤恶化:病情加重,积分减少或死亡者。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老年医学范畴范文3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62-01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脑梗死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脑梗死后抑郁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并发症,对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也越来越受临床重视。我院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00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11年8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按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除外既往有精神疾患者,共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67―79岁,平均71.53±11.6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调控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等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叶片(斯泰隆,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

产,批号:100509)19.2 mg口服,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共3疗程。

1.3 疗效评定:

1.3.1 临床疗效: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改变进行判断[2]。

①基本座愈:CNS减少90% ―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CNS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CNS 减少 18%―45%;④无效:CNS减少

1.3.2 抑郁症状疗效:按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HAMD评分的减分率[3]来进行判断:

①痊愈:减分率>75%;②显著进步:减分率50%―74%;③进步:减分率25%―49%;④无效:减分率

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SPSS11.1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N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

表1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NS评分的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5031.44±5.298.12±4.75对照组5030.81±6.2117.22±7.61*P>0.05,P

2.2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表2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对照组504(8.00)10(20.00)13(26.00)23(46.00)治疗组5012(24.00)15(30.00)13(26.00)10(30.00)2.3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

2.4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5030.56±6.786.14±3.25对照组5029.72±6.4417.62±5.19*P>0.05,P

表4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疗效的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对照组506(12.00)6(12.00)16(3222.00)22(44.00)治疗组5015(30.00)21(42.00)10(14.00)4(8.00)3 讨论

我国脑梗死发病率较高,每年约为120―180/10万,其中老年患者占大多数。抑郁是脑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迟缓、情绪异常、兴趣缺失、精神紧张不安或激越等一系列神经社会心理障碍,影响患者人际交往,延缓其回归社会,提高住院天数[4],并可改变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血压升高,继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5],降低治疗效果,延长病程,加重病情甚至引发新的心血管疾患。

老年患者脑梗死后抑郁的西医治疗常采用黛力新等神经调节药物,其中的二盐酸氟哌噻吨和盐酸美利曲辛对神经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受体(D2受体)起作用,能促进多巴胺等神经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增加神经突触间隙内的神经介质含量,从而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起到抗抑郁作用,但其疗效较差,有效率低,副作用明显[6]。

祖国医学认为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属中医“郁证”范畴,辨治用治郁之法。银杏叶片是中药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功效,可以治疗气血逆乱、血溢脑外所致的脑脉痹阻症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二萜类及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包括银杏内酯、白果内酯、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及其甙类,另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银杏叶片可以抑制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降低耗氧量,改善学习、认知功能[7]。本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可以治疗脑梗死后抑郁,能明显改善或消除抑郁症状,同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明显,有效率高,达92%,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79.

[2]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李卫平.脑梗死后的抑郁症状对住院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分析.健康之路,2013,12(8):149-150.

[5] Paolucci S.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08,4(1):145-154.

老年医学范畴范文4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01-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中医学的范畴里,属于“痹证”。RA一旦发病就常会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约为1%[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以女性居多,通常可为男性患者的2~3倍[3],一般年龄在40~60岁。本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主要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科2006~2009年3年间门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21~72岁;病程5个月~30年。对照组65例,男23例,女42例,年龄19~6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美国RA诊断标准,具备以下各项中的4项者即可诊断:①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②关节炎症呈对称性;③每日晨僵持续1 h以上,时间超过6周;④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超过6周;⑤手X线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改变;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⑦皮下结节。

1.2.2中医诊断标准[4]:依据主编的《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布洛芬片1.2 g/d,tid,甲氨蝶呤(MTX)7.5~10 mg,口服,每周1次,1 d内服完。同时加以中药内服。方案方剂为:乌梢蛇15 g、地龙15 g、莶草20 g、木瓜10 g、黄芪20 g、党参15 g、当归15 g、没药15 g、续断20 g、杜仲20 g、鸡血藤20 g、红花15 g、川芎10 g。风寒型加附子20 g、细辛5 g、湿热型加苍术20 g、黄柏15 g、防己20 g,肝肾亏虚型加全蝎2 g、蜈蚣3 g、熟地黄30 g、山茱萸15 g、赤芍15 g。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期间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主穴为阿是穴,配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

1.3.2对照组:单纯以西药治疗,甲氨蝶呤(MTX)7.5~10 mg,口服,每周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②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或无改善。③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无改善。附:主要症状、体征是指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min)、双手平均握力(mmHg)、疼痛水平视力对照表数值等5项。整体改善率是指以上5项指标的改善百分率即(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相加后求其平均值。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和关节周围非感染性炎症为主,能引起关节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提出如下看法: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肝脾肾气血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病标,滋补肝肾、调补脾胃气血为治本大法[5]。其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不充,腠理空疏,致使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本治疗方案中甲氨喋呤,为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类风湿有改善症状、减轻或延缓关节破坏的作用,为本病的首选药物[6]。本方案选用的中医药方从西医角度讲,还能防治甲氨喋呤等药的肝肾损伤、骨髓抑制、性腺抑制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关节面,减少骨质增生的程度,尽量降低关节畸形发病概率,对患者的预后很好。但同时还要嘱患者继续维持治疗,防止风湿活动而病情再次加重。中西医有机地结合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科学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金盈.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5,14(2):128-130.

[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4]尚永军,王志强,郎卫红.BTL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24):44-45.

[5]任彬,杨敏.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4):105-106.

老年医学范畴范文5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老年帕金森病; 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6.33.0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129-02

帕金森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老年人楦眉膊〉母叻⑷巳骸;疾『蠡岢鱿衷硕迟缓、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必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方法比较多,理想的治疗方法为中西医治疗,该方法不但能够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本研究对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200例,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年龄65~80岁,平均(70.76±5.27)岁,病程10~25个月,平均(19.27±5.31)个月;对照组:年龄65~82岁,平均(71.61±5.72)岁,病程15~25个月,平均(19.98±5.74)个月。两组患者西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依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前,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均开展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心理护理等,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后,使用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的代替物治疗,即开始用药的1周,使用美多巴125 mg,口服,2次/d,3~7 d,适当增加药物的剂量,直至增加到125 mg,口服3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即采用熄风止颤丸,药方为何首乌、天麻、川穹、白芍、龟板、钩藤等药物,存在痰热内动型的患者,需要加用当归、茯苓、熟地、黄芪、人参等药物;风阳内动的患者需要加用怀牛膝、生地、石决明、茯苓[2]。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药物,服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随症加减药量。1剂/d,分早晚服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均采用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分为显效、有效、好转、无效四种,显效指的是进步率≥50%;有效指进步率20%~49%;好转进步率0~20%,无效指的是评分与治疗前相同[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总有效率91%,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为老年人,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该疾病的致病机理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从而造成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神经递质显著减少,从而诱发此疾病。该疾病早期往往很难察觉到,处于亚临床状态,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说话声音会明显减小,背部、臀部等部位会感觉到疼痛感[4]。老年帕金森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震颤、肌强直,其中震颤为该疾病最显著的临床表现症状。

目前,治疗老年帕金森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多巴胺替代疗法,多巴胺替代疗法可缓解患者病情,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目前,左旋多巴制剂是多巴胺替代疗法常用的药物。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重点在于进行临床症状的控制,可以缓解病情,但是不能阻止病程进展,为此,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常加用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改善病情更显著。从中医的角度对老年帕金森病进行分析,其在“振掉”“颤证”及“痉病”的范畴内,该疾病主要由肝肾不足、年老体弱、虚风内动、痰湿内蕴、脾虚湿运所致,患上此病后,患者体内气虚无力、痰阻经络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中药治疗具有抗胆碱、刺激多巴胺受体及抗氧化的作用,并且能够对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造成影响[5]。中药药方含有天麻、川穹、白芍等药物,天麻具有熄风止痉、平肝替阳的功效,而白芍具有柔肝止痛的功效,川穹可活血祛风,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龟板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且可进行黑质纹状体神经投射通路的再建,将其运用到老年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可达到恢复内源性多巴胺功能的目的。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达到祛风止痉、养肝益肾的效果[6]。

在中医治疗中,要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治疗分为早期、晚期及中期,不同时期的治疗存在差异,早期治疗主要是以清热化痰、息风止痉为主,一般情况下,此时会选用导痰汤、血府逐瘀汤等进行治疗;病情若是在早期未得到治疗,发展至中期,此时,需要采用大定风珠、定振丸进行治疗,达到滋阴益气养血的效果。若是病情发展至晚期,此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需要采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控制患者病情[7]。中医治疗老年帕金森疾病方法比较多,有中药疗法、针灸疗法等,每一种治疗方法都具有其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常常将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中药的参与弥补了西药所带来的副反应,两者互补,是老年帕金森病治疗的最佳选择[8]。

本研究对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91%的患者病情得以改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仅有68%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汪慧玲,邬志坚,黎丽云.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础医药,2007,14(8):1341-1343.

[2]吴林,徐兴华,陈炜,等.规范化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313-316.

[3]王君胜,汤学宇,周国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4):19-20.

[4]吴之煌,张晓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肝肾阴虚型31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3,32(2):113-115.

[5]胡娅娜,郑水红,冯炯.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43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38-39.

[6]孙家贺.帕金森病现代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7]洪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38例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3):168-170.

老年医学范畴范文6

中图分类号:R27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1-0097-0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以中脑黑质和纹状体通路变性为主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进行性加重、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为特征。对北京、上海、西安三地29 454位年龄大于55岁受访者的调查表明,65岁以上PD患病率男性为1.7%、女性为1.6%[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左旋多巴及其复合制剂治疗PD,但长期服药后会出现疗效减退、异动症、运动波动(开关现象、剂末现象)和幻觉,以及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仍缺乏持久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笔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补肾活血通络中药辅助治疗PD患者34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PD患者68例,按照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5.2±11.3)岁;病程1~6年,平均(3.6±1.8)年;Hoehn&Yahr(H-Y)分级:1~1.5级14例,2~3级12例,3.5~4级8例;双侧患病23例,单侧患病11例。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5~73岁,平均(53.6±10.9)岁;病程0.7~6年,平均(3.4±1.9)年;H-Y分级:1~1.5级16例,2~3级9例,3.5~4级9例;双侧患病21例,单侧患病1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制定的PD临床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中颤证肾虚血瘀证标准,证见形体偏瘦,面色晦暗,表情呆滞,头摇或肢体颤振日久,项背前倾,步态慌张,肢体拘挛,活动受限,言语

利,智力减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或淋漓不畅,舌体偏瘦,舌质紫黯或夹瘀斑,舌苔薄少或剥脱,脉细弦涩。PD病情严重程度参照H-Y分级标准[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40~75岁;PD病情符合H-Y分级第1~4级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遵嘱完成疗程者。

1.4 排除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伴随其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脑病、脑干病变、小脑疾患、慢性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等;有严重的肝、肾、造血系统疾患或恶性肿瘤、精神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PD治疗指南用药原则[5]给予多巴丝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198,规格250 mg)、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00087,规格250 mg)抗PD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通络中药。方药组成:熟地黄20 g,生地黄15 g,制何首乌20 g,炙龟甲(先煎)15 g,白芍30 g,枸杞子20 g,丹参15 g,当归10 g,桃仁10 g,钩藤(后下)30 g,全蝎5 g,僵蚕10 g。每日1剂,水煎取300 mL,早晚分2次温服。

2组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者,均常规服用降糖及降压药物。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指标

①采用国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4]对2组治疗前后分别评分。UPDRSⅢ为运动检查,用于评定PD患者的运动功能,观察指标共14大项,27小项,每一小项分为5级(0~4分),0分为正常,4分最重,总分108分。总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②采用计分法,测定患者手部动作,头、颈部、肢体拘挛、运动姿势,步态和上肢协调动作,头和肢体震颤等10项内容,每项内容按症状严重程度分别计0~3分不等,总积分作为功能障碍总积分,并计算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③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中老年颤证相关标准,根据功能障碍总积分改善率评定疗效。临床痊愈:改善率为100%;显效:改善率为50%~99%;有效:改善率为20%~49%;无效:改善率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4 结果

4.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4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4%;对照组34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4.7%。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2 2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UPDRS评分均等,病情轻重程度相似。治疗后,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4.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34例,出现恶心欲呕3例,流涎2例,低血压1例,失眠4例,抑郁症状2例。对照组34例,出现恶心欲呕5例,流涎4例,低血压6例,失眠2例,抑郁症状4例,开关现象1例。治疗组在改善PD并发症及发生不良反应方面略优于对照组(P

5 讨论

本病属中医学“颤证”、“震颤”等范畴。其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肝肾下虚,阴血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则躯体震颤、肌肉强直;复加肾精不足,阴虚津亏,脉络失充,血脉滞涩,瘀血内停,痰瘀互结,终使脑髓失养,脑脉失荣更致本病病程迁延,缠绵难愈。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肝肾亏虚为本,风痰瘀阻为标。治疗则以补肾活血通络为主。方中熟地黄、生地黄、制何首乌功专补肾益精、滋阴养血、固本培元,用为君药。炙龟甲、白芍、钩藤、枸杞子益肾填精、养血柔肝、熄风定颤,不仅协助君药加强固本培元之力,又可缓解强直、震颤等症状;丹参、当归、桃仁养血活血、化瘀通络,诸药共为臣药。久病入络,一般草木之药难中肯綮,故加用全蝎、僵蚕搜风通络之品,取其行走攻窜之性,加强涤痰祛瘀、搜风剃络之功。诸药相合,共奏补肾益精、养血柔肝、活血定颤、熄风通络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补肾活血通络中药治疗PD,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还可缓解机体因服用多巴制剂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头晕、精神障碍、失眠等不良反应,可起到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

参考文献:

[1] Zhen-Xin Zhang, Gustavo C Roman, Zhen Hong, et al. 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a: prevalence in Beijing, Xian, and Shanghai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J]. Lancet,2005,365(9459):595-597.

[2] Hughes AJ, Daniel SE, Kilford L, et al.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a clinico pathological study of 100 cases[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2,55(3):181-184.

[3]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