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与文化的融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范文1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业景观项目并非仅仅shoppingmall或者大型商圈等的景观设计,而是展现了具有娱乐性、标志性、纪念性等等丰富多元特征的项目案例。这些隐性的文化特质犹如项目的灵魂吸引着大批的人流,最终带来商业收益。可取的商业景观项目主题有很多――绿色低碳、科技人文、社会责任感等等。在硬件设施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完善,为休闲娱乐的消费过程提供多样的空间环境。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消费者在互动和交流时有一个轻松的平台,从单纯的以购物为目的转变为体验过程,从而弥补现代都市生活的缺陷,让人们不再觉得都市生活单调、枯燥,反而轻松愉快,让人心情愉悦。商业景观空间可以包括商业广场景观设计,商业街景景观设计,商业中心景观设计,商业办公景观设计。本文主要介绍在商业设计中将多重体验和多重空间感受融入到商业空间之中的设计理念,该理念主要为了形成具有多样化、层次化和复合化特点的交融空间。文中结合着闻名遐迩的相关商业空间实例,来分析商业空间的美观与丰富性多样性并存的创新设计与文化融合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1商业景观的空间设计理念
对于商业景观的设计而言,空间的安排是很重要的方面,如何将空间进行巧妙的组织,使得商业区与城市区成为整体是商业景观空间设计的一大主题。空间的完美融合能够使得商业空间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将过渡空间进行巧妙的运用,可以使得人们在购物之余拥有休闲娱乐的平台。因此,在商业景观进行空间上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将商业空间做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消费等多方面的需求。
1.1合理衔接商业区和城市区,将中介过渡空间做到组织合理
处于商业区与城市区中间的过渡空间具有得天独厚的开放优势,如果这些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能够得到合理的组织和利用,那么这样的过渡空间对引入城市活动和人流而言大有裨益。合理的利用能够让商业区与城市区得到很好的衔接。Solana蓝色港湾是北京首屈一指的时尚购物娱乐新地标。它的优势在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北京最大城市公园――朝阳公园的西北角,以及它所倡导的开放式购物体验。虽然在典型的中国北方城市,Solana蓝色港湾大胆沿袭了传统欧式生活中举行户外庆典的文化传统。通过一系列松弛有序的空间,营造“街巷”般的感觉。中心广场――作为Solana蓝色港湾会面、互动和娱乐休闲的重要枢纽,中心广场的设计模仿欧洲“城镇广场”的概念。为展览 、演出创造了有利场所。同时。喷泉、音乐和多样性的主题活动为这里带来了大量人气,形成了人流的聚集点。融合滨河区和朝阳公园――朝阳公园的前湖被延伸到地块内,为蓝色港湾创造了入画的天然背景。运用多样的颜色和材质,从小尺度的铺装,到马赛克和丰富多彩的材料变化,来打造极具视觉效果兼具趣味性的景观。在这里,游客可以一边用餐、喝茶,一边欣赏北京城市的“绿色心脏”。
1.2为形成商业空间的整体化,可用人行流线将室内室外连接
大型的商业项目景观可以当作公园来设计,让购物者感觉是在公园漫步,同时室内景观设计与室外景观设计需要相呼应和配合,实现景观的最大延伸。
对于商业建筑而言,人流量一般较为密集,因此采光和通风是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除了建筑设计时考虑该因素以后,在商业建筑外部也可以加以空间利用从而有利于商业建筑引入自然的光线和通风。一般大型的商业建筑内部会形成步行街,使得人们在购物时能够自然通行于室内和室外。就将上海宝山祥腾生活广场作为例子,它的景观设计是将流淌的水流纹样作为整体铺装的理念,在广场内街围绕这一理念进行构造和装饰,这样的铺装使得建筑的硬朗现代风格被柔化,将内街空间的限定感进行弱化,从而使得建筑内部与外部进行流畅的贯穿。水流式的铺装能够将室内和室外进行巧妙的衔接,从而形成商业空间的整体化,增强了室内和室外的连续性和互动性,让购物空间能够体现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2商业景观的内容设计理念
2.1利用自然元素的引入形成商业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交融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自然有一种本能的向往和渴求,因此在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利用各种自然元素例如广场树阵、草坪、灌木、花卉、自然水景等对商业空间进行装饰,能够将自然文化与商业文化进行交融,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例如上海南京西路的园艺设计中,将灌木修剪成熊猫的形状,在花坛中间栩栩如生,周围配以粉色的花朵,为城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这样的创意设计使得植物与动物相结合,在绿色植物的天地中感受到动物的生动活泼,从而突显景观设计的特点。
2.2通过自然式体验的引入形成商业休闲空间的舒适体验
在对商业景观进行设计时,设计师通过将自然的体验移植到商业空间之中,将自然元素在商业空间中进行独特的布置,从而形成休闲的娱乐空间。悉尼达令港南部,也就是今天被人们熟知的Darling Quarter,是澳大利亚最引人入胜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达令港成功地打造了南北向、东西向两条人行走廊,连接起市中心、唐人街和海扇湾。城市居民和游客可以沿街购物、观光、品尝美食,尽情享受休闲生活。达令港改造的另一关键点是让城市公共绿地空间更好地为家庭活动服务,促进城市居民间的交流互动,进而使整个社会更为和谐,更有凝聚力。本项目广泛使用了从德国引进的儿童水上游乐器材,水闸、水泵、螺旋水斗,这些最先进的器具可以让小朋友们全程控制水的流动。水流通过水渠注入一个个游戏空间,这些空间都是由混凝土打造的,极具雕塑感。同步喷泉、水闸门、水轮、光滑的大石头,所有的设施都是为了小朋友们能尽情的探索与享受这个精彩的水世界,并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游戏。游乐园四周设有各种功能设施,以及阳光露台咖啡座、遮阴廊架、户外剧场大台阶休息区,让父母亲、照顾小朋友的阿姨们都可以参与到这个不设围栏的欢乐园中。
2.3将文化概念合理引入,形成商业与文化的相互交融
2.3.1将商业空间塑造文化特色
人们在进行商业消费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引人入胜的文化体验,文化是精神层面最丰富的内容,它具有横向与纵向的多元性,不管是从当代文化来看还是从历史文化来看,文化一直都是人们心灵层面不变的重要内容。在商业空间中引入文化概念和文化因素,能够让人们在进行购物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新三里屯时尚文化创意街区,北区设计为高端消费人群营造出舒适独立的购物环境。在建筑上,北区也显示出典雅高贵,北区北座命名为“时尚前线”,该建筑随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北区东座命名为“水晶立面”,其设计采用玻璃的华贵剔透与金属的坚硬前卫相结合。对比北区,南区消费水平更接民化,是一个汇聚书籍音像、艺术画廊、酒吧等的时尚文化休闲消费中心,包括“尊贵品位区”、“艺术文化酒吧区”、“潮流区”、文化广场和时尚大道等,市民可在此购物、泡吧、健身、看电影、垂钓。闲暇时,市民可去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散步。在建设上,南区注重的是时尚。
2.3.2.将商业空间赋予文化内涵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故事,独特的地域文化能够给一个城市带来一种充实、悠久的感觉,具有文化魅力的商业空间也是一样。将文化内容融入到商业空间能够提升整体的涵养,让商业空间具有自身的特色和魅力,不再只是作为盈利的场所,也可以是文化交流的平台,福州“三坊七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福州“三坊七巷”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现与挖掘,将建筑整体构造成江南小镇的古典风韵,充分突出了唐宋建筑的特色,利用青砖灰瓦石库门等古典建筑材料进行现代建筑的构造,将古代建筑元素充分融入到现代的商业空间之中,从而将商业空间做到具有特色和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的融入,为商业化的改造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3 结语
商业景观空间兼具易达性、舒适性以及文化性,能够实现空间的交融。通过对城市空间的优化改造,或者自然元素的融入,也或者文化内涵的赋予,都能够将商业景观空间做到具有自己的特色,变得与众不同,将商业景观空间不再局限于商业化一个主题,而是真正实现多元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金霞.商业建筑室内环境对购物心理的影响[J]. 山西建筑. 2009(04)
[2] 刘廷杰.后现代的商业空间――体验一种非"短暂"的时尚[J]. 时代建筑. 2005(02)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范文2
关键词:产业文化;商业文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素质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在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长期缺失,导致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分强调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培养的缺失是目前高职教育的瓶颈之一。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0一2020)》也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教育部袁部长提出了文化育人策略,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鲁昕副部长提出了文化三进的要求:“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1]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身不熄的燃烧下去。”[2]由此可见,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渗透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势在必行,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
二、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内涵
(一)产业文化的内涵
现代产业文化主要包括先进企业文化、先进行业文化、劳动者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制度和舆论环境。现代产业文化既有遵纪守法、责任意识、注重质量、团队合作、坚守诚信等先进的工作价值观,又有现代产业科学的生产方式、合理的劳动组织和规范的管理流程等核心内容。它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制度之母,也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3]。
(二)商业文化的内涵
商业文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业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体。商业文化的基本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商业产品文化,任何物质产品不仅是表现出物质形态,而且体现了一定的精神特征,没有精神的物质产品几乎是不存在的,这是商业文化的物质层面;第二个层次是商业制度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商品经济领域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任何一项制度和规定都是与这个社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第三个层次是商业观念文化,是指人们在商品经济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价值标准、道德意识、认识能力等,没有任何商业行为能够不受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4]。
三、“产业文化进校园,商业文化进课堂”文化育人改革与实践
为了加强高职院校的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育人工程,培养学生的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素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以市场营销专业为改革试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实践。
(一)“双化”课程改革构建文化育人理论平台
“产业文化进校园、商业文化进课堂”为高职课程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而“双化”课程改革是构建文化育人不可缺少的理论平台。基于产业文化进校园、商业文化进课堂的视角,笔者认为高职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环节均应融入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元素,如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以顾全大局、相互协助、相互信功企业的影响,国内企业十分重视团队精神,主要集中体现在培养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归属感、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使企业产生真正的内动力。”[2] 因此,本专业也选择一些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以《营销策划》课程为例,本课程以团队项目制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由组建一支5-6人的团队选取相应的产品进行一系列的实际营销策划活动,并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本课程之前就签订了“诚信策划协议书”,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就能够深入理解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文化等,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
(二)校企双向文化融合构筑文化育人实践平台
要将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引入高职校园和课堂,与该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跟企业进行双向融合的深度校企合作,才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提供可实践的平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探索与实践。主要有:
1.与优秀企业“联姻”,为校企文化融合育人搭建桥梁。
要想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共同实现文化育人,首先必须要有富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进行合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与诸多蕴含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进行了“联姻”,如富有“勤恳、节俭、活跃、创新”精神的沃尔玛公司、崇尚“家”文化的娃哈哈集团和“合作创造财富,学习创造进步”的奥康集团等知名企业,为实现校企文化融合育人搭建了非常好的桥梁。
2. 开展校企合作主题活动,为校企文化融合育人搭建平台。
为了将这些优秀企业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文化教育中,本专业与这些企业开展了诸多校企合作的主题活动。其中影响较大效果较好的是每年一届的“大学生赢在职场挑战赛”。该项赛事是与诸多知名企业合作开展的。如今年我们与娃哈哈集团合作开展了“梦想启力 赢在职场”大学生赢在职场挑战赛。该项赛事以个人为单位展开实战销售比赛,参赛选手实战销售娃哈哈集团的新产品“启力”(全部竞赛销售产品由娃哈哈集团提供),第一阶段以销量做为考核标准,达到销售目标即进入第二阶段的营销大赛答辩环节。获胜选手可以赢得到娃哈哈集团进行实习的机会,并获得企业营销实战培训。通过此项竞赛,学生通过实践深入体验了娃哈哈集团“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锻炼了自己的实战营销技能;而同时娃哈哈集团也通过此项竞赛对自己的新产品启力进行了很好的宣传,并从此项赛事中挑选到了优秀的营销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可谓一举多得,校企双赢。
除此之外,本专业还与优秀企业开展了“企业大讲坛”等主题活动,不定期邀请优秀企业代表到院校给本专业学生开展有关企业文化、创业精神等方面的讲座,对学生进行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学生参观知名企业,如奥康集团、康奈集团等,让学生实地体验优秀企业的优秀文化和职场氛围。还在企业里开展别开生面的校企学生座谈会,让学生与企业领导员工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此外,我们还与沃尔玛公司、银河证券等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办班,让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为该培训班学生进行授课,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多管齐下双化融合构筑文化育人拓展平台
1.在专业建设上植入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内涵。
本专业在专业建设上植入了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内涵,将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植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仅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相应的企业文化等介绍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的课程,还十分重视各个实训室的职场文化建设,将一些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精髓等布置到实训室中,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职场文化氛围,做到上课如上班。同时还让学生真正切实到企业中进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之中。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突出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经历。
教师对学生有着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要培养有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素养的学生,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素养。在此方面,本专业一是在引进教师时就十分重视教师的企业经历,优先录用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高学历人才作为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二是定期有计划地安排已经在编的无企业经历的教师到相关的合作企业进行下企业顶岗实习,增强该教师的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素养。三是安排本专业教师与知名企业家进行“朋友式结对”,加强本专业教师与企业家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文化素养。四是送本专业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培训,增强对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学习,不断提升相应的文化素养。
四、结语
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作为高等教育属性要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发挥,其文化传承创新应与自身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彰显职业性,形成高职教育独特的文化传承内涵和特色。在实际工作中,应着力推进“产业文化进校园、商业文化进课堂”。职业教育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能力。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是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面对更加自主更加个性化的青年一代,面对日益加快的技能革新,面对日益凸显的劳资矛盾,提高学校和企业的产业文化水平,把产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优秀产业文化进校园,优秀商业文化进课堂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刘文、李晓梅.高职语文教学对接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242-234
[2]孙红云.服装专业项目教学与企业文化深度对接的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12(5):39-40
[3]王芳.助推校企文化融合,构建特色高职文化[J].改革与开放.2012(18):186-187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范文3
有人把商业与公益合作产生的新经济形态,包括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等等,称为第三部门的新形态,或称为社会经济。有的学者形象地把由慈善到商业的融合比喻为一个光谱,一段是纯慈善,另外一段是纯商业。而在中间偏向纯慈善的是社会经济,包括社会企业、社会投资等等;偏向纯商业的是包括社会企业责任、社会责任、投资等等。问题在于社会在观念和认识上对商业与公益能否真正的合作,公益与私利能否双赢,存在疑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经济目标可称之为利,社会目标可称之为义,一般人认为利和义是对立的,两者很难融合。
但事实上,占据中国文化传统地位的儒家却并不这样认为,孔子并不反对追求富与贵,而是反对不义而富且贵。明清以来,中国商业社会中发展出儒商一脉。在一百多年以前,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就萌生了财富公益的观念,把发展企业与履行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结合了起来,早在1924年就提出了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到本世纪初,随着对安南推出全球契约这一号召,号召企业成为负责任的企业的响应,市场在追逐经济目标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实现自己的社会目标。
在另一方面,公益慈善组织基于自身的发展考虑,不仅要通过市场得到更多的经济资源,也需要在市场中扩大公益文化的影响,努力摆脱传统慈善的束缚进行创新,尝试利用商业手段作为公益组织壮大和发展的动力,从而实现其社会目标。
光谱的两端在向中间靠拢,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就是这种融合的新形态,也或者是新的公益形态。
事实上。包括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与社会企业在内的很多商业领域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对于企业来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具有深层次的高度关联。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改变思路,去创造可以共享的价值,而不是分享已经创造的价值。通过发现社会需求,做大整个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蛋糕,社会问题是巨大的潜在的市场,如医疗保健、改善住房、增加营养、加强金融安全、减少环境破坏等等,都可以说是全球经济中尚未得到满足的最大需求。
其次,重新审视企业的价值链,有效地解决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如健康与安全、工作环境等等,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还可以增加社会价值,这就是扩大整体的共享价值。
当然,公益与商业结合的外部环境也非常重要。从世界范围看,新世纪以来,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倡导确立了社会责任的标准,一些国家政府引导资本市场的指引,以至消费者意识的改革等等,都营造着一个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范文4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的股权,签约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是否最终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将拭目以待?
收购股权在资本市场上是司空见惯的游戏了,通过收购进行战略扩张的作用和好处也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选择什么方式?什么时机?用多大的代价如何来收购?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这是资本运作专家研究的事,在此,我不敢班门弄斧。
既然《销售与管理》的马编辑给了我这样一个命题作文。在此,我想就长城收购冠捷后如何进行有效运作,实现双赢,谈谈我的个人见解。
收购后反目成仇,两败俱伤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例如:1998年办公仓库公司(Office Depot Inc.)收购了维京办公用品公司(Viking Office Products Inc.)失败案例。2000年美国在线(AOL Inc.)与时代华纳(Time Warner Inc.)耗资1060亿美元的合并失败案例。娃哈哈与达能公开决裂的案例等等。
企业家们热衷于收购,原因无一例外的是:收购能使企业更强大,能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但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收购合并研究部主任马克·西洛尔(Mark L. Sirower)对上一轮全球并购狂潮中超过300起重要并购案例的研究,结论是: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认识。
在他调查取样的六个年头中,61%的买方对股东财富造成了损害。交易达成一年之后,失败公司的平均收益率低于同行25%。所有买家的平均收益率低于同行4.3%,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9.2%,通过并购得到的收益甚至不能弥补损失。
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50组失败买家中,两年之后4/5的企业利润率仍为负数,2/3根本没有任何改善。而完全以股权转让进行的合并——有65%的交易是这样的——通常结局糟糕:一年后,它们的收益被同行拉下了8%。相比之下,完全现金进行的交易平均0.3%的获利已经不俗。
笔者认为收购后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收购方是否能够向被收购方输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进行商业模式的再造,只有同时具体以上两个条件下才能使收购达到目的,实现真正的双赢,甚至于是多赢。
企业文化的磨合与改造
据相关调查,国际上并购的失败案例超过7成,其中7成以上失败案例又是因为文化整合不到位。毫无疑问,文化整合决定并购的成败。
在企业文化融合这方面,娃哈哈与达能公开决裂是一个案例,再次证明外资并购中国优秀企业,存在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情结下诞生的娃哈哈企业文化与西方文明诞生达能企业文化的冲突。
美国默生电气公司合并深圳华为旗下安圣电气就是一个在企业文化融合这方面处理不当而导致失败的例子。谁也没有料到,这一闻名遐迩的跨国并购案却导致始料未及的人事危机。并购后,华为的企业文化已彻底延伸到了艾默生网络,而原艾默生的企业文化正在消逝。不能清楚地判断出艾默生和华为究竟是谁收购了谁。在老员工大量辞职的情况下,艾默生原来的传统业务也大量地流失。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正是并购双方由于不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巨大冲突愈演愈烈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新组建的公司元气大伤。
2000年时代华纳兼并美国在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失败例子。双方公司的员工文化不兼容,文化融合会出现了问题,一方是很传统的媒体,一方是新兴的网络媒体,显然在企业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双方员工互相不认同,互相指责、埋怨,甚至破口大骂。美国在线的员工指责时代华纳风格慵懒、做事被动,时代华纳则指责美国在线的员工攻击性太强。最后,双方不欢而散,股东价值非但没有如期望中那样上升,反而损失了2000亿美元。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科技后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首先进行企业文化的融合,再进行优秀企业文化的培育。
长城集团已经形成了“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吸引了众多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长城集团范围内,共有来自十多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人员,与国内管理人员共同致力于公司的管理与发展,彼此相处融洽、合作愉快,构成了长城和谐发展的独有“风景线”。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科技后,也必须能够做到:“组织上合并,文化上融合”。
冠捷推行了“用心专著,领航视界”的务实稳健的发展战略,“诚信承诺,正直务实”的企业文化策略.基于这些理念,冠捷打造了显示器行业的第一服务——“123随心服务”,第一个以厂商的身份承诺“一个月包换,两年上门维修,三年免费全保”的人性化服务,打造了一条消费者受益,渠道商受益,冠捷受益三方共赢的价值链。
长城是大陆企业,冠捷科技有台资背景,虽然同属于华夏文化,但是海峡两岸的文化差异下形成的长城企业文化和冠捷企业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双方都有各自强势的企业文化,注定了这场整合将变得异常艰难。到底是谁要融合谁的文化?这些问题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讨论和猜想空间。
因此,对于长城来说,要很好的整合这两种企业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说想要很快在收购企业之间内部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文化是比较困难的,甚至会导致员工的流失,最终导致竞争对手的乘虚而入。所以,不妨借用一国两制的思想,暂时维持长城与冠捷的原本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首先要稳定军心,让员工,特别是冠捷的员工,从长城收购冠捷的震惊中平静下来,让员工感受到收购前和收购后并没有多少区别,然后在企业内部逐渐扩大长城的影响,让原来冠捷的员工逐渐接受新长城。攻城掠地只有在军心稳定,齐心协力的情况下才能攻无不克。
这一点上,IBM收购Lotus公司的成功案例可供长城电脑借鉴,这是当时软件业中最大的收购案。Lotus的企业文化和IBM差距甚远。Lotus的文化就像其产品一样活泼、灵动,员工们可以随意穿着休闲服上班,这与IBM规定的统一蓝服装、白衬衫、尖皮鞋的着装相去甚远;Lotus不算大的规模使得上司对下属都能够有非常充分的了解;而在IBM,日渐庞大的规模使得任何事情必须靠完善的制度来制约。如果处理不能让两种企业文化得到很好的融合,对IBM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对此,IBM采取的是一种平衡的管理方式,IBM并未将Lotus拆解开来,而是决定将它组成一个全资子公司,而仍然保留原来充满活力的品牌。员工享受的仍然是Lotus公司的工资和福利。IBM没有将自己的规章制度和文化强加给Lotus。因此,Lotus公司没有出现人们所恐惧的裁员,相反员工人数却稳步上升。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员工总数膨胀到近9000人,几乎比收购时翻了一番。员工年流失率也从收购前的11%降到6%。
如何整合长城和冠捷的企业文化,对新长城未来的发展,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原冠捷的员工和原长城的员工有矛盾是必将的,这其中有一个磨合期,要遵循的处世方针,长城电脑要本着“坦诚、尊重、宽容”的六字方针。
具体方法建议如下:
一、进行两个企业的企业愿景的整合
企业的愿景通常是以企业的使命为出发点而确定的未来5年或10年后希望达成的目标。长城收购冠捷后,长城需要在综合评估和把握总体的资源、竞争能力、优势、劣势、机遇以及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冠捷的发展愿景。只有在新企业的发展愿景非常明确,并且通过沟通能够被企业中的员工所接受和认可,才有助于企业整合战略的逐步实施,减少可能的阻力和抵制。
二、寻找的两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共同点
作为收购后整合战略的一部分,长城电脑需要吸收冠捷的企业文化中先进的成分,通过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来促成部分企业文化的“同化”。这对于长城提升自身的能力十分有利。
此外,从文化整合的角度出发,长城电脑还必须有心理准备放弃原有企业文化中无法被并购企业所认同的文化因素。对于那些虽然存在文化差异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影响不大的文化因素,长城电脑在保持自身核心文化及尊重对方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取舍,以达到“”或互补的目的。
三、通过管理变革带动文化变革
长城电脑可以考虑通过管理变革的实施来逐步推动冠捷的企业文化的改变,并最终实现文化的“同化”或“融合”。变革的范围不仅应该包括冠捷,而且应该将长城电脑同样纳入到变革的范围之内,以推动文化整合的最终实现。从组织对文化变革的接受程度和文化变革的紧迫性两个纬度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
四、善利外脑、借助外力
企业文化的变革意味着行为的改变。不同文化需要不同的领导风格。长城电脑收购冠捷后整合的过程中,可以大胆的聘请一些咨询机构进行企业组织变革以达到企业的整合和融合,能够显示其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其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
五、建立企业文化融合的机制
长城电脑要真正成为将双方的整体组织的信仰和价值观,成为双方员工共同遵守的原则。只有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将是否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只有使企业的奖惩机制与企业文化所匹配,只有不断地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才能使长城电脑和冠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的融合。
商业模式的再造
收购后的整合,实质上收购方在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淘汰被收购方旧的商业模式,以诸多并购失败案例来看,兼并与收购行为丝毫没有解决被收购企业的无效商业模式的问题,而且甚至可能因为让管理层从他们需要应对的核心问题上分了心而使得问题更加严重。那怕是长城的冠捷双方原有的商业模式都很优秀,也存在一个如何进行整合优化和统一的问题,不然仍然会有冲突和矛盾,仍然会阻碍双方的前进步伐。
用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是很多收购企业的通病,以为收购了,控股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签约只是收购的万里走完的第一步,商业模式的再造与移植是十分关键的,决定收购的路能走多远、多久的关键。
如百货公司(Department store)下的连锁狄乐公司(Dillard's Inc.)1998年兼并商业公司(Mercantile Stores)后才发现,两家零售商商业模式几乎完全不同。商业公司擅长于“午夜狂欢”打折销售策略,狄乐则坚持天天平价的较保守策略,合并后消费者开始要求狄乐加大折扣程度。并购一年之后其股价下跌了55个百分点,也使狄乐自食苦果相当一段时间。消化不良是并购中的一个典型通病。假如两家公司进行重新设计,设计一套符合两个公司特征的商业模式的话,不至于自食苦果。这是典型的收购双方的商业模式的冲突造成的。
再如西门子将手机部门折价3.5亿欧元,卖给中国台湾最大的手机厂商明基。后明基收缩手机业务发展放弃西门子,标示二者彻底决裂。该并购失败的案例,因为没有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完成对收购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合理和有效的重组。
中国显示器市场经历了2006年的渠道变局和宽屏冲击,在2007年将迎来新的竞争局面。随着产业链整合程度的提高和宽屏主流地位的确立,产品和技术将不再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对于身处第一阵营的显示器厂商来说,“资本战”和“渠道战”才是2007年的重点所在,资本的运作和渠道的布局将成为决定中国显示器市场未来走向的支柱力量。
此次长城电脑的战略性决策和动作,让业界也感知到,长城打造显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决心和长远预期。由于长城电脑已经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收购后在业务整合的基础上,除了可获得对上游显示器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之外,长城电脑与冠捷科技更可取得业务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形成产业链,带来市场份额的扩大。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的目的是要打造一个消费电子产业链,但是这一条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打造主要靠优秀商业模式的来完成其使命,用优秀的商业模式将资本和渠道这二个决定中国显示器市场的关键性要素进行巧妙的成功地嫁接与融合在一起,形成长城和冠捷的核心的竞争优势。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后的整合将主要是商业模式的整合,长城电脑可以以显示器的价值链为核心进行上下延伸和横向延伸进行商业模式的重构。长城电脑以价值链为核心进行商业模式的整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沿着长城电脑或者冠捷的原有产品向横向相关价值产品扩张。以显示器或者电脑为核心价值进行产品、品牌、渠道、终端、人才等价值链的组合与整合。
第二种是沿着长城电脑或者冠捷的原有产品向产品上下游进行纵向相关价值产品的扩张。从卖电脑到卖家电,再到整合家电、通讯等一系列产品的价值链的延伸。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范文5
关键词:商业街;特色文化景观;传承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有着更多高品质的精神需求,商业街逐渐由“开市即营,散市即归”的传统面貌向创意商业街转变,特色文化商业街应运而生。这种体现城市文化特点,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开放式街区成为是城市文化和商业的重要载体;而地域文化也借着创意商业街文化元素的渗透和融合而发扬光大。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苏州西部镇湖,占地10393平方米。项目东临绣品街商铺,西面为刺绣艺术馆和刺绣艺术展示中心商铺,南面为绣馆街路以及规划空地,北面与锦绣坊别墅一路相隔。地块周边绣品街、东城路为镇湖两条主干道,可接连通往东渚、光福镇,同时连接太湖大道通往苏州市区及绕城高速,地块通达性好。
2.项目现状分析
项目地处高新区西部生态城,是该区域内唯一同时有内、外街和广场景观的商业街,区位优势显著。地块周边已建成绣品街、刺绣艺术馆、刺绣展示中心、苏绣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刺绣产业发展载体,整体商业氛围较好,既有利于服务整体环境的交通便捷,又能创造较高的商业价值。该项目的景观空间多元而丰富,通过建筑界面的变换形成了南侧宽尺度的中庭空间,以及北侧窄尺度的中庭空间。通过对各种空间的布局和设计中,达到功能和美观的自然融合。
3.景观设计理念
3.1多元商区
高品质的商业街,应当同时满足人们观赏、休闲、文化等不同的活动需求。由建筑丰富
的界面空间形成穿插交融、形式各异的院落空间。这些或开放或半开放的空间不断转换,打造出以传播苏绣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服务空间,同时满足购物、旅游、商务、餐饮等多重需求。
3.2文化街区
设计过程中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地域特色文化,根据文化特质确定其发展机制,将新的活力注入到传统文化中去。苏绣发源于“人间天堂”苏州,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商业区内集中展示优秀的刺绣艺术品,在体现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的同时,使街区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意蕴与地域文化特色。
3.3场所体验
任何一个空间场所,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体验者,我们应该致力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商业场所更重要的让人对整个场所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景观设计中将商业户外环境定位为商业行为发生的户外延伸。让广场成为人们聚会的中心,多样化的公共空间提供人性尺度的交往场所,从而提高城市商业区的品位和竞争力。
4.景观设计构思
4.1主要入口设计
商业街采用街巷式商业模式,主入口沿内街边界形成的入口广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同时也形成商业人流导向。街道中央区域贯穿的狭长型绿化包围着水景,形成核心景观,休憩区与商业人行流线依托水景融合,并通过桥及室外趣味垂直交通空间形成视觉强烈的引导,整个步行过程充满期待和乐趣。首层与二层将成为“苏绣艺术集中展示区”,主入口楼梯与扶梯间的空间设计成逐层跌落的花坛,并设置趣味指示增加上层商业的人流。
4.2空间流线设计
外街采用现代中式的手法,内街则采用现代简洁手法,与周边中式建筑形成一种自然的过渡,增加了建筑的融合度。地块高差比较大,设计时因地制宜,巧妙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处理高低空间。景观布局上与建筑形式设计相互穿插,使地块内各部分功能都存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形成广场的多样化空间。同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景观设计中有人与自然的交流接触,人在走时移步换景,赏心悦目。
4.3中庭空间设计
通过突破性的扩大街巷尺度,形成了一个多元的中庭空间。组团布置的商业建筑,构成了从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到公共空间的流畅过渡。结合中庭的曲折型楼梯,巧妙的设计了一个音乐旱喷广场,成为中庭空间的视觉焦点。旱喷广场南面的树阵广场,变换的铺地、花池、座椅组合成四季流动的景观,使游客能从购物、休闲、娱乐、生活各层面各方位享受多位一体的人性化商业空间。
4.4景观绿化设计
在狭长的街巷空间中,设计出线条流畅的弧形绿化带并做了一些坡度和地形,形成一个自然优美的植物景观;树阵广场上排列的高大乔木,在给行人遮荫的同时形成了一个整洁大气的植物景观。结合乔灌木的形体和色彩美,人在行进过程中步移景异,提供多种类型的植物群落供人欣赏。在树种的选择上,根据地域特色,挑选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构建地方特色和风格。因地制宜的设计,创造出能给人自然观感的植物景观。
4.5景观细节设计
好的景观设计往往取决于细节,招牌、灯箱、座椅、指示牌等景观小品和城市家具的细节元素运用,也决定着商业街的气氛形成,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接触的界面,是展现品质的细节之处,这个集刺绣研发、生产、销售、展览以及旅游等一体化发展的地方特色区域为触发购物提供了可能性,创造了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与建筑相得益彰的宜人场所。
5.结论
文化特色商业街的建设以前瞻性的眼光全面促进文化产业的一体化运营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提升了城市形象。希望苏秀天地商业街的建设和发展能打造苏州的“城市名片”、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并将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门宝贵的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并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 马继芳.论苏州刺绣传承的艺术特性[J].群文天地.2012(7)[2] 蔡文彬.探索地域文化在商业街环境与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11) [3] 庄春夏,张建华.创意商业街文化氛围营造初论[J].上海商业.2013(1)
[4] 张伟.从体验经济的角度看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J].建筑与环境.2012 (2)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范文6
关键词:德化步行街;公共设施;地域文化;策略
一、德化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设施与环境脱节
德化商业步行街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自独立,使得商业街道空间与城市建筑和街道内部各元素之间缺乏必要的功能和空间联系,难以形成有机整体。德化商业步行街的形成有着自己的背景与特色,但是目前的公共设施设计几乎全部抛弃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没有自己个性,能够体现和强化地域特色的公共设施很少见到,文化背景和街区环境设计没有能够真正的影响到公共设施的设计。
(二)缺乏地方特色
郑州德化商业步行街是一座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生活变迁的缩影。德化商业步行街中的公共设施很少考虑的地域因素,对木地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现代化的设施很多,带有地方民族传统特色的设施很少,相似雷同的公共设施很多,有个性的公共设施很少,全球化的发展致使公共设施与地域文脉特质的联系被国际化和统一化取代,不同地域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逐渐失落,城市失去了特色,失去了自我。商业步行街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只有在认真分析当地的文化特质、历史背景,结合现代化的设计因素,才能真正营造出具有特色的步行街。
(三)传统文化的衰落
德化商业步行街是在原有历史传统商业的基础上改建来的,在改造建设过程中拆毁了以前的古建筑,为追求表面的风格协调或者传统特色,破坏了历史文脉的“真实性”,破坏了传统文化氛围,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考虑欠妥是这些问题的根木所在。公共设施的设计离开了传统文化这根支撑柱,其魅力也就失去了大半。很多公共设施就是简单的复制品,简单罗列到一起,让德化商业街没有主题,没有地域性的文化特色。
二、德化步行街改进策略
(一)传统元素的引入
德化步行街是有着“百年德化”之称,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的古街,由于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不同于其它地方的传统元素。著名的商战文化、名店文化、德化街名字来源文化、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机等具有很多令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元素。因此,步行街中的公共设施改进中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条件下,根据步行街的特定场所空间结合这些元素传递步行街的文化气息,使得公共设施最终和步行街整体环境风格相协调。
(二)与步行街整体环境相结合
公共设施是商业步行街和城市景观公共系统的重要构成因子,是城市形象体现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德化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设计应注意与街区整体环境的融合,使得公共设施与步行街空间环境、城市环境、公共设施之间相互协调。德化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与街区整体环境的融合可以从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公共设施之间的相互协调融合两个方面来考虑。例如德化步行街旁边的二七纪念塔,可以从塔的造型元素中提取造型,应用到街区中的路灯设计中,这样可以使公共设施自然的融入到周边的环境。
(三)增加公共设施的体验式设计
现代产品设计正朝着体验式的方向发展,在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中,增加体验式设计,能让步行街整体形象得到很大的提升。体验式设计强调产品与人的互动,使人对产品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以今天对一个产品好坏的评价标准来看,功能的实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方面,取而代之的事人对产品精神层面的追求上升到第一位。同样,公共设施在城市发展中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它还要承载着城市文明精神和居民生活方式的体验。比如,德化步行街中小吃文化,可以原型再现当时的吃饭的座椅,让人坐在椅子上像是回到了德化以前的街道。仿佛自己回到了从前,在德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进行了一次穿越。
(四)增加公共设施的线索设计
在现代大部分步行街中,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划分,因此有很多指示系统的增加,指示系统可以让人们对整个街道的功能有所了解,但是在步行街体现文化功能时就很难再用指示系统进行表示,为了步行街在文化功能上有更多的体现,可以在步行机中借助公共设施来进行线索设计,即以公共设施为载体,将一个街区的文脉要素用一些主题进行串联,让人们能够根据公共设施的引导来对整条街区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的向前探索,这样既可以增加人们的乐趣,也能让步行街中人的了解街道的文化内涵。比如,可以在阴井盖上作出德化步行街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布。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与整体环境相融合、增加体验式设计和线索设计等手段,进行公共设施的再设计,希望可以让德化商业步行街增加更多的文化底蕴,重新展示出昔日的文化风采。
【参考文献】
[1]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国勇,尚娜.公共设施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