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防工程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防工程计划范文1
关键字 性能化消防设计;建筑消防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203-02
经济及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建筑行业的快速崛起,建筑物所具有的功能也逐渐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攸关社会大众生命安全及切身利益的建筑防火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其相应的消防设计要求也随之大大提升。传统的处方式消防设计现已难以全面满足复杂建筑的消防要求,所以相关人员根据特定建筑所具有的火灾特性进行研究,性能化消防设计由此诞生。其以消防安全工程学为基础,根据建筑结构、内部可燃物及用途等情况,由设计者结合其功能、空间等条件自由地位建筑物选择各种有效的防火措施,再将各个措施有机组合,形成建筑总体防火设计。
1 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1)保证建筑物内部人员能够安全疏散;2 保证建筑物的构件具有耐火性能;
2)性能化安全疏散。其以建筑物内部人员的安全为中心进行考虑,主要目标为:建筑内部人员能够在火灾蔓延至危险状态前全部到达安全区域。安全疏散的步骤为:(1)有效确定需要进行安全疏散的目标,将消防工程学理论灵活运用于实际的消防工作,对建筑物火灾存在的危险性进行模拟量化解析,科学合理地辨识危险源并设置火灾场景;(2)根据多起火灾实力得出的经验,综合分析并计算建筑内可燃物质的安全隐患,并对可能引发火灾的各种条件及由此造成的火势、烟雾漫延途径及人员疏散情况进行预测;(3)评判相关设计,结合预定的人员疏散目标对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科学性进行校核;(4)不断调整并优化设计方案。
3)性能化构件的耐火性。其以建筑稳定性为中心进行考虑,通过对火灾中建筑物构件的反应进行分析,采用性能化设计来保证建筑物在火灾中的稳定性,避免建筑倒塌现象产生。其性能化设计的标准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时间大于火灾持续时间。
2 性能化消防设计在建筑消防工程中的应用
2.1 在综合性大型建筑消防工程中的应用
使用功能多而复杂、体积大、财富、人流及物流相对集中、形式结构多种多样等是综合性大型商业建筑物的主要特点,其存在电、气、火使用频繁、可靠防火区难以形成、排烟可靠性低及人员疏散难等危险特性。性能化消防设计应根据以上特点与特性来进行考虑。
首先,根据城市规划内容对建筑物所处位置、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及防火间距等进行确定。综合性大型建筑禁止设置于火灾危险等级为甲类、乙类的厂房附近、甲类、乙类、丙类等可燃气体与液体储罐附近以及可燃材料堆放场附近。应建造专用房间,用以安设燃油、空调机组、热水机组、燃气锅炉、油浸电压变压器、高压电容器及多油开关等易引发火灾的设备。规定要求以上及同类设备应设置在地下一层或首层靠外墙的位置,但商家多希望首层能够尽量不被设备用房占用,所以只要通过公安消防部门所组织的专家论证及设立行政管理部门,并采取了有效地应对措施,便可将消防设备安设在主楼屋顶、裙房及地下二层。幼稚园、游玩厅及托儿所等儿童聚集的类场所应安设于建筑物的首层、二层或三层,并进行出入口的单独设置。综合性大型建筑物内部的KTV、歌舞厅、夜总会、放映室、录像厅、桑拿浴室、网吧及游艺厅等娱乐游艺场所也应设置在建筑首层、二层或三层。这类设置应尽量靠外墙,避开袋形走道的尽头和两侧。针对其容纳的人数,以厅室的实际面积为基础,放映室及录像厅应按照1人/m2进行计算,其他场所则按照0.5人/m2进行计算。以上场所均要使用耐火能力大于两小时的隔墙以及大于一小时的楼板,用以分离其他场所。结合实际需求,假如一定要在墙上设置房门,那么必须设置防火门,且防火门的防火等级不低于乙。
2.2 在公路隧道消防工程中的应用
隧道起火存在人员疏散困难、烟雾不易排出等特点,其人员疏散的性能要求可归纳如下:整个疏散过程中要保证隧道内部人员不受到火焰及火灾烟雾的侵害;隧道内部人员可从隧道中的任一位置无危险地抵达疏散通道;保证对隧道内部不熟悉的群众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较为容易地找到安全通道;保证群众找到安全通道前不发生排队或过度滞留的情况。
火灾发生初期,烟雾及空气存在分层现象,烟雾的扩散也相对缓慢,所以为救灾的最佳时机。如果这之前没有成功灭火,当烟雾因空气的自由扩散而形成危害区之后,救灾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性能化消防设计中的通风气流设计能够较好地改变烟雾扩散形态,使得隧道防火效果更佳显著。
针对隧道消防工程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临危人员及车辆的疏散方法如下:
时刻掌控隧道监控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灾;在发出火灾警报的同时快速关闭隧道,严禁车辆进入;开启“揉烟”程序,用以稳定烟雾扩散;隧道内设置的值班人员要及时对相关单位发出求救信号,如消防及救护等单位,各个单位在了解火灾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要拟定有效的应急措施;对监控设备进行合理利用,快速对外公开事故信息。例如,可利用广播通讯指挥灭火及车辆的疏散,并将隧道入口及附近的所有信号灯变更为事故闪烁,情报板及时显示真实的事故信息;按照日常方式组织事故下游车辆尽快驶离隧道;及时疏散事故上游车辆至紧急停车带,离火源尚远的车辆先驶入行车横洞,再通过另一隧洞离开隧道,在场人员则通过距自身最近的行人横洞远离危险;隧道内部的所有灯具要时刻保持全开状态以便救援。隧道内部所有火灾点的上风侧横通道必须全部打开,该区域车辆经由横通道疏散至安全的另一隧道,下风侧所有车辆快速有序地驶离事故隧道;安全隧道需改成双向行车,规定行车车速不超过30km/h,并禁止超车。
临危车辆中的群众下车之后需在同一安全区内进行统一的人员疏散。人员疏散存在很大的不定性,所以为保证群众能在火灾威胁到生命安全之前到达安全区域,相关人员必须构建隧道人员疏散过程的数值模拟,用以进行合理的疏散设计。
3 结论
性能化消防设计引领着全球消防设计今后的发展,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各类建筑物消防设计的时代化、合理化及利益最大化,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虽然当前许多建筑都还未对其进行采用或采用得并不全面,但随着相关人才的涌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根据建筑物自身特性而产生的消防设计必然会在推动火灾安全工程学发展的同时,创造出崭新的消防安全历史。
参考文献
[1]李向南.浅谈性能化消防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39(6):17-18.
消防工程计划范文2
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繁荣,技术领域也有新的突破。经济与科技双双发展的今天,带领建筑业也走向新的领域,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与建筑业的融合,让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建筑业与科技相结合,就是将建筑中的一部分通过电气设备进行消防电气工程的控制,在电气自动化的安装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复杂也非常重要的工程环节,同时通过电气设备进行建筑内部的统一控制,从而达到智能化的生活目标(黄保金,浅谈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配电设计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的分析:江西建材,2016)。
2.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概述
各行各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电气自动化项目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科技创新。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电力自动化技术日趋成熟,促进了现代建筑业的稳定发展,也是未来现代建筑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它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现代化建筑中的运用,通过对控制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使中国的电气自动化项目的发展更加顺畅,为中国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3.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分析
现代建筑自动化包括的控制系统繁多,例如消防工程系统等。运用电气自动化是为了提高使用效率,让建筑管理更加便捷。现代建筑中电气自动化运用的非常多,在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对于建筑电气自动化的运用,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条例,帮助指导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的顺利进行与快速发展,在电气自动化的运用中有非常大的优势所在,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1实现了对建筑电气系统的高效监管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建筑应运而生。现代建筑的结构多变,传统老旧的监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施工现场的需求了,建筑面积大无法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监控,在多个部位可能产生盲区,从而造成事故的多发。同时设备也是一大问题,故障的出现为用户增加了更多的不方便。现在可以通过建筑电气自动化对建筑施工中数据的采集以及全方位的监管,帮助电气系统稳定的运行,同时还能保障人们生活不受影响以及维护企业效益。
3.2提高建筑电气各系统的联动效应
建筑电气自动化是在网络监管进行操作,通过建筑电气自动化将各种功能联系到一起,实现一体化的联动管理。
3.3增强建筑电气的安全性
无论是电气的安装还是使用在于电气系统本身还是具有一些危险,例如设备出现故障或者由于人员的操作出现失误,都会导致电气系统产生严重的安全风险,但是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出现就会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的产生,建筑电气自动化将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也是通过统一调控进行事故低风险的处理。不仅能增加建筑电气的安全性,还能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徐安高,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方案分析:建材与装饰,2017)。
4.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备常见的问题
4.1对电源监控设备进行设置
在进行相关的消防电气设计时,电源箱内未安装电源监控设备,不能及时的查看电梯的运行状况,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内,如果没有设置自启程序的发动机没有安装电压检测仪,那就只能通过手动方式进行停电。
4.2不合理选择供电设备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往往会用复式脱扣器来进行消防配电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因线路过载而导致消防设施无法启用的情况,同时,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常常使用共同电源对联动消防设备供电,存在引发火灾事故的安全隐患。
5.电气设计中消防设备问题的解决对策
5.1设置电源监控设备
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及规范进行消防电气设计,在电源箱内安装电源监控设备并安排监控人员进行定期巡查,以确保电源监控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同时有效地消除火灾等安全隐患。
5.2合理选择供电设备高层建筑电气设计
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建筑的实际环境选择适合的消防电气设计方案。首先,要想是电源更好的发挥作用,应该尽可能的确保电源运行的稳定性,这就要求在设计时,把应急电源和公共电源分开设计,对供电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消防设备末端的配电箱在危机时快速做出反应,保证供电设备消防安全。
5.3消防配电线路的敷设
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个消防环节的配合,其中消防配电线路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消防配电线路的材料要选择耐压值更好的铜芯导线或者电缆,其耐压值不得低于450-750V,并且对提高消防配电线敷设的相关技术要求。眀敷与暗敷都是消防线路的常见敷设方式,不同的电线敷设方式对技术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采用眀敷方式的时候,要注重对金属套管的保护,也可以采用密闭式金属线槽,并且对线槽和套管进行防火材料涂刷处理,提高线路的抗温性能。
6.智能技术在消防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6.1在照明系统工程中
在消防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核心的部门就是照明系统,建筑的主体建设是施工效果所直接影响的。为此,就需要在消防电气工程建设中加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让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得以实现,同时还能确保照明系统的日常需求,将电能的消耗大大减少。另外,智能照明系统装置要结合每个区域的功能不同,将照明的时间、强度以及功能等方面采取分析,就能让照明系统实现自动化。
6.2在消防电气设备中
目前,在建筑消防电气工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采用智能技术,就能让建筑消防电气设备实现自动控制。与此同时,电气施工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会让施工难度系数增加,施工的整体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为此,就需要采用智能技术,让施工的方式进行创新和改变,确保施工质量,给消防电气设备实现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另外,电气设备在控制和管理中,包含的技术很多,其中有:计算机处理技术,精密传感技术以及定位技术等。在控制中,要针对消防电气设备采取准确地定位。在电气设备中需要按照定位技术,可以对设备进行精准地定位。针对精密传感技术,就能让消防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实际的参数有效地传到计算机中。针对计算机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程序进行了有效的编制,利用程序就能让消防电气设备实现自动化。
6.3在物联网中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是应用层、传输层以及感知层组成的。进行消防电气工程施工中,要利用物联网智能技术,让消防电气工程电力监控系统得到有效的构建和完善。其中电力监控区域的感知层是传感器、摄像头组成,另外还可以安装电源设备,可以针对所检测的对象进行识别,同时与电源电压结合,就能有效地传输到监控中心。另外,监控中心要结合具体的需求,还要重视传感层的质量,电源的工作要随时地进行调整。
6.4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
在建筑施工中,电磁兼容的设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电磁兼容性的设计需要强化,就能防止设备的故障发生。进行火电工程施工中,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超高压、雷击等。为此,就需要采用防静电接地以及屏蔽接地,将上述这些进行解决。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采用设备外壳和PE线进行连接的方式,确保建筑消防和电气设备能够在日后进行运行。
7.结语
消防工程计划范文3
【关键词】自动控制;消防工程;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越来越多,消防工程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在各种安全事故中,由火灾引起的损失具有危险性大、人员伤亡多、蔓延迅速等特点,因此如何更为合理的应对火灾成为消防工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火灾的发展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即开始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以及熄灭阶段。火灾的开始阶段即火灾产生至逐渐蔓延的十几分钟,该阶段火灾燃烧面积小、火焰强度低、辐射热不强。火灾最容易被扑灭的时机即在开始阶段,投入较小的人力、物力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挽回生命财产的安全。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以自动控制技术为原理的各种控制系统开始应用于消防工程。在火灾发生的开始阶段进行实时监控,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极大地提高了灭火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经济损失,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2、火灾实时监控报警系统
消防工程中,用于实现自动消防的主要有火灾实时监控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通常还要附设防烟排烟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火卷帘自控系统以及火灾警报等装置。
火灾实时监控报警系统包括触发装置、报警控制器、警报设备以及各种附件。在火灾的开始阶段,会产生烟雾、释放大量的热能,这些物理量被火灾探测器采集后,转换为电信号输送到火灾报警设备。安装在火灾报警设备中的报警控制器根据这些电信号,综合分析后控制警报设备工作,同时显示出火灾产生的具体部位以及时间。在告知人们火灾产生的同时,火灾实时监控报警系统还会触发自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实现真正意义的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的降低由火灾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2.1 触发装置
火灾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的触发装置通常有两种触发方式,即自动控制触发方式和手动触发方式。手动触发方式就是通过触碰报警按钮来进行人为触发,实现报警。火灾报警按钮要装设在电梯、楼道、走廊等人们出入比较频繁的地方,而且按钮要易于操作。当人们发现火灾险情时,手动触碰或按下报警按钮,即可向火灾报警系统发送报警信号。自动控制触发方式就是利用火灾探测器自动触发以实现报警。火灾探测器以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雾、热量、辐射等物理量作为探测信号,对火灾险情进行实时监控。自动控制触发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火灾报警系统的实时性,在火灾发生又没有被人即使发现的情况下,有效地避免了火灾险情的扩大。根据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可以分为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以及复合式火灾探测器等等。
2.1.1 感烟火灾探测器
感烟火灾探测器以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雾以及液体微粒作为探测信号,当空气中烟雾浓度以及液体微粒浓度达到设定值时,感烟火灾探测器就向报警系统发送报警信号。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特点是,火灾险情发现最及时,而且探测成本低,适用场合广泛。
2.1.2 感温火灾探测器
感温火灾探测器以火灾发生时,室内或者探测区温度的增值以及温升速率作为探测信号,当探测区温度升高至某一设定值或者温度升高的速率过快时,感温火灾探测器就向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相对于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适用于易燃物燃烧时不易产生烟雾或液体微粒的场合。
2.1.3 感光火灾探测器
感光火灾探测器以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火焰光作为探测信号。感光火灾探测器对于火焰非常敏感,能够产生敏感反应。按照着火产生的规律,发光通常是在产生烟雾和温升之后,因此相对于感烟火灾探测器以及感温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属于火灾晚期探测器,但是对于一些能够产生强烈火焰,却不易产生烟、热的场所使用感光火灾探测器,对于火灾报警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2.2报警控制器
火灾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的核心部件就是报警控制器。各种形式的火灾探测器探测所得的火灾险情信号,输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产生火灾;当火灾发生时,报警控制器控制警报设备进行工作的同时,确定火灾产生的位置以及时间。火灾报警控制器还给所有的火灾探测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保证各个火灾探测器的正常工作,实时监测整个控制系统中线路是否出现故障。
3、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常见的形式有: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空气泡沫灭火系统以及多种形式的组合式灭火系统。
3.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喷头、报警阀以及监测器组成。通常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洒水喷头还起着探测火灾的作用,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关键部件。报警阀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作用是:控制水源开关、发送报警信号、防止水流倒流入供水泵。根据灭火系统的灭火原理报警阀分为湿式、干式以及雨淋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即监测器。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灭火系统的工作状态,并予以记录,报警控制器将这些信息分析后实时显示。监测器监测得部分指标有:水流流速、水压、气压以及水位等等。
3.2 自动泡沫灭火系统
以液态水作为灭火介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虽然广泛应用于各种灭火场所,像建筑物、工厂等等。但是对于一些不易溶于水、或密度小于水的易燃物,诸如酒精,所引起的火灾,使用液态水进行灭火时,效果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及时灭火反而扩大了燃烧面积。利用空气泡沫为灭火介质的自动泡沫灭火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根据泡沫发泡的倍数不同,自动泡沫灭火系统通常分为:低倍数自动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自动泡沫灭火系统以及高倍数自动泡沫灭火系统。
3.2.1低倍数自动泡沫灭火系统
当泡沫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后,其体积膨胀小于二十倍,即为低倍数泡沫。低倍数自动泡沫灭火系统主要应用于由汽油、煤油、丙酮等引起的火灾,通常布置在化工厂、油田、机场等场所。
3.2.2中倍数自动泡沫灭火系统
当泡沫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后,其体积膨胀在二十倍到二百倍之间,即为中倍数泡沫。中倍数自动泡沫灭火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固体表面火灾以及固体深位引燃火灾,当立式钢制储油罐发生火灾时,也可以利用中倍数自动泡沫灭火系统进行扑灭。
3.2.3高倍数自动泡沫灭火系统
当泡沫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后,其体积膨胀在二百倍到二千倍之间时,即为高倍数泡沫。高倍数自动泡沫灭火系统的特点是,对火灾进行扑灭时,以全淹没方式充斥防护空间,不受容积大小的限制;而且泡沫绝热性好、无毒害作用。
4、结语
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消防作业的高效率。在现代化消防建设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化消防建设的重要指标。火灾实时监控报警系统以及自动灭火系统固然重要,但是建设一支能打仗、能打胜仗的高素质消防队伍也同样不可小觑。只有在思想上提高消防意识,关键时刻严格遵守相关规程,才能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刘申友,袁宏永,苏国锋,刘炳海,疏学明,陈涛. 定点灭火智能消防水炮[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2]赵宗虎. 浅析常开防火门的发展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3]王振华. 高层建筑消防安装工程施工及要注意问题[J]. 辽宁建材,2011年07期.
消防工程计划范文4
一、不公平感产生的原因
1.考评内容不全面
眼看学生打架而无动于衷、地震一来丢下学生不管不顾自己跑路,这些品质低劣的教师是极个别的,但他们的存在极大地有损教师队伍的形象,世人深恶痛绝。这样的教师不管教学能力有多强,但他们的人品低劣、师德败坏,在教书育人这一崇高的工作中,不可能有上佳的业绩。由于师德好坏的标准难以确定,考核难以量化等原因,很多学校为简便易行,不把师德列入绩效考核内容,给一些品质低劣的教师钻了空子。如有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竟违背法律法规,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刁难、打击,让这些学生不堪忍受而自动辍学。这也是目前农村初中学校学生辍学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绩效考核时,这些教师的教学成绩上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大多数具有良知教师对绩效考评机制的质疑。
2.考核标准的局限性
有的学校制定的考核标准,表面看起来很公正,其实并不切合实际。例如,以教学成绩达标为标准,看起来能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表面很公正,其实教师所任班级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好的班级,很容易达标,整体素质差的班级,教师即使尽了最大努力,也难以达标。这些教师自然就有了不公平感。
3.论资排辈思想作崇
教师绩效考核还是迈不出论资排辈这道坎。由于历史原因,80年代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将一大批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现在这批教师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占很大的比例。他们年纪大、职称高、资格老。从稳定、和谐方面考虑,很多学校在教师绩效考核中还是给他们以照顾,即以职称高低论英雄。可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甚至工作干劲都逊色于年轻一代。教师是低收入人群,绩效考评关乎他们的利益得失,他们一般都会格外关注。勤勉工作,成绩优良得不到奖励,而懒散应付,效果低劣,却没被惩罚,难以服众。
4.偏见引起不满
有些教师由于人生阅历、认知水平、思想境界等原因,对学校管理工作了解不全面,体会不到学校管理者的辛酸苦辣,认为在绩效考核中,学校领导出方案,管理工作权重分过高,讨论时教职工也不好意思提意见,从而对学校领导形成了不正确的态度——偏见。虽然形成偏见的只是极个别教师,但偏见一旦形成,持偏见者往往就通过语言、情感、行为等方式表现出来,进而影响其他教职工,滋生不公平感。
5.缺乏反馈和面谈沟通
绩效反馈沟通是绩效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教职工对绩效考核开始认识是模糊的,同意考核方案只是从众心理使然,等考核结果出来之后,还是觉得存在不公平现象。沟通能拉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距离。可是很多学校的绩效考核过程就是缺少反馈沟通环节,没有给这些教师表达诉求的机会,更没有给他们以合理的解释。这些教师的“包袱”越背越重,与学校管理者产生了隔阂,距离越拉越远。
二、不公平感的预防及转化
在学校绩效考核中,造成教职工不公平感的出现,轻则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学校领导班子的威信,重则造成教职工不团结,引起内耗,必须预防及转化。
1.坚持师德考核放在首位不动摇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育部《 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 》指出,完善绩效考核内容,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学校在进行绩效考核中,不管难度有多大,不能忽略这一根本。考核内容主要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各方面;在考核方式上,应采取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操作过程中,保证整个评价过程公平、公正、公开,防止暗箱操作和其他利益交易。
2.奖优罚劣,分别对待
达尔文说,把奖章给那些初步着手事业的年轻人比给那些将近完成事业的人作为一种奖励更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发放绩效工资,则有激励价值,否则失去激励意义,甚至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对那些高职称、低绩效的老资格教师,不能一味迁就照顾,而要区别对待。由于思想态度影响绩效的,需要对其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师德修养的培训;如果是工作能力有问题的,要对其进行技能开发培训;对于那些品质低劣、素质低下者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转岗或末位淘汰。
3.利用公平理论,因势利导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创立了公平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通常要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有公平感;如果不相等,则有不公平感;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受到不公平(利己或损己)待遇时,他往往采取一些方法消除心理上的不公平感。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做好消除或转化工作:一是引导损己不公平者改变比较对象。学校领导通过与他沟通,找出本校一个投入与报酬比值低于他的人和他比较,使他的投入和报酬比值接近对象,以消除他的不公平感。二是及时与利己者沟通,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指出在考核中他们的利己之处,鼓励他们增加投入,更加努力工作,以更好的绩效回报学校。既让他们自己达到心理平衡,又让其他教职工心服口服。利己不公平者增加自己的投入,有利于增加活力,推动学校工作的发展。
4.消除偏见于萌芽状态之中
在学校绩效考核中,个别教师有偏见是不可避免的。但偏见一旦存在,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不能让持偏见者公开表示,已公开表示了,要纠正就很难。考核方案公开后,立即通过语言、感情、行为等方面了解教职工是否存在偏见。一是校长可以鼓励教职工通过网络等方式与自己交流,由于对方可以隐姓埋名,没有思想顾虑,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而清楚全面地了解教职工的内心世界。二是注意教职工的感情流露,捕捉他们的态度信息。例如,对学校决策是拥护支持,还是消极抵触;对学校发生的事故,是焦虑痛惜,还是幸灾乐祸。如果出现不正确的态度,要及时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三是通过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行为的变化或许能了解到他们对考核方案的态度,从而及时化解或转化。
5.制定切合实际的标准
学校可以制定一套反映教师平均水平的一般标准,同时制定一套反映绩效提高幅度的特殊标准,在两套标准考核结果的统一上认定教师工作绩效。这既能反映努力的程度,又能反映达标的情况。
6.讲究反馈方式
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是整个考核工作是否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一环。对考核结论好的教师来说,在大庭广众面前宣布,会使他们倍感鼓舞;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教师来说,如果不讲究反馈方式,会使他们感到难堪,甚至反感。对于后者,在公布结果之前,学校领导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他们交流沟通,使他们了解学校管理者对自身的期望,了解自我的绩效水平,掌握自身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也给他们提供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寻求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的机会。通过交流沟通,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让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消防工程计划范文5
关键词: 化学课程 考试方法 考核改革
我国教育逐年改革、拓展新思路,教育有着新变化。技工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普通教育相比,技工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想搞好技工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方式,采用符合实际的技工教育模式。化学是技工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之一,化学课程的考试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使其适应技工教育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我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传统考试模式的反思与现状
目前技工学校的化学教学,仍旧沿用传统教育模块,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重复练习,并采用一纸期末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这样造成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被动学习,毫无动手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传统考试的弊端,我院化学教研室对高技化学考试、考核进行探索和改革,取消一部分科目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有利有弊,利在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弊则在于学生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记忆。而且初步改革显得单一,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的能力,提高其学习动力,鼓励其个性发展,进一步改革高技化学考试将作为以后的重点。
2.高技化学体系新考试、考核的初步设计
在整合之前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讨,在探讨中改革,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但又有个性发展的考试、考核体系。目前高技化学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这三个版块,针对这三个版块,我们可以进行探讨。专业基础课我们可以作为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强调广度但不会深入;专业课则作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强调深入但不会面面俱到;专业技能训练则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强调技能的掌握和运用。针对上述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考核方法,通过不同的难度和创新层次,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参加考评。通过这种形式,对高技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
新考试、新考核体系的具体形式:(1)优化考试形式,不同课程采用不同形式,可以为闭卷、半闭卷、开卷、设计实验、机考或几种形式相结合。(2)优化考试内容,可采用层次考试,多元化个性考试。(3)必须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4)在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个性、创新的培养。(5)加强考试与教学的结合。(6)考试后必须有反馈,从而加强学生的继续学习。
3.高技化学体系新考试、考核的适应实践
(1)专业基础理论的考核。有了新思路必须进行实践,从实践中求可行。将之前的闭卷、开卷考试改为半开卷形式,允许学生考试时带张A4纸,上面可以书写有关考试的内容。这样就会促进学生自主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提高学生上课的认真度,学生会更关注老师上课的主要内容。既克服学生胡乱地死记硬背,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重点知识的记忆能力。试卷可以分为基础与拓展,基础只需通过即可;而拓展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考试模式,重在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信心,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接受挑战,激发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尝试个性考试,可以给定范围,自主设计问题并进行阐述、解答。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加强平时作业的考核,适当增加平时分,让学生了解只是考试好就行,平时的学习、考试也是重点。这样多方面的考试、考核模式才能够更充分、准确地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更好地评价学生。
(2)专业课的考核。专业课是技工类化学教育的主体之一,专业课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化学功底,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把该类课程考试、考核形式放在平时,就是抓住平时考核,利用小论文作答、问题阐述等进行评分。例如无机与分析化学这门专业课,我们就可以提出如何制备碳酸钠及其用途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备实验,让学生课后自己查资料完成考题。把单一的期末考试改为多层次的考核,能够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不断拓宽知识面。专业课的成绩评定可以分为平时占70%,期末占30%。
(3)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专业技能训练是技工类化学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仪器认知、工艺掌握、软件熟练等能力,重在动手,一技之长则出于此。对这类课程的考试、考核我们不能再一味地用期末考试等衡量学生的能力,可通过做实验、用软件的熟悉程度,考核学生。可以用在企业实习的情况,如协助生产,承担生产任务等具体操作,代替一部分技能专业课程的考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加强学习,从而培养出能做事、会做事的学生,而不是只会答题的学生。
4.问题与思考
如何发挥新考试、考核改革带来的好处,这就需要上下一心,从院领导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支持。我们所设计的技工化学教育考试、考核改革体系只是一个初步框架,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仅感到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相应的考核要求也逐步提升。任课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课程内容和掌握课程的发展方向及课程对生产的帮助,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从而适应新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试点改革中,学生对新的考试、考核方式持有认可的态度,尤其是在学习中考核,使学生考试及格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新、个性及自主学习的今天,课堂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如何公平公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充分发挥新考试、考核的主导作用,需要每个教师去思考、去探索。新考试、考核的改革也会带动教学管理的革新,只有教、学、考三者相结合,才能够更好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只有教育思想转变才能更好地对考试、考核地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是关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才能进行下去。因此,要真正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的考试、考核体系,必须从思想、制度、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并不断去探索、去改革,打造适合现代化教育,符合技工类学校化学教育的考试、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欣欣.化学教育专业考试及考核体系的改革[N].甘肃高师学报,2004.
消防工程计划范文6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296-03
一、市场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内涵解读
市场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有着其针对来源与企业实践、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营销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在营销工作过程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营销工作过程是一种智慧性、情感性、充满人性的工作(交换)活动,而不仅仅是程序化\固定化\没有情感和温度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营销工作过程包含:营销技能—营销技术—营销之道—营销心理(营销价值观)不同层次的东西。营销工作过程中包含营销人的智商、情商、财商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营销工作过程,完成好营销工作任务,还要提升,拓展。要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件事,悟出更多的东西出来。
学生从营销工作过程中感悟出多少东西、悟到哪个层次,取决于课程设计者及任课教师的设计和引导。学生营销品格的塑造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等等要“嵌入”、“融合”到工作过程中。其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插柳不让春知道”。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高的营销境界、人生境界,提升学生的人格层次。市场营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 (从特殊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形成自己的营销认知体系、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进行市场营销课程开发是顺应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潮流的正确举措,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不过分追求概念、规律表述的准确性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市场营销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应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为教学督导提供依据,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当然工作过程系统化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应在开展社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优化基础上,编写专业教学标准,进而以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引建立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二、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职业生涯成长、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问题,没有突破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仍然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找与真实工作的联系,只能提供与职业实践有限或间接联系的学习机会,还不能解决职业教育内容脱离真实工作情境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问题,无法使学生获得企业所重点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基本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构建工作系统化新型市场营销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是必经之路。现阶段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状况总结如下:(1)整体上课程模式的改革在课程实施层面没有大的突破。(2)教学缺乏体系,教材也不配套。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一般都没有形成工作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而且由于教材和设备跟不上变化,使校内的实验室、实训室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衔接,不配套。(3)教学方式不适于高职教育,多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讲授式授课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适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4)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5)实践教学地位不突出,专业技能培养被忽略。(6)缺乏对工作系统化课程教学的深度探究。目前对工作系统化课程教学的研究,由于受经费少、指导老师少、场地有限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对工作系统化课程教学的研究深度不够,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系统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市场营销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具体的改革内容
(一)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营销人才,关键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考虑地区行业发展特点,二是考虑高等性、职业性,分析职业岗位以及职业岗位发展要求,三是要考虑学校资源的可整合利用的程度。经过多次调研、讨论,结合以上三点,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从事市场调研员、推销员、销售服务及售后服务员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体现
1.课程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从入职到成为专家,职业成长历程的系统化。
2.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初级到高级,单一到综合呈系统化。
3.情境内的系统化,明确工作任务\收集相关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
4.工作过程知识的系统化:工作知识—技能—技术—之道—价值观。
5.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营销思维能力+营销价值观。
6.学习内容的整体分布的系统性。如市场调研分析,重点在市场调研与分析中解决。而在其他如营销活动方案策划中的市场信息调研,就只是应用而已。同样,营销活动方案策划内部学习情境的设计中,营销创意的训练,随着学习工作任务难度的增加(促销活动方案策划、庆典活动方案策划、新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活动方案的策划等),学习者营销创意能力、方法的训练也相应逐渐加深。
7.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公共课)与专业核心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之间的系统化。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市场营销专业的各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适度的改革,转变了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式、引导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广泛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各校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实践基地等资源优势,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多种多样的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市场营销课程可以按照市场营销活动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进度,对于基本理论、流程、方法进行讲授(一次课),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工作阶段的工作任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工作流程方法、强化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实践证明,单一的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对于市场营销的课堂教授方法进行革新,我们也应该积极尝试。比如说以下方式的教学:
1.启发式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阅读不同作者的书籍,特别是国外著作,从而比较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有时也会对社会有关营销方面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深究其问题实质,了解其营销含义。
2.案例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个项目为例,从项目的调查、分析、选址、消费群体的确认,项目的定位到项目的控制、销售可以全程模拟,也可以某项目为例,局部模拟营销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项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过程,销售执行过程等,结合案例中的做法,激发同学们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如果让我去做会怎样……根据班级状况,适当的时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3.协作学习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讲、自评的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对选取内容进行研讨,制作自己的演示课件,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授,小组成员以外的同学点评、提问,小组成员都可以回答问题。或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辩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有助于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4.情景模拟式教学。(1)运用小组学习法、角色模拟法进行教学组织和设计。学生成立公司管理小组,每个小组4~6人,分别扮演总经理、营销经理、生产经理和研发经理等角色进行模拟演练;(2)战略模拟试验。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是同一行业的不同竞争者,就某一产品进行营销战略规划,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战略对抗模拟,决出优胜者,类似于军队中的网上战略对抗和军事演习。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既然本学科的改革更倾向于能力的培养,那么考核的办法就不同于以往的考试。对于市场营销这门课,在考核办法上应采取学科成绩与学习成果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即采取老师布置、指导实践作业,学生上交作业成果,如调查报告、计划书、促销活动策划书等方法,并配合实践问题答辩式考试,同时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能力。
市场营销课程考核遵循“以能力考评为中心,以过程考评为基础,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原则。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载体多样化,评价方式过程化,评价工具综合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团队合作与创新作为考核的第一大项占30%,学习过程课业任务完成(技能)占40%,总共由企业理念设计、经营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调研、企业经营战略规划、产品策划、定价策划、分销策划、促销沟通策划几个大的任务构成,每一个任务都需要完成相关文案,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最后的理论考核占30%。这样对学生的考核既科学全面又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四、市场营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意义
1.确定了市场营销课程标准、设计合理的工作内容标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市场营销课程设计中,课程标准源自工作标准,但超越工作标准。还有良好营销人格的塑造、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在教学及课程标准的设计上,同时考虑职教学生的实际、参差不齐,给学生以更大的上升空间。
2.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在具体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行动导向学习的成效:一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学生只有实际经历、做过,才知道做事情的艰难,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形成经验,经验多了才能总结出诀窍、形成策略。二是通过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行动——专业行为方式,奠定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行为规范。三是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工作思维,即营销职业工作思维。四是初步形成职业价值观——营销职业价值观。
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3.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的学生,期望他们天天按部就班地“工作”,一丝不苟地认真完成工作任务是不现实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市场营销课程就是要增强市场营销学习的趣味性,寓教于乐。采用多媒体、录像、游戏、角色扮演、演讲比赛、主题辩论、企业调研、“绝对挑战”、营销实战等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工作过程系统化市场营销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追求成功与发展的渴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看到更多可能性。引导学生突破自己的限制想法,将“不可能”一步步化为“可行”;引导学生看清自己的“盲点”,从而作出改变,突破自我;培养学生相互欣赏与信任;完善学生心智模式,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改变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看法,抱着欣赏、感恩、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提升学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使自己时常保持快乐的心情;提高个人责任感,勇于负责、追求自我成长;帮助学生把一个人的潜能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