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危机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危机特征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1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管理舞弊 技术策略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概述

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出现了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危机中暴露的各种经济体系中的深层次和固有矛盾,须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进行化解,世界经济秩序、国际货币体系和监管体系须进行改革与重构。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各国经济步入了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共存,缓和与未知动荡并存的后危机时代。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

1.国际经济失衡加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欧洲和其他经济体都在努力恢复。这种矛盾的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分享到其他国家的危机所带来的后果。显著增加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和其他级别的竞争。

2.行业、区域和企业不平衡加重。在后危机时代,我国不同的行业、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化。一些行业如房地产,在危机中快速增长,许多行业和企业,如出口为导向的经营实体,受到沉重打击。在经济区域上,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受到危机的冲击较大,也加大了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对经济的影响

1.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主力军。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经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因此,在欧美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投资、贸易以及货币和金融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2.经济发展回归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金融产品自身的缺陷,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后危机时代,各国开始意识到积极保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才能从一定程度上与虚拟经济形成互补,分散经济发展风险。

3.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后危机时代,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和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中国还提出:经济发展的重点从传统产业向新兴的经济转型,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型企业转型。因此,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资产重组现象。

二、后危机时代,管理舞弊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一)融资舞弊

后危机时代,企业由于自身融资能力不足;加之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恶化,导致企业陷入融资难的泥潭。企业管理者为取得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为发行股票和保住配股资格,进而挣脱融资困境,不惜采取一系列舞弊财务报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粉饰会计报表,进行盈余操纵。管理者往往通过隐瞒负债、变更会计核算方法、甚至伪造经济业务,以此粉饰报表。在房地产行业,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虚增利润,并进行盈余操纵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以此达到改善企业融资困境的非法目的。此外,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利润,掩饰亏损,且未在报表及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在多种关联方交易舞弊中,尤以受托经营舞弊为最新的一种方法。

(二)投资舞弊

我国已进入金融危机后缓慢恢复性阶段,政府四万亿的救市计划,促消费、保增长、拉动内需。政府在增加内部投资动力的同时,也为管理者进行投资舞弊创建了绝佳的温床。管理者采取各种欺骗性手法诱使投资者进行投资而从中谋利。其中,证券市场舞弊尤其突出。管理者通过虚买假卖蒙蔽投资者,并控制交易时间和交易价格进行诈骗。

(三)现金分红暗藏舞弊玄机

在证监会的强制要求下,上市公司的分红水平有所提高,但股利分派也成为大股东转移公司利益的手段。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再融资要求,有意安排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并且操控了公司现金流。

(四)资产重组舞弊

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加之经济全球化对危机的放大作用,我国不少企业惨淡经营,甚至面临被兼并和破产的绝境。在后危机时代,经济触底反弹的大环境,无疑也为企业通过资产置换、并购、债务重组等形式进行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层出不穷的舞弊手法中,尤以并购舞弊与债务重组舞弊。较为突出。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也掀起了海外并购的浪潮。利用海外并购进行舞弊,也成为一种新兴的舞弊手法。

三、法务会计师甄别管理舞弊行为的技巧

管理者通常要借用财务报告粉饰经营成果,满足自身利益,难免会在财务报告中留下作弊的痕迹。法务会计人员依托其专业技能,运用综合性的审计方法,结合相关经济资料,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查,从中发现管理层的舞弊行为。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舞弊进行甄别:

(一)企业管理层的异常行为。法务会计师应在其执业过程中,关注企业当局是否无端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是否经常更换会计主管,企业是否存在异常交易。以此寻找甄别管理舞弊的突破口。

(二)管理层缺乏监督和制约。法务会计人员凭借其专业技能,审查企业的会计系统是否存在弱点,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是否切实执行。

(三)企业经营环境状况恶化。法务会计师一方面甄别企业财务状况不佳,例如经营性现金流量过低或为负值;贷款违约或逾期债权,大额、持续的借款增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例不协调等。另一方面,法务会计人员也可以从经济环境的恶劣着手甄别。

参考文献

[1]黎仁华.法务会计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2]黎仁华.确立舞弊审计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 行业指数 奇异性

市场价格波动呈现多重分形特征,挖掘其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波动信息不仅有利于投资者掌握市场变化,而且能衡量市场风险及指导投资决策,因此价格波动的奇异性特征早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Zunino(2008)利用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法(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MF-DFA)对33个国家股票市场的奇异性强度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奇异谱宽度越宽时市场的奇异性特征越显著。崔美兰等(2011)发现中国汇率市场的奇异性强度强于国际汇率市场。以上研究大多关注大盘指数的波动奇异性,对同一市场中不同行业指数波动奇异性的对比分析相对较少,然而比较不同行业板块指数波动的多标度奇异性特征,不仅能给行业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且能促进各行业企业自身的发展。苑莹等(2011)在分析我国深圳股票市场7个行业板块指数的多标度奇异性特征时发现具有较高谱参数、偏斜系数和谱宽度的行业板块价格波动更为剧烈。Pandey等(2012)发现创业板市场中投资电子板块比投资计算机板块更具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波动的奇异性特征肯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以上对特定时期不同行业板块波动奇异性特征的静态分析结果在指导投资实践方面就存在些许不足。基于此,本文运用MF-DFA方法在检验危机前后沪深300各行业指数是否存在多重分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各自奇异性特征的变化,得到的研究结果不仅能揭示危机对我国各行业的影响,而且有助于指导投资实践及帮助各行业发展。

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法(MF-DFA)

多重分形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数值分析和小波分析两大类。Kantelhardt(2002)提出的MF-DFA是目前最常用的数值分析法,能有效验证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是否具有多重分形特征。给定长度为N的时间序列{xi},i=1,2,…,N,其算法步骤如下:

1.构造新的序列:

,其中(1)

2.将新序列y(i)分成Ns个不重叠的子序列,每个子序列具有相同长度s,使得Ns=int(N/s)。由于长度N通常不是s的整数倍,因此从序列尾部重复这一分割过程以消除边界效应,两次分割共得到2Ns个子序列。

3.对每个子序列v(v=1,2,…,2Ns)用二阶多项式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拟合残差。

pv(j)=yv(j)-gv(j),j=1,2,…,s (2)

4.计算消除趋势后子序列的平方均值:

(3)

5.计算全序列的q阶波动函数:

(4)

其中q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当q=0时,(4)式变为:

(5)

6.改变分割长度s(10≤s≤N/4),重复2、3、4、5步。

7.给定阶数q(-10≤q≤10),研究波动函数Fq(s)和时间标度s之间的幂律关系,由双对数图形求出广义Hurst指数,并分析h(q)与q的关系。

Fq(s):sh(q) (6)

当h(q)与q无关,价格序列为单分形,若h(q)随q变化而变化,则价格序列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内部结构非均匀一致。

8.若时间序列具有分形特征,则可以根据:

τ(q)=qh(q)-1 (7)

并结合Legendre变换,得出多重分形奇异谱的奇异指数α和谱函数f(α):

α=h(q)+qh`(q) (8)

f(α)=q[α-h(q)]+1 (9)

分析与讨论

(一)数据

沪深300指数是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联合的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是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晴雨表”。本文以2005年4月8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沪深300十大行业指数的日收盘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十大行业分别为能源、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以下简称为可选)、消费、医药、金融、信息、电信和公用,各行业样本长度均为1396,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首先对各行业的日收盘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R(t)=ln(xt+1)-ln(xt) (10)

其中xt表示第t日的收盘价,R(t)为日收益率。表1给出了十大行业日收益率的基本统计量,从中可以发现收益率的偏度均小于0,呈现左偏,说明十大行业负收益的可能性较大;峰度均大于3;J-B统计量显著高于临界值且P=0。上述统计结果说明十大行业日收益率均偏离正态分布,都具有尖峰胖尾的特征。

图1显示的是沪深300指数的日收盘价走势,从中可以发现沪深300指数自2005年4月8日起不断上涨至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点,受金融危机影响后持续下跌,至2008年11月4日达最低点,但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复苏它又慢慢回升,并在3000点左右上下波动。图2显示其收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波动幅度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即收益具有明显的波动聚集效应。本文以2007年10月17日为转折点,将整个时间段分为两个时期,即 2005年4月8日至2007年10月16日的金融危机前期和2007年10月17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金融危机后期。下面将运用MF-DFA方法分析沪深300十大行业指数在这两个经济时期的不同动力学特性。

(二)多重分形特征检验

图3给出了能源行业危机前后的q阶波动函数F(s)随s的变化曲线,其它行业的情形与能源行业相似,故这里不再画出。从图3中可以看出,lnF(s):lns呈线性关系,说明两个时期的十大行业日收益率都存在长程相关性。

当q=2时,MF-DFA即为去趋势波动分析法(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h(2)为经典Hurst指数,十大行业的h(2)如表2所示。若0

结合图4和表2,可发现危机前期电信、金融行业的h(2)0.5,价格波动都具有正持续性,其中医药价格波动的正持续性最强。危机后期能源、工业、金融、信息和公用行业的h(2)0.5,价格波动都具有正持续性,其中消费价格波动的正持续性最强。其次,对比危机前后各行业的经典Hurst指数,可发现除电信行业的h(2)变大外,其它行业的h(2)均变小,这说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绝大多数行业价格波动的正持续性减弱或反持续性增强。

(三)多重分形奇异谱的对比分析

由于q的不同取值范围会影响谱的形状和特性,为便于比较分析,这里在分析所有行业时均取-10≤q≤10,且间隔为1。奇异谱宽度α和分形维离差f分别为:

α=αmax-αmin (11)

f=f(αmin)-f(αmax) (12)

谱宽度α表示最大奇异指数与最小奇异指数之差,用来刻画行业价格的涨跌幅度。α越大,谱宽度越宽,价格波动越剧烈,奇异性差异越显著,蕴含风险越大,反之亦然。f表示价格处于波峰、波谷位置数目之比,若f>0,f(α)~α曲线呈左钩状,行业价格处于高价位的概率比处于低价位的概率大;反之,f(α)~α曲线呈右钩状,行业价格 处于低价位的概率比处于高价位的概率大。

图5为金融危机前后各行业谱函数f(α)随α的变化曲线图,可直观地看到危机前后不同行业的奇异谱呈单峰钟形或钩状,且危机前期多数行业奇异谱的峰部较为圆滑,下部开口较大,而后期峰部较为尖锐,下部开口较小。图6为危机前后奇异谱宽度和分形维离差的二维平面图,结合图5和图6,可发现同一时期不同行业的奇异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金融危机前期电信、工业、可选、信息行业的 值比其它行业大,谱宽度较宽,价格波动较剧烈,投资风险较大;危机后期金融、能源行业的α值比其它行业大,谱宽度较宽,价格波动较剧烈,投资风险较大。其次,危机前期医药、能源、消费、材料、电信和工业的αf>0,f(α)~α曲线呈左钩状,价格处于高价位的概率比处于低价位的概率高,公用、金融、可选、信息的f0,f(α)~α曲线呈左钩状,价格处于高价位的概率比处于低价位的概率高,公用、金融和能源行业的f

表3给出了奇异谱参数的统计值,从表中可以看出能源和金融行业的α*>α,即危机后期的谱宽度变宽,价格波动变剧烈,投资风险变大,其它行业的α*

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金融危机前后沪深300十大行业指数都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广义Hurst指数随阶数q的变大而减小。

二是同一时期不同行业的奇异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危机前期电信、工业、可选和信息行业的谱宽度比其它行业的谱宽度宽,价格波动更剧烈,投资风险更大;危机后期金融、能源行业的谱宽度比其它行业的谱宽度宽,价格波动更剧烈,投资风险更大。其次,危机前期医药、能源、消费、材料、电信和工业的价格处于高价位的概率高,可选、信息、金融和公用的价格处于低价位的概率高;危机后期材料、工业、可选、信息、消费、医药和电信的价格处于高价位的概率高,公用、金融和能源行业的价格处于低价位的概率大。

三是不同时期同一行业的奇异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能源和金融行业危机后期的谱宽度比危机前期的谱宽度宽,价格波动变剧烈,投资风险变大,而材料、工业、可选、消费、医药、信息、电信和公用行业危机后期的谱宽度比危机前期的谱宽度窄,价格波动变平稳,投资风险变小。总的来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大多数行业奇异性特征减弱,市场效率增强。

四是能源、工业、可选、信息、消费和电信行业危机前后谱宽度的变化幅度比公用、材料、金融和医药行业大,它们受到危机的影响更显著。

由此可见,通过对比分析金融危机前后沪深300各行业指数奇异性的变化特征不仅能揭示行业风险的转变,指导投资者合理投资,而且能揭示金融危机对各行业的影响,更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需要由依靠出口向扩大内需进行转型,以稳定行业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

1.苑莹,庄新田.股指时间序列的多重分形Hurst分析[J].管理学报,2007,4(4)

2.曹广喜,史安娜.上海股市收益的多重分形分析―滑动窗MFDFA方法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26(5)

3.卢方元.中国股市收益率的多重分形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6(6)

4.崔美兰,李汉东.中国和国际汇率市场的多重分形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5)

5.苑莹,庄新田,金秀.我国股市不同行业板块多标度奇异性特征比较[J].系统工程学报,2011,26(1)

6.都国雄,宁宣熙.上海证券市场的多重分形特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10)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3

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家庭储蓄;金融中介

Abstract:Modern families are forced to confront problems of how to avoid risks,while enhancing the value of asse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s much as possibl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nderst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assets of residents choose,and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of various populations. Based on analysis of issues related,it proposed suggestions of optimizing the path of choice about household financial asset.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is not only to know features of the financial assets choice of residents,but also improve the theory of choice behavior of Chinese residents' assets,and give direction to investment tool for financial innovation,and advise the government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to provide reasonable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s to residents.

Key Words:householdportfolio choice, householdsaving,financialintermediaries,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25-04

家庭资产组合理论一直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和前沿研究领域之一。Bertaut(2003),Aizcorbe(2003)根据美国的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认为90%的美国家庭进行不同类型的金融投资,25%的家庭拥有5种以上不同金融资产,持有安全性资产和较安全资产比重较以前没有多大变化,但风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在上升,持有股票的趋势在不同年龄、收入、教育群体中都有表现。而从国际上看,各国家庭参与股票的决策与财富、年龄、房产持有状况的关联很大:家庭的参与决策随着财产而增加;在与年龄相关的股票参与方面,所有国家都呈现类似的驼峰形;房产拥有状况对家庭股票参与决策有很大影响。

经历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波动,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家庭财富保障的重要性。财富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很容易受到经济起伏的影响,进而影响家庭的整体财务规划。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可以满足不同家庭多样的投资需求。本文试图了解并认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特点,在剖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路径选择,意义在于不仅可以认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特点,也可以在完善我国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理论的同时,了解各类人群金融投资需求,为金融投资工具创新指明方向,并为政府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投资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当前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和配置目标

对于家庭而言,通过资产的合理配置,目的是提高家庭福利和财产性收入。根据《投资与理财》杂志2009年1月至今各期的调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和配置的目标(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理财目标),主要包括:(1)抚育子女、赡养老人、医疗;(2)换(购)房、退休、教育、旅游、购车、出国;(3)资产增值、抵御通胀;(4)构建完善的家庭保障体系。

二、当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

(一)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

根据1992- 2006 年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经网经济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是以储蓄存款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虽然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如果将储蓄存款、现金和国债算作非风险性资产,而将股票、保险和外汇存款视为风险性资产,在中国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中,非风险性资产所占比重超过了80%,风险性资产不超过20%。我国城市家庭确实存在十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而且高收入人群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很明显。这些资金是为自己及家人未来储备的购买力,所以大部分对市场利率几乎没有弹性。

(二)我国高收入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特征

对于家庭投资组合选择的实证研究显示,家庭投资的财富效应相当明显。投资者持有的风险资产份额也随着财富的上升而上升。目前,一部分文献主要解释了投资者单期投资组合会怎样受到财富量的影响。Cohn.(1975)认为投资者的相对风险厌恶程度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减少,进而他们的资产组合表现出财富效应。而Peress(2004)认为投资者的相对风险厌恶度随财富的增加并不表现出递减的性质,但是绝对风险厌恶度会随财富增加而减少。他们认为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结合有成本的私人信息,可以解释投资者投资于风险资产上的财富数量以及比例都随着财富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取一定精度的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固定的;投资的效率会随着信息的增加而增加。富有的家庭会出于两个原因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1)他们比较容易克服获取信息的成本;(2)他们的绝对风险厌恶程度较低,在给定的信息精度下投资于风险资产上的财富量会较大,这又会增加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增加的信息又会提高他们投资的效率,使他们愿意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这种循环的效应会使得富有的家庭持有的风险资产份额高于穷人家庭。Guiso和Haliassos(2003)对多个国家的研究发现,家庭的股票市场和风险资产市场的参与决策与财富量强相关。Campbell(2006)运用美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流动性资产和汽车是穷人主要的投资对象,房产是中产阶级主要的投资对象,而富人的主要投资对象则为权益资产。吴卫星和齐天翔(2006)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发现财富的增加显著地增加了居民参加股市的概率以及参与深度。史代敏和宋艳(2005)发现中国居民投资的储蓄存款和股票所占的份额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

北京零点前进策略咨询公司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8个城市的1100-1200位高收入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高收入者主要根据家庭金融资产来界定,2003年执行的第一期为家庭金融资产在50万元以上,而最近一期为家庭金融资产在70万元以上的群体。2003-2004年,高收入者投资的主要方向是保险、房地产、股票和子女教育基金;而到了2008年,即使在比较低迷的熊市,投资方向的前四位变为了股票、基金、房地产和保险。并且在未来一年内,高收入者最可能增加投入的品种中,股票也位列第一。

中国高收入群体个人理财认知度高于总体15.64%,风险收益意识更强。高收入人群在保障性理财产品如储蓄、国债的选择上明显低于总体被访者的比例,分别低5.78和2.37个百分点,该类理财产品相对风险较低、收益较少,对投资技巧和背景知识要求也相对简单。但是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上(如股票、基金),高收入人群的选择比例则明显高于总体被访者,分别高出4.17和4.15个百分点,这类理财产品风险与收入并存,且对于投资技巧和背景知识的要求要高于储蓄、国债等。相对来说,高收入人群更加愿意为预期收益承担风险。

(三)我国普通家庭对基金投资的参与状况

共同基金的本质就是服务于普通老百姓的投资理财的金融工具。从2007年开始,基金投资开始快速深入普通百姓家庭,基金投资者数量迅速扩张,基金开始和存款、保险并列成为普通老百姓理财的三大工具。中登公司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7月末,沪深两市基金账户合计数达到2983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据绝大多数的比例。证券业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个人投资者平均每户持有基金份额不足3万份,属于典型的中小个人投资者。

根据美国基金协会的调查,在有85年共同基金历史的美国市场上,约84%的基金投资者声明其投资目标是为将来退休而进行储蓄,对大众来说,最普遍的理财方式就是购买共同基金。但在国内,2008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进行的一次中国基金持有人调查显示,从投资者投资基金的目的看,排在首位的是“买基金回报高”,排在第二位的是“自己不会炒股”,二者合计占被调查投资者的81.3%,说明投资者购买基金主要受到短期高回报的影响,尚未将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工具来看待;而从风险承受能力测试情况看,90%左右的基金持有人在投资基金之前没有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方面的测试,这说明无论是基金的销售方还是购买方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并不重视。

在美国,共同基金的年化收益在15%左右,美国基金持有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牛市以来的平均持有周期是3-4年左右,他们通常不会随短期市场波动而频繁进出。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国内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的周期则在13个月。投资者的不成熟、过于关注短期业绩、频繁的申赎影响了基金经理的操作,使其追逐大盘频频进行波段操作。

(四)我国家庭在住房市场上的参与率

住房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重要的投资品。这可能是因为住房具有其他投资品所不具有的特性。第一,它是为数不多的、家庭可以通过借款而进行投资的投资品;第二,住房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根据奥尔多投资咨询中心的调查,被调查人群在股票、现金、储蓄存款、基金、个人理财产品以及房产投资上的参与率分别为28.91%,63.60%,71.83%, 18.75%,1.85%和41.88%。可以看出,较多人持有股票、现金、储蓄存款、基金和房产。由于被调查者持有的房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份额的平均值为18.14%,远高于其他资产所占份额的平均数,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房产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投资者在房产市场中的参与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一直在增长的,从39.43%一直增长到55.56%。而且各个年龄段的投资者在房产市场的参与率都高于在其它资产市场的参与率。这说明中国投资者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积累财富后,可能首先考虑的就是购入住房,所以投资者在住房市场上的参与率随着时间是一直在上升的。

三、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受到抑制的现实和原因分析

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特征都会影响其选择行为的形成。在我国,庞大的个人金融资产主要以银行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在,此外房产投资上的参与率远高于其他资产在金融资产中所占份额的平均数,房产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金融资产(见图1)。Cocco(2004)认为住房风险会挤出投资者在股票上的投资份额。Grossman和Laroque(1990)、Flavin和Yamashita (2002)等的文献都得出了住房会挤出股票资产投资的结论。这种效应对于年轻人和低收入者更加明显。

我国个人与家庭的投资选择还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投资渠道比较狭窄。我国股市波动幅度较大,投机气氛浓厚,基金市场也是跌宕起伏,两个投资领域已经让不少散户遇难而退;投资型保险往往期限过长,居民也不太认可;银行理财客户的“门槛”偏高,不少中低收入人群被挡在了“门外”,并且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到期后银行的承诺无法兑现的可能。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受到抑制、投资渠道比较狭窄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抑制我国居民投资多元化的主要原因;(2)宣传引导不够;(3)政出多门,金融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滞后;(4)证券市场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发展缓慢,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5)金融中介创新能力较弱,服务意识不够。

四、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包括住房、教育、养老、医疗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网络

我国城市家庭确实存在十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而且高收入人群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很明显。为改变居民储蓄存款过快增长现实,促进消费和投资,就必须从降低居民不稳定预期入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住房、教育、医疗等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短期使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家庭储蓄因此担负着住房、教育、养老等多重责任。只有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养老、医疗保障和教育体系改革,才能减少居民的不稳定预期,使储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到正常水平。

(二)加强我国金融中介的建设

由于金融中介的规模经济和专家特长,可以降低家庭投资股票市场的交易成本和降低信息不对称,实现风险管理、价值增值。近二十年来,信息技术、交易技术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却并未减少投资者对中介服务的需求。目前,我国金融中介(机构投资者)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个人与家庭风险管理的需求。对于单个的个人与家庭而言,要求其具备风险管理能力,是一种过分的要求,个人与家庭的风险管理能力,总是要体现在其能够委托的机构投资者上面。如果机构投资者的产生与建设不能体现不同个人投资者的需要,那么最终结果就是个人与家庭不能获得与其金融资产相对应的风险管理选择权利与手段。在我国,亟需加强金融中介的建设,以更好地适应个人与家庭金融资产管理的需求。

(三)鼓励金融工具创新

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创新还存在缺陷。我国金融产品比较单一,金融工具创新还停留在基础产品的创新上,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组合产品创新方面则刚刚起步,金融衍生品还基本没有;产品开发中模仿式创新多、自主式创新少,产品在深度和专业化上都不足。居民对投资工具的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我国金融机构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的服务产品。

(四)加强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升金融服务机构的教育辅导功能

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资产价值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是现代家庭不得不直面和重视的问题。就股票市场而言,由于股市参与成本的存在,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投资者没有能力评估其资产组合的风险,从而无法对金融环境做出最优的应对,这就可能导致他们在市场繁荣时对预期回报过度乐观,在股市下跌时对损失过度估计。在我国,由于家庭的金融知识比较欠缺,对金融产品的认知程度不高,亟需理财专家予以指导。家庭希望在投资上获得的帮助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70%的家庭希望获得更加详细丰富的信息和数据、53%的家庭希望政府对金融业更为规范的监管、42%的家庭希望获得个性化的理财专家指导。

在影响家庭参与投资的因素方面,90%的家庭认为政府应该加强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约80%的家庭认为金融机构的分析报告和财经媒体的分析评论对促进他们参与投资较重要,77%的家庭认为投资者教育材料较为重要,也有超过70%的家庭希望拥有反映自己意见的渠道、投资者定期相互交流的渠道以及建立民间投资者保护组织。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教育对我国资本市场乃至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健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该加强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金融服务机构也应把教育辅导功能集合到服务中去。

参考文献:

[1]Cocco,J. F.,2004,“Portfolio Choice in the Presence of Housing”[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8: pp. 535-567.

[2]Campbell,J. Y. 2006,“Household Finance”[J]. Journal of Finance 61, pp.1553-1604.

[3]Guiso,Luigi,Michael Haliassos and Tullio Jappelli, 2003.“Household stockholding in Europe: where do we stand and where do we go?”[J].Economic Policy,CEPR,CES, MSH,vol. 18(36),pages 123-170,04.

[4]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课题组.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变化趋势及效应研究――以山西为例[J].中国金融,2009,(2).

[5]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4

前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际的不断增强,众多国家都相继与我国建立良好关系,并加强了经济贸易往来。虽然我国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所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也不萌忽视其破坏力,必须加强对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研究,时刻防范危机的爆发,以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各国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便会立即迅速传导至另一个国家,并产生一些列的连锁反应,造成多国多行业的经济损失,这便是国际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主要由多种因素所导致,其爆发具有难以避免的特征。

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主要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种是季风效应传导,就是指一些具有相似因素的国家,在金融危机发生时,相继受到投机性冲击,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传导。这一传导机制的典型代表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1]。第二种是净传染效应传导,这一传导方式的引发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无法被宏观基本面数据解释[2]。其中主要涉及了自我实现和多重均衡理论,一旦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就会使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出现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等情况,形成“环的均衡”。第三种是羊群效应传导,主要是由于小投资者相关信息缺乏,更愿意跟随大投资者作出决策,从而产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第四种是溢出效应传导,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往往依靠金融和贸易,因而,金融及贸易溢出也成为了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的途径。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传导方式

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传导形式主要包括贸易交易、金融渠道等的传导。贸易交易中的金融传导,主要是在某一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出现了货币贬值、消费者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降低,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减少,从而使其他国家也受其影响的传导形式。在这种形势下,金融危机十分容易扩散,一国货币不断贬值,其他国家的货币却在不断的升值,与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出口贸易额会大大降低,而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资金流动量也随之减少,双方都会出现经济受损的情况。例如美国在金融危机后,进口国外产品的数量不断减少,与其有经济联系的国家出口额降低,获取的经济利益不断减少,美国内部很多资产价值缩水,金融机构开始缩紧信贷,而对于具有超前消费意识的美国人民来说,这一措施对其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经济受损的同时,也引发了民众的恐慌,并通过贸易交易的方式将金融危机传导向全世界。

金融渠道传导,主要是以汇率和利率作为传导方式,以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传导途径[3]。这一传导方式与贸易交易传导相比,具有破坏力更大、传导速度更快的特征。尤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各国紧密相连,一旦一国发生金融危机,货币贬值,也就会引发持有其国债的其他国家债券缩水,出现经济亏损。该国从其他国家收回海外资金时,也会使相应的国家出现股市、房价波动等情况,导致他国企业经济受损。

三、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抑制措施

为抑制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提升本国防御能力,应首先对出口市场进行调整,实现多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尤其是在贸易方面,则所产生的贸易溢出效应也就更加明显。因而,在贸易交易上,不应完全依赖某一国家,而要适当调整出口市场,以多元化发展方式分散风险,有效减轻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次,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没有征兆,但是在爆发前也会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足显现出来,通过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及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对金融危机的发生时间、概率等进行预测,并便采取相应应措施,减轻其所造成的危害。

最后,应加强跨国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会影响多个国家,尤其一些跨国金融机构,会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国家应注重对这些机构的监管,并要求各机构间能够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在一家机构出现金融危机时,减弱其向其他机构的传导效果,避免金融危机的大规模爆发。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5

一、经济危机转型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之前,每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尽管伴有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但危机从总的来说还是突出表现在生产领域,形成了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下降、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金融危机只是伴随现象。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1990年日本经济破沫破裂引发的金融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0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给世界经济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表现形态。” 由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明显地转变为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发生了经济危机转型。

那什么是经济危机转型?经济危机转型是指经济危机由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转向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是指最先爆发于实体经济领域,由生产过剩导致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工厂倒闭,然后进一步蔓延到金融领域的经济危机,其主导是生产过剩所引发的经济混乱。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是指由金融领域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包括产业领域在内的全面的经济危机,其主导是金融危机。狭义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是指在金融领域爆发的包括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和系统性金融危机在内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转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发生转变。传统的经济危机多数首先发生于产业领域,然后传导到金融领域,突出地表现为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继而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乱并爆发金融危机,使社会经济陷入瘫痪、倒退状态。而近三十年来发生的经济危机基本上爆发于金融领域,然后传导到产业领域,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等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恶化的现象,致使产业领域在内的其它领域发生危机。这些金融指标包括货币汇率、短期利率、证券资产价格、房地产的价格、金融机构倒闭数目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危机都采取了金融危机 的形式,如拉美债务危机、日本泡沫危机、欧洲货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阿根廷债务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因此,当代经济危机就其表现形态来看是金融危机,但就其深层次或本质层面来看,金融危机的性质仍然是经济危机,或者说是以金融危机的形态表现出来的经济危机,这也恰好反映了当代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发生了改变。二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其本质未变,还是过剩,只是过剩的表现形态发生了变化。无论传统的经济危机还是当代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其实质仍然是相对过剩。只不过当代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的“过剩”不仅仅体现在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更多的是体现在虚拟经济领域的“资本过剩”。本文所分析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主要是指广义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转型的特征

经济危机转型即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转向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虽然其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其表现形态较之原先的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来说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集中反映在:

1、危机的爆发由生产领域转向金融领域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6

首先,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者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者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监管或管治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固有的内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含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还存在着由于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因为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

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其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一般表现为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最后,金融危机的往往表现出如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造成经济危机;影响深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革。

金融危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