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1

1当前我国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原来指的是军事之中的后勤学,在二战之后,物流这个词更多的被用到经济领域之中,当前所说的物流主要指的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起点至终点对相关的原材料以及产品制定出流动的计划,并且对流动过程加以控制的这样一个过程。在上述对于物流的定义之中,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生产物流,一个是流通物流。电子商务的含义是从电子数据交换中产生的,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多,使得电子商务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电子商务为物流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操作空间,使得物流不同的功能可以利用创造的虚拟空间更好地加以表现。在这种虚拟的过程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最大限度地使得物流工作更加的合理化,实现最高效率、最短距离、最小费用的最终目的。此外,还可以对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的网络监控,这是由于信息不但会对物流的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还对物流的运作形式起到了某种程度的决定作用。在实际的物流运作中,利用网络技术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传递,可以对物流进行合理的控制,提升整个物流过程的合理化程度。电子商务在对物流进行管理时,要求进行相对比较系统的管理,对物流的过程加以组织,这就需要企业将自身的管理工作纳入到考虑的范围之内,并且还要对整体的社会系统进行考虑。当前我国的物流管理工作已经逐渐地呈现出了信息化以及社会化的特点,由此可见,物流管理的一个十分显著的基本特征就是信息化,可以说,要想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备、效率较高的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是必须要考虑的前提。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核心,也是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当前我国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对于整体的规划能力不高

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就表现在物流企业整体的规划能力不高,企业内部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在理解方面还不是很深入。我国在物流管理信息化方面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备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工作的标准化不高。此外我国的物流企业对未来的发展缺乏必要的长期规划,没有能够覆盖整个企业发展的系统。造成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整体规划能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相关的配套管理体制也不健全,虽然我国个别的大型物流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物流的网络,但是只能够对物流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来进行网络控制,难以对物流过程中的计划和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2整合能力不强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整合能力也不强,首先就是物流信息平台在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相关的物流信息也必较分散,难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这就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孤岛。我国要想提升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对信息平台的建设力度,从而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促进信息共享的实现。此外对于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也应该有所加强,随着经济发展,很多的物流企业逐渐地开拓国际市场,这也就使得我国的物流行业更多地出现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物流公司对全球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动态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将自身的资源充分的加以利用,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物流服务。

2.3对于信息化的应用程度不高

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我国物流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应用程度也不高,尤其是一个小型的物流企业,他们对于现今的信息技术在利用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应用的范围方面也必较有限。此外很多的物流企业网站主要的内容仍然停留在宣传的方面,企业形象的树立方面,没有将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3提升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3.1加强对于信息的收集

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对信息的收集时还停留在手工的录入阶段,因此效率也不高,还十分容易出现差错,信息更新得也不及时,这就会对后期物流的传输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物流企业要加强对于信息的收集,真正地解决采集信息的问题,然后才能够更还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3.2建立起信息交换的平台

人们普遍都把信息交换的平台理解成为了一个机构,认为这个机构是有形的,或者是集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一个数据库,但是实际上,上述的这种理解还是不够全面和系统的,这种平台更多的是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共享,更多的是一种信息交换的环境和机制。

3.3创新物流的模式

对物流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可以采用第三方的物流模式,所谓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指的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种业务形式,这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供货方和消费者之外的一个企业,这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物流模式。这种物流的模式可以使得物流企业充分的对自身拥有的资源加以利用,将产品和原材料的供应和运输等都交给物流企业来承担,最大限度地确保效益。在这种新的电子商务的环境之下,物流企业还应该研发电子信息技术,对物流的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对于集成管理的重视程度,实现物流的再造,从而为消费者和供货方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促进物流品质的提升。

3.4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

物流行业还要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利用一体化的模式来对专业的物流人才进行培养,从而更多地培养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实务的高素质物流人才,提升复合型人才的数量。

4结语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2

国内物流企业面临四个挑战

目前全球大型物流企业差不多入驻中国,对国内的物流企业带来强大冲击。叶伟龙认为,国内物流企业将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理念即企业对物流和供应链的认识。中国的物流行业对于现代物流的理解与国外有比较大的差距。虽然很多企业都冠名之物流企业,甚至供应链管理等,但实际上企业负责人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程度还是很低的。有相当多的企业仅仅是在做物流或者是供应链管理过程当中的最为低端的运输和仓储服务,更多的所谓物流公司、供应链公司越来越像一个纯粹的道路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再加上企业目前缺少整合整体行业服务的能力,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物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培育,也不利于与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合作。

第二是行业内部自身的恶性竞争和来自于国外物流企业竞争压力。国内的物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惨烈,服务价格偏低,同时外资物流企业凭借自身的资金和管理优势,在中国本土上的某一些领域已经具有垄断地位,对正在发展期中的中国的物流企业形成直接的威胁。

第三是成本,中国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和管理体制有关,整体中国物流企业运营成本高居不下。近年来。国内物价、油价、人力等成本不断上涨,但国内物流企业很少有涨价,而每一次竞价之后,企业往往要牺牲本来就很微薄的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诱使了一些物流运输企业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包括违反国家有关的税收政策,经营一些非营业性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微利物流企业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出台了关于物流业振兴的纲要,相关的协会,行业组织提出多个建议与方案,包括对物流企业的营业税能否降到3%,目前危机已过,但税收还是在5%以上,整个行业的运行始终处于低效。

第四是快速发展中的融资风险,中国的物流企业和整个行业要快速发展,相当多的企业在发展融资当中遇到风险。特别是对很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快速发展、扩大规模均遇到不同程度的资金不足问题,使得投资建设物流设施、基础设施难度进一步增大,物流企业资产性成本也很大,负债率普遍较高。

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叶伟龙表示,要培育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除外国的条件之外,核心和关键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国内物流企业要提高竞争力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企业战略定位,中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缺少明确的战略定位;其次是精准的市场细分,理论上说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物流需求,如果一个物流企业没有主要的目标市场,你这个企业迟早将毁掉;三合适的发展路线,也就是说企业有了方向之后必须有目标。

“企业既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又需要有比较精准的市场细分,同时又要有阶段性目标,人才也非常关键。” 叶伟龙强调必须要有一部分能够理解物流,同时能够实践物流理论或者供应链理论的骨干队伍,才有可能去实现整个企业的战略,保证整个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到达一定的层次。

“中远物流战略定位是做整合物流的服务商。” 叶伟龙介绍,整合物流服务的内容包括客户原材料的采购、制造、装配、订货、库管和分销及客户的上下游原材料的供应商的采购、分销等在内的服务,“现在中国的物流企业绝大部分是在做其中的仓储、运输部分,这在供应链当中是最为低端的,而且不是供应链中的核心的部分。”

“供应链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仓储和运输。” 叶伟龙对供应链有自己的理解,供应链公司的最核心的功能和关键是如何为客户实现“双流”和“资金流”的更高效的运行。供应链管理公司围绕着核心客户,来完成核心客户贸易合同当中的采购执行和销售执行,同时配套以金融机构来为客户实现融资服务,而这种融资服务,是围绕着客户和银行进行连锁,完成协同采购的融资和协同销售的融资,实现物权的转让,如果能够把核心客户的贸易执行、采购执行和销售执行和融资服务能够进行有效地嫁接,再辅之于仓储和运输,这就是供应链管理公司的优势。供应链管理公司和物流公司之间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利润来源不一样,物流公司的利润来源应该是和客户共同成长,共赢共生,前提主要是在为客户降低成本,从降低的成本当中获得自己的一部分效益和利益。但是供应链管理公司是在和客户共同在供应链领域当中创造新的价值,并且和客户在分享这种新的价值。

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飞马国际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民营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在证交所上市就是为客户及其上游和下游客户提供采购和分销服务。

做精做细

据叶伟龙介绍,中远物流经过八年的实践,现正在按照公司的第二个五年战略规划,逐渐地往前推进。“刚刚成立的时候,海外的咨询公司和合作伙伴对我们能力进行评价,认为中远物流在2002年的时候只能做货运和简单的货物管理――货代。到了2008年,我们在做新一轮的五年规划,他们基本判断我们的服务能力可以满足整个供应链的需求。”

在细分市场方面如何来开展?叶伟龙表示,中远物流设定了四条标准,第一个行业发展的趋势,中远物流判断的标准方法如果这个行业在过去五年它的产值的增长值和未来五年我们的预测它的产值的增长值明显高于同期的GDP,这种行业中远物流是不会去接触和进入的,但中远物流会关注这个行业自身的利润率。比如说中国的制造业,要考虑如果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如果平均利润是5.52%,中远物流不会进入,这个行业发展空间有限,第三方物流利润低。

第二看行业对物流需求。理论上中远物流希望关注的行业其供应链越复杂越好,行业的供应链越复杂可以使得一旦和这个行业合作之后,它就很难离开供应商管理部门。另外中远物流也很关注这个行业前十位的企业加起来的产值占整个行业的产值比,产业的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供应链的市场推广。第三个,物流外包程度,中远物流分析这些行业和细分市场的时候,会分析已经在这个行业做的物流公司情况,中国物流公司排100强的有多少个企业在这个行业做,世界前20位的物流公司多少已界入在这个行业,如果竞争太激烈,意味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第四是市场竞争程度。中远物流每五年会做一次评估,每一年会做一次数据分析。

叶伟龙表示,从2003年到2009年,中远物流选择了几个行业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一个电子,第二个家用电器,第三个重化工,第四个会展,第五个汽车。这是中远物流第一个五年规划所进行的细分。两年前,中远物流在做第二个五年规划的时候,再次回顾和评估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对行业及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第一个是电子,依然保留着,第二个家电和电子产品,增加了电子产品,也包含了精密仪器。第三个是化工,第四个是会展,第五全面退出了汽车物流市场,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航空及制造市场。第六新增设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专业公司。

如在电力物流领域当中,中远物流一直是我们国家最大的电力物流服务商,为中国的水电、火电、通电、核电,所有的电力公司、电力造厂商以及海外性的电厂提供成套电子设备,从生产、工厂到组装工具的全程的跨国物流服务,包括海外。同时,在难度最大的核电物流领域当中,中远物流是我们国家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能够为成套核电设备、核原料以及核废料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在国内核电市场的成套装备当中,中远物流应该说占据了市场85%以上的市场份额。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3

现代物流发展快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物流行业很快就成了全球经济的焦点。信息技术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就产生了。物流这样一个新兴行业,在现如今的形势下,只有结合信息及网络技术才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1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1.1物流的基本内涵

物流一词对于中国百姓而言,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词汇,而他的起源我们却可以追溯到1915年。物流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主要指的就是物质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的附加价值,而实物供给(PhysicalSupply)则是流通中的一个重要活动。而在我国,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由此可见,不同国家对物流一词的理解和定义都不相同,结合这些学者所说,我们可以将物流理解为,就是让物品流动起来,通过分析两地的供求关系,以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等手段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1.2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内涵

不同国家对物流一词的理解和定义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将物流理解为:让物品流动起来,通过分析两地的供求关系,以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等手段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物流管理就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还要降低物流成本,以不断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统称。

1.3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而且进一步成为了物流技术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所谓的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指导下,对人类信息功能进行扩展的一项技术,整体来讲,信息技术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相关的技术,当前,我们对信息技术还没有明确而规范的定义,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统称。

2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研究

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如果物流少了信息化,那么许多物流现代化的设想也就无疾而终,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物流的面貌。物流信息技术尽管更新速度快,但归根到底,其核心还是离不开通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者三大板块。其中包括了在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GPS技术、GIS技术、仓库管理技术、智能贴标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端科技。

3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3.1研究现状

物流信息化如今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正逐渐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是彻底改变物流面貌的根本和核心,如果物流过程中不能依靠信息化,那么许多物流现代化的设想也就无疾而终。鉴于此,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在时代需求的强力拉动下将会飞速发展,诸如条码技术等在内的新兴技术应运而生,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重用。

3.2应用现状

物流信息技术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随之更新换代,归根到底,其核心还是离不开通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者三大板块。在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GIS技术、GPS技术、智能贴标技术、仓库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端科技均包括在内。合理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物流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现在企业大多使用网络对企业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综合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长久健康地发展。

4.1物流配送的信息化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连接物流企业、物流节点、顾客以及消费者的信息纽带,物流配送企业能借助公共物流配送信息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整合相关的物流信息,提高配送的可靠性、准时性和顾客的配合度,提高服务效率。政府要加强对物流信息平台的扶持力度,加速完成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大力度开发物流信息服务系统,促进物流配送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还要主动开展物流市场预测,积极开发跟服务贸易相关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提升物流信息管理与经营的科技含量。

4.2条码技术技术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以长三角地区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分析研究常见条码技术应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繁重的生产任务中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规范工作行为?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重阻碍,缓慢了企业发展脚步。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该公司在企业的各个业务区域建立一个高效、全方位的无线网络,便于各项数据能够实时、准确的进行业务流转引入条码应用技术;根据企业现状建立条码应用管理系统,以使用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采集条码获取数据的方式代替原有的手工记录并贯穿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条码技术给该公司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5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问题的措施

我国若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掌握一定的主导权,就必须努力解决现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5.1培养专业人才

在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一支专业的物流管理队伍是企业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市场经济变化加速,一支专业的物流管理队伍能够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让企业能够快速发展。缺乏专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经济中寸步难行。

5.2提高物流技术

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经验,改进现有物流设备,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缩短与国外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差距。

5.3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

要改变物流管理人员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第三方物流企业 评价选择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国内企业纷纷都面临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所带来的冲击,在这股浪潮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在这股浪潮之中让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结合当前全球的经济环境可以发现,在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众多因素之中,如何合理地对全球资源响应市场需求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利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之中,这种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市场竞争,而是企业对于供应链之间的选择和竞争。

一、对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及特征的概述

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提出的,第三方物流同时又被称为合同物流或是契约物流。

国际上对于第三方物流的理解,因环境和领域的不同而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因而在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上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从广义的第三方物流是与自营物流相较而言的:只要是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不用范围、不同深度、不同服务水平的物流活动,这一活动就可以包涵在第三方物流之中。而在对第三方物流的狭义解释之中就支出,只要能为客户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物流服务,即为第三方物流。

2.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范围及其特征。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外包的经营方式以及概念开始为人们所慢慢喜爱,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质量和服务范围也就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形成了一些特点较为鲜明的模式,将这些特征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系的契约化。约束并规范物流企业与业主企业之间关系的方式主要以契约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依照与业主企业之间签订的契约的要求,为业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并在提供物流服务的活动和过程中始终受到契约的约束和规范,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业主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也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明确的。

(2)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因为物流企业在进行业务活动以及往来时,往往要接触多家的业主企业,而这些业主企业之间又对物流服务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要在考虑到各业主企业的企业形象、产品特征、业务流程、顾客需求、竞争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同时,使用个性化且具有针对性的物流服务模式和内容。同时,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时候,也要对市场的竞争以及基本情况、物流资源、物流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包装,从而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核心业务以及服务水平。

(3)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只有具有一定的系统的物流功能,才能确保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是实现物流功能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4)物流功能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业主企业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的同时,无论是从物流的设计、物流的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以及物流的设施和管理,都要体现出第三方物流公司一定的专业性,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发展。

(5)物流企业信息的网络化。信息技术在当前的各行各业都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发展企业内涵与形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物流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发展,可以尽早地对物流企业提供一点发展的基础,例如信息的实时共享等。采取这一举措不仅仅可以对物流的科学化信息化提供便利,还能够对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和物流经济效益产生正面的影响。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特征及该特征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

1.供应链管理环境的特征。(1)复杂性。供应链所涉及的管理环节非常多,几乎将企业内部以及外部所有的业务活动都包含在内,其中包括计划、订单、采购、生产、库存、运输、销售、服务以及与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相关的企业活动。

(2)动态性。市场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稳定性导致了企业相关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交叉性。企业在一条供应链中往往要扮演着多个角色,同时扮演销售商和供应商的情况十分常见。并且,在供应链之中也存在着相互交叉的现象,处在这个供应链节点的企业可能又在另一条供应链之中扮演着另一个角色。

2.供应链管理环境特征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在供应链的具体运行之中,供应链所特有的管理环境特征也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为企业创造用户价值,同时降低核心企业的成本;(2)增强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于核心业务的管理能力;(3)提高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4)帮助核心企业适应新环境,进入新兴的市场拓展业务。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1.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类。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1)前身是运输公司或是仓储公司的区域性物流企业。这一类公司在寻求公司业务以及提供物流服务的时候,往往要以原来的仓储系统以及车队进行依托,提供本地区的物流服务以及相应的增值服务。这些企业目前主要存在的缺点有企业的仓库和设施比较陈旧、公司的体制比较老化、在对管理方法以及物流服务的认识上思维方法以及对事物的处理方式还是过于传统等。但是,对于物流服务的收费较为低廉是其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2)由国有企业而演变而来的物流企业。这一类的物流企业基本在行业内都处于一种较为领先或是垄断的地位,这些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资金还是基础设施都比那些区域性物流企业要好。但是由于其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的,因此大多数客户无法享受到此类公司全面而统一的物流服务。同时,此类企业中的大部分在管理方法以及物流服务上,观念还是比较落后,工作效率也因为带着行业老大的自满情绪很难得到提高。

(3)跨区域的外资物流企业。目前我国的大型外资物流企业并不是很多,但却对整个物流行业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这些企业无论是在资金、人员、观念、管理经验和方法上,相较于国内的物流企业来说都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这类企业的集中地主要是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的三资企业。

(4)我国新兴的跨区域物流企业。我国新兴的跨区域物流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必须要依靠对于市场需求的敏锐判断和灵活的适应性求得生存,同时这类公司还必须要比其他一般的公司做得更加专业化,成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提供者,要在短期内打入市场,规避物流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等风险,目前很多新进的物流企业纷纷采取了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在提供物流服务时,这一类公司无论是在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业务规模、设备水平还是价格上都完全有与其他物流服务商竞争的能力,但是在管理方法还有服务手段上,这一类物流企业会表现出有一点经验不足。

2.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关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应该从物流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的指标等来分析。

外部环境:物流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外部经济环境,国家政策环境以及物流行业本身的基础设施情况。经济环境: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这为现代物流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各个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各地现代物流行业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国家政策的支持是现代物流得以发展的政策保障。政府有关部门,例如工商管理,融资等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支撑。物流基础设施环境。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交通体系以及仓储等。港口是物流行业链上的重要枢纽,交通体系是保证物流服务的重要部分。现代物流要发展就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服务是否够到位,在物流服务生产链上的任何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物流链的顺利进行。

产业发展指标: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指标主要有物流也增加值,物流成本以及业务量。物流的业务量增加是物流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物流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些方面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现代物流才能更好地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还比较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产业竞争格局

前面提到经济环境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快速增长的经济环境容易促进物流服务的需求。经过调查分析,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初,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增长了11%,在之后的今年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已经增加了26%以上。物流行业的运转效率的提高也促进了服务需求。事实表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费用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是随着物流企业运转效率的提高而减少的。因此企业的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也随之下降。

企业的贸易模式的使用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地位也是显著的。调查发展,国外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已经遍布在我国各个城市,这样的格局就要求物流行业开始为分销考虑,而不是一味的提供运输服务。这样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实际条件进行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传统物流企业是在优化运输和库存的基础上满足市场需求的。然而,在国际贸易发展和跨国公司不断合作的背景下,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在普通的运输服务上,网上订购,网上服务等新的服务开始衍生,这时物流也要开始走向现代化发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适应时代的供应服务。

在物流行业竞争的中,物流行业的竞争形势主要有以下几点。替代品: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提供服务时,客户自己的自营物流可以看成是第三方物流的替代品。但是,客户自营物流的成本不会公开,因此第三方物流对于竞争对手的情况就不够了解,在竞争的过程中也就处于劣势。尽管目前客户自营物流已经开始减少,但是对于第三物流行业来说仍然不能忽视这个替代品。物流行业竞争中还有来自卖方以及买房的竞争。这主要是由于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的力量过大。买卖双方客户在物流行业中具有的竞争走向引导的作用,让物流行业不得不重视买卖双方对自己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

五、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和选择

1.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和选择的方法。国际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很多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希望将自己的货物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业主企业在选择物流企业时,与物流企业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了解,从而无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适当的综合评价,从而造成经销风险的扩大,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应当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一定的综合评价从而做出最为妥当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评价选择的方法主要有线性加权法、数学规划法、人工智能法以及统计方法等。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时,往往会有很多影响评价的因素,其中有很多可量化的和不可量化的因素,但是不可量化的因素占了大多数。因此,采用线性加权法来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评价。线性加权法主要包括了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评价法等方法。

在采用AHP法和模糊分析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评价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运用AHP法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一个综合评价层次体系。(2)构造矩阵,判断并确定每一层因素的权重。(3)运用模糊评价法对决策矩阵进行模糊运算,从而确定总目标的综合评价以及最低层的评价对象的序列,再进行一致性检验。

2.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综合评价层次体系。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评价体系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的发展潜力主要是指企业的发展前景,与该物流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是否合适。因为一个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有效的减少协作的成本,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了解,这对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可靠性和韧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物流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命力。业主企业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该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时,有没有可靠的物流技术以及设备作为保障。

(3)服务质量。业主企业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的时候,可以通过该企业以往的经营状况、经营的历史记录以及行业内的反馈来了解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

六、结语

文章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一些对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评价的理论进行了简短的阐述。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重要一环。通过文章所介绍的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和选择的方法,希望决策者们都可以选择到一个良好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参考文献:

[1]陈清泰.中国物流服务社会化健康发展的对策[J].宏观经济论坛.2009(7)

[2]黄群.第三方物流决策模型的演进[J].华东经济管理.2012(5)

[3]刘志学.第三方物流与企业竞争力[J].物流技术.2012(6)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端物流必须是国际化的,物流渠道应是陆、海、空一体化无缝对接的,物流辐射波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互联网时代,高端物流必须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面对市场化的第三方物流需求,高端物流必须是大体量、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为适应供应链管理,高端物流必须敏捷应变,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物流服务,成为供应管理的剂,同时为物流企业自身和第三方带来丰厚的利润。

发展高端物流业虽然是大势所趋,但不得不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高端物流业所存在的诸多瓶颈。

物流体系缺乏标准,市场体系不成熟。由于物流的各项业务分属不同部门多头管理,众多法规互相矛盾和抵触,尚未形成标准化体系,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而物流基础标准的制定,很难在地方范围内独立实行,更无法单独形成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此外,公平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有待完善。一些物流园区以及某些大型批发市场,尚存在欺行霸市现象。物流市场体系不成熟会掩盖甚至淹没物流市场需求,阻碍物流需求市场化,妨碍高端物流的良性发展。

物流企业之间仍在进行同质化的低价竞争。物流企业通常靠增加每车吨位甚至超载来博取效益。不少美其名曰物流公司的企业依然停留在单一的运输、仓储、配送等传统的物流层面上。大量低档卡车投入物流业,不但使物流公司难以维持获利,而且占用和耗费大量的道路等社会交通资源。由于成本高企,第三物流企业难以得到系统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成为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第四方物流发展滞后,反过来使物流业继续维持低端竞争,固守落后。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绿色物流;集约化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41.027

1 绿色物流业的基本内涵

目前而言,国际学术界尚未形成绿色物流的规范概念,众说纷纭。“绿色物流”这一名词最早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的提出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上的。一般认为,绿色物流的重点在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建立与环境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高效率物流配送系统;重视物资流动过程中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提高物流行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重视物流行业的社会效益。

国内普遍认为,绿色物流是指在物资流动的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抑制物流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进化,使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设计的各类资源物资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配制。绿色物流可以从物流作业的绿色化和物流管理的绿色化两个角度理解,并以此作为绿色物流业发展的方向。绿色化的物流作业主要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以及绿色流通加工;绿色化的物流管理主要从资源能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方向入手,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规范物流运行环节的绿色化和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

绿色物流业的发展应该坚持生态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并重,积极倡导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平衡;尽最大努力实现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和谐有机统一。

2 我国绿色物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2.1 绿色物流观念淡薄

目前而言,我国绿色物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起步阶段,物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各阶层对绿色物流的认知程度有限。绿色物流观念较为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绿色物流的思想观念尚未确立,并未形成一个被社会各界公认的概念。政府有关部分政策制定人员对绿色物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字面含义。如果政府有关人员和政策的制定者不能够深刻理解绿色物流的含义,就很难制定出能够指导我国绿色物流业持续发展的科学战略;不能在绿色物流业发展的工程中,起到制定指导意见、把握全局的作用。其二,我国物流经营人员和从业人员绿色环保意识淡薄。物流经营人员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份额,降低了服务质量,增加了员工的工作压力。绝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以营业额和业绩作为考核标准,甚少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也没有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绿色理念输送。其三,消费者缺乏绿色物流的相关意识,在选择物流服务时并没有将绿色理念和环保理念列入考核的范围,盲目追求低价物流而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浪费。

2.2 尚未制定扶持政策

积极发展绿色物流业,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是物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需要国家政府、物流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部门开始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用来规范物流业发展,促进物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但是受到物流业起步晚、发展的地域差异性大、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等因素的影响,政府部分指定的政策法规并不能与物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相适应,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绿色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指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以此来规范绿色物流业的行业操作水平,促进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2.3 技术水平有限

绿色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支撑。现阶段,国内物流技术仍然较为落后,很多物流企业仍然在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信息化程度急需提高。

2.4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并没有充分认可物流行业高素质人才的经济性和专业性,而把物流行业归类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物流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节约用人成本和管理培训成本,并没有重视员工的素质培养,导致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力不从心,物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受到了制约。

3 绿色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3.1 树立绿色物流的发展目标

物流企业应该在日常经营中把绿色理念和生态理念贯穿于运输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实践工作中,积极探索绿色物流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全面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较少能源资源的消耗,杜绝能源资源的浪费;加强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团队建设中,应该全面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以绿色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和引导员工,将绿色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将“绿色生态”作为物流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3.2 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

绿色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降低能源资料的消耗,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能源资源的循环使用,实现物流行业的绿色生产,节能低碳,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其一,协调物流规划,减少重复建设而造成的土地浪费;其二,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及时改进或改进不合理设备;其三,政府部分应该加大交通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交通运输网;其四,衔接运输过程中不同交通方式的转变,完善物流发展的新道路。

3.3 加大科技投入

首先,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如GPS或RFID等,建立现代化物流服务的网络系统;其次,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经验,推广现代物流行业管理模式;再次,促进物流行业的服务转型,建立现代化、多层次、综合性的服务体系;最后,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程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行业协会内部应该加强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技术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吸引专业的技术人才为物流行业服务。

3.4 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制造业,盲目追求量的扩张,发展模式也较为粗放;效率和技术等内在因素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不足,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物流业的未来的发展中,主要的发展因素是依靠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依靠较少的投入来实现物流业的大发展,不断表现出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趋势。

4 结 论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关绿色物流的方针政策,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发展绿色物流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想使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就必须加快管理理念、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进步。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充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加快技术进步和管理形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宁.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4(14):23-24.

[2]刘禹池.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20):86-88.

[3]潘世凌,程娟,何明宇.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