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1
中职物流专业课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近年来,特别是人们生活的消费和寄存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带动了物流行业蓬勃发展。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不仅需要系统的运营规模,还需要兼顾强大的控制和指挥水平的管理模式,而这更需要大量懂得物流技术的实践型人才。教育改革背景下,衍生多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中职物流专业课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任务驱动型课程的含义
任务驱动型课程,就是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任务进行自主学习、互相协作的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型课程建立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围绕学生建立目标和构建任务情景,改变以往一贯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理论,将实际问题带入到生活中去,以互动、探索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感受真实的教学模式,根据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认知解决问题,获取经验,建立自信,激发对知识的求知,对处理问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制定任务驱动型课程
(一)改变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实践为主
传统的中职物流教学专业课,教师普遍以讲授课本理论知识后,再让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学生――实践”这样教导模式没有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理解,可能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降低对问题的解决能力,缺乏对问题的认知。教师与教师之间加强教学交流,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提高教学质量。布置任务的同时,也要教师手把手进行教学,例如,学习中职物流专业课程的物流技术,掌握开叉车的技术,每个学生学习的能力都不同,对于一些技术性的课程学习,最好将男女分组,结合学习教学环境,带学生到实训场地,让学生充分了解叉车结构、名称、功能、操作步骤等,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开叉车的操作和安全规范,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耐心引导,掌握不同操作技术和操作手段,教练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实践基础能力,为以后学生进入企业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任务驱动型教学质量
1.中职物流学院应该以学生为本,落后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不足以提供任务驱动型课程的实施,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让生动形象的教学带入到实践操作中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与此同时,学校因投入教育资金,改善和引进具体教学操作设施,避免因破旧设施,教学数据和步骤出错,影响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器材缺乏,影响学生对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全面认知。
3.增加优良的师资,对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进行奖金奖励方式,对教师设置专业的教学培训,派遣教师到教育模范物流院校进行学术学习和交流,交换良好的学习方法,吸取优质的教学方法。
4.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院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关键,设立多个有关物流专业任务驱动型项目比赛,通过奖学金和学分奖励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以学生组团自主参赛为主,教师引导和设备协助为辅,加强学生参赛过程中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合作,丰富实践经验。
(三)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任务驱动型课程中
在中职物流专业课程的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学设备不能涉及到的教学只能通过教学情境来实现,对学生进行能力引导,将各课程的实验相联系,分模块去完成。例如,模拟物流供应链操作情境,其供应链包括管理系统、操作、采购、生产计划、订单加工、库存管理、运输、仓存和客户服务,教师提供一个任务,将学生分成对应的职能组织,模拟成部门之间的合作,兼顾顾客需求和货物供应,就活动过程提出问题,教师分析问题和引导解决思路,学生内组和组间进行讨论,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学生实践综合素质,促进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授课效率,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四)与社会物流企业合作,突显任务驱动型课程的优势
再好的校园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传授,也要到物流企业实践来获取实战知识,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自主、自愿参加企业培训,与物流企业员工共同学习,加强技术指导,丰富物流知识,增强参与物流工作的详细了解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学习优势,全面发展。企业还能通过设立奖学金方式,联合学校设立大型任务驱动型课程比赛,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对比赛题目进行分析、讨论、设计、实施的实践环节,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物流知识的能力和解决突况的应急能力。同时,有利于企业吸收优质的学源,加大物流企业品牌效益。
(五)利用网络,模拟虚拟的任务驱动型课程
网络发达,构建一个虚拟的物流企业,设计网络虚拟比赛,将虚幻的物流运作设计和管理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另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掌控,对以后进入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管理软件操作、电子商务等工作的学生有大的帮助。
三、任务驱动型课程应用的注意事项
避免教师重复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思维开发,将教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推动任务驱动型课程在中职物流专业课上的实施。以学生为主,着重提高学生整体实践水平,教师平等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品质。设立不同的任务驱动型课程,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方位拔尖的技术性学生。引进优良师资,注重教师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加强学术交流。改善学校教学环境,设立奖学金,改良教学机械设备。注意任务驱动型课程在中职物流专业课中的可操作性,避免脱离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四、结语
社会发展,中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物流企业崛起,需要大批的实用性、技能性强的人才,将专业任务驱动型课程应用到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联系生活情景和物流企业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任务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和开发自我的一个实践平台。促进中职物流教育的发展,以及为以后促进物流专业学生在物流企业中更好的发展,增强和完善社会物流行业的管理规模和运营技术,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岩.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1).
\[2\]杜凤顺.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于雪静.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李静.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为此,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努力做好“蓝领”人才培养的定位,把创业教育与学院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体系革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拼搏和奋斗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是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非凡。本文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引入创业能力培养理念,进行讨论和研究。
一、传统实训教学存在的不足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环节中实训教学对全面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普遍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一)传统的实训案例教学法缺乏创新性,也难以实施差异化教学。实训指导教师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课前布置实训题目,实训课开始后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和讲解,学生参照示范步骤开展实训,学生记录实训过程并完成作业和实训报告。这种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训学习只是被动地验证操作过程,缺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也难以通过实训发现间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间题。另外,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使用单一的实训教学案例,往往很难全面顾及所有学生,难以实施差异化教学。
(二)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许多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设备型号老旧等困难。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迫使高职院校用理论课来替代实训课,实训课比例严重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锻炼,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设备型号老旧,使学生接触不到企业当前正在使用的生产设备,就业进入生产岗位后还要进行入职培训和再学习,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投入不足,技术性不够强,配套性差,缺乏可持续发展性,最终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也严重受到影响。
二、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利用好第一课堂资源。如可以采用:
1.角色模拟法。根据学生今后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相似的任务,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例如在水路运输合同签订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题目设计情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定不同的角色,比如托运人、承运人、货运,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托运单的填写、合同洽谈直到最终签订合同的全过程。学生明确自己在模拟企业中承担的角色,通过亲身实践整个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来验证所学理论,积极探究没有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所需的各种职业能力。
2.团队项目教学法。整个课程分解为若干项目,在讲完每一个项目后,根据项目涉及的多个任务,教师设计综合实训项目,以团队小组的方式完成,小组完成布置的任务后,由小组代表将成果做成PPT向全班展示,各小组之问就最终成果进行交流,此教学法即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能增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和竞争意识。
3.企业专家进课堂。可以聘请有一定影响并持有高级职务技术证书的企业资深物流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由企业专家进行讲学和案例讲评,这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时,使学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基本的轮廓,对职业的认知更明确,特别是通过专家的引导,学生对今后走向社会的创业增强了信心,对一些产业、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
(二)抓好校内第二课堂。
1.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新生入学后,进行专业教育、军事训练和团队训练,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社团,特别是专业社团,例如物流协会、营销协会等。专业社团比一般人文素质社团具有专业化、针对性的特点,在社团开展的相关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主要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如物流企业管理认知、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理论、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电子商务与物流等方面。通过各种素质拓展型训练、社团交流活动、军事训练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设计上,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定位,采取“教、学、做、赛”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院已建的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合作企业两大实训平台,将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认知实践阶段――课程教学实践阶段――专业综合实践阶段。在各阶段设计竞赛内容时,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将技能大赛内容与岗位要求衔接,将大赛理论知识和所需的专业技能分解到具体课程中,构建了全方位、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搭建学生创业平台。除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比赛外,还可建立各类形式灵活的创业格子铺以及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一条街等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创业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把创业的想法付诸行动,在实践中感受创业的艰辛,了解创业的过程,领悟创业的内涵,提升自主创业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创业活动最终从书本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而使学院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向更广泛的群体。
(三)深化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并能具备一定的化工物流方案管理、策划等能力,真正达到一线操作、管理人才的标准。
高职院校围绕校企合作的办学实际,吸引更多的有合作意向的企业直接进驻学校,学校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场地、生源以及理论指导教师,而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先进的实训设备、技术和实践应用指导,派遣企业物流专家给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或者将企业的内在培训机构直接引入,这样既能够为企业更好的培养人才,促进企业人才质量的整体提升,也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更为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模式。
三、考核方式的革新
考核的方式也因教学的项目不同由原来的笔试,改为讲辩论、模拟演练、调查报告、操作过程、案例分析、设计策划、实践操作等。考核过程和考核的频次经常化,每一个工作过程都有相应的考核。考核的评定标准及考核结果具体化、客观化、透明化。结束一个工作项目的教学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内部分工完成作业,强调学生的配合和集体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结语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实践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切入点,结合当今时展现状和趋势,地区发展情况,社会对物流人员的需求,校企实际情况,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之内涵目标,深入实践教学体系内部,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有效的创新构建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珍(1982-),湖北武汉人,高级物流师,讲师,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物流职业教育发面研究。
参考文献:
[1]艾小玲.高职恒输管理实娜课程改革探讨[J].教学研究,2011(12):106-107.
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物流 信息化建设 现状 对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物流行业的更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化水平决定着物流企业发展的水平,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物流信息化发展提出建议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信息化深化发展的今天,国家对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很重视,并通过加大投入的方式,支持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有很多企业以物流信息建设为重心,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另外,很多企业也把构建信息平台作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内容,积极利用一些新兴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普遍受到关注。但不能说我国的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很高,据调查表明,虽然有五六成的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投资,但有很多企业信息化投资率不高,有的甚至不足1%,即使是信息化建设投资率率大的企业,投资率也不过10%,因此,虽然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收到重视,但投资率不高依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就影响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影响物流行业,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深化发展。这里从两方面着手分析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行业在信息化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信息化建设明显落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近年来,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最明显地表现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影响到物流信息的有效沟通,影响到企业的深化发展,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这制约了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有些企业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不佳。现在,基本上所用的物流企业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都购买了物流信息系统,但有很多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不佳。这主要是因为,物流业务和流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发展特点,每个物流企业的物流流程基本都不一样,而物流信息系统的设置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很多企业在购买信息系统之后,发现与自己的物流流程不符合,使用不方便,因此,导致信息使用系统不理想。
(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现状
物流企业主要依赖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商业活动,这种公共服务平台的载体是物流信息平台,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也决定着物流信息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物流信息平台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内的物流活动进行相关数据管理的通用信息交换平台,这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支撑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平台。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平台的种类丰富,既有区域平台,还有为港口、园区等提供服务的物流信息平台,平台的建设极大地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迅速,但在发展中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的,具体表现为:第一,现在我国物流信息平台运营主体主要有政府和企业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以政府为主的模式,虽然物流信息平台的公益性特点较强,但由于政府负责,后期资金投入得不到有效保证,同时对市场也很难准确把握。而以企业模式建设的信息平台,虽然能够积极对市场动向进行把握,但其对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系统规划缺乏相应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平台建设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物流信息平台的盈利能力不强。现在,物流信息平台缺乏良好的商业运营模式,缺乏完善的市场调查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导致盈利能力不足,这样,平台的发展就受到很大的影响,难以为物流行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三)物流信息人才紧缺
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的懂得信息技术的物流复合型人才,虽然,现在大多数专业学校都开设的有物流专业,也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物流人才,这些人才也掌握了物流专业的基础知识,但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缺乏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下的运营能力,缺乏岗位适应和创新能力,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行业的现实发展需要,人才的缺失也是制约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努力,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这是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影响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如果社会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有效解决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矛盾的问题,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定制开发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企业的业务和流程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要保证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有效实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本身就需要积极与信息开发公司进行沟通、不断磋商,把自己的业务特点和流程特点与信息开放公司交流,这样,开发公司才能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开发出个性化的信息系统,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只有实现信息系统的定制开发,信息系统才能在物流企业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三)各方努力做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是物流行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各方要共同努力做好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作为国家,要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之后,要对其进行持久的关注,加大资金投入,充分了解市场动向,完善服务平台的质量,提高其公益价值。政府也需要组织大量优秀的专业人士,进行服务平台的开发,不断完善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质量。作为企业,也要认识到,开发信息平台对企业盈利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对服务平台的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不断实践,提高平台的服务质量。
(四)各方努力加大物流专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能够与行业发展挂钩,努力培养出能够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这对于解决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地意义。作为企业,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现有的物流行业上岗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物流信息化处理水平,企业也可以从相关信息业的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对其进行物流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尽快上岗,以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作为国家要充分认识到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能够积极组织专家制定出统一的物流专业评估标准,规定物流专业学生考核的核心课程,把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其中,以此方式督促各级学校能够用最前沿的知识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就业后就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五)物流行业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物流信息技术
现在,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于世界先进国家,因此,我国的物流行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物流信息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的内容涉及到多方面: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EDI技术、QP技术等等,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对物流管理的水平,完善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积极构建联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有效促进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
另外,作为企业也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企业内部实现智能化运输系统建设,积极构建全国和区域性的物流信息平台,有效实现供需信息的交流。同时,要加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建立具有广泛兼容性的数据库,以此方式,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效益的有效提升。
(六)政府努力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
虽然,我国政府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我国物流信息化基础环境不是很理想,因此,政府部门不经要把物流信息化建设纳入规划,还必须做出更有利于推动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决策,通过有效方式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推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为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完善,我国物流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很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国家社会和物流企业本身,要积极努力解决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引进国外先进单位物流信息技术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等,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深化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物流企业才能在竞争激励的背景下,有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白晨星.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06).
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4
1.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促进物流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世界带入了一个快捷、准确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传统行业的效率及服务,物流也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的转型,实现了全程网络跟踪与监督,从而进入了网络时代,也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1.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物流行业信息管理与传递的效率
如上面所说,在传统的物流信息传递过程中,一些基础信息既难以管理又容易出错,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更是增加了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了行业本身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物流行业也大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但大大地提高了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质量。
1.3物流信息化发展意识与工作水平的优化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不难看出,我国许多企业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都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大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处于前期摸索阶段,无法科学合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无法创建对应策略。物流行业也是一样,受到一定的制约,无法合理利用资源,对此,只有物流行业可以将以往的管理理念更新,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才能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辟物流信息化的新路径,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高效、智能等优势;并且对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了解与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将物流产业的工作水平与效率全面提升。
1.4计算机网络技术夯实了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基础
物流行业信息平台的创建发展预示着我国物流行业进入了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阶段,足以见得该环节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物流信息平台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现代化GIS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应用于物流企业中仅为20%左右。由此可见,该环节成为振兴物流行业发展的核心。为此我们应科学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完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仅应注重外贸以及空中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更应下大力气建设发展国内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应促进物流服务种类的丰富多样,令其涉足航空、铁路、水路、公路行业,还应扩充快递搬家等物流服务模式,提升工作效率,确保网络体系建设的安全高效,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应用、有效更新,契合行业发展总体特征,实现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物流信息化的目的是要做到对于信息的高效处理,这方面恰好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最擅长的领域,所以计算机网络在物流信息系统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发展空间。例如:物流信息系统中对于终端信息处理,对于信息高效传输,使用相关的信息处理软件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传递与收集的信息系统;物流公司使用GPS对物流运输工具的具置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反馈给客户,方便客户确定自己运送的货物的位置以及估量运输所需的时间,还可以使用相关的电子标签识别工具对参与物流运输全过程的人员进行身份审核,保障物流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此外,使用计算机网络虚拟出的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存储物流公司相关的客户信息、管理信息、运输工具信息、运输人员的详细信息等等,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对以上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类管理,并且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信息管理的效率。管理综合信息实践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可实现对整体物流单位信息的全面决策以及综合管理,针对企业各项信息做好综合体系建设。具体工作涵盖生产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客户管理体系。例如全面订单实践管理、企业资源管控、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综合管理等。各企业部门应全面联络,有效实现数据信息的互通联络,进而实施高效的集中核查与发放。
3结语
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质量控制 冷链物流 物流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从追求食物的数量改变成了对食物质量的追求。以水产品、果蔬为代表的冷链物流日益升温,冷却肉、进口鱼肉等高品质的食物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这也就促成了冷链物流的崛起。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人们对冷冻食品的追求,对冷冻食品质量、保鲜度的追求,使得冷链物流系统必须做到快速与安全度的提升,在保证准时将所需的食品运送到指定地点的同时,必须保持食品的完整性与新鲜度。只有保证了食品的质量,才能满足人们对冷冻食品的追求,才能够获得市场的支持,保持冷链物流的蓬勃发展。
一、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顾名思义就是冷冻食品的物流链,也就是将冷冻食品装车、运输、配送以及其中涉及的各个过程的总称。冷链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主要是体现在服务对象的不同,冷链物流对象主要是生鲜食品,它们具有易腐坏的特性,因而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对冷冻保鲜技术的要求很严格,这也就使得冷冻物流对技术的依赖度比较高。我国目前对冷链物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食品冷藏链是指易腐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必须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下,从而保证食品质量、减少消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冷链物流上,而对药品、疫苗等的研究还比较少。其实,冷链物流的囊括内容不仅仅是在食品上,很大的一部分是在药品与疫苗上,相对来说,药品和疫苗对冷链物流的依赖要远远大于食品。相对食品而言,药品与疫苗的成本更高,而且对温度的要求也更苛刻,这就增加了运输的难度,从而也就对冷链物流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质量控制理论
物流质量控制就是在产品进行物流活动时,对产品质量、物流服务质量的控制,在保持产品质量、时间准确度的同时,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过程。
目前,对于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物流服务及顾客满意度两个方面。何云在Tenessee大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研究,建立了物流服务质量模型,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说明了在不同的产品市场下该模型的应用性。
关于物流质量评价方面,郑兵提出果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目前果品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却不容乐观。他通过专家意见法和深度访谈法,形成了果品物流行业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最终形成了4维度的物流服务质量测量表。
关于物流质量控制的研究,周兴建提出,我国的现代物流行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物流服务的特殊性,建立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实现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物流活动中引进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对物流活动增强规范化、标准化,并对物流服务质量进行过程控制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是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强了物流服务质量的有效管理,才能提高物流企业的信誉,为以后的发展壮大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企业物流质量控制问题还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对冷链物流质量的内涵、物流质量的控制等未有更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以后学术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从最基本的概念上更新冷链物流的相关内容,才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为冷链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三、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的内容
由于受冷链物流特性决定,冷链物流质量控制要比其他物流模式更加的严格。冷链物流运输的是易腐坏、易变质的产品,因而对运输过程中温度、湿度以及时间上的掌控都要比一般产品的物流来得更加严格。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不仅要保持产品的完整性,还需要对产品的质量做到很好的保证。
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一般包括质量保证、质量改善、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及工程质量控制五个方面。对每个方面的有效控制,才能是冷链物流质量控制达到最好。
食品的质量保证,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形状及特性的产品。冷链物流主要产品包括:冷冻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因而在进行物流配送的时候,不仅要保证产品外观的完整性,还需要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冷冻食品的质量除了受生产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物流配送过程质量的控制。如果无法很好的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做到有效的控制,那生产时合格的产品,到销售时也会出现产品腐坏及变质。因此,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食品的质量改善,冷链物流运送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不降低食品的质量,在通过流通加工及保鲜技术的运用下,还可以改善产品的质量。这也就是所谓的产品质量的物流形成过程。
物流服务质量,物流行业其实就是一个服务行业。其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比一般行业要来的严格。物流服务的性质是提供服务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因为整个物流过程的质量目标就是其服务质量。冷链物流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保鲜度、流通加工对生鲜食品质量提高的程度、数量的要求、时间的要求以及配送间隔等等。不同的顾客对服务的要求不同,因为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对不同的顾客做不调整,以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与信誉。
物流工作质量,就是物流各个环节,各工种、岗位的工作质量。物流质量目标的实现必须将目标分解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只有各个环节做好了工作,才能在整体上促成并提升物流质量。这也就是所谓的总体上把握,具体上实施,最后通过汇总达到整体的工作质量目标。物流工作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质量,因而只有保证各个工作的质量,才能使得物流工作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物流工程质量,物流质量不仅取决于工作质量,也受工程质量的影响。物流技术水准、管理水平、设备等都是制约着物流工程质量的因素。因而,要想提高物流质量,就必须软件硬件一起提升,提升技术设备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统一的管理,实现物流质量的提升。
四、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冻食品的消费逐年增长,市场容量不断增大。然而,由于受到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限制,我国冷链物流与国外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就是和国内其他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物流相比也是处于落后的局面。冷链物流的对象存在着特殊性,这就使得冷链物流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再加上管理水平的落后,无法对食品的质量做到很好的保证,也是我国冷链物流处于落后的原因之一。
1.观念落后
由于冷链物流刚刚起步,生产商和物流企业对冷冻的概念还不是很熟悉。很多生鲜产品在制造的时候没有做好冷冻保鲜处理,使得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成本大大增加,这也直接导致了产品成本的增加,从而转嫁到消费者,使得消费者感觉冷冻产品的价格过高,而选择其他产品。这就减少了市场份额,从而恶性循环不利于冷冻物流行业的发展。因为只有从根本提升生产商、物流企业及销售商对食品冷冻保鲜的认识,才能降低生鲜冷冻食品的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2.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生鲜食品从生产到摆上消费者的餐桌,中间经历了生产、冷冻、冷藏运输及销售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食品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只有保证了每个环节上的质量才能值得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食品保持良好的质量。目前我国食品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在食品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问题频有发生。农产品在生产的时候不同程度会受到农药、化肥等的污染,已经受各种不合格添加剂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人民大众无法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减少了购买的欲望。由于冷冻生鲜食品的很大成本集中在冷冻物流环节,一些不良的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不采用或者采用不合格的冷冻车进行食品的运输,使得很大部分食品在流通环节内损坏。这就使得食品的质量大大的打了折扣,再加上销售时未采用隔温设备,进一步损坏了食品的质量,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销售环节上采用的设备未进行隔温处理,使得冷气外流,无法保证冷冻柜低温的同时,还照成了能源的浪费,降低了冷冻生鲜食品的质量。
3.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
受冷冻物流行业特点的影响,目前我国未有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不同区域对冷冻食品的需求不同、消费习惯的不同,使得指定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成为一种奢望。这就导致了一些不法的商家乘虚而入,昧着良心赚取钱财。冷冻物流行业没有准入标准,使得一些技术管理上都不合格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到冷冻物流行业,这就使得冷冻物流行业整体管理出现了盲点,从而食品的质量就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没有统一的制冷标准、运输车标准以及销售货柜制冷标准,食品的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食品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报证,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也打了折扣。
由此可见,质量问题对于冷链物流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在生产、运输、配送、销售上对各项冷冻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握,增强行业的管理,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无隐患。使得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食用冷冻食品的同时,促进冷冻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
五、提升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的对策
1.建立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体系
生鲜食品消费额度日益增加,产品多样性日趋明显,因而冷链物流业务繁忙。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控制好食品的质量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忙中就容易出错,业务繁忙时就容易产生大意疏忽,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加强管理,保证食品质量的控制。
建立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体系,对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工作流程,在运输时间、运输车温度、操作人员技术标准上进行严格的统一,确保每个环节有序高效的运行。对每个环节进行食品质量监控,保证食品质量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保证企业的良好信誉,同时也保证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追求。
2.增加员工质量意识,加强管理
冷链物流中的关键是对易腐坏食品的有效控制,这过程基本上由人工操作完成,因而对员工意识、技术上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从意识上使得员工对冷冻食品质量控制有整体的认识,技术上进行有效的培训,才能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思想指导实践,对食品质量做到很好的控制,保证食品的质量。
对员工质量意识的灌输,使得员工对食品质量安全有全新全面的认识,培养他们责任感,以及以顾客需求标准为核心的质量意识。使得员工心中时刻谨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放心的食品而做出自己的努力,增强了员工的成就感与社会责任感,并付诸与实践行动中。
做好员工质量素质培训,冷链物流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员工必须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冷链物流主要是对食品的运输,因而卫生问题就特别需要得到重视。从事冷链物流工作的人员必须保证自身身体健康、卫生的同时,还需对卫生知识有足够的认识,在工作中严格以卫生标准要求自身的工作,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物流企业需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提醒员工记住工作卫生标准。
加强技能培训,冷链物流不同于其他物流,其操作过程中需要有严格的技术控制,特别是冷冻技术、装运技术。因为冷冻物流装运的基本上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存在易损坏、易腐坏的特性,因而装运时需要严格的操作标准。因此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必须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只有技术过硬的员工才能保证食品外形与质量的完整性,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3.加强技术设备管理
冷链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其对冷冻技术的要求特别严格,因而冷冻设备的保养维修就尤其重要。冷冻物流企业需对每套冷冻设备进行跟踪管理,设立独立的设备档案,定期检查冷冻设备的运行情况,并预防性的进行维护。只有冷冻设备得到了很好的保证,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质量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4.实施精细化管理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握好每个微小的细节才能在整体上获得成功。冷链物流企业需对物流流程上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做到有记录、有依据、有检查、有对比、有结论。对每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管理,发现并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工作,防止以后发生类似的问题,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并做出阶段行总结。全年对各个阶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全年的运作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环境管理
受冷链物流对象特性的影响,物流企业存放食品的环境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良好的卫生状态可以减少生鲜食品被腐蚀的机会。对库存场地的周边环境卫生要指定严格的标准,禁止一切破坏环节卫生的行为,约束员工的不卫生行为,对场地进行每天清扫,定期做出消毒处理,并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一发现不合格,做出严肃处理。
在保持环节卫生的同时,为了防止食品腐坏变质,还需对温度与湿度进行控制,不同生鲜食品需要不同的冷藏温度,因而要对同类型的食品进行分类存储。再者,刚入库的食品与已入库的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因此也该分类处理。只有做到了精致的冷冻存储,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食品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声俊.积极发展我国生鲜品“冷链”物流[J].中国粮食经济.2007(9):37-40
[2]杨博.基于系统思想的冷链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10(04)01-03
[3]郑兵,郑双阳.果品物流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4):469-472
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6
升等。
关键词:国际物流;双语教学;方法;组织
在全球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的现实背景下,国际物流逐渐得到兴起和发展。配合国际物流行业发展要求的国际物流课程在大学课程中逐渐形成。国际物流的课程因其特殊的文献来源及学习目的等需要双语教学,但是双语教学的实践却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上与传统教学差异较大,这对于教学工作有着极大的挑战。
一、国际物流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课程介绍
国际物流是两个及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物流的活动。国际物流课程是针对国际物流行业设定的专门课程,国际物流课程
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国际物流兴起与发展的相关历程、国际物流
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等。国际物流课程的学习涉及物流、贸易、法律、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知识系统,形成的国际物流课程较为复杂,教学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员
学习国际物流并逐渐构建国际物流行业所需的知识体系。
(二)双语教学的原因及重要性
1.国际物流的许多知识来源于外文典籍,进行双语教学符合教学要求
国际物流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内容,分别对应国际物流的理论知识部分和实务部分。因为国际物流本身存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这使得国际物流的理论研究在不同的国家学者内都有着不同视角的文献,导致国际物流课程的理论知识来
源于不同国家学者的研究,并在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研究相对迟缓的现实背景下,国际物流权威文献多数为外文文献。因
此,从国际物流的专业知识角度而言,必须采取双语教学才能够更加贴切地分析文献知识,引导学员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国际物流
的相关知识。国际物流课程的另一个层次是国际物流实务,学习国际物流实务本身需要结合不同的国家及行业背景,对国际物流的核心内容及流程进行全面的解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及行业背景等进行讲述,而目前英文文献是对这些内
容研究最丰富并且是当前学员比较能够接受的部分。这就使得在英语为国际通用语言的情况下,为达到教学目的,国际物流课程多数采取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
2.国际物流教学是服务于国际物流工作的,双语教学能够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国际物流的教学工作最终目的是引导学员形成国际物流行业从业所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其教学以服务国际物流行业
工作为重要目标。因此,在国际物流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如何能够引导学员与最新国际物流行业发展衔接,为学员从事国际物流
行业创造更好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国际物流的教学中,教师将会较多地对英美等国际物流相对先进的知识进行讲解,并且以最新的国际物流法规、技术、合同要求等实用价值较高的实务知识进行解读,以全面引导学员建立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知识构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和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建立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尊重知识和实务的真实文化氛围和真实句义,引导学员形成对国际物
流行业的更深入认识。并且在双语教学氛围中,加强学员的英语修养,为其从事国际物流行业创造更好的语言基础。
二、国际物流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及组织上的现状与困难
(一)教学方法上
1.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的搭配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国际物流课程的实践安排困难
国际物流课程的知识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物流实务构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讲解国际物流知识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够在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后,引导学员参与国际物流实践的相关环节,进而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下的更好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国际物流课程的实践安排困难。一方面国内的国际物流企业较少且分散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个别的发达城
市,这些物流企业往往并不愿意大学生在该单位短期实践;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缺乏国际物流实务的实践情况下,知识体系无法得以深入,促使其国际物流的从业修养不能得到全面提升。因此,从当前情况来看,国际物流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够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检验的较好结合,这就使得国际物流教学不能够很好地达到引导学员全面学习国际物流知识和实务,并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目的。
2.国际物流双语教学更倾向于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的教学,
但是目前学员被动学习的局面并没有得以改善
当前国际物流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脱离母语,这就要求学员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补充语言储备,进而更好地配合双语教学。但是当前国际物流的应试教育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学员对国际物流课程的主动学习热情不高。并且缺乏对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理解,认为汉语教学同样能够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物流课程的双语教学实际上是脱离学员配合与主动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的效果将会十分不理想。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即便教师以双语言进行教学,并且在考试中设定英文题目。但是因为教学内容用汉语能力同样能够得到理解,并且考试中题目作答允许以汉语进行。这就使得学员在被动教学的模式下,同样能够完成学习和考试。
(二)教学组织上
1.中西方语言教学差异,对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及专业修养要求更高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并且具备国际物流专业素养。这就对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国际物流课程在近年来才逐渐形成,而具备良
好语言修养的专业国际物流教师更是稀少。在此情况下,教师的双语教学逐渐演变成为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局面,英语在整个教
学中并不能够占据其应有的地位,并且导致整个双语教学在实质
上已经丧失价值。
2.国际物流课程双语教学中不仅仅要求语言双向,还要求具备相当的实践教学
国际物流教学的双语不仅包括语言上英汉两种语言的配合,还需要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搭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双
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均衡理论和实践的部分。但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国际物流学员很难得到及时的实践机会,仅是在毕业之间的间断实践实际上不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的要求,对于全面提升学员修养不利。
三、推进国际物流双语教育方法及组织改善的建议
(一)优化教学方法
1.尊重实践,注重形成知识学习和实践工作相搭配的教学
模式
针对目前国际物流双语教学在知识讲解和实践教学的配合上存在缺陷的实际情况,必须注重均衡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比重。首先确定以知识指导实践和以实践验证知识的双重教学系统,确保教
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知识与实践的安排。通过将知识讲解和实践工作相搭配,引导学员更深入地了解国际物流,并且深入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为学员主动接受并主动学习双语教学下的国际物流课程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也为学员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2.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引导学员主动学习、实践等,提升学员的综合修养
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员学习国际物流课程的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针对目前双语教学中学员主观能动性不高的现实情况,应该尊重学员本性,结合对学员个人爱好及修养等的调查,设计更符合学员特质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组织
1.注重构建更优质的师资力量,并且注重加强教师的岗位
培训
教师的专业修养和语言修养对于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效果有着极大影响,在缺乏较多专业物流及双语教学人才的情况下,应该认识到国际物流教师基本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但是距离双语教学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该注重对国际物流教师进行更专业的知识和语言培训,不断提升国际物流教师的专业修养。也可以更多地引入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优秀师资力量,壮大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师资基础,不断完善岗位培训和岗位激励等,
更多地引导专业国际物流教师采取双语教学模式并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等。
2.加强学校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为学员实习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均衡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为学员建立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更好基础。还需要学校及学院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这需要学院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际上这能够达到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较好目的,也能够为国际物流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因此,促成学校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对于双方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帮助,这就需要学校积极主动地联系国际物流企业,让企业明白国际物流人才的重要性,并为在企业实践的国际物流学员创造实习期特别教学方案,降低学员实践期间学习理论压力过大不能够很好完成实践、导致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情况。
通过全文分析,笔者认为国际物流是一项联系国内外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的复杂行业,国际物流课程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多的外国文献,这就要求在国际物流课程教育中使用双语教学,为提升国际物流专业的知识教学和从业素养奠定基础。在国际物流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双语教学方法的改善和组织的优化,这需要从多个层次构建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良好课题及实践基础等。
参考文献:
[1]段延梅.关于国际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