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转贴于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

一、冷场原因

教师的教(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态度、情感、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学习的态度、兴趣、方法、效果等),一般情况下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了冷场,即教学的有效性很差。

1.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限制和教学经验的不足。对于刚步入教学岗位的教师遇到冷场的现象较多,或因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能力不够而囊中羞涩,或因对学情的了解不够而曲高和寡,有时也存在启发不到位、设置问题没有梯度不利于学生探究,或对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流于形式,或者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恰到好处的问题。这些都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的非情感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如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时教师只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则漠不关心,因而引起了学生的苦恼与恐惧。

3.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内容抽象,语言单一。且教师所举案例陈旧,缺乏新鲜感,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教材和学生唯一的学本,上课时照本宣科,不对课本进行知识拓展和思维挖掘,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得学生的情绪不能够得到激发,思维不能够得到发散。

4.教学方式的老化和教育理念的陈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语言贫乏、教学活动单调,无疑会造成学生情绪的疲惫、思维状态的疲软,也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传统的教学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教学计划的完成、按部就班的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知识面窄、思维力弱,使课堂没有生气,使学生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5.学生长期被动式接受知识,对新的教学方式无法迅速适应。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班中学生多来自农村,对新的教法很不适应,不能积极讨论、不能探究、羞于与人合作。或者同一所学校的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相差太大,使学生无所适从。

6.地理学科博大精深,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有一定难度,如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大气运动、地壳运动、洋流等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很难在短时间里建立,若急于求成就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措施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为了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让高中地理课堂活起来,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欢、学有成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改革课堂,具体应注意以下方面:

1.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心理安全的空间。

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重视情感对思维的激励作用,多使用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中有宽松的心理氛围,学生有愉悦的心理体验,则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达到最佳状态,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精神状态。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能批评,而要肯定他的勇气,鼓励他下次做得更好。严厉的教师一定要改变作风,否则,就不会有主动解答问题的学生。

2.用教师的激情调动学生的激情,多渠道地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教师要拥有和保持一份激情,并在激情的推动下,恰如其分地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语言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或组织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如测量当地地理坐标,考察城镇布局等;或组织一场小小的辩论。

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探究。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仔细琢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尤其是要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善于提出一些根本对立的观点来引导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应该多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值得学生争论的问题,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学习海水的温度,提出海水的热量来源于海底的地球热能,让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反对的理由。

4.根据学情加工教材,创新符合实情的教学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3

反思一 备中求效,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问题是前提。

1.将课文肢解成问题。

在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有层次的小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思考。如在理解地理概念“农业生产”时,我设计了4个问题(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象、分类、特点),学生经过思考后就会对定义理解得更加深刻;在分析地理原理“热力环流”时,我设计了5个问题(影响气压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大气垂直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图中四点气压大小顺序怎样?图中高低空等压线怎么画?),通过探究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并能学以致用了;在分析地理规律“洋流分布规律”时,我设计了4问题(中低纬有什么风带?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有什么大洋环流?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有什么大洋环流?北印度洋有什么洋流?),学生分组活动后就能归纳总结知识了。

2.让地图训练成能力。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图表和板图、板画说明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描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均转化为地图化的内容,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抓手,从感性与理性上掌握知识。

3.把枯燥编制成趣味。

有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没有丰富的内涵和规律,如果死记硬背,既枯燥无味,又难以持久,如果能赋予它有趣的内容,则能产生永久记忆的神奇效果。

反思二 学中求效,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是关键。

1.让学生喜欢地理老师。

我要求学生对我的教学进行批评的活动,揣测学生的心理,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2.让学生领会学习策略。

教师应以“授其法”为本,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思三 教中求效,优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环节是保证。

针对高中地理教学,我反复反思,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为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我力求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到:

1.研究学生,培养兴趣。

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时刻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们不妨做到:①针对学生对地理认识不够,每学期上好一堂绪论课;②针对学生难理解重难点知识,每章节上好一堂有效的辅导课;③针对每章前沿性知识,每章节上好一节研究性学习课;④针对学生学习地理枯燥,每节课上好知识情景分析导入课。

2.研读课标,精心备课。

课程标准不只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命题的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运用新理念,切实做好传统观念的转变,否则就难以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3.夯实双基,注重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基础知识只是铺垫,基本技能才是核心,特别是阅读图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看课本中的图表,并运用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智力也会得到发展。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地理课堂 教学 实效性

重庆市普通高中进行新课程改革这几年,高中课堂最大的变化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增多,课堂变活跃了。但在轰轰烈烈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和方法,能力得到了提高?是否貌似实施了新课改使课堂活跃,但课堂教学却不一定具有实效性?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去研究。通过这几年课堂教学实践,我将自己对新课改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些研究总结如下。

一、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简言之就是提高学生课堂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性

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清楚新课标和高考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适应新课改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行为,追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率,才能促成教学目标达成和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注重教学过程和结构的设计。

在新课改的课堂理念下,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地理教师也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地理课是让学生通过地理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因此教师除安排好教学计划和进度外,还要充分考虑每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安排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和结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一切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才能为追求教学的实效打下基础。以往只注重一节课开始时的导入集趣,而学生的兴趣一般是不会持久的。如何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这应该是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反复思考的问题。所以在备课设计时,要考虑教学过程有一定趣味性,对每节课的每一个重难点知识都要深入浅出的精心设计,才能让学生乐于探究和学习。设计时还要把握一节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全过程结构。如: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可提出长江为什么流不干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水循环的过程环节;然后观看水循环动画,让学生知道实际和自己想象的异同;再让他们画出三种水循环的示意简图并标出水循环的环节,由他们来讲解;然后教师适当“引问”,最后总结。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体验,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讲课时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就能事半功倍。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还必须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尽量精炼准确地表达意思。对于抽象内容,可利用生动的语言教态、板图及多媒体结合,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对于一些需记忆的枯燥知识,可用易记的歌诀和自编口诀等辅助记忆。这样学生既通俗易懂感兴趣,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如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从重庆遭受旱灾的视频入手,循序渐进介绍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最后让学生思考怎样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本地的旱灾。在疑问和好奇的心理作用下,学生的探究思维必然得到触动,去探究怎样合理利用水资源。这样学生往往热情高涨,整堂课也就和谐高效了。

(三)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因地制宜进行教学。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但这些方式是不是一定要用呢?课堂上是否安排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安排几次,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境而定,还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因此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上要有序组织。有时遇到教学内容偏难时,不一定死板的采用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加上传统的图示法,由教师讲授这部分难理解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讲地球的自传,公转的地理意义,用动态的动画演示地球的运动,学生做适当的探究学习,再由老师适时讲授,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地理学科知识离不开地图,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投影显示系统, 将教学内容通过课件直接呈现在屏幕上, 这种方式集图、文、像、声等各种信息表现方式于一体, 改变了传统课堂以地理挂图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它将地理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使学生更直观看到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或者直观立体的观测景象,可加强理解。在新课引入或涉及地理事物变化等过程,通过视频或动画设计来展现,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可用重庆的连晴高温致干旱的视频导入。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能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在讲到水资源的质量与地区经济活动效益的关系时,可用农夫山泉与娃哈哈矿泉水的价格对比,再用农夫山泉的视频广告“…我们坚持水源地建厂…”让学生轻松自然地理解。这样的视频进入课堂。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趣味和效果。

2.利用图示法教学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有各种地图、图表等。它们能直观表达空间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地理知识的应用也很强调熟练判读各种地图,在图上填注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解答相关问题,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地图,但它不能替代图示法教学。在相关的课堂上运用图示法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展现出来。运用图图互变、图文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四)适当的课堂练习和导学案练习,提高地理实践应用能力。

新课改使课堂非常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否掌握了地理规律方法,可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上每一个重难点讲了之后,可设计一道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使学生从合作探究的层次再提高一步;即从知识的掌握到迁移应用,从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提升到学生学会应用。让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但课堂毕竟是有限的,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应用能力,还需要课后辅以适当的练习,实现方法技能的迁移。新课改决不意味着学生只讨论合作探究就行,不需要练习。为此学校教研组的教师可以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地理导学案。它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设计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的练习辅导。通过这些练习,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法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迁移。

(五)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根据学校及周围环境条件、学生的爱好、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这包括地理学科的课外阅读、观测、调查、野外考察、知识竞赛等。只有把理论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学习有效性。如可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关注身边的地理,关注生活中的现象与所学地理知识的联系,教师再加以引导,教一些研究方法,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坚持反思总结,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师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学的研究;也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果。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反思意识。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及时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教学后进行反思能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能使教学经验逐步提升理论化。新课改后各地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先进经验层出不穷。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通过相互听课、外出学习等取长补短,借鉴先进教学经验。将反思总结持之以恒,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使地理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堂教学怎样更有效,是教育教学一个永恒的主题。只要按照这些方法进行教学,就会慢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6月

[2]主编:余绍农 黄文辉.《现代教育新观点》.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5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长期以来,地理因为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较小,被划分到副科的位置,得不到重视。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地理,思想上比较懈怠。而且地理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文理知识交错分布,综合性比较强,学习难度比较大,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畏学的心理。

(二)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差,变通能力比较差

地理这一门学科的综合性强,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辩证的、全面的有逻辑的思维去看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不够,思维缺乏逻辑性,不全面。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地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背书是学习地理的好方法,轻视理解,重视背诵,这种方法会导致学生看得懂地理知识,但实际操作就很茫然,困惑。

(四)不善于运用地图讲课

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只是简单的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图或者板书,没有带地图进教室的习惯。前苏联地理学家乌中斯基说“把地图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学生因为懒惰不愿意看地图,只愿意记忆书本上的文字。这就会导致学生脑海里的知识不能和地图里的知识一一对应起来。

二、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概述

教学有效性强调的是有效地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课堂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它重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三、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充分加深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传统的课程表标准单纯的注重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新课程标准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注重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培育。

对于地理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一方面要充分研究它的具体内容并掌握需要延伸的内容;另一方面要重视教材编写人员的编写教材的目的和用意。

(二)创新创设新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侧重于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应用学生和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情景或者例子,根据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设立一个生动形象、风趣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地理问题和知识的思考。

(三)引用实例教学,逐渐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

实例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典型的地理事物和例子,以问题为核心,以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合作中掌握地理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例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典型实例、问题对比、问题讨论、总结结论。

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总结地理知识的规律,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学生在筛取有效信息、整合加工信息等方法的能力得到加强。

(四)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强、趣味性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的地理知识都可以做成PPT格式的课件,有些地理知识也可以利用Flash软件做成动画类模拟地理现状,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放映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突出重点知识,简化难点知识,减轻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作为教师,要熟练的使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根据实际的教学进程,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设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完成有效性教学。

(五)教师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书”,学生背“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低下,这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服务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指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后进行及时的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学反思包括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理念等的反思,要求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写教学感受,为下一次有效的进行教学保存资料。重要的是教学反思要坚持不懈地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不放弃。

四、结语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对地理课堂教学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认真的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密切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和心理变化,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仇彬.怎样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9(26)

[2]王军英.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学科学周刊,2012(1)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6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有教师预设下生成的,也有教师未曾预设下产生的,这些生成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复杂多样,有的对教学起积极作用,教师应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使教学更精彩;有的对教学起消极作用,教师应及时纠正之,使其不演变为教学的障碍。善于捕捉和巧妙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应成为高中地理教师的一种本领、一门技艺。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成性问题;应对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当前,尤其在常态课中,教师关注生成性问题的还是不多,或发现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意识不强,或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措施不力。就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教师过于强调预设,对生成问题置之不理;二是教师过于关注生成,使教学目标偏离方向;三是教师缺乏基本素养,让生成资源悄然流失。这样的课堂,少了活力,少了灵动,少了惊奇,少了真实。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按教师的意志来传授基于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而忽视了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预设之外的问题,这显然是偏颇的,是片面的,是狭隘的,是功利的。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沉闷的,一定是压抑的,一定是僵硬的。反之,教师如果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并巧妙地应对这些问题,不仅能促进课堂的动态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满足学生的探究愿望,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生命的关爱,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实现专业化成长,有助于深化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更有助于有效管理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概念界定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动态性、多样性、隐蔽性和生成性。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很难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教师不曾预设到的现象。我们研究的“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随机出现的教师预期之外的超出预设方案的影响课堂氛围、师生思路及行为的即时信息,是由于教学的双向互动、学生的不同经历和生活体验以及他们对情感的不同理解等原因而即时生成的各类事件或因素。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无论是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答案、学生的特殊表现或课堂中突发的事件等,这些都是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生成性问题,其利用价值也不一样。积极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被用来辅助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例如,学生对地理教材内容提出质疑、对教师解题思路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同伴的发言提出不同的意见等,这些现象,能引起学生有益思考,激发学生拓展思维,体现学生真实感悟,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情感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生成性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争辩,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新亮点;消极的生成性问题与教学目标相悖,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会影响教学进程有序推进,对教学有干扰或阻碍作用,甚至对学生的发展起反面作用。例如,学生故意违反课堂纪律、有意跟教师唱反调等,这些现象,与学习内容基本无关,与课堂环境不协调,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和探究价值。教师应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使其不要干扰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是动态的,教师要在瞬间判断和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问题,对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敏锐观察能力、正确把握生成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3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成因分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类型多样,有个体生成性问题和集体生成性问题,有语言类生成性问题、行为类生成性问题和环境类生成性问题,有课程内生成性问题和课程外生成性问题,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哪种生成性问题,一般都是有因可循的。

3.1 文本因素:文本因素主要包括高中地理教材、地理图册、学生使用的学案、地理试卷以及地理笔记本等。当学生自主使用、感悟文本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研读、理解文本时,可能由于文本内容激起学生的兴趣点或文本内容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会提出疑问或发表自己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看法,这时,教师应乘机调动学生探究或质疑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成性问题进行再思考、再探究、再建构。

3.2 学生因素:学生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个人经验、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地理观念、地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由于班级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尤其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结果。如,学生回答地理问题时思维方式怪异、课堂中不时地向教师提出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这时教师要耐心倾听,科学引导;再如,有的学生因轻视地理学科而出现上课时随意讲话,或睡觉,甚至跟教师唱对台戏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冷静处理,平等对话。

3.3 教师因素:教师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性格爱好、人格魅力、个性品行、工作态度等,教师的这些差异也是教学活动中影响生成性问题的重要因素。如,当教师任教一个新班级初期,部分学生一开始可能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不太适应,导致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这时教师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切忌惟我独尊,应从改造自己开始,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再如,教师在课堂中有时会讲错知识,或讲到中途时被“挂黑板”,或回答不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正视这些“尴尬”,一方面求得学生的谅解,一方面可将这些“尴尬”转化为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也能缓解尴尬气氛。

3.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校风班风、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学设备、天气状况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等。环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环境因素有时能影响甚至决定教学活动的进程和结果。如,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舒适的教室物质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产生更多的富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再如,教室外的噪音和人员的不停走动,会使部分学生目光和听课注意力转移,成为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生成性问题。

4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生成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有利于激发教师创造的热情,以促进其专业成长。然而,生成教学的最大问题主要在于实施的困难,因为它对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这种素质不仅仅是地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且包括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心理学基础、课堂驾驭能力等许多方面。尽管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没有规律可寻的。只要我们对诸多的生成性问题的应对方法进行总结和锤炼,就能探寻到应对生成性问题的有效策略。

4.1 课前充分预设,关注生成:高中地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难以全部预知的。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地理思维能力、社会阅历、心理特点、听课状态以及课堂具体教学内容等,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对课堂中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使教学尽可能在预设之内生成。例如:教师课前在备下节课内容中的各个知识板块时,要能猜想学生在学习每个知识内容时可能会产生什么疑问、提出怎样的问题,并要事先做好应答这些疑问或问题的多种准备;又如,教师上试卷讲评课时,事先要对试卷中学生的典型错题多备几种解题方法,讲评时当发现学生接受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其他方法来应对。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师真正才能顺学而导,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与学生对话,才能收获诸多生成的精彩。只有这样,在地理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当然,课堂是复杂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变化,应该进行弹性预设。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要从地理教学目标、主干内容、过程与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时,要研究学生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对学生地理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充分了解,进行弹性化的设计。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合理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课上所有的问题,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4.2 课中智慧处理,应对生成:丰富繁杂的生成性问题普遍存在于常态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的符合地理课程内容,具有积极作用。例如:课堂中,学生对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向教师质疑;再如,教师分析了某个地理问题后,学生顺势进行深度追问。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的不符合地理课程内容,可能产生消极作用,干扰或阻碍课堂教学。例如:课堂中,有些学生偷看娱乐杂志,或交头接耳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或与教师发生顶撞,或扒在桌子上睡觉等。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对生成性问题的价值进行准确判断。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符合地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应对法,巧妙引导,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往更广或更深处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还能让师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不符合地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问题,如果对课堂整体没有太大影响的,如学生偶尔做一个小动作、偶尔一次窃窃私语、偶尔向窗外张望一下等,教师不必刻意去制止,最好采用轻描淡写应对法,如用轻柔的语言进行提醒或用眼神、肢体语言示意学生停止不当行为。反之,如果教师进行深度干预,如点名批评或严厉训斥,不但会打击学生,影响课堂正常的教学进程,也会破坏课堂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对课堂教学影响较大的如大声喧哗、在教室内来回走动、与他人发生争吵等,教师则不能视而不见,不能纵容,要立即介入,快刀斩乱麻,尽快让课堂走上正轨。

4.3 课后勤于反思,优化生成: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后反思是对教师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指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作为地理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态度和眼光审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以提高自己应对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能力。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增强处理教材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有效性,使课堂生成性问题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教学价值,还能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

一节地理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及时回顾,并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问题作深度剖析与深刻反思。教师课后除了一般性反思,还要针对地理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重点反思,例如:课堂中生成性问题是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自己应对这些生成性问题的措施是否确当?这些生成性问题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课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预想存在哪些偏差?……通过及时反思,教师能发现自己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5 结束语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是随时产生的,也是难以先知先觉的。应对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因事而异的,也是没有固定模式应对的。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对课堂教学活动和师生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努力提高发现和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使地理课堂变得既有特色和品位,也有灵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