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风险防控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风险防控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风险防控要点

采购风险防控要点范文1

一、内部审计与廉政风险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是什么?人们通常会这样理解:查错纠弊,其实不然。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高校内部审计更多的是通过对高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为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规范高校内部管理,促进各单位和部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廉政纪律,防范风险,推动高校事业发展,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进而为高校降低风险,促进高校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内部审计对廉政风险防控的作用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各高校要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紧紧围绕高校经济活动,加大审计力度,全面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项目审计、科研经费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些审计工作在廉政风险防控中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发挥作用:

(1)控制风险。以内部审计为手段,可以发现高校内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问题、漏洞加强制度建设或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纠正方向,可以有效控制风险,预防腐败。

(2)揭示舞弊。审计通过对高校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可以发现高校日常管理、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存在的漏洞,潜在的风险,查处舞弊行为,保证高校整体工作的有序运行,抑制腐败行为。切实杜绝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补贴等违规违纪问题。

(3)合力办案。内部审计可以在审计别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舞弊行为,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问题线索,也可以对纪检监察部门接到的群众举报,进行审计,查出实据,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

三、高校的廉政风险分析

近年来,高校的腐败案件呈多发趋势,不容忽视。私设“小金库”、教育乱收费、设备采购、基建工程招标程序不规范,校办企业、招生考试、学术活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人事安排等方面俨然已成为风险高发领域。通过对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的梳理,高校的廉政风险点大致如下:

财务管理方面:违规乱收费,不执行“收支两条线”、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

组织人事方面:选人用人、干部考核、职称评审、工资发放等不公平公正。

招标、采购方面:工作不履行工作程序,泄漏信息、对招标文件审核不严,造成采购的物品、工程不合格、收受供应商及机构贿赂。

资产管理方面:设备管理、资产处置等工作不严,资产流失。

基建工程方面:不履行招标程序、工程质量控制不严、对施工单位吃、拿、卡、要。

招生就业方面:弄虚作假、非法招生、漏题泄题,泄漏录取信息、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收受贿赂,不公平公正。

科研管理方面:科研立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工作不严,以虚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

教学管理方面:评奖评优、考试、成绩管理等工作不严,造成对工作的评价不公平公正。

学生管理方面:辅导员队伍、学生资助、学生工作等考评过程和结果不公正,学生经费管理、奖助学金评审学生经费审批、发放工作不严,违纪学生处理不公平。

形成这些风险的原因,一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很多高校缺少一套完成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遏制风险,比如很多高校都没有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三重一大”制度,有的也只是上级文件的翻版,没有落实的具体措施,缺乏可操作性,随意性大,给执行制度留着很大的自由空间。二是监督不到位,高校工作类型的多样,基建工程、学术科研经费、招生就业、物资采购等工作都是风险高发区。由于领导干部权力过大、各项工作的开展与社会各界联系紧密,且又缺乏相对完善严谨的监督体系,这些都给予了高校工作者腐败的机会。

四、如何利用?炔可蠹魄炕?廉政风险防控

近年来,高校各项事业迅速发展,高校基本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高校可调配的资源显著增加,参与市场经济也越来越频繁,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带来诱发腐败和职务犯罪的廉政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因此,要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为抓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一)以财务、基建、科研审计以抓手,发现问题线索

(1)财务收支审计方面。一要突击盘点库存现金,查出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乱收费情况或收入不入账等现象,是否将收入用于私下开支。二要检查银行账户是否存在长期未达账项,及时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漏洞。三是检查“暂存款”等往来科目,一般来讲,高校有可能存在通过往来科目隐匿收支的问题。比如固定资产处置收入挂“暂存款”,直接用于发放津补贴、节日福利等。

(2)基建项目审计方面。基建项目的审批、招标、合同签订施工、项目变更、款项支付等环节都存在着廉政风险。单纯的事后审计已无法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风险。因而要提高审计的介入点与介入度,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形成从源头上控制、程序上监督的机制,充分发挥警示作用。也可以将一些项目委托给社会审计机构,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格,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

(3)科研经费审计方面。一要加强科研经费预算审计,审查经费编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二要审查科研经费的管理情况,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有效执行,执行手续是否存在漏洞,各部门之间协作的科研项目,上级批复和协作合同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挪用科研经费现象。三是审查经费的来源。根据经费不同的取得来源,确定各自的审计重点。

(二)以内部控制审计为抓手,提高风险管理

高校工作的覆盖面较广,人事、财务、资产、科研、招标采购、基建、招生、校产、后勤等重要领域都是风险的高发区,如果管理不到位,存在漏洞,容易引发违法违纪,影响学校稳定大局。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一要将对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制度建设、决策程序及会议记录等方面实施调查,了解该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判断该单位内部控制状况,从而有重点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二要创新改进内部审计的程序与方法,提升审计质量,综合运用抽样调查法、分析性复核法测试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到在了解工作业务的基础上,审计财务支出,熟悉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查找程序漏洞,促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强化风险管理。

(三)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

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一要化被动为主动,坚持先审后离、先审后任,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二要把握操作要点,在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审计事项事实清楚、证据齐全、结论准确、程序到位。立足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了解单位决策程序、会议记录以及单位工作人员对领导干部的评价。三要加强审计沟通,提高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对审计工作的理解配合程序,提高审计效率。

通过审计领导干部执行财经纪律和廉政情况,对问题抓早、抓小,加强事前防范,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和行为,警示教育领导干部,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落实。

(四)以审计结果落实为抓手,提高风险防控建设

采购风险防控要点范文2

局长 张海英

职务犯罪预防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获得区域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主要领导的重视。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类似,北京地区各区县区位优势差异性较大,主导的经济发展目标、模式不同,行业发展各有特色,这一特点就要求辖区检察机关在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上做足功课,开展针对性强、服务性好的各类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辖区各级检察院按照高检院、市检察院的部署,立足区域职务犯罪案件发案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预防工作,并取得了切实的成效。继上期邀请海淀、昌平等区院后,这次很高兴继续请其他区县院的检察长,通过预防专刊的专门平台,交流对切实做好北京预防工作的看法和感受。

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殷 健

东城区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近年来,东城区首创廉政风险防控和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加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我院依托地域优势,围绕区域中心工作,服务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有特色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是关注区委、区政府的年度工作要点,确定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领域。根据本区重点工程集中在保护历史名城和民生工程方面的特点,我院长期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促进各项工程真正成为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在城市改造、拆迁中的预防调查报告得到了区委书记的重点批示,并在2011年被评选为高检百优分析文章。二是与区预防腐败机制紧密结合,形成大预防格局,实现预防与廉政风险管理同向共进、机制对接。双方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共同调研本区廉政建设的重点范围和环节。将预防调查与找准廉政风险点结合起来,将查找职务犯罪隐患与发现岗位职责风险结合起来,将对策建议与补充完善廉政风险管理办法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以此作为考核本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情况的内容之一。三是创新预防调查方法,引入心理学知识助力职务犯罪预防。我院初创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系统地分析职务犯罪人员心理蜕变的轨迹和环境风险的影响,通过制作心理测量问卷和个案访谈提纲,了解职务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今后建立起一套职务犯罪人员心理评价及干预机制打下基础。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因此受邀参加了心理学司法适用国际大会,撰写的《心理学理论在职务犯罪分析和预防中的应用》被高检采用。

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 立

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首都要率先实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市委、市政府也对朝阳区提出了“争当转变发展方式示范区、建设世界城市试验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和促进社会和谐模范区”的要求。朝阳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区,区情十分复杂,治安形势比较严峻。近年来,我院先后开展了众多具有朝阳特色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开展为期五年的“鸟巢”、“水立方”等奥运重点工程预防,创新“三位一体”预防工作模式,预防经验得到了市院和高检院的认可和刊发;依托各类预防网络平台,与国有企业、医药系统和高等院校开展丰富有效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得到市国资委、市卫生局、市教委的高度评价;以高校领域案例为基础撰写的案例分析,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届预防职务犯罪案例分析评选中获得“优秀案例分析”奖;结合朝阳区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获得区委书记批示,在全市首家推行廉洁准入制度;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全区推行了“6+2+N”的联系基层人民群众工作机制,并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等等。今后一段时期内,我院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朝阳区域特色,充分履行“职务犯罪问题研究中心”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发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服务区域发展的作用,为朝阳区的“新四区”建设和服务首都“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韩索华

西城区院在完成常规性预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区位特点和“十二五”期间的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做好专项预防工作。一是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专项调研工作。我院与北京市第二医院等六家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调研座谈,总结近年来我院与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模式、方法和经验,剖析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参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新途径,并撰写《医疗卫生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的建议报告》。我院还积极开展金融领域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走访金融服务办公室、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单位,了解不同金融业态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收集、总结各单位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多次为金融单位举办警示教育活动。二是细致高效地推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自今年2月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全国正式联网开通以来,我院受理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数量猛增。为应对这一局面,预防部门采取专人负责查询的方式,仅上半年就受理查询1800余件。我们对近年来我院开展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撰写了《关于在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及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建议》调研报告,建议在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两大领域率先推行廉洁准入制度,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作为有关市场主体廉洁准入资格审查的标准。三是坚持不懈地做好常规性预防工作。今年上半年,我院开展预防调查31件,开展职务犯罪案例分析53件,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两件,开展警示宣传教育789次,开展预防咨询854次。

采购风险防控要点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 控制方法

我国财政部于2013年12月17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下称“控制规范”),并要求2014年1月1日起在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实施。“控制规范”实施一周年之际,笔者拟结合工作实际,对“控制规范”有关内容谈一点粗浅之见。

一、何谓内部控制

“控制规范”从国家制度角度将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这里,“控制规范”有三个要点:一是,内部控制主体是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二是,实现内部控制规范的目标,亦即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能够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三是,“控制规范”的内容,即制定控制制度,实施控制措施,落实控制程序,执行控制活动;四是,控制对象,即“控制规范”经济活动的风险。

二、何谓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规范表明是一种管理系统。它是财政部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减少贪污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的一种管理制度,实际上更是一种管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可以遵守规章制度。

因此,作为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有三项内容构成:一是,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应遵循原则有四项,主要有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等原则;二是,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规范方法,即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这些控制方法,包括单位组织层面,包括组织环境等内部控制的方法、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两个方面的控制方法;三是,监督与评价,监督是指自我监督,评价则包括有效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重点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例如,这类支出主要会议费、水电费、办公费、招待费等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经费的支出,没有或者很少有严格的控制标准;那怕有制定的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无法有效控制;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如何在使用环节加以有效控制,似乎比较薄弱。例如,事业单位大额支出中的固定资产一般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采购环节得以控制后,但使用环节缺乏控制,管理上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现象,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比较普遍;还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弱化,会计工作只起到记账、算账、报账的作用,在预算管理、资金管控等方面不起作用。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不监督,也不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指出重点性控制。其业务层面重点主要有预算管理情况、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方面、资产管理业务、合同管理情况和其他情况等七项内容。“控制规范”对这些重点控制对象分别进行针对性风险评估,梳理重点控制对象的缺陷、提出针对性风险控制方法,加以具体规范。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方法

“控制规范”列出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根据控制对象,指出规范控制方法。例如,预算管理情况与预算控制方法对应、收支管理情况和政府采购管理情况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应、资产管理情况与财产保护控制对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与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合同管理情况与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应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与预算控制方法对应等。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事业单位单位可以采用滚动预算或零基预算方式,与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相结合、预算编制工作与具体工作相对应;一旦编制完毕,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执行,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有序,支出合理,决算报告编报应该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从顶层开始,灌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预算管理财务的思想,加强预算控制,强化对事业单位收支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2.支管理情况。事业单位收支应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要求,实行收入归口管理,有关单位办理收入业务时,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财务部门办理完毕,应加盖“收讫”字样。财会人员及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业务时,管理人员应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防止不法人员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3.府采购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主要包括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事业单位针对这些要求,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4.产控制管理情况。事业单位资产应实行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管理责任,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资产,包括盘盈、盘亏资产,都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使之账实相符。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按规定处置资产,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5.项目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应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管理模式执行。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按照概算投资,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杜绝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为做到上述项目管理,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各单位还应当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6.同控制方面。事业单位合同控制包括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等几项内容。为加强合同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同时,单位还应当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四、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提升效率、防范腐败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是行政事业单位提升效率、防范腐败的前提。那么,如何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提升效率、防范腐败?我们认为主要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学习内部控制规范,统一认识

首先要解决内部控制规范的认识问题。从单位领导开始,认识内部控制的概念,认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内部控制的内容框架。统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有关问题的认识;其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依据内部控制规范,评估检查评价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这个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牵头、各部门业务骨干参与,全员管控。

(二)制定内部控制建设计划,为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初期没经验的单位来讲,处于摸索阶段,应作为暂行规定实施。其中期与短期计划相结合,中期计划明确阶段性目标,短期计划用于工作进度和效果的控制,并根据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计划调整。

(三)明确单位各控制主体职责,制定职能规划

单位内部各单位,乃至个人均有工作,有职责。根据工作职责,制定单位工作计划、长远规划。

(四)梳理单位业务流程,检查业务节点可能存在的缺陷

通过梳理单位业务流程,从制度上描述其运行流程,厘清单位业务的运行过程,并确定与职能规划相关的重要业务和事项,依此检查业务节点可能存在的缺陷或风险。

(五)根据风险,提出管控措施

梳理单位有关管理制度、管理文件,厘清现有的保障业务,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或管控风险,根据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或管控风险以便有效开展的控制措施。

(六)对照内控规范,建立内部控制环境

对照“控制规范”,开展“内部环境”设计,规范业务流程,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内控制度,完善治理架构;同时,对照“控制规范”,对重要业务进行风险分析、优化设计。一般而言,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之后,试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一些问题,进而优化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七)检查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评估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要点就在于明确对内部单位或个人分工、落实其责任,随时检查评估落实情况,建立内控规范建设工作考核机制。

最后,建立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评价机制是保证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性前提,旨在督促内控建设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改进机制,以期达到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升资产使用效率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周文,张庆龙,聂兴凯编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指南(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4.

采购风险防控要点范文4

关键词:完工百分比法;工程项目收入;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引言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的规定可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用完工百分比法来确认合同的进度。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会计核算,有必要健全完善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但是,因为核算的重心不同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企业有必要对其进行改善,以便于更好的完成会计核算工作。

二、完工百分比法的核算优势

1.更加适合行业的发展,符合收入的配比原则

因为工程项目本身造价高且施工周期较长,即使及时的完成了竣工结算的工作,但还是要等项目的质保期过了才能够叫真正的完成了项目。在已有的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特质的基础上,完工百分比法主要被用作核算建造合同,根据项目实际的完成进度确认项目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收入,确保两者之间的有效匹配。

2.是会计核算稳健性的保障

建造合同结果在有效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完工百分比法去进行会计核算,如此一来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就可以进行可靠的计量,为会计核算的稳健性提供了保障。另外,因为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的会计核算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所以不同之间的会计核算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比较性。最后,因为合同收入、成本及毛利都是以项目完成进度为标准进行计量的,所以也确保了财务指标的相对稳定性。

3.有助于健立健全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

大多数的情况下,建造合同的完成进度都是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衡量的;所以要想准确的确认建造合同的完成进度,就需要一套健全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完善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有助于健立健全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主要表现为:预算总成本;对合同中已发生的数据进行及时的统计和核算,对合同中未发生的成本进行预算,确保预算数据的真实可靠。

4.加强了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在资产负债日的时候,企业用完工百分比法来确认工程项目的完成进度;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对已经发生的费用进行确认,还要预估分析未发生的成本及费用。这样可以方便企业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该项目的的实际运营情况,结合实际的需求,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三、完工百分比法收入确认的核查要点

1.了解业务特点

企业在应用完工百分比法时有几个核查的要点,其中就包括了解业务的特点。这是所有核查要点中最基础的一个。具体做法为:核查项目小组在进入企业后,对企业的业务特点及行业惯例进行一个清楚的了解,然后再通过查看合同或者访问相关的业务负责人,核查企业是否具有应用完工百分比法的条件。最后,在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合同条款以及具体的核算方法,核查企业在完工百分比法的选用上是否合适。这关系到后续的工作是否可以继续进行。

2.内控制度核查

在使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会计核算之前,要核查企业是否有有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核算制度,以便于为之后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帮助。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方便完成工程的管理工作;另外,最好能够建立ERP系统,这样更加方便核算工作的进行。项目组还要核查相关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包括:成本预算、成本归集、合同管理等。

3.预计总成本核查

预计总成本关系到项目毛利率的多少。所以,企业在预计总成本后,要在合适的时期调整预计总成本,使其不断的接近实际成本。在核查时,项目小组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根据企业已有的历史信息和从事同类业务的时间,判断企业是否可以应用完工百分比法完成会计的核算工作。(2)确认企业是否制定了定期调整预计成本的策略,还有企业中各个部门是否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沟通。(3)根据预计成本的准确性、调整的合理性,核查企业是否存在通过调整预计总成本以达到提高利润的情况。(4)对照企业编制的采购合同清单,分析预计总成本的相关信息是否详细、完整、可靠。(5)对跨期合同的不同期间的毛利率进行分析探讨,对于波动幅度较大的要进一步的分析项目每个月的预计总成本及其调整情况。

4.完工百分比核查

项目核查组,在确认完工百分比法选择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核查。(1)选择成本百分比、收入百分比法的企业,至少在每个季度的末尾要取得百分比法确认的相关文件,而选择阶段法的,则只需要在项目的关键节点时进行确认。(2)分析探讨收入确认进度和实际收款进度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核查相应核算方法是否可以反映实际的完工进度。(3)对比其他同类型的项目,分析进展不正常(过快、过慢)的项目,探讨其原因以及是否造成了损失。(4)核查企业是否存在长库龄项目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最后,对于企业中核算不正确,结算进度与实际收款进度存在较大差异的要评估其选择的完工百分比法是否合适。

5.实地查看

项目核查小组在核查时要进行实地的查看,核查要点包括:(1)实地考察工程进度,考察工程表面进度与收入确认进度的一致性。(2)与施工人员和监管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核查工程进展是否正常。(3)根据已有的成本明细表,核查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明细表是否相符,核查现场是否存在已领但未用到的材料。如果存在,要核查已领未用到的部分是否计入到了工程成本。

6.项目风险核查

在核查的工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核查要点,它就是项目风险的核查。因为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核算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再加上客户的履约能力、行业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核查时要尽可能的核查项目中十分存在对企业造成不利的风险因素,并且提出相的规避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对某些方面进行重点的核查,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冰杰.浅析完工百分比法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4,33:55.

采购风险防控要点范文5

关键词:石化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措施、控制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从之前的高速跨越式发展逐步趋于平稳,国家的总体发展思路为“调节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中国石化行业的“由大变强”,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是,发展高端石化产品,以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技术引领发展。中石油的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重点,与国家总体发展思路正好契合。而实现石化产品的优质高端,正是由诸如中石油等国企投资建设的一个个国内与国际石化工程项目所担当承载。石油化工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工程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石化工程主要有工程投入大、风险高、工期紧、任务重,涉及专业多、相关界面多,技术复杂多变等诸多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尤为重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执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作用和地位不可或缺。作为工程的龙头,项目的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造、安装能否顺利实施,工程能否安全投产、以致项目的经济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项目运行前期重要准备工作,细致全面的质量策划是石化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决定性的第一步,做好设计项目质量策划,将会为设计项目执行和设计成果质量奠定成功的基础。

二、石化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策划准备

1、合同评审

设计项目正式开工后,项目组应及时开展合同评审,组织项目组成员对合同进行全面充分理解,主要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合同工作范围、工期、技术要求、项目特点、工艺特点难点、相关界面以及业主要求。通过对合同和业主需求的深入解读,为下一步设计工作顺利开展理清思路。

2、启动条件评估

项目组在理解合同要求的基础上,对目前项目开工启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相关资源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包括设计基础数据资料完整性、上阶段设计成果深度和合理性、关键设计方案审查情况、人力配备情况、设计手段等。

对于项目人力配备,应从成员资质、能力、项目执行经验并结合公司发展需求和人力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考量,为项目成功运行从技术层面上提供保障基础。

3、风险辨识和评价

针对设计项目的特点和难点,项目正式启动后,由项目经理组织对影响项目运行过程质量的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重点从设计方案、专业技术能力、总体院或分包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根据对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质量、工程进度的

影响程度,找出关键风险点和控制点,辨识和评估应覆盖整个项目运行的全过程:所有专业、各环节涉及活动和分阶段成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落实责任人,从而为项目质量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为过程质量控制实施提供指南。

4、明确质量责任和目标

为了保证项目有序运行,项目成员能够各司其责、各尽其职,必须在项目初期明确项目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责任的明确必须覆盖从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到各级设、校、审人员,分工明确,责权清晰。

同时还应根据合同要求确定项目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的设定应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石化等行业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工程进度安排,针对设计成果质量进行设定,尽量具体并可量化,同时还应是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结果。

三、如何提高石化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管理

1、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将项目决策阶段和前期研究所确定的工程、质量、经济目标具体化的过程,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而设计前期准备是否充分,是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精心全面的设计前期准备是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石油化工工程的前期面对的是成熟资料不确定,基础资料分散,数据、方案很难确定等难题。业主思路多变,前后方案差异大,同时项目可能面临对外分包和外协工作,管理头绪复杂。在设计前期,设计质量管理主要的工作是进行设计合同评审、设计人员选择、设计项目执行模式和策略制定、设计标准选取以及制定设计质量控制计划。

2、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经过设计前期的充分准备,设计活动就正式启动了。前期的计划、目标、程序都是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根据分工、互相协作,设计成果最终是以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而设计质量控制程序和计划的正确和顺利执行是设计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1)设计计划编制和进度控制。石油化工工程是高投资、高风险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为了确定一个最优的设计方案,而需要从技术、费用、施工等多方面去考虑以保证设计质量。这个时候经常会碰上设计质量、费用和进度的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是设计项目组经常遇到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质量的问题,在保证设计质量能满足规范、标准以及业主要求的前提下,统一考虑费用和进度。作为任何一个EPC的合同,如何控制成本,降低费用是必须考虑的。这其中工程设计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技术参数或者要求的变化,带来的设备价格变化就有可能很大。同时和国外的优秀设计公司相比较,国内的设计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质量、费用和进度控制及三者之间的协调的问题上,国内的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公司包括中石油公司在内的很多工程大公司尚有许多空间需要学习提升。具体从我执行的项目来说,不仅要制定三者协调的计划,专业条件协作表的制定实施,也是实现设计目标保证设计进度的有力保障。

(2)专业设计风险分析。针对石油化工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专业,现在都有各个针对性很强的项目风险识别和决策机制,比如有专门针对项目投资的风险分析、针对技术的风险分析、针对安装的风险分析等。而石化行业设计风险分析,首先是从石化工程设计的龙头专业工艺来掌控。这其中在石化行业运用较广的HAZOP分析(即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是项目初步设计阶段重要的分析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带仪表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P&ID)结合工艺管线和仪表图、3D模型,全面严谨地研究评估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或生产装置中潜在的危险和可操作性进行预先的识别、分析和评价,识别出生产装置设计及操作和维修程序,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装置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制定基本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决策提供依据。

(3)专业设计质量控制要点。专业设计质量控制要点是每个专业在进行设计和完成各类图纸文件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由于每个设计人员的设计习惯、设计经验及设计能力不同,同时大家对问题的理解、判断能力、考虑角度也不尽一致,如果不规定出每个专业的设计质量控制要点,就有可能在某些专业出现设计缺漏,甚至是大的错误。因此加强设计质量控制要点管理是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质量控制的重点。这有赖于专业负责人去牵头实现,其质量管理意识和方法对整个项目质量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各专业在初步设计基础设计或者详细设计中,专业负责人针对各个设计阶段制定的工程设计规定,为统一设计方法、内容、深度、手段做出了全面规定。为一些多方合作的项目面临的多头协同设计也做好了铺垫。

其次,执行过程中输入与输出的设计条件评阅反馈是控制好设计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如在输入的设计条件面对诸如上游专业要求、外部厂商设备条件等,对条件深度、合理可行性、以及领会程度不能及时作出正确恰当的评阅或者反馈,势必对相关后续的一系列设计产生大小不同的影响,有时候甚至对施工和工程实现是致命的。同理,上游对下游专业输出的设计条件也是一样,必须经过至少设校两个环节的把控校正确保无误、重要方案须审核论证通过后才能正式对外部或下游专业。这其中设计专业负责人给各设计人针对吸收上游输出下游专业的设计意图、思路、设计要点难点的宣贯讲解、同时按工作分工与流程层层落实责任人,对专业内部各环节质量把控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4)整体设计过程控制。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专业多,界面多,各个专业之间的制约也比较多。如果只是单纯的采用条件单提交的方式或者专业直线沟通的方式,并不能及时将问题解决好,有可能一个专业的设计问题刚解决,但是又引起了另外一个专业的问题,而且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项目组出面,对涉及专业比较多的子项采用专业一起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共同解决存在问题和矛盾。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多个专业间存在的共同问题,加快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

具体从我经历执行的详细设计阶段的项目来说,主导专业负责制和cross check(交叉检查工作法)对项目整体和具体专业设计质量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详细设计启动后,项目组即要求各专业充分熟悉基础或初设资料,理解吃透工艺流程和上游专业要求,明确各专业设计内容和需实现的功能目标,根据装置和子项主要功能,项目组确定出各装置各子项主导专业。由主导专业召集相关专业参与,共同规划项目的整体空间布置,如地面地下各类设备与管道布置、地面地下各类路径及各种需求空间规划等等,经各专业充分协商讨论确认后,制定出统一的整体布置原则。如此一来不仅使整体规划布置更加完善空间利用更合理,既实现了各单元独立功能又使上下衔接无缝流畅,减少了冲撞和错漏;也使专业相互协作更富有成效并强化了全局设计理念。启动各装置区各子项设计时也同样适用此法,由此项目通过一个个子项或单元,通过主导专业利用crosscheck协调统筹好其间交叉点面的关系,各个出击分别击破,整个项目设计质量随之上了新的台阶,为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夯实了坚实基础。

(5)设计手段。石油化工的设计成果是一个个生产装置、生产储存运输系统承载的系统工程,各种管线、设备、建构筑物纵横交错,布置紧密繁复,相互独立又交叉衔接,运用专业cross check方法确定好各单元各专业间相互衔接的原则理念,而利用直观明确的3D 模型软件又为实现高质量无硬伤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是各专业在同一个三维空间里协同设计,更是极大提高了专业协作效益和效率,减少设计盲点和误区,是工程设计人的强大利器。随着设计深入,通过项目不同阶段的3D 模型检查,相关专业查找问题核对碰撞评估布置清理设计内容是否遗漏。一般我们执行的详设项目,通常进行两到三个阶段的模型检查,如30%、60%、90%检查等。其中60%和90%review通常是检查必备的两个阶段。

(5)沟通管理。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过程涉及到众多的专业及内外界面,因此专业间的沟通和内外界面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沟通形式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也有口头和书面沟通形式等。通过各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减少人为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借助良好的沟通,将专业间的设计问题消灭在初始阶段,而不是等到问题解决不了再提出来解决。专业间的沟通既需要各个设计人员从设计大局出发,积极及时互相沟通同时设计项目组也积极创造专业间互相沟通的机制和时间,为大家能及时沟通做好桥梁工作。通过良好的专业沟通,解决设计问题和隐患,保证设计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3、设计中后期质量控制

(1)设备资料评阅。设计中期提出询价文件后,后续需配合设备采购完成技术评标、对设备供货商的设备资料进行评阅和批准、设备验货以及对发现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修正和总结。设计中后期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对设备的技术评标和厂家资料的审查,设计的功能是否能完成和设备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通过对设备技术评标和相关资料审查,确保能满足设计要求,设计质量能实现既定的合格标准。此外,项目中后期,为了满足施工进度和招标要求,通常会提出非终版专业材料量以备询价采购。材料管理也是需要留心的一个重要环节。材料规格型号与材料量同样是决定施工招标合同以及未来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尤其长周期国外采购的设备和材料。材料建库人和校核人必须加强质量意识提升业务水准并严格遵守设计程序。

(2)图纸校审与会签。设计完成图纸前,图纸设计人将提交校核审核,校审完成修改无误后再召集相关专业就图纸进行会审签署。这是图纸前最后的质量把关。实际中,通过了cross check和模型检查后,仍然可能因为人为疏忽、输入条件版次等其他原因导致图纸存在图面、标注及其他不符设计要求的错漏。通过严格的校审程序把控及相关专业的会签核对,进一步将失误消灭在成图前,确保施工图的正确严谨完整,有效正确地指导建造安装。

采购风险防控要点范文6

关键词:零售行业 盈利模式 信贷风险 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8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4-040-04

自1852年第一家百货商店在巴黎诞生之日起,世界上共爆发了八次零售革命,分别是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自动售货机、步行商业街和网上商店。在中国,自1900年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店秋林公司诞生之后,在长达90年的时间里中国零售业没有任何革命性变化。在20世纪后期,外资连锁企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当时中国并没有大的零售连锁企业,外资连锁的进入带来了新的业态和经营机制。中国当时的零售业作为弱势群体,无论在资本、管理和经营模式上都远远无法和外资零售企业竞争。在外资的猛烈进攻中,有很多本土企业倒闭,也有一些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中国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同时完成了西方世界150多年中发生的8次零售业革命,表现为规模迅速提升、新旧业态并存发展、市场集中度和零售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等特点。

零售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居民消费的增长。一般而言,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通胀、社会福利及保障五个方面。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消费者的信心大幅提升。再加上中国的新能源产业、3G产业、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刺激消费的政策,2010年,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1%,比上年同期提高10.6个百分点。我国零售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强劲的居民需求预示着未来几年,零售行业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的零售行业前景广阔,但是随着内外资企业的较量, 3G、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等,零售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创新、演变,激烈的竞争使得每个零售企业在分享行业盛宴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危机。

一、零售业态的细分及盈利模式

商店分类的专业名称是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其中每个业态都面对着不同的细分市场,即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譬如,超市以满足日常消费为主;大卖场以一站式购物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对经济和快捷的追求;便利店是满足消费者紧急购买的需要;大型专业店集中经营同一品类商品,在同一品类商品范围内提供最深化的选择和最低价;而折扣店则向家庭主妇们提供最低价格的商品。

2004年,商务部出台《零售业态分类》标准,按照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等因素将零售业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业态。

(一)百货店盈利模式

百货业的盈利模式“联营+自营+租赁”。“联营”是指以招商的方式,引知名品牌进店,由各品牌生产商或商分别负责具体品牌的日常经营,店方负责商店整体的全面营运管理,除收取与面积有关的场地使用费、物业管理费等固定费用外,同时推行保底抽成的结算办法。自营是百货店从生产商或批发商(简称供应商)手中购入商品,按一定比率加价卖给消费者的经营模式;“租赁”模式即以出租场地所取得的固定收入作为利润来源。

百货零售商联营方式中扣点率取决于商场谈判能力,一般在20%以上,扣除员工成本、销货成本和折旧摊销等,其百货经营毛利率可达20%左右,净利率一般在5%左右。

对比自营模式,这种盈利模式对管理能力要求较低,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可将大部分经营风险转移至上游供应商。其商品、促销员由供应商提供、柜台装修由供应商负责、销售完毕1个月-2 个月左右才正式结算,存货基本由供应商管理,零售商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库存,商品一般都有退换条款,零售商基本不承担存货风险。百货店商品通常采取的经营模式见下表:

(二)家乐福模式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盈利有三个方面:一是进销差价;二是降低成本;三是向供货商收取各种费用,即“通道费”。家乐福即主要靠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用来盈利。这种模式基本不靠商业毛利赚钱,主要是靠营业外费用即通道费用。据核算,家乐福向供应商收取的各项费用,占其营业额的36%左右。

家乐福在对供应商的管理上坚持强势风格。比如采用承兑汇票结算,占用供应商的流动资金,收取高额的通道费等。但因家乐福在压下供应价格的同时提高一次性采购量,为了维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生存,并进而通过家乐福的全球采购系统进入国际市场,供应商也只好接受。目前家乐福模式已经成为了国内连锁超市的行规。

(三)沃尔玛模式

沃尔玛的盈利来源与家乐福不同,它主要来源于前两个方面即进销差价和降低成本。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零售商按照较大的毛利率来与供应商签定合同,商家一般可获取20%-25%的商业毛利,但除此之外没有其它费用,比较规范、透明。

沃尔玛拥有自己的商用卫星,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全球联网。通过这个网络,全球4000多家门店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内外部信息系统的紧密联系使沃尔玛能与供应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实现商店的销售、订货与配送保持同步。在美国,沃尔玛高效的信息系统配合高度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帮助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商品库存和在途时间,有效地压缩了营运成本。而现阶段中国的商业环境束缚了沃尔玛高效信息系统优势的发挥。国内的网络环境目前远不及美国,大多数供应商也没有完全实现业务活动的数据化。另外,由于受政策上的限制,在中国沃尔玛的卫星通讯系统不能发挥作用,使中国沃尔玛不能有效共享全球采购系统、物流系统,也使得后台物流系统各环节不能做到像在国外那样严密配合,因此沃尔玛当前在中国开店的盈利模式还不能做到仅靠差价盈利。

长期以来,我国零售企业多采用联营或引厂进店经营方式,由于失去了对经营商品的所有权,降低了对经营商品的话语权。一方面造成供零关系紧张,大品牌商制约小牌零售企业,而大牌零售企业又制约小品牌商;另一方面弱化了零售企业传统功能,影响了零售企业自主扩张、创新的能力,削弱了对消费者的服务。这种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使零售企业经营的风险逐步增大。一些零售业已开始加大自营商品的比重,走上向自营化回归,向赚取进销差价回归之路。而目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市场更加细分化的环境,将加快零售企业从联营方式向自营方式回归的步伐。

不过当前我国流通业瓶颈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上游制造业的繁荣和自由竞争,商品供过于求,制造商严重依赖于零售商的渠道价值,零售业的强势地位没有改变,零售商无成本占用供应商资金的经济基础依然存在。因此在我国无论何种盈利模式的零售企业普遍采取占用供应商短期资金支撑规模扩张,或投资于非主业领域谋取更高利润水平的发展模式。

二、零售行业特征及其信贷风险

通常零售商业企业资金流量数额巨大,包括供货商货款、门店间资金往来、银行贷款等,反映在银行账面上,某一时期的存款规模增加迅速,业绩斐然。加之不断开店,容易给基层银行造成财务实力雄厚,流动性好的假象。出于对存款需求和网银交易量、发卡量等中间业务的考虑,基层行对零售企业授信的积极性较高。但对于银行而言,零售行业贷款的风险却是较大的,因为一旦零售企业出现资金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使企业瞬间垮塌,银行损失惨重。历史数据也显示银行零售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低于平均水平。

零售行业对于银行而言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这主要是源于该行业自身的三个特征:

(一)规模经济特点及连锁经营方式

商业零售是一种规模经济,没有规模,就谈不上市场优势、渠道优势、货源优势,规模是零售商核心竞争力中的要素之一,没有足够的规模很难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连锁经营是零售企业实现规模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对内部管理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连锁经营可以促使零售企业在品牌、商品、服务等方面标准化,最终形成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识别、统一的商品服务、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扩张渗透。因此,零售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连锁经营模式进行简单复制、快速扩张,以实现大规模化零售;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形成规模后,连锁经营模式可以帮助其实现规范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进而形成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攫取更多的规模效益。

零售连锁成功的关键在于连锁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与管理模式的可输出性,同时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控制成本。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些都是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术,每个企业都要不断的实践开拓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连锁零售业,有一个规模临界点,规模到了这个临界点,整个销售网络才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率,让整个网络盈利,让1+1大于2。例如,配送中心的货必须在72小时内分配到所有的店中,否则就被视为积压和库存。这种物流管理体系和供应链是连锁零售业的精髓。如沃尔玛在20世纪60年代的前8年,开店速度是每年2家-3家,目的是磨合出一个成功的零售业态模式;在70年代初期通过上市积累了扩张的资金,沃尔玛每年平均开店26家;80年代实行购并和自建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每年平均开店100余家;90年代完善了仓储店、购物广场业态、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每年平均开店200余家。

(二)类金融的财务特点

零售企业对上游供应商采用压期支付货款,对下游消费者采用直接现金交易,商品的快速周转使得零售商账面存在大量现金。虽然其在资金来源、用途和信用基础等方面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存在不同地方,但这种财务杠杆高、进出资金量大、浮存现金多、存在较大财务风险等特点使得零售商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称为“类金融”模式。

零售企业的这种圈钱能力是与其规模成正比的,规模越大,能够占用的资金就越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动力。通过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开店,开出新店后可以占用供应商更多的资金,零售企业在扩张中获得一种循环“经济”的好处。另一方面规模扩张的加速造成国内零售商资金需求日趋强烈。由于自身盈利水平相对较低,依托自身利润增长无法支持其快速规模扩张需要,而融资渠道相对较少,且成本较高,又成为我国零售商占用供应商资金维持其规模扩张的内在根源之一。

调查显示,零售商目前开店资金的80%―90%,都来自于占用供应商的货款。零售企业通过占用供应商资金进行规模扩张的方式具有不稳定性:零售商占用供应商资金扩张的模式是以新开门店能够实现预期销售为前提,若新开出的门店销售下降,则无法支撑采购量扩大和返利的实现,也就无法占用供应商新的资金来偿还旧资金。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或供应商追讨资金,停止供货,整个企业将无法运营。

(三)类商业地产的特点

商业地产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零售企业开设的店面往往需要地处城市中心商业地段,物业稀缺,因此零售企业网点购置时自然具有地产和投资的特性。近年随着商业地产增值空间加大,零售与商业地产投资商开发商业地产的积极性继续增加,购置物业已经成为零售企业扩张发展的新趋势。在零售同质化竞争太过激烈的情况下,零售企业倾向于购买物业,利用地产增值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目前有些外资零售企业正在实践以商业地产运作结合零售经营的盈利模式,即依靠品牌优势,从地产商取得廉价的租金,承租一到两倍的卖场面积,通过低毛利率经营商品,高价转租卖场以外的经营面积,实现卖场内高销售、低毛利,卖场高租金。

零售行业对规模经济的需要以及类金融的特点和类商业地产的特征使得它在财务上自然呈现出“短贷长用”或是长期资产占压短期负债的特征,当规模扩张后,后续的经营创造现金的能力跟不上,加上无法及时获得其他长期融资资金,必然很容易引发财务上的流动性风险。其二,零售业是一个高市场风险的行业,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业态发展,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迁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此外市场完全开放,同业竞争激烈,行业盈利水平较低;其三,该行业是高经营风险行业,连锁经营的管理难度很高,必需达到物流、信息流的协调高效运作,才能取得规模效益,提高竞争力。

三、零售行业信贷风险的防控要点分析

一家开业正常运营的零售企业如果不扩张门店,本身的经营应无资金缺口。因此商业零售企业银行融资的真正需求必定是由规模扩张引起。规模扩张是零售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没有规模的零售企业就没有竞争力,而过度扩张的风险又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银行信贷部门应如何选择客户把控信贷风险,笔者认为主要考虑以下六方面:

(一)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区域环境和地区内同业竞争格局。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消费习惯,认可的主要业态,行业的集中度等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零售行业是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淘汰率很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前途,如果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对手过于强大,胜算的可能性就很小。新的有实力的加入者对现有竞争格局的冲击也会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企业所在区域和业态的竞争格局对研判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极为重要。

(二)关注经济外部环境的转变。人们消费对经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今后一段时期, 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可能会对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行为和信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如果行业景气度下降, 家电类公司的内生增长将放缓,且新开门店的培育期会加长。因此要关注经济环境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趋势,进而预判对零售企业所在业态的影响。

(三)分析零售企业细分业态,盈利模式,规模状况,了解它的网点布局,市场份额,战略定位,经营管理模式,营运能力,比较竞争优势。零售商业绩增长的驱动要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延门店扩张和内生持续增长。外延门店的扩张取决于市场容量的大小和公司的开店能力,同时需要辅以领先的供应链平台作为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内生增长方面,主要是单店收入的增长和规模经济效应,即在规模基础上由供应链优化带来的管理集约和盈利能力上升的态势。

分业态来看, 百货业特征是:异地扩张较难,资本开支大,新店培育期长,规模效应不明显,内生增长较强,盈利增长稳定。一但开店成功,防守性也强,短期内,竞争对手较难夺取成功门店的客流量。家电连锁业特征:拥有较强门店复制能力,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同店增长不是主要驱动力。随着行业的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升级演进以及市场饱和度的提高,零售商业绩驱动要素可能会有所转换(比如10年以后家电连锁可能会更依赖门店的内生增长和供应链领先)。

(四)财务分析重点关注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应付账款总量和周转率,毛利率,净利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指标。其中分析零售企业主业创造现金能力是重点,零售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规模与其收入规模要匹配和稳定。每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一定为正数,如果持续下降,下降幅度过大或为负数,说明企业主业经营必定出现问题,易引发资金危机。零售企业财务分析还需结合它所经营的业态,不同业态的企业盈利模式不同,资金营运方式不同,自营比例不同,财务指标差异较大,行业内横向比较时要注意区分。

(五)关注企业负债规模和结构。自发性融资和银行融资是零售企业负债的两大基本来源。自发性融资的成本低,但是稳定性不足,很多零售企业最终都因过度拖欠供货商的资金而引发流动性风险。因此需特别关注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趋势,如果该周转天数持续延长将是一个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危险信号。

(六)深入掌握企业自有商业地产的情况,分析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详细了解他行的授信总量、期限、担保条件、企业现有的资产质量、可变现能力(包括抵押融资、变卖、被并购等),评估对负债的保障程度。零售企业一般拥有较多的商业地产,变现能力较好,摸清企业自有物业的资产规模和抵质押情况,对比企业真实的可变现的资产状况和负债规模,或争取优质商业物业的抵押能有效地控制授信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飞 零售业混乱中的玄机《新青年・权衡》2007年第1期

2.2010年零售业发展关注的新趋势 中华商业信息网

3.中国国内零售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经济信息网

4.寻找新的经济发动机,商业零售业发展与投资机会 诺安基金 中财网

5.张琦《从业态的盈利模式看零售行业》 光大证券 行业分析 2005-8-22

6.李骏阳:《先做大还是先做强――论中国零售业发展观》市场营销导刊 200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