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庄绿化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旅游公路 景观设计 文化特色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nChuan Jizu mountain tourism along the road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nd different sections, combined BinChua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ourist road landscape design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thods to explore how to regional cultural integration into the tourist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o as to other tourist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reference.
Keywords: tourist road, landscape desig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宾川是云南省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城市,是具有佛教文化、侨乡文化和热区文化特质的著名养生疗养胜地和生态旅游城市。鸡足山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是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游客众多。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的修建,将大大促进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宾川旅游事业的发展。
1、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的性质与景观特征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是通往旅游区的干线公路,公路等级为二级。旅游公路作为通往景区的门户,既是游客了解景区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区域文化的重要平台,对其景观建设有着较高的要求。
(1)景观类型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途环境地形多变,道路交叉口较多,景观类型相对复杂。其次,旅游公路经过生态敏感区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比较高。
(2)综合功能需求多,拉动经济发展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分布着许多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因此旅游公路所承担的不仅是交通运输功能,随着旅游公路及其景观的建设,势必将带动沿线村庄的旅游开发,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舒适的休闲度假场所,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2、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概况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起于大理机场和宾川县城,止于鸡足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沿线经过多个白族村落、大片橘园和葡萄园、大片自然山林和水库等。
(1)灵山佛都,旅游胜地
宾川鸡足山享誉南亚、东南亚,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自古与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山齐名称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旅游景区。
(2)白族特色,名村风采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散布了不少白族村落,至今仍保留着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特色,其中村、上苍村等都是大理著名的白族文化名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人文景观,也是大理白族村庄游的重要节点。
(3)桔果之乡,热区宝地
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肥沃的土壤,使宾川成为“天然温室”、“热区宝地”,成就了“桔果之乡”的美誉。大面积的果园,使得宾川县的果园风光独具特色。
3、旅游公路景观规划理念
(1)生态保护、环境协调理念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途径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生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旅游公路建设应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选用乡土植物材料,营建多样化的群落式植物景观,使公路与环境相融合,公路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2)尊重地域特色理念
旅游公路作为通往景区的带状空间走廊,穿越不同的民俗文化区域,成为传递文化、交流情感的精神场所。公路景观设计应注重对宾川地方文脉的延续,对鸡足山景区佛教文化的展现,并充分利用旅游公路沿线周边的果园、自然风光,创造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富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公路景观,形成景观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1)沿线景观分类
在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展示公路沿线的独特风景,在公路景观的设计中将公路沿线的景观主题进行了分类分段规划,每一段都有一个文化主题,大致分为以白族聚居村落为主的白族风情、田园风光段;以果园风光为主的果林观光、采摘体验段;以云南山区特色为主的自然山林段三个部分。通过不同文化主题的集中展现,使驾乘者更好更快的了解并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习俗中去。
(2)旅游公路行道树种植方式
宾川旅游公路沿线风景有好有坏,在进行公路行道树种植设计时,为了能透好遮差,进行沿线风景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最终确定了4种植物种植搭配的方法,即:
1)全密型种植,针对公路两旁景观较差,暂时无法恢复景观效果的路段,采用全密型植物进行遮挡,如柏树、松树等;
2)上密下疏型,针对公路沿线附近或者地势低矮处风景较佳,但是远处山体景观较差,需对上部进行绿化遮挡,下部敞开观赏的路段,选用树种有小叶榕、云南樟等;
3)上疏下密型,针对公路沿线附近或者地势低矮处风景较差,但是远处山体景观较好,需对下部进行绿化遮挡,上部敞开观赏的路段,选用浓密灌木,如三角梅等;
4)稀疏型种植,针对公路沿线景观均较好,无需遮挡,可直接敞开视线供驾乘者观赏风景,在公路沿线考虑种植速生草本花卉,点缀沿线风光。
(3)公路边坡景观设计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多修建在山地中,沿线护土边坡较多,为了满足旅游公路对绿化景观效果的高要求,在边坡绿化景观设计中,对边坡类型以及绿化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段设计,具体分为四种做法,即植草、草花结合、草灌花拼纹、三维网爬藤等。通过不同的植物组合并搭配以上四种种植方法,达到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边坡景观多样、丰富的效果。
(4)节点策划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文化类型丰富,景观独特,除了对公路沿线进行遮、挡、透、敞等方式来展现公路两旁的风光,还对公路进行了节点的规划设计,可分为4类:
1)迎宾标志性景观节点:机场迎宾节点、地界标志节点;
2)参与性景观节点:旅游公路游客休息站、橘果卖场;
3)文化展示性景观节点:佛山迎宾、洗心桥鸡足山佛文化节点;
4)观光型景观节点:村观景台、旅游公路建设纪念观景台、白族田园村庄观景台、花桥水库观景台等。
通过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节点文化规划,为游人搭建起解读地域文化、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平台,增强人们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增添道路空间的趣味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进一步激发人们沿途观光、游览的兴趣。
(5)植物体现文化特色
宾川鸡足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通往鸡足山的旅游公路,其植物选择也以佛教植物为重,尤其在景观节点中运用较丰。适合宾川当地气候特色的佛教植物有:菩提树、大青树、地涌金莲等。
5、结论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从文化出发,对旅游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风土人情的详细调查,充分吸收当地的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的景观内涵,提升公路的使用品质。从而创造出自然和谐、风格鲜明、特色独具的旅游公路景观效果,为带动公路沿线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旅游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范文2
矿区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例
1村庄概况
郸磁县艾口社区位于磁县的西南部山区,由东艾口、西艾口两个村庄组成,如图1所示。由于东艾口村下面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离东北部观台镇的煤矿生产区较近,村庄受到污染。因此,在新的《观台镇总体规划》中将东艾口村整体搬迁到西部的西艾口村,组成艾口社区,艾口社区属于典型的煤炭资源型村庄。为了改善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规划矿区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考虑艾口社区的以下情况:1)村民大多数在东北部的煤矿上班,部分村民在村庄南部的三家洗煤厂上班,还有部分村民经营交通运输。2)村庄西部、南部和东部有高山环绕,且有深沟相隔,但沟内无水。3)村庄北部为40~50m宽的滏阳河,常年有水。
2生态环境建设措施及其效益分析
为了给村民营造一个宜人的生活环境,在艾口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采用了以下措施:
(1)因地制宜,优化生态环境。①将村庄南部的三个洗煤厂搬迁到东北部的煤矿生产区附近,靠近邢都公路,便于对外运输和产业集聚,提高生产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对村庄的污染。②将村庄周围山体,开垦绿化,种植当地乡土树种如柿树、核桃、枣树、花椒等,形成特色种植园,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善了区域生态小环境[3]。③村庄南部、东部的沟渠和北部的滏阳河两侧的设计,追求生态思想和生物多样性理念,大量种植乔木和灌木,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水分等生态因素,根据阳生和阴生植物的不同生长特性,采取速生和慢生树种镶嵌的种植手法,营造鸟语花香、四季有景的稳定的自然群落;通过高绿量以及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植物种类的选择,达到提供新鲜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负氧离子提供新鲜空气等作用,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利用北部滏阳河,筑坝蓄水,设置景观小品、观水平台、水上娱乐设施和活动小场地,为村民构筑一个散步、健身、游憩的好去处,对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村民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④针对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采取了分类收集的方式,并建立了垃圾分类处理厂,专门处理生活垃圾。最小程度降低垃圾的产生量,大大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⑤村庄的景观设计,大量种植抗污染的乡土植物,用植物造景,并采取立体绿化种植手法,最大程度上提高生态效益[4]。
(2)活化古树,建立生态廊道。利用村中央的古槐树建设一村民活动广场,并在中心建设了30~40m宽的生态廊道,将西部绿色山体与中心活动广场联接起来,为孤立的物种提供了一条传播路径,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了物种和栖息地。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交往、游憩的活动场所。
(3)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利用废弃的煤渣修筑村庄道路;利用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废气承建气厂,为村民提供生活用气和冬天采暖,变废为宝,解决了村民多年的冬天防寒的困境;建筑外墙采用当地用废渣生产的空心砖,并采取外墙保温技术,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
(4)低碳环保,利用新型能源。①路灯和景观灯全部采用太阳能节能照明灯,白天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电池里,晚上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照明,大大减少用电量[5];②在住宅中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管安装在住宅屋顶,供村民生活热水需要。
(5)整合技术,营建生态住宅。在住宅单体建造上也大量采用生态技术,低碳节能。①室内设计中采用“文丘里管”,改善房间内通风效率,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②建筑造型中采用坡屋顶形式,利用坡屋顶和室内平顶之间的空气层,达到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起到对室内保温的作用;③建筑外窗采用密闭性好的铝合金窗,并设计遮阳措施,在院内也种植大树,遮挡夏季阳光,并不影响冬季阳光的照射;④住宅外窗采用百叶中空玻璃,百叶可以自由调节入光角度,改善室内采光环境,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安全和装饰的功能,维护简单,节能环保;⑤住宅中的隔墙采用石膏条板材料,石膏具有“呼吸功能”,对环境毫无污染,产品可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能源;⑥采用节水型洁具,大大减少了用水量。
结语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范文3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未来的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象征,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宜居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就变得意义重大.文章根据阜阳市规划区基本情况、规划的总体定位及技术思路等方面就如何做好园林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如何实施景观生态规划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园林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定位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34-03
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含义、规划内容与研究现状
1.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含义、规划内容
景观生态学(Land scape EcoI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1]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二类,一是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行为格局的研究,二是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廊道、嵌块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适于人居聚.[2]
1.2 国内外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研究现状
19世纪霍华德(Howard)的田园城市观点,到20世纪中期麦克哈根(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都在强调近自然或自然化的景观设计,其核心是基于区域资源和环境生态的适宜性分析的特点,将人类开发活动与之相适应.[3]20世纪后期福尔曼等(Forman)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及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和过程控制和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规划.[4]在我国,马世骏、吴良镛、王如松、俞孔坚等著名学者都提出了自然与人类和谐的景观生态规划思想.[5]
2 规划区基本概况
2.1 基本情况
2.1.1 自然地理情况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安徽西北地区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处于黄淮海平原南部、淮北平原的西部,是淮海经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周边地势平坦,属温带半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至17℃,在南北气候区分最明显的秦岭、淮河一线交界处,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太阳光照充足,非常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拥有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
2.1.2 社会经济情况
阜阳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型城市,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步伐,阜阳市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建设.改变依靠传统农业的单一经济模式,积极推进工业发展,逐步改变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截至2013年,取得经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绩,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062.5亿元,人均GDP达13839元.
2.1.3 生态坏境状况
阜阳市近年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完成退耕还林、长江淮河防护林、和万里绿色长廊等生态工程建设,获得了绿色全方位覆盖淮河的效果,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显著.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底,全市拥有林地面积241.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6.56%,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林木蓄积量达878.2万立方米;现有农田林网760万亩,占适宜建网面积的90%;完成对2.5万个自然乡村全部绿化覆盖,绿化率达60%以上;公路绿化达到2500公里,林木绿化均达到90%以上.
2.2 景观要素分析
2.2.1 水体要素
阜阳虽地处皖西北地区,但是并不缺少水资源,淮河的重要支流沙颍河和汾泉河从市区贯穿而过.城市的主要河流分别有东、南、西护城河和一道河、二道河、东清河、中清河、西清河、济河、古泉河等组成纵横交错的水网,另外还有西城内河、八中塘、瑶池、慧湖等大小沟塘遍布其中.
2.2.2 道路要素
目前,市旅游局重点打造阜口路生态旅游景观带,将其作为城市重点旅游发展规划项目,并被推荐为市四大旅游项目之一.在阜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中完成对泉河风景带道路景观绿化改造,充分做好阜颍路(华桥沟-阜阳南高速路口)道路建设及景观绿化工作,树立阜阳城市新形象.
2.2.3 城镇要素
主要完成对城镇周围环城景观带、市区内主要公共绿地、市区主要街道、开发区产业园等景观规划.
2.2.4 村庄与周边要素
对特色村庄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加大农田果园生态景观改造力度,加快乡村公路网道路景观施工进度.
2.3 城市生态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2.3.1 城市景观类型丰富程度不够
阜阳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景观类型,例如:大学校园景观、旧城改造景观、颍州西湖湿地公园景观等,但是,由于缺少统一规划设计,缺乏内涵设计理念,在设计手法上也表现的参差不齐,城市景观丰富程度不够.
2.3.2 景观格局分布不够合理,没有形成有机的系统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原有的乡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有的自然乡村景观被不断的蚕食和破坏,自然生态景观格局受到了破坏.另外,伴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城市的建筑和道路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多,城市的生态系统性逐渐减弱.
2.3.3 存在较多的斑块数量,面积不断减小
阜阳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多带来的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原有的景观斑块不得不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存在于城市中,造成整体的景观生态面积不断减小.
2.3.4 缺少特色景观,生态环境整体协调度不够
原有的自然乡村景观不断的被打上“城市化”印记,地域景观的“模式化”,缺乏应有的景观理念和丰富的设计手段,造成缺少典型的特色景观.此外,对城市整体环境控制力不够,使生态景观空间与城市环境及周围自然环境整体协调度不够.
3 生态园林城市景观规划建议与对策
3.1 规划思想
结合阜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利用规划区现状土地资源条件,挖掘地域文化和景观、植物资源,遵循自然法则,通过绿地景观、水体景观、硬质景观、游憩景观、休闲设施等园林景观建设,营造一个景观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居住区.[6]
3.2 规划定位
前期以治理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快对城市主要河道两岸景观改造建设步伐,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水体环境,努力将阜阳市建设成为一个环境宜人的园林城市.
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城南片区生态景观优势,建立起合适的功能片区,打造多重水景,形成整体生态景观格局.
3.3 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完成规划范围内城市绿地的全面绿化,扩大城市绿色空间,重视绿化质量.把乔木树种、灌木树种及草本植物有效的结合,把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组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城市植物群落的丰富性和观赏性.把市内主要的公园建好,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一个绿色开放空间,加快颍州古西湖湿地公园的建设,完善环城公园生态景观,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公园体系,最大程度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
3.4 生态田园景观营造
结合阜阳市自身自然地理特征及城市的功能定位,彰显生态田园景观.生态田园景观建设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本地社会人文状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具有浓郁皖北特色的果园和标准化农田等田园景观.
3.5 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
阜阳古称颍州,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环境.这里历史上是姜子牙、管仲、嵇康、鲍叔牙、甘罗、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此外,在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唐宋家”中欧阳修、苏轼也曾在这里为官多年.建设生态园林城市需要充分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对阜阳市现有的自然景观进行全面改造,建设一批独具风貌的自然景点,让其深厚的人文景观得到充分展现.
3.6 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化规划要求
制定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条例,把好设计关.把资金的使用落实到实处,根据整体规划来看,阜阳市今后走城乡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考虑的是:把街道绿化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城区带动周边乡镇、乡镇又形成对城区的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整体.
3.7 景观规划
采用规整与自由结合的设计手法,打造精致耐看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利用植物高低错落的林缘变化,四季分明的植物物种搭配,建好具有鲜明特征的景观小品,充分体现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3.7.1 道路景观设计
根据国家道路绿化条例和景观生态学相关要求进行设计,构筑居住区绿地基本骨架,合理划分功能分区,科学组织人流路线,有序的连接各个分区和相关景点.
3.7.2 水体景观设计
水体设计做好了能为景观添色不少,目前,许多景观用水大都采用自来水,并且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何合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中结合生态设计理念,让水体景观为城市增色.
3.8 景观设计、生态保护与实用性相结合
在具体的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地表肌理和地形构造的破坏,尤其要注意保护已经形成的地域特色景观.在设计中要多配置地方特色植物,可以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还能大幅度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是在种源、运输、成活率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可以避免因长途运输及较低成活率引起的浪费.
3.9 树种规划体现多层次绿化体系,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植物景观营造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让游客能欣赏到稳定且层次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形成树种多样、种群稳定、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和色彩丰富的效果.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生动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使整个城市绿化能够体现出“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景观效果.[7]
4 结语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要以人为本,城市生态园林建设需要相关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支持.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逐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伴随着市民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增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和建设将会呈现出更丰富的形式.阜阳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发展方向,定好发展目标,借助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加快城镇化发展.积极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力争将阜阳市早日建设为皖北地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
——————————
参考文献:
〔1〕吴杨哲,刘丽.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2(18):37-38.
〔2〕赵雪坤.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实施[J].中华民居,2012(3):90-91.
〔3〕王淑华.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探讨[J].生态经济,2010(12):163-165.
〔4〕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麟.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刘洁,吴仁海.城市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2003,22(5):118-122.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范文4
关键词:黎族村落;景观改造;乡村旅游;海南
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在改变,乡村旅游悄然兴起,这种融入区域文化与乡风民俗的旅游形式,为海南岛旅游发展开拓了一个平台。传统的海南黎族村落还保留着“船型屋”的基本样式,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巨大变迁,村落将会破败,村民长期于此繁衍发展形成的独特村落景观也将消失。因此,黎族村落的景观改造尤为重要,不能以保护传统景观为由,阻碍其发展,更不能盲目地建设和发展,从而导致传统文化景观完全丧失。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其景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是必要的。
1黎族村落的景观空间改造
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和保护的原则,结合地域、气候、民俗营造村落个性,保护村庄历史文化风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1)重点建设村民的生活环境,村落至少具备一处较大型的公共空间,可能结合村庙、祠堂等场所,保证村民开展一些公共活动如集会、群体娱乐或者定期集市贸易等。除此之外,在房屋之间还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次要空间,作为邻里之间的茶余饭后交流休息空间,重点要区别于城市景观,形成具有黎族民俗文化特色的休闲场所。(2)结合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增加商业和娱乐功能,如游客流动集中的地方设置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满足游客体验当地文化的活动区或者具有教育意义的观赏区。加强村落人口景观设计,村庄重要场所布置宜具黎族特色,简朴亲切。(3)分析区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确定建筑外观风格和基调,实现现有村庄住宅的形式、体量、色彩和高度的逐步整合。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也是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实施船形屋保护,对部分茅草屋内部进行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改造,同时保护好民居原有的外貌,使其具有旅游开发的条件。新增建的建筑形式也要遵从黎族特色建筑形式。仍在使用中的民宅、古寺庙、古井、古桥、古街巷、古树等村庄历史环境要素,以及传统村庄布局、空间尺度等应进行保护。(4)景观材质和铺装宜采用当地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材料,设计提倡自然,边界应避免简单的直锐线条,人行便道避免过度铺装。
2道路交通
村落入口处设置游客集散建筑,相应规划入口广场,强化入口的黎族特色。村庄干路红线宽度一般在4~6m,支路红线宽度在2m。应考虑配置农用车辆和游客车辆停放场所,遵循安全、生态和经济的原则,合理安排道路桥梁的安全设施,根据现有条件和资源,通过改造,合理组织黎族村各级道路,保证各级道路的功能要求。(1)村内主要道路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尽量避免回头路,形成环形道路布局,加强其它道路步移景异的效果。(2)村庄道路路面必须硬化,村内道路路面可采用当地石(条石、矿石)木、竹等材料来铺砌,主要节约成本、生态环保,也可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要素。
3竖向景观
(1)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尽量保留原有农田和水系,山与台地的关系是不变的,黎族的房屋出于安全(防台风、侵害)、防晒、便利(用水)、不占用农田的考虑,而形成黎族原有的选址原则。综合优化排水、防涝、台风等工程方案,在满足排水管沟的设置要求及有利于黎族房屋布置与空间环境和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2)道路及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道路要有3‰以上的排水坡度,复杂处不大于8%;当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应随坡筑成台阶;坡度在12%以上,台地之间可用挡土墙或护坡联接。
4植物景观改造
(1)发展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的绿化种植,应适地适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周围农田、林地,强化海南岛自然特色景观。(2)村庄应以现有植物基础上进行改造,突出海南岛植物特色。主要道路采用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种植方式。突出物种多样性,注重植物季相变化,运用多种造景手法,力求提高植物的立体景观效果。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范文5
关键词:公路设计景观设计新理念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er requirements were requested for highway capacity and driving quality, and the new highway design concept has been gradually accepted and promoted.
Key words: highway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new concept
中图分类号:F54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进入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公路设计理念核心内容“安全、舒适、和谐、经济、美观、耐久”,不仅要求公路具有优良、耐久的工程质量,而且还应具有优美的流线线型、新颖的构造物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路域自然景观,使司乘人员感到安全、舒适、流畅,让人们置身于舒适优美的公路自然环境之中。设计是公路建设的核心,而理念是设计的灵魂。结合公路设计的灵活性,从公路总体设计、选线、景观设计、路基防护等方面,阐述设计新理念的概念。
一、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设计新理念。从国家总体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利用等角度, 重视路外居民和公众的感受,考虑地面以下的地质、文物、矿藏等建设条件,重视公路与沿线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等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不论是国省干道还是旅游公路,安全问题始终是最主要的问题。因此通过适当改善路线平纵线形,采取必要的工程处理以及设置完善、可靠的交通安全设施,以确保公路结构本身的安全稳定,消除道路上的事故多发点和道路安全隐患,为行车、行人提供安全保障。公路景观设计应重点体现对原有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原始地貌,使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从景观设计入手,例如公路沿线局部路段的优美自然风光,可将其露在行人视野范围内。从公路结构入手,路基边坡应以曲线边坡为主,挡墙宜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且与路线线形吻合。
二、选线设计
㈠路线方案的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长度、工程量、投资等方面。但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应强调安全、环保等因素。总之,路线方案选择,除应做到地形选线、地质选线外,还应做到安全选线、环保选线,提倡节能选线理念。节能选线主要应考虑以下三项原则:①营运里程最短原则。②交通主流方向原则。充分考虑交通主流方向和重车构成比例,并在计算营运里程时以交通量为权数;③减少中间控制点原则。根据拟建公路项目的功能,合理确定走向控制点;对于重要的干线公路,应尽量减少中间控制点,以降低大量过境车辆的绕行距离。公路线形设计应综合考虑公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者间的关系,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如果应用节能新理念,就应在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中寻找节能的平衡点。纵向的坡度对车辆的耗油影响很大,坡度与油耗两者呈几何关系。因此,降低纵坡就成为节能优先考虑的因素。但纵坡的降低常常会带来平面线形的增长,增加油耗。能使总油耗最低的平纵面结合点就是节能的平衡点。这一点在平原微丘的地形上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但在山岭重丘区就十分重要。目前,在山岭重丘区的线形设计中增加桥隧比例的做法,不仅避免了大填大挖,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也是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中寻找节能平衡点的一种体现。
㈡指标掌控
已建高速公路项目中,对于环境保护、耕地占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由于片面追求高指标造成的, 有些是由于机械执行标准规范造成的。公路设计者需要在深刻了解规范条文实质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其基本原则是:主要指标强制执行、次要指标灵活掌控,突破指标论证使用。主要指标一般也是由很多影响因素和计算参数确定的, 凡涉及到安全性的指标或者技术参数,如最小曲线半径,应严格执行或从严掌握。另一方面,规范指标的确定对这些影响因素一般是采用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代表性的通用值,而当实际条件变化时,在满足规范指标本意的基础上,极限指标值也可以是变化的,也就是说,边界条件的变化为灵活运用指标提供了余地。对于次要指标,一般是在满足安全的基础上,从美学等角度提出的在一般情况下也应尽量遵守标准规范要求, 但当采用规范要求指标将在能源、环境、生态等方面付出较大代价时,则可以灵活运用。对属于好中求好的先行指标,如直线长度,可以适当突破。
三、公路景观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是实现公路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民族文化、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公路景观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公路线形和行车道、各种桥梁、立体交叉及沿线附属设施、道路两侧和中央分隔带的绿化与装饰等。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公路安全、快速、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的同时,遵循“以因地制宜为前提,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以美学理论为指导,以风格鲜明为特点,以兼顾效益为目的”的原则,以灵活、宽容和创作为理念,力求将公路建设与自然、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贯穿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强力度的恢复”。最终实现建设与保护的“双赢”。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①公路线性设计;②公路选线设计;③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设计;④公路绿化设计;⑤互通立交、服务区及收费站的景观设计。①公路线性设计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设计时应能诱导司乘人员的视线并应满足视觉景观的要求。公路路线应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几何设计时平、纵、横各要求应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间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景观缺陷。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分离式路基,以减少纵横断对自然和景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公路交叉口设计时应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分汇流的出入口应易于分辨,并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进行视线诱导。互通式立交出口减速车道宜设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车道应设置于下坡路段,立交匝道内可绿化部分应进行绿化设计。上跨主要公路的立交桥、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应保证桥下净空要求。各种构造物的结构、造型、材料均应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条件相适应。②公路选线设计公路选线应合理确定与风景区的距离,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公路必须穿越森林、果园、绿地时,应以曲线通过避免以直线线形切割和贯通森林。应当充分利用沿途孤立大树、独立山丘、瀑布、古建筑等独立景观点作为主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当公路绕避独立景观点时,宜将景观置于曲线内侧。旅游公路越岭线的垭口处,除应有广阔的视野外,还可根据当地条件,设置适当的观景台。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宜设置于海滨、湖滨、风景名胜区附近,其型式选择应有利于了望风景。③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设计路线通过山间谷地、路基高度较大时,应综合考虑填筑路基时对谷地通风日照等原有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应进行高路堤方案与高架桥方案的比选论证。公路通过森林区时应做好路基断面设计,应尽量避免设置深挖路堑式断面,力求拓宽双幅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并尽可能保留中央分隔带位置原有林木。公路通过平原、水网区时应合理确定路基高度,沿线村庄稀疏、横向干扰少时,宜采用以低路基方案通过所经区域,确定公路桥位时应考虑保留有价值的岸边植物。公路沿途有影响到司机视线、嗅觉的烟尘、刺激性气体发生源时,路线应布设于发生源的上风向。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的风格、色彩、造型应考虑景观效果,城镇附近、风景游览区附近的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应与周围环境一致,做到美观大方,并应注意与地域民族特征及生活习俗协调统一。④公路绿化设计中央分隔带的绿化要以遮光防眩、引导视线为目的,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防眩树种要低矮、缓生、抗逆性强,单行间距一般以2m~3m为宜;地表绿化部分以铺草坪和植地被植物为主。两侧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防尘隔声、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以落叶和常青间隔(5m~10m)为佳,树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边坡绿化要求覆盖率高,青绿期长,以本地适于绿化的野生草为宜。垂直绿化部位主要有浆砌护坡、挡墙等,可通过在其下栽攀援植物如爬山虎、凌宵等,或在其顶部栽植垂枝藤本植物,以遮蔽构造物,减少构造物的压迫感和粗糙感,起到美化路容的作用。⑤互通立交、服务区及收费站的景观设计从景观构在的角度来看,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都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占地最大,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这些位置的景观设计应综合建筑形式、地形特点、当地人文特点及园林布局等方面总体规划,全线各立交、服务区之间的风格应互相呼应。近年来,国内很多公路在这些部分的景观设计方面有了很多成功的典范,风格鲜明、构思各异、内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园林式、古典式、自然式等类型。
四、公路设计的新理念
(1)灵活设计理念:公路景观设计中要因地制宜运用指标,而不能千方百计让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适合标准,往往是修一条符合传统标准的路,而不是修一条符合周围实际环境状况、满足通行能力和安全要求的路。
(2)宽容设计理念:公路服务主体是“使用者”,所以设计要处处从方便人的使用角度考虑,让“使用者”在行驶时拥有最大的自由度。同时,要允许使用犯错,最低保证“使用者”犯错后不能以失去生命为代价。宽容设计理念充分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在:①人性化的线形设计—— —— —运行速度理论; ②宽容的路侧设计—— —— —路侧净区; ③宽容的边坡及排水设施。
(3)创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公路设计者的想象力、独创性及灵活性, 在运用技术标准时充分融入自己的考虑。公路穿过数个风格各异、特点鲜明的生态区域地貌单元,连接着数个具有不同人文背景的行政地域, 在某些有观赏价值的路段设计成具有鲜明当地特色的公路景观特色带。在设计时确定公路景观设计的节点和序列形式,根据节点划分出景观单元,次级景观单元,路标,风景点和景观分水岭等特征点;然后在景观设计中结合各个层级景观单元的特点考虑相邻景观单元之间差异的大小,对其进行组合、归并,划分出风格各异、协调统一的景观特色带、景观特色点和景观过渡带,营造出形态、色彩和质地不断变幻的公路动感行驶环境。
五、结语
公路新设计理念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每一条公路有它的特殊性。因此,在公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需融入新理念,将自然、人和路进行有机的结合,促进公路事业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风景区公路景观美学评价与环境保护设计.中国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2007.4
【2】陆旭东,鲁亚义等.长白山区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中外公路,2008.3
【3】王淍 ,陆旭东等.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建设中的植物保护技术.交通建设管理.2010.1
【4】杨俊平.景观生态绿化工程设计模式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
【5】张祖刚.中国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建筑学报,1994(4)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川藏公路景观设计原理方法
0 引言
2010年总书记在第五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推进实行跨越式发展,又提出要使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恰逢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建设计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那么如何使改建后的公路更好地为跨越式发展服务,为旅游服务,成为改建公路设计的一个思考方向。笔者认为,公路要为跨越式发展服务,公路建设本身就要实现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要为旅游服务,公路建设就要能够促进和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升公路及其沿线旅游价值及形象。
1 公路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修建于1955年,它为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首次投入使用至今,虽历经数次大型整治改建,但由于其先天不足,几个大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有效解决。第一是公路线形问题,该段公路初建时由于政治军事上的若干原因,仅以通车为目的,完全谈不上线形技术等级。后虽经局部改建,但绝大多数地方依然沿用了原有公路线形,坡陡弯急、崖高谷深随处可见,有些地方连便道都无法开设,一旦交通中断,极难恢复。二是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该段公路处于工布江达断裂和拉萨断裂控制区,滑坡、崩塌、泥石流、涎溜冰、溜砂等自然病害几乎全线皆有分布,仅大中型滑坡就有10余处,长度近2600米。这些病害绝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不仅对公路行车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也极大地破坏了公路景观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延续性。三是现有公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由于以前公路建设时没有综合考虑环保因素,公路沿线的大填大挖现象严重。在林芝至松多段主要表现为坡脚开挖,导致边坡失稳和水土流失,造成山体滑坡面,生态环境破坏。松多至日多段主要表现为路边开挖,开挖处植被永久性破坏,也不利于公路排水。四是该段公路为旅游的黄金路线,沿线旅游景观资源价值巨大。但因公路为旅游资源提供的平台和服务极端缺乏,导致大量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白白浪费。
2 公路景观设计的含义
要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在公路设计选线时首先要做到不破坏公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将公路沿线的美好风景突出呈现在过往司乘人员面前,尽情地展示该段地域独有的高原风光。而将这两者结合,就要应用到目前较为前沿的公路景观设计理论。
公路景观设计是一种将公路的线形、构造物型式设计与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美学设计,它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空间科学、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风俗学、地理、自然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上世纪70年代末,陕西省汉中地区公路管理总段,运用公路美学原理,对道路进行外观改善和景观设计,逐步使辖区道路线形流畅和周围景观协调,美化后的路段给人舒适优美的感觉。这一设计开启了国内研究公路景观设计的先河。1983年,交通部制定颁发了《公路标准化美化标准》,要求道路畅通、整洁、绿化、美化,路景物交叉协调,构成流畅、安全、舒适、优美的道路环境[1]。该标准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对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迅猛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先后在该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本文将结合该段公路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简单设计原理,供大家参考。
3 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
3.1 公路线形的景观设计
公路线形设计是确定公路路线空间位置、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工作。一般来说,公路路线线形设计除了硬性技术指标外,还有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柔性指标。在路线设计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模拟司机及乘客的行驶状态、心理状态和生理感受,综合分析评价路线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让公路不仅给司机乘客提供安全快速的出行方式,还要能够凸显沿线美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让司机乘客享受丰盛的视觉盛宴,甚或公路本身也成为途径地美妙和谐的人文景观,为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增添一道亮丽色彩。这就是公路线形景观设计的目的。
在公路线形的景观设计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公路线形与环境的协调性。国道318线林芝至米拉山段公路主要沿尼洋河逆向行进,属于典型的沿河线,此段路线夏秋季自然风光景色极美。在路线选择上,平面线形应选择河谷中间较为开阔的地带,尽量避开山体坡脚,尤其避免坡脚开挖形成滑坡或使用大面积构造物支挡坡脚,可充分利用平曲线在河谷中穿行,使河谷左右两侧奇山奇峰轮流呈现于驾乘者面前。在纵面线形上,该路段从海拔3000米平缓提升至海拔5000米,因此,纵面线形应以平稳连贯为主,避免陡升陡降而给驾乘人员以不适感。由于该段公路系旅游路线,还要尽量避免大填大挖路线,对挖方点应采用水平曲线经过,减少视觉停留时间。高填方路段则应在边坡种植相应的林木,既能引导行车路线,又避免高填方边坡的单调,还能保持水土。米拉山至扎西岗乡段公路路线主要在傍山而行,该段路段主要景观为两边奇峰怪石,建议采用小半径曲线配长直线的平面线形,给驾乘者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强烈感受。纵面线形则宜以直线或大半径曲线为主,尽量避免大角度切割等高线。从扎西岗乡至拉萨段公路所经区域平坦开阔,路线穿越区村庄较多,大量有民族特色的房屋、经塔、寺庙等建筑林立。因此,平面线形主要以直线和大半径曲线线形为主,高原农田风光与独具特色的城镇互相穿插期间,给驾乘人员以愉快的感受。
3.2 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是指组成公路本身的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路肩、排水设施、支挡设施、分隔带等)的绿化景观设计。由于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其主要视线始终是放在前方路面上,长时间行驶后,容易形成视觉疲劳。因此,在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绿化设计,可以有效地加强司机的视线诱导,减轻行驶造成的紧张。例如,在凸竖曲线顶部两侧种植高大树木,可以有效引导司机的道路预测。而在平曲线外侧种植树木,可以强调道路弯道。近年来,随着彩色沥青的推广使用,部分地方还出现了彩色路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黑色路面的视觉扩张效应,既美化了公路,又起到了良好的视线诱导功能,达到了公路景观设计的要求。
对于排水和支挡等构造物的绿化景观设计,由于现有公路支挡工程较多,且这些挡墙并没有做美化绿化处理,极易破坏整体环境景观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在设计时,应考虑用高大树木遮挡,或在挡墙表面种植当地植被,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3 公路附属设施景观设计
由于该路段系旅游路线,在主要景点设置停车场休息站等设施显得十分必要。停车场休息站的设立地点应以突出景点形象为主,还要尽量不影响公路交通。避免出现景点与停车场分立公路两侧的情况。且近年来,单一功能的停车场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公众需求,因此,在设计上应综合考虑停车场服务、娱乐、休息等多样化的服务。
3.4 国内外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
目前,国内应用的景观设计方法主要有公路透视图、公路桥梁模型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公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但由于公路景观系统的复杂性和其评价标准的缺乏,使得这些方法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熟练的应用手段。
国外部分国家近年来已经开始将3S技术(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合称)应用于公路线形的选择上。在3S中,遥感技术主要担负公路通过区域的自然环境、人口数量与组成、居住地分布、宗教地分布、动植物分布、水系分布等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而全球定位系统则将遥感技术采集所得数据进行定位,GIS系统则将已经定位好的数据重新组合形成直观的3D数字地形模型,再通过工程设计软件,在3D地形模型上进行路线的选择和道路绿化设计,并将设计结果在模型上具体化。最后通过三维浏览器等软件模拟实时驾驶,根据驾驶意见修正设计内容,最终形成完整实用的设计方案。
4 结语
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作为藏东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其作用和意义十分重大。但由于其技术上的先天不足和所处环境的恶劣决定了它始终不能发挥更大的能力。值此改建之机,只有从设计开始就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方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公路使用者的感受;坚持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在公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突出公路对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艺术的衬托与提升;创造一个有自身特色的道路环境;给公路沿线居民提供一个理想的居住空间;给旅行者提供一个安全、快速、舒适、愉悦的出行方式,这才是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