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养生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养生的知识

健康养生的知识范文1

记得一天下午,我们谈起了这方面的问题,一位老师说班里的小马同学最近不知什么原因,上课时精力一点也不集中,下课后也不愿和同学玩耍,有几次竟然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腕,说自己不想活了。我们听了很吃惊,因为小马同学聪明、活泼,一直是个乖巧的孩子。是什么原因使他竟然想自杀呢?我们决定下课后找小马谈谈。

小马来到办公室后,我们问他为什么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腕?他一点也不理会我们。我们又耐心地告诉他,他以前是个积极进取的好学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有什么事都告诉老师,可以把老师作为知心朋友。我们又谈起以前的一件件小事。渐渐地,小马也加入到我们的谈话中。他说,在家里,妈妈又生了个小弟弟,全家人对弟弟很好,平时和弟弟说话多,以为家人都不理他,都不疼他了,在别人眼中自己又是一个残疾的孩子,他很伤心。他恨爸爸、恨妈妈,更恨小弟弟,认为弟弟夺走了他的爱。有时看到弟弟笑时,就使劲地打弟弟,看到弟弟大哭,他才感到心理上有点平衡。但是把弟弟打哭后,妈妈会说他做得不对,他就更认为妈妈不再喜欢自己,只喜欢弟弟,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再加上自己是个聋生,无法与家里人正常交流,心里很孤单,心里的仇恨越集越多。时间长了,他越来越觉得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听了小马的倾诉,我们对面前这个曾经熟悉的孩子感到很惊奇。是啊,聋生由于存在着语言缺陷,与别人交流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孤僻、抑郁、焦虑等心理现象。这些不良心理倾向如果不加以疏导,会导致聋生产生不健全的心理。我们耐心地劝导小马,告诉他,其实,爸爸、妈妈还有其他的人还是和以前一样爱他、喜欢他的,弟弟也很喜欢他,以后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弟弟,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还是那么美好,就会感觉到家人的关心与温暖。小马听了我们的话,点点头笑着走了。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打电话问其家人,小马在家表现如何?小马的爸爸告诉我们,小马像变了个人似的,又和以前一样开朗了,还帮助家里干活,照顾弟弟。

这件事告诉我们,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甚至分析问题会黑白颠倒,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误区。再加上有些家长溺爱残疾孩子,他们觉得孩子都残疾了,对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放任、迁就孩子,导致孩子骄傲、自大、自私,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家人不喜欢自己,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倾向。有的家长则有着更加不负责任的心理,把残疾孩子当作一种负担, 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从而导致孩子产生孤僻、主观、冷酷的性格。还有的家长不注重家庭教育,对孩子施行粗暴惩罚,导致逆反心理倾向。这些都是要避免的。

健康养生的知识范文2

方式的新的教育模式。开展赏识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利于增

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兴趣,形成顽强的意志,充分激发潜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培养赏识教育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

方。"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学生心灵的成长更需要赏识。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通过心理的暗示,不断培养被赏识

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更强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教育是能把

爱转化为具体有效的言行,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爱,充分地唤起自信,激发潜能,主动发展,快乐成长

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

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

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

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

越来越坏。

(一)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他

还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待自信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给我们以极大

的启示:只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的方向去努力,最

后定会成功的。现实生活中,中职学生大多是由于中考成绩不佳,在初中时基本上是学习中等或中等偏下

的学生,许多中职学生的身上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情况,心中充满了自卑。如果他们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

、表扬等积极肯定的评价,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对自己充满

信心。反之,如果他们经常不被人理睬、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赏识能够改变一个人,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前

途。

(二) 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往往会遇到学生由于良好的兴趣在"满足"时出现失误和意外后,教师不满意,同

学讥笑而使学生因此失去了兴趣的现象,而恰恰是这样的做法或看法使得学生美好的兴趣给掩埋了。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要善于用赏识来培养学生的美好兴趣。有效运用赏识,就是要学会用赞美

的眼光来培养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的成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朗读的真有感情"、"你做得真棒";就是要学会用善意的批评来培养学生

,就是"允许犯错误",不以一次"错误"否定学生,注重在犯错中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改正自己

的缺点,从而使他们的这种美好兴趣得以保持,并为学生不断成功积累经验,为不断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提供机会;就是要"承认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对多次教育屡次

不改的学生不灰心,不放弃,并用他们其它方面良好兴趣的满足和实现,来帮助他们克服和改进不良兴趣

,培养良好的兴趣,搭建平台,寓各种有益兴趣培养于各种有益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各方面的美好兴

趣都得到保持,并在兴趣实现的满足感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三)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经受挫折

一九九二年,中日学生夏令营较量以中国孩子的失败而告终,引发了全国上下对未来一代的忧思。事实上

,我们的学生在教育中并不是没有挫折,而是挫折错位,应该给的物质上的挫折没有,而不该给的精神生

命的挫折太多。对于孩子的有形生命,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罪;对于孩子的无形生命,就是另一

番景象了,学习好,也不能多表扬,要防止翘尾巴;学习不好就更不要说了,苛刻指责是家常便饭,让孩

子的心灵累累伤痕。该有的挫折没有,不该有的挫折却太多。

赏识教育在把做人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无形生命升华的同

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份就充足,成长

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接受风雨的洗礼了。反之,若它接受的批评指责多,那它弱小的身

躯就无法抵挡风雨了。中职学生所受的批评指责就更多。因此,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经受挫折,

它不是温室中的花朵。

(四)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无限潜力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其特点是注重学生优点和长处,不断正面强化学生闪光的点点滴

滴,并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激发其内在自我的强大力量,达到生命的自

我认识。中职学生往抽象思维能力相比差一点,但动手能力比较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德国心理

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完全缺乏数学才能,毫无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及格。后

来偶尔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潜能迸发出来。那天,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连老师也不会做的数学难题

。这次成功改变了他对数学的态度,找到了数学天才的感觉,结果他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赏识教育的

奥秘就是让学生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让学生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孩子的潜能需要

星星之火的点燃。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

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五)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感到:你心中有学生,学生的心中就有你。老师只有以饱满的精神、欣

赏的眼光、赞美的话语对待学生,才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才会亲近你、佩服你,才能赢得学生

的爱,使他们向你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坦白的说给你听,这对我们做好学生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的。在课

堂上,我常常会发自内心地表扬、鼓励学生:"Very good"、"you are clever" 一些简单的话语,一个予

以肯定的眼神,让我们师生关系变得很融洽,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因为他们不必担心

说错了会挨批评、会受耻笑。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他也做不了人。"

所以我们应该多表扬、多赏识,让学生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

学习热情。

每个孩子都是为了赏识来到人间。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

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

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使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他们,尊重他

们,赏识他们,就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赏识。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2000年版

[2]《班主任工作艺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

健康养生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教育的本来义务。中职学生的心理存在一些健康问题,要想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全人格就要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自我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要从这六个心理问题着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功能和专题讲座以及专项课题研究,才能做好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

一、人格与心理健康

1.人格的定义

因为心理学家研究方向的不同,对于人格的定义也要从不同的研究方向来看。从综合角度来说,人格的定义粗略地说就是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体在长时间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化的心理特点的具体表现,是人们行为、灵魂、思想、道德以及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统称说法。人格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独特性与稳定性。当代中职生的健康人格应该具有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正确和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良好的环境适应力。

2.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一种满意、高效、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就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要协调一致和完整,也就是人的情感、人格、行为、认识、意志要完整、协调,可以适应社会,跟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行为协调、情绪健康、智力正常、人际关系适应、意志健全、反应适度和心理特征符合年龄这几个方面。

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使用相关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内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自我认识的重要过程,人格培养的水平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提高预防心理障碍的水平。中职学生是未来产业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水平与我国产业大军的素养水平有直接联系。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培养义务感、责任感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很多中职学生具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扰,给他们实施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心理辅导,会帮助他们摆脱这些心理上的困扰,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健全人格不但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内容,心理健康也对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中职学生承载着未来的产业,家长对其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因为大多数中职生都有着自卑心理,心理发展存在缺陷,缺少社会经验,承受的压力很大,社会适应能力很差,这些因素导致了中职生的众多心理问题。如果不尽快将其解决,中职生人格的培养就会受到牵制。只有解决了这些心理问题,才能提高中职生的健康心理水平,才能促进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目标就是根据社会行为准则来规范中职学生的日常言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求学生可以承担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培养内容有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这些内容会影响到中职学生的人格培养,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还具有丰富培养内容的作用。

中职生走出了繁重的基础教育,开始接触社会,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还处于意志品质行程与心理素质建设的重要时期,学生会形成完整的个性特点,在这个阶段加强健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在这个转折阶段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还可以促进人格产生的稳定性。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培养健全人格的落脚点,由于思想有着行动的决定

权,思想会在外在表现体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同时也突出了人格培养的主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落实人文关怀,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国民素质的培养以及国民人格的提高,还会关系到祖国的兴衰和民族未来的素质水平。

三、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中职学生人格的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种系统工程,要建设课内外的教育体系、指导体系、咨询体系。结合自助与咨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设专业性的教育团队。由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高要求和周期长的特点,需要有专业水平高、涉及范围广泛的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中职生的独立意识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批判思考能力,学生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支持、信任与尊重。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信念,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关心,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发向上的决心,尊重学生的好胜心与进取心,包容他们的缺点和弱点。因为这些缺点和弱点中包含着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质,修复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人格的健全性。

个性是指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性格、情感、思想和能力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所以个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回顾过去,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路途上,要培养中职生自己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就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就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将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让现代教育可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起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中职学生面对环境的多样化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给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只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中职生人格培养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实现中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沈振伟.心理健康教育视阈下的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1(01).

[2]刘瑞凌.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2011(02).

[3]赖晓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05(22).

[4]谭银辉.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2(17).

[5]刘丽.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2(23).

[6]李桂峰.论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健康养生的知识范文4

摘 要:面对“初二震荡现象”,借助创建班级小组合作这一机制,在组建班级小组团队、构建班级小组自我管理机制、构建小组合作机制、构建小组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与研究,以期培育学生知书达理、阳光健康、勤学好问、合作交流、责任感强的优良品质,促使初二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二震荡现象;小组合作机制;健康人格

初二是学生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吗?许多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初二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而初二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学校的老

大,刚刚入学的初一没本事,初三又要进入中考的备战阶段,自然最后剩下的就是初二的同学们,许多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谎、破坏等不良行为,因此这种在初二特定的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生个体所显现的相对比例偏高的不良心理、情感和行为特征,就是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初二震荡现象”。对此,笔者设想借助创建班级小组合作这一机制,培育学生知书达理、阳光健康、勤学好问、合作交流、责任感强的优良品质,促使初二学生健康成长。

一、组建班级小组团队

首先在充分了解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成综合能力基本均衡的小组。然后按照全员参与原则,各组设组长一名,组内成员职责明确:组长负责管理日常事务及每位成员的思想工作;学科小组长负责本学科自主学习的组织与协调,负责与教师联系,争取教师的及时指导,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困难;各成员要互相帮助,自觉维护群体荣誉。最后小组座位编排,笔者采用的是6人围坐,并实施动态调整。

二、构建班级小组自我管理机制

1.小组的学习管理

课堂上,组长根据老师合作学习的要求给组员分工,并在合作的过程中组成“一帮一”合作搭档,提高本组的竞争力;课后,积极开展小组讨论、讲解课后作业,落实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2.小组的卫生管理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卫生领地,每个组员也有自己的卫生领地,每天小扫,每周大扫,始终做到卫生领地内干净、整洁,如果不符合要求,就根据《班级公约》相应扣分。

3.小组的纪律管理

纪律是小组长全权负责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结对子管理,如果出现矛盾,就由小组长出面发动小组力量进行协调,对于行为恶劣、态度蛮横的在每日小结中向全班通报批评。这种制约性管理比老师的简单说教效果强很多。

三、构建小组合作机制

合作管理模式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而班级小组考核实施后很容易出现小团体意识,所以笔者还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调控小组间的竞争与合作,以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良好班风的形成。

1.集体意识――实现小组合作的基础

为了防止分组而产生小团体思想,首先,笔者在分组前给大家灌输集体荣誉观和班级观念,让学生明白,分组是为了锻炼每一位同学的能力,也是为了实现班级更好发展的一个途径,而不是为了制造“班中班”现象,分组后我们仍然是一个大家庭,个人和小组的一切行为都不能与班级的要求发生冲突,一切都要以班级利益为重,这个思想工作必须做在前面。

其次,在班级日常管理和教学中,要将任务实施拼盘式分割,各小组负责其中一部分,加强组组合作,促进小组互助,从而共同完成任务。

2.课堂教学――培育小组合作意识的阵地

实施班级小组合作模式在于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反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也可以起到引导和推进作用。所以,培育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主阵地,应该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

3.文化建设――宣传小组合作成果的平台

首先,组织小组合作设计班旗、班徽,创作班歌,旨在建设班级的“软文化”环境,帮助学生产生班级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班集体意识。其次,组织小组合作布置教室墙壁、设计黑板蟆K栈裟妨炙够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教室墙壁和黑板报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让各个小组充分利用班级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和安全性的文化环境,可以进一步融洽师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班级的热爱之情。然后,组织小组制定班级规章和公约。在各个小组制定好本组的规章制度之后,经过全体表决产生《班级公约》,作为班级惩罚和奖励的主要依据,从而完成班级的制度建设,实现班级管理由教师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四、构建小组竞争奖励机制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要形成小组比学赶超、不断进取的竞争氛围,合理的奖励机制是重要而又必要的。在构建小组奖励机制时,首先要保证各评价主体(班主任、小组长、科任教师、学生等)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还要创设及时、具体的信息反馈渠道,以保证评价的时效性,并力求评价的具体、公开,同时还要突出小组合作。在小组管理中,对小组集体的激励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这种奖励既是对小组合作效果的肯定,同时又是推进合作继续深入进行的原动力。我们的奖励形式有口头奖励、书面奖励(给家长的喜报、表扬书等)、物质奖励、精神奖励。

五、构建小组评价机制

小组评价机制是小组行为的指向标,它指明了各个小组的努力方向。合理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被评价者最大限度地认可和接受评价结果,从而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笔者对于小组合作评价主要从日常管理和学习两个方面考虑,并遵循下面几个原则:第一,多角度,即从小组的各方面表现综合评价;第二,规范化,即在各个小组约定的基础上,统一制定班级的小组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第三,具体化,评价细则具体明确;第四,可操作性,评价者在操作时能够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第五,灵活性,即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评价细则;第六,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机制的实施使小组更有凝聚力。

六、促发: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基于学生为主体、为了学生发展的小组合作机制,是用爱和信任构建的,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坦诚地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困惑,提出良好的建议,这种相互间的交往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其心理也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从而培养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初二是同伴交往的关键期,初二同学更渴望同学间的友谊,希望与同学交往、交流,可是由于“初二震荡”的缘故,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交往的矛盾。良好的小组合作能让学生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的亲密关系。小组合作中的“结对子”,正是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建立友谊。

实践结果显示,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使

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同学的接纳和认同,大家情绪稳定、乐观向上,又由于责任明确,任务共同分担,使压力得以释放,从而缓解了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同时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也使学生自身的行为得到约束与规范,遇事更加冷静,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主动寻求帮助,进而缓解了偏执、强迫症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和谐的班级小组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小组自我管理机制的引领,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健康养生的知识范文5

电视养生节目的起源

中国养生类电视节目最初不用“养生”二字,而是“卫生与健康”,即指“集健康信息、健康常识、新的医疗技术、好的治疗方法和健康热点话题为一体,借助全面的网络后盾、联合卫生医疗机构,为听众提供可信、权威的导医服务。目的是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为患病人群和健康人群服务”。该类节目起源于中央电视台建台初创办的《卫生与健康》。这档节目受到央视的重视,一直在黄金时段播出。节目应观众需求而产生,本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讲究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从1989年度播出的节目内容来看,该节目主要以介绍医疗保健知识的科教片形式为主,以跟医学相关的人、事做成的专题片形式为辅,节目在风格上呈现出教科书样式,较为缺乏生气。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节目娱乐化程度加强,《卫生与健康》的科教片形式逐渐难以适应观众口味的变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5年,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电视事业的发展最终促使卫生健康类节目改革。1996年,《健康之路》成立。《健康之路》以《卫生与健康》为基础进行改版,以“服务性”定位,不强求节目形式的花哨,而以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为本位。节目打破了卫生健康节目科教片的制作理念和套路,先后尝试了纪录式、谈话式等多种样式。节目中讨论的话题不空洞,而是具有普遍意义问题,贴合百姓生活。《健康之路》同时开通电视热线,形成节目与受众互动,增强了节目的亲切感和综艺性。为了更好地和观众交流,《健康之路》不拘泥于电视荧幕,而是以电视播出为基石,不定期组织大型义诊活动,走进乡下,让老百姓能够切实感受到节目的温馨与真情,从而既稳定了节目的观众群,也增加节目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健康之路》逐渐以较为稳健的收视率得到了电视界及观众的一致认可,成为1990年代中国电视健康节目的中流砥柱。这一时期,地方各级电视台也纷纷开播健康节目,该类节目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电视养生节目的发展

2004年《超级女声》的火爆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电视娱乐化进程。这之后,各种选秀节目纷沓至来,娱乐综艺节目称雄一方。在这种娱乐化浪潮的刺激下,健康节目也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首先,健康类节目的“健康”二字,渐渐被“养生”取代。从字面的意思来说,“健康”是指一个人身体、精神等各方面都达到良好状态,健康的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而“养生”则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个微妙的变化暗示出养生类节目娱乐性的增强,冠之以“养生”二字的电视养生节目就比健康节目少了几分责任感,多了些许神秘色彩。其二,从节目的内容来说,现在的养生节目不仅做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比如糖尿病的防治、如何健康降血压、吸烟与健康等,还增加了诸如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的关系、五谷杂粮的吃法、从五官看养生等具有神奇色彩的时尚话题。《周易》、《黄帝内经》、《老子》中的养生思想被重提荧屏,中医养生成为弄潮新宠。各养生类节目也以“主娱乐、辅知识”作为节目的定位。比如,北京电视台2009年开播的《养生堂》,以“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为栏目宗旨,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节目内容。“道”与“术”的理念深入节目骨髓。尽管北京电视台指出:术道永远都是相辅相承的,术背后蕴含着道,道又衍伸出术。而且中医原本就是国学的一部分,它可以上升到生存理念。但是,中国文化是大道无形,玄妙之处尽在不言中。因此,道家、中医的神奇与玄妙,无形中增加了栏目的神秘色彩,栏目的可视性、娱乐性显而易见。而山东卫视的《养生》则直截了当地将栏目定位在“权威性、可视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六大框架中,强调栏目的平民视角和时尚演绎。尽管各养生栏目都会打出权威的旗号,邀请的是著名的、权威的医学专家,强调节目的真实性、知识的准确性,但是在娱乐化的浪潮中,医学的权威被分解,这种权威不再受缚于科教片的庄严感,而是伴随着日益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多样化的节目形式,在对节目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定位中,权威逐渐成了摆设。电视养生节目逐渐从知识性和综艺性并重的框架走向以娱乐性和综艺性为主、以知识性为辅的形式形态。但是,栏目要生存,收视率是关键,老百姓是上帝。电视养生节目的变化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娱乐为王并不只针对歌唱舞蹈、相声小品类电视节目,观众口味的变化迫使每种类型的节目都要有相应的转型。养生节目没有淡出电视荧幕,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翻新顽强生存了下来,给了观众多重的选择。就目前国内各电视台播出的养生节目来看,该类型的节目大致可分为如下三大类:第一,以完全的娱乐体系冲破养生节目的固有模式。也就是说,娱乐是王道。节目的宗旨就是为了娱乐大众,娱乐性极强,但是节目又跟养生、健康有所关联,脱离不了养生与健康的话题。这类节目以开播于2008年1月上海广播电视台娱乐频道的《36度7明星听诊会》为代表。该节目的宗旨是“医疗保健与综艺形式相融合,通过明星参加体检,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的生活理念”。该档节目每周一期,每期节目都会请到不同的明星嘉宾,比如快男组合“BOBO”、海派清口滑稽演员周立波等。另外,节目组邀请到著名的医学专家,作为场上嘉宾,从西医和中医两个方面给参加节目嘉宾的健康问题作出指导。同时根据每期节目请到的不同嘉宾,再请一些与该嘉宾有关联的人,爆料嘉宾的身体健康状况。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加入表演、唱歌等一些综艺色彩浓厚的表现形式,笑声不断,可视性极强。节目的综艺性、娱乐性、趣味性一览无遗,可以说,《36度7明星听诊会》就是一档综艺娱乐节目,毫无知识性可言,只不过在诊断明星健康程度的过程中涉及到少量的健康养生的常识。因此,该节目不具备为大众扫盲医学常识、普及健康养生的知识的能力。但是《36度7明星听诊会》用娱乐节目的制播理念和方式打破了养生节目固有的套路,丰富了养生节目的制作形态,使得该类型电视节目的制作不再是枯燥无味地讲座授教式,而是呈现出轻松娱乐的姿态。第二,兼有娱乐性和知识性,以娱乐性为主,知识性为辅。这类节目缔造的知识性具有较强的喜感和神秘色彩,戏说意味浓厚,其可信度交由观众自己做判断,因此节目娱乐气场亦非常强大。比如说湖南卫视2009年开播的《百科全说》,节目首先定位于“脱口秀”,并任用在娱乐圈较有知名度的娱乐型主持人,因此从心理上瓦解了受众对养生节目严肃性的期待。而节目组邀请到的专家、大师,往往并不是医学界的重量级人物,而是在其他行业、领域较有声名的人。比如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住宅健康专家,或者是中医国际形象大使等。通过这些人对健康、养生的认识,以聊天的方式谈生活中的养生问题。养生构成该节目的核心,每期的话题基本上都围绕着养生展开,但节目大都通过具有神秘色彩的切口谈养生。比如节气养生、生肖时辰和器官之间的养生秘密、看脚掌治病等。节目中养生怪谈频频爆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养生方法制造出戏剧性的喜感。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打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节目的娱乐性、趣味性明显呈现,但对嘉宾所聊养生方法的可信度不作保证。因节目中表现出的养生方式较为独特,再加上强烈的喜感和神秘色彩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从而保证了节目的收视率。此类节目虽有可视性,也拓宽了养生节目的制作方式,但略有不负责任、沽名钓誉之嫌。第三,沿袭传统养生类节目的制作理念,根据时展需要略作改进。此类节目娱乐色彩清淡,重知识性并讲求养生方法的科学性。但因电视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此类节目摒弃宣教式制作模式和理念,改用故事化、聊天式、讲座式的方式,结合普通百姓成功的养生之道、案例及专业医生的讲解,从而更容易被观众接受。此类型节目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1998年开创的一档全新栏目《中华医药》为代表。这个将镜头的焦点聚集在中国普通百姓养生之道的节目,向电视界和观众提交了一份健康节目的全新答卷。节目定位“关爱生命健康,服务全球华人”,为海内外观众提供权威的健康医药资讯,全面反映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因此,节目致力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的医学知识及养生方法,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但该节目并没有因为打出中医的旗号变得神秘玄妙,而是对养生观点、方法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严格把关。为了减少普通百姓对中医养生产生的误解以及适应现代观众的收视习惯,《中华医药》采用故事化讲述的方式,以普通百姓为故事的切入点,用百姓之口讲述发生在生活中的养生方式,增强了节目的可信度和亲和力。此外,节目还结合医学专家的讲解或者是对案例的报道,提升了节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健康养生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养生节目 受众 影响

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今天,人们更加关心自身健康,养生知识的学习和传播越来越受到大众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的青睐。大部分人早已跳出了有病才求医才保养的思维定势,更倾向于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时候注重养成健康的个人生活习惯,从而达到降低患病机率和强健体魄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养生节目应运而生。

一、养生节目兴起的原因

养生节目兴起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精神生活和生活质量。人们的需求不再是满足于吃饱穿暖,而要在此基础上吃得更健康,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而养生知识的获取就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是改革开发以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体与精神双重透支的情况日益增加,让人们的亚健康状况越来越严重。根据2010年8月份中国医师协会等专业机构的《2009中国城市健康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当今社会城市人群中亚健康人群占到了76%,而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健康已经成为城市人群的一大隐忧①;三是求医难、看病贵,成为了困扰现代中国人生活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让人焦虑不安。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推出的养生节目恰好迎合了受众的这些需求。因此,节目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受众的极大关注,在收视率上都有不俗的表现。

二、养生节目对受众的影响

首先,养生节目丰富了受众的养生知识,提高了受众的生活质量。从嘉宾选择上来看,节目中出现的专家都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如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聘请的专家通常从病例入手,首先讲解如何运用医学原理解决病症,让迫切寻求解决病症的广大电视观众吃上定心丸,接着再细解医学原理背后的医学之道,这样一来原本晦涩难懂的道理通过一个个实例得到印证并予以传播。从选题来看,目前大部分养生节目贴近受众生活简单实用,与医学知识一贯给人枯燥无味的感觉不同,它侧重轻松娱乐。例如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的“十二时辰和十二器官的关系”“透过面相如何诊断病例”等选题,都是以小见大,使得高深晦涩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通过这种方式不但降低了受众的理解难度,还使受众在观看节目之后,能将专家的讲解运用到自己的养生保健上,体现了养生节目的实用性。

其次,养生节目拓宽了各种养生市场,刺激了受众的养生消费。由于受众通过养生节目获得了一定的养生知识,加之急于追求健康的心态,使得养生节目中传授的一些健康知识得到了受众的信赖和追捧。养生节目与其它领域相互推动,共同将养生这一市场做大。它们的发展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运作,出版社大量出版养生书籍并持续热卖,绿豆包治百病观点引发了绿豆脱销,传统中医治疗火爆,上电视的养生专家问诊费用高涨等。目前,我国各大书店在售各类养生书共计有6000余种。无论是在各大城市的实体书店还是卓越网、当当网等网上书店,养生类书籍都高居畅销图书榜前列。据相关调查显示,关注养生节目的观众中很大一部分具有盲从心理,缺乏应有的判断和辨析能力,他们认为电视上说的都是真的,一定假不了。②还有很多人则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调理身体或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更愿意去听从电视上某个养生专家的指导,告诉他们应该吃什么应该怎么吃才能把身体调理好,同样也愿意花大把大把的钞票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养生埋单。

与此同时,部分健康养生类节目刻意追求收视率,抛出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也给受众带来了一些误导甚至是错误的养生信息。尤其是中医养生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养生节目所传授的健康知识不是一成不变对所有人都能适用,如果盲目跟从反而会适得其反。如2010年5 月,曾多次在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上传授养生知识的所谓养生专家张悟本被相关部门查出多项头衔造假,被揭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伪专家”。张悟本讲的所谓的养生知识,胡乱夸大瓜果蔬菜的作用,严重混淆养生与治病的界限。民间自古就有“萝卜上街药铺不开”的谚语,但谁都知道这是夸张的说法,绝没有人真正相信萝卜可以治百病,使药铺关门停业。张悟本的问题就出在将夸张当做真实,将常识加以神化,让人走火入魔。

三、养生节目存在的问题

不难看出无论是养生节目,还是由此带动的各个养生市场都契合社会发展的大氛围,迎合了市场走向,但当前火爆的养生节目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忧。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认为:“近几年伴随着学术的浮躁和各大媒体的炒作,养生节目热了起来。不仅专家上了,写半科学半不科学的人上了,甚至写伪科学的也上了。”还有部分节目中专家宣传的保健养生知识与诊病方法和医学的基本理论完全脱节,有的专家过分夸大保健养生的效果。有医药界人士说:“当今这个混乱的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的市场上,如果说个别专家是演员,那么媒体就是他们背后的推手。有的电视台为了取得高的收视率,就忽视甚至完全不顾及内容的科学性。”③

养生节目理应给受众普及基本而科学的养生方式、途径,使得受众能够通过定时观看养生节目,做到规律生活、科学锻炼、健康饮食,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甚至愤慨的是,在一味追逐收视率的“眼球经济”影响下,一些养生节目竟然违背自然科学伦理和道德。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某些专家追求轰动效应,抛出一些新、奇、特的观点,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奇谈怪论。在现在的媒介环境下,部分养生节目在制作包装过程中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导致对科学知识的扭曲,电视媒体主要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求得发展,对利益的过度追求逐渐掩盖了电视媒体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④2010年曾多次在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上宣讲养生知识的张悟本被查多项头衔造假,其“伪科学”被媒体曝光,曾经被大众奉为养生专家的张悟本最终被证实是一个骗子,这无疑暴露出了目前养生节目的隐患,引发人们对养生节目的思考。

四、养生节目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养生节目到百余档,节目播出时间基本覆盖了从早到晚各个时段,涉及到中医、营养、食疗、运动、疾病预防与治疗等各个方面。虽然养生节目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依旧火爆荧屏。从整体上来看,各大电视台制作的养生节目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地方电视台为了追求高收视率盲目跟风,节目制作水准低,有的节目甚至违背医学基本原理,形成对受众的误导。因此,养生节目想要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娱乐化对科学知识的扭曲

养生节目不能沦为收视率的附庸,不能变成其它相关市场的利益推手,健康话题、养生话题不能成为商业利益的牺牲品。媒体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己“把关人”的角色,对节目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养生节目录制前,相关制作单位要对嘉宾的个人情况和观点进行了解和审查,确保传播的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注重内容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娱乐化和科学性只有在注重社会责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结合,从而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共同发挥。

2、注重养生节目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

养生节目起源于科普节目,科学的理念和观点是知识性的核心内容,而养生节目的知识性更多决定于对专家的邀请和选择上,要求专家在传授健康养生知识时一定做到通俗易懂,在表达方式上要做到去专业化,要使用广大受众熟悉的语言和逻辑;在内容上要做到讲通讲透,触类旁通,避免似是而非的讲解,更要避免伪科学的传播。⑤专家要讲清楚把握好治病和养生的度,不能把养生说成治病,也不能把治病等同于养生。

3、注重服务性,节目应贴近生活、服务受众

生活类节目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主要体现在节目选题上,养生节目也属于生活类节目,节目选题不能从专家的角度选取或者从书本上照搬而来,更不应该从编导的脑子里凭空想出来,一定要从受众的生活中来。编导要深入受众的日常生活,要主动了解、学习有关医疗知识,重点应放在矫正老百姓误读、误解和那些错误的健康养生理念,把那些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实用有效果的健康养生方法教给广大受众。

4、增加趣味性,让观众轻松学习健康养生

从目前各大热门养生节目我们不难看出,趣味性是吸引受众的一大法宝,而如何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主持人对节目风格的把握上。脱口秀节目的机智、风趣幽默,娱乐节目的夸张、剧情化或者故事化都大大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在这种氛围中,所有的环节都变得随意和轻松了,专家的表达空间也变得更加开放了。知识改变以往正经的面目,褪去神秘的外衣,一改医学知识一贯给人枯燥无味的感觉,让观众在轻松娱乐中获得一些简单易学、举手之劳的养生方法。⑥

参考文献

①李振华、宋甲勋,《电视健康养生节目特质初探》[J].《新闻知识》,2011(3)

②陈雄标,《健康节目如何确保“健康”》[J].《当代电视》,2006(9)

③郝洪、颜匀,《养生节目的隐忧与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6)

④张朋飞,《健康传播与媒体责任》[J],《青年记者》,2008(30)

⑤胡桦,《健康节目主持的新探索》[J],《视听纵横》,2011(1)

⑥张红霞,《健康节目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广播》,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