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找准练笔点;文本模仿;练写练笔;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8-0042-02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是一种比较常见而且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具有情境性和短小性的随文练笔,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体验感受,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这种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既能帮助小学生培养提高写作能力,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创新能力,也能加强学生对课文文本的认识和理解,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找准练笔点

首先,充分发挥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加工重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也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如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第十三课《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中描写人类看到火光时欣喜若狂的场景,想象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黑暗寒冷之中的感受,并以第一人称来写下普罗米修斯的心理活动,体会他的勇敢和同情心,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其次,利用填写文本空白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些文章为了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对于某些场景会一笔带过或留下悬念。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这不仅能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文字驾驭的能力。比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文中那个曾经瞧不起徐悲鸿的外国学生在看到徐悲鸿的画后非常震惊,却没有详细说明他为什么会震惊,教师就可以利用这处空白点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写出震惊原因,加深学生对励志内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设计出一段读后感式短文,并让学生进行填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再次,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生动情节作为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如《九色鹿》一课中,九色鹿对国王说了一番义正辞严的话语,如果你是那个国王会怎样做?并让学生充分利用文中的诸如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等词语进行写作,培养学生正直守信的道德思想。

最后,利用课文中描写矛盾心理或争执过程的片段,以多角度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要求学生分别描写矛盾双方的心理,以突出中心思想。

二、模仿练笔

小学生思想、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经常会出现语言逻辑不清等错误。因此,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模仿,以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逻辑组织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其一,模仿文本语句练笔。妙语美文离不开丰富优美的词语,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课文中那些精妙词语的理解和应用。如《姥姥的剪纸》这一课中,运用了大量的词汇描画一位和蔼的老人,可让学生在理解这些词语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姥姥进行描写刻画,提高学生对新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二,模仿文本结构练笔。不同类型的文章所采用的文本结构不同,语句结构也不同,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等结构形式,但单纯这样进行介绍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可以通过文本结构的模仿,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现代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并进行一到两段的仿写,提高学生精简语言的能力。

三、续写练笔

续写是较为常用的一种随文练笔方式,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是能够进行续写练笔的好材料。如苏教版第三册中《狼与小羊》这一则寓言中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到底狼有没有把小羊吃掉?学完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续写文章,给故事一个结局。可能有的学生会写可怜的小羊被吃掉了;有的学生会写小羊在父母的帮助下战胜了狡猾的狼。但无论最后的结局如何,都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羊战胜狼的这个过程正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能让学生有新的体验和感悟,又锻炼其写作能力。

四、重视评价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发展;提升

一、品德素质方面的提升

从小时候培养起良好的品德素质,才能成长成为一个优雅有礼的人。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课程上,多渗透一些对孩子品德影响深刻的内容,再鼓励孩子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触。比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节课的时候,给学生讲完故事内容后,分别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做法和品格进行分析。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的宽容、知错后而能改、真性情都是具有影响力的良好品德。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并谈谈给自己的影响还有自己的看法,还有生活中的自己遇到和别人的矛盾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这样,在学习课本的时候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提升了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

二、思想觉悟方面的提升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思想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思想品德教科书里,也体现在“八荣八耻”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在语文的教学中,也有很多涉及抒发爱国思想的课程。比如,学到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分析过诗句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心情之后,教师可以再联系课外内容对杜甫的生平进行一些介绍,他生活年代的动荡和他生活的众多不如意以及他那颗爱国的心……根据这些,学生既能更容易理解他的诗的思想,又能受到作者精神的震撼和感动,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生活觉悟,让学生有一颗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心。

三、文学水平方面的提升

语文的应用在我们生活无处不在,但文学上面的深层次理解并不简单,小学语文更有义务从小培养起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发展水平。语文课本里也有很多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可对读物没有了解,学生很难主动去阅读,教师可以试着展现文学作品的魅力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举办一些班会演讲活动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感悟。利用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记录觉得好的句子和自己当时的感想,培养学生养成记随笔的习惯,既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也提高了文学水平。

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有创意的,涉及面广泛而有意义的。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识字认书的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思想的提升,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忠.“聚焦高效课堂”之一:引领篇开启高效课堂的“那串钥匙”[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11).

[2]张静茹.记叙文教学切入点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6).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范文3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61-01

小学是人生教育的起步和奠基阶段,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贯穿道德教育,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以及广泛的人文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实施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教育机构的关注。小学生的成长除了重视学习成绩以外,还应该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国家和教育机构不断呼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尤其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时期是学生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阶段,学生的性格怎样并不是由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培养的,那么要使小学生今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就要充分重视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德育教育体现在言传身教中。自古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说法,意思是说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具有过硬的水平,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这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受到言传身教的影响,提高道德水平。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发挥良好的人文修养的魅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因此,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当中。为了更好地在言传身教中实施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要为人师表,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强维护,为学生树立榜样;第二,教师要运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三,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并积极关心成绩较差的学生,避免在公共场合提出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教师的穿着要大方得体,言谈举止要体现良好的人文修养,不说不道德的话,不做不道德的行为,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样子;第五,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细心挖掘德育教育与学科的结合之处,抓好时机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2、德育教育体现在课文朗读中。语文课文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在课文朗读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是学生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课文的意义,体味课文蕴含的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到朗读文章的过程中,从文字中读出感情,实现个人情感与文本主人公感情的共鸣,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形象、情感及其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等,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例如:在六年级的《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文中,可以要求学生轻声读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旨在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再用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课文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树立舍已为人、坚贞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及对大无畏牺牲的崇高敬意和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3、德育教育体现在实践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的语言文化水平得到提高,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或者课堂之外,教师会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随笔作文、读书交流会、朗诵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些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还能让教师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做好合适的引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积极健康的小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开展与学科内容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德育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来实施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

4、德育教育体现日常活动中

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以说,言传不如身教,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哪怕只是生活中的接触,我们都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渗透和教育。我们还可以利用每年“母亲节”做些文章,开展一些“感恩”活动,让孩子们在假期多帮父母做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学校还可以趁机印发一些关于指导孩子活动的倡议书,比如要求孩子回家后了解父母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父母的工作辛苦程度,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以及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等情况,并倡议孩子们应主动和父母沟通思想,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总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尽量将德育教育充分体现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在提高语言文化水平的同时,享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人格。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发展;教育阅读;

作者简介:韦芳(1969-),女,广西河池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一、问题提出

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这种培训结束学习即结束的现状仍较普遍,效果不尽如人意。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如何‘育已’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1]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2]423。据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求”路径———教育阅读,教师的发展才能由“被发展”真正走向自主发展。

2014年上半年,上海教育工会等相关单位发起面向上海17个区县4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411名教师的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群体的阅读现状不乐观,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如何?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视角,我们对此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样本来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长美、明伦等9乡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镇等4乡镇)、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部分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河池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学员100人(东兰县、凤山县各50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语文教师28人。样本学校中有城区小学、乡镇小学、村完小3种类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问卷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阅读时间、阅读积累、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影响阅读因素5个维度以及开放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回收率为92.2%。同时选择不同年龄段的10余名教师进行访谈,深度剖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相互印证,以期为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策略提供支持。

三、结果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1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332人中,城区、乡镇、村完小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9.0%、59.3%、21.7%(乡镇、村小教师占81%);女教师、男教师分别占73.2%、26.8%;壮族、仫佬族、毛南族、瑶族教师占89.5%;汉族教师占10.5%。10年以下教龄教师占21.7%;11~25年教龄教师占55.4%;26年及以上教龄教师占22.9%。

(二)教师工作任务重

表2数据显示,教授3门和3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每周课时数(课表安排)在16~20节的教师占31.0%;21节以上的教师占11.5%。访谈中得知,教师们普遍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压力来自教授课程门数多,兼任班主任、内宿生管理工作等,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

(三)教师教育阅读常态情况

1.阅读时间少,阅读积累少

表3数据显示,每天零阅读的教师占9.3%。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教师占50.6%;阅读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的教师占35.3%;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教师占4.8%。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阅读的印象最深的教育教学类、人文类书籍”的调查中,写不出1本书的教师有227人,占教师总数的68.4%;能写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13人次;能写出《赏识你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各有12人次;能写出《爱的教育》有10人次;能写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班主任工作漫谈》《用心灵赢得心灵》各有6人次;能写出《给教师的建议》《跟窦桂梅学朗读》《窗边的小豆豆》《文化苦旅》《不跪着教书》等49本书籍的各有1人次。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自费订阅或经常阅读的教育教学类期刊”的调查中,写不出1份教育教学类期刊的教师有141人,占教师总数的42.5%。能写出《广西教育》《河池教育》分别有130人次、175人次;能写出《小学语文教师》有13人次;能写出《班主任》《创新作文》《小学教学参考》《基础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各有5人次;能写出《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作文周刊》等14种期刊各有1人次。令人感慨的是,16人次的教师写经常阅读《河池教研》,殊不知《河池教研》已于2004年第1期升级改版为《河池教育》。

与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相比,受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逾六成两年时间阅读不足1本书;逾四成教师两年时间没读过1本教育教学类期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要求小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而担当小学生课外阅读引领者与培养者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令人堪忧。

访谈得知,教师主要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阅读面窄,阅读具有功利性。读书与不读书,学校不考核,缺乏阅读氛围,因而阅读兴趣、阅读愿望不强。一些教师评上了职称,四五年都没聘任,得不到相应待遇,阅读动机不足。访谈的十余位教师中,只有1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有阅读计划。可见,有明确阅读目的、阅读计划的教师太少了。

2.阅读方法单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数据显示,在阅读方法方面,阅读后有时做摘记与评注、偶尔做、从不做的教师分别占40.4%、41.0%、11.1%。只有7.5%的教师养成阅读后做摘记和评注的良好习惯。经常阅读、偶尔阅读、从不阅读的教师分别占28.3%、68.4%、3.3%。在“教师不读书现象观察”中,认为教师不读书现象非常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严重的分别占27.4%、43.4%、13.0%。可见教师不读书的现象严重。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数据分析与阅读现象的观察中,可看出大多数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

数据显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两大因素是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分别占41.0%、36.2%。访谈得知,教师对《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教师教学写作360°》等最新的教学书籍,都没听说过书名。教育部门下发的图书,多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书籍较少,教师想买书也不知道有哪些好书。图书资讯、阅读引导成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因素之一。

四、研究结论

结合数据分析与访谈,我们发现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主客观原因。主观上,教师自身缺乏阅读动机与自觉阅读意识,表现在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每天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积累少,阅读方法单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客观上,教师工作任务较重,没时间、精力读书;供教师阅读的专业书籍、专业期刊匮乏,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重要途径”没有形成共识,没有相应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引领,因而在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阅读动机、阅读情感与兴趣。

五、讨论与建议

教师教育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师所处工作环境———学校的读书制度、教研制度、激励措施等这些外部支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要以教育阅读为最主要的切入点,引领、激励、支持教师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一)以优秀教师案例引领小学语文教师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近年来,学界在探索“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基础上,其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教师爱上书籍,终生与书籍为伴,是教师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2]7。为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笔者通过以下两方面引领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首先,以窦桂梅、王崧舟、闫学等小学语文名师持之以恒读书践行自主发展的案例,以及自身教育阅读的现身说法,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教的是底蕴[5]30,底蕴是书堆起来的”[5]39。领悟到“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换言之,就在于是否读书,读些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6]220。教育阅读只有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教师才可能自觉静下心来阅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其次,引领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借助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三味书社”[7]的“书坛动态”及“爱书吧、书香舍、心灵书屋”等网上教师读书资源引领、推动教师读书。小学语文名师专业成长经历、“三味书社”教师的个人读书计划、好书推荐、读书故事的鲜活案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阅读是可行的、有效的。优秀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与高超的教学艺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阅读生活,教师只有坚持读书才能实现持续有效地发展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二)定期开展学校读书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交流

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许多优秀学校管理者都倡导教师的教育阅读。清华大学附小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教师,教师不读书,是一种工作的渎职;教学领导不带领老师读书,也是一种失职”[8]。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我到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当校长,给老师的见面礼就是送给大家人手一本书,书名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们读了一个学期”[5]41。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闫学,成立了“渐渐”教师读书会。在“‘渐渐’教师读书会成立仪式上,我给每一位老师发了新书,有帕尔默、钱理群的书,也有我自己写的书。我相信,只要先读起来,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渐渐'成长之路”[9]。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应通过开展学校读书会形式,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教师读书与交流。

相比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学校读书会“以教师的自愿、自主为基础,运用各种资源以阅读、讨论、思考、分享以及深度对话等团体学习方式,以定期或不定期聚集为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师教育活动’”[10]。学校读书会由于学习内容自定、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场所灵活,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经济性与终身性的特点,既符合成人学习理论,又缓解工学矛盾,可提高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为此与两所小学校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学校读书会。首先,推荐专业期刊与教育阅读书目,校长引领建设“教师书屋”,为学校读书会的开展提供阅读资源。专业期刊方面推荐征订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等十余种期刊;教育经典著作方面推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等十余本书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专著方面推荐阅读周一贯、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十多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60多本专著;名师博客则推荐阅读王崧舟名师工作室、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薛法根博客等;至于师生共读书目,第一学段推荐《我爸爸》(绘本)《神奇校车》等10本书,第二学段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12本书,第三学段推荐《草房子》《小王子》《不老泉》《地心游记》等14本书。

其次,组建学校读书会,形成教师阅读共同体。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任教学段,将其分为低、中、高年级3个读书会。采用会长管理制度,每组6~15人,每月聚会1次,每次聚会2小时左右。聚会场所灵活,可以是教师办公室、学校会议室、图书室或户外草地。每个读书会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根据实际需要共同规划章程和各项活动。设会长、副会长各1名,负责制定读书会实施计划,如主题书籍阅读的选定、讨论方案的设计、时间地点设置等。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长、副会长可由读书会成员轮流担任。一般采用导读、分享、讨论的组织流程。

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创设交流平台。具体运作流程为:聚会前,会长推荐导读,成员进行主题书籍或相关主题文章的阅读,激发成员阅读兴趣。阅读聚会时,会长组织成员依据讨论提纲进行阅读经验、阅读成果的分享、讨论,最后会长做总结,提出下次读书会阅读主题。聚会后,鼓励成员将阅读心得与感受记录下来,撰写读书随笔或读后摘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对我而言,《人民教育》也已陪伴了我近30年,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杂志中的思想、策略和方法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我的实践样态”[11]。笔者认为,读书会成员在主题阅读、对话分享的小团体学习中,彼此也会成为他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他人”,这种工作嵌入式的读书活动,深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愉悦的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知识、经验与技巧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以反思性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成果运用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2]。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教师的教育阅读不仅仅是增加学科知识储备,领悟先进教学理念,还应该将阅读成果运用于审视、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师只有在新观念与新行为形成关联,并能自我设计、践行、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育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与阐述这些经验时,才能称得上是自主、自觉的教育实践者”[13]。学者周坤亮认为,“跟进和反馈促使着教师实践的持续改变;专业发展也需要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给予教师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机会”[14]。据此,学校管理者应引领小学语文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开展反思性教学,将阅读成果转化运用于实践。例如,宜州市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引领教师阅读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以及张祖庆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等书籍与文章,像叶澜教授所说的“学习的目的不是搬现成经验到自己的学校做,而是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这个经验适合我的学校吗?”[15]学习后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小学中段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优化一节课而展开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研修活动,研究成果主要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样式’呈现”[16]。具体操作如下:研读管建刚、张祖庆名课教学实录与视频,确立《人物对话描写训练———提示语的妙用》课例,教师集体备课,一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课堂观察,根据实践效果反思评价,再修订教学方案,反复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探索出“精彩句段品一品(展示厅)———火眼金睛改一改(诊疗室)———改文句段赏一赏(进步榜)”的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在整个课例研究中,学校管理者参与其中,既了解教师知识经验转化情况,又进行点拨与引领,有效促进教师新的教学实践形态的诞生,同时更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能将阅读所得新理念与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结合,借助反思、研究、体验,理解与认同先进教学理念的效用,使之真正内化为具有个体意义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理论,从而拓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以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习惯养成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反思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领域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当代美国教育评论家爱丽斯曾经说过:“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代教育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而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地位和重要性。然而,在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教情、学情、生情,制定针对性强,效果高的教学策略,同时,把控好教学的组织秩序,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倘若上述环节存在问题,便会对小组合作教学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以下,本文将结合本人在教育教学中多年的实践经历,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归纳。

二、教师自身定位不准确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把握自身地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效性,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更为地成为引导者和辅助者,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流程,引导和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在小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同样应该遵循上述教育理论,找准自身的定位,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实效性高,探究性强的小组合作教学。

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自身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屡屡出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置身事外,不会引导。通过调查发现,超过50%的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一般只是简单地说:“同学们,我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吧。”之后,便站在讲台上,自己忙自己的事,也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第二,惜时如金,不懂合作。通过调查发现,60%左右的语文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仅为5分钟左右,时间较短,这也使得该种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产生有效培养价值。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倘若不会引导,不懂合作,教学的质量难以保障。

三、教学组织调控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分工,教学组织秩序,亦是教学质量有效保障的基础。换句话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效性,应建立在有效地教学组织和调控基础上,而实地调查发现,教学组织调控不到位,确实也成为了制约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小组学生分工不合理。通^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成员职责时,一般依据男女搭配、成绩优良来分组。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62%的是教师直接任命包办,组长的任命一般是由教师直接委派优秀学生担任。而在小组成员的角色轮换问题上81%的学生不参与轮换。第二,缺乏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引导。通过调查发现,超过50%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占据了主导,学困生仅仅处于“捧个人场”的状态,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难以得到锻炼,此外,超过50%的教师也表示,他们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小组合作技能培训,仅仅介绍过一些概念,在教学中,一旦出现秩序混乱,学生不懂合作目标等问题,教师或提早结束教学,或严厉批评,整个教学流于形式。

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检验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标准,只有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有效评价,才能够发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肯定,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然而,调研发现,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的表现有:第一,忽视学习的反思评价。目前,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教师不能从全方位、德智体美等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导致教学成果的评价实效性不足。第二,评价标准策略不完善。通过调查发现,超过50%的教师仅针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或是对优等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中,没有更为有效科学的标准策略。第三,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资源库。调查发现,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学习成果资源库,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凸显的问题,这使得教学成果的保存、共享、参考和再利用价值得不到发挥。

五、教学的形式默守陈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习惯性地采用固有的教学思维组织教学,这里所指的固有教学思维指的是: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时,通常采用简单的分组形式,为每个小组制定合作学习的主题。上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比较成熟,但缺乏新颖度,倘若教师从1年级至6年级,都采用上述模式组织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势必缺乏兴趣。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默守陈规,甚至陷入“套路”的怪圈,已经成为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桎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探究一种多元化、形式更为新颖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于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情趣,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来说,都显得至关重要。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大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都给予了肯定,但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已突显出的问题却十分众多,倘若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制约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如何针对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突显出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完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组织调控、评价机制和教学新颖度,已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下一步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维城.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6(02).

[2]张影.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03).

[3]仇燕.优化小组合作,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5(36).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问题 建议

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良好结局,也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重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是否高效开展,但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反思意识淡薄

通俗地讲,意识就是人的感知能力,是任何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感知的能力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对自身的意识、对学生的意识、对教学过程的意识等。在教学中,教师敏锐的感知力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开展,因此强烈的教学意识对教师高效开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虽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有意识关注学生,有意识地开展教学,但对教学反思的意识并不突出。尽管课改要求教师要具有相当的反思能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反思能力并不强,原因是很多老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淡薄的现象更为突出。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大多停留在“一节课上完”就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的层面上,而不会深入思考课程背后的东西,如课堂上自身的行为是否得当、学生的表现说明什么问题等。老师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后续阶段,没有自觉地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或即将经历的课进行反思。即使有的教师有反思的意识,更多时候也只是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少从更大更广的范围考虑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这样的反思对于教师自身,对于学生,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作用并不大。由于教学反思意识淡薄,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同一课的教学时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教学何谈有效。

2.教学反思行动欠缺

教学反思从本质上而言既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教学与生活方式。反思并不等于静坐冥想式地回顾教学实践,而是需要教师将带有批判性质的思维方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此,不仅仅需要思想层面的认同,还需要后续行为的跟进。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目前小学语文的一线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认识已明显提高,但不容乐观的是很多教师不能把反思的过程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以为教学反思只要在头脑里回顾就能带来教学的改进,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学意识如果发生偏曲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哪怕教师对教学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多么精彩的想法,如果没有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学反思可以说就是无效的或低效的。在跟一线小学语文老师访谈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反映由于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学反思中大多拘泥于思想层面,很多想法过了也就过了,并不会很自觉主动地把考虑的东西记下来,原因是没有这样的习惯。实际上教学反思落实到实践还要有一个“记录”“写作”的过程,教师可以把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写成日记、随笔等作为改进教学的参照,可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由于过重的教学任务很少进行教学反思,更不用说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了。

3.教学反思内容不到位

目前教师对于反思的理解多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关注的是解决显性的“方法”问题,很多教师反思的内容是“教学内容”,关注的是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开发。而对于教学目标、环境、评价及教学理念的反思所占比重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多数教师仍旧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看待教学实践,没有解放性、批判性地看待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教学本质,没有深入挖掘教学实践背后的依据和理论。任何教育教学实践都是多种因素交汇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反思的内容不可避免地承载着教师对于一定情境中的主体、对象、条件、目标、手段等多种因素及其关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主动地、持续地反思“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我所做的是否合乎公正与平等的原则”及“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是否合理有效”等关键问题,从而寻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全面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身行为,如教学理念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否得当、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智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对学生客观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和谐、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教学的开展等。教师只有从这些方面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才能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建议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后续阶段,对教师而言则是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要对自己已经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从各个方面做出自觉的判断、推理与分析的过程,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设计、教学调控能力、学生反应情况等做出自觉的内省,以期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1.增强反思意识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开展教学活动,但不一定会有意识地反思自身经历的教学实践及其背后的理论意义。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使这种带有批判、探究性质的思维活动从无意识的变为有意识的,并将其付诸实践。反思意识强的教师永远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个结构不良领域,会经常有意识地将貌似正常的情境“问题化”,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教学实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反思意识就会慢慢形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同时,要提高教学反思意识,不能仅仅将反思的理解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要从更宽广、多元的社会、文化、政治的角度分析教学实践,才能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实现“知、行、思”的统一结合。

2.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教学反思是知识建构、专业成长的过程。通过反思将教师实践中的知识呈现出来,不断地解读与建构教学经验中的意义,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挖掘教育实践潜在的意义。教学反思是需要一定知识基础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情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要求”和“运用”是离不开教师一定的知识基础作出判断的。因此,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以一定的教学知识为基础的。首先,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本学科的知识及与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知识,如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学、美学、文化学、生态学、社会学等,这是教师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其次,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对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师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知识,教师的情景知识(通过教学智慧反映出来),以及教师的策略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的策略)。教师要始终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对教学过程中教育理念的运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设计的恰当与否、学生学法的指导等进行多方面的反思,确实朝着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前进。

3.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并付诸实践

教师在自我检视中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教师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刻意的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持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如认真检讨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和敏锐的判断力,是否有耐心、亲切感和幽默感等。通过自我检视,反思自我,使得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促进自己教育教学的发展。虽然,教学反思可以在头脑中运作,只要思考深刻,则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起到好的作用,但如果不把精彩的反思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也许就会很容易在以后的教学中遗忘了,消解了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因此,真正有效的反思还要学会积累自己精彩的反思,这样才会避免重复性的劳动,也具有共享价值。而写作是一个深入反思并系统表达思想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博客、教育叙事等把自己在教学过程的点滴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运用到下一次的教学中。同时,教师要对写作载体进行思考,捕捉关键信息,在分析与推理中再思考这些想法的可行性并把它们付诸实践。只有这样,反思的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得到解决,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4.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

俗话说当局者迷,为了很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除了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外,还可以寻求同事的帮助,让同事帮助自己寻找自己教学的不足。首先,教师可以寻求与专家对话和交流,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这里,教师与专家的对话,除了面对面与专家进行交流外,还可以多读一读教育专家的论著,因为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的,而文本对话,也可以从文本中领略专家的教育智慧,与专家进行精神交流,思维进行碰撞,在这种交流中提升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反思。其次,教师要自我开放。教师的自我开放意味着一方面让别人研究自己,让别人帮助自己跳出认识上的盲点与局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别人的课堂吸取经验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为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还需要同其他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讨论。因此,教师除了开放自己的课外,还应开阔眼界,善于从别人的课堂中吸取经验。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2]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1,(03).

[3]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4.

[4]冯晨星,和学新.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J].学科教育,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