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基础范文1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模式和思想理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走向成熟化、人性化、快乐化。语文教学从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特点出发,现代教育提倡“快乐教学”,我认为快乐教学应从以下做起。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快乐因素
要想实施快乐教学,前提之一是语文教师本身要利用好自己的快乐因素,只有教师自己运用好快乐教学的方法,才会在语文教学当中演好“喜剧演员”的角色。具体的要求是:要放下所谓严肃的“面子”,酝酿感情,进入角色,“把欢笑带进课堂”,这样才会做到要想让别人笑,就自己先笑;自己先哭,才会让别人有悲伤的情感。不难想象,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冷冰冰,讲起课来枯燥乏味,就像催眠曲一样,让学生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朗读课文没有感彩,既不能引人入胜又不能感人至深且不能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的教师,确实不能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那么,教师自身快乐因素都有哪些方面呢?
1.最吸引人的因素——教态。所谓教态,指教师在教学时的姿态,包括教师怎样穿着打扮、怎样动作、什么样的表情、所表达出来感情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感情因素。教师得体的衣着、有趣而不失大方的动作、变化丰富而不低俗的脸部表情,都是快乐课堂使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最直接的因素——声音。一个人的声音动听与否决定了他个人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作为教师讲课时的声音要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该声音大时就必须大,该小时就必须小,甜美动听,引人入胜。情绪慷慨激昂时要像一泻千里奔腾的江水,情深意长时要像娓娓动听的琴声,委婉柔和,富有感染力。这也是教师吸引学生愿意听课的重要一环。
3.最优美的因素——语言。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实际上是语言的表达艺术。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普通话要标准而且要富有感染力,标准的普通话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讲课要能够表达清楚、意思精炼、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多样性、哲理性、节奏感。如有的教师在讲《草原》一课时,开场先用一组排比句感情强烈地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情真意切,使人感触颇深,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带入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当中。这种美的境界,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使人舒服,就像喝一杯茗茶,需要坐下来细细品味才会品得其中的滋味。
4.最有感染力的因素——朗读。上语文课需要学生进行朗读,这是语文课堂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法。语文教师朗读课文,首先要为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才会使学生有正确的朗读方式。具体的要求是:普通话要标准,发音要清楚响亮,重复字句、读错音、加减字这样的错误不允许出现。流利地读,就是在读文章时,读得连贯流利,不随意停顿,速度比说话稍慢一些。有感情地读,首先要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非常有感情地读,要能读出不同的语调,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无需多讲,只要多读几遍,并且声情并茂,就可以使学生被感染得声泪俱下,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二、挖掘教材固有的快乐因素
因为教学必须依靠教材,教材是进行教学实施快乐教学的基础。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文质兼美、感情真挚的好文章。那么,从哪些方面挖掘教材的快乐因素呢?
在讲寓言、童话、小说、故事等文章时,一定要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中挖掘快乐因素。
1.外貌描写,即描绘人物的身材、长相、衣着等。如《倔强的小》中描写小时,只用几句话就把小机灵、好强又寒饿交迫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讲这一段时,教师一定要着重指出“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冻得又青又红”这些词语,重点让学生体会在艰苦的岁月里“不怕远征难”的坚定信念。
2.语言描写,它包括一个人的话语或两个人的对话等。如《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表达狐狸是怎样从乌鸦嘴里骗到肉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狐狸说话的内容、狐狸说话的目的、乌鸦的反应。
3.行动描写,即对人物的行为、动作仔细刻画、描绘。行动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行动描写就必须选用一些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教学时一定要抓住这样的动词加深学生的理解。
4.心理描写,即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用文字描绘出来。如《穷人》一课,桑娜把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放到自己床上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桑娜既怕丈夫责怪,又愿意承担一切后果的矛盾心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朗读这一段,用心体会桑娜的复杂思想感情。
三、课堂表演
1.目的要明确,即课堂表演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发展学生创造才能,进行语言训练,渗透教育性。
2.遵循要求。课堂表演一定要遵循以下几条:内容短小、效果真实、简单易行、多人参与、师生评议。
3.掌握尺度。快乐教学只限定于本学科在课内进行,不要涉及其他学科的互相配合,如果越俎代庖,做了其他学科该做的事,那就显得非常多余了。
小学语文教学基础范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作为重点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语言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实施语言与学法指导方面的创新工作。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实效,应该考虑教师是否善于引导,要求教师尽可能把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的心理诉求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开发小学生的语言天赋和潜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语言基础教育,尽可能使具有不同语言基础的小学生都能充分开发语言潜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逐步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目标转移。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系统工程中的最基础工作者,更应该时刻叩问自己的良心,在语文教学方面,需要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有助推作用,把提高语言学习能力作为学生获得其他知识的途径,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训练。
二、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驾驭语文教学过程,必须集中精力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有效果的语言教学和有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特别是有效培养小学生获取新知的兴趣,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在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处理简单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取新知识,逐步充实自己,勤于锻炼思维,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一切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小学生的心灵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保障。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心理基础上下工夫,时刻想着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要通过岗位培训,实施全员继续教育,通过苦练基本功等途径逐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当前教师普遍认为,小学生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背诵优美的精短诗文,有的学生喜欢叙事性作品,等等。另外,教师尽可能与学生一起讲故事,一起编故事,一起进行文字趣味游戏活动训练,这样一方面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愉快学习语言并运用的过程中,随时获得启发和辅导。提供多种渠道反复锻炼,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及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中积累更多词汇,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辅导小学生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作用。小学生的兴趣化语言教学活动就是一项打基础的工作,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丰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语言能力要得到发展必须有相对宽松、和谐、自由的文化氛围,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教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着力于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与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决不能把学生的语言教学活动搞成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的枯燥型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语言交流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减轻识记压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创新发展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基础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基础训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看似简单、实际很难的一组教学内容。它内容纷杂,类型繁多,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和被冷落的部分。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中,应用多种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训练的愿望,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热情,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1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多鼓励,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能以文为纽带,显示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活动中教师边作检查边从旁指导,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己去探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
(1)字典是语文识字的一个工具,学生查字典是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一学习习惯。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识字教学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并获得提升。
(2)运用生活,展现识字的舞台。在生活中学习是记忆最为永固的方式,我们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让生活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如布置街上的孩子到超市里去“认识”你喜欢的玩具,布置农村的孩子回家“认识”几种蔬菜等利用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去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样的教学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字。要想识字,只有兴趣还不行,还必须教给小学生合适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他们识字的效率,真正掌握每一个字。因此,在识字教学时,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使识字过程突显学生个性,体现人文思想。
(4)歌曲识字法。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因此,我们不妨运用在汉字识字学习中,将汉字编成一个押韵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唱中得到学习。
2 在阅读中进行识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是小学生的一个难关,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教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各种教学途径,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1)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要注意阅读识字的快速性原则。轻松阅读识字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文中识字,借文识字有兴趣、压力小,识得快,理解得深,记得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阅读识字教学所选材料要有童趣,要吸引学生乐意去读;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识字的积累与应用。
(2)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让课文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的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学会从阅读课本的众多信息中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尽早尽快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书真正的读好,读明白。就单纯识字而言,大量阅读,不仅能巩固已识字,还能认识新字。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进而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设法让枯操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在通过阅读巩固识字,学生阅读兴趣浓了,识字的兴趣就浓了。
3 语文教学的基础之三――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课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是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立足于教学文本,教授学生更加有效地朗读文章,实现以读促讲和以读明理的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1)理解与朗读是有机结合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朗读得准确。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朗读是一件既有意义而又愉快的事情,在教学中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手段。朗读能够将眼、脑、口、耳同时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将语言文字重新加工,形成具有学生自己感彩的文字。(2)定期举行小型朗读比赛,这既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同时也满足了小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3)读贵在实。朗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领略文章的韵味和情感,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朗读训练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下去,让朗读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
4 结语
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教学要注意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树立新的教学观,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祖荣.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作用一一汉寸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13.
小学语文教学基础范文4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受重视的一部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也决定了他们对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能力。适当的阅读强度、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能够发散小学生们的思维、调节他们的学习节奏、开拓他们的视野,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其整体文学素养。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正越来越加剧社会信息化的程度,对信息的接受与处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存质量,而这其中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又不容忽视地影响着人们的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能力。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讲,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界以及普通民众对教育体系、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质疑与反思不断推动着教学改革的发生。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标准的要求,转变不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的教学方法引起的学生兴趣流失
方法单一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现象,很多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地强调课堂讲解、反复朗读及课后习题练习,使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趣,根本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试图通过高强度的强化训练来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方式,只重视卷面的对错,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难免会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二)课外阅读时间的不足
尽管人们对现行教育目的的质疑与反思正在逐渐推动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但目前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善包括小学语文在内的各小学学科的教育现状。对于绝大多数学校和学生而言,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依然是应试。无休止的讲解和做不完的练习正是应试教育最主要的特点,而这无疑占据学生大量课内、课外时间。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其实仅仅是整个学习引导活动的第一步,课外的自主学习对于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养成阅读习惯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而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真正可以从容进行实质性阅读的时间却很少。
(三)缺少专门的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单一的教学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们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老师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会形成自己的一种教学习惯,而一旦形成了教学风格,就会相对依赖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但事实表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缺失正是严重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单调的教学方法,既无法实现对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应对应试教育的问题上,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实用。
二、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一)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上,我采用以下几种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开展一些读书笔记会、故事演讲比赛、读书经验交流讨论会等活动。选出获胜者,对其进行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以激发其本人和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2) 组织多种多样的游戏和表演,如小品、猜谜、童话表演和填写对联等。利用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3) 设立“智多星”讲台,让学生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搜集信息,在“智多星”讲台上各抒己见,赢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0 万字”,“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他的成功,得益于课内知识的占 30%,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 70%。由此可见,阅读活动不要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里,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阅读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制力,但完成课外阅读还需教师引导、督促。教师可以使用复述这个策略。复述看起来很枯燥,实际上对学生理解与记忆课文都有很大的益处,它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条理性、逻辑性。
(三)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时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和理解课文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会提升他们的聪明智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不但会解决许多问题,而且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基础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55-01
1.目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1 组合缺少科学性,内容缺少实用性。合作学习,一般就是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在生生合作中,有些老师分组太随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小组成员的组合上没体现出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因此可能有的小组能力较强,有的小组差一些,这样组合不科学很容易失去平衡。而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方面,现在有些教师是为了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
1.2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在合作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显然更多,代表汇报的现象多。好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另外,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1.3 学生间合作关系不协调。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合作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部分学生的性格独立而又自私。
1.4 教师评价重整体、轻个体。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这种片面评价在目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比较普遍。
2.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2.1 培养合作意识,教会合作技能。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加上年龄特点,小学生不容易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也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教师应该教会小学生逐步掌握以下几种主要的合作技能:(1)学会倾听。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眼睛注视着对方去听,有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不随便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还要注意抓住对方讲话的重点;(2)学会表达。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3)学会质疑。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4)学会反思。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2.2 精选合作内容,创造合作机会。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紧扣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课堂的动态生成点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所创设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造成许多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导致群体认识的偏差。如果提出问题太难,内容深奥超出了小学生思维和知识承受范围,学生讨论不起来,讨论就成了"摆样子""走过场"。如《詹天佑》一课"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对学生来说是个难题,教师就可以对此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在合作学习中一起思考,一起画示意图,一起试着用小火车在"人"字形路上运行,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难点就迎刃而解。
2.3 合理引导调控,提高合作效率。在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是促进者、是合作者、是帮助者、是激励者。合作之前,教师应该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异质分组,并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合作小组中间去,参与他们的讨论。教师要注意自己身份的变换,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教师要及时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2.4 强化评价机制,促进成员共同进步。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要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对小组评价中,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自己对别人能够公允、客观地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为此,有的教师在学完一单元或学期结束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通过小组评价,小组内的同学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原来一些得不到表扬的学困生在小组内经常得到同组同学的鼓励,有的还能得到同班同学的掌声,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教师、学生们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张华,谢祥琼.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7-39
[2] 赖江贤.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J].成功(教育),2010(8):56-57
[3] 邰霞.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探索,2002(2):136-137
小学语文教学基础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开发资源;创设情境;课堂互动
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交际能力的开放型人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呢?
一、开发资源,整合教材,提供学生喜欢的交际话题
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社会交际的实际。因此,口语交际要重视话题的选择,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有话说的话题,还有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如介绍家庭成员、说旅游经历、介绍做手工,或是游戏交流、读书交流、家庭生活介绍、饲养动物的交流等,这些都比较切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关于社会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如做客、打电话、买东西、辩论、采访等,学生对这一类话题往往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只要有训练准备,生活中注意观察,他们就能说得有条有理。
总体来说,口语交际可选择的题材非常多,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介绍类(自我介绍、介绍家乡等)、独白类(说笑话、讲故事、说广告等)、交往类(请教、劝说、采访等)、表演类(演课本剧、主持节目等)、讨论类(小讨论、小辩论等)。
对于教材,我们则要创造性地使用,要超越教材,不能紧局限于《语文园地》或《综合训练》中提出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我们在教学时,只要能巧妙地抓住契机,定然能激起学生口语交际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落花生》一文,课文中父亲为什么把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有用,难道桃子、石榴、苹果就没有用吗?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得出:“做花生这样的人好,不过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也不错,因为这样的人既体面,对社会又有作用。”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既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又表现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创设情境,优化课堂,让学生自然交际
1.利用电教,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制作的课件可以将课文内容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这样能唤起学生观察思考、说话的兴趣。如教《夏夜多美》这课时,可以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蚂蚁和睡莲的表情、动作,想想它们在做什么?可能会说什么?利用这个特定的环境,激发学生想要描述、赞美、交流、议论的愿望,教师再适时地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学生看着生动的画面,同学之间互相练习,畅所欲言,一定有话可说。
2.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为了能使课堂生动有趣,引导学生爱讲、敢讲、会讲,教师就应提供口语交际实物,演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最快进入观察,最想急于表达,使交际训练自然进行。例如,在上《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把葡萄、桔子、柚子、柿子、梨、苹果放在水果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学生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的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活动有序、活跃地进行。
3.师生表演,创设情境
为了增强口语交际情境的真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不吐不快的交际欲望,教师可以跟学生合作,也可以让学生跟学生合作,通过表演,达到预期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如教学《坐井观天》这课,教师扮演青蛙,学生扮演小鸟,通过教师入情地朗读,读活了这个故事,学生生动的表演,演活了故事,最后让学生想象跳出井口的青蛙是否高兴。在这样的情境表演中,学生一定更想说了,而且说的面也广。又如,在上小学语文第八册“以诚待人”的口语交际时,我特意让学生表演了一个小品。我设计了一个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家里来了客人,小红在家如何待人接物的剧本,让一个学生扮演小红,教师扮演客人,表演结束后,全班学生对如何待人接物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在教学口语交际“借铅笔”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在同桌之间进行表演来创设情境:向同学借铅笔等学习用品时,你们分别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发展了自己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