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文1

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二、通过审题,首先要断定考的“知识点”是什么?答上知识点,就可以得一半的分

一般来说,命题人的问题设计,都有一定的目的,都考一定的知识点。

1.要分清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用《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知识来答题,大方向不能错

一般,高考38题第一问是两小问,要用经济生活知识来答;高考38题第二问是用《政治生活》知识来答题。39题(1)是用《文化生活》知识来答;39题(2)(3)是用《生活与哲学》知识来答题。

例如:2012新课标卷38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通过审题可知,此题考的是“分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政策性建议”,考的就是“怎样实现社会公平?”的知识。

再如:2012新课标卷38题(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政府为什么要加大民生支出的比例?通过审设问可知,要用《政治生活》知识答题,准确地说,要用“政府”的知识来答题。还如,2012高考39题第一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科技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作用。通过审题可知,必须用《文化生活》知识答题,准确地说,必须用“科技作用”的知识来答题,而不能答“文化的作用”的知识。

2.对“知识点”判断正确,要背课本的“单元题目”“课题”“目题”“黑体字”

例如:09海南高考,请运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知识,说明你对“给志愿者物质和精神奖励”的观点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就是一个目题。

三、要看问什么?

一般有三问,是什么?为什么?(原因、依据、必要性都是原因类主观性试题)怎么办?(建议、措施、如何、要求都是措施类主观性试题)

例如: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上,我国人民的伟大创举是什么?通过审题,问的是“是什么?”“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理论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再如: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和公民在治理雾霾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此题问的是“怎样”,政府怎样治理雾霾?公民怎样治理雾霾?

四、要看“主体”和客体

“主体”是设问中的“主语”“关键词”“名词”,这样才不可能偏离“主题”,从而很好地贯彻命题人的意图。

例如:2012高考39题第一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科技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作用。通过审题可知,主体是“科技”,关键是“作用”,要答“科技的作用”,而不能答“文化的作用”。再如: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国家的重要举措是什么?“主体”是国家,国家包括“政府、企业、公民”。关键词是“对外开放”。要答怎样对外开放?

例如:结合材料,说明政府是如何履行其职能的?如果审不清题,只答政府履行的职能,只能得一半的分;应看关键词“如何履行”?政府打击“不法商贩囤积居奇”,说明政府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职能。政府实施的“扩大生产,增加供应”举措,说明政府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履行经济职能。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诚信道德典范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此问是让答“为什么要发挥道德典范的作用”,而“道德典范”这个词在文化生活第九课“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问题。

五、还审不清题,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文2

1 植根考纲,扎实基础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千变万化的考题,不是随便一猜便能猜着。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变化了的考题终归离不开考纲的知识范畴,离不开对具体知识点的考察。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以纲为根本,以本为枝叶。

高考越来越侧重能力,可是我们应该清楚,能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知识又何谈能力。简而言之,高考就是要求你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这种能力首先建立在熟练的基础知识上。高考试题中的选择题70%的选项都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主观题,在阅卷流程中,则采取的踩点给分和快速扫描关键词给分原则。因此,综上所述,在高考复习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考纲》,把握基础知识。

2 把握命题趋向,准确应对

高考试题虽然每年都不一样,但是总是有共同的地方,也就是说总体上是“稳中有变”。就2012年全国新课标考题同2011年相比来说,“稳”是第一位的,第一,四本必修所占的分值大体上是稳定。《经济生活》占30分左右,《政治生活》占24分左右,《文化生活》占16分左右,《生活与哲学》占30分左右,这给我们呈现的最直观的信息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掌握主次,《文化生活》的复习战线不能拉得过长,而且文化生活考的内容层次也比较浅,要求学生掌握好书本上的内容即可。第二,主观题的组合与分值基本稳定。2011年主观题38题是两小问,分别是《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组合,分值分别是14分与12分,39题三小问,分别是《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组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命题中不变的地方,强化此类题型。第三,试题题型保持稳定,开放性试题仍然保留。2011年,39(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2012年39(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都属于开放性试题中的政策,建议类型。试题仍然属于小切口范畴。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而淡化教材知识体系体系的建立。

“稳中有变”变的地方也要深思和推理。2012年考题与2011年相比,在选择题方面变得还是比较大,首先是难度降低——取消了计算题和漫画题两类题型。这两类型的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2012年的政治选择题得分率要远远高于2011年。其次,混合类型的试题出现。2011年考题中,学科的分界线还是很明确的,但是2012年的考题中我们发现同样一道题,既考查《经济生活》又考查了《政治生活》内容,这就是说,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多角度去分析一些时政内容,拓宽思维。第三,学科内编排的顺序有所变化,2012年之前的选择题考题是按照《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顺序编排的,但是,2012年,除了混合类型的题之外,把试题的顺序有所变动,把《文化生活》的选择题插入了4个《生活以哲学》选择题的中间,这就给我们反映出一个信息:选择题以往的编排顺序很有可能逐步打破。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要形成思维定势。

3 强化训练,掌握基本技能

3.1 图表类。此题作答时学生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不去分析图表所反映出的现象,直接点出问题。因为问题是概括出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从现象中看出问题;二是:不能看出图表所反映的问题,不能从现象中看出问题的本质来;此外就是不能把握住两个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回答图标问题是,一般情况下要遵循以下原则:三读四解法。读表头、读内容、读注解;解答时要做到:横看趋势,纵比差距;先看整体,后看部分;先读现象,后揭本质;先说成绩,后说问题。这类题型,需要我们寻找一般的解题规律,总结答题技巧,在复习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总结一些答题方法。

3.2 万能公式类。比如一些:原因类型、意义类型、认识类型等等。针对这样的试题,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介绍一些万能公式,比如:政府为什么做?政府怎么做?政府如何行使权力?公民类,政党类型,国际社会等等。学生要记一些基本的套路,多练一些套题。

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文3

一、知识模块开设的次序方面的不适。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分四个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人们认识事物应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做到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就这四个模块的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离学生认知水平最近的应是文化生活。所以我认为所开科目的次序应该是: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但在我们绝大多数地方所开课的次序都是按教材上是1、2、3、4来做。高一的第一学期开经济学,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尤其是课程的后半部分,学生对这块知识的生活感知基本上是空白。更为不适的是高一第二学期开设政治生活,对学生而言,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政治方面的认识近乎盲点,我们也觉得这个时候开设政治生活有点荒唐。那么现有的次序是谁安排的呢?能否变通一下呢?据有关专家介绍,新课程改革方案出台后,尤其是课程标准出来后,有关方面就组织人力编写教材,先编出了《经济生活》,于是当年的各学校就都先开《经济生活》。以后又陆续编辑出版了其他几本教材。由此可见,我们高中政治的四个模块是相互独立的四块,任意先开哪一块都行。没必要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地按教材上的次序来上,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地安排模块次序,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能顺畅、舒服,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知识点的编排方面的问题。

总体感觉是知识点太多、太乱,并且那些知识点的出现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据说是体现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结构。所以好多地方都只是出现了概念或名词,再没有任何说明或注释,我们感觉教材的编写离学生实际有点远。另外,该套教材分正文与辅助文两块。正文没得说,辅助文设三个栏目:“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按照专家的说法,辅助文属于学生自学的部分。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高考必考的重点、难点等正好都在辅助文中。比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及与价值量的关系等。这种知识,放在正文中尚且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才能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更不要说是放在辅助文中了。我们感觉这一块的许多知识点根本不是学生能够自学解决的,高一的学习只是生吞活剥式地粗略认识,要适应高考的需要这是远远不够的。

三、部分章节的编排不符合认知秩序。

以前我们的课程章节一般是先讲共性,再讲个性。比如国家职能,就先讲国家的公共职能,再分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新教材不再怎么说资本主义的事,重点说我们自己的事。这应该是适应我国外交政策转向的需要。但有些知识章节的编排欠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让人感觉很别扭。比如《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节——市场配置资源,通过比较计划和市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学生自然会得出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所以我国由原先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块学生接受和理解都很顺畅,但刚说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接着讲市场秩序,说规范市场秩序要靠法律规则、道德、诚实守信等,叫学生感觉很别扭。如果把这一块放在后面,先讲市场的缺陷,再讲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手段,而后把规范市场秩序,除了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之外,还要靠道德、诚实信用等必要措施,这样就顺畅多了。

四、综合探究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

通过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获取知识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特色。新课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的内容,我们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新课程后安排的探究内容根本就不符合学生实际。尤其的政治生活,第一课安排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课安排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这些题目每个都离学生实际甚远,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在网上瞎找相关资料,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意见是能不能安排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近些的事例,比如就从班级管理的民主说起,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民主,什么叫有序民主,什么叫无序民主,它们各自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由易到难的梯级式上升的目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双方总是相互依存的,有盾就有克盾的矛。按有关专家的说法,新课程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要靠我们聪明的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一一找到克服的办法。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确实针对那些问题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也有些自己的体会:

一是教师观念要进一步转变。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才是依据,课本只是完成课标的载体之一。教师不仅是课本的应用者,更是教材的再造者,开发者。我们要善于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资源,用活身边的人和事。

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知识脉络;时政热点;复习效率

高考政治内容是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内容并不复杂,形式也较为简单,如果在复习中可以掌握其根本,就能够轻松应对政治考题,获取良好成绩,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本人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高考政治复习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一、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考查的根本在于基础知识,其内容都同教材中的知识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在复习中有着重要作用。政治科目考试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内容有四个模块,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内容较为庞杂,学生识记起来存在困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压缩重点,提炼精华

高考政治知识点较多,作为高中政治老师,应善于为学生压缩重点,提炼精华,从而使学生对政治内容在整体上有宏观的掌控,自行筛选并背诵知识点,同时加深记忆,领会其本质。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文化生活”模块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将其进行压缩、归纳、整合。从行为主体角度看,“文化生活”就包括公民(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国家(性质、机构、制度、政体)、政府(性质、宗旨、地位、职能)、政党(执政党和参政党)、民族和宗教、国际关系等方面。

2.借助比较的方法进行复习

老师应把政治内容中较为相近、或者相反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关联,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精确地记忆相关内容。此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及效率,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分辨错误知识点的能力。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内容

政治科目具备较强的时代特点,在复习期间,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重大社会问题深入了解。

近年来的政治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关注民生、调控物价、分配公平、食品安全、生态文明、“中国梦”“正能量”等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上,今年高考这些问题同样要高度重视。此外,还要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2014年“两会”的有关精神。

在课程复习期间,需要在课堂上引入重大焦点、热点内容及新鲜的材料,让学生由多层面、多角度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不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件热点事情中,可能包含多个政治知识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热点内容进行提炼,寻找重点,从而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在高考中获取良好成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借助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个途径掌握社会信息,结合教材知识点对其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

三、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要着重加强学科能力、应试能力训练:做练习、平时测试、考试应注重答题思路、审题(审题干、题肢、材料)、组织答案与答案书写方法的规范化训练,理解掌握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

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对重点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要特别注意及时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以提高复习效率。

2.加强选择题训练

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就需要二轮复习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工夫,做到“既快又准”。

四、加强高考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1.研究近三年国卷二、国卷一、大纲卷及各省市高考文综试题的特点,增强选题、做题的针对性

2.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各种题型、设问方式、组织答案的逻辑思维方式,加强审题与解题方法的指导

3.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真题训练,指导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的方法,并且为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题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转变。政治课程对培养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高中政治老师,应重视政治复习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对热点内容进行提炼,有选择地进行真题练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帮助学生获取优异成绩,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文5

教师应将高三这一学年分为三个时间段,根据学生对教材熟悉与否的情况,合理安排政治学科三轮复习时间。

第一轮复习:从头年7月暑假补课开始――次年元月结束,分三步走。

1.复习经济常识上下两册书:从7月暑假补课开始――到9月底结束,约3个月。

2.复习政治生活一本书:10月初――11月中旬结束,约1个半月。

3.复习哲学两本书:11月下旬――次年1月下旬,约2个月。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五本教材基础知识,从微观入手,以框为单位,面面俱到,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以节、课为单位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次年2月――3月底结束,主要是教材的宏观知识复习。

本轮复习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哲学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板块为主构建宏观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思绪。这一轮复习以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进行知识整理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学生兴趣更大,领悟更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三轮复习:4月上旬――6月2日结束,前面两轮复习是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于讲教材理论,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把握教材知识。第三轮复习是实际联系理论,重在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轮复习又分两步走。

1.时政热点复习和题型训练相结合(4月上旬――5月中旬1个半月)。教师展示热点材料,学生熟悉当年度国际国内发生的各种时政背景材料,答题时根据三种依据即教材依据、材料依据、相关的时政依据。此环节要把握好训练题的难度,以很好地检测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迅速提高其应试能力,以此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2.回归课本和冲刺训练相结合:5月20日――6月2日结束加强研究,精选各地试题训练,大胆取舍教材知识,调动思维,揣测高考命题的思维角度和命题倾向,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看教材,做限时训练题,过好应考心理关。

二、教学重点规划

1.学科内规划:根据近几年湖北高考试卷和教学实际,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是重点,在复习时间上要大量倾斜,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2.学科间规划:根据地理八本书、历史五本书、政治五本书的内容,而且地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强、理解后不易忘记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时间分布上,高三上学期多倾斜地理、历史,下学期地理、历史、政治三门学科再齐头并进,把文综高考150分钟相对分解到各科,即地理55分钟、历史50分钟、政治45分钟,平时分科考试并以此为限来相对衡量和要求学生。政、史、地三个学科教师要打总体战,做到相互协调、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备战文综高考。

三、规划备考方向,做到不偏离正确的航道,尽量少走弯路

1.研究近十年的高考题,特别是近五年的高考题。历年高考试题是好多命题专家的心血所在,是他们的得意之作,作为高三备考人研究它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教师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能很好把握高考政治的复习方向;二是有利于对考生进行规范化训练,消除恐惧心理,培养心理适应能力;三是防止来年重考同一知识点。通过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中归纳总结高考命题的总要求、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研究前五年的高考题主要是看题型变化、看设问方式的变化、看考查知识点的角度等,对离得最近的五年高考题不仅是看以上内容,而且要求组内全体教师年年像学生那样亲自去做、去考、去体验,并有时间限制,以从中体会高考的难度和高度,把常规思维备考和非常规思维备考结合起来。今年高考题恰是反猜命题意识比较强的一年,如今年考的38(1)民族知识点曾在08年考过,今年又出现,只不过变换一种设问形式来考。怎样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一知识点在近五年高考中考查频繁等等,不得不引起每个备考人对历年高考题的高度重视。

下面对比一下这两年高考题民族这一知识点比较相似的设问法:

2008年39题第(5)问: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2011年38题第(1)问:结合材料一,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分)

两设问的比较:首要的是所给材料不同,08年的题可以从材料中读出部分答案来,再根据“为什么类”的题型答法围绕“长期坚持”这个词作答即可,侧重于谈实践依据。2011年的题从材料中直接读不出来,从设问“根据”一词可以谈原因和意义,侧重于谈理论依据。

2.深入研究教材、教参和考试大纲。这三者是备考的纲和本,特别是每年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更是高考备考的依据。教师要仔细研究它的变与不变、变多变少以及怎么变,并据此归纳出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板块结构等。这样备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如哲学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知识体系建构就可以以此为据。

3.新教材思想理念、内容和形式等的渗透复习。2011年是旧教材高考运行的最后一年,2012年新教材高考即将开始,2011年高考备考处于新旧教材交替时期,根据往年的湖北高考题,新教材必定要渗进2011年高考,问题是命题人怎么命题,备考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怎么备考。在一番深入研究之后,我们确定以旧教材的体系为依据,把新课程教材的内容按照旧教材的体系融入进来,把经济、政治、哲学三本新课程必修教材大胆取舍改编成一本教材(40面)印发给学生学习、使用,这样学生一是学习有依据,二是思想上重视,三是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新教材,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取、舍新教材的依据:①舍去新教材与旧教材观点相冲突的知识,如纸币的定义。②舍去旧教材没讲,但新教材有的新观点、新知识。③旧教材、新教材都讲,但新教材讲得更深入的内容非取不可,如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④取新教材中有可能对旧教材某些知识做归纳性、概括性讲解的知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等。⑤取新教材中和本年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国内大事相关的一些新提法。

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中生活化教学作为其改革的重要方向,该种教学方法着重与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现象及经验有机的结合。严格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高中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以及文献参考、调查研究,从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入手,总结了高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1.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解析

一是满足了当前政治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及学生中心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符合了现代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内在的需求;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高中生通过互联网能够得到大量信息,有利于高中生视野的扩展,如果高中政治教学还是刻板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会引起学生的方案,课堂教学质量将难以提高。三是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塑造,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待社会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且正确的思考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依据

2.1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

从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可以知道,学生应该作为一个人看待,这个人是一个有目的的、有上升潜能的、有求知能力的、能够自主做出选择的、能够自我控制的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活化教学理论的主要来源。教育家叶澜先生提出学生应该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的对待学习活动,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发展引导,这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2.2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目的也是实践,认识发展需要实践提供动力,当然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还是实践。对于高中的政治作为一门社会人文类的科学课程,其本质是体验生活实践。在高中日常生活中,生活经验的累计以及感受,结合政治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社会政治的重要性,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

3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3.1教学理念更新

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开展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基本前提,也是政治教学改革关键步骤之一。进行政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的理解是该方式能够顺利开展的第一步,只有政治解释充分地理解且接受了该种教学方法和目的,才能将生活化教学的优点发挥出来。政治教师接受后在政治课堂上应该坚持生活化教学原则,充分掌握且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政治生活化的理念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学方式设计,二是教学话题的科学分析,三是教学话题的自主探究。

3.2教学氛围的营造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前严肃的课题氛围的改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氛围建设的效果取决于老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以前课堂上政治老师总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感觉是高高在上的,因此首先要改变老师的教学身份。在教学课堂中可使用讨论及问答形式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师生关系处理时坚持民主原则及平等原则,以便于生活化教学氛围的建立与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发挥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讨论政治与实际生活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以及善抒己见的能力,使得政治课堂处于活跃、宽松的氛围之中,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3.3充分发挥新教材作用,挖掘其中生活化元素

通过不断的改进与修订,新版政治教材比以往的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更加合理,还加入了大量的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有利于政治知识生活情景化的探讨。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政治教学的范围不应该仅限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开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知识,这种思想是新教材编排的目的,也需要加强老师的运用。开展政治生活化教学,政治教师应该将在新教材内容中存在的生活化的元素进行提炼与挖掘,结合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讲解与探讨,以科学的将课堂教学的广度及生活关联度进行扩大。

3.4设计实践化教学

实践性内容的增加能够使学生处于真实场景中充分体验并生动地理解政治知识点,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以及其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采用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交流,更加能够使得学生发挥出自我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是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是一种进步高效的教学方式。该方法是结合了政治理论知识点以及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政治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全面发展,能够促进课堂和谐轻松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现代化政治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璟.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1:150-152,174.

[2]谭娟.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