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范文1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

Abstract: in the design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in relation to the architectural function and safety, affect the lif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benefit,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is basic work for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je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stru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使结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是结构工程师的任务和责任。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设计逐步转向重视建筑的功能、安全和技术因素。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内容

1、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规范规定:在地震作用计算情况下要考虑扭转耦连的影响,而规则结构的情况下不计算扭转耦连时,平行于地震作用力方向的两边要乘以放大系数, 较短边可以乘以 1.15 的系数,长些的边应该乘以 1.05 的系数,而扭转刚度小时要按大于或等于1.3的系数计算,质量、刚度不对称分布的结构要计入双向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扭转影响。

2、关于质量系数的计算:在一般工程中药采用质量系数大于等于9,要是两层结构应该采用6,都是选择3的倍数,每层要有自由度3个。并且在计算式要对质量振型参数进行检查,此参数必须大于90%,因为如果在实际中达不到这个要求,则设计结构的安全性将无法得到保障。

3、关于结构的位移、周期的计算:规范要求周期比应该控制在大震下扭转振型不靠前的情况,用楼层竖向最大位移来限制层间最大位移,位移比应该取最大和平均位移比值。

4、关于最小地震剪重比的计算:在规范中强制要求各楼层剪重比不得小于规范给出的标准,如果不满足要求需要检查质量系数,有效的质量系数不够应该增加振型数的计算;有效质量系数得到满足时可能是源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因此要合理对结构质量和刚度的分布情况。

5、关于柱的计算:如果弯矩设计值由水平荷载造成且超过总设计值的75%时,框架柱长度按规范内 7.3.11-1 和 -2 公式计算的小值为准。

6、关于柱配筋方式的选定:如若整体计算则建议使用单偏压方式,而在产生具体结果时再用双偏压进行复核。这是由于单偏压方式是按照规范公式计算的,而双偏压则是用数值积分法计算的。

7、关于框架结构:要注重计算系数尤其是柱长度;建议采用单偏压配筋;如果是大截面的柱应该设置刚域位于与梁重叠处。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质量控制

1、关于裂纹控制的问题

裂纹是产生不连续的现象的固体材料。多年的现代混凝土试验已充分证实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微裂纹的存在下主要是骨料和水泥净浆粘结裂纹,裂纹在水泥浆和骨材料裂纹的附着表面。断裂损伤力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断裂损伤是广义的外部负载,细观结构的重大变化,所造成的微观缺陷成胚,扩建和汇通,导致宏观经济性能恶化的结构,最终形成的宏观开裂和破坏的结构。因此,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过程实际上是形成于微裂纹的扩展。现代化的混凝土微观研究还表明:微裂纹的扩展源于材料损坏的程度,也是材料损坏的标志,在同一时间,微裂纹也是材料固有的物理特性现状。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从传统力学和断裂力学方面来分析传统的裂缝控制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基于“防”的理念,来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控制方法。从传统的机械的角度来看,由于预加应力施用到混凝土梁,混凝土梁产生的拉伸应力的所有偏移通过外部负载(或偏移)的下边缘被全部取消,从而避免了混凝土裂缝(或延时裂纹),混凝土梁的全断面(或增加参与的混凝土部分的工作),这是相当于提高混凝土梁的拉伸性能,高强度材料,以充分利用;从断裂力学的角度来看,在混凝土材料的内部,也存在许多微缺陷和微裂纹,这些微缺陷和微裂纹中的外部负载将继续发展,最终形成宏观裂纹。预先的轴向压力施加在混凝土梁,相当于微裂纹的表面产生一对非均匀的压应力的作用,在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为负。当外部载荷的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和非均匀的压应力所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为零的大小相等。裂纹不稳定的传播与外部负载增加了。在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达到混凝土材料的断裂韧性,裂纹将是不稳定的传播。因此,源于断裂力学研究,预先对混凝土梁施加的预加应力,减少了在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外部负载的作用,以避免混凝土裂缝视图。

2、关于抗震问题的分析

在两种类型的组件之间分配的地震力,应该考虑不同时段的两种类型的组件有关抗推刚度相对的比值变化。主要结构系统即现在使用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钢架和混凝土剪力墙(内管)系统中,钢筋混凝土内筒为主要抗侧力结构而钢架主要负责重力荷载,担负一个较小的平剪切。由于刚性的钢框架的反推远小于所述内筒上凝固的水平地震工程经验,承担水平剪力在除了钢框架的顶部几层为其15%到20%,中部和下部的都约为10%至15%,相应的楼层剪力,有些项目甚至只有约 5%的往复。在结构的弹塑性的阶段,墙体在地震的持续作用下生成裂纹,刚性显着的减少将增加的钢框架的剪切刚度退化。钢框架由于变形,弹性极限的 1/400 以上的角度,是远远大于约1/3000的钢筋混凝土墙的弹性极限变形角度。水平地震作用小于塑性阶段,但仍有可能承担远远大于弹性阶段的水平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

因此,为了符合要求,需要调整的部分钢架水平剪力,钢框架混凝土结构层框架柱的抗震要求应不小于比底部的结构剪切的25%或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8倍,两个选择较小的,以改善的钢框架的承载能力,并采取措施改善混凝土内筒的延展。

关于混凝土的加固

较常用的方法是:粘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加固法、预应力加固发、加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等,这些均为直接加固方法,此外还有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如预应力加固法和增加支承加固法等。较常用的技术是:裂缝修补技术、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托换技术、 植筋技术、 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等等。由于荷载作用、材料选择或施工不当等原因,结构可能遭受可扩展性或脆性断裂,此时应该努力修复,并且在此之前,应该分析裂缝的产生原因和影响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改善结构或钢筋,若构件不宜修复或者加固,则应该拆除更换。

三、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结构选型阶段时,首先应该注意结构的规则性问题;其次应注意新规则有关规定的变更情况,以免在后期工作产生纰漏。再者要注意结构的超高问题,在抗震规范和高规的结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在更改的新规范中,除了原来的高度限制设定为 A 级的建筑高度,还增加了结构的建设 B 级高度,因此必须严格注意,一旦建筑结构高度为B类甚至超过B级高度,设计方法和措施一定会变化很大。最后是要注意嵌固端的设置,因为高层建筑都会带有两层或以上的地下室,嵌入式固定端可以设在地下室的顶板上,或者人防顶板的地方,因此,设计师经常会忽略一些方面,如:设计嵌固侧安装在地板上的端部的刚度比上下限、安装的抗震等级整体一致性、计算结构的嵌固端组、抗震缝和嵌入式固定端位置的协调问题等等,而这些方面忽略任何一个都会为后期设计埋下隐患,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2、基础设计阶段是应该给与相当重视的方面,因为这个阶段是与后期设计工作直接相关的,它的好坏至关重要,并且是整个项目成本的决定因素,因此这个方面若是产生纰漏一定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基础设计中也应注意本地规范的重要性。以《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为国家的标准来看,它具有相当的权威但是却不能明确详细地规定全国各地的各种基础状况,所以当地的基础类型和设计方法的描述和指定更详细和准确,所以在基础设计时, 也要大力研究地方性标准或规范,以免更大的影响在整个结构上的设计或后期工作。由于缺乏工程设计的现场调查报告或附近的建筑物调查报告,必须根据调查-设计- 施工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要禁止缺乏调查的过程,若是调查不够详细、全面时,设计人员要通知建设单位进行重新调查或者是额外勘探。不考虑地面变形的影响,有一些混凝土结构设计没有关注地基变形后检查,评级为 A或B级的结构设计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基的变形情况进行设计,而c级时,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对地基进行处理,然后变性检验。在对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时,要进行深度的修正,修正系数源于土壤。当扩散角数值符合有关规范,可以直接使用,不符合时,根据附录中的规格,采用平均应力系数来计算。选择复合地基承载力较高的土壤持力层,根据下卧层状况进行调整验算。

3、在计算和分析结构阶段,对于工程内力分析要按照规范要求的设计和加工,并且准确高效,是决定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新规范推出以来,已经计算和分析的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有相当数量的内容调整和改进,有了更为清晰的进展。首先应该适当选择计算软件,即减少由于模型的差异性带来的结果的不同,这是设计工作的首要进程,以避免不安全的隐患存在。其次要考虑自振周期的影响,由于新规范中提及了各种体系下结构设计中计算自振周期的折减系数。最后是振型数目,在计算阶段要对其结果中的振型参与系数结果进行判断,然后决定振型数目的取值是否调整。

4、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较大的交叉楼面横梁与垂直剪力墙单面相交,按照《高规》 规定要减少梁的弯矩不良效果, 根据剪力墙设置壁柱,暗柱或减少截面的端部截面等等, 或者墙的厚度不符合纵向框架梁锚固钢筋的锚固长度的水平边时,应尽可能减少钢筋直径。

5、如果剪力墙结构要将角窗设置于角部时,适当的加强窗口部件。角窗处楼板上应该适当进行加厚处理,且通长配筋要双层设置进行加固,或者可以设置斜暗梁或斜向集中加固配筋,斜向钢锚入角窗的边缘上的组件,边缘构件应当适当地加固。

四、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循环的长周期,并且具有专业的深度和复杂性。因此,要结合设计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断完善设计理念,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范文2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Abstract: The steel frame structure is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teel make give priority to, is one of the main building structure types. Reinforced sustain tension, concrete under pressure.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构思需要考虑的问题

1.1 建筑布置在抗震设计中,应提倡平面和立面简单、规则、对称的原则,合理的建筑布置是最重要的。“规则”包括了对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质量分布、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建筑师需和结构师互相配合,才能设计出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在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时, 要注意:(1) 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 减少偏心,否则应考虑其不利影响;(2)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尽量重合;(3)质量大的跨间不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边缘,质量大的设备宜布置在距刚度中心较近的部位;(4)尽量少采用大悬挑结构;(5)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

1.2 结构的传力路线应简捷明了。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传力路线越短、越直接,结构的工作效能越高,'所耗费的建材也就越少。

1.3 从力学观点看,在民用和公共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应当尽量使柱网按开间等跨和进深等距(或近似于等距)布置,这样可以相应减少边跨柱距,也可以充分利用连续梁的受力特点以减少结构中的弯距,可以使各跨梁截面趋于一致,而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1.4 结构方案还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和建筑功能要求综合考虑。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安全问题

结构设计的安全问题是所有从事结构设计与研究的人们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要掌握保障结构设计安全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2.1 结构设计安全的底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结构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远没有达到可以令建筑师们的浪漫设计无约无束的境地。在实际结构的建造过程中影响结构安全的因素众多,一方面,建筑结构理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与实际的偏差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建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都会给实际建造完成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能带来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

所以,建筑师们在通过建筑表达其美学或情感需求的时候,结构工程师们还是要给他们设定一条底线。这条底线不仅依赖于当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而且还依赖于现代结构技术与材料科学的发展水平,依赖于结构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建筑结构设计绝不能突破基本力学准则的底线。

2.2 结构设计安全与结构设计的创造性并不矛盾实际上,对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忧虑往往会束缚住我们结构设计创造性探索的步伐。结构设计的任务始终是:按照建筑的功能与美学需求确定安全、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而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有关标准所确定的原则对结构作用效应与结构抗力进行符合结构实际工作条件( 性能) 的分析;最终应做到在规定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在现行规范规定的各种荷载作用下,所设计的结构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为了实现这样的使命,对结构设计安全的自始至终的关切无疑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结构设计的创造性不但是当今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结构设计技术自身发展的要求。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应从概念设计上着手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关于强柱弱梁节点。

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形铰,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强柱弱梁措施的强弱,也就是相对于梁端截面实际抗弯能力而言柱端截面抗弯能力增强幅度的大小,是决定由强震引起柱端截面屈服后塑性转动能否不超过其塑性转动能力,而且不致形成“层侧移机构”,从而使柱不被压溃的关键控制措施。柱强于梁的幅度大小取决于梁端纵筋不可避免的构造超配程度的大小,以及结构在梁、柱端塑性铰逐步形成过程中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和动力特征的相应变化。因此,当建筑许可时,尽可能将柱的截面尺寸做得大些,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尽可能大于1,并控制柱的轴压比满足规范要求,以增加延性。验算截面承载力时,人为地将柱的设计弯距按强柱弱梁原则调整放大,加强柱的配筋构造。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不得过高,以免在罕遇地震中进入屈服阶段不能形成塑性铰或塑性铰转移到立柱上。注意节点构造,让塑性铰向梁跨内移。

3.2关于“强剪弱弯”措施

强剪弱弯是保证构件延性,防止脆性破坏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为加大各承重构件相对于其抗弯能力的抗剪承载力,使这些部位在结构经历罕遇地震的过程中以足够的保证率不出现脆性剪切失效。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梁应注意抗剪验算和构造,使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3注意构造措施。

a.对于大跨度柱网的框架结构,在楼梯间处的框架柱由于楼梯平台梁与其相连,使得楼梯问处的柱可能成为短柱,应对柱箍筋全长加密。这一点,在设计中容易被忽视,应引起重视。b.对框架结构外立面为带形窗时,因设置连续的窗过梁,使外框架柱可能成为短柱,应注意加强构造措施。c.对于框架结构长度略超过规范限值,建筑功能需要不允许留缝时,为减少有害裂缝(规范规定裂缝宽度小于0.3mm),建议采用补偿混凝土浇筑。采用细而密的双向配筋,构造间距宜小于150mm,对屋面宜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按构造措施宜适当加强。d.其它构造措施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请详见新规范。

3.4注意抗震设计。

(1)抗震设计的基点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点是强度和延性。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来抵抗地震,也就是将强度和延性两者相结合来抵抗地震。为保证结构的抗震能力,对结构设计而言, 如果我们给结构设定较低的承载力水准,相应地就要求结构具有较高的延性水准;如果我们给结构设定较高的承载力水准,则结构需要的延性水准就可以较低。在这个问题的具体处理上,各国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2)能力设计法。能力设计法的基本思想为:为了使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形成所追求的“梁铰机构”或“梁柱铰机构”,就需要把不希望出现塑性铰或不希望先出现塑性铰(也就是不希望塑性转动过大)的部位的抗弯能力相对增强;为了不致在结构表现出所需的延性之前在结构的任何部位出现几乎没有延性的剪切失效,也需要相对增强各有关部位的抗剪能力;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可能形成塑性铰的部位具有足够的延性能力和必要的耗能能力。

4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要明确结构设计对建筑物功能的要求,掌握设计中的基本原理.正确使用结构设计的各种原则,设计出结构可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特点;注意事项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一种客观成果,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进行探讨分析。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

1、结构选型。建筑结构选型时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结构规则性问题、结构超高问题以及嵌固端设置问题。高层建筑的结构规范新旧版本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新规范中,对于结构的限制条件也有所增加。并且,新规范明文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需要在执行新规范时多注意不同之处,避免施工设计时处于被动状态。建筑结构的总高度在抗震规范以及高度规范当中都有着严格的限制,新规范中对于超高问题有了新的规定,增加了除了a级高度建筑以外的b级高度建筑。所以在进行结构选型时需要注意控制超高问题。高层建筑往往带有地下室,因此结构设计工程师需要对嵌固端设置进行重视。

2、概念设计.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采用结构概念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对建筑师以及结构设计师有很高的要求,必需严格地遵守结构概念设计的规范规程以及各项规定,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来进行设计。在进行结构体系设计时,需要对结构选型以及平面布置的规律提高重视程度,选用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以及抗风性能,并且经济性较高的结构类型,并要对结构进行计算简图的设计,保证结构的地震力有合理的传递,并保证在两个主轴方向有相近的动力特性。另外,概念设计可以保证高层建筑受到中等级地震后可以通过修复继续使用,而在遇到高等级地震时可以保证不倒。为保证“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需要专家对设计提出具体指标,对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弹性进行完善的设计。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特点

1、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延性。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建筑结构的耐震主要取决于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两个因素。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高层建筑在大震下倒塌,必须在满足必要强度的前提下,通过优良的概念设计和合理的构造措施,来提高整个结构、特别是薄弱层(部位)的变形能力,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设计,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适宜的刚度、良好的延性。

2、侧向力的把握。在建筑结构、侧向力已成为结构形变,同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在高层建筑,所有在自重、雪活荷载和负荷、负荷力,再加上风、地震和力水平影响都会作用在结构上,水平荷载内力和位移逐渐增加,因此水平荷载和地震力是主要的控制因素。

3、建筑结构的刚度适宜性。随着建筑的高度的不断增长、侧向位移较大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不但结构强度的要求非常重要,也不能忽视结构的适用性,确保了结构的合理振动频率、控制水平层位移。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设计从体系选择、平面布置、竖向布置、抗震概念设计无一不体现设计师的水平,下面叙述几个需注意的问题。

1、结构体系选择。结构体系的选择,应从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条件、建材、经济等各专业综合考虑。结构的规则性问题。规范在这方面有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规范规定上必须格外注意,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结构的超高问题。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总高度都有严格限制,除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建筑外,还增加了B级高度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高度严格控制,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

2、侧向位移的限值。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位移随着高度增长而迅速变大,为防止位移过大,规范对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都作了限制。控制顶点位移u/h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内人体有舒适感和防止房屋在罕遇地震时倒塌。但控制房屋在罕遇地震时倒塌与否的条件是结构极限变形能力而不是u/h限值。另外,为使结构具有较好的防倒塌能力,应在结构计算中考虑相关效应。控制层间位移u/h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填充墙、装饰物等非结构构件的开裂和损坏。

3、设置缝隙。高层结构设计中重要的构造措施是设置温度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温度伸缩缝,其影响因素很多,规范用规定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来控制,还规定了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和适当放宽的情况,应根据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执行相关条文。如北京朝阳商业中心等工程地上结构长度均超过100米,由于采取了可靠措施,也未设温度伸缩缝而效果良好。沉降缝由于同一建筑物中各部分基础显著的沉降差产生,在设计中,通常用“放”、“抗”、“调”等办法解决,即设沉降缝、采用刚度大的基础、调整各部分基础形式或施工顺序。目前,广州、深圳等地多采用基岩端承桩,主楼、裙房间不设缝;北京的高层建筑则一般采用施工时留后浇带的做法。设计师应在实际中灵活掌握。防震缝在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但应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或缩小。

4、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扭转问题。建筑结构的几何形心、刚度中心、结构重心即为建筑三心,在结构设计时要求建筑三心尽可能汇于一点,即三心合一。结构的扭转问题就是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未做到三心合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发生扭转振动效应。为避免建筑物因水平荷载作用发生扭转破坏,应在结构设计时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平面布局,尽可能使建筑物做到三心合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扭转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质量分布。为使楼层水平力作用沿平面分布均匀,减轻结构的扭转振动,应使建筑平面尽可能采用方形、矩形、圆形、正多边形等简面形式。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城市规划对街道景观的要求以及建筑场地的限制,高层建筑不可能全部采用简面形式,当需要采用不规则L形、T形、十字形等比较复杂的平面形式时,应将凸出部分厚度与宽度的比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在结构平面布置时,应尽可能使结构处于对称状态。

四、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过程中,需要严格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近些年我国的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由于混凝土施工简便且成本较低,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善雷.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J].科技风,2011(4):156.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范文4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设计; 要点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528.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仍是我国建筑结构中一种量大面广的结构形式,特别是近年来结构设计出图时间随着市场的要求越来越短,而结构设计、校对、审核、审查各环节主要强调满足规范、规程要求,忽视结构方案优化,这样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控制

1、概念设计

1.1刚柔并济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柔多一点虽然造价便宜但是必然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

1.2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

1.3抓大放小的原则在框架结构结构体系中具有“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说法是钢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简单地说,虽然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时候牺牲在所难免,让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次要构件先去承担灾难。

1.4打通关节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浑然一体的—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基于这个思路,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各样的关节“打通”,使力量在关节处畅通无阻。可见设计者是协调者,其任务是让所有互不相关的静态构件相聚之后依然处于静态(也就是使其保持常态),或者是处在相对的静态之中。2、正确选取重要的结构计算参数

2.1结构的抗震等级

工程设计中,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是抗震措施(主要体现为抗震等级)在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计算中应严格注意地震区的划分,选取正确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这一项对地震作用效应的影响极大。

2.3结构周期折减系数

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存在,使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计算周期大于实际周期,因此,算出的地震作用效应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因而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折减是必要的。

3 、构造设计

3.1对于框架柱的构造要求。影响框架柱延性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柱的剪跨比、轴压比和箍筋配置,规范中都有相应的具体规定,绝大部分设计人员都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0.4% ,在设计中,轴压比不大的情况下,往往容易被忽视,应严格遵守。

3.2对于框架梁的构造要求。设计过程中容易造成框架梁的通常配筋率不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最小配筋率;当框架梁受拉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应增大2mm,这也是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框架梁上部的纵筋端部水平锚固长度应满足相关规定;框架梁加密区箍筋肢距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三、结构优化 1、方案阶段工程建设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往往为了考虑建筑的立面造型和内部空间,反而造成建筑的结构产生许多不合理之处, 和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在方案阶段结构设计师要根据切实可行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与建筑师协调好。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控制竖向高宽比,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并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势必要设置较刚强的抗侧力构件来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而此类构件的增多势必使得材料用量增多;二、柱网尺寸,住宅的柱网跨度控制在4~6米,厂房的柱网跨度控制在6~8米会比较经济合理。2、施工图在施工图设计设计阶段,要重点注意钢筋和某些大样或者装饰线的设计,要节约用钢量,一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二是采用高强度钢筋,减少钢筋的布置形式。对于多高层建筑,柱截面可以采用变截面形式减少混凝土用量,通常每隔3-4层变一次截面。

3、梁、柱截面选取与配筋

3.1柱截面选取与配筋

柱截面按柱轴压比控制, 以绝大多数柱配筋是构造配筋为最优结果。按规范规定, 柱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 柱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 mm, 且宜采用焊接接头, 这就使得配筋费用变大。

3.2梁截面选取与配筋

( 1) 梁截面选取按纵筋配筋率在1. 0%~ 2. 0%之间为最佳。梁截面选取应使梁纵筋配筋率在当时市场条件下( 混凝土及钢筋的单价) 的经济配筋率范围内。梁纵筋配筋率< 1. 0% 时, 梁出现裂缝, 梁的配筋由裂缝宽度控制; 梁纵筋配筋率小时, 表明梁截面偏大, 梁的截面大, 施工过程中温度应力也大, 规范要求配较多的侧面纵筋, 箍筋也要加大。但设计人员应注意梁宽在400~ 350 mm 时, 不必设四肢箍, 三肢箍能满足要求。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2. 0% 时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最小直径要加大2 mm。

( 2) 连续梁( 次梁、框架梁) 各跨梁截面应按梁纵筋配筋包络图及剪力包络图选取。连续梁各跨梁截面的选取在满足梁挠度要求的条件下, 使得梁纵筋配筋率在1. 0% ~ 2. 0% 之间, 同时应使梁纵筋配筋包络图连续均匀地分布在梁上下两侧。梁纵筋配筋在满足纵筋最小净距的条件下, 应使配筋排数最少, 以便使得梁截面有效高度最大。外挑梁截面可设计成变截面, 变截面的斜度根据其剪力及弯矩包络图决定。

3 应用国家推荐的新技术、新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技术的交流, 用于工程建设的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轻质墙体材料等, 工程技术人员应及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及工程应用情况, 从工程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应用条件, 以使得工程设计经济合理。由于工程综合效益的需要设计宽扁梁时, 宽扁梁的受力纵筋选用HRB400 钢筋较为合理, 一方面降低了配筋率, 另一方面使得纵筋配筋排数最少, 梁的有效高度增大。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讲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设计框架结构,设计人应首先判断实际工程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可能碰到的所有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给予解决,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判断,等处准确无误的答案后方可用于实际工程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杨新.浅谈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常见问题[J].中华民居,2012,(6):46-47.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范文5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 , 材料, 设计,结构

【 abstract 】 : reinforced concrete because its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reason, and not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design is not perfect, the reasons of the crack is also very common,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uildings, concrete crack also often cause owner complai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of concrete crack reasons, and for its control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inions, so that in use process to reduce the creation of cracks.

【 key words 】 : concrete crack, control, material, design,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温度应力

混凝土在外界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会产生热胀冷缩,其线膨胀系数为αc=1×10-5/℃,即每10℃温差引起应变ε=1×10-4,以常用的C30混凝土为例,则可引起σ=ε·E=3·0 N/mm2的温度应力,而C30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仅为2·01 N/mm2,因此温差越大就会导致裂缝的增大。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水泥用量的增多,在高热情况下凝固的混凝土,必然在冷却收缩后,在现浇结构中产生约束应变,引起约束拉应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1·2结构设计中考虑不全或疏忽

1·2·1基础不均匀沉降

由于结构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某些部位出现拉裂缝,特别在某些采用两种或多种基础形式的结构中更易出现此种情况。

1·2·2不当或过于复杂的结构形式

过于追求立面效果,平面布局凹凸较多,结构体型突变,刚度突变等,容易造成转角突出的地方由于应力的集中形成薄弱部位,再加上混凝土自有特性,更易出现拉裂缝。

1·2·3铺设管道产生的裂缝

一般结构的楼面及屋面板厚为100 mm左右,但是由于电气,水暖等专业将照明、通讯网络等所需线管直接敷设于现浇板中,并且有时在一处集中交叉甚至多层交叉,削弱了现浇板实际厚度,导致了板上裂缝的产生。

1·2·4荷载设计中考虑不全

由于在计算荷载的时候未考虑周全,漏算荷载,导致实际施工和使用时荷载大于荷载设计值,从而产生裂缝。

1·2·5钢筋代换时仅考虑强度代换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有时业主要求用高强度钢筋对已设计完成的工程所使用的钢筋进行代换,此时,设计人员有可能仅进行强度代换,而疏忽了实际面积的代换。

1·3施工不当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浇捣不密实或过振;支模不严格,导致截面过小,漏浆;混凝土养护不够;施工措施不当导致施工荷载过大,赶工期,不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就进行下步施工等等,都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甚至出现垮塌事件。

2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

由于裂缝的产生,不但会影响外观效果,更有可能导致构件内部钢筋的锈蚀,影响使用耐久性和安全性。而结构设计作为工程的重要环节,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对裂缝的控制

2·1一般裂缝控制

2·1·1裂缝验算

混凝土结构应该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2002)的规定,根据荷载效应来进行裂缝宽度的验算,对于不符合的应该及时调整。在设计时就应重视裂缝问题,构件设计时,不能仅考虑强度问题,在没有确切把握的情况下,对所有的梁板均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尤其是当梁配筋率小于1%的时候,更应该引起重视。

2·1·2分割措施

对于较长的建筑结构,在设计时可以考虑采取分割措施将建筑物分成若干的结构单元。这样就能减小结构构件内部各种作用(例如温差,混凝土收缩,基础不均匀沉降等)产生的拉应力。并且对于处于不利条件下(抗震不利地段,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合

理布局结构单元

2·1·3设计时考虑周全

设计时充分考虑偶然作用和非设计工况所引起的效应,并在相关部分采取合理的控制裂缝的构造措施。例如:按简支设计的时候,实际上端部仍然受到一定的嵌固约束;按自由端考虑,但在荷载较大使构件发生位移,变形加大后,可能起到约束作用的部分;平面凹凸、立面刚度变化

突变的部位,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部位;房屋两端的阳角处以及山墙处的楼板,屋面板;现浇结构中与周围梁柱整体浇筑的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等等。

2·1·4配筋时对钢筋的选择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1·2Wmax=αcrσskEs(1·9c+0·08deqρte)可以看出,钢筋面积与裂缝宽度的关系,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酌情选用细直径钢筋对于裂缝控制是有利的,也是控制裂缝宽度的很实用的方法之一。

2·1·5改善混凝土性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善混凝土的自身性能。在混凝土中渗入UEA、HEA等微膨胀剂,钢纤维等抗裂剂,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构件的开裂。

2·2具体结构构件裂缝控制

2·2·1基础裂缝控制

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第3·4·1条规定了一般基础的环境类别为二a或者二b类,第3·4·2条规定了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二a类为C25,二b类为C30。保证基础的最小配筋率,根据基础形式的不同,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地下室外墙迎水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1条规定最小厚度为20 mm,而不应该人为的加厚保护层。若坚持要加大保护层厚度,大于50 mm的时候,应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4条的规定,对保护层应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通常是在混凝土保护层中离构件表面一定距离处全面增配由细钢筋制成的钢筋网片。

2·2·2梁、柱的裂缝控制

控制保护层厚度,当梁柱的保护层厚度超过50 mm时,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9·2·4,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或者按扩大的柱截面配置纵向钢筋和箍筋。当梁高≥450 mm时,因为梁截面的增大,有可能在梁侧产生垂直于梁轴线的收缩裂缝,因此应在梁侧根据最小配筋率配置纵向钢筋,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6条,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间距不宜大于200 mm。当梁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时候,为防止由于反复的水平力致使梁下部腹板产生裂缝,也应当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7条之规定在梁下部1/2梁高范围的腹板内,沿两侧纵向设置构造钢筋间距100 mm~150 mm。在主次梁交接处或者有集中荷载的部分应设置附加钢筋,因为当集中荷载在梁高范围内或者梁下部传入时,集中荷载影响区下部混凝土有可能出现拉脱,且由于间接的加载导致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附加横向钢筋宜优先选用箍筋,对于防止梁侧斜裂缝效果较好。

2·2·3板的裂缝控制

由于楼(屋)面板的边界约束条件较复杂,且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较精确的理论计算至今未完全解决,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使板处于设计时的理想状态,因此在工程设计实践中,只能从设计概念和构造措施上对其进行控制,实践表明,采取适当的措施后,现浇楼板的裂缝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的。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设置温度收缩钢筋有利于减少这类裂缝。因为板中已配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也可以抵抗温度和收缩产生的拉应力,所以温度钢筋应主要在未配置钢筋的部位和配筋数量不足的部位沿温度、收缩应力的主要受力方向布置温度收缩钢筋。但是由于无法精确的对这两种作用产生的应力进行计算。因此应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1·9条规定的原则和最低数量进行配置。楼板有凹口时,在此处由于应力的集中,极易出现裂缝,应当与其他专业沟通调整;当建筑平面有不可避免的凹口时,凹口内侧的楼板应适当的加厚并加强配筋,使其能抵抗住在此集中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而由于异形楼板的受力不十分明确,因此,建议加设小梁分割成较规则的形状,以便于计算分析以及对裂缝的控制。

3结束语

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非结构性裂缝,虽然混凝土内应力的理论计算并未完全解决,但是多从设计理念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构造措施,是有明显的效果的。要彻底清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积极探索,设计人员更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采用更为科学的防治措施,控制裂缝。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胡允棒,《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

[3]《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0前言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钢框架通过铰接或钢接的方式并联使用,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作为主要的抗侧力结构,钢框架则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的首层建筑面积约3468Om2,地下室为12640m2。该工程是3层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和停车库,地面以上2O层,主要为办公用房。主楼平面在1O层以下呈十字型,南北两翼在第11层、第14层以上分别向内收,14层以上为矩形平面,南北两边沿弧线向上逐渐收进。建筑物高度为80.65m,属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采用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主要抗侧力体系为位于两侧的钢筋混凝土简体,中部的承重柱采用钢管柱,内填素混凝土,楼面为钢梁和压型钢板组合楼盖。

2 主体结构设计

2.1 结构体系的特点

(1)本工程塔楼由两侧的钢筋混凝土简体作为主要的抗侧力体系,中部的柱主要承受结构的垂直荷载,结构平面布置对称均匀,总体上具有良好的抗侧刚度。但由于建筑物中部是框架结构,剪力墙的间距较大,中部的刚度较弱。图1、图2为该工程的平面。

图1 二层平面

(2)竖向不规则:塔楼在第11层、第14层均有局部收进,收进的水平面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属于竖向不规则体型。

图2 标准层平面

(3)从14层起,塔楼宽度沿竖向弧线逐渐收窄,外沿两排钢管柱随竖向弧线变化为弧形柱。弧形柱对结构的受力及抗震均不利。

(4)两端简体在75.55m以上的地方也随建筑立面线条的变化逐渐收窄。

(5)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室纵向长度75.40m,标准层长68.80m,楼面结构较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温度应力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6)节点的设计与构造将是本工程技术上的关键及难点。

2.2 结构概念设计

该工程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钢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1)为了加强地下结构部分对地上塔楼的约束及加强整体刚度,两侧的钢筋混凝土简体外墙厚为400,内墙厚为300;地下2~3层为钢管混凝土柱外包混凝土(Ф700×20), 0.O0以上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Ф600×18、Ф600×16);楼面结构采用工字钢梁和压型钢板组合楼盖,从而控制各层框架柱所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少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8倍二者的较小值,保证框架有一定抗震能力。

(2)为了满足地下室部分标高变化复杂的错层和尽量增加楼层净空要求,地下室及首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地下一层还运用了无梁楼盖设计,板厚15O,柱头加柱帽以提高抵抗冲切的能力。

(3)各层钢管柱在楼层H+O.800处连接,接口处采用12厚内衬管,在距离接口下方5Omm处增设环形隔板,对钢管柱起到有效的加劲作用。

(4)在建筑物中部设置一道施工后浇带,并通过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掺加粉煤灰和合适的外加剂,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适当增加楼板配筋率,防止温度应力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5)节点的设计。H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外连式水平加劲环梁连接。加劲环梁与钢管柱在工厂焊接好后,在工地上与钢梁的腹板用高强螺栓连接,与梁翼缘用熔透的对接焊接连接。钢梁混凝土核心简的连接按铰接设计,以减少钢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可能发生的竖向差异变形而导致的节点内力。在混凝土墙内预埋钢板埋件,在钢梁安装前将T型钢作为连接件,按正确位置焊于混凝土墙的预埋件上,在通过高强螺栓将抗剪连接板与钢梁腹板相连。

2.3 结构计算分析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进行结构计算,考虑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SATWE采用空间杆一墙元模型,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考虑平扭耦连计算。

计算参数的确定:

(1)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场地土类别为Ⅱ类,振型数取15,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2)基本风压值 =O.50kPa,地面粗糙度为C类,风载体型系数取Us=1.4。

(3)阻尼比:由于本工程框架柱采用钢管柱,建筑结构的阻尼比按照混合结构的要求取 。

(4)框架剪力调整系数:该系数取0.25(根据JGJ99―98),以确保结构在中、大震下剪力墙的刚度退化后仍有足够的安全度。

结构稳定性验算满足规范的要求,并且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下表为结构位移及内力计算结果。

从SATEWE计算结果分析可知,主体结构对地震反应及风荷载作用的反应是正常的,结构的自振周期、位移、地震力均控制在规范允许值及经验合理取值范围内,振型曲线正常,这说明本工程的结构体系是合理的,采取的抗震措施是有效的。

3 材料与构造

3.1材料

(1)钢材:钢管柱、钢框架梁及钢次梁选用Q345B低合金钢,所有钢材必须满足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冲击试验和冷弯试验五项基本保证。

(2)焊接材料:手工焊时,Q345钢采用低合金钢焊条E50系列。工厂制作时,自动理弧焊和熔嘴电渣焊所选的焊材均要求与母材匹配。

(3)高强螺栓:采用钢号为2OMnTiB钢的1O.9级扭剪型高强螺栓。

3.2构造

(1)钢管柱柱脚:采用埋入式钢柱脚,埋入深度为柱管径的3倍,焊抗剪栓钉,内埋混凝土,埋入部分顶部设环形钢板,钢板下面焊n型钢筋,沿环向均匀分布。详见图3。

(2)钢框架节点:钢梁通过水平加劲环梁与钢管柱连接。详见图4。

(3)预埋件:为了保证混合结构钢梁与混凝土墙划节点额设计安全性进行钢梁与混凝土墙连接节点设爿时,节点连接及预埋件除承受重力荷载引起的剪力V和偏心力矩M二Ve外,还考虑了由地震引起的轴力NB。详见图5。

(4)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压型钢板除作永久性模板外兼承受不超过3O% 的总拉力,其余拉力由钢筋承受。除验算使用阶段的承载力外还根据施工阶段的强度和变形确定压型钢板型号及尺寸。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通湘剪栓钉与钢梁连接,详见图6。

(5)防锈防火:要求防锈处理的钢构件采用喷砂由锈,防锈涂料干膜厚度约100mm。本工程耐火等级为1级,钢柱的耐火极限为2~3h,钢梁为2h,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为1.5h。

4 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剪力墙的刚度退化将加大钢框架的剪力。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由于钢框架的抗侧移刚度远小于混凝土剪力墙,钢框架承担的水平剪力除顶部几层接近20%楼层总剪力外,中部及下部约为相应楼层剪力的15%左右。在反复地震的持续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剪力墙产生裂缝后,抗推刚度大幅度降低,而钢框架由于弹性极限变形角大于混凝土剪力墙甚多,虽然此时的水平地震作用要小于弹性阶段,但钢框架仍有可能要承担比弹性阶段大得多的水平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因此,需要调整钢框架部分所承担的水平剪力,以提高钢框架的承载力,并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剪力墙的延性,如何定量地进行这种调整有关钢结构规范尚未明确,目前只能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8.1.4条进行调整。

(2)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先于钢框架,而混凝土的施工误差限值大于钢结构允许误差甚多。当钢梁与混凝土墙采用预埋钢板相连时,这些钢板预埋件在平面和竖向标高的位置,不仅受混凝土墙体偏移的影响,而且受预埋件移位的影响,其误差值远大于钢梁加工尺寸的允许误差。因此,应在设计上采用适应性较好的连接方法。

(3)由于目前钢结构防火涂料价格不菲,而钢结构防火又至关重要,这将是影响钢结构推广的一大障碍。发展价格低廉、防火性能好、施工方便的钢结构防火材料是当务之急。

5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