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资源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资源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资源分析

社区资源分析范文1

社区课程资源生物教学应用社区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是社区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也是社区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社区本身就是社区教育的“课堂”,社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社区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意义。本文着重对社区课程资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和探讨。

一、社区生物课程资源的种类

社区生物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存在于社区内部的一切可以被生物教学所利用的直接或非直接的实施条件,其中包括素材性资源、环境资源、课程实施条件资源等。本文主要立足于河北秦皇岛地区,针对社区生物课程资源的具体涵义,对本地区的社区生物课程资源进行了如下调查、分析、整理。

1.社区的生物素材资源

社区的生物素材资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社区内部,即社区内存在的动植物生物资源,其中包括家庭中拥有的盆摘、小药箱、小动物,以及社区中的公共生物资源等。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公共场所。以秦皇岛市为例,秦皇岛市拥有丰富的生物素材资源,集山、河、湖、寺、庙、园、别墅、泉、瀑、洞、城、港、关、海、沙于一体,拥有数百种珍稀动植物。秦皇岛野生动物园内有80余种5000多只动物,东北虎、斑马、黑天鹅、非洲狮、棕熊等世界珍禽名兽应有尽有。秦皇岛新澳海底世界有各种珍奇生物标本:旗鱼、蝠鲼、翻车鱼……还有各种爬行类、书中哺乳动物。乐岛海洋公园除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外,遍植木槿、海棠、冷杉、金丝柳、雪松、法国梧桐等50余种植物。

2.社区生物研究资源

北戴河生态农业观光园有贴近生活的各种蔬菜、水果,还有生物研究科技研发基地,对生物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秦皇岛鸟类博物馆、北戴河博物馆等都珍藏有珍贵的生物标本资源,为社区生物教学提供了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绝佳场所。此外,社区生物研究资源还包括社区中的与生物相关的人力资源,包括生物教师、生物学研究人员、生物开发技术人员、生物生产实践人员,等等。

3.社区生物教学环境资源

社区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学习的环境,贴近生活的教学会使得生物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社区生物教学的环境资源主要是指社区活动场所、生物种植修复场所、生物研究学习场所、社区公共交流平台(社区QQ群、社区微信群、社区休闲吧、社区微博等)。

二、社区课程资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全面开发社区生物课程资源

应用的前提在于开发,社区生物资源的开发关系着生物实践教学的范围与教学水平,社区生物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要求社区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应用需要具备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特别是那些一直未被利用却极具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程资源应当被纳入社区生物资源,最终达到社区资源课程化的效果。博物馆、海洋馆、工厂、农场、公园、少年宫、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等都是社区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利用这些资源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最后达成终身学习的教学效果。

2.利用社区资源丰富生物教学形式

从社区生物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来看,教师可以根据社区的生物素材资源、研究资源、环境资源主动开发生物课程。一是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开展讲座、征文比赛、座谈会、文体活动、植树活动等活动。二是利用社区生物素材资源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让受教育者直接与生物面对面进行实地学习。三是利用社区生物研究资源,利用社区的生物研究设施、研究资源、医疗设施进行实践教学实习活动。

3.社区课程资源的实践教学应用案例分析

社区课程资源的实践教学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可分为三类:走进社会、服务社区与社会实践。

走进社会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懂得自然中的生物常识、生物科学技术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秦皇岛地区开展的教学实例有关于“雾霾是否影响人类的生殖能力”“采取怎样的措施可减小汽车尾气对人体的伤害”等话题的民意调查。同时,也开展过社区生态环境考察、社区生物资源大寻宝等社会实践活动。

服务社区不同于走进社会,它不仅仅要了解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动手,其教学目标就在于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生物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形成独立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实例主要包括对敬老院老人日常生活用品的检测、幼儿园公共食谱的研究和制作、公共厕所的空气流通设施的改造、社区损坏植物的修复、厨房微生物群体的研究、农场的育苗技术学习等。这之中会包含很多细微的生物知识学习,例如大豆与根瘤菌的关系、昆虫“S”型增长的原因、大豆与根瘤菌是否互利共生等话题性的探究学习。

社会实践的教学案例主要包括在各种与生物相关的节日时开展的节日宣传互动,其中包括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无烟日等公益宣传活动。此外,也会涉及生物科技设备促销、科普知识宣传、废旧电池有奖回收、计划生育宣传等与经济和政治相关的活动。其目的主要在于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责任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的生物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利用形式也多种多样。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有利于有效整合社区教学资源,为社区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而且将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成为社区学习资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学法指导中心,为社区教育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池淮清.开发社会资源助力生物学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3,38(5):35-36.

社区资源分析范文2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措施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首诊制和转诊制有效的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的技术人员也担负着居民健康的重要职责。但由于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素质普遍偏低,而且相关的人员培训、激励和考核等机制也不健全,这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起到较大的制约作用,给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体的建议使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加快推动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

一、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与每万名城市居民至少2名全科医师的要求相差较远。由于全科医院在社会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培训制度缺乏持续性和正规性,目前我国社会医师通过全科主治医师技术资格考试的人数才几千人,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全科医师考试的医师并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社区从事卫生服务工作的多数退体医务人员,部分医院内部优化组合后的富余人员也被分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这就导致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无论从内容还是服务质量上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及康复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同时还需要深入到社区,对社会卫生工作者的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社区卫生工作者要具有开展医疗工作的能力,掌握医疗专业技术知识,更主要是需要其经过正规培训,能够更好的履行社区公共卫生功能的能力,但在当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这类综合性的社会卫生服务人员较少,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实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稳定性差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时间还较短,不仅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社区卫生机构在档案、晋升、薪酬及考核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这就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不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再加之待遇不高,发展空间较小,所以人员流动性较大,社会卫生服务工作队伍缺乏稳定性,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很难保持连续性。

4.管理不到位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人员更换较为频繁,再加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管理不到位,经营水平不高,这就导致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能很好的完成,导致社区居民对其缺乏信任度,满意度不高,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就诊和咨询。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1.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者的质量

为了更好的改进社区卫生工作的质量,需要确保社区卫生人员结构配置的合理性,配置全科医师、护士和相关专业的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同时建立全科医师责任制,实施严格的人员准入制度,对于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医师需要具有全科医师证书,护士需要具有护士执照,只有持有相关资料证书的专业人员才能进入到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来,即使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也严禁不合格人员加入到社区卫生工作领域。

2.健全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资格认定和培训制度

全科医师责任制的实施,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全科医师队伍,所以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全科医师的培训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对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重视,定期进行轮训,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健全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资格认定和培训制度,将人员队伍建设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战略性任务来抓,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能够健康、持久的发展。

3.增加服务网点和卫生工作者数量

目前我国在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体思路上可以引入企业医院、等级医院和个体诊所等多元化理念创办社区卫生服务,在满足基本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性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真正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4.健全管理机制,稳定人才队伍

社会卫生服务机构不仅需要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从而有效的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可持续性,同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整合人才资源,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采取与三甲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请合作医院定期派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帮助工作,通过会诊、讲课、现场演示等方式给予具体的指导,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全面的服务。

社区资源分析范文3

关键词:尼山水库水资源曲阜城区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V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曲阜城区及尼山水库的历史现状

曲阜历史外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华夏、东夷两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早期的文明。炎帝少昊徙都于此。隋开皇十六年定都为曲阜,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国都,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现有举世闻名的孔府、孔庙、孔林,还有颜庙、周公庙、少昊陵等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区。曲阜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东方古文化而蜚声中外。

建国后,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曲阜城区现已成为一处集旅游、观光、购物、工业、交通于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物质文化繁荣,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国际性历史名城。

在距曲阜城区东南20多公里的尼山,是孔子出生地,从尼山到曲阜有一条河流叫沂河,沂河横穿曲阜城区,尼山,就地处淮河流域,泗河支流,沂河上游。为了尼山下游农田灌溉、城区防汛及涵养地下水,1958年11月至1960年9月,在尼山与昌平山之间修建了一条长1805米的大坝,形成了总库容1.128亿立方米的大(2)型水库―尼山水库。1992-2002年又投资14225万元,完成了尼山水库保安全工程。目前尼山水库被山东省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随着曲阜城区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生态建设,尼山水库也由单纯的农林水利程向环境水利、资源水利方面扩展。

二、曲阜城区环境生态建设

随着曲阜经济的日益壮大,孔子文化旅游业的兴旺,按照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要求,曲阜对城区环境生态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一是对大沂河、小沂河、护城河、林河、古城河等城区水系河道进行了疏挖、高标准护砌等防汛治理;二是对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排污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治理,并设立日处理污水能力4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三是建设水环境,让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使城区中的大沂河等五条河流从下往上看瀑布连瀑布,从上往下看水库连水库,节节设坝,使河中始终有水,水中始终有鱼。并在城区建设大面积人工湖,目前城区内有大小人工湖近五十处,常年水面积173万平方米;四是美化生态环境,使城区变成适合人群居住和游玩的乐园。除保持街道宽畅整洁,草坪、花木、华灯、公厕外,将所有城区内河道公园化。每当空闲或节假日,人们都汇聚到附近的河道公园,做着自己喜欢的活动,享受着美好环境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一位导游向国外游客介绍说:这条沂河公园的碧水来源于尼山水库,我们沿着河岸向上走,就可到达尼山水库,其右岸就是孔子出生处―夫子洞。

三、尼山水库蓄水量对曲阜城区的影响

(一)对地下水的影响

听老人说:尼山水库与曲阜城区通着一条地下河。为证实这一说法的真伪,我们对尼山水库1975年到2005年30年间的蓄水资料(汛末水位和年最低水位)与下游曲阜城区的姜家村、鲁贤、大庄等观测井地下水升降记录的对应年份进行比较,如图(尼山水库水位与各地下水观测井水位埋深对照)所示,可以明显的看到,城区观测井水位的升降,随尼山水库水位的升降而升降,且观测井水位的升降滞后几个月,更表明了曲阜城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尼山水库的蓄水。可见尼山水库的水是补给城区地下水的来源。

另一方面,城区自流井的停喷情况,也反映了尼山水库蓄水量与曲阜城区地下水的关系。曲阜城区沂河以南,小雪镇以北,有多处自流井,1985年几处停喷,1987年又恢复,1990年部分停喷,1991年全部停喷,2005年又有多眼恢复涌水,最高的在葡萄酒厂院内的厂房内,能够喷到天花板。这与尼山水库的蓄水情况恰好吻合。

为什么在曲阜城区会形成地下水呢?分析一下地质结构可以说明:曲阜城区有两条交叉的断层,其交叉点在曲阜师范大学附近,一条伸向尼山水库北侧,一条伸向邹城市峄山,尼山水库的水渗漏后,被两条断层阻隔,在自流井区形成承压水而涌出地面。

曲阜城区的南泉、武装部、六艺城三处自来水取水深井的水位也随尼山水库蓄水情况而变化明显。

(二)对城区环境生态的影响

横穿城区的大沂河、小沂河及众多的橡胶坝、拦水坝、人工湖的生态环境用水,都来自尼山水库。城区河道公园中拦水坝、人工湖中之水,汛期靠尼山水库下泄水冲刷其中的沉积物,非汛期定期更新,使其始终保持碧水荡漾。据统计,自2004年水库完成保安全工程以来,非汛期共向城区供给生态环境用水43次12400多万方,从而保证了曲阜城区的生态环境用水需要。

四、曲阜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保证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护好尼山水库这个水源地,处理好城区防汛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合理分配尼山水库水资源为城区生态环境用水和工业生产服务。

尼山水库水资源是山东省三大无污染水库之一,也是曲阜城区自来水和生态水的水源地,保护好这库清水,事关曲阜城区人民的健康和能否长期居住以及城区生态建设质量,促进曲阜经济支柱行业―孔子旅游业发展的大事。必须采取划定保护范围,即在曲阜以东,北自防山分水岭,南至凤凰山分水岭,东到泗水县尼山水库流域范围内,不得设立产污工业、大型养殖厂等产污企业,防止泗河污水进入该保护区。有关单位应经常检查、清除,确保保护区内不被污染,使曲阜生态环境永远有干净水源供给。

从防汛角度看,尼山水库虽对曲阜城区是一个威胁,但更重要的是她能调节洪峰。如果没有尼山水库,沂河防洪标准应在50年一遇。按城市防汛标准,曲阜城区至少需达到二十年一遇,为此必须高筑河堤,这与河道公园的生态环境建设相矛盾,所以除疏通河道外,必须在曲城上游的沂河张曲处分流,使部分水分流入小沂河,并建南泉蓄水调洪湖,以削减洪峰流量,缓解曲城压力。为兼顾防洪与环境建设,在主河道上设立的拦水坝,尽可能的设橡胶坝,这样平时可蓄水美化生态环境,汛期可落坝泄洪,使防洪与环境蓄水矛盾得以解决。

近年来,曲阜城区不仅旅游得到空前发展,工业企业也快速增加。城东开发区无污染的电缆厂、电源厂、电器厂、纺织集团等企业迅猛成长,轻度污染的孔府酒厂、啤酒厂、发电厂在城西飞速发展。这些企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尼山水库回灌的地下水资源的支撑。但近年只靠尼山水库的地下水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据预测,到2020年,曲阜城缺水按保证率50%、75%、95%计算分别为1964万万、4723万万、6417万万。目前,尼山水库引水入城工程规划已设计。

随着曲阜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尼山水库水资源已逐渐成为城区地下水、自来水、环境生态水、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雷晓辉.王旭.蒋云钟.王浩 通用水资源调配模型WROOM I:理论 [J].水利学报2012(2)

[2]陶晓燕. 南水北调供应链的水资源分配方式初探 [J] .人民黄河2007(12)

[3]魏传江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耗水系统分析 [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4)

社区资源分析范文4

(一)社区人力资源较为缺乏和限制以及开发尚不充分 

目前,一般劳动力资源的低效使用甚至闲置与高素质劳动力的匮乏是社区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基本矛盾。当前,我国各地社区有大量的闲置人力资源存在,主要有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被征地农民、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下文简称四类人群),这些群体数量多、规模大、增长快,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没有一技之长,相当一部份人处于失业状况,有工作的则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种,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这些人群只有经过开发,才能变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成为有效或高效的人力资源。 

(二)社区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欠佳 

因为社区人力资源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各群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如外来务工群体则都来源于全国各地.所以其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因素对开发社区现有人力资源带来了巨大挑战。从总体上讲,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还很薄弱,培训规模、学院数量、师资供给、实用性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还远远不能满足被开发者的需要,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要求。 

(三)保障与支持力度较弱 

社区教育机构对教育培训开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构建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是最重要的。实现社区教育机构开发目标依赖于形成一套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和体系,快捷的沟通平台并融入社区教育机构文化,通过对组织结构与流程优化,目标的设定与评价来形成高效的平台,推动被开发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人力资本增值,这些都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作为后盾,否则人力资源开发很难保证从根本上造福被开发人群。并促进社区教育本身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多元的开发主体,不足的协同整合 

目前教育局、民政局、计生办、劳动局、文明办、工会、妇联等部门是社区教育中从事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但是,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资源整合、统筹协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欠佳.从而使联动效应和系统效应难以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各开发主体之间缺乏横向与纵向的联合,没有制定出区域内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协调方案和总体规划设计;在管理与运行上也没有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与沟通协调机制,各开发主体开展的各类教育培训,主要还是以“单打独斗”为主,协同运作较少。 

(五)丰富的培训内容,但系统性针对性欠缺 

当前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生活保健教育等是各开发主体开展的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社区人群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使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培训内容的市场化针对性、弱势群体针对性、个性化针对性仍有待加强。此外,就系统性而言,各社区人力资源缺乏主体和教育机构,利用自己的平台,整合各友资源,对各群体开展教育培训以及多种载体的主题活动在一定程度呈现“点状”分市,其序列化、系列化格局尚未形成,缺乏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二、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解读和分析 

(一)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环节就是部门联动、行业参与 

社区教育中进行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首要一环就是政府各个部委办局的统筹和联动,各行业及社会团体的配合和参与。这是由人力资源开发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的,也与当前社区教育发展的特定阶段相关。部门联动与行业配合直接影响人力资源开发中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程度、教育供给、培训项目资金和师资来源、开发成本等方面,是社区人力资源开发实现规模效应,发挥整体优势的首要环节。 

(二)依托社区教育是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教育在人力资源生成和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支撑和推动人力资源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教育的发展。其中,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阵地。这主要在以下三点体现:其一,社区教育的特有优势决定了社区教育具备开发社区人力资源的基本条件。其二,社区教育的內容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可以开发社区人力资源。其三,社区教育的宗旨和功能决定了社区教育必须将开发社区人力资源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之一。 

(三)促进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是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节点 

只有有机融合社区人力资源培养机制与市场机制,才能保证社区教育提供给企业、单位和社会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甚至同一地区、相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有个性化所呈现;社会和社区的发展,对教育的区域化和特色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结构的多样性和优质性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导向。研究中发现,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倍受欢迎,参与培训的学员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应用于他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学员的学习成果和工作业绩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肯定。 

三、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一)对社区人力资源开发规划进行制定,并将其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由各部门、各行业联合制定社区人力资源根据社区建设的实际和长远发展需求而开发总体规划,既使政府部门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发挥,又对各行业的实际需求信息和市场敏感所吸纳。规划要使各个阶段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任务、内容、类型、方式、师资及其培训、开发举措及实施等明确,定位各开发主体、机构的职能作用,制定按需要、分步骤、分层次的社区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并且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开发。科学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开发的盲目性,避免由于无效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最后,由政府统筹,将社区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和社区教育规划。 

(二)创建区域特色的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就是建立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首先,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和以四类人群为主要对象的培训模式进一步完善。其次,依托现有各区县市社区教育网,对覆盖面及信息量,建立链接培训、就业、劳动力市场供需以及居民学习需求的实时信息服务体系拓宽。实现各人才市场、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主体、社会培训机构、受训学员之间的信息互动。最后,培育和发展一批社区教育中人力资源开发的中介组织。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结构来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中高级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整合社会各界资源。 

(三)对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的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机构设立 

为使社区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提高、有效避免“多头管理”,政府应统一组织、协调、指导各系统、各部门开展社区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工作,对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设立,依托社区教育平台,对人力资源开发多主体并举战略实施。以此为基础,政府将各行业、社区企业和社会力量引入成为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为社区教育开展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撑;同时,根据区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各种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建立具地方特色的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管理机制。 

(四)对社区人力资源开发条件标准和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估标准制定 

对社区人力资源开发条件标准制定,使各开发机构硬件建设、场地、师资资质及其业务水平、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得以明确,对开发机构的办学进行规范。制定评估标准,对开发机构进行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及其成绩进行评估.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社区教育中人力资源开发行为、绩效和水平。 

社区资源分析范文5

[论文关键词]无锡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教育 师资结构 建设对策

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动力资源,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课程和学生这三大基本要素中,教师是首要因素。师资队伍结构体现着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师资队伍结构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发展的走向、进程及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地位。随着高职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质量问题受到高度的关注。适应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与改革及地方经济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已达到新的阶段,更加重视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的主要维度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主要由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和“双师”结构等方面组成。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在年龄结构上,要求有均衡的年龄结构,每一个年龄段教师都有恰当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峰谷和断层,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平衡中,保持队伍正常的新陈代谢,具有可持续发展、人才辈出的良性教育生态;在学历和职务结构上,要求教师队伍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的主体;在专业结构上,要求师资队伍满足专业的设置要求,能够支撑专业的开设、发展,充分满足教学的实施;在学缘结构上,要求教师队伍的组成成员来自于多类型、多地域的多种学校,以利于教师间的学习和互补,发挥学术上的“杂交优势”效应;在“双师”结构上,高职教育特别强调“双师”结构。在新一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教育部将教师的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双师”素质、职业资格等级作为师资队伍的重要评价指标。

二、无锡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的特点

我们以无锡地区七所公办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主要通过与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交流等方式,分析了上述维度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程度。

无锡地区公办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专校升格、职工大学改制而来,升级、改制之初教师学历和职称偏低,各校研究生缺乏,高级职称很少;教师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偏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主线不突出;专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课教师比例多,专业课教师缺乏,特别是新专业教师少之又少,专业课教师主要集中于会计、机电、电子等老专业;学缘结构不合理,师范类出身教师比例多,综合性大学背景教师比较少。几年来,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无锡地区各高职院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条件高标准选聘教师,严把教师进口关,建立竞争机制,加强在职培训等方法逐步优化了教师结构。但教师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还要适应地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需要,目前无锡地区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还不尽合理。当前,无锡地区高职院校(专指公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呈如下特点:

第一,年龄结构上,教师队伍年轻化,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学校的升格、改制以及招生规模的扩大,在近十年内大量吸纳了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因此,许多学校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比例比较高,有的学校甚至超过教师总数的一半。

第二,学历结构上,研究生比例上升,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前,各校制定了各种优惠、鼓励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许多学校非研究生不进,并且校内大批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并已获得了硕士或以上学位。当前无锡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学历结构都已达到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要求的合格条件,许多学校已远远超过了优秀标准。

第三,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数量增加,职称比例比较合理。由于无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快,引进高级职称教师优惠政策的力度比较大。无锡地区高职院校最近几年引进的高级职称教师比较多,加上一些青年教师已脱颖而出,现在大多数学校高级职称教师已达到35%以上,但正高职称教师还不多。由于引进、培养人才的力度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和高职教育历史等因素制约,正高职称比例各校不平衡,有的学校已有十多个,大多学校还只有几个,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在一些引进培养人才力度大、政策优越、办学条件好、办学历史比较长、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正高职称比例就比较高,但也存在着正高职称教师在专业结构上的不平衡问题。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正高职称的数量或者为了实现零的突破,以较大的代价,引进了正高职称教师,却忽视了专业的真正需要,其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

第四,学缘结构上,教师来源多样化,但高层次高校背景偏少。虽然教师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普通高校,本校毕业生留校的极少,但高层化不够,国内一流高校背景和国外背景教师比例偏少,高技能教育背景缺乏。

第五,专业结构上,能够基本满足现有的专业设置,但还需要针对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适应性研究和准备。当前,无锡市产业升级转型的力度比较大,地方高校需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提升的实际调整专业的设置及其规模,从而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

第六,“双师”结构上,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还不够,“双师”结构不尽合理。有些学校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下企业的机会比较少。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大多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工作岗位不熟悉,对相关机器设备感性认识不强,缺乏对行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密,很难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由于教师的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的限制,学校很难从企业引进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有专业技术资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技术创新成果的人才,学校专任教师中高级技师少。虽然各校都有丰富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校外实习指导任务,但真正参与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和校内教学、科研的兼职教师比较少,同时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设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职教育的地方性、区域性特征强调高职教育必须关注和研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态势,配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教育先行,教师先行。学校应该在分析现有状况、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办学规模的前提下,进行教师培养和引进的规划,保证教师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加强预测,提高前瞻性。

专业规划,教师先行。教师的结构应该以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为单位进行考量和架构,避免专业结构调整后,某些专业教师过剩,而某些专业教师短缺的现象。例如,无锡地区某一高校,由于课程改革和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有一门基础课教师有1/3的过剩,而之前学校还每年都在招聘这门课程的新教师。

在专业结构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而调整的今天,高职院校常常面临着某专业教师已过多,而某专业教师紧缺的困境,学校需要科学调整教师岗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起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采取倾斜政策,激励中青年教师向相关专业方向拓展,引导教师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学习研究,提供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使教师能够胜任跨学科、跨专业授课的能力。同时,聘请兼职教师可以短期内弥补教师短缺的现状,也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还可以节约成本。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办法,流动人员实行人事制、定期聘任制,人事关系挂靠市人才交流中心,任期届满可以根据需要和履职状况续聘或解聘。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找准所需人才,充分考虑引进人才的有效利用度。学校如果没有优化教师结构的意识,没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同时学校应该协调好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在待遇方面的平衡,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重实绩、重贡献,建立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稳定优秀人才,营造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氛围。

(二)重视梯队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专业带头人应密切跟踪行业发展态势,密切关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的改造提升步伐,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项目,重视应用技术研究及其转化水平,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对“岗位案例”“工作过程导向”“典型工作任务”等有充分全面的理解和得心应手的演绎。骨干教师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动态应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及时补充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标准、新工艺和新流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境外培训拓宽教师“国际视野”,近几年先后选派一百余名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访问、进修和培训,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及高水平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并引进“海归”人员和外籍专家、教师来校任教,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

青年教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技能培养,安排青年教师轮流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保证青年教师能够有下企业锻炼的机会,使青年教师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提高技能水平。

(三)加强“内提”“外引”,优化教师学历、职称结构

优化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是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的学历、职称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志,学历反映了教师受教育的程度,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国外高职高专院校师资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些国家如德国要求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以优惠的条件外引和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内培等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逐年迅速上升。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博士、教授提供两室一厅的过渡住房,购房时给予一次性补贴5~15万元,配偶可随调。

(四)畅通“双师”培养途径,优化“双师”结构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在高职教育日益重视内涵发展的今天,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高职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要求更加迫切。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应该由学校、社会、企业共同培养和构建。

目前,无锡市高职院校中有几所为区(县)所属院校,教师的人才流动和评聘需要通过地方相关行政部门,存在一定的制约,这需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灵活处理。需要改革现行的人才流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高素质技术人员引进机制,畅通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交流渠道,解决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问题。

(五)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准确导向高职教师发展

职称晋升条件是教师发展的指挥棒,引导着教师研究的方向。当前,高职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虽然已有重大的改革,但还需要彻底摆脱普通高校本科的职称评审制度和标准的影响,真正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相适应,与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相匹配。如以发表一定数量的核心期刊论文为晋升正高职称的必备条件,注重了学术前沿性,高职院校教师晋升教授职称的难度大。因此,结合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一套适合高职教师的职称晋升制度是高职教师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共同呼声。

(六)取得政府和社会支持,畅通经费来源渠道

经费问题始终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牵扯了学校领导大量精力。提高教师待遇、学校的各项内涵建设都离不开经费的保障;引进和留住高技能、高素质教师也需要经费的保证。学校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尤其以毕业生的质量和学校对地方、企业、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赢得政府和社会的肯定。加强产学合作,注重实际成效,以取得社会对学校真心实意的捐赠和地方对学校的义无反顾的投入,从而实现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地方公办院校是政府的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不是包袱,地方政府理应加大投入,推动学校的运作良性循环,使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社区资源分析范文6

关键词: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1 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永吉县县城口前镇现有净水厂1座,于1998年建成使用,为永吉县县城引松给水一期水源工程,设计供水能力1.5×104m3/d,目前的供水量已满足不了永吉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为保证城区发展用水,永吉县政府决定兴建第二条引松输水管线为永吉县提高供水能力,引松给水工程(二期)设计引用水量为1.5×104m3/d,届时市政供水能力将达到3.0×104m3/d,将从根本上解决永吉县城区未来用水紧张的矛盾,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必将为永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2 社会经济情况

据调查,温德河流域内有春登乡、西阳镇、口前镇、西阳乡、欢喜乡、前二道乡、小白山乡8个乡镇,总人口约21万。项目区所在的永吉县是吉林市所属的县市之一,永吉县城在口前镇,地处吉林市城区西南20km,位于吉林省中东部,N43°20′~44°20′,E125°45′~126°15′,幅员面积2625km2,城区面积12.93km2,共13个乡镇。永吉县2007年城区人口10.8万,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3.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5.2亿元。

1.3 流域自然概况

永吉县县城引松给水工程(二期)取水水源为第二松花江地表水。第二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由东南流向西北,二松全长825.8km,流域面积73749km2,吉林省境内面积73229km2,为吉林省境内最大河流。主要支流有头道松花江、辉发河、饮马河和伊通河等。温德河发源于永吉县与桦甸交界的肇大鸡山北侧,呈南北走向,流经永吉县的春登、口前,于吉林市区白山乡温德河屯北从左岸汇入第二松花江,流域面积1179km2,河长64.5km。温德河共有5条较大支流,即白马夫河、鸦鹊沟河、西阳河、春登河和四间河。

1.4 水文气象特征

永吉县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一般少雨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较短,凉爽宜人,多晴好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冬季较长,寒冷多雪。年平均气温5.1℃,年最大降水量857.8mm,多年平均降水量671.2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600~650mm,年最大积雪厚度40cm,年最高日照量2590.4h,年最低日照量2042.4 h,年最长无霜期153d,年最短无霜期127d,最大冻土深度1.62m,平均风速3.58m/s,最大风速22m/s。

1.5 水利工程概况

截止2007年底,项目区域内共修建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为108×108m3,引水工程2个。丰满水库位于第二松花江干流,集水面积42500km2,总库容107.8×108m3,设计防洪库容24×108m3,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为主、结合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朝阳水库位于永吉县温德河镇朝阳村南的温德河干流上,距永吉县32km,集水面积69.2km2,1982年11月竣工,水库总库容0.1630×108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1.6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永吉县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河谷平原区。通过对五里河林场至兰旗屯一段水文地质勘察表明,该地段含水层厚度为2.85~4.53m,含水层由冲积洪积形成,岩性为砂卵石和砂砾石,并且含有粘性土,其富水性和渗透性变化较大。在古河道分布地段,含水层分选较好,渗透性良好,其余地段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因此富水性变化很大,渗透系数25~163m/d,影响半径199~223m。拟扩建净水厂厂区及引水管线经过线路属松辽波状台地,地面标高250~252m,高差2m,场地内除局部边缘地段见有陡坡外,其他地段地形均相对比较平坦。上部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中更新统粉质粘,厚度1.7~1.8m;下部为白垩系泥岩,无断裂带存在,属于相对稳定地区。

2 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2.1 水资源量

根据《吉林市水资源调查评价》资料成果,第二松花江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3×l08m3,吉林市丰满区小兰旗村取水口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6×108m3;温德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606×l08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0.8187×108m3,其中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0.5334×l08m3。区域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148×l08m3。地表水资源量为997.5万m3,多年平均地下水水资源量为562.4万m3,水资源总量为1423.6万m3。

2.2 水质状况

本项目涉及区域内主要河流为第二松花江干流及其支流温德河,还涉及项目区域内地下水。第二松花江干流丰满水库以下永吉县江段水量充沛,水质较好,为Ⅱ类水;温德河流域源头至朝阳水库坝址段,全年水质属Ⅳ类水,朝阳水库坝址以下至河口段全年属Ⅲ类水。

3 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温德河流域现状年供水量和用水量均为3944×104m3。其中,取用地下水资源量为757.4×104m3,地表水资源量3186.9×104m3。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15.4%,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为14.2%。区域内工业用水量为176.8×104m3,占温德河流域水资源量的0.59%;城镇公共用水量为110.8×104m3,占温德河流域水资源量的0.37%;居民生活用水量为391.3×104m3,占温德河流域水资源量的1.3%;农业灌溉用水量为3070.9×104m3,占温德河流域水资源量的10.2%;林牧渔业用水量为171.4×104m3,占温德河流域水资源量的0.57%;生态用水量为22.8×104m3,占温德河流域水资源量的0.08%;目前区域内除此之外,尚无其他用水大户。

温德河流域内的永吉县供水工程主要有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及地下水开采井等,其总供水能力为2.8044×108m3,现状供水量为2.2437×l08m3。温德河流域口前镇(含开发区,以下同)目前的城镇年供水能力为824.3×104m3,由于供水工程配套设施及管网漏失等原因,实际年供水量为638.4×104m3。2007年永吉县用水量为638.4×104m3,其中取用地下水量为276.8×104m3。引松工程年供水量为361.6×104m3。口前镇用水组成主要为城镇生活用水,年用水量为194.2×104m3;为工业用水,由于镇内工业较少,且无大型用水企业,年用水量为296.9×104m3;其他如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及消防等年用水量为19.6×104m3;此外尚有漏失水量年127.7×104m3。

4 结语

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的影响,项目区域内温德河已经受到污染,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体标准;温德河是区内的主要河流,但在区内该河流上的蓄水工程建设却十分缓慢,仅在上游温德河镇的朝阳村南建有一座朝阳水库,以下则无蓄水工程,从而造成区内地表水资源的调节能力较差。受季节性的影响,对温德河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