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市场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绵城市市场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绵城市市场调研

海绵城市市场调研范文1

【关键词】: 城市园林;景观;海绵性能;改良;方法

在我们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中,如何提高“海绵城市”理论中所要求的对地表水的渗透功能以及土壤的蓄水功能?是我们园林景观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今年我们有机会参与了南京浦口区佛手湖片区景观工程的施工。在该项目的景观施工中,我们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的系统内容并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渗、蓄、滞、净、用、排等六大要素在本项目中如何运用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在浦口区佛手湖片区景观工程施工中针对景观绿化中如何提高绿化苗木种植区域土壤的渗透功能和蓄水功能做了有力的尝试和推V。

1、工程概况介绍:

佛手湖是在早期兴建的一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上通过重新规划,二次提升从而形成的一个全新的旅游景区。原水利设施是于2002年2月8日开工建设,主题功能类似常见的水库,主要进行蓄水,新建工程是在原来两个水库的基础上将现有的水域面积二次扩大,通过二次的扩大,最终形成了以及将近千亩的人工水域。佛手湖工程主要由大坝主体即大坝(均质土坝)、溢洪闸、溢洪泻槽、消力池、排洪渠及配套工程。在浦口老山之中直观上看,第一眼看到的是佛手在热闹的珍珠泉边,湖中五个半岛与老山融为一体,状若佛手。

本项目为佛手湖景区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全区域总面积约为596.55亩,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了以旅游休闲、户外游览为项目目标,满足各年龄各群体的需求。着力打造入口接待区、中心草坪活动区、滨溪景区游览区、堤坝景观游览区、花谷森林探幽区及森林生态体验区。我们将入口接待的区域设置成为游客进园、出园的集散区域,提供了供游客休憩、停留的广场以及方便游客游览咨询的配套服务设施;中心草坪是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为游客的户外活动从,设置户外活动设施以及演艺广场。在原有自成一体的森林植物和山涧之间,重点设计了两个区域:花谷森林探幽区、森林生态体验区,用极具自然特色的山间小路以及桥梁各种景观小品将每处风景相连接,保存了山林的原始感以及游客的猎奇求知欲望。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设主入口广场10580平方米 和次入口广场562m平方米;绿化草坪200379平方米;设道路48786平方米,其中包括了整个园区所有的园路以及沿路附属物;不同造型的桥梁和木石栈道共计6000余平方,同时水系边还设置亲水平台;园区内部原有水域环境治理面积达到了惊人的38400余平方,采用了大量的水生植物与乡土植物相结合;同时并新建一批例如雕塑、长廊等景观小品,保证了景区拥有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2、 景观工程施工中有关“海绵性”改良的原则和目的

如果将我们的城市比喻成为一块大的海绵,除了保证城市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需求之外,使其能够像一块海绵一样拥有可以自身调节的弹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减少人们的损失,变废为宝。例如下暴雨的时候,减轻城市内涝,将过多的雨水通过吸附、渗透、储蓄等功能变废为宝,在降水较少的季节加以利用。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将城市变为一块海绵,怎么样建设这么一块海绵体,使我们的研究的目的。海绵体包含了所有吸收和释放利用的体系,各个自然水域面积如河流、湖泊、池塘等,还包括了各种人工建设的绿地、硬质软质铺装。

佛手湖工程在施工的时候,根据原来自由的自然地形、地貌,来安排组织施工,保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特点,利用及其精细原地面的测绘文件以及地勘文件,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规划,利用多种措施分开施用或者结合施用,进行专项治理或者综合治理,在治理的同时做好未来的规划,保证后期的需求,逐步实施,因为绿化植物自然生长或者过度放肆生长,经常会造成绿化土壤排水不利或者地表径流效应下降,我们要及时做好植物过度生长的排除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不理的因素,以免引起排、渗、蓄被各种不利因素所影响,同时利用植物的自身特点,将部分雨水进行引导或者消除,在美化了环境的同时,还为海绵城市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南京浦口区佛手湖片区景观工程施工中试行“海绵性”改良的方法

3.1 不良性状结构和遭受破坏的土壤施用改良介质的方法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会使用到较多的机械、车辆在不同程度上对土壤进行破坏,同时施工中建筑材料有着部分损耗,例如各类石材、石灰水泥等粉剂、砖块、混凝土碎块、各木材、塑料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等等,这些损耗的废料很多会混入到绿化种植土之中,经过外力的作用,甚至会潜入较深的土壤之中。这些被破坏的土壤,往往因为入侵材料而使本身的形状发生改变,例如混入部分水泥粉,降低了土方的疏松指数,或者混入石灰粉剂,使土壤发生了化学层面的改变,土壤的酸碱值收到干扰,同时密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改变了土壤原有的自然含水率以及黏性。因此,如果在施工过程土壤产生了不良形状结构或者遭受到破坏后,一定要进行土壤的改良

3.1.1 土壤耕翻和杂质清理

当固体物质混入到绿化种植土中的时候,例如当做路基使用的道渣掺杂进入种植土,内含有很多废弃石砾、转瓦片、钢筋、装饰材料等等,当面对这些固体体积较大较为明显的材料的时候,一般我们通过机器翻耕或者人工清理这两种方法。清理的标准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对于浅根性植物,清理的深度不需太大,深根性植物需进行较为彻底的清理,极大的保留原土的性状。对于种植无要求的植物,可以将部分固体废物进行打碎处理,只要保证植物的生长需求即可。

我们根据园林植物的栽植守则:不同高低不同大小的乔灌木错落、有机搭配,我们对土壤的处理根据不同的植物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首先应当进行初整,将影响植物生长以及美观的大的杂物首先清理掉,然后尽可能多的将小的杂物再次清理,最后根据园林植物的平面位置进行放线定位,然后进行细整,必须满足植物的栽植标准方可结束。地被植物同其他植物最后一步一样,进行细整。

3.1.2 更换或填加客土

在绿化土壤中,粒径较大的物体虽然较易清除掉,但是粒径过于小的颗粒物质和粉状物质很难通过物理的方法进行清除,但是过多的小粒径物质往往更能狗影响到植物的健康成长,此时,就需要将原土进行更换,增加部分客土进行改良。根据不同的乔木、灌木种类与植物的规格,计算需要栽种的苗木土球大小,从而确定需要更换客土的挖塘大小。用植物土球深度的1倍至1.2倍来做换土深度,用土球直径的1倍至1.5倍做土球的宽度,土球相对较小的,进行换土的直径需要大一些,而土球较大的植物,换土的直径可以适当缩小。如果进行草本植物栽植,换土方法更为简单,通常为覆盖一层10~20cm厚度的客土在原土上即可。根据设计文件的而定,一般换土覆土后的土壤高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较为适宜的高度为高出3~5 cm,另外更换的客土通常为需方,经过外力或雨水作用后体积略有下降。在客土更换之前,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确定更换的客土性质,合理的选择客土,使客土自身的pH值、有机物、黏度或者微生物数量等等因素更为适宜植物所需,保障了植物的生长。

3.1.3 施用土壤改良介质。因为土壤改良剂作为一种药剂,通常有许多的不同种类,经过总结,具体有以下的方法:改良土壤物理性状。运用有机的改良剂或者无机的改良剂进行改良(如豆饼―豆渣、可可渣―木屑―家禽粪肥等复合改良剂,城市河流泥浆和粉煤灰等等),改变土壤的孔隙率,调节密度,减小土壤容重,从而提升土壤的存水能力,加快水分的渗透能力,饱和导水率显著提高;如果种植土的土壤结构较差,同时理化性能不良,我们就应该使用能够使理化性状与土壤内部结构能够发生改善的土壤改良剂。不同种的改良剂对土壤的改变方式不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一。一般情况下,需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比使用,使用量需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确定。如果施用与乔木与丛生的灌木树种时,因为根系较深,应当将改良剂充分拌合,然后填在树穴中与泥土混合。地被植物或者低矮灌木,根系较浅,改良剂使用的时候仅需拌合或洒在表层的土壤中即可。

在浦口区佛手湖片区景观工程施工中我们累计对有关不良性状的土壤进行改良处理约100000平米,有效的保障了我们地被植物、乔木、灌木的良好生长的同时实施了地面雨水的有效渗透和储蓄功能。

3.2物理改良

深耕晒垡为常用的物理改良方法,同时还有诸如地形平整、原图降低、客土升高、土方大方量交换,客土直接置换等方法。在平整地面的时候,经常会忘记预留坡度,如果未进行预留坡度,后期比较难进行挖排水沟进行灌水洗盐,所以前期平整尽力预留坡度控制。在草坪面积较大的区域,利用整理地形的时候适当增加了蓄滞塘进行调配雨水,如果土地的透水性差、质地黏重、结构不良,必须增强土地的透水性,在降雨季节来临之前,提前进行翻耕加疏松,降低土的黏度。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进行排水,达到改良目的。

利用人工生态条件,运用隔离层、筛孔隔水、土工栽植袋等措施在树穴、树池、花坛、绿化微区改土,形成雨水初步过滤净化的系统,既保障了地表水的净化处理的利用又有效提高树木花卉成活率。

在我们进行施工的大批草坪以及香樟、马褂木、栾树、刺槐等栽植区域中我们运用上述方法进行景观“海绵性”改良尝试后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尤其是蓄滞塘的增设既缓解了地形土方的不足又满足了蓄水浇灌的需求,蓄滞塘在配栽水生植物后又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3.3部分“海绵”功能新材料的运用和推广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逐步推广,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在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系列研究并研发了具有增强“海绵”性能的新型市政排水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广和使用确实也有助于我们海绵城市中“渗、蓄、滞、净、用、排”性能的提升。

3.3.1新型材料蓄水陶土的推广使用

由于近几年新型材料的技术日益成熟,多空隙材料使用更为频繁,尤其是以陶土为代表的新型空隙材料。利用较易获得的黏土,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能够制成具有蜂窝状空隙的特殊材料,这种材料的表面及内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气孔。这些小气孔能够像活性炭一样当遇到水分时,充分吸收,从而达到蓄水的功能。当外部环境相对干燥时,这些先前装满水分的小气孔排出水分,这些水分再次进入土壤,并最终到达植物的根部。这行就能够大大减轻了日常养护的灌溉工作量,节省了成本。

陶土的制成材料收集方式较为广泛,许多建筑垃圾中就含有类似的黏土,利用这些黏土经过加工处理即可得到这种陶土。一般每吨黏土就能够生产2立方的蓄水陶土,每立方的陶土可吸收0.4~0.5吨的水分。这些水分,既可以成为城市天然的“自来水”,而且还能够减少城市内涝。

佛手湖公园的五彩坡道有80000平方米的彩色花卉,在该区域花卉施工中我们考虑坡地存水、蓄水性能相对较差,为保障花卉培育合理水分供给,我们在个别地段采用了陶土板做垫层后覆盖种植土进行撒播花卉种子,在种子发芽、生长过程中发现使用陶土的区域花卉的长势和观感明显的优于其他区域的花卉生长情况。

3.3.2新型雨水渗透井的运用

在景区的市政道路、广场、停车场中设计有大量的雨水井,为了合理净化、过滤和排放雨水我们建议使用了一些新型研发的具有过滤、净化、渗透功能的雨水井。

在该工程的市政管网施工中,我们坚持把加强雨水的自然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

3.3.3采用CJ/T340-2016部颁绿化种植土壤标准进行改良

3.3.4采用CJ/T340-2016部颁绿化种植土壤标准进行改良

园林绿化土壤在技术层面的指标要求更加细致更加全面,特别是园林绿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的经济产业和技术指标的标准化,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关于土壤研究的科研人员,通过近些年来国内以及国外众多园林工程的经验中,汲取他们关于土壤改良以及土壤质量控制标准、要求,通过这些建立起自己在土壤质量控制方面的标准。其技术指标主要表现在质量评价、原土及改良土的和见证取样送样等一系列的要求。经过多次向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申请,由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修订的《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于2016年8月1日正式实施。

在依据《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的要求下我们通过不断的试验印证采用如下配合比进行改良土壤,既确保了土壤的有效养分又能达到增强土壤的渗透性能。

3.3.5利用生物方法改善海绵城市的“海绵”作用

城市绿地作为园林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在应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作为园林绿地的衡量值“绿量”是非常重要的标准,越多的绿量往往意味着城市的蓄水能力越强,渗透能力越强,更能够发挥出海绵体自身的功能。

3.3.5.1植草沟以及乔木的扩建――滞

下凹式绿地是海绵城市中的“滞”的主要作用体,在实际的园林应用中可称之为地势绿地。在园林中,花坛主要是将雨水汇聚在花坛的挡土墙内部,保持水分不外流,而与花坛刚好相反的就是最常用的硬质铺装,虽说部分硬质铺装具有透水的效果,但是其排水主要是通过高程的控制来进行地表径流进行引导,就是我们所说的反水,通过坡度将雨水引导至绿地之中,而我们的滞留则设置在边线处的植草沟中。再者就是植物树冠滞留,树冠通过自身庞大的叶片与茎干能够滞留部分水分,从达到蓄水的作用。

3.3.5.2使不同种类植物搭配立体化,从而促进根系生长――渗

因为园林工程中种植土的状态决定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在降水的时候,雨水的径流流量以及渗透速度是雨水疏渗的关键数值,决定着雨水在土壤中的疏渗状况。所以说,增加城市绿地等于间接增加地表植被的数量,地表植被数量、层次越高越能够疏松土壤,同时具有滞留的效应产生。因此,将雨水汇集至我们先前设计的绿地、滞水沟、透水铺装等区域,从而使雨水能够较多的渗透至土壤中。另外,雨水可以通过乔木下面的层次植物下渗至土壤深处,经过自然地净化与过滤,最终汇至地下深层处水源,回哺地下水。

3.3.5.3水生植物的运用――净

随着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雨水中市场伴有了较多的污染物质,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消除,达到充分降解,以下为降解的三个方面: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有效将这些物质进行吸收;二是抗污染物的植物的叶片对污染物具有^好的吸附能力,将污染物进行转化降解;三是植物的根部可以对部分污染的物质进行阻隔或者吸附,防止过多的污染物质下沉至土壤深处或地下水源中。

4、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的需求的增长,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做法越来越不能被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所认同。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分依赖和使用,造成了很多的环境不协调,例如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洪涝灾害频发的事件,而与之相来的还有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如何能够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这一系列问题,就诞生了我们通篇介绍的海绵城市理念,像海绵一样建设我们的城市,解决水资源产生的诸多问题。现如今海绵城市的理念刚刚兴起,国家、行业层面的规范标准都未尽完善,设计、施工方面仍有较大的改动和进步之处。虽然如此,但是仍无法改变海绵城市会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主流的方向,更多的更广的运用在我们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当中,为国家的城市化浪潮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吕军.土壤改良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正祥.滨海盐碱地绿化土壤改良技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1.

3. 蓝剑强.蓄水陶土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研究,2005(7)

4.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

5.俞孔坚,“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 《国外城市规划》,1997年03期

6. 殷云龙,王双生.江苏省公路绿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周岩,武继承.土壤改良剂的研究现状、问题与产生[J].河南农业科学,2010(8):152-155.

海绵城市市场调研范文2

论文摘要: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和主体的组成部分。根据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共建和完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改变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分配形式,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只有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大多数毕业生都需通过市场完成就业。高校扩招的继续改变了市场上供需双方的数量,也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变化,除了重点高校的部分毕业生能“精英就业”以外,其他部分毕业生则出现了就业困难。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毕业生,他们头顶没有名牌大学的招牌罩着,脚底又没有大城市的户口撑着,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比较难。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显得尤其必要和紧迫。

一、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群体性。全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近百万人,他们的毕业时间都是在6月底7月初,就业时间基本一致,都是大学的最后一年或最后一个学期,因此他们的就业表现为一种群体活动。(2)时间性强。毕业生的就业每年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毕业生不能及时完成就业,就必须离开这一市场转到其他就业市场。(3)初次就业。高校的毕业生大多数是第一次找工作,即完成学业走向就业。(4)政策性。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规范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以上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所具有的共性,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独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一)地域性。地方高校是由地方政府主管的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大多数地方高校的主要办学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招生生源大部分在本地区,在前几年,地方高校的招生对象全部是本地区的学生,最近两年部分地方高校扩大招生范围,即全国性招生,但在外地招生数目十分有限,大部分还是本地区学生;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范围也是有限制的,并不是全国性就业。有关资料也表明,地方高校的大部分毕业生是在地方完成就业,大部分进入地方的事业机构、企业和学校等单位。所以说,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面向地方,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二)基层性。地方高校本身的办学目标就是为基层培养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知识结构是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在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强调基础的和实用的知识;在能力培养中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对科研开发能力要求较低;在培养过程中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更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所以,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非科学研究的能力,他们是基层的生产者和建设者。虽然在最近几年,有一些地方高校更关注学校的升格,专科学校想升本科,本科学校想建硕士点、博士点,都在往研究型大学的行列挤,但是,研究型大学并不是三五年能建成的,这需要学校的软硬件都跟上。因此,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大部分还是基层技术人员,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部分还是基层和一线。

(三)压力大。地方高校录取新生的最低控制线较低,生源质量与部属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办学基本条件相对薄弱,培养的学生学识基础、综合能力相对较低,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是一种无形的就业压力。在同一代的毕业生中,地方高校毕业生上面受到研究生、重点学院本科生的就业竞争,下面受到中专毕业生的挑战。如今全国高校的就业形势都比较严峻,重点学院的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得不降低就业期望值和地方高校毕业生竞争基层和一线工作,并且中专毕业生意识到自己的就业危机,于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也参与到地方高校毕业生的竞争之中。这些都增加了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存在着优势。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角度来分析,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地域优势。地方高校对于当地的文化、习俗、教育需求以及地方或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较深的了解,因而能更好地把握地方市场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地方市场需求的人才。这在开发地方市场和制定地方市场策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也便于地方高校毕业生占据地方市场,促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二是人际优势。地方高校是由地方政府直接接管,其成长发展完全依托于地方政府,并且教育是为当地经济服务的,教育的发展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当地的企业单位、事业机关单位以及私、民营机构中,地方高校有相当的人际交往关系。这便于高校准确掌握地方市场的需求,增设和调整满足市场需要的专业,更新学科设置和教材,提高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三是便于就业基地的建立。就业基地是指为了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和用人单位的一种长期合作。由于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在地方,人才的培养是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地方上的企业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愿意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与高校签订建立就业基地的合作协议,共同培养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人才,所以说地方高校更便于建立地方性就业基地。四是给用人单位一种安全感。2003年3月3日在北京国展召开的人才招聘会上,美国特路普公司的摊位上方昭然写着“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记者询问了10家招聘企业,其中有8家企业担心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高傲,工作不踏实。他们认为,名牌大学的学生虽然好,但这些人一般都比较高傲,对公司还没有作出贡献,公司首先得满足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职务待遇上相当高的要求,而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因为学校名气不大,于是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高,职务、薪水方面要求相对较低,现国内许多企业用人都有这方面考虑。用人单位的这种用人观念有利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地方高校的毕业生也应该好好利用这种机会。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学质量影响了毕业生就业。从教学投人方面看,地方高校由地方政府管理,来自政府的教育拨款很少,因此,地方高校的新专业开设、科研、市场调研等缺少经费,造成因投人不足引起教学水平下降;从师资方面看,师资力量薄弱,地方高校缺乏师资,特别是优秀教师和高学历的研究型人才;从学生方面看,录取的新生是最后批次,相对来讲,新生素质本来就不高。教学质量是地方高校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势必影响毕业生就业。教学质量没搞好,毕业生光凭热情而没有实力,竞争力肯定不强。二是用人单位的名牌意识和高学历化。在每年的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有些用人单位只招聘部省属高校的毕业生。2004年3月2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了湖南省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明确表态,只要是湖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可直接签约,在招不到湖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的情况下,这些用人单位才给地方高校的毕业生机会,但必须试讲、考试合格后才可以签约。另外,有些单位存在着高学历的人才消费。人才结构的分布本是层次性的,但是有些用人单位不考虑这些,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用高学历人才来充门面,而对招聘来的高学历者是否能发挥作用,他们从不关心。三是地方性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处于先天的劣势,即地方经济、文化、信息相对落后。教育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没有经济作基础,难以办好教育,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制约着地方高校的发展,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弱,在全国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而本地区的市场又消费不起这一群毕业生,这样毕业生的就业空间缩小,显得十分狭小。

三、共建和完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议

根据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目前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劣势,本着充分发挥优势,改变劣势的原则,对共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提出几点建议。

(一)地方高校联合共建以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为主渠道的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所谓有形市场是指定时定点的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即市场组织者在某一时间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组织在某一场所开展的就业招聘和洽谈活动。高校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供需见面会和双向选择活动,帮助毕业生落实具体用人单位。由于地方高校就业具有地域性,所以各高校易于联合起来,共建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可常设在交通方便的学校,也可设在公共场所,比如,可设在市区的体育馆。并且高校联合供需见面会每年都要定时举行,时间可设在12月份或者3月份。

地方高校共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可以资源共享,节约学校的开支。单独的一个学校举办供需见面会是很困难的,不仅人力、物力、财力投人较多,而且请不到用人单位。有许多地方高校都想为本校毕业生举办专场供需见面会,终因没有用人单位报名而被迫夭折。就算高校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举办招聘会,但真正签约的不多,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地方高校联合共同举办供需见面会,这样每一个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人际关系,分别请来部分用人单位。并且高校联合举办,专业齐全,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具备,用人单位的选择面变宽,只需参加一次招聘会就可以招聘齐全单位所需的各个岗位人才,大大节约招聘费用,同时也可以对多家学校的毕业生进行比较,择优录用,于是用人单位也都愿意参加高校的联合供需见面会。随着用人单位的增加,毕业生的选择性也变大。这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是机会,同时也是挑战。因此说,地方高校联合共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对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都有好处,是一项“三赢”活动。

地方高校共建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特色,地方高校应根据各自的现有资源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客观反映所在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充分发掘利用地方特有的办学资源。一所学校不可能办齐所有学科,但是高校联合培养地方人才,就可以办齐地方所需的所有学科。每个学校都集中优势资源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某些点形成突破,创造品牌,高校的联合就可以突破所有点,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学校特色,在就业中一定具有竞争优势。(2)发挥地方高校基层性特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发挥实际作用的社会实践基础。大多数地方高校都要甘于作为国家大学系统的基础部分,培养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其实,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产业和技术结构而言,实用型人才具有最大的市场。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800万个中小企业,其中600万是民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事实告诉我们,毕业生的就业不是在工业领域,不是在大企业,不是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而主要在服务业,在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领域。这样看来,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的就业空间极其广阔。因此,地方高校可联合起来,共同开发这个市场。(3)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尽量避免重叠,校际之间要加强联系,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并且要相互利用好其他高校的优势来逐渐扩大自己学校的优势。

(二)利用网络技术共建毕业生就业的无形市场。无形市场是指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网上招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具有面宽、省时、省力、快捷等优势,有利于信息反馈和信息共享。在网上联合招聘比较集中,可以提高企业招聘的工作效率,对于毕业生来说,也可以降低就业成本。地方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帮助毕业生就业,首先,高校要联合起来共建一个就业信息网,与各高校的就业网络平台相链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还可以同一些用人单位的网络平台相链接,让毕业生在一个页面了解各地招聘信息。

(三)加强学校内部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1.优化专业结构。高校不要只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开设专业,会造成缺少师资的专业没有开设,师资力量雄厚的专业开设太多。高校必须坚持“面向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根据地方的经济和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这就需要市场预测,及时地调整和增设专业,发展当前社会需要的,扬弃或改造社会不需要的专业。同时要打破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实施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把两个或多个专业合在一起办学,组建成复合型专业。比如,数计专业可以由数学系和计算机系共建;临床心理专业可以由临床医学系和心理系共建;国际电子商务专业可以同经济系、英语系和计算机系共建,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综合能力强,在就业中一定占优势。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地方高校存在着的普遍问题

就是师资短缺,那些以平均,甚至100%的速度扩招的大多是地方高校,多年来这些学校在不扩招时期,基础课教师也十分紧张,扩招后这一矛盾加剧,教师的课程排得太满,没有时间去搞科研,也没有时间进行充电。长期下来,教师队伍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这就更需要我们引起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专业设置优化师资队伍,着力于培养学科带头人、后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培养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吸收年老教师的教学经验;重点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次,通过学习进修培训来拓宽老师的专业知识面,定期送学校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改变那些因停办或调整专业而无课上的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尽早地适应新的方向。再次,结合学校需要,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最后,适度安排教师课时,启动科研经费,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经费参加科研。

3.加强就业指导。如果说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差、办学层次低是先天的,那么就业指导则是后天的,我们可以利用就业指导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例如,北京海淀走读大学是一所民办学院,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上海绵江经济文化专修学院也是一所民办学院,学院毕业生的岗位与学生之比达3:1,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重视就业指导。一个学校要办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首先,学校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指导教师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其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从大一开始。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在就业指导课上能了解就业形势、理解就业政策、确立合理的择业期望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就业技巧等等。再次,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每天都有指导教师值班,对不了解自我的学生进行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和职业倾向测试,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对弱势群体给予关爱。最后,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传递,给毕业生提供有效的信息。

(四)加强校企合作。高校为用人单位培养学生,用人单位需要高校供应人才,供需双方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完全合作的愿望,因此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地方高校由于在地方办校,为地方输送人才,更便于与地方企业建立长久合作。

1.积极开辟教学基地。高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从学生人学到毕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围绕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培养过程中,高校要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并把平时的实践活动设在企业,在企业内建立教学基地。这样教学中的理论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理解、实践操作,不仅有利于完成教学实施计划,而且便于用人单位对学校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时地提出反馈信息,促进双方的友好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