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教学评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范文1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透过学生参与活动来观察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主题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如果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把自然界中的现象、社会生活以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就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创设活动情境还需要教师协调好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在情境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创设的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活动的真实性,并且从真实的活动中增强自身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关爱,以及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争做文明懂礼貌的初中生”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活动开展的目标,借助此次活动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可以用数码相机拍下在校园中乱扔果皮、随地吐痰现象的图片,还可以拍下冲撞老师、不团结同学现象的图片等等,然后利用图片编辑器对图片进行加工,增添一些文字和符号,并且制作成课件,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容易激发学生不满的情绪,许多同学会认为这些行为是不符合初中生的精神面貌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映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要改变初中生的精神面貌,争做文明懂礼貌的初中生,我们应该怎么做?问题一提出,会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调查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效率。
2.挖掘教学素材,创新活动形式
初中教师需要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挖掘教学素材,在语文课本中挖掘教学素材,在活动中挖掘素材。语文课本中挖掘的教学素材需要与单元学习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挖掘语文课本素材时,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定期与学生进行课下沟通,了解学生真正的需要。初中生的知识层面相对狭窄,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开展活动和教学。而在活动中挖掘素材,教师需要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为活动提供具体的视频、图片或者音乐。而且还需要考虑不同层面的学生的特点,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对高的要求,而对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对低的要求。综合实践教学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形式,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综合实践教学可以“调查”的形式开展,也可以“探究”的形式开展,无论以什么形式开展,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活动”领域和思想空间,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写作我爱我家中,教师需要挖掘语文教材中贴合写作的素材,帮助学生获得写作技能的提高。而针对以我爱我家为题的写作,教师需要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当一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写作的材料,可以通过网络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聆听名人名家的讲课,从而从专家讲座中收获写作的技巧。除了掌握写作技巧,教师还要以信息技巧为基础创新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转变读书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初中生对开展读书一类的活动兴趣不高,开展一成不变的读书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创新读书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通过与现代信息时代的人物进行对话,进行思想上的碰撞。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将课文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3.形成评价机制,使教学具有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改革 尝试 突破
社会各方面都在深化改革,我们初中语文也不例外,也在有效地探索和改革。下面笔者谈谈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当今开放型社会里,人们越来越需要,并且越来越重视思想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而这些相互间的传递与交流又离不开信息的物质载体――语言。
可以说,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交谈、应酬中,这就体现了口语运用的广泛性。而口才也已成为选拔各类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据,能言善辩的人越来越显示出一种固有的优势,这就体现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由于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训练口语就要进行综合性的训练。为使学生有好口才,我做了如下工作:
1.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口才需要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口语的表达要从口语训练开始,口语训练的基础是语音、语调,所以在强调基础训练时,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①听、看。目的是纠正语音、语调和句中停顿。②说、听。重点是读准语音、语调及句读。③学、练。重点解决口齿清楚和态势语问题。④朗读。在前边练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工作,二是技巧。⑤复述。复述有两种,一是变形复述,一是评述性复述。
2.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为此,我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博览群书。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时间进行阅读,并要写出不少于300字的读书笔记。我有时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或让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二是让学生多观察。让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尤其提倡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人,要把人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描摹下来;观察事,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记下来。
多阅读、多观察,才能既有书本知识又有社会经验,在口语表达时才能运用自如。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学生能力检测。
首先,我们组织召开了“学生能力检测演讲会”。这次演讲会以“中学生的出路在哪里”为主题,各班学生自己准备三周时间,其间教师不做任何指导。采取现场抽签的方法,每班出两名同学演讲。通过演讲,来检验学生的能力。
这次演讲会影响很深,是我校语文教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代表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揭开了我校语文教学必须改革的序幕。
2.演讲比赛。
在学生能力检测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讲演稿”的内容,我们又举办“学生演讲比赛”。具体做法是:
①写讲稿。我们结合教材讲了“讲演稿的写作要求、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以规定的内容为题材进行写作。②看录像。学生反复修改讲稿后,又组织学生看了“学生能力检测”的录像。之后,要求学生对演讲者从表情到动作、从形式到内容、从表达到多方面能力的发挥上进行讨论,并对已写好的讲稿重点从语言表达方面进行修改。③试讲。以班为单位,要求学生不拿讲稿,人人登台试讲,并由任课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最后让学生投票选出班里两名代表,准备参赛。④指导。我对任课班级的代表的讲稿指导修改了三次,在演讲技巧方面指导了两次。
这次演讲比赛,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通过这种形式,把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能力。同时,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第二,调动了学生学习课外书籍的积极性;第三,给予了学生登台锻炼的机会;第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第五,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班级友谊辩论会。
在内容选取时,“论辩”名列前茅,但怎样进行论辩指导,我还是第一次。为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大胆尝试,别无选择。于是,我决定召开“班级友谊辩论会”。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酝酿,我们年级召开了一次“班级友谊辩论会”。由于会前的工作考虑得周到、安排得严密、布置得及时,使会议如期召开并圆满结束。
这次大胆的尝试,让学生从课堂走出来,经过参辩与参与,再回到课堂上,把书本知识与学生身边熟悉的参辩者结合起来进行总结,这样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直观教学,使空洞无味的书本知识变成了有声有色的实践知识。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有效应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愈加突出。阅读教学向来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心之一。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向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通过阅读教学实践扎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更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关键。
初中时期语文学习任务相对于高中是比较轻松的,因此,也是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厚积薄发的好时期。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限制,以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和有益的阅读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强他们的知识储量,丰富人生阅历和见识,还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在开拓眼界的同时,对世界和人生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在阅读和生活中思考人生,升华自我,增强个人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可以为初中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和感知渠道,有别于传统、局限于文本阅读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多信息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或者办公软件来丰富阅读教学的媒介和形式,学生可以使用更多的阅读学习模式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讲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1.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互补的阅读环境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文本阅读为主,而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文本阅读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渠道,以影像等形式补充文本阅读在塑造意境方面的不足,并且和文字相互辅助,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丰富阅读层次感。比如说,教师在教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自身阅历有限,难以从文字描述中体会到济南的冬天究竟有怎样的“美”在深深地吸引着作者,因此对文章处于似懂未懂的境地。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欣赏济南的冬季美景,起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和喜爱。又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的《乡愁》,也容易因为学生人生阅历有限而无法通过浅显的阅读,了解诗歌背后的深厚情感。教师也可以播放它们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在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朗诵声中感受作者一片赤子之心和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之情。
2.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人文教育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和人文教育也是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广泛搜集相关的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上阅读教学的情感盛宴,以区别于“说教”的旧形式向学生宣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其他语文知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到《论语》十则的时候,会对学生普及相关的语文常识,包括孔子的生平、《论语》的由来以及其中著名的传世名言,而类似诸葛亮的《出师表》等文学名著也是教学重点,那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颇有口碑的教育类节目,如《百家讲坛》等节目,选择其中相关的教育评鉴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当地学者对古代文学家的解读和评述,如,于丹对孔子、庄子和孟子等人物及其作品的解说便深受观众喜爱,而学生也能够从新的形式来获得新时代对古文化一种新的心得与体验。
3.综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广泛应用办公教学软件,如,制作精良的教学PPT,其中融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阅读教学素材。又或者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地使用学案导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初中阅读教学中,鲁迅的文章是一大难点,教师综合信息技术与学案导读教学模式的优势,精选并编写相关文章,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阅读学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相应步骤完善学案导读的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信息化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化趋势,并且通过有效运用使得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和弊端,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阅读教学信息化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互补的阅读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情感人文教育以及综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兼顾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荀国胜.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李沂.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支撑环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姜宇飞.初中语文阅读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初中语文;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11-02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大量地进入初中语文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由接触到使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丰富了学生的视角,活跃了学生的感官,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因此,很多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创设情境,增加教学容量,激发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然而,笔者目前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学校还处于观望阶段,不少领导和教师在认识与实践两方面都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我充分认识到了多媒体的运用对语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也多次运用多媒体来上课,在品尝了多媒体带来的甜美滋味的同时,也感觉到一些苦涩味道。新课标强调突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形象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最形象的语言文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它又有自身的局限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多媒体课件给初中语文课堂带来的弊端。
1 不恰当的演示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创造思维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对于语文课,绝对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加强生动形象的效果的。朱熹先生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应该是对文本的直接阅读、分析感悟,学生通过媒体的这种间接方式获取的知识,极易渗入媒介制造者个人的爱好,甚至偏见,使学生不易看到文本的真正含义,同时,媒体的“先入为见”客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全国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评委会钱梦龙老师课后评述说:参赛中,相当一部分多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不求实效,只是为用而用的缺陷,有些图片选择不妥当,不正确,以致对课文的理解片面化。这不仅使教师和学生让电脑的预设程序限制了,而且由于媒体注重了对程序中知识的记忆,忽视甚至限制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个性思考与创新认识。对新教材文本的把握必须留给学生一个巨大的探索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汉语文字有其形象、抽象、概括的特点,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她的魅力所在。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可带给我们无限遐思,语言文字留下的巨大的想象空间,只有插上联想、想象和再创造思维的翅膀,才能在语言文字构筑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2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有时也会无意扼杀课堂的生动性
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作定式的学习,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气氛再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这种教学状况与“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在形式上很不相同,但在实质上有些相似,有时为了达到预先设定的答案而导致师生之间缺少灵活变通,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妨碍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当笔者播放配乐朗读时,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在著名演员有深情并茂的朗读下,很有一种想模仿朗读的欲望,但由于预先只设置了5分钟时间朗读,便安排同学们整体感知全文主要内容,因此很多同学想有感情的朗读的冲动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还是在这一课,在整体感知全文主要内容时,很多同学归纳的各有千秋,记得有一个小小组的同学将五幅图景命名为“绿草送春”、“繁花争春”、“斜风抚春”、“细雨润春”、“人们迎春”,这一组同学的归纳可谓是精妙绝伦,但笔者为了与预定的结构一致,并没有采纳该组同学归纳出的语句,而是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来归结,导致这一组同学后来的讨论积极性减弱。
3 淡化了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范文5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大量地进入初中语文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由接触到使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丰富了学生的视角,活跃了学生的感官,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因此,很多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创设情境,增加教学容量,激发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然而,笔者目前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学校还处于观望阶段,不少领导和教师在认识与实践两方面都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我充分认识到了多媒体的运用对语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也多次运用多媒体来上课,在品尝了多媒体带来的甜美滋味的同时,也感觉到一些苦涩味道。新课标强调突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形象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最形象的语言文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它又有自身的局限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多媒体课件给初中语文课堂带来的弊端。
一、不恰当的演示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创造思维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对于语文课,绝对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加强生动形象的效果的。朱熹先生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应该是对文本的直接阅读、分析感悟,学生通过媒体的这种间接方式获取的知识,极易渗入媒介制造者个人的爱好,甚至偏见,使学生不易看到文本的真正含义,同时,媒体的“先入为见”客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全国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评委会钱梦龙老师课后评述说:参赛中,相当一部分多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不求实效,只是为用而用的缺陷,有些图片选择不妥当,不正确,以致对课文的理解片面化。这不仅使教师和学生让电脑的预设程序限制了,而且由于媒体注重了对程序中知识的记忆,忽视甚至限制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个性思考与创新认识。对新教材文本的把握必须留给学生一个巨大的探索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汉语文字有其形象、抽象、概括的特点,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她的魅力所在。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可带给我们无限遐思,语言文字留下的巨大的想象空间,只有插上联想、想象和再创造思维的翅膀,才能在语言文字构筑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有时也会无意扼杀课堂的生动性。
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作定式的学习,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气氛再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这种教学状况与“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在形式上很不相同,但在实质上有些相似,有时为了达到预先设定的答案而导致师生之间缺少灵活变通,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妨碍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当笔者播放配乐朗读时,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在著名演员有深情并茂的朗读下,很有一种想模仿朗读的欲望,但由于预先只设置了5分钟时间朗读,便安排同学们整体感知全文主要内容,因此很多同学想有感情的朗读的冲动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还是在这一课,在整体感知全文主要内容时,很多同学归纳的各有千秋,记得有一个小小组的同学将五幅图景命名为“绿草送春”、“繁花争春”、“斜风抚春”、“细雨润春”、“人们迎春”,这一组同学的归纳可谓是精妙绝伦,但笔者为了与预定的结构一致,并没有采纳该组同学归纳出的语句,而是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来归结,导致这一组同学后来的讨论积极性减弱。
三、淡化了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范文6
影视是综合性艺术,它汲取着各个学科的知识。作为影视资源,它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综合性特点。很多影视作品都是根据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拍摄的,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在叙事手法、结构方式、塑造人物以及题材特色等方面体现了丰富的语文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影视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影视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生事物感受力也较强,对影视文化也更为敏感和关注。把影视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影视可以用它独有的光、电、声、像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景情并茂的立体式影视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记忆能力。也有人说过,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影视艺术,正是人体视觉、听觉的延伸,它能活动、立体地再现课文的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综合形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吸收与课文相关的语文知识,改变“一潭死水”的语文课状况。
二、补充空白,帮助理解文本
比如《蜡烛》这篇课文,作品描写的内容与现代社会相去甚远,中外社会风物人情习俗的不同,学生深感艰涩难懂,加上文章采用的是象征的表现手法,作品内容、人物形象等对仅有十多年阅历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特别是对文学修养不高的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让学生通读全文之后,放映和背景相关的影视短片,将课文的学习同影视资料结合,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将电影《城南旧事》中的几个小片段巧妙地引入课堂,如英子去医院探望生命垂危的爸爸的情景,英子听了爸爸的话之后的情景等,整个课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又有着隐隐的希望的氛围,然后再让学生交流体会。特别是在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欣赏《送别》这个片段,在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中,将这种氛围渲染到极点,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领悟到这首歌在电影中的作用。这样整个课堂就有了较为强烈的审美效应。学生对文本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寓形于笔,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将影视引入课堂,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由于它能利用视听综合形象将学生引入具体的写作意境之中,所以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不会深入地观察生活,更无法准确地把握物象特征,表述语言空洞呆板,简单说,就是缺乏描写的本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声情并茂、立体化展现生活画面的特点,让学生观察相关的影视镜头,启发学生思考该镜头的特点,诸如人物肖像、言行、神态及环境等,之后进行写生练习。在观看了电影《孔乙己》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作文训练,可以学习电影中叙事的方法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电影的介入,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议论文的写作也是一大难题,学生往往语言空洞、素材单调、观点与材料相割裂,在议论中很难就论点旁征博引,更不能深入分析论点。充分利用影视资源可以有效促进这种状况的改变。现在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新闻透视”“社会关注”等栏目,或就重大事件进行议论,或就热点问题进行评述。由于栏目中的材料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主持人的评论又富有时代气息,学生议论起来自然大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