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 医学模式 实施 健康教育 对策
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与自身疾病及健康密切相关的观念改变、知识教育和行为修正,通过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树立健康的理念和增加有关健康的知识,使患者减轻对疾病的心理恐惧,从医性增加,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
医护方面:①滞后的理念:调查结果表明,医护人员普遍对现代医护观缺乏全面认识,许多认识仍受着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只重视治疗疾病、护理疾病,不重视患病的人,有一些医护人员认为患者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他们听不懂。还有一些医护人员认为在患病的诸多因素中生物学因素是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而忽视其他患病因素,如患者的心理因素,因而完成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为其主要职责。②缺乏教育时间:目前各大医院都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对于临床严重缺乏医护人员的现状,都不能及时进行纠正,使医护人员工作非常繁忙,工作压力很大,一天到晚疲于应付治疗和护理患者,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③缺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技能:医护人员往往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对教育效果的检测与评价。由于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新的医护模式的需要。缺少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治疗和护理知识,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缺乏有关心理学、社会公共关系学、沟通与交流学等人文知识,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故难以对患者实施完整高效的健康教育。④不愿承担健康教育的心理倾向: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制度是医护人员个人没有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更没有考评和奖励体系,医护人员对患者进不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好与坏都一样,医护人员不愿意增加工作量,只完成医院规定的治疗及护理内容,所以普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⑤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程序化,缺少个性特点,难以满足一部分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的需求。教育方法以单纯的说教式为主,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出院指导内容简单、抽象,不具体,患者不易理解,接受差,可行性差。
患者方面:①大部分患者对疾病重视程度不够,对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种现象多表现在老年人群、农村地区及城市打工一族。老年患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性格比较固执,一旦老年患者轻视自身疾病的观念形成,就很难改变。另一方面农村部分地区卫生条件差,自我保健意识淡薄,长期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偏食、个人卫生差等影响了身体健康。加之经济条件受限,致使多数患者的需求仅限于求医治病,解除痛苦。②患者自身文化层次差别大:患者中既有来自领导阶层的干部、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来自工厂的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职工、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甚至还有文盲,他们之间的理解力、意志力和执行力有很大的不同,能否接受健康教育,接受多少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且是否落实到行动上,其差别很大。③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偏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士地位低下,知识程度低,只会打针发药),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影响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加上医生与护士之间对患者解释不一致也易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④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千差万别:由于患者受教育的程度、人生阅历、生长环境、对健康的需求、对生命的理解、经济条件、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及社会地位的高低等情况的差别,所以获得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对 策
普及对各层次护士现代护理理论的教育,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目前的护理教育内容偏重基础医学知识、疾病知识及与之相关的技能培训,加之长期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工作,对现代护理观认识不足。护理管理者要自觉的学习现代护理理论,更新观念将现代护理理论纳入护理教育项目,有系统、分层次进行教育,采取短期培训、业余自学、定期考核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
强化基础培训,提高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根据护士的教育需求的特点,努力抓好三个层次的教育培训:①学校教育:在所有的护校中都要开展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临床培养有教育能力的适用性人才;②继续教育:把护士教育能力的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护士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的学分,如通过院内举办培训班、各种讲座、外送参加短期学习班的形式,使护士基本掌握有关行为科学、传播学、教育学和预防医学知识的技能,还可以开设患者的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编写健康教育教材。③临床带教: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提高全体护士健康教育的水平。
医院应适当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重视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医院应适当增加健康教育的投入,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患者和疾病的特点与需要制成各种健康教育手册、幻灯、录像等,对患者进行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
强化角色意识,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规范化培训和护士注册法学习,强化护士履行教育义务的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一步明确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将健康教育融入临床护士工作职责中,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考评指标并列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病区应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分解到临床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和工作职责中,认真加以执行。护理部应建立健康教育的考核指标,对病区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将考核结果列入护理质量。
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改变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对少数民族患者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持患者的隐私。与汉语水平差的少数民族患者沟通时医护人员应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使少数民族患者能充分的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好的执行健康教育的措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9.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2
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2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及时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帮助,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和心理素质,同样也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目标。本文重点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出发点,探究如何实现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方式有问题。受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吃好、穿好、身体健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投资主要侧重在衣食健康中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现代家庭教育轻视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情感需求。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由于多种因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例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过多重视活动特点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过多重视自体功能而忽略了幼儿的德美教育;过多重视动作熟练度而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一系列的错误教学方式,不仅错过了在关键时期幼儿的意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导致幼儿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2. 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在幼儿园所接触的人或事,而在幼儿园中,幼儿的人际关系教育主要是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第一,师幼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很多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的人或事比较陌生,缺乏家庭中的安全感,非常渴望外界人能够对自己理解、尊重。然而很多教师在处理师幼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主观的兴趣、目标出发,幼儿往往都是被动接受,使得幼儿很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不安全感、无信任感,从而表现出焦虑、退缩、不安等情绪,对陌生的环境感到不知所措。第二,幼儿之间关系不和谐。幼儿从家庭走到幼儿园,从家庭生活转变成集体生活,由于年纪小、交往能力差、个体差异等因素,使得很多内向的幼儿往往在幼儿园被漠视,这让幼儿感觉到孤立无援,如果得不到及r的开导、帮助,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水平。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学习心理学论,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为任职幼儿教师的重要因素,并且幼儿园有义务培养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通过加强幼儿教师的辅导水平,能够有效建立起师幼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才能够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这也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不同地区可以成立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定期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定期开展有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活动,从而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
2. 加强家长的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幼儿最初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并且通过幼儿的心理状况能够体现出家庭状况。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能够给幼儿提供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家长作为家庭的主导者,对幼儿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园应积极展开家长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让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幼儿的心理想法,保证能够与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家长与幼儿园要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二者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健康教育;问题;原因;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17-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以护理的干预手段,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基本职能,通过教育、传播和行为干预,保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社会行动,不等同于一般工作层面上的卫生宣传,在公共卫生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医院内还是面对社区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生活质量乃至全民的健康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心理模式逐渐过度到生物――医学――心理――社会模式。患者能否在医疗、护理、保健活动中获得合理的健康教育,满足健康教育的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对此提出各种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缺乏
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对教育程序了解不足,缺少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此健康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同时护理人员知识面窄,教育形式单一,对于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度不足[2]。
1.2 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护士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往往停留在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上,对护理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的区别认识不明确。在履行健康教育的职责上缺乏主动性,不能从根本上帮助患者认识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行为。
1.3 健康教育时机不当
患者刚入院时情绪可能不稳定,这种情况下护士所做的健康宣教往往效果不佳。护士应首先观察病情,处理患者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在与患者交往的过程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患者关心的问题,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了护理工作,又进行了健康教育。可见,健康宣教并非护士刻意安排时间去做,可以在护理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施教。
1.4缺乏沟通交流技巧,教育方法不当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低。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语言应通俗易懂,而不是生搬硬套医学术语,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采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使患者都能接受。
2 对策与改进措施
2.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管理
健康教育目前已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应用于临床,作为一名护土,首先要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把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3]。开展健康教育不同于卫生宣教,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使护士从被动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围绕人的健康为目的的主动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上来。 医院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其不健康行为,使其向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管理层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管理,完善健康教育制度。要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层转变观念,将健康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政策上对健康教育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重视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教育的政策[4]。管理者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适应新的医疗发展模式,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健康教育评价制度,把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检查内容之一,确保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实施,且有章可循。
2.2 加强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健康教育涉及学科广泛,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工作,加强对各层次护士系统规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十分重要。健康教育的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才能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要提高护士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的培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讲座、业务学习等形式,保证护理健康教育及时和有效实施。通过开展院内培训班,培训讲座,派技术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外出参观学习,邀请外院老师讲座等形式,以点带面展开工作。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提高专科水平,将健康教育融入临床工作职责中,纳入量化管理体系,使护士按护理程序实施教育。
2.3 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时间及形式
首先,住院病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病人克服这些问题,安心住院治疗。接着合理适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如高血压病人宜用低盐饮食,发烧病人宜多饮水等。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应秉着“简单、实用、有效”的原则,制定可行的教育计划,循序渐进。在健康教育的获得途径上,除了基本的健康教育,还可采用图片、照片、标本、模型、示范、演示等形象化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式直观、真实、如身临其境,印象深刻,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教育的形式由口头宣讲到集体教育,发放教育处方、宣传板报、示范教育等,使健康教育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使患者能够分清轻、重、缓急,易于接受,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2.4 加强沟通技巧,改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真正建立起朋友式的护患关系,要求正面与患者进行沟通,把关爱、微笑送给患者。与患者交谈中,语气应亲切、平和,通俗易懂。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逐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健康教育成败的基础,由于受文化层次的影响,很多患者只相信医生说的话,对护士给予的指导持怀疑态度,还有受风俗习惯影响,不愿接受健康教育,护士在评估患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供给他们易于接受和掌握的信息,某些不利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意识到对维护自己的健康所负有的责任。不断灌输保健的意识,以专业的知识说服患者,取得与患者的信任与尊重,把健康教育工作深入人心。
3 讨论
护士不仅仅可以接触病人而且可以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其陪同人员,所以护士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往往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对其陪同人员进行了健康宣教。所以,健康教育是护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对人群的健康教育也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除上述对策外,还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健康教育评定标准和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激励机制等,以促进护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稳定、有效地开展。通过改进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护士改变了观念,提高认识,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士整体素质提高,专业自豪感增强,使得整体护理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
[2] 蔡学琴,护理工作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2, 14(30):310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健康教育;风湿免疫科;护士
风湿免疫科收治的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种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病变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大多数患者也对此类疾病了解甚少,导致其情绪不稳定、性格改变、心理承受能力差。陆烈红对146例住院患者的调查发现:100%患者喜欢护士给予健康教育,有95%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不够详细24.7%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时机不当 17.8%的患者认为未能因人施教[1]。本文针对我科疾病的特点,总结健康教育存中存在问题,改进宣教方法与技巧。
1 存在的问题
1.1护士方面因素 调查中有37.3%的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可有可无;11.1%"的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没有必要。这说明"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及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未被广大护士完全认识[2]。进行教育时,只根据病种选择,内容缺乏个体针对性。
1.2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患者收效不理想。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大多采取的是口头讲解,常常是护士讲的多,患者家属反馈的少,单向传播的多,双向交流的少。教育内容简单,时机把握不当,急于求成。如关节疼痛剧烈的患者入院,护士就行人院宣教,忽略了患者真正的需求,易使患者对教育者及教学内容感到厌倦或抵触,难以达到预期疗效。
1.3教育对象选择不当 只注重患者本人,而忽略了家属的作用。例如RA致肢体严重变形的患者,失去自我照顾能力,很多生活上的事需要家属的协助才能完成。如果在出院指导时只告诉患者,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使患者产生对家属的抱怨,甚至孤独隔离感。
1.4人员配备不到位、缺乏教育时间 患者多工作量大,护士少,达不到医护1:2,护床1:0.4的要求,护士整天忙于常规治疗,健康知识教育不能落到实处。教育者由于时间紧迫语速过快、吐词不清、表情呆板、语言生硬,致无效沟通。流于形式,缺乏真实性、可行性。多数护士认为把健康教育看成是护理以外的额外工作。相当多的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分级护理要求,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偏差,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给开展教育活动带来了困难。
1.5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致护士知识面窄,认识偏差。如:缺乏相配套的健康教育学、传播学、人际沟通学、心理学、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学校没有规定要开护理健康教育课程;医院没有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加以发展。
1.6医院方面因素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面临着"保吃饭、求生存"的严峻形式,往往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搞健康教育,认为无利可图,吃力不讨好,这种投入与效益相背离的效果抑制医院开展健康教育。
1.7患者方面因素 一些患者及家属无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常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生,常常对护士的健康教育不予理睬。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患者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伺候人没有知识性讲解缺少权威性,最终还是要听医生的。
1.8其他,如医护观点不统一,而使患者无所适从。教育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评价的重点不突出。目标制定过高易失去信心,过低达不到刺激患者学习兴趣的目的等。
2 有效健康宣教的方式
2.1语言即口头讲解是最常用、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多听患者家属反馈,双向交流,重点应是患者行为和态度的改变,而不单纯的说教。
2.2书面文字结合动作示范,如小册子、卡片、板报、展览、视频、护士示范等方式。教育内容融入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去。也可以点带面的教育,将知识传播给患者,让患者现身说法,增加其说服性。
2.3计划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相结合,对有共性的健康问题,对患者进行有秩序教育。如工休会、广播、电视。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不同心理状态做针对性随机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患者学习的实际情况。
3 特殊情况下的宣教方法
一般情况下患者愤怒都是有原因的。此时护士不能失去耐心,被患者的言辞或行为激怒,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缓解他们的理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当患者病情严重或处于危重状态时,与患者沟通时间要尽量缩短。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护士可以重复一句话,以同样的语调反复与患者交谈,以观察患者反应。当患者患了绝症或遇到较大心理打击时,会产生失落、沮丧、悲哀等反应。可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允许患者独处。应用鼓励、发泄、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患者。最终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4 讨论
健康教育在促进人们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健康教育评估工作,不断提升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促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3]。注意健康教育中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细致的心理护理,详细的疾病预防教育[4]。更新观念,接受新知识,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烈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0,15(11):690-691.
[2]梁玲.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护士因素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1,18(4):31-32.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5
1 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身心健康者,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人民日报》曾刊登《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文章,结果表明:有16.79%的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趋势。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十分必要。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中,身心教育与体育锻炼有些脱节。体育教师只管上课和技术讲解,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产生于以下几方面:
1.1 对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认识不足。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一些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重视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怕脏怕累怕出汗。宁愿整天呆在教室里,也不肯到操场上去活动活动,宁愿整天上网,也不肯走出去散散步。其次,认识能力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和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女生,宁愿挨饿,少食不食,但不知道运动去减肥。宁愿去吃减肥药,也不愿接受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天长日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并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学习。再者,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1.2 缺乏优良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而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但是有一些人往往缺乏这样的品质,遇到比赛就心怯,就害怕、就心慌、怕日晒、怕淋雨、怕危险、怕受伤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新心健康的发展。
1.3 缺乏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如果一个大学生在运动或比赛时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不管别人怎样的解释,他总是固执己见,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4 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知道比赛中的相互配合和团结,知道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等等。
1.5 缺乏体育意识和科学的行为。体育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意识,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诸如:早起、散步、跑步、练太极拳、跳健美操、参加各项体育比赛等。有些大学生,善睡懒觉,不食早饭,不去呼吸新鲜空气,晚上熬夜。根本没去考虑过去锻炼身体,没有一丝一毫的体育意识。有些即便去锻炼了,缺乏认识,应付了事,轻描淡写,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或缺乏科学指导,不动则已,一动剧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
2 加强对学生体育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的措施
2.1 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各级领导、组织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其中,要制订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2.2 加强体育教育,增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运动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3 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
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我们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的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但由于“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当“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了。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从被动注意引导间主动注意上来。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表扬、鼓励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游戏、竞赛、直观教具等。
2.4 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通常说的“体质”是指“在遗传性与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则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活动效能状态”。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健康是人们体质状况的外部表现。因此,在研究确定学校体育本质功能时,必须始终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我国整个体育教学体系,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体质健康,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得很好。每年高考体检的及格率尚不足30%,一些常见疾病如近视眼、沙眼和肥胖症等,不但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仍在上升。究其原因,在学校体育中片面理解“增强体质”,不抓健康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不论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专业,还是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从教育目标到课程标准,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基本上是表面(或口头上)强调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实质是在推行“自然体育”和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的“三基教学”为中心。因而不能自觉、主动地以促进健康为先导、增强体质为目标地去组织、安排每堂、每学期,甚至每学段的体育教学。甚至认为只要出来参加上体育课,学好“三基”,体质就会自然增强,学校体育仍是一味偏重追求竞技运动的技术、规格、规则的教学。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92-01
自从我国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各个地区也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将其视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但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当前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简单化,和德育混合在一起
主要表现为高校将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混淆在一起,认为两者是相同的,有心理健康教育就无需思想政治教育,有思想政治教育就不用心理健康教育。这种错误的思想,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笼统,也过于简单化。高校用这种主观的思想去解决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甚至会让他们的心理病情加重,导致严重后果发生。
2.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缺乏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尽管我国高校都建立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很多高校机构设置不合理,一部分是单独设置,有的则隶属于其他部门。正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模糊,才导致机构设置专业性不强,疏于管理和监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缺乏规范性及科学性。由于高校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部分接受过此课程专业培训的教师产生失落感,在职称问题、位置摆放问题及工资报酬问题等都会让他们心理产生不平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会大量流失。
3.我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定位不准
尽管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有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但仍然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高校对正常的心理防治和引导不够重视,而主要重点在于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上。这种情况导致一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不敢前来咨询,担心同学取笑,让学生错误地认为高校心理咨询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而与大部分心理健康但在生活中、家庭中和情感中等遇到很多的问题没有关系,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及范围受限,不利于开展工作。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改进的对策分析
1.合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虽然在具体目标着重点有差别,但最后的目标是统一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格上的健康发展。要将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首先就要将它们合理结合起来。结合的内容首先就是教育内容上的结合,可以在思想品德课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情绪、交际等方面进行引导,也让德育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另外一个是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要合理结合。德育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教育,让德育工作更具科学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要这样,教师应该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2.建设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和伦理道德等一些专业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对这方面的教师专业要求也较高,只有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人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一些国外高校,在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要求都比较严格,不但要求具备各种心理学知识,而且要求学位必须在硕士以上,还要具备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队伍,形成以专家对其指导、专职教师为主、兼职为辅,鼓励所有大学生及政工干部全体参加的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结构。
3.健全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制度
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重点都放在对个别同学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防治及指导,这样的做法一方面给学生产生了偏见,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都会存在心理疾病,而且还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得以真正的体现。要做好心理咨询及辅导工作,可以开展心理咨询热线,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设计了定点、定时和主动深入等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及时、有效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