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措施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措施研究对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措施作为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要加强教学目标的创新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确立比较单一,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知识的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的目标确立,难以满足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需要,同时与新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不相适应。面对这样的状况,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创新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所倡导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课程所倡导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一种多维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有知识性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有语文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针对新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创新,在知识目标的创新方面,要突出重点,不要求求全责备,技能性的教学目标创新要突出实用性与基础性特征,突出语文技能的培养,人文性的教学目标创新要结合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人文教学目标的创新,通过上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创新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要加强教学时间科学利用的创新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创新还是比较重视的,在教学内容创新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教学时间利用方面的创新则不够重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加强教学时间科学利用的有效创新,要在教学中更好地利用教学的时间。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内容教师用得教学时间要多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要少一些,对于学生学习薄弱的环节用的实践要多一些,相反的情况则可以少一些,这样的时间利用,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措施研究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措施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发挥作用 培养能力 升华感情 传承文学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主要的教学目的也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同时我们还应该发挥好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我从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感悟中,把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作用归纳成“五能”。
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接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还是一种萌芽状态,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说好每一句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和创设各种说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同时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有说的欲望。语文教学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识字时组词、学词时造句、学句时扩句、学段时扩写、阅读后复述、写作前说文等。
二、能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本环节,是学习的第一步,是各科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古人早就总结出了“人生聪明识字始”的道理。郭沫若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因此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要求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识字时,这些都能足以展现出来。
首先,小学语文课本具有独特的图文并茂和丰富的识字内容的特点。教学时利用这些特点,结合学生对图画感兴趣为条件,自然识字能力也会提升。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识字中,我不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还教会学生独立运用汉语拼音认读准字音,教会学生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分析字形,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能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有文学性的、常识性的、说理性的、科普性的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充分运用教材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最佳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我会让学生初读课文,阅读时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接着教学生学会品读课文,这时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感悟,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品读中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而在略读时,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又采用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感悟范文写作的手法、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分析、研究课文,让学生真切感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从而掌握文章的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
四、能升华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根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将承担培养学生情感品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材生动形象,文情并茂,内容耐人寻味,给孩子以启迪,能拨动孩子情感的琴弦,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好载体。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激活他们的情感。通过感悟进入角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体验进入生活,感悟人生。在六年级下册《翻越大雪山》时教学时,一开始出示大雪山荒凉而又艰险的画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大雪山这一环境的恶劣,激起对将士们的赞叹、敬佩之情,更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珍惜美好时光的决心。这样就达到了感情的一次升华。
五、 能传承文学知识
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载着中华民族的精髓,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承有无比深厚的底蕴,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需要我们去开采、去发展。语文课程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根深蒂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作用,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只有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各种能力,才能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丽荣、王金富,《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999.年
[2] 《阅读和写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百度文库.
[3] 余广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江西教师网,2013年1月23日.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从系统的角度讲,任何一门课堂教学,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当中,教师的教学往往会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好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因素
1、教师的因素
教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更应该是塑造学生个性的引导者。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然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否卓有成效地开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教师。因此,发挥语文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
2.学生因素
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实际上,无论在何种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在极为重要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激情。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并尽量使他们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和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学习发展的主体地位。
3.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科学合理地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是进一步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都有着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科学有效地完成一些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就必须要深入地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找出突破口,认真把握教学活动的重点,深入挖掘教材以外较深层次的东西,并切实做到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科学设计,重点把握,着力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4.教学方法
认真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此外,教师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善于把握教学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尽量做到全面理解与掌握。但是,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启发性等特征,一般都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可见,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进行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1.积极指导学生复习
指导学生复习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才能使学生积极做好学习有关知识的准备。此外,复习作为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极为关键与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点上下联接,融为一体。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认真地指а生进行复习。还要认真创设一些问题情景,着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进而追求新知,始终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积极的现状。
2.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思维现状,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创设新的情景与问题,着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开拓创新,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探索与创新中。此外,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引导,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3.认真搞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在弄清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并认真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最佳的目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听读的训练培养。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听、读、写的能力。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要具备针对性、多元性、发展性与创新性。要善于把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施教,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不断创新及小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当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客观地评价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法;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299-01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那么人的一生就在于小学这一阶段,想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在小学时大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多重教学目标,将自学讲练法、教例评析法、模拟训练法及探究发展法综合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与教学的整体优化,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那么想要学好语文基础课堂教学是关键,那要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针对课堂有效性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一、自学讲练法
1、指导自读
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准备好自读提纲,上课后在明确教学内容及目标的基础上出示自读提纲,设疑引趣,提供线索,有趣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自学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通读全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理顺层次结构,把握重点、难点,领会基本概念及原理,找出疑难问题。
2、讨论交流
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疑点以及自己在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发挥集体的智慧,互相答疑解难,对错误之处予以纠正,疏漏之处予以补充,疑难之处予以阐明,不同观点进行商榷。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训练自学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应变能力。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各组讨论,仔细聆听学生的意见及见解,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讨论情况进行点拨启发,活跃讨论气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达到预期目标。
3、精讲释疑
在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教师对本节课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扼要予以讲解总结,并对学生的自学及讨论情况予以总结,对学生讨论中的错误观点予以纠正,模糊认识予以澄清,教师的讲解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提纲挈领、总揽全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检测反馈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编制好检测题,在教师精讲总结后进行检测,在检测学习效果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深化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检测的方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随堂提问,抽样检测,也可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答问题,还可以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外思考完成。
二、教例评析法
评析法指选择与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实际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研讨、分析评价、理论联系实际,验证理论知识,学习教学方法,吸收先进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的难点所在,也是形成教学能力的基础环节。尽管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部分对小学语文各种课型的教学要求、一般步骤及主要教法都做了重点阐述,但仅对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是不能给学生解惑的,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一知半解,这对学生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仅凭课本的文字表述而不能以实际的生动教例加以佐证,教师难教,学生难以掌握。教例评析法试图将大量的与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实例引入中师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课堂,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举例验证,通过直观感受,学习间接经验,加强理论同实际的联系,弥补学生经验的不足。
三、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与小学语文课堂相似的教学情境,运用常规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模拟教师角色进行训练,以提高师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模拟训练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会教学”的一些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这种模拟训练与教育实习相比,同样具有实践性,基础性的特点,但比教育实习更及时、更灵活,同时也可促进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所谓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获得的”,教学技能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形成教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师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形成基本的语文教学能力。但技能“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不可能从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自发地形成,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获得,而教学技能的训练具有超前性和可模拟性的特点,因此,创设虚拟教学情境进行模拟教学训练是培养师生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种教师扮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更为广泛的学习到课本中的知识,而且还能对教学产生兴趣,这对课堂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双赢。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227-01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设计、组织、实施、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小学学段的基础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班级授课的普遍性、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表明了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早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我国的教育家就非常重视有效教学问题。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述而》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揭示了只有把握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方法的教学才能称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其中:“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是由老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要求培养人才的活动。“有效”应理解为“有效果”有效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教学课堂常规、环节、设计都是指向促进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的。简而言之,“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是从收效上进行分析的。还可以从过程上理解为“时效”,也被分析为“效率”,是教学目标在课堂环节中得到落实而且兼顾了省时的特点。从参与教育的人――老师和学生关系上理解就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高效应。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文明的重要记录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学生启蒙阶段的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求学,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面向6到12岁的学龄儿童,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使他们达到语文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科教学论的一个分支。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更重实践的课程,其核心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能自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包括备课、上课、说课等;第二,在进行教学实践时,能自觉应用一般教育教育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有三个阶段:学会教学――学习反思一一尝试研究。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明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从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一是具有基础性。小学语文知识的学前启蒙和正规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二是具有人文性。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首先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特别是对他们人文情感的熏陶。三是具有工具性。语言文字是一切人类文明的载体。四是具有实践性。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实践和语感培养为基础,把默读、朗读、背诵、说话、书写、作文六项主要语文技能作为学生练习和实践的基本点。五是既有累积性。语文学习主要是靠集腋成裘、日积月累地学习和积淀,主要是依照不断地感悟范例、积累范例、比较和运用范例的方式来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6
【关键词】实践取向 教师教育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66-0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小学语文“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为研究对象,具有教学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多年来,广西师范学院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实践取向”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作为课程目标,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从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资源网站构建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加以介绍。
一、认真践行“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在反复的实践和反思中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研究教育教学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近年来,国际教师教育开始了一系列改革运动,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面对的共同命题,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英国通过重新构建有效学校运动,来生产“有效教师”,提高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并且颁布了全国性的教师教学标准框架,对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标准加以明确。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我国也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教师教育课程“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强调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训练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灌输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把这些理论和方法用于具体的教学设计或进行模拟课堂实践,学生缺少必要的教学体验,严重地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培养质量。
为了尽量避免步入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误区,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的建设中,努力践行“实践取向”的理念。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时分配和课程评价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实践取向”的特色。在课时分配上,明确规定了教学理论讲授与教学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为“32(16+16)”,在32个课时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各占16个课时。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大量运用“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和“实践体验法”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未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科学设置“实践取向”的课程群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的载体和桥梁,要把“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到实处,必须科学设置“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不仅为我们明确了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还为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确定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地位。我们在课程建设中采用了组建课程群的策略,设置了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为核心课程,以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朗读技能与训练、小学语文板书技能与训练、小学语文写作技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与名师教学风格、“五课”(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经典案例评析等为辅拓展性课程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构成了先修后续、相辅相成的关系,拓展课程是核心课程的补充和强化,同属一个课程体系。尽管它们在教学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实践证明,课程群的建设对构建师范生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综合性的教学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打造一支“实践取向”的复合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顺利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纵观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师资队伍,不难发现,一方面,相当部分的教师因为受传统教师教育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习惯用大量时间来讲授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师自己主宰课堂,不愿意交出主动权,让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高师院校教师自身对基础教育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不了解,他们对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的操作指导通常局限于宏观和中观层面,无法亲自操作具体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无法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直观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范例,严重地影响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弊端,真正把“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实处,我们在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策略:
1.采用“双师”制,努力提升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能力。利用每年指导师范生开展教育见习实习的机会,轮流安排课程主讲教师到实践基地学校调研或任教,了解和熟悉基层学校的教学情况,指导实践基地学校的老师开展教研活动,尝试执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验和实践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提升了课程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
2.密切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关系,把实践基地的优秀教师请进大学课堂,让他们加盟我们的教学团队,现身说法,成为我们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力量。
3.开设“名师工作坊”。把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特级教师和研究专家集中到“名师工作坊”中,聘请他们担任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请他们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开讲座,让学生在榜样的激励和引领下快速地成长。
四、大力推进“实践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必须努力打破“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和知识霸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师教育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是课程的主要目标。为了有效达成课程目标,我们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1.在教学理论学习环节,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个人自学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全班汇报交流―老师点讲精讲”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在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和“实践体验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精心挑选教学案例―观摩分析教学案例―小组合作完成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呈现教学设计―反思评价完善教学设计”几个教学环节的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中学习,反思中学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落实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的“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
3.形成了以“课前训练常态化、‘五课’活动程序化、微格教学制度化、教学实践研究化、考核评价多元化”为抓手的“五化”教学实践能力训练方法体系。
(1)课前训练常态化。把每次课或每节课前面的5~10分钟时间作为课前训练的规定时间。具体做法是:首先,把全班同学按5~7人组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并进行试讲。然后,推荐一个代表作为候选人,课前由老师或学习委员抽签决定1~2名同学上课,时间为3~5分钟。完成教学后进行反思互评和老师点评。各小组每次推选的候选人必须不同,力争让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2)“五课”活动程序化。“五课”即备课、说课、上课、听课和评课,这五项教学专业活动,是提高师范生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我们给学生开设了“‘五课’活动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的拓展性强化性课程。具体做法是:老师按照教学常规的先后顺序对学生进行“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的“五课”活动介绍,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活动的基本内涵、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每介绍完一个活动板块的内容,就让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操作。
备课环节,老师给学生提供不同教材、不同学段、不同板块的备课内容,学生个人进行备课,设计教学方案。说课环节,先在学习小组中进行,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上课环节,代表要求按设计的教案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听课环节,全体同学要对上课代表的模拟课堂进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课能力、笔记能力;评课环节,先由上课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实施与教学预设之间有什么问题。再由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课,提出修改建议。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评课能力。经过有序的“五课”活动的系统训练后,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微格教学制度化。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具有“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的特点。微格教学创始人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作为一种建立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现代技术基础上的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微格教学已经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培训未来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的微格教学操作过程是:第一步,学生以3~5人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确定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微格教学设计,书写教学方案。第二步,进行微格教学实践。各个学习小组到微格教室模拟上课,并把教学过程录制下来。第三步,小组成员一起对录像材料中呈现的教学技能进行分析和评价,寻找得失,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在以上各个操作环节中,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关的示范材料。
由于微格教学的学科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技能训练目标单一,授课时间短,操作灵活,学习小组人数少,便于控制和训练,教师指导有针对性,师范生易掌握,容易保证质量。目前,为了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我们依托学科教学设计课程,已经把微格教学训练制度化,微格教学成了师范生训练教学技能必须运用的方法,每年还定期举行微格教学比赛,有力地促进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4)教学实践研究化。教学研究是为解决教学活动中的疑难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不能脱离教学实际的研究。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当重视个人经验、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必须是基于每一个教师具体案例的研究。”因此,我们要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必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师范生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在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为核心课程的课程群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渗透教学研究的意识,为他们提供教学研究的平台。由于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和“实践体验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这就为学生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老师在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文字案例时,事先就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研究论题:“阅读教学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资源的作用”等,让学生养成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5)考核评价多元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考核既要考核评价学生对教学理论掌握的情况,又要考核评价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对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一是考评内容的多元化。平时成绩占30%。考评内容包括:案例实况记录、课堂听课笔记、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案例集锦、微格教学、课程小论文、教学评价等。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主要考评基本的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二是考评主体的多元化。考核评价的主体除了任课教师之外,实践基地的指导老师、课程团队的其他教师和学生均要参加考核评价,成为评价主体。三是考评地点的多元化。考核评价的地点打破了传统的“教室中心”,拓展旁及图书馆、微格教室、学生宿舍和实践基地。四是考评方式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有口试、模拟课堂和教学实践等方式。考核评价的多元化,增强了学生对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视,提高了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
五、创建“实践导向”的优质开放的课程共享资源网
创建一个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课程优质资源网,是提高师范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策略。
2013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荣登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拟立项建设课程名单,成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目前,该课程已经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中期检查。作为一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开辟创建了“实践导向”的课程共享资源网。网站的课程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课程主体内容的基本资源。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结构、重点难点、思考练习、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授课录像等。这些基本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本条件。
2.丰富多样的课程拓展资源。按照“五课”活动的内容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包括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视频和课堂教学评析;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评价;基础教育学校前沿性的教学改革信息、小学语文教研论文、相关的课程网站等优质课程资源。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实践取向”基本理念,发挥了“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的作用。
3.与教育实习基地链接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教学在线的构建,为师范生了解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开辟了窗口,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架设交流的平台,为师范生与高校教师,师范生与小学语文教师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便利,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互动和共享。体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的理念,有助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教育课程的共同任务和奋斗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认真贯彻“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打破单纯以理论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师范生搭建一座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桥梁,切实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德瓦埃特・爱伦.微格教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2]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基金项目】教育部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项目(教高函[2009]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