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常识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1

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统计的数据,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将超过51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近1/4[1-2]。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使社区老人晚年生活得到好的照顾是社会各界人士和政府需要关注的民生问题。在诸多措施中,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旨在使有需求的老年人能够及时得到康复指导与治疗[3]。本文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康复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探讨社区康复教育对老年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5年6月~2015年8月,笔者率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康复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在开福区当地社区各居委会及派出所协助下,对其中所辖5个社区的310名老年人进行了6次健康教育和1次摸底调查,310位老年人年龄最大的83岁,平均年龄68岁。

1.2 方法

(1)调查前对参与健康教育和结果调查的32名大二学生组织统一标准学习,然后2015年暑假期间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免费定时定点的在社区授课,并制定专门教育计划、排出课程表。

(2)健康教育内容教学内容浅显易学、易见效,主要是使老年人能树立起与老年慢性病斗争的信心,同时也可学会自我康复的方法,故教学内容是重点介绍适用于社区、家庭以及能够自我训练的康复方法给予相关指导。

(3)健康教育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10名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表。问卷及时回收。一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有效卷252份,有效回收率81.3%。

(4)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1)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康复健康教育,使社区大部分老年人由原来对康复知识不太清楚,到现在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有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同时还能够掌握一些自我康复的运动方法。

通过健康教育前后对老年病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参与调查的老年人自我评价为接受康复健康教育后有显著提高(见表1),P

(2)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能够掌握常见疾病的自我康复的训练方法的情况比较,见表2,P

3 讨论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2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中营造朋友式的师生氛围,教师不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索知识。对待学生我一视同仁,多鼓励、多信任、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去学习。

2.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到教室门口,我都会调节心情,带着笑容,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3.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邓稼先》时,先让学生观看“两弹”研制成功时的爆炸录像和视频《永远的丰碑――邓稼先》,从而诱发学生了解人物的欲望。我结合学科知识讲述核物理学对未来生活、事业、国家人民的重要性,让学生萌生使命感并自主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让学生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如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襟,体现了他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作者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思考:怎么看待学习中的失败?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办?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三、钻研教材,有效渗透

1.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情动人

教师可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金色花》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课文语言活泼轻快的特点,认真范读,并配上背景音乐,力求再现母子之间温馨的亲子场景,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情感,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2.把握文章主旨,因势利导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做持续努力的品质,对个体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形象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保尔经历的种种人生磨炼:从小饱受的折磨和侮辱,走上革命道路后在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工地上的磨炼,伤病的折磨。这些磨难都没有打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强,即使在病榻上,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拿起手中的笔,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并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坚定意志,从而获取潜在力量,于潜移默化中受到坚强意志的锻炼。

3.注重作文训练,加强与学生交流

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可让学生也来写写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失败和困难时,自己处理的方法及心得。通过习作,学生更深切地懂得了遇到困难时不是逃避或放弃,而是冷静地把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

四、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本每单元都有专题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与健康 素质教育 尝试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习惯。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进行传授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鼓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

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转贴于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

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中学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

参考文献

1.刘敏《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第5期。

2.徐艳玲《体育教学》.2003年2期。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4

【关键词】价值观;中学生;健康成长

一、价值观及其内容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所谓价值观是个体对人生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学生的价值观是他们在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点,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的崇高性表现在它不只是体现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且还表现着人的主动追求。

二、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倾向

1.个人主义追求的倾向

当代中学生都是“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依赖性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使得部分学生竞争意识被扭曲,自我意识膨胀,片面强调自我权利的维护,只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不顾对他人利益的损害,个体游离于集体之外,没有从社会大局和集体利益着想,只想到个人的前途,个人的利益,他们的人生追求就倾向于个人追求,而淡化了社会追求。

2.功利主义追求的倾向

在当今物质繁华、生活多样的大环境下,部分中学生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他们认为踏实苦干未必会有美好的未来,也不再信奉“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相反喜欢走捷径、钻空子,导致价值观选择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努力的方向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也不是为了个体进步,而是为了通过竞争来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甚至把赚大钱,以尽力追求物质利益为唯一作为生活的标准。

3.文化学历追求的倾向

“人才”是21世纪的关键词之一,国家、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许多企业对有技术专长的人才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高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等无不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观。因此,部分中学生一味注重文化知识的吸收、各种技能的掌握、分数的高低等,反而忽视良好品德的养成、自身觉悟的提高。这样的价值观毫无疑问是片面的,等到将来真正踏上社会的各种岗位时,会出现各种弊端,如交流沟通能力欠缺、心理素质不佳、适应环境能力差等等。

三、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中学生是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到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它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多管齐下,形成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的优良的育人环境。

1.利用学校资源细化价值观教育

学校是实行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是实现国家教育制度的主要渠道和根本渠道,它不仅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个体传播文化知识和传授职业技能,而且为个体提供价值标准和社会行为规范,对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全面的、系统的、复杂的、深刻的,从每个细节上都有明确的要求,具有比其他教育方式更强的社会引导和规范功能,可以说真正细化了目前的价值观教育。例如课堂教学,作为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利用政治课、语文课、研究性课、班会活动课等,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价值观教育因素、渗透价值观教育思想、实施价值观教育活动。

2.与家长配合沟通强化价值观教育

学生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学生在家的表现应该是最真实,最客观的,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学习与表现情况,可以有助于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在家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他们的价值观态度,如果家长能主动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基本行为规范、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不断修正、不断强化,那价值观教育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社会实践深化价值观教育

社会实践也是中小学开展价值教育的一个广阔渠道。价值作为使人们满足需要的正当性原则,其正当性并不是在观念中建立的,而是在实践中得到他人认可的。对于学生来说,他的行为所依据的原则正当与否,不能光由老师、家长或者自己说了算,而应该由他的行为所涉及的那些人以及这些人所在的社会来评判。因此,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一方面提供了践行某些价值原则、体验价值原则正当性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从那些优秀的实践者身上学习优秀价值品质的机会,进一步深化了价值观教育。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5

案例一:

幼儿在离开幼儿园的时侯,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些家长在训斥幼儿:“别人的画那么漂亮,你的画丑死了!”“这么简单的儿歌都不会,妈妈白给你上学了!”“怎么没拿到小红花?”……

案例二:

一日活动中,有些教师为了其他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往往加强了班级幼儿的常规训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纪律的约束和对规则的维护上。“怎么又讲话了,吵死了!”……对班级中调皮、爱攻击、学习或生活能力弱的幼儿比较急躁,缺乏耐心,缺乏宽容和持久的爱。更有甚者是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再打人就不要回去……”,“你怎么把饭撒了,一点儿不能干”……

类似的案例还很多,它真实地反映出了我们家庭、教师在教育中忽视幼儿心理安全。幼儿无形当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父母和教师的训斥教育,孩子能不提心吊胆、诚惶诚恐吗?他们需要一份心理上的安全!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或心理创伤。可见,幼儿安全感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啊!那么,如何实施幼儿的心理安全教育呢?

一、家庭是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的基础

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庭能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尤为重要。孩子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

1.家庭和睦是幼儿心理安全的避风港

如果家庭内部发生争吵、打架,父母分居、离异或死亡,都可能使儿童感到特别恐惧。反之父母和蔼可亲,与子女关系亲密,亲人彼此之间相互关心,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和谐共存,亲情浓郁,氛围欢快。在一个关系和睦的家庭里,幼儿生活愉快,心情开朗,肯定会产生安全感。

2.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幼儿心理安全的保证

家长应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要做到严慈相济,家庭教育不能走极端,既不能溺爱幼儿,又不能过于苛刻。这样,幼儿心里会感到安全、踏实。涛涛,大班幼儿,接连几天在活动时神情恍惚,心不在焉,今天放学时居然哭闹着不想回家,很是反常。询问原因,原来涛涛爸爸想到他要上小学了,便要求孩子每天写两页汉字。写不好、完不成,他爸爸就不给涛涛吃零食还会狠狠地打骂他。一想到回家要写那么多的字,孩子心理恐惧不安,放学时涛涛紧紧地抱住老师的腿躲在身后,生怕他爸爸把他抓回去打他。可以看出他的心理缺乏安全感,他躲在老师的身后为了寻求保护。

二、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安全影响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管理方式和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积极主动地与幼儿沟通交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了解根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打开幼儿心结,被幼儿所接受,幼儿才会感觉到安全。

张飞翔因为感冒请假了三天,这几天入园时每天都哭闹个不停,今天他又哭了,仔细询问,终于知道张飞翔哭闹不安的原因了。原来“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这几天班上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时间排练团体操。因为张飞翔感冒几天没来,体操的动作不会,因此他害怕老师批评训斥他。了解他的心理压力及根源,在练体操时,老师鼓励帮助他,不会的动作单独辅导,有了点滴的进步便表扬他。给他时间,给他宽容,给他信心……渐渐地,张飞翔内心的不安在老师的关爱下消失了。他跟上了大家的步伐,也不再害怕练体操了。

三、家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安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幼儿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家长,除了要保障小孩有足够的营养,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外,要引导小孩参与社会交往,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多给小孩自由,让小孩在自由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帆是名来自农村的插班生,白天半托在幼儿园,晚上寄宿在姑姑家。一学期里性格内向的他严重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看到孩子入园时哭闹常会带幼儿离开幼儿园不上学,家长的不当行为强化了幼儿的恐惧心理,加之幼儿园的人际环境让他缺少安全感,从而使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性严重适应不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症结,我们家园积极配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孩子构建心理安全,终于让他适应了新环境、新集体……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38―01

古人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获得老师肯定、赞美、赏识,学生便感觉获得了老师的尊重,从而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老师的期待。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做一名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坚持赏识学生。

一、在发现中反思

“老师,老师还有我!”教室里传来同学们兴奋、喜悦的叫喊声。咦,这是在干什么呀?带着好奇我走进了课间休息的四年级教室。同学们立刻将我包围,“李老师,你也和我们照一张吧?”原来是热情的马老师拿着相机和孩子们拍照,顿时我被他们的热情感染,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时代。之后,那天的情景在我内心久久徘徊,重重疑问包围着我:从教仅两个月马老师为什么能和孩子相处得如此融洽,马老师施了什么魔法让学生和他如此亲近。

带着这些疑问,我的思绪不禁飞到了多年前,那时年仅十九岁的我是一名实习老师,两星期实习结束,当我要离开时,孩子们泪眼朦胧,有的直接哭成了泪人儿。我的内心被这样的送别情景所震撼,离别的双脚迟迟无法迈开。此后,孩子们时常来看我,和我无话不谈。

那时的我和今天的马老师多么相似啊,年轻、充满活力,不会厉声呵斥孩子,更不会体罚孩子。有的只是除专业知识外的对孩子的爱。原来是爱让年轻的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亲密无间。我反复地提醒自己,此时赞科夫的话语萦绕耳际:“当教师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如今我的爱呢,难道被职业倦怠消磨了吗,难道被工作、生活的压力扭曲了吗?总之,爱已从我的身上悄然滑落。现在的我成了一位教书匠,教学中急功近利,总将不足归咎于学生,批评指责成了家常便饭。

二、在反思中醒悟

当把失落的爱重新找回时,我的心态也变了,教学中少了指责,多了欣赏;少了焦躁;多了耐心;少了批评,多了表扬;教学中遗留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在学习古诗单元时,我指定部分课外诗歌让孩子背诵。当时他们信心满怀,可是眼看规定的检查时间就要到了,还是没几个孩子来背。如果是以往,我会大发雷霆,严厉训斥他们,说他们言而无信,怪他们懒惰。而此时的我,处事冷静了,告诫自己,肯定是自己方法欠妥,没有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如何才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呢。上课时,我挑了几个能力强的同学背诵,当堂公布成绩,并对他们的出色表现大加赞扬,其他孩子也羡慕不已。我迅速指定完成背诵的时间,交待了检查的方式及计算成绩的办法。最后以成绩为标准,奖励前10名同学。具体的要求,动情的讲解,奖品的诱惑,使得孩子们兴趣陡增,暗下决心要取得一个优异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于是我巧搭平台,开设了“今日背诵”环节,满足孩子们展示自我风采的欲望,培养孩子的荣誉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中获得自信。很多的同学不仅完成了指定篇目的背诵,还把目标锁定在初中古诗文的背诵上。

我欣喜地看着孩子们的转变,心中泛起了久违的感动。转眼,一单元的学习将要画上圆满的句号,为表扬孩子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按时完成背诵作业的优秀表现,更为激发孩子们自信拼搏的学习劲头,我为每位同学买了一个笔记本。当孩子们看到奖品时,欢呼声一片,颁奖时却发现有几个同学陷入沉思之中。颁发完了奖品,我的目光又投向了刚才表情异样的同学,只见他用手轻轻地摩挲着笔记本,终于在犹豫中站了起来,双手拿着笔记本步伐坚定地向我走来,最终鼓足勇气说:“老师,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好,请您收回奖品吧,我虽然顺利完成了背诵作业,但上英语课时我玩玩具了,违反了课堂纪律。不过,请老师相信我,我一定会改正的。”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听着他的肺腑之言,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孩子,你能主动反省就是好样的。我带头为他的诚实上进鼓起了掌,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双手接回了刚才颁发给他的奖品,说:“好,我相信你,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用行动赢得这份奖品。”

三、在醒悟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