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后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后记范文1
一、“先学”应体现在课外和课内两个方面,注重方法性
(一)课外应规范预习要求,为课堂自学奠定基础
“先学”首先应体现在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中年级的孩子的自学能力尚处形成阶段。虽然他们在训练下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学方法,但自学能力受个体差异、知识水平、课文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课文的自学效果各不相同,而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做到布置规范的预习任务,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课前预习变成自学的习惯。
例如预习新课可以有以下要求:
1.读熟课文三遍以上,标上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2.划出文中重点词汇,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再连起来将课文读一读。
3.自学生字并描红,通过查字典,标出生字部首及笔画数,每个生字试组两个词,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生字。
4.对于课文中不懂的生词的意思,查字典理解。
5.在印象深刻或有疑问处做好标记。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再作微调,这样一来,中年级的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有“法”可循。
(二)课堂“先学”,应注重自学指导,教授学法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说明文《恐龙》时,可以先学学法,再展开自学。在上课的前10-20分钟,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其中一种恐龙,他的名称,他的特点,写好这写特点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等,接着让学生总结出学法,再用这种学法自学课文的其他种类恐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听完一种恐龙的教学之后,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通过自学或者小组合作,能很快地学完不同类型的恐龙。这和老师一一去教相比,要课堂要简洁高效地多。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文本,提高自学效率
在学会学习方法之后,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先学”提到更高的层面上,即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形成对文章初步理解或对某一重难点产生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锻炼独立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提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二、“后教”环节着眼于课堂变化,精讲精练
(一)课前正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正确解读教材,对教学过程有“精到的预设”
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应认真备课,根据文本特点和班级情况指定比以往更为详细的教学重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并确定学生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暴露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可以说,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二)课堂及时检查先学情况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预习后有过关检测,请学困生、中等生来回答基础知识问题,将易错部分暴露出来。中年级段的学生,在识字写字和文章阅读上已有一定基础,对于大部分生字,已能做到自学,这时过多的教学会使课堂低效,运用过关检测法,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完成课堂上“先学”的自学任务之后,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展示,班级展示等环节,使得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示不同的理解,让全班同学从中类比异同,寻找最好的方法、思路。这一过程即是检查自学成果的过程,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只需要适时做补充更正、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三)小组合作,教师教和同学教相结合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而应巡视课堂,指导学生,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注意组织教学,防止有学生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特别注意中、差生的学习情况,让他在小组学习中拥有话语权,为他在汇报展示环节创造表现的机会。在讨论交流时,学生常常会产生各种智慧的火花,这是知识的生长点,教师要善于牢牢把握,及时改变教学内容,使智慧的火花绽放得更持久。
三、练习环节侧重与“教”和“学”的有机融合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三大环节是有机结合的,其中练习环节贯穿于先学后教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
小学语文教学后记范文2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人才的评价方式的改变要求我国现代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精神,让学生可以充分实现学习的自主性,从过去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也在积极寻求合理的改革方式,提升当下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本文结合当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探讨和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提升当下小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以及自我探究精神和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阅读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阅读兴趣以及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为其未来的语言学习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想象能力,通过书籍的阅读拓宽自身的知识层面,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具体的教学方式开展环节如下:
1.1自读存疑
自读存疑是单篇文本研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书籍的阅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必然会对于书中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疑惑。带着疑问的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更用心的去了解书籍的内容,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学着去解疑,去在书籍中寻找自己的困惑。它对学生的后续阅读、个性解读意义重大。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学着去思考,去寻求答案,借助于合理的引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避免了过去单纯的直接告知答案的教学,从而更好地突出和提升了学生自己解疑答惑之后的成就感,为以后的阅读积极性奠定基础。
1.2合作探疑
在上一个环节自读存疑的基础上,学生已初步感知课文,同时在借助于自身力量进行了困惑以及疑问解答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答案,同时也有一定的困惑。由此,教师可以尝试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彼此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寻求答案,以朋辈的方式积极开展思维,在不断地思维以及想法的碰撞下,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与方法。
二、作文教学中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那么作文就是一种具象的思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它与阅读教学一样,一直备受语文教师的特别关注。但是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将更多的单一性的思维灌输给学生,没有充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制约了作文思路的创作。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当下的作文教学之中,实现学生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培养,真正让他们学有所思的基础上,更好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提升,给予其作古的创作空间。
2.1写作前――师生交流、指导
写作前师生的交流与指导是作文教学的开始。以往的作前指导主要是语文教师布置作文题,并对题目及其要求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行写作。其更多的是一种教师自身的独角戏,限制了学生党思维的拓展。因而,新的教学方式其以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主,积极给予学生自己的发挥空间,而教师则是以一个旁观则会的身份,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一定的写作思路,串联起学生的想法,搭建整体的大纲,从而保证其后续写作的连贯性。
2.2写作中――加点料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写作中由于对于自己写作动机以及思路构建不清晰,从而造成写作中的困惑。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给学生作文“加点料”,即引导他们撰写“作文后记”,帮助他们回顾、反思写作过程。在后记中,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表达自己最初的想法,写清楚自己最初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同时也写明自己写作中所所存在的疑惑。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作文后记,了解他们真实的思维和想法,并由此针对性的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困惑的解答,为评阅、批改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2.3写作后――师生合作批改、讲评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仅仅是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单纯的批改之后就结束了。这不仅仅没有办法充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更会形成教师自身的一种主观的判断,不利于学生后期的思维的拓展。因此,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点评机会交由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让每一个人都可以阐述相应的教学观点。相对于教师的点评而言,学生之间的互评更加中肯,同时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通过以学生为主体,让师生共同合作批改、讲评作文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后记范文3
【摘 要】本文讨论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点及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
近些年来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教育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媒体教学也得到广泛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原先课堂上使用黑板粉笔单调的教学方法,集成了声、光、电和文字等媒体元素,突破了教师和学生仅凭概念语言描述的传授方式,建立了一个面向学生互动、丰富、感官的课堂环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信息知识加工的主要参与者。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准备课件,可以节约课堂板书的部分时间,将这些时间使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上来,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虽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优势
1.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以感性思维为主,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小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时间相当短暂,而语文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学习气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感到疲劳甚至开小差,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这个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长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拓展了学生思维。
如在学习课文《莫高窟》时,教师通过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莫高窟在中国历史上璀璨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但学生往往感到陌生,特别是莫高窟的画作年代久远,学生不能理解壁画的含义。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举出几幅壁画并描述其讲述的故事。例如第285窟南壁《五百强盗成佛》讲述的是释迦摩尼从国王的屠刀下拯救五百名强盗并感化他们成为五百罗汉的故事;第323窟北壁《张骞出使西域》讲述的是张骞受汉武帝之托,不畏匈奴,终于不辱使命建立丝绸之路的丰功伟绩。通过这些故事学生自然理解莫高窟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地位,并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2.丰富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小学课堂上风景如画的字句描写直观地用图文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风景,如课文《黄果树瀑布》,可以随着教师朗读课文的进程,由多媒体设备演绎出如织布机大合奏的水声,变幻出“银雨洒金街”的场景,学生完全沉浸于课文描写的景色中去,也就能理解文中提到的徐霞客和作者沉醉于美景的感觉。
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将古代的文明史展现在课堂上。如课文《三顾茅庐》中,有学生疑惑为什么刘备会如此地求贤若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三国时代的时局图以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影视片段,从而理解了刘备欲光复汉室,所以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
3.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审美情操
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与学生的鸦雀无声式的听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长期听讲而不主动参与课堂,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暮气沉沉。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固然很强,但由于小学生年纪小,他们很难理解透彻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得课堂不再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例如:课文《三打白骨精》中,从课文文本上并不能很容易地感受出人物的性格,如果使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相关片段,小学生通过观看剧中人物的精彩演出,从而识别出白骨精狡诈,唐僧善良,孙悟空正直忠义的人物性格特征,轻松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二、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本末倒置,忽视基本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多媒体技术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只能充当教师的教学助手。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本末倒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基本教学手段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教师认为粉笔字写的不好,就将板书全部用多媒体代替;有些教师觉得朗读能力一般,就改用多媒体设备播送。粉笔字和朗读能力都属于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通过粉笔字板书提纲,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脉络的理解;通过朗读,师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所以教师必须分清主次,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地位,不能将语文课上成信息技术课。
2.不合时宜,多媒体应用不恰当
现在的小学教室基本上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电视等,教学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固然可喜,可因此硬性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些不合时宜。其实有部分简单课文,只要教师用板书和口授即可以达到教学要求,如果硬性要求教师所有课程都必须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教师必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去准备多媒体课件,沦为了信息化教育的奴隶,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件字数不能太多,也不能使用太多的图片,动画等媒体元素,防止过度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反效果。
三、相关对策建议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制作相关课件,但他们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时机是否恰当却一知半解,所以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不断的信息技术培训。
第一,加强基本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断寻找更加适合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素材和资源;
第二,定期组织教师互相观摩多媒体课堂教学,定期互相评价;
第三,做好教学反思,在每堂课结束后记录下不足之处并及时总结修改课件。
2.优化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
黑板、粉笔、教科书作为传统教学媒体的老三样,依然在现代化教育的大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多媒体教学虽然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毕竟是辅助教学方式,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教师。教师应因地制宜,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切勿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在两者效能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成本低,时间少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后记范文4
识字能力创新精神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68-02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中国果实网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结合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觉得受益匪浅。《新课标》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我深深地体会到,把《新课标》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创新的思想,一堂原本呆板的识字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的是这样,识字过程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识字和用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识字教学。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在这节识字课中,我首先提倡让学生自学,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会终生受益。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自学生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切磋,自学后学生汇报,让学生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伙伴一起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这个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这样在口语交际中不但培养了学生说话的准确性、流利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比起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单纯讲授或个别提问,效果要好的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在这节识字课中我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汉字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字音教学时,我根据偏旁让学生猜猜它的读音,如“消、削、抱、姑、苍”等字,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偏旁读出它们的读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根据它的偏旁读出正确的字音,像“捎”,偏旁是“肖”,但它读“shāo”,而不是“xiāo”,还有“讨”偏旁是“寸”,但它读“cǎo”,而不读“cǜn”。但这样做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在字形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歌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灭”时,我教给学生这样来记:火上盖个盖,一盖火就灭;在教学“料”时,我教给学生这样记:今天上集,买米一斗。而在教学“思”时,有的学生则自己编起了歌谣:虽有十个口,却有一颗心;心在田下头,偏爱勤思考。教学“碧”时,学生说:王大妈和白大妈坐在石头上说话……只要他们编的合理,我都给予鼓励和赞扬。虽然,孩子们自己编的字谜也许粗糙了一点儿,幼稚了点儿,甚至在大人看来并不那么合乎情理,但是孩子们在编造字谜的过程中也对字反复地推敲研究了一番。另外在字义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字的字形就代表着它的意思,像“捎”和“梢”,虽然都读“shāo”,但“捎”的部首是“扌”,显然与动作有关,“梢”的部首是“木”,当然与树木有关。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分析,引导他们注意区分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学生由此类推,很快便发现了许多小窍门,如“恨”的部首是“忄”,它的字义当然与心情有关,“论”的部首是“讠”,它的字义肯定与语言有关,结果一查字典,与自己判断的一个样。他们高兴的心情自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就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交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其中来。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你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方法的选择又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写好字也是学习其他学科不可缺乏的基本功。在教学的尾声我安排了写字练习,每个字只写三个,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机械的书写,也节约了时间,更重要的是有位心理学专家说过“一个字在写三遍之后记忆的效果是最好的”,我自己试验过真的是这样的。在写字的过程中,我播放了古筝曲《高山流水》,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怡然自信、平心静气、愉快用心的书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写字的过程中,我为写字姿势不正确的同学准备了一块小方巾,让他们顶在头上用来校正自己的写字姿势,并且强调了写字的要求:头正、身直、字要端,一拳一尺一寸要记牢。写字是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特殊学科。写字教学的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以字有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写字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素质,还渗透着育人的功能,学生要练好字,固然需要将之以恒的信心和毅力,但是教师的合理指导,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味地练字,时间长了就会感到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练字的动机,尊重学生对字体的选择、练习方法的选择,保证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外,注意采用多元评价的做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写出一手漂亮、优美的汉字。
总之,识字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只要我们勤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识字方法。而只有我们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时,才能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后记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
优秀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精髓,优秀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育系统内最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是影响和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时展和教育改革呼唤能够胜任教师职位的优秀教师大量诞生和快速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概述
1.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特指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扩充的过程,是其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和成熟的过程,是语文教师作为个体专业发展的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创造的循环过程。
2.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条件
(1)以学科专业知识强骨干。学者们普遍认为,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而言,可以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从本体性知识(语文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三方面来把握。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做到:在阅读中学习,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写作中沉淀,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在进修中提升,进修可以学习教育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
(2)以课堂教学艺术展双翼。课堂是教师展翅翱翔的天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的双翼。教师的人生重心在课堂,教师的天地在孩子中间,他们的才情、智慧和理想,都集中地显现在三尺讲台之上。优秀教师强调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剖析,强调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程资源的积累与整合,力求给学生一种终极关怀,“既给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又要打好精神发展的底子”。
(3)以教育教学思想塑灵魂。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谈教学的个性是没有意义的。优秀教师在教学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视角。他们努力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和课堂教学,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力求将理论和实践、阅读与思考拓展结合起来,勇于用自己的话语发言,勇于上公开课,展现出一个不断进取、乐于向上的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貌。勇于探索改革、勤奋钻研的思想之花,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所在。
(4)以专业研究生活凝心血。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付出行动,用行动来坚守自己的教育事业,行动是思想的母亲。优秀教师的专业研究生活可以说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
二、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
1.以专业知识作养分
目前人们已普遍地认识到,优秀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知识结构。杜威说:“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第一条件就是需要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应当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必需比教科书上的原理或比任何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
(1)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学科知识也称语文的“本体性知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对自己所教语文学科的内容要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它决定了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或“用什么去教”。
(2)语文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是语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就是“如何教语文的知识”,是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和可掌握知识的工具与桥梁。一般包括一般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教育理论知识。
(3)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包括可言传的、可意识到的但无法言传的和无意识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语文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语文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个体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等特点,都需要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支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系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把课堂教学当土壤
实践是成长的土壤,教师的成长需要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萌芽生成。教师不可能脱离课堂成长,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求真知、谋发展,才能借助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转换实现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1)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是指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鉴赏能力和语文教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与教师语文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
(2)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的“三字一说”(钢笔、粉笔、毛笔和普通话)能力,还必须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机智或教育智慧。新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需要掌握学科专业和教育理论等各种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智慧。与教师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使教师灵活地解决复杂情境中问题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实践智慧。从事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实践知识和智慧,需要新教师在资深教师指导、协助下,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来获得。
3.视反思研究为路径
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高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行为研究,钻研教学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高现有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教育部门也把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突出高度。
(1)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提高教育期望,激发反思动力,养成反思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解学生的发展,对教材和学生展开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竞赛。最后,每一次的反思并非是简单回顾和一般分析,而是教师以新的层次、新的角度对自己的观念进行修改、替换和完善。
(2)语文教师反思研究的几种途径。选定客观参照人物,进行自我反思,可以是青年教师心目中的榜样,比如某教育专家或特级教师等等。撰写课后记或教育随笔,评价教学效果,对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利用多媒体、录音或录像等,直观进行反思。搜集同行或学生等关键人员的评价信息。
三、结论
总之,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既有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有适宜其成长的土壤;既有教师自身的个性化特质,也有其发展的共性规律。如何从教育实际出发,为地方、学校打造更多的“名师”,现在仍是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叶继琴.以教学反思来促成语文教师专业成长[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9).
[2]杜威著.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阂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小学语文教学后记范文6
一、关注学生,优化写作活动
在生本教育中,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自主发展、活泼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学生身心特点、年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写作活动,比如编抄报、看图说故事、课文新编等。同时,整合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如利用图片、多媒体、游戏等巧设情境;讲授与讨论结合、合作交流等,以营造愉悦氛围,增强课堂趣味,诱导学生进入作文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写作。
如《习作2・为别人画张像》的指导教学,教学设计如下:巧创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热情;遵循学生写作思维特点,运用范文引路教学法,由说到写,由模仿到写作。同时,在习作评价时,注重学生兴趣与信心的培养,关注学生写作过程,关注学生发展。
具体实施过程:1.画册赠送,比赛激趣:教师展示画册,语言导入:老师今天要送给你们一份礼物:特殊画册。这里面有同学们的自画像,你们想看看、想听听吗?然后课件呈现两名特征突出的小朋友的自我介绍。通过倾听自我介绍,可激活知识与思维,奠定写作练习基础。师:在画册中,还有其他人的“画像”,这是我们熟悉的人物,请依照描述来猜猜画的是谁,边描述边呈现相关文字:他瘦高的个子,一头卷卷的长发,长长的脸,不大的眼睛常闪现一丝笑意。宽宽的嘴,薄薄的唇,能说会道,讲话幽默风趣,让人捧腹大笑。他主持的《非常6+1》、《幸运52》等节目深受观众喜爱。那么他是谁呢?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根据人物性别、职业、外貌等特点,同学们很快猜出他就是李咏。对于学生而言,猜谜是喜闻乐见的方式,同时,因对象特点鲜明,能很快猜出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也让他们初步感知本次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人物特点。2.展现例文,揣摩写法。(1)观察画像:教师展示文中画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画像上的人物有哪些特别之处?(2)揣摩例文写法:读读例文,看看作者由哪些方面对武建设进行了描述?要求学生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写法,总结规律。3.迁移应用,画像介绍: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相片或画像,同桌之间相互介绍,如谁的画像?外貌特点?性格爱好怎样?然后教师指名学生由人物的外貌、爱好、性格等特点加以介绍。(语言表达是写作的基础,当学生表达水平提高后,才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学需要巧妙引导,让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表达。)4.学生写作,相机指导:书面介绍画中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特征,还可以举几个例子。
二、多元评价,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在写作练习中,若要写出优秀文章,需要多次修改,以提高作文质量。另外,在生本教育中,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讲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改、互评,实现多元评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感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