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范文1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1,至2004年我国入境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境市场的接待人数和接待收入已具相当规模[1,2]。在2000年国家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确立了2020年我国要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又面临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已经有学者从旅游管理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情况并提出了改革意见[3]。鉴于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逐渐退出精英教育的舞台,转向大众教育,因此分析更高层次的、更能代表学科研究趋势的硕士、博士点的设置情况,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本文着重于硕士点设置情况的分析,博士点的分析将另文阐述。

 

三、硕士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统计结果表明,截止2007年,全国共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114所高校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共有专业数120个,研究方向387个。大部分高校拥有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但也有_些高校在不同的院系中同时拥有多个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如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以及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等。

 

(二)院系分布情况分析

 

目前中国旅游管理硕士点挂靠的院系,仍以"工商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最多。但表1同时也反映出了另_种讯息,那就是正如有学者对该专业设置所提异议一样,[4]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在"旅游学院/旅游学系“地理/城市/资源学院“经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也有相当的分布,这说明,随着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学科地位上,学者们在"管理学一工商管理一旅游管理”这样的专业设置背景下,正在尝试"旅游管理”专业同其他专业交叉和学科地位的调整。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硕士点挂靠在地理类(包括资源、环境、地理等)院系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旅游,尤其是中国目前旅游的主要内容仍以游山玩水、观赏地表起伏和地表覆盖为主,而这属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同时,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大都开设《旅游地理》和《中国自然地理》这两门专业课,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地理知识对旅游及旅游管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旅游管理在旅游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在政府部门、旅游单位、旅行社对景区规划和管理、客源分布和管理、景区应急反应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5]可以预见,地理知识尤其是基于3S技术的现代地理知识、分析和思维方法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2.研究方向数量分布情况分析以旅游管理硕士点研究方向的数量统计,前四位院系的位序基本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它们之间的相对比例。通过表1我们发现,其他三类学院的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唯独"旅游学院'’所占份额由专业数量的20.8%上升到方向数量的27.1%,上升超过6个百分点。通过计算"方向数/专业数”指标,可以发现,"旅游学院”该指标最高,达到4.2,而其他专业数较多的院系通常比例在2.8〜3.1之间。究其原因,可能是旅游类的学科内部分化较细,而交叉类专业相对拓展不足所致。

 

(三)院校类型分布情况分析我们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在高校中院系分布情况进行分类汇总,此,本文不将其计算在内。

 

由表2可以看出,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广泛分布于师范、财经、理工、农林、语言等各类院校中,这一方面说明了由于旅游业经济地位的提高,已经引起了各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另_方面也反映出旅游管理交叉学科的性质。而这一性质从院校类型的整体情况也可以得到印证: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类院校中的比例达到了64.9%。这说明,各类专业院校都在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目前处于学科分化和深化阶段。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在理工类院校中居然占据了不小的比例,这说明中国旅游管理的研究有文理交叉的趋势。这可能与国际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趋势有关,目前旅游管理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旅游管理的信息化。理工类院校在此方面有较强的学科和技术优势,旅游管理专业与理工类院校的结合,虽然有相当_部分仍然挂靠在管理类专业门下,但同样可以吸收理工学科的传统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学科优势,使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研究旅游管理,从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开拓旅游管理学科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有助于提升中国旅游管理的研究水平。

 

(四)区域分布情况分析

 

统计旅游管理硕士点的区域分布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共有26个省份(不计香港、澳门、台湾)的不同类型的高校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占全国大陆省区数的83.8%,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这说明,就空间分布而言,目前中国的各个省份都已经对旅游业的地位、个省份的重要投资和发展方向。

 

我们将这种地域分布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图1,图2)。发现,硕士点空间分布仍然存在区域差异。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拥有旅游管理硕士点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即使西部地区有些省份拥有硕士点,但也通常较少,如新疆(2个)、甘肃(2个);而对于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到目前为止还未设立旅游管理方向的硕士点。这一方面说明旅游及旅游管理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西部地区的旅游开发、旅游管理尚未完全起步。但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蕴涵着巨大的旅游商机和潜力,尤其是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部地区将迎来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契机,旅游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将凸现,其培养也将受到高校的重视,虽然可以通过引进中东部管理人才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毕竟不如本地人才对本地旅游资源更为熟悉,更有感情。因此,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西部地区也将和中东部地区一样,在高校中开辟培养旅游管理类硕士及以上的专业人才。

 

四、结论和讨论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范文2

【论文摘 要】文章在市场调研及网络资料收集基础上,对重庆市七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激烈的高校市场竞争中,重庆七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细化,专业认知度存在较大差异,专业依托背景与专业需求存在一定缺口,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个人研究方向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差异化发展定位,认知度提高,专业需求和教师个人研究统一的发展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是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方向,其主要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培养旅游业急需,具备旅游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旅游业管理部门、星级饭店、大中型旅行社、名胜景区、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旅游营销学、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法规、资源规划与开发、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英语等。

重庆市设置本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数量较多。据统计,重庆设置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有12所,每年在校学生人数约为5000~10000人。学校类型有公立和私立民办两种。本研究选取有一定知名度的七所院校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三峡学院旅游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发展进行分析并找到发展对策。

一 研究方法介绍

一个专业的合理发展需要从依托背景、师资队伍、学生认知、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对一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专业都依托其所在学校或学科而存在。学校性质和发展将影响到一个专业的长远发展。文科类院校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观思维能力较强;理工科院校则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较为规范和有条理性;综合性院校则二者兼备,交叉度较高。学科背景对专业发展竞争也有较大影响,我国旅游管理所开办学科背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地理学科背景,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强,适合旅游规划总体设计,这部分比重最大,约为40%多;二是管理学科背景,其突出宏观管理理念应用,具有较高的宏观管理能力;三是历史学学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提高上具有优势。

2.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基于对相同专业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和社会对专业需求分析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它决定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和学生将来的专业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专业定位基础上的课程合理安排设计,主要体现为课程开出的先后顺序、课程群性质合理划分及配置等。

3.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和竞争实力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专任教师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最好与专业方向有机统一;其职称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实力,同时也将影响到专业竞争优势。

4.实验体系

专业竞争必须考虑实验体系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在重视基本理论基础上更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个性,实验体系中的师资配置、仪器设备、实践体系等都直接关系到专业培育人才的合格与否。

5.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度。社会认知度高低将决定和影响专业招生效果和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同时也是检验专业所在院系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资料收集,按照前面专业发展分析路径,我们将重庆市内七所高校相近专业各要素进行态势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专业所依托学科背景和学校背景,其影响到学生对其认知度和专业竞争地位。据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学校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权点的211重点建设高校,有的是无硕士授予权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也有较大区别,总体看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管理学学科背景,如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一类是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一类是依托文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工商大学依托思想政治专业和中文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系设置在人文学院下。

2.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也是反映一个专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主要通过师资数量、师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师资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标来综合体现。七所高校本专业师资竞争态势:在职称结构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级职称比重分别为58%、16.9%、47%、46%、51%、54%、40%,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较复杂。在研究方向上,就专业接近程度上,地理学和管理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接近度最高,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接近度存在一定问题。在科研获奖上,西南大学最靠前,重庆师范大学次之。在学历结构上,七所院校中,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稍为落后,但总体结构较为合理。

3.实验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应用性、专业特性要求实践实验体系的完备。实验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构成、实验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实验人员配置等。七校实验体系如下:在实验师资配备上,三所院校无专业实习实验老师,一般由任课老师担任实习员,这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影响教师开设实习环节的积极性。在实习基地和实习体系建设上,西南大学明显落后其他院校,这可能是该专业不太受学校重视所致。在实验仪器和设备上,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三峡学院较为滞后,可能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训练只要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器材设备所致,也有可能是专业定位所致。

4.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专业描述和授予学位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匹配专业定位,课程开出先后顺序是否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与专业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标之一。总体看来,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进行差异化定位,有的偏重于传统的酒店方向,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会展旅游、旅游策划等,如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就课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专业定位和课程匹配度都还尚可,但课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较大差异,重庆工商大学选修课比重过大,西南大学专业主干课比重大,其余学校都是3∶3∶4,一般来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群专业要求3∶3∶4比重较合理。

5.认知度

认知度是一个人或社会对某事的整体看法及评价。社会对一个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将影响其专业方向选择,认知模糊或认知度较低则要求专业在发展时必须进行改进或调整。认知度包含专业知晓度和专业美誉度。知晓度可以通过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其结果为:西南大学旅游系1710000条,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1020000条,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987000条,重庆工商大学696000条,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条,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636000条,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606000条。西南大学的网络认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学院整整多出一倍。专业美誉度通过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就业流失率测算,据中国旅游报报道,重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率仅为30%,专业就业流失率则高达到65%。

三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院校专业定位特色度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与市场接轨性不高

按现代市场竞争理论,高校专业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定位,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据前统计,仅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进行了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化发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大专业下的传统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进行专业拓展时考虑市场变动需求不够,主要是旅游行业发展变动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方面,会议会展和专题旅游方向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3.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两所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四 重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高校中,除西南大学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来自于重庆本地,所以其专业定位和拓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考虑重庆其余高校竞争实际情况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两个层面专业发展定位。所谓放大型专业定位就是突破传统旅游专业局限于远距离和长时间研究特征,进行全方位休闲专业定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就业面较宽,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长。缩小型专业定位就是在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大方向基础上进行分市场群体的专业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务酒店课程群设置,瞄准重庆商务客源日益增大趋势;旅行社方向深化专题旅游课程群设置,瞄准旅游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趋势;同时新增会议展览服务管理方向应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划方向,因为本科旅游专业竞争不是服务技能竞争,而是营销策划竞争,是创新能力竞争。

2.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所谓外引,就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内联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高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

3.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与研究方向有机统一

通过进修、在职攻读学位、学术交流、企业顾问等方式提高部分非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进行合作与专任教师培养。让教师参与国内外知名酒店、景区、旅行社和旅游规划公司实践合作,担任见习经理或管理咨询顾问。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旅游学术年会交流或论坛研讨,积极与旅游理论前沿领域接轨。

参考文献

[1]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25~26

[2]田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就业了吗?[n].中国旅游报,2010.7.28

[3]胡弼成、陈远位.尽快为高校学生开设思维课程[n].科学时报,2010.6.1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范文3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使之不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享受,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这就促进了我国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尽管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剖析当前旅游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促进新时期下我国旅游管理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旅游管理;发展;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6.248

在新时期背景下,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的朝阳产业,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还有利于提升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并且可带动和推动多种产业的发展。基于此,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旅游行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旅游企业的不断增多,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影响着我国旅游行业的稳定发展。故而相关部门需要不断优化旅游管理发展,最终确保旅游行业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1新时期我国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1)多头管理,体制亟需创新。旅游行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该行业的特征主要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只有积极打造“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才能够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良好发展,然而目前很多地区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欠缺长远性、全局性的战略规划,主要表现为:旅游管理部门欠缺旅游资源管理职能,无法统筹旅游业的综合发展;同时旅游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这就导致管理主体过多,致使旅游管理中存在各行其是、多头领导等严重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严重阻碍了旅游管理的发展[1]。

(2)政企不分,旅游资源的开发落后。对于各地区旅游景区的管理,经过明确的相关部门的管理权,然后经营权却存在多重方式,包括:经营权转让、合作经营等,这就使得旅游经营管理缺失,影响到整个旅游景区的效益。同时,在旅游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并没有做到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导致整个旅游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等问题,加上相关管理人员无视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服务及规划,这就致使旅游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

(3)职能分散,监管不到位。在旅游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也就是旅游管理职能存在分散化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第一,旅游协调政策不紧密,难以促进旅游业的统筹发展;第二,旅游业涉及到多行业,致使市场监管职能由多个部门负责,这就极易引發监管不到位、问责缺位等问题[2]。

1.2欠缺有效地生态旅游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为适应这一国家号召,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主要是基于保护生态环境,在不妨碍人类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促进人类生活的发展,其具有保护环境、生态友好的优势。然而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阻碍着旅游行业的良好发展,主要体现为:没有明确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人们没有正确认识生态旅游;相关部门为谋求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这就严重破坏了区域生态;缺少专业人员的管理和指导,没有明确的生态旅游经营理念等[3]。

2新时期优化旅游管理发展的策略

2.1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

(1)统一管理,打造出“大旅游”格局。在旅游管理过程中,旅游管理部门应当严格依据“小机构,大社会”的要求,将“统一管理”作为基本思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且有效地整合,将区域内的核心资源与景区进行充分突出,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统一,一同打造“大旅游”格局[4];(2)三权分离,促进市场化运作。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各区域应大力推进旅游景点所有权、管理权及经营权的分离,促使旅游市场化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整个旅游市场形成各类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3)协调职能,加大监管力度。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各区域需构建完善的职能协调机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旅游产业的监管水平。

2.2制定有效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

(1)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路线,提升大众对生态旅游管理的认识。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游客群体的旅游环保意识;第二,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强化区域内居民的旅游管理意识,使之能够了解生态旅游管理的相关知识,严格依据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对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5]。

(2)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资源,确保资源的长久利益。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从整体性出发对区域内旅游发展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全面掌握区域的资源情况,然后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发展规划,还应在强化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最终确保该区域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

(3)政府强化管理,促进企业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强化市场监督,通过出台一系列法规,来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实现对游客权益的有效保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还可在旅游管理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有效提升我国旅游管理的质量[6]。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旅游管理;问题;对策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追求精神需求,旅游业随着发展迅速,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无限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旅游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旅游管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扩大旅游业的规模,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层次,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的体制较为落后

在我国大多数的旅游景区,其管理制度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不明确的管理权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的景区所属的职能部门不同,同时景区的区域位置中相互交叉,使得旅游管理比较混乱,相互制约,不便于协调统一,于是造成落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阻碍了景区的开发利用。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雷同

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产品供需错位,在项目开发商忽视广大游客的需求。我国景区的主题公园项目缺乏独创性和参与性,不能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一些景区不考虑自身的特点完全模仿成功的品牌,不仅不能获得成功,同时也使得那些成功的品牌陷入恶性竞争中去。

(三)旅游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与旅游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旅游通道周边的绿化程度不高,城市生态和景区的环境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游览通道的建设落后,景区内排污水和垃圾处理的设施比较缺乏,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品位低、形式单一、经营死板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很大一部分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过多的注重短期利益,不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忽略管理制度,造成旅游业的发展没有生气和活力。另外,我国旅游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滞后发展的旅游服务业且技术含量不高,无法向知识密集型旅游业转化。忽视旅游业的社会效益。

三.加强旅游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在行业自律方面

(二)广泛开展信息交流活动

通过旅游媒体宣传、旅游曝光等方式进行旅游管理,使得企业的视野得到开阔,便于借鉴先进的经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导航的作用。

(三)适时举办各种活动,丰富了行业交流内容

为了提高导游的素质,开创文明导游,可以开展导游风采大赛等,为导游争先创优提供氛围,推动导游提高其业务能力。例如:为了打造旅游餐饮文化品牌,开发地区特色菜肴,推广民族特色的菜肴,可以开展旅游宾馆厨艺大赛;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培训班,请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报告,树立榜样人物,提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为了增强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可以开展旅游企业文艺汇演活动,增加员工之间的互动,使得大家彼此了解,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四)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

开展旅游交易会,进行景区宣传,是政府宏观旅游形象宣传的重要补充。

(五)旅游企业与地方旅游部门联合开展旅游诚信活动

大力开展旅游诚信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旅游企业的形象,而且对旅游企业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的对策

(一)由明确的行政主体实施统一的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的改革的目标是政企分家,明确管理主体。分离旅游景区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可以有效的解决政企不分家的现象,同时也可以保证资金充足,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二)应用多种行政手段以加大旅游行政监督与处罚的力度

行政管理手段应该多样化,即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及行政强制共同作用,使得行政管理职能有效的得到发挥,根据相关法律和当地的特点,制定适合的行政监督与处罚规章,并且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充分利用社会舆论作用,提高旅游管理的执行能力,推动旅游管理与建设。

(三)推进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根据人们的需求,重点建设旅游项目,加强投资力度,推动旅游项目的建设,提高接待游客的能力,保证施工质量,发展潜力项目,提高游客的关注度。

(四)拓宽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途径

抓住旅游发展的机遇,加强旅游管理建设,有效的结合旅游资源和商业资本,促进旅游管理和开发的发展。

(五)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以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严格根据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管理能力,开展诚信工作,满足游客的需求,加强监督工作,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质量,提高其发展层次。

五.小结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旅游业,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尽管目前在旅游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旅游管理,可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石灰效益。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范文5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我们现在对生活品质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仅仅的满足于“吃饱穿暖”的阶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产业作为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一种表现形式慢慢的变成人民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繁荣,旅游业从一个不被人民大众重视的行业逐渐被人们关注起来。人们已经的发现旅游产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大。这种经济发展刺激旅游,旅游业发展驱动经济的方式已经被许多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认可。然而伴着旅游业的兴旺,其发展会遇到的新的难题和新的瓶颈。我们当务之急是政府要寻找一个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旅游模式来替代现有的旅游管理模式。旅游行业作为一个公共行业的发展,政府的干预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本文通过对旅游管理现存问题的提出和对新模式的摸索,分析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旅游管理;作用

一,我国旅游业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行业,它是以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提供各种服务性劳动而取得经济收益的经济部门。毋庸置疑,我国现在所延续使用的政府占主导型的发展旅游业的形式在我国开始发展旅游业的时候曾经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繁荣,游客的所追求的旅游方式不再单一,开始有了体现自己独特品味许多不同的追求。这就要求旅游业要全面的提升才能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而我们的旅游管理仅限于对星级旅店以及旅行社的小范围管理,这样就直接导致旅游政府管理部门在管理旅游业时不能够起明显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旅游管理制度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我们当务之急是政府要寻找一个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旅游模式来替代现有的旅游管理模式。现如今我们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旅游管理主体单一,职权有限,难以支撑旅游业的繁荣。

从政府自身机构来看,各个地方均都存在着管理旅游业的行政部门。但是,旅游资源却在没有形成旅游主管部门之前被分散到政府机构的多个部门来管理,例如,林业类旅游资源属于政府林业部门,园林类的则属于建设部门等。当地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与当地拥有旅游资源的其他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各自为政,没能形成有效的配合,影响了旅游政策发挥的整体性,甚至有时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从现有的旅游业的管理体系来看,我们的旅游业的管理还是集中性的管理,无法依据市场经济做调整。旅游主管部门只能被动的强制性的执行上级部门分配的任务,而作为旅游业最关键一环的旅游管理对象很难参与到旅游管理中。我们的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被管理对象的参与,他们的建议是我们旅游业前进的动力。

2. 旅游的管理是以结果为主导的,而非原因。

在我国现在的旅游管理体制中,我们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都是以结果为主导方向的,并非是从源头找问题根源进行预防治理。虽然我们每年投入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去整治旅游市场规范,但是都是治根不治本的。问题的源头没有被遏制,可以提前预见的问题没有去预防,这造成社会的资源被耗费,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只会越积越多。

3. 旅游管理目标是纯经济目标,社会和环境目标关注较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我们政府现有的旅游管理体制对旅游业发展好坏的评定标准是看接纳游客的多少和游客增长所带来的旅游业整体收益的增加。所以,当地政府更加倾向于实行能短期提高旅游收入的方案。这些方案一般只顾眼前利益,对发展可持续性的旅游产业关注不够。

4. 旅游管理绩效的好坏的判断标准是看领导是否满意,而不是看游客的满意度。

现在的旅游产业开发缺少优秀评估标准。当地政府往往为了让上级领导满意就把当地旅游业开发作为“面子工程”来做。违背了市场规律,最终会导致投入和产出不对称的现象,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二,政府在旅游管理中应当起到的两大作用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的繁荣所设置的机构,它的功能应该表现在以下两点:

1. 补充和完善关于旅游业的法律政策,加强旅游市场的管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其次,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引导旅游业进行科学的发展。这样才能给旅游产业的发展制造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中去。

2. 随着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顾客是上帝的原则”理念越来越得到经营者重视。而我们的旅游业管理部门就应该“以游客是上帝”并且通过市场调节,为他们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性价比较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各种便利的旅游基础设施。游客的要求得到满足,我国的旅游业才能持续的蓬勃发展下去。

三,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职能设计

上述提到了在旅游管理中政府所起到的两大作用,我们从中得出结论政府在旅游管理的职能应该有以下几点:

1. 制定和补充旅游法律政策,使当地管理旅游的政府机构对旅游业的管理实现有法可依。只有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人们才会加强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和维护旅游的规定,游客本身的利益才能不被侵犯。只有依靠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旅游市场才能有序健康的发展壮大。当我们的政策有效合理的时候,当地的旅游资源才能被有效的调动起来,与当地的旅游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旅游业的整体性,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对出现的旅游问题,我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深入调查,从源头上找到问题的实质原因,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来解决,这样既可以减少浪费资源,又可以根治问题。对于那些可以预防的我们要提前做出预警机制,用边预防边治理的方法来治理。

3. 进行旅游地软硬件的建设,努力以游客为中心,为他们创造一个优良的旅游氛围。旅游地的硬件建设是指旅游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软件建设是指旅游形象的建设和宣传以及旅游衍生产品的推广。所以,政府部门有义务对旅游地的进行建设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诸大建,管理城市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M].上海:同济人学出版社,2004

[2]张广瑞等主编.旅游绿皮书:2002.200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范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力资源;酒店;利益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作者简介:许志杰(1974-),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1前言

酒店实习管理涉及到酒店、学校以及学生三方的关系,尽管在课程设置上它属于学校的实践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学校对此并没有特别的管理权限。学生在校外接受实践教育必须服从企业规章制度,认同企业文化,而学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风格与类别相差迥异,学生在酒店实习中要逐渐地接受与调试才能够从校园学习中转换过来。在酒店实习中,学生要兼顾处理到各种因素,校方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关系到实习效果好坏的关键。针对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的认识酒店实习实践课程设置,可以从整体上提出优化课程的建议。

2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实习相关利益分析

高校旅游管理教育是和旅游行业对口的专业,其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作为旅游中一部分的酒店行业,自然就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一部分。酒店行业作为服务性企业,归根结底是以获得利润为主要目标的。而学生的实习为酒店管理的预算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一旦酒店实习达成,学校、酒店、学生就处于三方博弈的利益竞争状态。首先,学校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在教育课程设置上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安排为酒店实习。这种教育安排将学生接受学习的地方从学校转移到酒店,纯粹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知识,学校节省了部分师资力量以及教育设施,减少了对学生管理的成本。同时,将学生批次地安排到酒店实习可以从酒店利润中实现分成。酒店引入学生实习可以缓解酒店的工作压力以及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学生被酒店安排到客房部等工作辛苦的地方,在学生实习期间实习的工资较正式员工的工资要低,也就是说酒店用较少的资金获取了同样的生产力。学生在酒店实习中根据学校统一安排,为了修完学分参与酒店实习工作,但是在工作中所得到的回报要远远少于实际中的付出。同时,学生在实习中获得了行业发展的认知,也在接触社会中创建自己的社交关系圈,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完善了自身的素质。

3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实习出现的问题分析

旅游管理酒店实习将学生纳入到社会中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理应获得相关的报酬,在实践中学生要处于学校与社会中的中间状态,还要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来自学校组织上,有的是酒店管理上,有的出于学生自身的不适应。

3.1学校组织方面的问题

学校在安排学生进行酒店实习管理中没有进行实习具体问题的分析,在动员学生进行实习准备时将遵守的条例规则明确地列出,但是却没有详细地介绍处理问题的方式。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和实践课相结合,但是却没有师资力量在实践课上悉心指导。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完全的由酒店方面统一管理员工,所以实践课变成了学生从工作中自我认知自我学习的单纯课程。

3.2酒店管理方面的问题

酒店在对学生实习上并没有采取特殊情况特殊化处理,而是根据酒店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将学生安排到一些紧缺人手的客房部,特别是一些酒店根据特殊需要对实习学生采取差别化对待,一些相貌和个子较高的学生将会被挑选。酒店在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将学生与正式员工同等对待,在人力资源分布上学生没有多样化的选择,不能定期地调换工作。

3.3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在酒店实习中没有校园学习的优越环境,学生将完全的处于被管理以及约束的状态。学生要按时高标准地完成酒店安排的工作。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地带,学生还要在逐步的调适中找到自己的状态。在一些较远的地方实习,学生还要处理与其他员工语言上的沟通问题以及生活上的矛盾问题。学生从优越的环境下进入到艰苦的工作状态,还要面临着自己的心理压力。

4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对策

酒店实习管理出现的问题关键在学校酒店以及学生三方没有形成合理的机制,在遇到问题时,三方不能共同解决,这就导致了在实际实习中矛盾现象偶有发生。

4.1严格筛选实习酒店名单

实习酒店的确定关系到实习环境,学生实习的质量。学校在对学生的酒店实习工作前应该到实地考察了解酒店的相关情况,并与酒店管理层商议实习事项,明确实习权利责任主体的范围。对酒店进行资格审查,观察酒店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条件以及酒店能否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完善综合素质。

4.2建立实习反馈机制

学生在实习时,校方要时刻对其进行跟踪评价,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实习反馈机制可以将酒店管理纳入其中,通过酒店的管理评价来定位学生做出的工作。实习教师要带队进行指导,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密切地联系起来,在相互的帮助与监督中提高实习的质量。

4.3重视实习学生情况变化

学生在实习中会遇到各种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自身不能够完全的解决,需要外界提供帮助。校方要在实习中重视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及时地疏导学生的情绪,同时校方要建立导师联系制度,规定导师指导特定学生实习,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上的对接。指导教师要积极地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

参考文献:

[1]苏勇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中的应用研究——以宁波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8-10.

[2]陈国生,陆利军.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旅游研究,2011,(1):82-86.

[3]胡萍.基于TQM理念的酒店实习管理探索[J].中国商贸,2011,(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