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新型化的要求。我认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正确看待课程改革,树立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我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三)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语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重视各种观念的交叉与共存,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四)要有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

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要能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从课堂活动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使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他们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获得,而课堂活动则是最好的实施办法。高中新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强调加强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大量增加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课堂学习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

当然,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纪律观念、教学条件等原因,活动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混乱、冷场、答非所问、时间不够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我们应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从改善师生关系如手,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只要求学生尊重老师,所谓师道尊严,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割裂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缺乏必要的沟通。

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甚至暗中和老师对抗,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新课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实施者、探索者。

教学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东西。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都是教学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 这就要求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力、情感的生成,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介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中各类注释,研究课前提示、课后习题,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语言特色。

(四)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教媒体,在声、影、形等方面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势,活化了教育方法,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是以“大锅饭”的形式而采取的群众性的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略每一个学生们的学习差异,只知道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授课,从而出来了“胃口好、消化快”的学生“吃得比较饱”,而“吃得慢且消化不良”的学生只能呆望着的不良情况,而且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教师们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没有过多的参与他们的“成长”,所以使得学生们学习自信心不高、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升,教师也找不到解决根本的教学原因,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在发展的进程中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分化学生能力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随着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不断深入,其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这些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上。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对具体分层对象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例如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个性发展、生活环境等都是有所差别的。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时,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面向全体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及状况,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考察,从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探究能力、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其次,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还要紧紧围绕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及课程标准进行。学生的划分基本可以分为A层和B层。A层的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学生自主性较低,而B层的学生认识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例如,在进行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时,教师对教学要求的设计就要有所不同,对A层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让他们先对教学的语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去理解课文、学习课文,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课后的习题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对B层的学生,教师则要提高教学要求,在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之后,就要尽可能地去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并进行适当的教学拓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层次划分,同时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不同的学习层次进行语文教学,才能够真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提升和发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法的第二步骤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需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A层学生,教师可高标准严要求,在学生有效的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可适量的为学生添加"辅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B层学生教师可完全按照教科书制定教学目标,使B层学生吃透教科书内容;而C层学生,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制定的简单一些,逐渐消除差等生对于高中语文的恐惧心理,就像一则小故事里说的:有一只小毛驴非常懒惰,主人只好动脑筋想办法,在小毛驴头上绑一根杆子,上面拴着萝卜。小毛驴为了能吃到萝卜不停的向着萝卜前进,离萝卜永远只差一步的距离,这根萝卜是小驴前进的动力。学生也是同样的,只有将教学目标制定的触手可及,才能使学生有不断前行的动力。

三、对考试测验进行分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测验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测验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亦可使学生了解有哪些知识点尚未"吃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需对学生的测验内容进行分层,优等生与差等生做相同的题目会导致优等生自满、差等生自卑的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前行,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考题。例如:教师在设计测验试题时,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而定,A层学生出难题;B层学生正常出题;C层学生出易题,该出题方式可使学生的卷面成绩达到理想,增加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努力奋进。

四、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对其教学评价具有差异性要求。与传统教学评价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同,分层教学评价考察的是各层次学生层次目标实现的情况及发展状况,对各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同时,评价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要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对实现层次目标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高中语文课堂实行层次教学,不仅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而且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具科学性。这意味着分层教学是一项难度大、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还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

结语:总的来说,分层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引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展开有效的语文学习,而且还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层次,避免班级中出现教严重的两家分化现象,以此有效的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晓寒.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才智 2014年17期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3

一.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人格

高中语文是人的愿望、情感、思想的直接表达,是人的追求、理想、思维、判断的直接体现。中学教师要联系自己的生命体验,解读其中的人文内核,引导学生吸收语文的精髓,体悟语文的文化精神,从而唤醒学生自由的心灵,构建学生良好的人格。如教学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教师不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积累与运用上,而是注重通过文中的细节,揣摩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情感。特别是理解文中“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于此,大类女郎也。”这两处细节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祖母对自己关爱的情节,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孝”的教育和感恩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命状态(不要整日默默于此,大类女郎)学会调整自己,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不要整日在作业堆里做文章,努力显现当下的生命活力和精神存在的意义,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由教授知识向培养人格倾斜是人文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摆脱了知识为本位的功利主义的束缚,摒除了肤浅的道德说教,充分激发了生命激情和活力,使主体自觉地达到解放心灵,自由建构人格的目标。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形精神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其根本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语文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思想与情感,达到唤醒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1、让学生在体验教材中唤醒美好情操

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选进语文教材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这些含义深沉的文字,负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塑造了众多富有情操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朱自清与父亲的温暖亲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执着爱情、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纯洁友情,还是余光中的故土之恋、杜甫的家国之忧、辛弃疾的志士之悲,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教材;无论是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丹心照史、宁死不屈的文天祥,还是目光如炬、嬉笑怒骂的鲁迅,甘于清贫、坚守气节的朱自清,都是具有美好情操的人格楷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做好向导,善于点拨,再经学生的换位思考、换位体验、反复解读、咀嚼品味、思索深化,久而久之,必能让美好的情操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学生心灵,从而唤醒沉睡在他们心中的美好情操。例如,《我与地坛》中有对深挚而毫不张扬的母爱的感悟,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那些感情深沉的文句,帮助学生理解“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体现父母之爱的点滴小事,从而教会学生透过平凡而琐碎的生活细节去感受父母伟大而深沉的爱,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愫。

2、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形成自主精神

语文学科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些读书社,经常开展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组织一些读书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佳作展览、书评、影评、剧评、辩论赛、专题讨论研究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开对话,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还可以布置一些合作性作业,鼓励水平、特长不同的学生自由结合,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如主持一次广播节目,出版一期墙报,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分角色进行朗读或演出等。通过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教材,还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间的理解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4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问需坚持的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①实用性原则。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语文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在提问中,教师需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②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坚持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的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语文学习能力不同,进而对于知识的理解速度和理解程度也不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低,如果提问的难度过大,将导致这类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也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较大,以扩展这类学生的思维,实现语文学习上更大的突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高质量的完成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任务,具体的提问策略包括问题的设计策略、提问的时机策略以及问题的总结策略等。具体分析如下:

1.问题的设计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而这也是提高提问效果的重要保证。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主要应结合本堂课实际的教学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应的知识点,根据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设计,而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回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教师通过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能够提高提问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提问下,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此外,教师在设计语文问题的时候,还应该设计多个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语文学习效果。

2.提问的时机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把握提问的时机,如果时机把握不好,将无法将提问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在把握提问时机方面,教师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教师在讲述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应给予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理解和消化,然后提出与此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采取这种提问时机的依据就是在学生理解完知识点之后再思考相应的问题,其思考的效率会更高,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②在本堂课的所有知识点都讲完之后,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就是将本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快速的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以实现最佳的解决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3.问题的总结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长文短教;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长文短教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根据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分散,提取教学内容中的精华,进行整合并着重讲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方式。本文深入研究了高中语文长文短教的方法,并提出了几点策略。

一、认识长文短教的具体内涵

教师作为长文短教的关键引导者,应该明确长文短教的具体内涵,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完成学习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开展长文短教的教学程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如:怎样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怎样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等等。然后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不断地进行钻研和整合,并将知识条理化,提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避免传统语文“满堂灌”教学的种种问题。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出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长文短教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自主探究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二、明确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气氛

科学有趣的问题是引起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首先,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探究,精心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方式;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因为问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合理地构建教学过程,提出合理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提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小学、初中时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再问:现在同学们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在讨论中会发现自己的梦想有所改变。最后教师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梦想会有所变化,是因什么而改变的呢?这样逐渐引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使学生逐渐明白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方向来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理想。另外,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确保长文短教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中的人物个性、事件发展过程等进行细致地分析,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首先,教师应该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为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从语法等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后,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去总结,培养学习的总结能力。这样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法能力以及总结能力的训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约束,让学生能够最快地掌握所读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的精妙之处,使其充分体会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和魅力,同时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掘长文短教过程中的精华,从而更好、更科学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

高中教师在开展长文短教教学时,应该站在语文教学的立场找准切入点,提高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且还要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从整体入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较长的文章,教师不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略读,然后再大致了解一下是否还有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对出现疑问的部分在进行精读、分析、探究,最后对探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整合和归纳。其次,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这种方式能使教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并以此为关键点展开长文短教的教学任务。最后,从课文中心句入手。很多课文中都有中心句,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中心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入;同时有些课文的中心句还能够呈现出课文的结构,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方式能够将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呈现得更加直观和清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长文短教教学过程中,找准文章的切入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还对学生今后自主学习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利用长文短教方法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合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式和技巧,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童.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J].教育导刊,2013,2(06):12-13.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1.引言

1998年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首次被提出,并在2002年实现了在基础教学方面的全面推广,日益成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热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基础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着重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2.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2.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处在以教师单向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境地,语文课堂教学枯燥、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活力和创造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1]。

2.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和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也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最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人文素养,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2]。

3.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能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4.1树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民主、生活、合作、对话、活动等教学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理解上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民主、合作、对话等策略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民主,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生活、活动策略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化,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的应用能力[3]。

4.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体会到参与语文学科研究的乐趣,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语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和团队能力。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4.3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语文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4]。

4.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故乡》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谁偷了碗?”,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

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4.5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学生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还要注重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5]。

5.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和误区。部分教师因为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认识不足,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忽视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挫伤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难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加强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真实意义上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何跃.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特性及运用[J].中学语文:下旬,2011,(8):11-12.

[2]郑炳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下旬刊),2012,(2):148-149.

[3]焦咏梅.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下旬刊),201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