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疗患者健康教育

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因素。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一百多万妇女患有乳腺癌。但男性患乳腺癌的机会比女性要少100倍。目前,外科手术仍为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基础与临床研究均证实,乳腺癌在临床确诊时50%~60%已有微小转移灶存在。单纯的手术治疗无法将乳腺癌根治。而作为全身治疗的化疗,日益被重视,术前化疗可以促使乳腺局部肿瘤和转移灶的退缩,扩大手术适应证及缩小手术范围。还可降低癌细胞的活性。预防术中肿瘤细胞的播散,控制临床上未发现的微小转移灶,降低乳腺癌的转移,以及提示肿瘤对所用化疗方案的敏感性药。实践证实术前化疗具有降低分期的优势,欲使化疗顺利进行。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1  健康教育的问题

    1.1  恐惧  100%的患者都有恐惧心理,患者的恐惧心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受社会上“癌症=死亡”的错误认识的影响,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或死缓。这种对癌症的恐惧主要来自对死亡的恐惧。二是化疗的不良反应恐惧。由于化疗可能引起呕吐、脱发、局部皮肤坏死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错误地认为化疗药物是一种毒药,这种恐惧主要来自对化疗药物的不了解,化疗知识的缺乏及对化疗后的自我形象的担心。

    1.2  焦虑  患者的焦虑主要来源于知识缺乏,因大多数患者错误地认为,手术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方法,手术越快越好,而术前化疗使等待的手术时间延长,患者焦虑的情绪会随之增加。

    1.3  忧郁  这种情绪主要来自家庭条件较困难的患者。对家庭经济的担忧及强烈的责任感,会使患者产生忧虑,由于术前化疗使其等待手术的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患者焦急忧虑的情绪也会随之增加,而不良的情绪,对预后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2  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制订健康教育处方,使每一位患者身心都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2.1  消除患者对癌症的恐惧  坦诚回答患者的疑问,耐心地给患者讲解癌症的有关知识,告诉患者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的发展,有许多癌症可以治愈,有的甚至可以根治、恢复正常生活,根据患者的理解及承受能力,适当解释病情,告诉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及预后的影响。给患者讲述以前成功的病例。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另外还应适当对患者进行死亡教育,以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

    2.2  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  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术前化疗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2.3  消除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恐惧  根据患者的理解及承受能力给患者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  化疗健康护理

    3.1  一般护理  化疗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充分了解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3.2  口腔护理  指导注意口腔卫生及鼓励患者进营养丰富的食物,协助患者制订合理食谱。

    3.3  胃肠反应  胃肠反应是患者自述的最严重且最忧虑的化疗不良反应,故化疗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消除房间异味,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应及时处理,呕吐严重者,应给予静脉营养,不宜在饱餐后或空腹时行化疗。在饭后2~3 h应用化疗药物最佳,饮食宜少量多餐,化疗期间不宜食过饱及过油腻的食物,防止因胃肠反应,导致营养不良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3.4  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化疗的同时应按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定期检查血象,应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实施隔离治疗和护理,限制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 肝癌;动脉泵;化疗;健康教育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disease and health status,they were given the health education about the disease prevention to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From February 2007 to March 2009,17 case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arterial pump chemotherapy which adopts a “three-stage” type of health education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liver cancer;artery pump;chemotherapy;health education

健康教育是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1]。本组对17例肝癌患者进行动脉泵化疗前、化疗中及化疗后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35~72岁,平均53.5岁,经超声及病理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肝癌。泵化疗共6个疗程,21天为1次,6次为一疗程,1年内分期进行,结果14例已顺利完成化疗,康复出院,随访1年,患者生活均能自理,将继续随访;2例仍在继续治疗中;1例首次化疗后,因广泛转移,衰竭死亡。

1.2 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皮下置入式化疗泵系统,该系统为泵体和导管两部分,泵体埋在下腹部皮下,导管一端和皮下泵体相连,另一端置于肝左、肝右或肝固有动脉[2]。经泵注药时,让患者取平卧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用碘酒、酒精消毒泵周围皮肤以及操作者的左手中指、食指绷紧皮肤固定泵体,右手持针选用6号或7号针头,在食指、中指间对准注药窗垂直穿刺进针,待有落空感时抽吸 见回血,避免摇动或旋转,以免刺破化疗泵使药物外漏。先推注5~10 ml生理盐水,观察泵体部位皮肤有无隆起及外渗,不能用抽回血的方法直接判断穿刺到位情况,确定在泵腔内再注入0.5%~1%普鲁卡因5 ml,以防止动脉血管痉挛,影响注药效果,然后再推注化疗药物。本组化疗泵使用化疗药物为奥沙利铂150 mg,欣斯平0.6 g,喜素30 mg。

2 健康教育形式

采用语言教育、文字、图片宣传手册、专题讲座、示范、行为指导教育及电话咨询教育等方法,针对患者动脉泵化疗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

2.1 动脉泵化疗前健康教育 以语言教育为主,举例说明,图片文字、宣传手册为辅。因患者对皮下留置化疗泵区域性化疗缺乏了解,产生怀疑、猜忌、恐惧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化疗效果[3]。向患者讲解化疗泵可提高病灶局部药物浓度、总的用药剂量比全身化疗药量小,全身毒副作用少,且可反复使用;讲解肝癌动脉泵化疗可弥补手术治疗,提高疗效,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存期,从而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动脉泵化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同疾病治疗进展和成功病例,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2.2 动脉泵化疗中健康教育

2.2.1 增强保护意识,防止组织坏死 以示范指导为主,语言讲解、专题讲座为辅。注射药物时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如何,如疼痛等感觉异常,要立即告诉护士,不可勉强忍受,动脉泵注药时可能会出现药物渗漏,表现为注射局部皮肤隆起、疼痛、冰凉感觉等,立即停止注药,皮下注射解毒剂1%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因,24 h持续用50%硫酸镁湿敷消炎止痛[4]。本组1例因注药操作不当,药物外渗至皮下,产生局部红肿疼痛,经局部75%酒精湿敷后缓解。

2.2.2 化疗不良反应 告诉患者化疗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消除紧张情绪,严重者按医嘱口服镇静剂及止吐剂。本组5例出现恶心、呕吐,经静脉冲入罗亭6 mg,或肌肉注射灭吐灵10 mg后缓解,无一例中途中断化疗。

2.2.3 监测血象、落实基础护理 化疗期间,每周复查血象、肝肾功能,如白细胞

2.3 动脉泵化疗后健康教育 语言教育、行为指导、文字图册、电话咨询、随防教育综合进行。

2.3.1 导管肝素化宣教 告诉患者保持化疗泵通畅是化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须定期30天行导管肝素化处理。即每次向化疗泵推注肝素稀释液20 ml,行正压封管,也可让患者留下联系电话或地址,到时间通知患者来院行导管肝素化处理,以免发生化疗泵堵塞。

2.3.2 饮食指导 由于化疗药物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应鼓励患者进高热量、适量优质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如小白菜、菠菜、胡萝卜、芹菜等,水果如苹果、山楂、草莓、猕猴桃等,注意调整食物色、香、味,纠正机体负氮平衡,维生素C和A可防止致癌物亚硝铵的形成,维生素E具有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破坏,保护细胞的完整性,防止细胞的突变,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耐受力。

2.3.3 出院指导 向患者说明每次化疗及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时间,嘱患者每30天来院行导管肝素化处理,保持导管通畅,注意保持化疗泵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致局部感染,记录地址或电话,以便随访。经出院健康指导,本组14例均能按时进行复查,除1例死亡外,2例仍在继续治疗。

3 体会

肝癌术后皮下留置化疗泵区域性化疗是近年来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一种技术,是利用肿瘤的供血血管插管灌注使化疗药物有足够的剂量直接达到所需部位进行区域性化疗的一种治疗方法[2],操作简单,并发症及手术风险少,术后给药方便,减少患者全身化疗的痛苦。对此开展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其突出作用在于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对患者的心理保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如心理疏导,既可以增进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配合诊疗及护理,促进健康,又可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战胜疾病信心。因而针对个体、年龄、文化程度不同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教育方式,是临床辅导治疗的一种手段。本组17例肝癌动脉泵化疗患者由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健康教育,恐惧感减轻或消失,且能主动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实践证明,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患者配合及完成治疗的一项重要护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曼琼,罗艳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215.

2 刘毅,琪海,崔杰,等.肝动脉结扎+灌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体会.肝胆外科杂志,1999,7(3):165.

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健康教育  肿瘤化疗  护理

        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C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 [1],它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某一类病人制订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表格或路线图,护理人员可依据健康教育路径对病人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漏项[2],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质量。我科于2009年1月~2009年10月运用临床路径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0月将我科收治的172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7例,男49例,女38例,年龄20~87(平均53.5)岁;肺癌30例,胃癌21例,乳腺癌14例,结肠癌11例,鼻咽癌8例,恶性淋巴瘤3例;小学以下文化22例,中学文化31例,高、中专文化25例,大学文化9例;对照组85例,男50例,女35例,年龄22~76(平均51.6)岁;肺癌28例,胃癌23例,乳腺癌13例,结肠癌10例,鼻咽癌7例,恶性淋巴瘤4例;小学以下文化20例,中学文化34例,高、中专文化23例,大学文化8例;两组疾病程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方案  科室成立临床护理路径(CP)实施小组,由主治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组成。依据专科标准护理计划健康教育内容,结合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制定教育路径,(1)入院当日评估病人及家属接受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接受能力,介绍主管医生及护士,病区环境,相关制度,卫生宣教,评估病人心理状态,指导情绪调节方法,解答病人和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2)入院第二天  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的近期、远期效果,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3)化疗前一天  介绍拟实施的化疗的目的、方案、疗程及间隔时间,做好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为:清淡易消化,化疗前2h进食。(4)化疗过程中  介绍化疗药物的名称、用法及注意事项,讲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和对策,示范如何保护血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必要时介绍深静脉置管的目的、意义、优点、注意事项,心理支持,自我护理指导。(5)出院前一天  出院用药指导,休息,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化疗间隙期检查的目的、意义,复诊指导。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规范的健康教育。 

        1.2.2  方案实施  2组均在整体护理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护理人员利用各种接触患者的治疗护理机会,进行随机教育;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或本组负责护士按照路径上的指示,根据病人的需要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即病人能够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晨交班或查房时,护士长随时在床旁检查病人的健康教育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每周组织1次健康教育专题查房,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在病人出院前,对病人进行总结评价。

  1.2.3  评价标准:(1)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为化疗相关知识,包括患者化疗使用的药物、化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化疗药物的相关毒副反应等,共10道题,每题10分。由护士询问患者(患者口头回答),并进行评分。在两组患者出院前进行测试,能复述有关知识和技能、得分≥90分的病人视为健康教育达标,否则不达标。(2)采用我院护理部自制“病人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90分为满意。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相关知识掌握的百分比:观察组94.26%,对照组72.84%(P<0.01);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97.70%,对照组76.47%(P<0.01),两组对肿瘤化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

乳腺癌术;化疗患者;健康教育

乳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妇科肿瘤疾病,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生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乳腺癌最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健康教育和护理过程对于提高患者康复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对临床实践效果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患者年龄为32~58岁,平均为(45.5±1.2)岁。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接受术后正规化疗,且化疗间隔在15~30 d,化疗过程中疾病无进展、无复发,同时,排除患有并发性肾、肝、心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包括皮肤清洁护理、药物护理、环境护理以及基础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为:第一,乳腺癌知识宣传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乳腺癌的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发病特点以及临床表现等,帮助患者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第二,心理指导。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后,乳腺缺失会给患者心理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变化,进而会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甚至发生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一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医学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化疗造成的毒副作用,增强患者信心,重建患者的心理平衡。第三,化疗知识宣传教育。一般包括化疗期间饮食结构、不同药物注意事项、各种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等,并向患者说明各种药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以及降低毒副作用发生率的方法,从而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化疗药物可能会引发肾脏毒性、脱发、胃肠道刺激、静脉炎以及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如何识别毒副作用,以及减轻毒副作用影响的方法,嘱患者保持大小便顺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注意预防感冒,避免交叉感染。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要避免输液肢体受压,嘱患者减少肢体活动,一旦输液部位发生烧灼感、朝癌、肿胀或是其他异常表现,要及时同时医护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饮食结构方面,宜食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食物,以清淡为主,做到少量多餐。第四,生活方式及自我形象指导[1]。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由于身体上的残缺,会发生不积极配合治疗,意志力消沉等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形象重建,改善身体的缺陷状态,指导患者家属及时鼓励和关爱患者。第五,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出院后的各种注意事项,包括定时复查,预防感冒,避免劳累,注意休息等,同时,帮助患者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定期完成化疗任务,保持积极情绪,参加社交活动,加强恢复锻炼。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

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范文5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化,健康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鉴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传染性大、病情复杂、病程慢性等特点,相关护理人员应该经常参加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多方位多渠道地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心身疾病的重视和研究,尽快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传统生物医学治疗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安全,促进患者及时康复,提升护理工作的职业价值,保护护理和病患双方的正当权益。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健康教育

0.前言

医学的发展促进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护理工作不仅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要求,而且同时需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舒适护理。医疗护理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诊疗活动都带有或多或少的风险,即指住院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医疗护理也与工作者的健康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与消化系统患者的接触中了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因为这一类疾病往往有一定的传染性,病情较复杂,病程往往呈慢性特点,迁延时间较长,“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中风险因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消化内科护理所面临的新课题。”[1]有鉴于此,提高护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与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也就成为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与重要内容,对于保护护理和病患双方的权益都有好处。

1.治疗护理

1.1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它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为了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于消化内科护理来说,这一活动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要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必然要求增强护理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氛围;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护理安全体系和风险管理组织,加强监控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及高危因素的管理,同时也需要加强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临床护理的安全,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也降低护理工作的风险。

1.2分类区别护理

要提高护理的质量,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程度、行为习惯、经济条件、理解接受能力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给予区别对待。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理解能力、记忆力下降,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可以采取多次口头说导或是以书面形式表达。对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等等患者的护理,则应从患者本身出发,本着为患者考虑的角度,也应选择不同的护理行为,促进患者的治疗。此外,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纤维内镜、放射介入等等新的医学技术对消化科疾病的诊治具有明显重要作用,如果要保障对相关患者的护理质量,则必然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学习好相关知识及技术,熟悉操作,从而对患者给予预见性的观察,预防或及早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护理人员应严格规范个人护理行为,同时护理管理者也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管理,努力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1.3 注重细节管理

加强护理安全,也需要在诸多细节上注意管理,比如给药问题、压疮问题、各种引流管和深静脉置管的管理问题。就给药问题而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给药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给药时间错误、漏给药等等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很危险的,如青霉素、头孢类等的误用而引起过敏反应,胃肠营养液、膀胱冲洗液等误做静脉注射用而引起不良反应等。相比较而言,消化内科用药更为复杂,如吗叮啉等药物应饭前服用,泌特要饭后服用,奥克要睡前服用等等,给药时间不对,就容易引起病人不适甚至严重的并发症;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如果经常以施他宁、善宁、多巴胺等作为输液用药,容易引起外周静脉、改变而导致药物外渗、血压过低等情况;而不按规定时间与剂量服用强心、激素、降血糖、降压类的药物,也极容易发生危险、加重病情;再者,病人做完介入治疗后应禁口食与口服药,倘若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下药物,是极容易导致腹痛出血等症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还可能会因为进食而刺激胰液分泌,从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等等。

2.健康教育

在医疗过程中,如果护理工作在健康教育方面不能完全到位,而患者及其家属对病人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也不太了解,就极容易引发护理隐患。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停留在旧的层面上,注重日常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忽视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调查统计显示,“社会上营养相关行业兴起,而从亚健康转为疾病时,尤其是在消化内科病房,目前临床健康教育满意率普遍低,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仅为42.36%,健康教育存在严重不到位现象”。[3]随着健康教育逐渐列入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效益正日益扩大,在消化内科病人中,针对年纪、文化程度等不同患者,通常采取口头讲解和文字卡片相结合、理解与讲解相结合等方式,进行个人宣教、小组宣教或与患者座谈来实施健康教育。

2.1重视医患沟通,实施病情通告

护理工作应重视医患沟通,针对患者心理,切实关心患者的需求,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有的放矢地加强人文关怀,自觉实施病情全面告知制度,向病人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以及体征表现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使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大概了解,使之能正确描述自己的症状,又能消除其疑虑,恐惧等心理。比如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病种和发病率居内科心身疾病的首位,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占本系统所有疾病的42%,主要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等心身病症。其中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一般认为与胃酸分泌过多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且发病缓慢,病程长,极易复发。”[4]除了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颅内占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之外,引发恶心呕吐的,“尚有十二指肠溃疡、粪石梗阻、肝功损害、肠系膜动脉缺血、急性阑尾炎、腹部术后和流行性出血热(EHF)等”。[5]也有研究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抗抑郁药,其中使用频率高的药物主要有黛力新137 例(69.19%),赛乐特32 例(16.16%),百优解19 例(9.60%),多虑平10 例(5.05%)。[6]

2.2 平衡患者心理,提高护理质量

住院患者多半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影响了疾病的康复。临床医学证明,在治疗过程中,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从而减少治疗时间。因此,为提高护理效果,一方面,护理工作应着眼于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方便安全的治疗环境,力求使病房有适中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线及清新的空气,也可以在病房中种一些绿色植物,努力营造一个好的治疗、休养环境,促进患者心情的良好与心态的积极;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学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对患者不良情绪及时进行调节。一方面要主动同患者多交流,帮助他们了解病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根除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站在患者角度考虑,对患者的询问给予耐心、科学的解答,比如主动介绍有关静注药物和输血等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心理的平衡。

2.2加强饮食指导,注意生活健康

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给予患者以科学的饮食建议和宣教,选用利于疾病康复而避免可能成为诱发因素的食物,不吃生、硬、过冷、过热食物,以及含有人工添加剂的食品、劣质或过期食品等等。对于消化内科患者来说,如果健康教育措施不能完全到位,致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潜在危险因素缺乏了解,则更容易引发护理隐患。而经过专业营养学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则可以有效地与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能够科学地对患者进行人体营养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和对食品及配方进行营养评价,对患者的膳食给予科学的管理和指导,从而提供科学的营养建议,辅助医生的治疗方案,参与患者的治疗,有效地帮助患者康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平时饮食应细软、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质饮食为佳;禁忌油煎、辛辣、多油食物以及韭菜、芹菜、豆芽等粗纤维食物等。对于气管食道瘘患者来说,如果进食大块粘性食物则容易发生呛咳窒息现象;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茶、咖啡、酒的刺激,同时应努力消除紧张、焦虑等情绪。

此外,在护理过程中,也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对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为促进消化,应指导他们适当进行散步、练气功、做体操等轻度体力活动;而对于失代偿期患者,则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消化内科患者易传染,除了指导患者要注意日常生活健康,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之外,也要对患者进行卫生宣教,注意家庭内HD的传染。

3.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化,与此相适应的心身医学受到了广泛重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开展起来,健康教育也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调查统计显示,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与中药治疗,培养患者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复发率大大减少,效果良好,2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2,转阴率为88.0%。[7]一般的护理工作模式沿袭传统做法,多半将工作集中于日常护理及治疗,忽视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而且从饮食状况来看,健康指导也还多停留在流质、软食等旧的层面上,专业营养指导比较缺乏,患者及家属对专业的营养咨询还存在较大需求。护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加强对护理工作的控制,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使护理工作者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提高护理质量,多方位多渠道地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加强患者的舒适护理,有效帮助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率,进而提升护理工作的职业价值。

对于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来说,护理人员更应加强对心身疾病的重视和研究,尽快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因为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单纯的传统生物医学方式一般疗效不佳,必须辅以心理治疗。以抑郁焦虑障碍与消化系统品质性疾病的共存为例来说,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相互竞争不断加剧,就业压力、家庭负担与日俱增,而社会保障制度尚还有待完善,这诸多社会因素往往导致人们工作紧张程度日益提高,精神压力随之不断加大,加之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近年来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逐渐升高。抑郁、焦虑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因为它常常与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的某些症状共生共存而又常常被忽略和漏诊,势必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消化内科4650例患者进行数据分析,“以4650 例就诊者为基数,可计算出抑郁、焦虑、抑郁焦虑共病、抑郁焦虑任一诊断的现患率分别为34.7%、24.0%、6.6%、52.1%。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的诊断阳性率,均以功能性胃肠病最高,分别达到56.9%、39.6%、13.2%、83.3%。”[8]诸如此类的事实表明,消化内科护理工作应注意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因素,结合精神分析量表深入问诊与护理。特别是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处在膳食与疾病模式发生转折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与行为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于自身健康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注意,与营养相关的行业也蓬勃兴起,在消化内科病房,为不断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率,护理人员应该经常参加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技术与最新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采取心身相结合进行护理,促进患者及时有效地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琳.消化内科护士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26.

[2] 潘绍山,孙方敏,黄使振,主编.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3] 盛利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237-238.

[4] 刘国庆,李秀江.对某院200例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效果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184.

[5] 奉继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22):94.

[6] 袁如珍,朱炳喜.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抗抑郁药的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8(1):143.

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范文6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临床疾病。当患者的血糖含量升高并超过一定标准后,便会导致相关组织受损,并使得机体组织的相关功能发生障碍。同时,在疾病晚期患者还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有研究显示,自我保健的能力与意识以及治疗的依从性均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及生存周期的长短[2]。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病情,本文选择86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了健康教育,以促进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将其分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平均年龄为60.12±1.28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平均年龄为60.45±1.0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如运动指导、饮食搭配指导及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糖尿病知识教育: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危害、治疗方法与过程及相关临床症状与体征等知识,并普及治疗该病的相关注意事项及定时定量服用治疗药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等。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普及降糖药物的作用功效,并讲解自我检测血糖的操作步骤、低血糖的紧急处理与预防措施等。

(2)心理教育:医护人员在日常治疗的过程中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对过度焦虑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维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主治医师的治疗;或可讲解一些较为成功的临床案例,促使患者提高治愈的信心,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饮食教育:告知患者合理的饮食习惯对病情控制的意义,并为患者讲解食物热量及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及食物的搭配原则等,同时告诫患者在日常的工作及生活中禁烟戒酒,避免加重病情。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知晓率、血糖含量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所得的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格式进行表示,并用t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并用卡方值 进行检验,若检验后P值结果小于0.05,则说明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知晓率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知晓率均显著比对照组优,且P

2.2 比较两组的血糖含量

对照组空腹的血糖(6.84±0.76)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含量(8.35±0.98)均明显比观察组(6.28±0.82、(6.79±1.12)高,且P

2.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临床疾病。当患者的血糖含量升高并超过一定标准后,便会导致相关组织受损,并使得机体系统功能发生障碍[3]。糖尿病不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医学上的难题。有研究显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直接对病情的控制效果造成影,因此,必须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以促进患者的康复[4]。虽然在临床中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但可以通过多种干预措施进行控制。其中,这些措施体现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促使患者由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接受治疗。同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是控制糖尿病血糖值的关键。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还能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从而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此外,通过健康教育不仅为患者讲解了糖尿病的病因、危害及相关症状等知识,还普及了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及按时服用治疗药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治疗依从性[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7.67%,疾病知晓率为95.3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为72.09%,疾病知晓率为69.77%,两组进行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

综上所述,实施给予糖尿病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能促进血糖控制效果的提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海玲,陈小敏.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01):20-23.

[2]王永红.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及性健康教育需求的调研[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04):376-379.

[3]冯新星.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0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