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景区管理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景区管理规划

旅游景区管理规划范文1

摘 要:推行旅游标准化工作对促进我国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探讨了我国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已的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情况,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进一步加快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关键词: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标准体系

一、引言

在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中,标准化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且必可不少的。一方面,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便于行业监督管理,能够明显的提高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于1987年开始实施旅游行业中的旅游标准化。旅游业标准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已基本覆盖了食品、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诸多要素,覆盖领域包括旅游饭店、景区、公共服务以及旅行社等,国内的旅游业标准化发展进程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和框架,这一成效是十分可喜的。

同时,旅游景区是表现自然环境、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景区作为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的核心吸引物,在旅游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实施和促进旅游景区标准化,能够保障旅游景区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实现景区和旅游者的双赢。

二、推行旅游景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1.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谈到旅游景区标准化,就不得不从标准化管理的来源说起。根据有关资料,标准化管理最初是应用于自工业化生产过程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应用标准化管理,自工业化生产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生产升本得到明显降低。再将事业回归到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旅游行业是一种服务行业,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那么,就可以通过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化这一渠道来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例如,确立旅游景区服务等级形象,并依据标准建立系统的管理、评价、监控体系,以此来实现旅游景区的科学化管理,从而为旅游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发展空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旅游标准化利于旅游景区增加旅游竞争力

旅游服务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旅游行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等成为旅游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发展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通过提升服务和标准化来拓展市场,旅游行业才能从“价格竞争”逐布过渡到“品牌竞争”。通过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能规范旅游行为,优化服务产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更加有利于旅游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有利于塑造企业品牌,促进旅游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更加与众不同。

3.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本世纪开始的头十年,我国就相继出台了若干关于发展旅游业的规定和政策,其中明确的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有关规定中着重的强调了要健全旅游业的标准体系,重点保障餐饮、食宿等旅游公共卫生质量,确保安全、卫生、绿色、低碳等标准。可见,旅游景区的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共同决策,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应用现状

我国目前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有:《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景区服务指南》、《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燃香安全规范》、《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9部分:旅游景区》等等。行业标准有:《旅游景区旅游者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绿色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规范》等等(详见下表)。

表 已的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上述的这些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不同的标准和规范的角度对涉及旅游景区不同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要求和规定。分析如下:

1.《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国家标准《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将旅游景区景点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等级对应于各自所应达到的要求,通过对比旅游景区的实际状况、确定其所在的等级水平,从而督促旅游景区(点)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2.《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是为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所制定的一项基本规划标准。该标准包括了旅游规划通则的使用范围、引用文件、基本的术语与定义、旅游规划编制的要求、程序、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以及旅游规划的评审、报批和修编等内容。该标准为旅游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依据,是当前旅游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指南。

旅游景区管理规划范文2

低碳型旅游景区是指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景区的整个建设经营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低碳宣传和教育,培养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环保意识的新型旅游景区。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阐述和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界定,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定义为:

低碳型旅游景区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进行低碳化建设,采用低碳化经营,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对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来经营景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低碳的发展模式,用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1.低碳型旅游景区概念

1.1 旅游景区之概念

根据国家旅游总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的定义为: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与地域,它具有参观游览、康乐健身、休闲度假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这样的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与明确的地域范围,它包括风景区、寺庙观堂、文博物馆、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游乐园、植物园、动物园以及工业、农业、科教、经贸、军事、文体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①。

邹统钎(2008年)在《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对旅游景区的定义阐述为:旅游景区是依靠旅游吸引物,从事旅游休闲、管理、经营活动的,有明确的地域范围的区域。周玲强(2006年)为旅游景区的界定应以旅游景点概念的界定为基础,他认为旅游景区的定义应为:旅游景区不同于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是由多个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旅游活动区域,旅游景区除了包括特定的各种旅游设施、提供各项旅游产品和服务,还能提供其他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场所。旅游景区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旅游景点的联合体[43]。

综合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旅游景区定义的阐述,本文将旅游景区定义为: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能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

1.2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概念

低碳型旅游景区是指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景区的整个建设经营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低碳宣传和教育,培养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环保意识的新型旅游景区。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阐述和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界定,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定义为:

低碳型旅游景区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进行低碳化建设,采用低碳化经营,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对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来经营景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低碳的发展模式,用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分类标准与传统景区的分类标准是一样的。参照阐如良和邓念梅(2008年)对旅游景区的分类标准与方法,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功能的不同,我们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低碳观光游览型、低碳休闲度假型、低碳历史遗迹型、低碳风情体验型、低碳康体娱乐型以及低碳科考探险型;

(2)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属性不同,可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低碳人工型、低碳自然型、低碳人文型、低碳复合型;

(3)按照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成因区别,可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自然形成的低碳旅游景区,如低碳地质公园、低碳森林公园、低碳自然保护区等;人工建造的低碳型景观和场所:如低低碳名人故居、碳文化遗址、低碳古代工程、低碳宗教场所、低碳园林、低碳主题公园、低碳乡村公园、低碳野生动物园、低碳园艺公园、低碳展览馆、低碳美术馆、低碳博物馆、低碳温泉疗养地、低碳度假村、低碳滑雪场等;特殊的低碳节事的活动,如低碳狂欢节、低碳艺术节、低碳传统民俗节等。

根据旅游景区划分为自然类景区和人文类景区,我们可以把低碳型旅游景区也划分为自然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和人文类低碳型旅游景区。自然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和人文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各项的具体分类如下图2.3所示:

2.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

随着大家对低碳经济的热衷,旅游业界对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热情高涨,同时旅游业界也进行了关于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一些实践和研究。比如在景区内宣传低碳理念、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食住行游购娱等措施。这些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景区内的碳排放量,有利于降低景区的能源消耗,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些措施过于局限,不能彰显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分为自然内涵和认为内涵两部分。

2.1自然内涵

自然内涵指的是,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严格贯彻低碳理念,全过程坚持低碳化操作,这既是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本质要求,也是低碳型旅游景区的自然内涵。低碳型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整个景区的碳排放量或者是景区内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2.2人文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人文内涵指的是,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有一个良好的低碳旅游的社会大环境,要有能够贯彻低碳消费理念、坚持低碳消费行为的光大参与支持者。

只有在对低碳型旅游景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低碳型旅游景区得自认、人文内涵,才能明确景区低碳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才能走出景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3.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特征

3.1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

景区如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那么景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低碳型旅游景区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单纯强调景区的低碳化而忽视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是以保证游客的体验价值、体验质量和体验效果为前提的,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要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

3.2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能源大多以煤炭和燃油为主,这样不仅增加了景区的碳排放量,而且造成了空气污染。旅游景区要低碳化建设和发展必须放弃以煤炭和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使用模式,而采用现在低碳的能源代替,从而降低景区的碳排放量和空气污染,降低景区的运营成本等等。

3.3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降低景区能耗和碳排放量

传统旅游景区内建筑物和旅游设施的耗能在整个景区的耗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大量的旅游设施和建筑物一方面缺乏对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景区的建筑物和旅游设施达不到国际的节能标准。甚至有一些景区内的餐饮和住宿业将奢侈豪华的建筑和装修作为目标,这样给大大提高了景区的能耗和污染。因此,我们要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一是要降低景区内的能源消耗,二是采用新技术来降低碳排放量。

3.4低碳型旅游景区需要得到大家的积极参与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不仅要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效果,不仅取决于景区低碳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向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灌输低碳旅游的理念,倡导游客低碳旅游行为,提高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低碳旅游的参与度。要实现这些,景区首先要培养景区工作人员的低碳理念和低碳意识,再通过这样员工的低碳服务和引导,进而培养游客的低碳意识,引导游客的低碳行为。只有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都竖立了低碳环保的意识,把低碳理念转化为自身的低碳行动,景区的低碳化建设才会实现,景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目标

4.1经济目标

完成经济目标,实现经济效益是景区低碳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不仅要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也要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动,实现景区自身和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为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增长贡献出一份力量。因此,这里所说的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经济目标就是保持经济的增长,推动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4.2社会目标

我们知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来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同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是不可小觑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代表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基于此,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社会意义重大。通过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可以营造整个社会低碳化发展的氛围,扭转人们奢侈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让人们计算自己的碳足迹,为自己的碳排放量买单,开展碳补偿行为。因此,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

4.3环境目标

景区低碳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保护环境、改善气候问题。所以,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既是景区低碳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景区低碳化建设的终极走向。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本质来说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降低污染和保护环境,它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的旅游发展模式,既要保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保护环境,保护家园。另一方面而言,景区的低碳化建设其实是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尽了一份力量。

旅游景区管理规划范文3

关键词:旅游景区;项目管理;实施方案;黄龙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74-02

黄龙风景名胜区地处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海拨约3000米,黄龙景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绿色环球21、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梅利娜一迈尔库里世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等成就。但是景区现在出现了一些环境恶化的情况,而我在规划建设处工作,主要负责景区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这更加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我们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制定一套更加全面的措施。

一、旅游景区实施项目管理的作用

1.1 有利于协调不同景区项目中不协调的关系

在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中,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当然黄龙景区也不例外。这些问题有许多种,例如,有着管理者和实施者的不协调问题,或者有着管理方法与景区项目发生矛盾不协调等。这就使得管理的作用提高了许多,好的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方法时会注意协调这些问题。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在协调与实施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者们的现实情况,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法,以此使得实施者在实施的过程中既可以保证安全,又可以更加良好的完成任务。所以良好的管理是十分的有利于协调不同景区项目中的不协调关系。

1.2 有利于保证景区项目有效实施

初始的阶段是指在旅游计划中,部分项目已经通过了去做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和建议的过程,并且按照一定的旅游景区的项目管理要求,进入申报批改的阶段,之后的3个阶段并没有进行。这样就导致在假象的构建中的旅游景区项目的投资阶段、完成后的工程鉴定的阶段以及之后的资金重新计算的问题与漏洞,在旅游项目建设的计划中,导致好的项目根本得不到有力的保障。这一点黄龙景区依然做的十分成功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由于在最初阶段时,并没有完善好规划所致。

1.3 有利于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这个观点在未来是十分具有大的利用性的,但是由于过去人们对于旅游项目管理的规划是否需要进行还并不保佑完全的信心,所以人们很少可以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而现在的旅游产业已经不比当时,现在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十分良好,所以各个城市都开始分分进行旅游产业的规划。而对于目前基本处在丰满的的旅游景区计划的市场下,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是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管理的必然趋势。如今,面对黄龙景区的环境恶化的种种问题,现在提出了黄龙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主要囊括黄龙景观要不断和持续研究水资源的规律,保证在保护条件下,来进行旅游项目的设计等。

1.4 有利于缓解项目实际投资超预算的问题

在进行黄龙景区的管理时,总是会存在项目的实际投资超出预算的问题。因此良好的项目管理是对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解除作用的,在进行某项项目之前,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计算和审核,只有在精确的估算前提下,才能保证在项目中少出现投资超出预算的现象。

二、旅游景区项目的管理重要的侧重点分析

2.1 景区的维护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分析

对于旅游景区维护的工程的签约合同的管理中,我们必须要留意以下的几个问题:(1)对于相对比较大的维护工程,应该实行承包责任制。(2)在合同中要尽量采用单价合同。(3)在旅游景区的对与维护景区的一方,需要提供与约定好的保证金。随着旅游景区的维护工程的展开,按照工程的量来进行结算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对于黄龙景区,主要需要进行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管理以及控制,避免有破坏发生。

2.2 景区项目管理行为分析

管理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过程,而对主题的管理,主要就是表现在能够进行一定的协调和支配。这样就可以使得不是处在主体地位的管理者们,能够比较准确的按照要求来进行他们所需的日常工作。所以说被管理的人们,他们平时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由主体们对他们的领导所决定。而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合理的掌控环境情况,从而能够更加轻松和高质量的利用环境来进行管理。

2.3 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在面对旅游景区项目所存在的风险时,要进行认真综合的分析。首先,必须要成立一个队伍,在这个队伍中的人员必须要懂得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还可以对各方面进行一个比较宏观的预测。第二是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要具备一定的能力预测风险。第三是如果发生风险,要积极的进行补救措施,同时还要留意保护现场,以便于索赔和反索赔。所以,面对现在黄龙景区的环境恶化问题,管理层需要及时制定一套策略来进行对环境的保护以及恢复。

三、旅游景区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要前提建好景区项目管理层

黄龙旅游景区项目是否能够逐渐发展和维持好,这主要还是由于管理项目的水平,所以旅游景区项目的管理层的素质,就成为能否管理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于管理层的管理和挑选也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1)旅游景区项目的经理,需要选择德才都具备的人才。(2)旅游景区项目的经理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这主要表现在能够赏罚分明,面对由于管理的问题而造成亏损的项目的情况下,要能够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3)旅游景区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灵活机动,不可死板。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等原则,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选取拥有人才的人,为日后企业的各方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关键是景区维护项目经济评估和监控

就当前的情况看来,有许许多多的管理人员,对于维护项目的预测能力不足,甚至不够准确,这就会导致一定损失,就例如实际项目超出预算资金的现象。由此看来,进行准确的经济评估和监控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在进行某项目风险的评估后,就开始进入维护项目的运行阶段,在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益的。因此项目的管理者就必须从多方面人手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11在实施旅游景区的维护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监督各个漏洞,避免情况的发生就要加强防范意识。(2)要有一个集体的管理制度,于此同时需要按期对维护项目工程中各个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要奖罚分明。(3)必须要努力实行对旅游景区审查和监督。(4)要全面推行旅游景区的项目考核。这是十分有利于控制超预算的问题的发生的。黄龙是一个十分具有价值的旅游景区,它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为此我们要按时进行一定的监控可测评,避免有破坏景区的现象,以及景区发生自然漏洞的现象的发生。

3.3 手段是合理配置景区人力资源

要保证黄龙景区的管理工作,人员安排也是十分的重要的吗,这就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景区项目管理层,需要按照一定的均衡的原则,必须要能够运行一个劳动能力比较优化的,同时又可是将供需两者比较合理的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对劳动人员的分配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从而能够保证劳动人员与项目工程中所需要的人员保持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中。同时还需要固定一个实践进行一定的检查,从而实现一个比较有效的监督,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这样就可以使得劳动这个资源可以发展到最大限度的。于此同时,作为外部劳务的员工,他们的使用与管理也是作为旅游景区能够进行比较合适的规模扩大和追求效果的比较有效方法。就现在的情况看来,有很大一部分的施工景区,对外部劳务员工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一些比较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使用一些总体素质比较底下的劳务队伍,如果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旅游景区自己承担,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项目亏损。因此,我们需要严格加强对外部劳务员工的管理。(1)必要要合理使用制度。坚持劳务的运用灵活的制度。同时必须要和劳务公司签订一定的用工协议,从而对外部的劳务人员和技术员工进行一定的管理,同时还必须要加入到劳务公司或企业中,不可以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2)严格资质检查与分包。(3)加强动态灵活的管理。

3.4 保障是科学的景区危机处置机制

危机顾名思义,它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景区管理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要十分谨慎和小心,建立起比较全面的预防危机和管理的制度,确保一定的安全性。如面对现在黄龙景区出现的环境恶化的现象,我们已经采取手段来进行维护与抢救,但是在问题发生以后在解决,始终不是最有方案,为此我们要提高防范于未然的意识,这就带来了以下要求。(1)对旅游景区项目上的事态要防患于未然,将强防范意识,例如旅游景区的项目如果许久都没有完成计划,这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信誉危机,使得人们对该景区丧失信心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如果在质量上产生问题,这就是管理上的问题,如果不加注意,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等。(2)必须要学会处置危机的方法。发生安全质量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救险,同时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尽可能把事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3)需要细心对待景区项目安全质量。对容易发事故的地点,在抓较大和完整的景区项目时,一定不要忽视小的部分,在抓关键问题时不要忽略一般问题。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旅游景区管理规划范文4

二、本办法所称旅游景区(点)、旅游资源区,是指风景名胜资源比较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开发后,可供人们游览、观赏、休闲和进行科学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区域。

三、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四、市旅游局为市人民政府旅游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全市的旅游景区(点)、旅游资源区规划、开发和管理工作。

五、当地政府对旅游景区(点)、旅游资源区按下列规定进行保护:

1、建立古建筑、古园林、碑碣石刻及其它历史遗址、遗迹等文物古迹档案,划定保护范围,设立标志,并落实避雷、防火、防洪、防震、防蛀、防腐、防盗等项措施。

2、保护植被,加强绿化,维护生态平衡,落实环境保护、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并对重要景区、景点实施定期封闭轮休。

3、对古树名木登记造册,落实保护复壮措施。

4、划定生态保护区域,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生长环境。

5、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管理,防止水体污染。

六、未经批准,不得在旅游景区(点)、旅游资源区从事下列活动:

1、刻字立碑、设立雕塑。

2、恢复、建造、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塑造佛像、神像等宗教标志物。

3、占用林地、土地或者改变地形地貌。

4、筑路,围堰筑坝,截流取水、蓄水。

5、毁损非生物自然景物、文物古迹。

6、砍伐、损毁古树名木或者擅自砍伐树木。

7、在主要景点设置商业广告。

七、禁止在旅游景区(点)、旅游资源区内大兴土木和大规模地进行改变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防止风景名胜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倾向。

八、旅游景区(点)、旅游资源区的规划编制与审批。各镇在对所属的旅游景区(点)、旅游资源区编制规划时,必须以本《规划》为基础,具体编制任务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所做的规划,由市旅游局审查后报市政府审批。

九、各镇对所属的旅游景区(点)、旅游资源区的开发工作必须在本《规划》的指导下,遵守先编制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禁止一切无序开发、盲目开发。

十、用地及功能分区、规划期限等内容作重大修改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需要对规划作局部调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备案。

十一、积极组织实施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工作,旅游景区(点)应进入国家A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

十二、理顺管理体制,探索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景区(点)运营模式。按照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鼓励国有、集体、个体民营、外资等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对适宜发展旅游的地方,要鼓励以土地和其他资源,通过入股、租赁、拍卖、置换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合理开发,规范经营。

十三、积极培育壮大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促进旅游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等方式向集团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具有资金、管理、人才和规模优势的企业为龙头,积极培育大型旅游集团或经营联合体。

十四、大力发展富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销路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要在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资金以及专利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多方面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要通过参加和举办旅游商品展销会,旅游商品设计比赛等活动,丰富品种,提升档次,扩大影响,提高效益。要加快旅游商品市场建设,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全面提高旅游收入。

十五、抓好旅游行业主管部门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参谋助手的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健全旅游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形成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导游等大旅游的服务保障体系。实施人才战略,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抓好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工作,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

旅游景区管理规划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区规划,特点

Abstract: as a city tourism scenic spot, must want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a complete set of infrastructure. But blindly build various tourism service facilities,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original natural or cultural landscape, lead to serious urbanization scenic spot. Especially some artificial attractions and servic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the scenic area landscape in harmony sex is very poor, which will give the city scenic spot a large impact on busines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urban tourism scenic area planning.

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scenic spot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规划原则

1.1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两相兼顾的原则

从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使活动于其间的公众真正享有高品质的空间环境。同时注重自然水域、自然植被等生态资源的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避免简单粗率的破坏性开发,构建新的“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合理建造人文景观,并融汇多种地方民居建筑风格,形成了城市和谐统一富有韵律的风格。

1.2标志性与地方性结合的原则

袂花江生态走廊作为市区最重要的生态走廊,具调蓄该区地表水,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对市区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为此,应充分展示现代城市风貌与茂名粤西地方特色,塑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空间 使袂花江田园风光景区成为二十一世纪茂名秀美形象的标志性区域。

1.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收的原则

在合理开发、适度经营、推动茂名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以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城市景区规划特点

2.1目的地规划

城市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是要满足游客到这座城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因此不必涉及这座城市作为客源地满足市民出游需要的规划。旅游目的地规划决不仅仅是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问题,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旅游要素,即城市景区规划的综合规划。

2.2目标性规划

城市景区规划作为一个产业规划门类,不可能不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景区规划时就要做好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又要设定发展的指标,并且这个指标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我们从中国城市的调查显示,住宿往往会成为这个城市接待规模扩张的最后的瓶颈要素,例如昆明,由于宾馆数量较少,许多游客只好住在呈贡等周边地区了。

2.3景区的保障平衡性

就是要我们确定景区需求特征、旅游吸引物类规划、景区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不同等级、类型与区位的度假区具有不同层次,相对固定的游客市场,确定游客市场及其需求特征,开发针对性的度假旅游产品是度假区成功的前提。就如南京的夫子庙,景区内有了许多吸引游客的物类特征。同时我们还要提出城市景区规划实施所需要的政策、融资、管理等保障体系。

3、景区规划结构

景区规划应从点、线、面三个层次进行,以便于更好地指导景区的建设和管理。面状层次:主要针对景区内不同地段的特征,确定合理的景观分区与空间布局,建立全面的分区控制体系,以生态敏感性和活动适宜性为依据,从资源保护、景观控制、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配套设施、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对景区从面状层次进行系统控制。线状层次:结合景区具体资源分布,以游览组织为主线,对文化主题挖掘、景点游赏内容、服务设施体系、道路交通组织等从线状层次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引导,强化游览景观序列,做到有始有终、有重点、有主次、有。点状层次:主要对景点分别采取保护、恢复、改造、完善等处理手法,对现有的人工设施采取清理、改造、整治、拆除等办法,对规划的设施点采取“五定”――定位、定性、定量、定形、定质的综合调控手段,实现景区的点状层次控制。

4、城市旅游景区运行规划

在进行城市旅游景点规划时,我们要关注的规划因子通常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4.1利益因子

现在的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一门“商业”,盈利自然也就是发展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赢利并不一定是旅游景区的主要职能,同时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一定是旅游区的重要职能。另外,旅游区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和受教育的机会,改善地区形象和提高地区知名度,或作为发展经济的催化因素等。就我国而言,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同时旅游业又是我国经济重要来源,因此在单个项目的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为此,旅游区的开发活动除了一般的规划论证之外,还需要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预测。

4.2旅游景区的主体结构

我们都知道在旅游业中,旅游景区中的特色物类决定了旅游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的强弱。而另一方面,旅游线路又联系了旅游项目及相关服务设施,使旅游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同时,旅游服务设施体系是旅游景区的必要支撑,也是旅游消费结构中的主体它是不可或缺的物类。除此之外,像基础设施、环卫设施等其它体系也是旅游景区主体结构中的关键部位。

4.3城市旅游景区的管理

旅游区发展后就要进入管理部位,以达到它的最好的经营要求体系。

5、旅游规划中的城市旅游景区规划

我们从“旅游规划”参考书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宏观尺度,它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相当于一个总称,侧重于旅游业的布局分工;景区景点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它是一个小范围的概念,但同时也是我们所清楚的意识,侧重于景区的开发,包括景观的配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等,城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城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意思也就是我们本文所说的城市旅游景区规划主要就是从上面三个尺度的微观,中观尺度考虑。

城市旅游规划我们的规划方往往是旅游主管部门,由于需要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研究,需要多种学科的支撑,因此,规划设计员往往出身于旅游、地理、文化等学科。

5.1景区有利完善规划体系

景区规划的范围是完整的,只有全面覆盖的景区规划,才有可能实现总体规划理念在景区内的“无缝闭合”。

5.2景区规划在内容上是完整的。景区是一个设施复杂而体系综合的区域,具有自身系统的复杂性、完整性与关联性。因此,在景区内,即使不需进行建设的地方同样要进行规划:对不需进行建设的区域,要区分是不能进行人工建设的禁止建设区域还是暂时不需进行建设以后有可能建设的区域。对前者,规划应根据不同的性质与品质,落实不同等级与类型的不可建设区域具体保护边界,以便采取不同的保护、培育措施,控制人类各种行为的不利影响。这种保护、培育与非建设破坏行为的控制,不能照搬控制建设的城市规划体系内容,而必须建立适应风景名胜区特点的景区规划控制体系。对于近期不需建设、远期有可能建设的区域以及需要进行各项设施建设的重点地段,要引入城市规划体系的控制内容,给定项目建设条件,建立准入机制,以利景区长远可持续健康发展。

6、景区规划管理的标准化、人性化、精细化、文化性

所谓标准化,旅游景区建设的标准化不像饭店标准化那么好推广,国际上对饭店就是五个星级,最后要突破五星级像迪拜的酒店自称七星级酒店,但不管怎么说,星级饭店的评定规范是国际推行的,很容易执行。而景区的标准化问题是比较难的,很多东西硬件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要达到国际水平,比如卫生间厕所有星级厕所的评定标准,这些要达到国际水平。解说水平要达到国际水平,导游是全程服务人员,但他们的水平不足以讲解一个景区,一个景区的讲解人员是很了不起的,应该是专家级的。比如文物单位,像华山的地质地貌、文化用一般的导游肯定比专家差了很多,国外构建导游员是服务人员,而讲解员是专家级的人员,所以国家旅游局下一步考虑要把这个建立起来,我考虑的是导游人员和讲解人员的地位不一样,服务功能也是不一样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都是知道的。所谓人性化,景区和管理要重视人性化的需求,提供人性的服务,给游客以舒适、宜人之感,体现人本性的关怀,如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建设,无障碍服务体系的建立,安全服务体系的建立。此外,还要根据游客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特点来合理布局景区的各种设施,比如游客等待设施、休息设施等。这些东西都是下一步应该深化的,相当于景观管理在不断的深入,从很粗的管理慢慢走向精细化和人性化,各种服务设施也应该人性化。

7、结语

旅游景区管理规划范文6

[关键词] 旅游景区;信息化;对策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26

[中图分类号] F59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42- 02

旅游景区是吸引旅游者出游的核心要素,旅游景区是各地自然与文化的典型代表。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 976个,其中,A级旅游景区5 573个。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5.54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 658.60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旅游业的核心是旅游景区,景区信息化也成为旅游信息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1 旅游景区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条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推陈出新的硬件设施、不断提升的网速,以及搜索引擎技术、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如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就推出了网上世博会的项目,其运用三维成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提高了世博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变化是旅游景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旅游的经历愈加丰富。旅游者旅游的形式也由团队旅游慢慢向散客旅游时代转变。散客旅游时代,旅游者倾向于在出行前通过互联网查找旅游信息、安排行程,所以游客旅游需求的变化要求旅游景区必须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为游客服务。

(3)旅游景区的产品特点也使旅游景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必然。旅游业的六要素分别是“食、住、行、游、购、娱”,而旅游景区提供的产品几乎涉及以上全部要素。产品类型多,而且旅游景区产品具有不可转移性,即只有当旅游者亲身游历时才能体验,在游览成行前无法接触实物,所以对旅游景区产品进行系统展示,对旅游景区依托的资源体系进行监测管理,对人力、财务、物流等内部办公体系进行管理是必然趋势。

(4)旅游景区采用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旅游景区顺应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景区管理、思想和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化已成为旅游景区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管理历程

我国旅游景区为了适应信息化趋势,积极推进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可分为3个阶段。

2.1 数字化阶段

早期主要强调数字化,用以保护景区的旅游资源,如莫高窟22个洞窟的测量、拍摄和编目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原建设部启动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为主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体系。

2.2 全面信息化阶段

2006年国家旅游局启动5A级旅游景区评选工作,其中对景区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5A级景区创建的评分标准》中,对旅游景区信息化有明确的分值要求。5A级景区评分标准满分为1 000分,其中关于旅游景区信息化的项目分值为91分。

2.3 “智慧化”阶段

“智慧景区”是于2010年提出的一个先进的理念,是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观念在旅游景区领域的应用。“智慧景区”的内容包括:优化和再造景区管理业务流程;通过物联网对景区的旅游设施进行监测;对游客、社区居民、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打造多方(旅行社、酒店等)参与景区管理的平台。

3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取得进展。景区特别是等级较高的景区积极利用互联网争取客源,目前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的途径较为多样,如自建网站进行旅游景区形象宣传、线路推介等;加入携程、驴妈妈专业旅游网营销;与旅行社、旅游酒店合作相互输送客源;通过搜狐、新浪等知名门户网站宣传。

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目前国内大中型旅游景区,甚至小景区基本都配备电脑和上网设备,用于内部信息查询、文字处理、财务管理、计调等工作。

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旅游景区应用的信息系统有:为游客服务的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景区智能监控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LED信息系统等。

3.2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更值得关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旅游景区信息化存在错误认识。旅游景区信息化意义重大,可以实现景区运营市场化、景区服务扩大化、景区管理效率化。但是目前很多旅游景区对景区信息化存在误解,认为建设一个网站或者加入到一个专门旅游网站能进行景区介绍就是信息化了,而没有认识到景区信息化在内部管理和外部客源吸引方面的作用。由此就出现了网页信息组合不从游客需求出发、在线服务严重缺乏、旅游景区消息更新落后等问题。

(2)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的软件、硬件缺乏。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其中5A级景区发展的程度最高。但是纵观全国的旅游景区,有的景区购买了电脑等设备,但是没有连上互联网,无法进行信息;或者缺乏景区信息管理方面的软件,电脑成了摆设;有的景区甚至没有电脑,不具备开展信息化的条件。

(3)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我国除了一些大型的旅游景区外,都没有发展景区信息化的专项资金。除去购买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的开支外,景区信息化的软件要求更高,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软件购买、服务费用使景区吃不消,最通常的做法是景区仅仅购买财务软件、门禁软件等,而将网站委托给网络公司操作,信息更新不及时。

(4)旅游景区信息化人才匮乏。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调试、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人才是旅游景区信息化的智力支持。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主要需要两方面的人才:一是系统开发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二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使得很多景区建立的信息系统无法及时更新、维护。

(5)旅游景区信息化“孤岛”情况普遍。目前旅游景区和旅行社、酒店等合作机构并未达到信息共享,有用的旅游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在相关企业间传递。同时在同一景区因投入不足,没有统一的规划,各部门采用的信息化系统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困难。由此可见旅游景区信息化“孤岛”情况普遍存在。

4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良性发展的措施

4.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引导旅游景区进行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旅游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建立涵盖旅游信息、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酒店产业与业务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引导旅游景区积极参与,并尽可能为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资金、人力、技术等支持。

4.2 旅游景区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旅游景区应该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旅游景区可以完善自建网站,积极加入专业旅游网站,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景区信息展示,可利用的手段包括音频、视频、三维全景等。还要将旅游者需要的旅游景区信息按旅游者需求进行分类,让旅游者方便地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此为旅游景区需要充分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信息渠道进行网上营销。在旅游景区内部实行信息化管理,如引进电子门禁系统,实现计算机售票、验票、查询、汇总、统计、报表等管理功能。引进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提高办公效率,实现通知、文件、简报等文档的电子化,实现信息、监督检查、值班等政务工作的网络化,不断简化旅游信息化工作流程。

4.3 加强旅游景区与信息化相关方合作

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需要与相关方密切合作,其中软件企业和学校是重要的合作方。现有的旅游景区管理软件都是针对景区单项业务的,没有旅游景区整体的信息化方案。旅游景区应该加强与软件企业结合,共同研制开发旅游景区适用的技术装备和软件产品。

旅游景区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旅游景区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旅游景区可以与高校合作进行信息化人才培养,通过正规培训培养出既懂旅游景区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光辉.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成都:西南林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