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笔记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笔记;实施策略

读书笔记是促进阅读、巩固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对于改变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阅读能力不高的尴尬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被教师广泛地采用。但读书笔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往往格式化为简单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摘抄,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容易使学生本就LL乏的阅读兴趣遭到打击,使读书笔记在流于形式的同时反而成为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一种新形式的读书笔记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值得去尝试和探索。

一、读书笔记的新形式—“微笔记”

(一)什么是“微笔记”

“微笔记”是指用简单的字、词、句、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分析、归纳等,在帮助学生记忆字词、掌握句式、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对材料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记录在笔记本上。“微笔记”保留了读书笔记的基本作用,但它却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微笔记”的特点

由于“微笔记”采用简单的字、词、句、表格等对阅读材料进行整理记录,使得它的形式短小灵活,在实施过程中易于操作。同时,表格、思维导图的使用使得“微笔记”告别了单一化的摘抄,形式多样直观,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微笔记”的实施原则

“微笔记”在实施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应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形式和指导方法,在不增加学业负担、不减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指导方法上也应有别于传统的简单批阅的方式,增加和学生的一对一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变化,给予及时的指导。

二、“微笔记”的设计与实施

(一)“微笔记”的设计

1注重文字积累,设计摘录式“微笔记”。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字、词、句式的积累仍然是阅读的主要内容,因此针对低段学生设计摘录式“微笔记”,将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语、成语、句式等摘录在笔记本中,并在进行记录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引申,如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接龙、词语在规定句式中的应用等。2关注文章整体,设计纲要式“微笔记”。对于中段学生而言,在进行字、词、句积累的同时应强化对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针对中段学生设计纲要式“微笔记”。学生在对材料内容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结构提纲、情节提纲等不同的方式用简要的语言列出材料的提纲,从而对材料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3重视阅读感悟,设计评论式“微笔记”。;高段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还要对阅读材料表达的思想有很好的领会,同时也要对材料中的观点有自身的看法,因此针对高段学生设计评论式“微笔记”。学生可以在对材料内容整体掌握的基础上,利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并对文中的观点写下自身的点滴感受。评论式“微笔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真正实现了由“教师到学生”向“文本到学生”的转变。4扩大知识层面,设计目录式“微笔记”。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经常牵扯到背景知识的了解及交又学科内容的出现,对于这种情况设计目录式“微笔记”以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记忆。目录式“微笔记”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于不同门类信息的管理和记忆,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也能方便快速地查询。

(二)“微笔记”的实施

1学生自主进行。“微笔记”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改变传统的由教师每天布置读书笔记的形式和数量的方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内容进行记录。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能力的差异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微笔记”记录量进行把握,每天的笔记量应保持在很小的数量,使学生能够轻松完成。2强化工具书的作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陌生的字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这些字词的处理正是素材的积累过程。因此在“微笔记”的记录过程中鼓励并辅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运用字典、词典对阅读中的生字词进行逐一的查阅,弄清其读音、含义、用法、出处、近反义词等相关内容,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后进行合理的记录。3复习与运用。“微笔记”不能作为整个阅读过程的终结,记忆本身就是一个往复多次的过程,应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复习,让其对所记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巩固。由于“微笔记”简单短小的特点,适合利用零星的时间进行浏览和记忆,因此鼓励学生多利用各个课程的学习间隔进行复习与巩固。模仿是创新的前提,成功的模仿是创新的开始,“微笔记”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素材时,应积极引导他们将这些素材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三、“微笔记”的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笔记范文2

关键词: 指导思想;教材结构;课文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59-01

从教育学角度上来说,语文是一种集听、说、读、写以及译为一体的语文文字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总称。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一定水平的语言文字知识,同时也能够丰富自身情感积累,提升个体思想行为意识境界,构建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应当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先从人教版与北师大版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比较入手,谈谈这两种教材各自的优势。

1.人教版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指导思想的比较

人教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为:基于教育“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的基本战略思想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而服务的必然要求,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的目的是逐步培养起小学生正常理解并应用汉字的行为能力,并在理解汉字的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指导,使小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译的能力,在爱学习、爱语文学习的同时实现自身智力心理的全面发展,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带下坚实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较人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来说显得更加的细化与具体,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兴趣先导。北师大版本的中年级语文教材一改传统意义上语文教材内容繁杂且学习难度比较大的局面,着重强调了语文教材学习内容与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设计了冬冬与丁丁两个鲜明的儿童形象陪伴着学生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②.学会学习。北师大版本的中年级语文教材不再认同传统意义上被动式接受、死记硬背式的教学现象,提倡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最恰当的语文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③.整体推进。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塑像,将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转变为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以及写作能力。④.文化积累。文化积累作为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纪语文教材指导思想的最后一环,旨在帮助学生在获取语文能力的基础之上,传承并弘扬中华名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进步文化的精髓。

2.人教版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教材结构的比较

以北师大版小学三、四年级的教材结构为例,在三、四年级的“语文天地”中,各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板块成为了语文教材最显著的结构特征。小学生能够通过"日积月累"板块的学习完成课堂各种字词句的阅读、写作及背诵联系,巩固课堂语文基础知识;通过“开卷有益”板块,小学生能够在充分把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性的阅读训练,并配合相应的思考题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畅所欲言”板块的作用下,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及沟通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配合“金钥匙”板块下的“自检”板块,小学生自我检查的意识及习惯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而人教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对于教学板块的体现显然不如北师大版集中与突出。

3.人教版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课文内容的比较

人教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方面将重点发在了对小学生文章主旨的理解方面,理论性的问答题型及词语解释题比例比较大,而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选定方面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出了“主题单元”的形式。这种主题单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思想主题,知识主题,也非人教版所倡导的文体写作能力主题,而是一种以文化及人文特性为主的主题形式。这种全新的教材主题方式使得整个中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向着课外进行了延伸,向着小学生的课后活动、课余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延伸,在各种情感性提问与开放性问题的作用下着重阐述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色彩》、《母亲河》、《走进森林》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北师大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小英雄》、《亲情》、《民族之花》等教材;在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北师大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岁月》、《收获》、《面对错误》等。每一个主题单元都是一个基本独立的学习单位,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挖掘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及整合性是北师大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课文内容选定的初衷。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一大关键分支,是社会大众思想及情感交流的工具与载体。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规范性的实用工具,同时也是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整个教育教学事业中所占据的地位尤为关键。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都体现出了各自的编写特点,均是顺应时展的产物,在新教育理念的作用下均能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值得我们肯定。

参考文献

[1] 杨朔.简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兼谈语文教学中的理想教材[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 李冰霖.贴近新大纲体现新思想--谈人教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修订要点.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12)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笔记范文3

让我们先来分析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往往着眼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教材写作方法的体悟,阅读的目标仅仅是读懂文章内容,而非通过学习某篇文章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2.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多,放手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时间少,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几乎被教师的“满堂灌”或个别学生“满堂说”挤占,大多数学生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少有静心学习的空间。

3.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上外在的自我素质的展示,而内在的解读文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引领、指导不深入,学生解读文本也是浅尝辄止,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学习的广度。

4.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高年段仍然未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进入初中还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等着老师去“管”,等着老师去“灌”,学习主动性缺乏。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教学观。

小学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学科的基础,应该承载着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不能仅仅将工作目标定位于教会学生多少生字的任务,教会学生读懂多少篇课文,评价学生会做几张试卷。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她的内涵从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来解说,可以理解为:(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3)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感受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形成学习后的思考。

围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三维目标”,小学高年段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担负以下教学任务:

1.学习语文,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做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教师不仅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习教材中的课文,还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博览群书”,自然学富五车。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精读一些课文,学会朗读、默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带领学生略读一些课文,粗知大意,并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通过引导学生读书看报,使他们学会浏览,学会迅速提取有用信息,学会根据需要加工、应用信息。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地读书,批判地读书,欣赏地读书,学习成果呈现方式可以是他们的学习笔记,可以是教材旁的自学批注,也可以是读书后的读后感、讨论发言。只有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有了阅读方法的积淀,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

2.学习语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阅读教学的目标绝不仅仅在于弄懂几个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教学中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应发展他们的思维。比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习表现形式是学生一边读文字一边想画面,培养再造想象能力,一边思考文字表面意思,一边结合上下文体悟内在的涵义,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凭借文本,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鼓励学会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提出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由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学习语文,教给学生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和表述见闻、表达思想等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应重视指导学生读懂文本,更应重视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并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教学要落实从读悟写,从读学写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学生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会终身受益的。因此,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小学高年段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加以重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学习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1.自觉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听讲、复习应做具体要求,并逐渐形成规矩。(1)课前要预习,做到“一看、一查、一问”,即先默读课文一遍,遇到不懂字词会查字典解决,遇到问题先作好准备。(2)课堂上做到认真看、专心听、积极发言、勤于写、敏于思考。(3)课后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再写作业的习惯,并要求家长协助监督。

2.自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自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记课堂听课笔记,需要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的情况记要点,而不能照搬板书。为了落实此项习惯,教师在开始阶段要勤检查,勤督促。

3.自评作业的习惯

自觉学习是初中生必需的一项学习品质,从小学就需要培养。高年级教师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作业,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果。很多教师让孩子准备错题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4.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

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语文学习中鼓励学生养成查找工具书的好习惯,“无声的老师”能随时给他们提供帮助。

5.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的关键,教师在小学阶段应尽早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家长一起,保证学生有读书的时间与条件。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供的书目,和学生一道设计每学期阅读名著计划。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检查,例如设计导读阅读卡,召开班级读书会,帮助学生形成与书为友的习惯,使他们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

6.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小学语文教师应一以贯之地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要求,作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要敦促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重视书写的正确、规范和美观,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就应有行楷的练习训练,教师应耐心指导,敦促练习。

7.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指导学生学会几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定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8.提问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高年段教师在观念上要给学生灌输独立学习的意识,尽力使学生逐步消除依赖心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付出一分辛劳才能有一分收获。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葆有学习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能为小学高年段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提供保驾护航的明灯。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何谓“阅读能力”?国际、国内一致认为,教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基本的阅读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理解词和句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把握主要内容,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作出评价的能力(评价语言、形象、表达方法等)。

上述能力要依据《课程标准》年段目标,由易到难、有所侧重的培养,还要注意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2.多读、多练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多练,养成习惯。

多读,一是指课文读的遍数要多,要读正确、流利,读出语感;二是指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读相关篇章,甚至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展示与交流。

多练,指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独立练习的时间与空间。为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命题,进行练习。

3.整合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要少

鼓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整合单元的教学设计,提倡精简环节,采取模块结构,整合问题,会意兼得,体现阅读、思辨、反思的全过程学习。建议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自主设计丰富多彩、创意独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作用在下面几个环节发挥作用:

(1)发动:把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出来。

(2)营造: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享受语文学习。

(3)导向:使每个学生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地投入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被教师牵引。

(4)巡视:给足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笔记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各个学科的重要基础,更是学生学会生活的主要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下许多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希望能对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一、提高备课方案设计水平

备课是教师提前对文章内容熟悉的重要阶段,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时期,因此,新课改中要求语文教师要从传统的备课方法中转变教学思路,真正地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既能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这门学科,又能开拓老师的教学视野和知识范围,吸收更多新颖的教学思路。而新课改之后,很多语文教师认为新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备课,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长此以往,会造成教师对备课设计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再仔细考虑,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出现各式各样盲目和随意的现象,使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时,教师需要提前备课,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在设计方案时,教师可以采用举例子的方式,如,龟兔赛跑,告诉学生要时刻保持与时间赛跑,充分利用好时间,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切不可虚度光阴,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已进入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教育行业应用较为广泛,教师可以多多利用先进的技术,搜索出更多书本上没有的资料,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只有这样不断进步,才能真正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不仅能将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用美妙的画面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利用多媒体时,教师需要结合语文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促进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翠鸟》这门课时,教师就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翠鸟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给学生,将色彩鲜明的鸟儿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再认真学习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翠鸟的外观加以描述,加深学生对翠鸟的印象,让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要高,需要真正理解、吃透他人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真正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此本人提供以下几种方式供语文教师参考。(1)带着问题阅读。没有目的的阅读是在浪费时间,只有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2)学会做笔记。可以用各种颜色的笔做笔记,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符号做笔记,养成这种习惯会终身受益。(3)发散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具有创造力、想象力,需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整个语文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例如,在学习《燕子》时,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读一遍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锻炼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理解能力,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师生互动优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一种融洽的语文教学氛围。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下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形成一种互动的教学局面,在本质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先拿出一个杨桃,摆在讲台上让学生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杨桃的样子,通过这件事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学会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切不可片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教师与学生互换,教师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杨桃,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考虑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

总之,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之后重新认识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久而久之,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语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勇气。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笔记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小学生经过了六年的语文学习,直到升入初中都不会说,不会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太低吗?还是这些小学生太笨了?当然不是。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因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一些遣词造句的文学语言,而这样的语言在生活中用到的几率很低,根本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说话。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言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字为主导。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这就是说,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倾听”、“说话”、“评论”、“评价”四个角度入手,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学会倾听,迅速反应,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倾听是进行交际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开始。在口语交际中,有些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交流障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准确地理解对话方的意思,所以才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回应。简而言之,就是听话不抓要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倾听,让他们听明白、听清楚,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口语水平有很大帮助。一是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做好笔记要求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理解的知识进行概括。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做好笔记,教会他们在课堂上听什么、怎么听、抓重点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有很大作用。二是要指导学生多听朗读。朗读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基础,教师应该多让小学生听一些优秀的朗诵,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的语调、语气等感受语言,并运用语言。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朗诵产生兴趣,这对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大胆发言,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说话和听话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首先,我们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时,应该先引导学生站在听众的立场上,想一想如何让对方接纳自己的观点。在发言之前,学生应该先确立明确的观点,然后利用语气、语调、节奏等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其次,我们要训练学生说话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到平易近人,能够经常性地与学生说说心里话,或者讲讲故事,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如和学生一起谈谈他们喜欢的动漫等,让学生敢于说话。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给小学生创设进行口语训练的情境。另外,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与文本产生互动。例如在学习《三打白骨精》一文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对话,然后要求学生揣摩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根据具体的情节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接下来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很大帮助。此外,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很多课文故事情节都比较丰富,如《小英雄雨来》、《晏子使楚》、《牛郎织女》等,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课本剧,这样的活动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训练学生的评论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可是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的提问法来提问,学生要么感觉问题太简单,没兴趣回答,要么只是一心扎进故事当中,根本不思考。如:①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是怎么样进行有力的回击的?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②课文一共写了几个故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贯起来的?等等。这些问题太普通了,所以学生根本没有回答的兴趣。可是,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换一种方式,则效果就不同了。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漫画的形式描绘课文,这样学生自然就会认真地研读课文,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之间还会互相讨论,自然就能够提高口语能力。

四、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评价提出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口语交际具有极强的即时性和情景特点,适合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评价,应主要采用随堂评价的方式,在活动中评价,即时评价。评价的最终呈现方式应多采用表现性动词和描绘行语言,重点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情境,体现学生的差异和发展。教师要设计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的测量表。我们要知道,评价不是一个人的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准确、有个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也是必要的,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必要时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总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长期、循环渐进的过程。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评,可以达到了解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上面提到的从倾听、说话、评论等角度入手之外,还有很多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实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笔记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作文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不断地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跟随时展的脚步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制订出能够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于阅读的写作教学策略

“写”来源于“阅”,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立足于阅读的写作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学生阅读过程中所积累到的写作素材的多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安排小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只有丰富自身的阅读量,他们积累的写作素材才会增多,而立足于阅读的写作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树立写作教学的目标及其方向

这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为小学生分析写作的技巧,在不断地讲解课文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讲解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作者金波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类的写作方法,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推及到对人的思想感情的描写。

2.培养小学生优秀的阅读习惯

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中,积累大量的文字词语、好句好段及其对文章的内涵理解,才会一点一滴地进步。所以,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格外重视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例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小露珠》这篇文章中描写到:“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在学习这种描写非常细微的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做好笔记,不断地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拓展学生写作视野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首先要联系语文和现实的契合点,帮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中。

1.运用生活中的事物突出写作的感情

比如:“人的一生,最美好,最洁净,最单纯的回忆,莫过于童年旧事了。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童年如一段简约画般明朗――春山如黛,垂柳画桥,白云出[,倦鸟归巢。在山脚采一束不知名的野花,捉一只鸣叫的蟋蟀,任由微风吹起束起的两条小麻花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奔向炊烟袅袅的村落。这样美好的回忆仿佛留在那个叫童年的记忆里,悠长,不复遇见。”这段对童年回忆的描写是通过对“野花”“蟋蟀”“小麻花辫”“炊烟”“村落”这种简单事物进行描述而突出作者对童年的感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语文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实际相联系,针对生活中的事物展开联想,从而不断地提高写作的高度。

2.构建真实的生活场景,引领学生融入写作教学

这主要是指在F实生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利用生活情境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完善教材,补充语文教材中不足的内容,使其更加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比如,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石榴》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石榴的模样是否真实,由此来加强小学生的随笔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策略中,教师要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拓展教材内容,增加课后写作的频率。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日益提高,实现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