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石油化工 勘探设计 成本控制

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当前勘探市场的激烈竞争,施工队伍较多。而僧多粥少形成严重倾斜的甲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就被迫以低造价、缩短工期、垫资施工等手段来争取工程项目,很多勘探企业存在着“项目不少、收入不低、利润不多”的普遍现象。因此,在价格增长空间十分有限的前提下。如何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如何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呢?加快企业的发展首先就要从降低企业成本入手,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一、我国石油化工勘探设计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严重削弱

在一些企业内部管理的责任考核体系中,片面强调效益,这种“效益”往往是创收金额,一般是不包括成本率在内的。这种离开降低成本抓效益的做法,造成一些企业管理粗放,纪律松驰,劳动效率下降,亏损增加。

2.成本控制过程不系统

公司存在专项费用与总体费用安排不足的矛盾,对于重点压缩可控费用并不明确。人工费和企业管理费低于定额标准,但是仍需加强管理。成本预算、考核等相关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没有系统的成本控制制度,收入、支出结算存在不及时、不均衡的状况,过程考核存在估计数,造成阶段性考核失准。虽然生产运行部制定了新的细则,但是存在个别含糊条款。

3.成本控制力度不够,造成企业物耗上升

目前,一部分石油勘探企业没有明确的成本目标,虽然进行了成本控制,由于无控制的标准和依据,缺乏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使其徒有虚名,直接后果是企业物耗上升,损失浪费严重。根据目前石油勘探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应该加强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遵循成本控制的原则,对企业作业特点以及成本费用构成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制定降低消耗的具体措施。

二、加强石油化工勘探设计企业成本控制对策

1.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大胆使用新技术,降低勘探成本

采用新的测量技术,确定勘探目标。在钻探任何一口探井都要采用遥感卫星等新技术,详细地确定探区和勘探目标;定井位时,要反复论证,要慎重决策,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对勘探生产成本进行预算、制定、控制和分析,强调事先规划、中间控制和事后分析,以成本责任为中心有效地规划和控制油气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以全面预算控制和合同管理为主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健全科学成本管理体制。遵循市场价格原则

即在制定成本控制目标时,要以市场价格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成本,避免目标成本的过高或过低,造成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混乱。企业必须设置合理的管理机构来应对供求关系等情况的变化。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降低石油勘探、开采、炼油的成本,建立一个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预算、控制、评价管理体制。

3.适当减员增效,降低管理费用支出

坚持全面性原则,对成本进行全过程、全员控制。全过程是指资金从投入到回笼的全过程,全员控制是指参与成本控制的人员包括企业全体员工,不论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操作人员,都应参与成本管理,都应承担成本控制的责任。建立精干高效的内部管理机构,减少中间环节,严格执行将费用指标切实与责任人挂上钩,实行奖惩。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降低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在非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岗位责任要明确,工资激励机制要合理,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变革施工费管理方式,从而控制作业成本

对于施工费,选择不同的作业方式会对成本控制有很大影响。对勘探中的作业行为可以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在作业施工中不断推广完善,使有限的作业费用,发挥最大效用。

首先是转变企业之间的合作,采取工程达标后付费、风险自担的方式。

其次是.采取注重结果,分段付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方式。具体就是根据施工结果,在不同施工周期内实行不同付费标准。施工周期长,施工方就亏损,周期越长,亏损越多。施工结果好,施工周期短,施工方盈利。此方式经过试验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最后是采取取定额费用,重复作业,费用自负的方式。对作业风险大,一次性成功率低的油井,采取该方式,可以严格控制重点成本项目支出。一方面增强测试精度,降低井下作业费用;另一方面健全修井监督网络,加大修井作业监督的力度,提高修井质量。建立物资统一集中采购供应的管理体制,实行批量采购,在同等质量、价格的条件下缩短了供货周期,减少了中转环节,节省了运输装卸费用。

5.推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就是用编制预算的办法对济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促使各部门负责人在全局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使全体职工了解企业与整个单位经营目标的关系和所处的地位,从而启发每个职工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工效,完成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油气勘探企业的成本费用主要有勘探成本、科研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在编制预算方案时,要考虑现实成本费用水平,并适当留有余地,力求做到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要将不同性质的勘探成本和科研成本分开,分解到最基层的单位。通过完善机制使每个职工的个人利益与全局的成本控制目标联系在一起,充分释放每一个职工的潜能 同时,为了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成本的重心逐渐从传统观念转移到全员、全过程成本管理,从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勘探企业必须通过加强项目管理,让企业全体成员参与成本管理,人人树立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意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怀山,姚雪根,等.山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69~816

[2]探地球物理进展 第25卷

[3]晓兵.国有特大石化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J].中国高等技术企业,2011,2.

[4]艳丽.浅谈油田内部财务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2011,6.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建设施工;项目成本;进度计划;计划编制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3-0116-02

一、建设工程项目成本与进度

(一)成本与进度的概念

1 施工项目成本也成为施工项目费用,是指施工企业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耗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就是项目施工各阶段,制定各工作的成本以及项目总成本计划,并付诸实施,把施工项目实际成本的发生控制在计划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施工项目进度是指完成施工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进度是施工项目管理一个重要指标,如何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往往对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就是对项目施工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问和衔接关系编制进度计划,将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二)成本与进度的联系

成本与进度之间通过时间与资源发生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正是进行成本―进度管理的基础。

1 基于时间的联系,项目的成本不仅是一笔总金额,而且存在着关于时间的分布,一切工作和任务总是按时间序列展开的,而成本也不只是一个总金额,随着项目的实施,成本发生在各个工作或任务中,它也存在着时间上的分布,因此,一切活动与任务都会通过时间坐标与成本建立联系。

2 基于资源的联系,成本与进度不仅存在着时间分布上的联系,还通过资源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资源是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它包括人、设备、材料、技术等。何时、何地获取资源将直接影响到进度计划的编制,离开了资源计划,进度计划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而成本的产生,也就是随着资源的使用与消耗发生的,需要多少资源就对应相应的成本,因此,在项目计划阶段,成本与进度通过资源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项目的开展,资源不断的消耗,成本也不断产生,此时,成本与进度可通过资源发生相互转换,当进度落后时,可以投入更多的材料、效率更高的人员、更先进的设备来加快进度,此时成本上升。当成本超支时,可以通过减少人员,降低耗材等手段削减成本,但此时工作时间延长,进度放慢。可见,成本与进度可以通过资源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这也正是成本―进度管理的基础。

二、建设施工项目成本与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工作分解结构(WBS)

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S,是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的缩写,指把工作对象(工程项目、其管理过程和其它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把它按一定的目的分解为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或过程)。如果用这种方法分解工程项目(或其构成部分、阶段),则称为工程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1 分解过程:其基本思路是:以工程项目目标体系为主导,以工程技术系统范围和工程项目的总任务为依据,由上而下、由粗到细地进行。具体步骤如下:将工程项目分解成单个定义且任务范围明确的子项目(单项工程);将子项目的结果做进一步分解,直到最低层(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列表分析并评价各层次(直到工作包,即分项工程)的分解结果;分析并讨论分解的完整性;由决策者决定结构图,形成相应文件;建立工程项目的编码规则。

2 分解方法:可以按建设要素进行分解。比如对建筑建设工程可以分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水电暖工程和收尾工程六个大的方面。并且在其基础上可以进行继续细分,比如装饰工程可以细分为门窗安装、内墙抹灰、外墙抹灰、墙面瓷砖、楼地面、内墙涂料、外墙涂料等具体项目。

(二)成本与进度的估计

1 成本估计。根据每项工作大致需要的资源,确定了在此资源供应情况下该任务需要多长时间,然后进行成本估计,成本估计是项目各活动所需资源的成本的定量估算,这些估算可以简略或详细形式表示。对项目所需的所有资源的成本均需加以估计,这包括(但不局限于)劳力、材料和其它内容(如考虑通货膨胀或成本余地),其结果是为了给活动估计一个合理的成本,以便把成本作为一种资源在时间序列上进行安排。

2 进度估计。进度估计主要是对工作持续时间的估计,工作持续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完成该工作所需时间与必要停歇时间之和,工作延续时间的估计是项目计划制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各事项、各工作网络时间的计算和完成整个项目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若工作时间估计得太短,则会在工作中造成被动紧张的局面;相反,若工作时间估计得太长,就会使整个工作的完工期延长。网络中所有工作的进度安排都是由工作的延续时间来推算,因此,对延续时间的估计要做到客观正确地估计。这就要求在对工作做出时间估计时,不应受到工作重要性以及工程完成期限的影响,要在考虑到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把工作置于独立正常状态下进行估计,要做统筹考虑,不可顾此失彼。工作时间的估计主要依赖的数据基础:工作详细列表;项目约束和限制条件。资源要求:大多数工作时间将受到分配给该工作的资源情况以及该工作实际所需要的资源情况;资源能力;历史信息。

3 进度估计的方法。方法一:专家判断,主要依赖于历史的经验和信息,当然其时间估计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方法二:类比估计,意味着以先前的类比的实际项目的工作时间来推测估计当前项目各工作的实际时间,当项目的一些详细信息获得有限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专家判断的一种形式;方法三:单一时间估计法,估计一个最可能工作实现时间;方法四:三个时间估计法,估计工作执行的三个时间,乐观时间a、悲观时间b、正常时间m,对应于PERT网络,期望时间=t(a+4m+b)/6。

(三)成本与进度计划的编制

成本与进度计划在第一次编制时不考虑项目进度与资源优化的情况下,只考虑成本最低所确定的成本一进度计划。这样算出的日期并不是实际进度,而是表示所需的时间长短,以及各项活动的时间范围,它是编制最终成本计划与进度计划的基础。初步进度计划,至少要包括每一具体活动的计划开始日期和期望完成日期,但它只是作为成本一进度优化的基础,还不是实际的进度计划,成本与进度计划可以采用PROJECT2003软件以“甘特图”的形势编写出来。

三、建设施工项目成本与进度计划的优化

在完成初步成本一进度计划以后,可能会发现此计划已不 能满足原来的需求。例如,计划可能显示出项目的完成日期太迟,或者远远超出预算。此类情况下,需要优化项目计划。

(一)项目周期太长的优化

如果项目的持续时间太长,第一步就是要识别推延了的任务,此任务称为关键路径任务,识别关键路径任务后,可以调整这些人物以缩短日程,有几种选择可以缩短日程,包括删除这些关键路径中的任务或提前完成其中的部分任务。对优化而言,关键路径任务既可以是项目完成日期结束的任务,也可以是一系列链接任务中的一个,此系列任务中的最后―个任务在项目的完成日期结束。为了识别项目中的关键路径任务,可以使用PROJECT2003中的“甘特图向导”来设置“甘特图”的格式,并突出显示项目中的关键路径任务,突出显示的任务即为决定项目完成日期的任务,认真评估关键路径任务,以确定是否其中的所有任务都是影响项目成功完成的必需的,如果删除了某项任务,必须考虑到此举现在或将来对其他任务造成的影响,也许需要调整计划,以弥补删除任务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前先成任务:(1)缩小任务的范围,以便减少耗费的时间;(2)给任务添加资源,或增加现有资源的有功工作时间(或者加班);(3)提前开始任务,同时,检查任务的限制和相关性,以确保其必要性。

(二)项目成本太高的优化

降低成本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钱用到了何处,可以使用“成本”表的“甘特闻”视图来查看任务的成本,使用应用了“成本”表的“资源任务表”视图来查看资源的成本。第二步,确定降低最高成本的方法,大部分隋况下,资源即代表了最高成本,通常,可以通过删除项目中的任务或减小任务范围,也可以使用数以较少或较为廉价的资源来减少完成任务的成本。也可以通过减少任务中分配的资源,或代之以较为廉价的资源,以节约资金,可以用较廉价的资源完成整个任务,或让其承担较多的工作(与成本高的资源相较),必须了解更换资源所付出的代价:廉价的资源不能象高成本资源那样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认真估计成本大的任务,以决定其是否为成功完成项目的充分条件。如果删除了一项任务,要考虑到此举对其他任务造成的影响,也许需要调整计划,以弥补删除任务造成的影响,如果花费大的任务是先成项目的充分条件,则考虑是否可以减小其范围,从而减少用于此任务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张笑星,论建设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1)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3

引言

上市公司在进入金融市场进行证券融资的进程中,其资产结构的优良程度直接决定着其市场运营情况的好坏。一个处于正向循环的资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企业在运营资金的良性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市场收益。随着市场运营透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更多的企业开始反思自身的资产结构,如何将资产结构中的利好因素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和保留,降低其所存在的不利影响是当前包括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所关心的主要研究问题。

一、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在新生公司的压力下,所面临的市场挑战也在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作为国民经济序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拉动地区经济GDP增长的重要马车。在近几年的市场淘汰和优化组合中,一些曾经享誉一时的大型的纺织服装企业走向了批产倒闭的道路。这其中,除了一些客观存在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所造成的压力等方面的原因之外,纺织服装企业在自身的资产结构中出现了很多不利的发展因子,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资产负债率总体水平较低

当前,在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整体的资产发展结构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从企业发展和运营的情况来看,在符合企业的负债承受能力基础上,所承担的负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利好促进作用的。企业的负债水平处在一个平衡的发展状态,将会助力企业更好的发挥好企业资产所具有的杠杆功能。一方面,为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科技研发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的资金流动支持。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可以帮助企业释放出更大的市场潜力,进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的主动权。

这种资产负债率水平比较低的现象,在某种角度上显出当前,我国的纺织和服装企业在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保守思想。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适当的负债,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资金助力,在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之后,企业的资产将会较以往有着更高水平的发挥。当前,纺织服装企业所表现出来的负债不积极的心理,从侧面上来看,是对企业今后的市场运营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缺乏应用的信息的表现。所以,如何从政策和环境上,树立企业提高资产的负债比例是今后相关研究部门研究和分析的重点。

(二)流动负债比率高

在资产结构的负债体系中,根据负债时间的长短,可以从整体上将其划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从本质意义上来看,流动负债与短期负债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但是。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纺织和服装企业在流动负债方面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一旦,金融风险事件发生,或者国内金融秩序出现波动,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纺织和服装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就会很大。很多企业如果在资产负债的结构框架中,流动负债的比例达到了半数以上,那么对企业资产结构的运营安全将会构成一个比较大的威胁。根据最新的纺织服装企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如下图),当前,在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中,流动负债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三)资产负债率出现异化选择

在当前上市的纺织和服装企业中,资产负债的比例情况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某家纺织服装公司在资产负债比值最高会达到85%以上,和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某一地方纺织服装企业,在资产负债统计结果中,却呈现出了不足7%的发展比例。这种不符合正常的正态分布的比例数据,从某一角度彰显了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资产结构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异化选择。这种行业负债率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行业整体资产结构发展的不稳定性。一旦出现较大的金融波动,其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对于一些发展较为迅速的纺织和服装企业,其在今年的前两个季度的市场回报率是同期商业银行年利率的三倍以上。形成较大对比的是,一些处于起步阶段的纺织服装企业,表现的结果并不是很乐观。

(四)资产结构总体效应偏低

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将资产进行盘活使其绽放出更大的市场潜力,进而助力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收益,是企业在当前和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所努力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和改良的重要落脚点。但是,从现实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整体的资产结构的经济效应方面依然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点位。因为,收益方面的不明显,很多企业在资产结构调整中的信心和动力并不是很足。需要指出的是,资产结构的效应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当公司的市场运营趋势向好,其所表现出来的业绩和效应也就比较大。反之,因为运营效果的不善,企业的资产效应并没有得到发挥,其资产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就会加大,最终形成一个不好的循环。

二、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股权集中度高

在进行资产结构的研判中,一些中小企业在进行市场投资和结构性收益所表现出来的过于保守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股权过度集中地结果。在这种过于集中地股权分配态势下,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的主动性和灵活度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在纺织和服装公司的发展中,面对新的市场需求,或者是与国际品牌可以进行的强强并购或者联合。这样的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发展思路,在企业进行实际运营的程序中,却因为股权的控制方过于集中,处于一定创新和发展的一方,很难真正的将这种发展的预想和期望落实到实际的企业操作层面上来,就这样最终失去了一些比较好的发展机会。当然,股权的过于集中,在助力企业进行有效的资产保护等层面,确实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点应该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有力的调整进而将企业的发展轨道朝向利好的一面上来。

(二)设备落后,盈利能力差

当前,在统计在册的纺织和服装上市企业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或者说是不足就是企业在生产层面的设备、机器和工艺等方面,并没有在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更好的融合。正是这种在硬件方面的不足,企业在资产结构中的固定资产所可以创造的市场收益水平正在处于一个不断走低的发展态势。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老字号的纺织和服装企业,正在遭遇一个历史与时展的变革中,所必然经历的一个阵痛期。在这一阶段,以国有企业为例,其原先所具有的政策及税收方面的优势,正在慢慢的被统一的市场化进程所淡化。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企业虽然在产量上保持住了历史的同期水平。但是,在面向市场的营销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差的水平。特别是在互联网网络营销的趋势中,很多大型或者中型的纺织和服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冲击和洗礼。因此,如何将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提升,是间接实现其资产结构增值和保值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和路径。

(三)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差

在企业的资产统计和评估中,流动资产由于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因此,在一些纺织和服装企业并没有进行真实和客观的计算统计。所以,在流动资产的收益计算和流动债务的受偿情况依然面临着比较突出的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需要把资产的拥有和收益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计算,并且定期的向社会进行公开。但是,在一些纺织和服装企业由于在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甚至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滋生了包括资产统计数据,尤其是流动资产统计数据不真实的现象。一些企业因此而被处以罚款,很多企业被要求停牌或者退市。将包括流动资产在内的资产进行详尽的统计,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架构,更需要一个完善的统计模型来进行实施的评估和审计,从而从源头上避免虚假资产统计数据的产生。这是今后包括纺织和服装等上市企业在内的经营实体所要重点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公司规模较小

我国的上市公司对于企业的资质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界定,但是,在主要的市场参照指标方面,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其所借鉴的标准也不尽统一。这种在指标上存在的差异,在一定水平上导致我国的纺织和服装公司在整体的市场运营规模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让企业在经由市场资产规模的扩大来实现整体的资产升值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动力不足问题。同时,在对抗因为资产结构的不合理而导致的资产收益方面竞争等方面呈现出了较为被动的局面。这种扩大,一方面来自于物理层面的扩大,包括企业的员工人数,企业的生产车间的扩大等等。另外还包括企业自身在加工和技艺等方面的提升。只有基于这种综合层面的提升,在资产结构的改良和优化等层面才会发展出更为阳光与有希望的一面。

(五)成长性较差

任何企业,特别是关乎于大众民生需求的服装制造业,其所面临的市场需求企业是呈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企业在发展和运营中要全力努力的方面。当前,我国纺织和服装企业,虽然在服装的生产方面一直扮演着一个世界工厂的角色。但是,从市场发展的维度来看,这种缺乏足够的市场成长性的发展模式,在一定水平上已经严重地制约着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很多服装类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不断地为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来探求更多的提升路径。

三、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对策

(一)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产权在一定水平上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控制权和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在保持合理比例的产权的多元化发展,可以更大水平的提高企业所拥有资产的灵活度。这种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从资产的安全系数上将会通过风险的转移来进行相应的规避,进而避免了各种一系列的不可控的市场因素而导致纺织和服装上市公司资产结构的不良发展或者是流失。同时,也会赋予企业的经营者更多的发展的灵活度与主动权,这是未来在市场中赢得先机的重要法宝。

(二)完善公司债务结构

企业的发展,在今后的债务结构中,进行适当比例的划分是一个发展的必然。一个完全没有负债的上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代表企业发展趋势的一片大好。并且承担的一定的流动资金的压力,在今后的成长和进步中反而会成为影响其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桎梏。因此,经过科学的市场收益计算,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比例进行科学的划分,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到更多的发展助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要尽量将流动负债的比例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可控的水平,避免因为市场及各种意外的变化而影响着纺织和服装企业的健康运营。

(三)提升装备水平

企业的装备水平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面对当前我国纺织和服装企业在硬件层面上所表现出来不足,应该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进行装备水平的提升。这种提升要注意避免水准的过高而导致装备资产的闲置。同时,为了缓解资金的周转压力可以通过有偿租赁的方式来实现。

(四)积极进行债务重组

面对市场发展不景气的企业,通过符合程序的战略发展和重组是其今后发展的重要契机。资产在经营的过程当中,难免会由于处理的不当而造成债务的堆积及资产的浪费。从根源上来讲,服装企业在尝试进行债务重组的那一刻,其所面临的风险压力就已经客观存在。相反的,经由科学的统筹和计算,将债务风险与自身的经营进行一个有效的对接,其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还是非常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运营规模的扩大。但是,抛开其基本的前期的计算,如何从过程中,将债务重组可能产生的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或者将其纳入到一个科学的,系统的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之中,其所面临的压力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在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政府的调控的双重引导下,鼓励企业基于优势的互补来实现债务的重组,最大限度的将市场资产的收益降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

(五)实施品牌战略

我国的纺织和服装企业要立足于当下的市场发展的实际,大力推行品牌化的发展战略。因为,从资产属性的归类上来看,品牌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资产。只有将自己的品牌营造好,企业在今后的市场拓展和延伸发展中,才会赢得更大的舞台。这种品牌化战略的实施需要一个企业的协同与行业的整体推进。但是,其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要全力推行。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化工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24-01

1.现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个老牌的专业,长久以来为行业输送着新鲜血液,促进着经济的长足进步。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挂靠化工专业的热门方向此起彼伏诞生,专业师资的整体能力跟不上等等原因,使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异常迫切。高校要抓住机遇,善于利用地方资源,促进专业办学特色, 提升人才综合能力, 提振专业的就业水平与竞争力。因此高校培养既有专业理论能力,又有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

因此,新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尤显突出。我校于2010年着手修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计划,新培养方案于2011届开始实施。

2.新培养方案的特点

2.1 培养目标明确,突出专业特点,体现专业应用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知识,能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工艺、工业催化、能源、医药和环保等部门从事生产、服务、研发以及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执行宽专业,厚基础的教学指导方针,在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化工领域工艺设计与设备设计、模拟优化方法、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专业课学习阶段,通过专业实习等途径,紧密联系石油化工、煤化工的生产实际,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的初步能力”。

我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两个方向,即石油化工方向和煤化工方向。我校地处辽宁化工城,素有“煤都”之称,既有石油化工的研发和生产优势,又有煤化工的产业与科研依托,发挥优势,凝练特色,致力于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强大的优势。

2.2注重培养规格,强化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强调德、体。“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

其次,强调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属于工具型能力,会广泛应用于将来的工作和学习。

重点强调专业能力。获得专业基本知识,具备在专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专业领域内工艺与设备的基本设计能力;了解专业学科前沿,了解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具有对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理解、运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

再次,强调了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3优化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培养特色,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加强基础教学,培养通才,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首先,新培养方案提高了原来要求的规定修满教学学分,其中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

学校前两年实施通识教育,不分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一致性,后两年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优势。

其次,在专业基础课设置上,强化了四大化学的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同时整合了两个培养方向在《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专业外语》、《仪器分析与实验》、《电工学》等课程的一致性,体现了厚专业基础,宽专业口径的特点,增强了人才强大的理论基础。

在专业必修课设置上,既要突出两个方向的特色专业,又要体现我们学校的办学特点,扬己之长,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特色,满足化工不同行业的需要。因此,我们将两个专业方向的部分特色课程交叉选修。如:石油加工方向选修《煤化工基础》、《洁净煤技术》,煤化工方向选修《石油化学》、《石油加工基础》,使所有的学生,既懂得了本专业的知识,也跨入了另一个相邻领域,扩展了知识面,也强化了就业优势。

2.4重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锻炼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化工人才

新培养方案中,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传统实习之外,引入了仿真教学,综合实验和综合能力素质训练,强化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我们学校先后与地方6个化工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了实习协议,每年都有学生去进行不同类型的实习,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到企业委托实践,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

在课设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大胆创新,允许学生参与教师或者企业的科研课题,发散思维,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新实践”、“科技小论文大赛”“资格认证”、各种论文和实验等大赛、以及参与各种培训及调查报告等,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仿真教学环节,学校引入了化工仿真实训软件,提供计算机房,使学生足不出户,在计算机上就可以模拟实际化工工艺路线与实际化工装置,自己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处理问题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也应用了专业知识,同时提升了动脑和动手能力。

在专业实验环节,既体现两个专业方向的共性,也强化了专业方向的特色。比如;石油化工方向学生开设化学工艺学专业实验与石油加工专业实验,而煤化工方向学生开设煤化工专业实验的同时,也进行石油加工实验,这样既淡化了专业方向性,强化了大化工的概念,也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备了竞争力。

3.新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新培养方案从2011届开始实施至今,效果明显。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学生对学习的课程感兴趣程度增强,理论课学分普遍提高,受学业警示率明显下降。

学生在假期的实践机会增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其就业的竞争力。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类机械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毕业生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直接从事化工、炼油、医药、轻工、环保等过程设备与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对于与机电类有关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从名称上就不难看出该专业各学科的交叉性,曾经有人这么解释过过控专业:学过控的比学化工的多懂些机械,比学机械的多懂些控制,比学控制的多懂些工艺,这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

我国的化工类行业是相当繁荣的,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化工企业,过控学子可以在这两类企业中大显身手,很多毕业生分配到企业的管理机构工作,特别是在中层的管理方面凸显出本专业的优势。就业形式在近几年来都比较乐观,基本能达到90%以上。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究

物理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通用性很强,尤其在化工生产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国家和吉林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创办以石油化工为龙头,服务重大支柱产业。我院的石油化工专业采用了“工学结合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双向循环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基于该模式,作为高职石油化工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它担负了为专业服务和素质培养的双重功能。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深入探讨其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开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各学科要相互渗透、相互完善。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设置《电子电工技术》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该课程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学生通过掌握基础知识深入到具体专业与其他的领域,既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又提升了研究能力。总体来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树立培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传授知识围绕学生够用且实用而展开,为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但本门课程难度较大,授课时间较短,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探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是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重基础、轻应用,这也严重脱离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不能适应专业的需求与发展,与“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不符。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操作技能高、上岗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职学生基础知识差,不爱死记硬背,动手实践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如果教学不重视知识应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实践与理论教学存在时间、内容上的脱节,那么久而久之,实践不能运用好理论,学生就会对学习不重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以需求为导向,以钻求导向为目标,加强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尤为重要,该课程的教学要能有效地为专业课服务,以工具学科的形式合理地融入到化工专业的教学当中。

三、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中注重现代思维方式的培养

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以企业需求为标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努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当今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电工电子技术是信息化社会最关键的技术。那么,高职化工专业的学生究竟需要学习哪些电工电子知识呢?本文认为,《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放在应用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层次上,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边讲边练,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即知识面要更大一些,涉及的内容不深,减少或去掉理论分析,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融入有关电工电子类知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常识,从而达到丰富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传统教学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加大课程的建设力度,构建课程建设方案,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抓住知识主线,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理清脉络,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变化,要求学生用变化、联系的观点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现代思维方式具有创新的与时俱进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合作与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实质就是高新科学技术的较量,是人类智力的竞争,多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就等于多一种视角、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表明,拥有跨学科认知结构的人,往往容易突破认识的局限,不拘泥于某种见解,从而提高其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使之终身受用,还能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可靠的思维基础。

四、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我国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我院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对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素质要求较高,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我们应重新思考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入,以行动导向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具特色,例如项目教学法:它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淡化理论,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枯燥的理论形象化,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际的化工生产需要电工电子知识支撑,《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不仅具有理论性与工程应用性很强的特点,而且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师生互动为出发点,调动学生主动创造性,体现“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我院的《电工电子技术》在“工学结合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及就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刑晖.多角度解析“工学结合、半工半读”[N].中国教育报.2006

[2]冯年华,周宏,刘克健.“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改革简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

[3]陈会琼.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