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范文1

一、讲解引导法

这是讲述、解释、引导学生认识和获得语文知识的方法。对于学生自学不可能完全理解或者需要集中解释的难懂词语,如文章体裁知识、文学史上某个流派的知识成语、典故知识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明确讲解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得新知,而不是简单地直接传授知识,讲中有导,为导而讲。其次要选择讲解的时机,必须在学生自学以后未能求解而又要求解的情况下,有针对地抓住难点来讲解。第三,还要注意讲解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保证知识的正确无误和深浅适度。

二、比较分析法

这是对不同项目的知识进行对比或者对于同一知识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认识语文知识间的异同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相似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或者不同种类而有共同点的知识。例如:语法知识中的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与兼语句的比较分析,修辞知识中的“借喻”与“借代”的比较分析等。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明确知识点之间要有可比之处;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认真找出相异点和相同点,教师只作必要的启发;第三要善于从个别到一般,认识规格规律性的知识。这种方法通过鉴别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可以化难为易,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三、分合练习法

这是为了掌握那些侧重于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知识而运用得最多、最灵活的方法。从教学内容来看,编在每课书后面的练习题都是零散的语文知识,都要通过单项练习来掌握;其他偏于感性的汉语知识,如认读生字、解释词语、分析句式、辨别修辞方法等,也多数通过单项练习来完成。从教学形式来看,练习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进行。有先讲后练,有先练后讲,有边讲边练,也有整堂的练习课。一般来讲,新接受的知识宜单项练习、分散练习;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应该安排综合练习。练习设计要讲究质量,追求实效,不加重师生的负担。

四、归纳复习法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范文2

中职语文基础知识趣味性教学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升学考试失利而选择中职院校的,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普遍兴趣低下,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语文基础知识在中职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中职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将为今后的就业提供很大的优势。为了学生的未来,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语文教学工作,在中职语文基础教学中采取趣味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老师的自身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时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富有激情的教学氛围,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等等,都能成为吸引学生的亮点,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的学习上来。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展示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抽象的思维需要形象的语言来体现,老师通过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够将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为了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使教学语言充满艺术特色,学生在老师富有艺术特色的语言感染下,在富有乐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老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达到如此效果,首先老师的语要让自己的语言做到表达准确,发音清晰,简短精炼;其次,要让自己的语言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平铺直叙式的说教式教学,是非常枯燥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乏味的感觉,对语文基础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运用语言去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寻找快乐。

2.利用老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是一门富有情感的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学生身上会起到极好的效果。情感是具有魔力的,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就会使教学具有神奇的力量。要使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快乐,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学生,老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教学效果。老师若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乐观,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自主学习,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有效地向学生传授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保障。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一种充满快乐元素的享受过程,学生在接受中职教育期间会遇到不止一个语文老师,如果遇到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老师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相反,遇到一个消极的语文老师,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快乐情趣,使他们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利用趣味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使学生情趣高昂起来,进入学习的状态,将故事融入教学之中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对于中职语文基础教学而言,没有故事的教学是缺乏活力的教学,在教学中将故事作为语文基础知识的突破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在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采用故事法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将故事可以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在语文基础教学中老师要逐渐从讲故事向创作故事发展,并且注重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发现去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讲故事,在彼此的交流中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利用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情趣

语文基础知识分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公益广告、警示用语、每家每户门上贴的对量等等,都体现着语文基础知识,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积累,以此丰富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就会逐渐提高。在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也要贴近生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比如,在进行纠正错别字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街上的广告用语中是否有错别字现象,并进行记录收集,回到课堂上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还能使学生养成提笔规范字的良好习惯,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途径。

在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更加积极的参加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培养,学生自我价值也得到体现,同时也可以使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秋实.浅谈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J],教育实践研究,2010,(09).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范文3

关键词:人文价值 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01-01

“以史为鉴,可以通今”,一个国家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沉淀,我们可以透过历史掌握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非常悠久也非常优秀的历史,如果我们的民族能从我们的历史中不断吸取力量、不断思考、创新、反省,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将成为最强大的民族。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帮助初中生认清历史,增进对民族的了解,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需要重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导入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历史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人文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1 初中历史课题的现状

初中历史在初中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在中考中就占有50分,甚至在部分地方是不计入总分的,所以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在初中里,大多学生和家长甚至老师都不重视,都对历史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都很低,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非常古板,通常采用:读课本――划重点――学生背诵重点――教师把重点整理成习题,给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导致学生出现背完即忘完的情r,缺乏正确的理解,仅有的认知都是来源于电视电影等,认知非常片面。

2 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碍于初中历史的现状,要让学生改变现状,从根本意义上学习真正的历史知识,则需要通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人文价值,从而挑起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丰富自我,并且通过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历史教育中需要注意,通过历史所发生的历史背景、这些历史事件对所处历史时代的意义、历史的成败以及这些成败对历史及未来的影响等各方面角度展开发散性思维,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学生的思考,还能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品质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 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课题教学实践的运用

成功的教学所要的不是强制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有学习的欲望,进行自我学习。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从几方面入手,不断创新,丰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抓年教学理念,提高人文素质,实现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而且历史课的枯燥乏味,这就要求作为初中历史的历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作为老师必须要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创设轻松且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理解能力培养出发,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进行培养。作为教师,还需要拓展自身更多的历史阅历,并以此来积累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综合素质能力。

其次,从教材入手,挖掘人文内涵。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依据都是课本,课本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教师须注意,在初中历史课的学习的时候,教师需对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价值观的内容和观点进行挖掘和扩大,并找到历史和人文价值的交界,这样才能让教材变得活起来,而不是空洞无味地灌输课本内容。如:在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不屈不饶、勇敢抗战的精神,这些内容才是应该让学生重点学习和把握的,而不是把学生的学习重点方法:19××年××,这种死板而无趣的内容上面。学习历史学习的是历史的依据、历史的精神,并以此为出发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再次,作为教育者需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在教学中发挥人文精神,把人文教育落实到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须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安排不同的教学方式去试行、让学生去体会,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学习的能力。初中的历史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各种音影资料来向学生传播学习内容,让枯燥的历史学习变得生动起来,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自我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切,让学生能主动的去学习历史。教学方式的多样,通过信息化社会的优势,获取众多的学习资源,并加以利用,不仅能帮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面、眼界,让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结语

总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初中历史作用的认识加深,初中历史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虽然我国的传统思维一直都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但初中历史教学的人文导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反复的坚持和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创新,作为新时代,新课题下的教师,要以“育人”为目标,培养学生资助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爱华.人文价值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5(10):81-81.

[2] 陶新祥.试论人文价值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8):20-20.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范文4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中职语文课堂 教学设计 《雷雨》

目前,教育已进入网络时代和多媒体综合信息发展的时期,多媒体化、网络化教学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主导方向。因为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音乐、绘画、视频等多功能手段为一体的特性,在教学中可以多角度地传授和接收新知识,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学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更能收到文情并茂、立体化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下的新型中职语文课堂正蓬勃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中职语文课堂的必要性

1.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践行崭新的教学理念。

随着职业教育文化课新课标的出台,我们看到新课标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做中学”。显然,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中职语文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新课标的提出,正是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与实施,着眼于提高未来劳动者的全面素质的需要的体现。

以往的语文教学长期沿用的是属于自然科学研究抽象规律的那一套路:分析、归纳、总结、寻求普遍意义,这种固定的守旧的以师为本的教学模式使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扭转这种不良趋势,我们应该从语文学科自身出发,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探寻建构崭新课堂的最佳、最优途径。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语文课堂,为课程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平台和教学环境。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理念的树立,优化课堂教学,成为中职语文课堂改革的方向。

2.满足中职学生的需求,培养新型的职业人才。

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清楚面对中职生有怎样的能力和现状,他们需要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在能力本位、市场取向的价值规导中,一些受实用主义思想左右的中职生多趋向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而文化基础差又使他们对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课有本能的恐惧和厌恶,若教师还是墨守成规,那么教学无异于对牛弹琴,语文应有的育人功能将丧失殆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由声音、图像、文字共同组成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了单位课时的信息容量,由封闭课堂变为开放课堂。通过生动的动画、声音等特效,化抽象静态为具象动态,更具形象性、直观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扩充了学习资源,还提高了审美情趣,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在轻松中找到自我,在快乐中肯定自我,在憧憬中展现自我,为学生构建一个综合开放的大语文的精彩纷呈的世界,真正实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连接。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中职语文课堂的创新

显见如何构建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而重要的课题,中职语文课堂也不例外。下面我将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雷雨》的案例具体谈谈如何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下中职语文课堂的创新。

1.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语文是最具有人文性的课程,最能体现人文关怀,在一个倡导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时代,我们应该提供促进个性发展和学习的环境。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这一契机,在课堂这个同一的空间却能创造出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一直处于主体地位,通过个人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允许学生选择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自主参与讨论、操作和实践,师生互相交流信息,自由表达情感。在话剧《雷雨》一课中,在老师的辅助下学生自制了一个话剧单元的教学网站,课前先通过教学网站、网络资源等途径搜集相关话剧、《雷雨》的资料,再分组整理好,熟悉剧本后手绘出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人物肖像并上传到教学网站,形成个性化的解读,以最快捷的速度扩充课堂容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是一种终身学习的好方式。中职学生绝大部分很快步入社会,教师就有责任为缩短学生从单纯学校到复杂社会的这段磨合期做好准备,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情感、态度及方法论上有所作为,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学会怎样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开拓创新。在话剧《雷雨》一课中,导入课文时就将学生课前手绘上传的作品在教学网站上打开,请学生点评,总结不足以表现剧中人物形象之处,形成悬念,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精读剧本,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经典配音,并设置同步配音、录音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尝试和体验,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的鉴赏重点,最终用语言这把钥匙,攻破鉴赏人物这个重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一体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实现信息技术和中职语文教学的整合和创新,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每一个中职生在面对日益严苛的就业环境时,都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需要的新型职业人。

参考文献:

[1]张桂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张力[J].教育科学,2003(1):17-20.

[2]裴新宁.社会建构论及其教育意义.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范文5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交际化原则 自学能力

一、贯彻课堂教学交际化原则

1.五分钟会话。每堂课安排五分钟左右进行会话。会话内容包括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以及熟悉的歌星、影星和运动员等。可以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在开展会话时,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他们的联想思维,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我特别注意,在轮到后进生值日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感和学习兴趣。每篇课文的生词、句型和文章都是朗读的好材料。朗读不能总是采用“跟我读”的形式,而是要注意创造情景,让学生懂得不同句子的重音有不同的语感,并显示说话者不同的语言的心理。同样,语调的不同、重音的移动,也体现了说话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经过训练,学生在以后的朗读中就会注意正确使用语音、语调和重读、弱读及升调。这样朗读绘声绘色、津津有味,整个课堂兴趣盎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3.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授一个情景句型,就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自编一个简短的情景对话,然后到讲台上表演。如学到“My family”这一课,我发动学生带来“合家欢”照片,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学会并运用所学的句型,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4.运用直观教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录音机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和交际活动。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并能反复利用它们进行练习巩固,其趣味性、直观性较强。例如,用提问的方式猜物品,让学生将实物与英语句子连起来,练习听、说。教师呈现事先准备好的盒子,让学生猜盒子中的物品的形状,提问:“Is it round?“如果是“苹果”,教师就回答:“Yes,it is.”以下依次:“What colour is it?Can I eat it?”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多使用教具,结合图表,做到快记、巧记。最后教学例句:1.I like it very much. 2.I like it a little. 3.I don’t like it at all.

二、狠抓基础,注意密度

一方面突出知识重点,狠抓基础,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密度,把握节奏,备课先备人,平时注意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和进度。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实践面较广并在同一水平基础上,对内容可从多视角理解,并多角度进行操练运用,即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在教学“时态”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时,自始至终在情景中进行教学,突出时间状态和不同的谓语动词,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状态。

三、温故知新,克服遗忘

注意在课堂上经常复现旧知识,让学生反复操练,由易而难顺利地实现一个个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复习时做到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采用“滚动式”的方法,扩大语言输入。“滚动式”就是重复教材中的重点,用以前学过的词语操练新句型,或采用已学过的句式学习新单词。国际音标是初一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学生感到拼读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将黑板辟出一个“音标角”,每天写上10个注上音标的生词或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四、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评价的得失作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尺度,所以,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进行归纳分析,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当堂巩固。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还可引导学生对一些易出错的地方,如人称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某些习惯表达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注意培养自学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要让学生“会学”。因此,我重视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1.早读课,坚持听新教材的课文录音,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

2.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英语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每天坚持做好课前预习,发动家长帮助督促实施。

3.搞好课外阅读,对一些自学《跟我学》等教材的学生,每周给他们辅导一次,持之以恒。我校获奖的学生基本出自于这个群体。

4.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告诫学生:做作业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的运用过程,一定要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5.促使学生认真听课,运用英语思维和理解。

6.从音、形、义几方面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打好语音基础。

7.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方法记单词和语法知识。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世纪的外语教师应该以更高的姿态迎接挑战,学习、研究新大纲,体会其精神和要旨,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杨占华.现代英语教学方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杨占华.正确处理英语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3(2).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范文6

一、前言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汉语言文学知识 的基础性地位一直是被严重忽视的,但是当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缺位,导致了我们国家?W生在语文学习、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我国的基础性教育中,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不重视语文的学习、不重视文学知识以及用语的规范等,基于这些出现的问题,汉语言文学对我国学生的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加强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提升学生语言包表达能力以及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等四个方面。

二、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内涵及其特点

理解所谓的汉语言文学知识首先要从汉语言文学入手,而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大部分都是将其作为一个大学专业来理解的,其内涵是培养具有深厚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专业学生,具有从事新闻出版、文学创作以及科研、办公等能力的人才。同时,也承担基础性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工作的任务。那么,本文理解的汉语言文学的知识不是将其看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知识,而是将其看作是通识教育中的语言和文学的理解、把握等层次的内容。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待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具有怎么样的特点?首先就是它具有一般化教育的特性,换句话说,它可以用来当作一门基础性的和通识性的课程,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尤其是在基础性教育体系中,其重要性更是不可取代。其次,它具有易于传授的特点。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另类的常识,由于其内容的浅显易懂,很容易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授或者获得,并且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它也是可以被接受的。最后,具有资源获得的方便性。不同于专业汉语言文学,将其知识性内容划归如常识,其资源的获得相比于专业内容的获得要更容易。

三、汉语言文学知识在学生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我国的学生教育体系中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加强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等四个方面。

1.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我们知道,学生语文水平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文字识别能力、文章读写能力以及文学常识等。那么,汉语言文学知识作为文学常识的一种,可以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起到一个增加知识储量,提升学习兴趣的基础性作用,最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尽管语文的作用一直被忽视,在中高考的战场上,语文的作用和数学英语相比差很多,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将语文的学习成果用考试技巧来补充,实际上取得的效果是不理想的,通过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增加和学习,学生对于我们每天接触的母语而言,其形成的文学感觉会对语文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效果。

2.加强学生语言文化素养

这里的语言文化素养,指的并不是说话用语的规范性,指的是说话过程中使用的语料层次方面,我们知道口语化的东西大家都会说,但是如何说的有水准确实个难题,最重要的是通过掌握这些汉语言文学知识,可以在说话过程中增加自己说话内容的文学性和知识面。语言是一种文化,健康、优美的语感的形成靠的是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精神诉求,心无一丝诚意,书籍用来补壁,何来语感健康,更不要说高雅了。

3.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别人除了眼睛接触你之后的第一个接触的内容,一个人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形象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是通过使用一切切合的词汇,还需要依靠一种对于语言感觉的把握。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可以提升学生对汉语中一些词汇意思及其使用环境的理解,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度、措辞的严谨性等等。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学生自主性比较差,环境给予的自我表达的机会也同样很少,学生们几乎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很少通过自己的表达来和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强化理解,促进记忆。最终呈现结果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欠缺。

4.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主要是从对语言环境的理解上来进行的,语言是词汇构成的,每个词汇的意思是固定的,但是组合起来之后其意思就会变幻莫测,那么,对于语言的理解就需要结合语言的环境来进行。更深入地说,对于自己身处的语言环境的理解,就是对自身环境的理解,语言所代表的含义几乎可以说是权力的含义,话语权力的存在导致了每句话中都被赋予了身份的象征。比如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所使用的语言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明显不同,这就是区别,如何理解,就需要通过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