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创意产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创意产业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高校;创业;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被众多国家将列为重点的经济产业。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被定义为:“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因其拥有较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创意构想,它应该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沿。同时,在对于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态度上,更要保持肯定与支持。但是,由于受到地域、时间和经济等不同因素的限制,现在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仍然大多处于贩卖创意的阶段。根据行业的发展规律分析可见,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体化则是必然的趋势。

1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在《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列为重要内容,《纲要》中提出“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就业转变中求突破”。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好方法之一,因此,各大高校纷纷成立大学生创意孵化基地,以此来教育和培养学生自主创业。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我院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已经培养出许多自主创业型人才,同时基地已和校外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将自主创业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了平台。国家政策不仅在学生的培养上有所重视,而且在自主创业中也给予了政策优惠。国家用政策的优势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用创业来带动就业。

经济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文化的需求。近年来社会上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也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博物院的翠玉白菜伞,将折叠伞与镇馆之宝翠玉白菜相结合,赋予一把折叠伞更有深度的文化内涵,同样也通过如此的文化产品来传播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但是,目前高校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产业较为单一,没有竞争力,辐射面较窄,只适合于创意的贩卖,不能进一步投入生产以及后续的销售等环节。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链将被中断,以至于创意的构思者不能系统的表达出这种文化的理念与内涵。

2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的优势

2.1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垂直一体化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目前仍然处于刚刚起步,大部分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仅处于贩卖文化创意构思的阶段,例如一些简单的文化宣传品、衍生品。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垂直体化则是通过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与生产商、销售商的合作,不仅是文化产品的售卖,更多的是融入了生产、销售等其他环节。通过如此的互助合作,对企业而言,不仅可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还能节省资源成本,同时根据产品的销售反馈来考虑是否需要研发同系列的相关衍生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求得一种平衡发展并获得利益最大化;对高校学生而言,通过熟悉最适合、最经济的材质,了解每一样产品的销售过程,获悉顾客和销售情况对于本产品的反馈,能够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并在其中锻炼能力、接触社会和积累经验。因此,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和校外企业都可以通过合作来提高各自的竞争力。

2.2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混合一体化

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文化产品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花钱体验文化。因此,文化服务类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发展至今已成了人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却很难涉及这样的层面。高校文化创意产业混合一体化提出了将文化产品的销售与文化服务类产业相结合的概念。文化服务业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方面节约省了成本,同时用文化创意产品来传达自己的文化理念,同时也用文化创意产品来宣传自己的企业。其次,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源来实践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接触更多在校园内接触不到的社会环境,开阔自己的眼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能够让学生在合作的机制下,了解到社会运营的规律,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再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一体化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能够加快文化创新成果的转化,加强校院培养人才的力度,培养优质的文化创新产业,同时能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3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模式的设想

现在的大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园,通过自主创业来锻炼学生能力。笔者建议在创业园中隔出一片区域来用作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开发,具体设想如下: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设立专业的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引进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旨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帮助园区内工作室在与校外企业合作时,签订正规合作协议。由管理委员会寻找更多的文化服务类行业与园区工作室合作,通过合作将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方与文化创意服务类产业联系起来,实现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具体设想方案如下:第一,文化创意产业联合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管理园区的运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基地的发展方向,落实基地的其他相关工作,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帮助创业大学生增强法律观念,协调好园区内工作室与地方工商财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第二,园区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措施主要有创业培训、创意创业比赛、工商注册、商标注册、法律咨询、高校合作、大学生创业园网站以及其他平台、校外公司对接等。第三,园区可以指导并帮助创业大学生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形成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室,实施园区工作室与校外企业合作,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垂直一体化以及混合一体化,借此达到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的目的。

4 结语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承载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重要历史使命,不可能在单一的创意贩卖上故步自封,其发展趋势则是由单一到复杂,以至于能够达到创意产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刘巍伟,谢志远,李上献.大学生创意产业创业探索[J].教育评论,2009(12).

[3] 王健.江苏动漫衍生产业定向性发展及特征研究[J].电影文学,2016(06).

[4] 谢汇,季海祺.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对策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12).

文化创意产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民营企业;创意产业;SWOT分析

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20世纪90年代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自2002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文化创意产业未来要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做大做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因此,在文化市场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但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也一直面临融资难、与国有企业同业竞争等问题,本文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民营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分析,以期对民营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北京民营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1.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状况

依据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数据测算,可以获知以下情况:

2008年民营企业(包括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已达到29.9万家,占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数的三分之二;从业人员数达400万人,超过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半数。2008年北京民营企业从事创意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398.6亿元。可以看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民营企业不但企业数量规模庞大,而且所实现的营业收入也非常可观。民营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

2.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发展状况

民营企业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9个大类、27个中类、88个小类的所有行业都有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既有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旅游休闲娱乐等传统文化行业,同时也有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网络游戏、相关数字内容产业等新兴行业(见表1)。但从产业结构来看,民营经济在个行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民营企业发展比较好的行业有: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民营企业发展较弱的行业有: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以及新闻出版。

二、北京民营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特性适合民营经济发展

创意存在于民间。中国文化大发展,关键在于如何使民间的力量能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自觉与创新。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小型企业,更适合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从创意到理念,从构思、设计到产品的生产,许多情况下,由少数几个人甚至是个人就可以完成,不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成本。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如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的地方。

我们通过对一部分从事文化创意的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图1),员工人数最多的2500多人,员工人数最少的只有1个人,超过60%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其中1人到50人的企业占43.38%,51人到100人的企业占18.64%,是被调查企业中比例最高的,这充分表明目前小型民营企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而这种情况也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的需要。

2.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多个行业占有突出优势

随着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目前在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行业,民营资本投资活跃,所占比重较大。民营企业在设计服务,广告会展,软件、网络和计算机服务,这三个行业发展较好,优势地位突出。无论在企业数量、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以新闻行业为例,由于北京拥有全国最集中的作者资源、媒体宣传资源和市场影响力,近年来,相当一批外地的民营图书公司将企业总部迁往北京或在北京开展业务,如山东世纪天鸿、广东天时音像、福建厦门光合作用书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3.城市功能调整的内在需要,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根据北京市颁布的《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把全市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功能调整既避免各区县的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又使各区县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确立优先发展产业。例如,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及数字内容产业;以雍和宫文化科技园、大栅栏—琉璃厂文化商业区、国际传媒大道、民俗特色街区为载体,大力促进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由此可见,城市功能调整,使各个区县更明确自身产业定位,集中发展相关产业,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4.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动及民间资本注入

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一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具有经营机制灵活、成长性好等特点。如果有合适的创意人才,中小民营企业更能提供活跃的创意来源。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创意产业强调个体的创造性和智慧成果开发方式的特征。另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民营经济的实力已经壮大,存在大量的民间资本。通过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文化精品、文化惠民、文化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等重大文化工程。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劣势

1.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总体发展偏弱,个体规模也较小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显示了民营文化企业所具有相当突出的发展潜质。以从事多媒体和软件开发的企业数量为最多,以18.75%的比例排名第一。但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人数等指标综合来看,产业规模还比较小。通过对一部分从事文化创意的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员工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下,其中11人到50人的企业占32.81%,是被调查企业中比例最高的,这充分表明目前小型民营企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但整个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不均衡,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中,最能体现创意性和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收入占比较小(前三项合计仅为16%左右),而且发展速度缓慢,远落后于整体的平均增速,与之相反,那些文化相关性较弱的领域,如软件、网络与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及其他辅助服务等领域,收入占比较大(三项合计将近70%),而且发展速度较快。耐人寻味的是:那些文化性较强的行业,几乎都为国有资本所垄断,民营企业几乎无立足之地。

3.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缺乏品牌效应

目前北京已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部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2006年,在文化创意产业,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被评选为“北京名牌”产品,这代表了北京民营企业在品牌培育和培养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但是,目前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亮点还是不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产品和产业特色仍不够突出,还缺乏品牌效应。即使一些优质项目集中在民营企业中,与之相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也还不能很好的体现,使得一些优势项目逐渐失去优势。城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需要建立一种具有不可代替性的区域品牌,这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三)机遇

1.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北京中关村软件产业先导基地、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等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成为北京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环境。

同时,成熟的文化企业应担负起北京文化发展的社会责任,为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孵化,扶持和帮助。例如,由北京金昉华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的北京首个民营创业孵化机构——“金昉华视创业孵化中心”日前在京成立。这是以北京金昉华视文化产业发展公司为母体,以国家级大型企业——江苏金昉集团为投资背景成立的,主要通过科学地引进人才、项目、资金,来整合资源、孵化创业项目、培养创业领军人才,采用股份制为主成立事业部或合资成立公司等模式,保证各项目的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实现各方资源的良性、协调发展。

2.政府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

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积极促进非公有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另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了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种类,从而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些措施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各种类型所有制企业提供了公平的发展环境。

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多元化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目前,民营企业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行业中都有所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北京政府现已批准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聚集区涉及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全部九大类中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其中几个重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民营企业是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的重要主体;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聚集区,已经成为个体画家为主体的聚集区;由于大量个体艺术家和文化艺术类机构的入驻,798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可见,民营企业为北京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威胁

1.投融资环境

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方面,还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充盈、融资很容易;另一方面,作为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却是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十分困难。另外,文化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投入,但这个资本必须有文化资本的属性。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而且需要一个长期投入才能获取回报的行业。目前国内的资本均较为投机,他们往往需要短期内获得丰厚回报,这使得文化与资本的对接出现比较大的障碍。缺乏“文化资本”,文化产业大发展就有些遥不可及了。

2.国有与民营同业竞争问题

虽然,政府已经对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非公文化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并加大对民营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融资。但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领域仍然存在文化内容创意和交易传播环节的审批和管制的束缚及国有资本的垄断,将阻碍社会资本进入这些行业。

三、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民营企业发展维护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但是,显而易见,总体而言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威胁。可以说,文化创意行业本身特点,民营企业在某些行业的突出优势,多元化发展状况以及民营企业的灵活性,都为其在文化创意行业发展奠定了绝对优势;同时,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城市结构调整,均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实践机遇。然而,民营企业总体偏弱,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缺乏品牌效应等制约其发展的条件也依然突出,而融资困难、与国企竞争问题也应引起关注。

参考文献:

[1]刘连斌,莫梅锋.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重要议题[J].管理现代化,2009(6):

18-20.

[2]吴烨,陈志超.制度变迁与安徽文化强省战略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3):44-46.

[3]徐信贵,陈伯礼.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中的政府角色与功能[J].管理现代化,2010(2):41-43.

[4]王世崇.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6):39-44.

[5]姚腾霄.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08(9):324-325.

[6]周经,刘厚俊.世界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研究[J].软科学,2011(6)

[7]朱学义,董靖,于泽.我国文化产业投入的促动效应研究——兼论文化产业的经济支柱性地位[J].管理现代化,2012(1):12-14.

[8]Garnham,N.From cultural to creative industries: An analysis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creative industries’approach to arts and media policy mak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05(11):15-29.

[9]Lim,Lorraine.Creative economies,creative cities Asian-European perspectives:the GeoJournal Library Series Vol.98.[J].Cultural trends,2012(21.2):181

文化创意产业分析范文3

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主要价值是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它基本上无需耗费自然资源,不仅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还有助于构建更加人性化与和谐化的人类生存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对于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与辐射性。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出不但能够满足大众的个人消费,还能够通过个体性以及公共性的消费形成一种内生性的积累创新,对于文化创意环境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分析和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内生增长效能,目的就是为内生经济的增长提供有建设性的补充。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内生增长;效能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0703

1文化创意产业内生增长效能的内涵

目前,在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中,它们GDP中的80%以上都是以知识和创意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项统计数据,自1980―1997年之间,国际文化贸易的数量增幅近10倍。国际著名的普华永道咨询服务公司也曾发表过预测报告,报告称在未来5―10年内,全球的以娱乐和传媒等文化创意为主的服务业每年将以7.2%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同期3.2%的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以全球的经验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来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这乃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自身所蕴含的特殊价值所决定的。

一个国家要想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其内在的技术创新机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内在的技术创新机制形成的基础就是国家对于科技和教育的长期投入以及人力资源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就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经济增长理论也被人们称之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后工业国家经济增长的事实已经表明了单纯对于GDP追求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被综合考虑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取代,这种新的增长模式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技术的创新要和文化创意相结合,换句话说,以文化创意为主的这种新兴产业模式乃是对以科技为核心的内生经济增长机制的一种有益补充。

2文化创意产业的内生增长效能的体现

2.1推动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

通过产业链,文化制造业对于第二产业具有很大的劳动和波及作用,文化制造业的发展会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必然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文化制造业属于中间投入率与需求率都比较高的产业,这就说明我国的文化制造业具有高中间投入和低附加值的特点,它对于其他行业的促进作用也较强,是一种基础性产业。因此,国家如果要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要首先发展文化制造业,它会有力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全国经济的整体增长。作为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物质基础,文化制造业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想使文化制造业得到大力的发展首先就要对传统的文化产业进行大幅度的技术改造工作,要鼓励现代的高新技术转移至传统的文化产业,充分采用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来对传统的文化制造业进行改造,从而让文化制造业顺利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我国的文化服务业是一种低投入和高附加值的行业,它的发展进步不仅仅可以促进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促进文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要大力推进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就需要搭建好一个文化服务的平台。利用这个文化服务的平台,文化服务业不仅能够直接向文化制造业以及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可以增强文化产品的传播能力,丰富并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文化产业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我们要丰富并拓展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对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进而使文化服务的实效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推进文化服务业市场化的进程,让文化服务业在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此外,我们还要保证文化服务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文化服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服务所能产生的作用,只有提供持续的高质量服务,才可以使文化制造业以及消费者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文化服务业也才可以不断壮大和繁荣。

由于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服务业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因此,我们要推动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服务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要让文化产业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带动整体的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文化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会带来文化服务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样式以及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进而不断地催生并孕育出全新的文化服务模式。文化服务业能够给文化制造业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它是推动文化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提高文化软实力可以让新型的文化服务业具有更多的样式和方式,并促进文化制造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进而提高文化制造产品的质量与效率。实现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服务业之间的有效互动及融合,会让中国的文化产业换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只有积极促进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服务业实现更深和更广领域的协调发展,并推动文化产业的重构与整合以及结构的快速升级,才可以让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及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程度,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更大繁荣和发展。

2.2促进文化大众化消费

从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方面来看,文化消费的贡献度是最大的,这就说明在当前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文化消费这个因素是最重要的,文化消费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些年来,我国的文化消费水平一直保持着一种强劲的发展态势,文化消费的总量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然而目前我国的整体文化消费水平仍然还是比较低,文化消费方面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以及区域之间文化消费发展的不均衡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度发展文化产业,要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要让文化消费的总量得以增加,让文化消费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要让城乡与区域的文化消费之间实现协调发展和增长。文化消费带有高层次消费的特征,我们可以按照城乡与区域居民的不同文化消费习惯,对文化消费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对文化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生产供给情况进行合理的布局,分不同层次来扩大文化消费。此外还应该通过大力宣传的方式来对文化消费进行适度和恰当的引导,使其实现从低层次物质需求到高层次精神需求的转变,实现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城乡同步协调发展的转变,实现从以发达区域为消费核心到区域消费层次的协调同步发展的转变,从而使城乡与区域之间的文化消费实现协调发展与增长,最终推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消费已经日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的消费热点,尽管文化消费的结构已经在不断的升级和优化,但目前依然存在着文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根据文化消费的种类可以发现,在消费中,传统文化产品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而高科技的文化产品消费所占的比重则较小。因此,我们应该尽快促进文化和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之间的有机融合,积极拓展一些新型的文化产业,让文化生产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元化,从而给大众提供多种层次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最终促进文化消费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因为某些历史以及现实的原因,我国部分地区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消费市场的建设方面还不太完善和健全,这就严重制约了居民文化的消费状况。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对于诸如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文化馆等带有公益性的文化基础设施,政府要拿出财政经费来投资建设。对于那些带有商业性质的文化基础设施,政府要鼓励并引导企业进行出资建设,政府还要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指导与监管。此外,我们还必须要构建起完善健全的文化消费市场,要对某些文化市场中的不规范和混乱的现象进行清理和监管,以便给文化经营与文化消费提供良好的氛围,从而让居民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得以被激发并转化成现实的需求,最终使文化消费的需求朝着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方向转变,实现文化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3优化文化产业的结构与布局

尽管我国在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娱乐、印刷、会展、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不过这些企业的总体实力都还是比较弱,而且大都以中小企业为主。在文化产业体系中,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新兴的文化产业所占的比重还是较低,这样就无法满足大众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文化产业的主题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要建设一些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对它们进行重点支持,以便使其形成一种大型的文化集团,对于那些灵活且具有较强适应力的中小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使其不断拓展自身的深度与广度,此外,我们还要多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来对传统的文化产业进行改造,使传统文化产业实现向科技型文化产业的转变,进而让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我国的文化产业在门类上存在着同质竞争和结构趋同的突出现象,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由此就造成了文化产业区域之间的不合理布局。我们要对文化产业区域之间的布局进行优化与调整,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文化资源的存量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文化企业实现跨行业和跨区域以及跨所有制的兼并与重组,积极引导文化资源与要素集中在优势性的企业;另一方面应该强化对于文化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要积极引导各地域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形成一种地区之间的合理分工,走出一条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从现今我国城乡群众文化机构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些群众文化机构的建设大多都呈现出城乡文化产业产品以及服务在结构比例方面的严重失衡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较多的“欠账”,它和城市的群众文化机构建设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引导多种渠道和方式来进行专项资金的筹集,要重视对农村文化环境以及文化资源的建设工作,要多利用并保护各种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促进文化产业加快步伐融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去,从而给农村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活力。可以重点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工作:一要加大对名村名镇的建设工作,最大程度的凸显出地方的文化特色;二要对农村的工艺品以及技艺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销售进行大力度的资助与扶持,进而使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三要大力支持农村的各种节庆活动,不断丰富拓展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四要重视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的培训,使他们的文化产业意识得到不断提高;五要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2.4拓展新型文化业态

实现文化和科技的有机融合,发展新型的文化业态,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文化和科学技术进行融合发展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我们应该使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以及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此来作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让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

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推进文化和科技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应该以科技带动战略为主,增强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不竭生命力的最鲜明的象征。由于文化产业所提供的乃是一种精神产品,因此,它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会更高。要立项一批战略性的重大科技课题,加强核心技术,用先进技术来支撑文化设施设备及其系统的研发与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要多运用数字化的高新技术,通过文化产品创作和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发展以数字化和网络化生产传播为主要特点的动漫游戏、数字网络化服务等新型的文化产业,使新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与数量都得到提高,进而使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要健全并完善文化和科技相融合的机制体系,加强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可以由政府、科研单位、文化企业、高校来共同建设文化科技公共服务的平台。在交易服务、成果转化、金融服务、品牌推广、人才引进等方面,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种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氛围,要提供各种专项资金的扶持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并协调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切实地指导并扶持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科研单位要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和相关的研究人员以及各种信息资源,可以建立起文化科技研究中心,针对文化企业的需求状况对文化产品进行研发,为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持。文化企业在文化和科技融合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文化企业要及时收集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进行改进,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使文化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得以加快。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以便培养出文化和科技相融合的专业人才。

2.5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的差异化发展

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之间的差异化发展,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的结果。各个区域应该对文化产业的功能与特点以及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结合各自区域内文化资源、经济水平、政策环境、市场状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来发展本区域内的文化产业。

东部区域乃是我国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要多利用区域优势、科技优势、经济优势、政策优势,吸引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来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产品,从而推动本地区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此外,东部区域还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区内齐全的文化基础设施、完善的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高水平的大众文化消费程度、明显的文化产业聚集效应等优势条件,使文化产业的结构格局更加多层次化。中部地区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应该采用同步发展的模式,重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同步发展,可以利用博览会、论坛、研讨会等形式从整体上向外宣传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打造出中部地区文化产业的良好形象。要逐渐形成以人文历史资源和民俗文化以及文物遗存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文化产业成为该地区内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地域具有非常鲜明的文化特征,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不过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因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比较慢。西部地区应该采用资源带动型的发展模式,在依托本地独特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基础上,采用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运作方式,对产业要素进行整合,形成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然后逐渐向多领域进行拓展,进而使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我们要应该增强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合作,让文化产业实现协调发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因而在东部地区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与资本并达到了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后,就要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输送一些技术与资本,并利用波及效应的方式来增加中西部地区的生产与消费规模,中西部地域要通过协作和承接方式来形成产业梯度格局,进而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东部地区必将会再次获得较多的发展优势,从而又带来一种新的扩散以及输出,在使本地区文化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同时,逐渐缩小其和中西部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在区域布局上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态势。

3总结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已经呈现出了互动的趋势。文化性以及个性化的消费正日益鲜明地体现出了文化创意中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在经济发展中,人性化与人文性的要素正体现出其自身的重要特征。文化创意经济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自身良好的内生增长效能对于国民经济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芳凝.中国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11,(4):115121.

[2]李思屈.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李秀金,吴学丽.发展视域下的我国文化产业基础及其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11,(6):144147.

文化创意产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 文化创意 文化价值 探索 实践

一、文化创意成为价值创造的时代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创意开始蓬勃发展,文化创意是知识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文化创意在价值创造方面的体现表现为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为条件和优化发展的经济模式。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去发展经济,而文化创意既依靠文化资源优势,又需要人为资源,使经济建立在文化、知识、创新、价值观念和人文环境下。因此,用文化创意来拉动经济增长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性举措和顺应时代趋势的科学发展观。

二、遂昌县北界镇文化创意的特质分析

浙江省遂昌县曾经是种植香菇产业的大镇,但是每年种植香菇需要消耗800多万公斤的木材,这不利于遂昌县经济的长远发展。《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争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过去以消耗木材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手段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并没有兼顾社会效益。鉴于北界镇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大等特征,镇党委和镇政府决定在原来种植香菇的田地改种葡萄,在市场考察和认真判断鉴定后,发现种植葡萄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北界镇知名度的提升,这种科学合理的改造很快就被执行,如今,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引导下,把昔日种植香菇的田地改种葡萄,现在遂昌县北界镇是一片片的红提葡萄园。

2011年,已投产的红提葡萄面积达到600多亩,年产量高达900吨,亩产值达到1.5万元,总产值高达900多万元。北界镇成功地把香菇种植改造成为葡萄种植,2012年,红提葡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620余亩。在葡萄种植取得较好收益之后,我们又突发奇想,既然北界镇的葡萄能带来经济效益,为什么不把北界镇葡萄做成一个品牌,让人看到北界镇就能想到葡萄呢?那跟葡萄相关的产业还有什么?怎么才能促进北界镇经济的全面发展?我们对这一系列问题认真思考后发现,北界镇苏村源,人称“世外桃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种的红提葡萄在金华、温州小有名气,如果依托“世外桃源”优良生态,加入文化元素,把视野扩大到旅游和文化展示上来,就可以提高北界镇红提葡萄的知名度,这里的红提葡萄华丽转身,从优质农产品到优势产业。为了打响“原生态,自然红”的红提葡萄品牌,从2009年起北界镇开始举办红提葡萄文化节,同时,还利用节庆文化平台促销产品、宣传北界。北界镇除了有丰富的人文风情的旅游景点外,还能采摘、收购新鲜红提葡萄,参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苏姓大屋(含苏氏家庙,唐宋家苏洵后裔明刑部尚书苏民家庙),欣赏北界红提葡萄文化展示。如此,北界镇就能依靠葡萄而全方位的发展经济文化了。

三、遂昌县北界镇文化创意运作状况及“创造性”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的未来趋势

北界镇的红提葡萄文化的打造是以红提葡萄为依托,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第四届红提葡萄节---北界红提葡萄文化展示包含了文艺晚会、生态溪鱼垂钓大赛、农耕文化、民俗物品、书画、摄影、戏曲表演等,内容更加丰富,这种附加值的加大有利于更好的打造北界镇红提葡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北界镇以红提葡萄为主题,带动北界镇旅游、餐饮、文化方面的发展,实现了产业转型,积极推进了北界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造性”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能使北界镇人民更快的富起来,从形态上来说,文化创意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新型产业,不仅能节约资源,实现环保,还符合当前低碳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是推动北界镇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审时度势,北界镇还应该积极加强基地建设,提升文化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把北界镇推向全国。还应该加强打造北界镇文化品牌,更加深刻的挖掘北界镇的文化价值,建立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要让北界镇走的更远,还应该积极培养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努力培养人才,才能使北界镇走的更远,此外,政府的支持扶植也是北界镇更加成功的保证。

四、结语

文化创意为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可行之路,文化创意在每一个领域提供的新目标、新内容都是价值创造的动力源泉,文化创意以地方特色为基础,促进低端产业到高端产业的形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文化创意是一种资源,是一种财产,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因此,使文化创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仅是时代的号召,更是一种创新和资源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平.关于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7):p135―137.

[2]陈庆德.论文化产业的生产特征与组织多样性[J],思想战线,2006,(3):p26-27.

文化创意产业分析范文5

1.1 选题背景

当今社会,全球文化创意经济快速发展,根据《2013 创意经济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在创造经济价值、就业、国际贸易方面的贡献尤为明显,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就曾披露,2005 年的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总值达到 1.3 万亿美元,对全球GDP 的贡献超过 7%。据统计,2009 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 4.2 万亿美元的产值,五年间的平均增速超过 25%。2013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报告指出 2011 年世界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贸易总额达到 6240 亿美元,在十年内增长了一倍以上,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8.8%,值得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方面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达到年均增长 12.1%。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愈加重要的位置,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复苏、扩大就业空间的重要支柱型产业。

目前,全球众多国家及地区都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上议程,我国也在不断提高对文化创意产业及贸易的关注度,十报告中提到要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确立了扩大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文化贸易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创意之都”的发展目标,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进出口贸易、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正是提高北京“软实力”、“文化创意”的必经之路。近几年北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正全面优化空间布局,并在 2014-2020 年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北京文化软实力有了显着提升,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性明显增强。在国际贸易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各项国际活动在北京召集举办,吸引了全世界对中国、北京的关注,同时依托众多金融机构、文化创意型企业在京的聚集,以及国家文化贸易口岸、艺术交流中心、空港保税区等服务机构的支撑,北京文化贸易规模大幅上升、文化创意产业交流更加紧密,逐渐成为北京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首先各国家地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的定义、分类各有不同,在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前需要对其内涵、涉及范围进行分析。其次,目前关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的研究,缺少对其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支持,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框架体系。因此本论文借鉴现有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存在的差异,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独特性,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走出去”以及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提供理论支持。

1.2.2 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大多数自然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其对各产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低能耗、高效益的特点,能够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高度整合、传递文化价值和创意观念,能够提高附加值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十二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2012 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首次突破 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 2189.2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12.3%。2013 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 2406.7 亿元,增速为 9.1%,高于 GDP 将近 1.5 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 10022 亿元,同比增长 7.6%,全市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35.3亿美元,同比增长 15.7%,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已经排到了第二位。然而作为尚处在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中国及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方面都存在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为主的不利现象,缺乏品牌优势,附加值、利润率较低,因此对中国及北京国际影响力的推动作用不显着。

鉴于此,本论文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总量、贸易差额、增长速度等数据指标进行研究,科学合理的分析影响该产业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探讨克服目前贸易劣势、提高贸易规模的策略。本文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增强北京“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而加快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步伐,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

第 2 章 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理论综述

2.1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研究与界定

2.1.1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30—40 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作品中,这些作品痛斥艺术商品化,认为艺术商品化将为资本主义和流行文化产业的兴起提供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含有消极色彩。这些悲观主义观点还基于:文化和经济互相敌对,两者有完全不同的逻辑所推动,当我们试图将两者融合时,文化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

然而,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商品化过程未必会导致文化表现的衰退,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文化产业”一词不再带有原先的贬义色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文化产业”一词,并将其定义为:将文化的概念符号、创新思想与产业的各种功能相融合,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是在 2004 年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中,将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表述为“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3]。文化产品不仅广泛存在于音乐、美术、着作、时尚设计以及影视制作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在发展中国家大量的文化产品还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2.1.2 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一词是由英国首次提出,1997 年 5 月为振兴经济,英国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在 1998 年的《创意产业专题报》中定义了创意产业:以个人创造性为投入、以知识产权为产出、以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为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国家及 学者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2001 年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如何从创意中盈利》一书中,从经济视角提出了创意经济是由: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种行业构成的。

.........................

2.2 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国内诸多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其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额的实证分析,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水平、人均购买力、语言、教育水平、文化距离、地理距离等因素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白远(2010)从我国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力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情况,指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一个出口大国消费小国。张颖(2010)分析了我国创意产品出口现状的特点,同时借鉴国外创意产品出口的理论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创意产品走出去的政策建议。曲国明基于RCA、TC 指数,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在创意产业方面竞争力的差异,提出中国目前文化创意产品还未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竞争力水平不高的现状。曲如晓、韩丽丽(2011)提出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贸易流量的影响方式,认为贸易对象国之间较大的文化距离会阻碍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许陈生、程娟(2013)认为在国际化程度高的进口国家,文化距离会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造成阻碍。顾乃华、夏杰长(2007)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北京、上海、广州的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我国前三。

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对外贸易,但对各省市的相关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金元浦(2006)认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适应北京城市的新的定位,在国际城市的竞争中建立新的基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打造文化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高端品牌形象的必要战略。徐瑾(2009)认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贸易存在逆差,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扭转逆差的政策建议。尹秀艳(2009)认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更加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盈利水平逐渐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提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比重不合理阻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出口贸易,并从政策、人才、海外推广等方面给予建议。张炜、姚海棠(2011)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及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专利授权数量、科技研发投入,使用外资情况、文化创意企业资产总额,高技术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胡艳超(2012)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文化创意产业资产额、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和人均文化产业经费等因素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

第 3 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 14

3.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的基本情况概述 ........................ 14

3.1.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 14

3.1.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 .............. 16

第 4 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影响因素 .......................... 37

4.1 引力模型构建 ........ 37

4.2 变量选择 ............................ 38

第 5 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 45

5.1 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引导居民消费习惯 ..................... 45

5.2 重视本土文化保护 高效利用文化资源 ................ 45

第 5 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的分析,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出口贸易增长的相关建议。

5.1 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引导居民消费习惯

首先,北京需要提高经济水平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定的消费基础。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效率对发扬中华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前文提到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能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规模,同时,居民人均购买力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相关,这说明政府应重视经济增长,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的购买力提升有助于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不断升级。

其次,北京需引导居民消费观念,提高精神文化欣赏水平,尽量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通过具有创造性、文化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传递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如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基于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改善产品及服务,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使日本文化在本国与海外市场获得较高辨识度。通过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基础建设,降低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的进入门槛,转变现有消费观念,提升消费者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质量优化,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能够 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规模。

......................

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的结构层次为基础,分析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水平,通过 SWOT 分析及构建引力模型的方式分析影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提高出口贸易规模、国际竞争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本文概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在于“文化”与“创意”的高度融合,指出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比同行业普通产品及服务更具核心文化内涵,附加更高经济价值,应作为北京大力发展的朝阳产业。

(2)依据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的出口情况,发现该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但略有贸易逆差态势,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尤为严重,而在文化创意服务方面表现为贸易顺差。结合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发现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极低、不及我国整体水平,国际竞争力较弱,但有增长趋势,其中文化创意服务的竞争力高于文化创意产品。各细分行业中,视觉艺术品、宣纸、毛笔、乐器、广告宣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产业整体表现出贸易结构不均衡的现象。 (3)通过 STWO 分析,发现目前北京具备的优势包括:经济水平不断增长、文化极为资源丰富、具备创意人才培养条件及多项鼓励型政策,面临的劣势在于:文化体制改革不完善、对丰富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能力不足、缺少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此外,国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仅会给北京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同时需克服竞争对手增多及海外投资风险上升等因素的挑战。

文化创意产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辽宁文化;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1310141338)

一、引言

谈及文化产业,首先我们应该想到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作为一种非必需品,在伴随国民收入的提高的过程,其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文化产品的源动力就在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提高,对于增加就业和提高国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包括中国在内各个国家所共同寻求发展的产业。

辽宁省始终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辽宁省加快文化产业的若干优惠政策》、《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目前,辽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形成集聚经济的发展势头。

目前辽宁省已成功地打造了“东北二人转”、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关东影视城等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但是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延伸,真正促进辽宁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仍有很多的路要走。重点在于打造旅游文化(辽西历史文化走廊,“一宫三京三陵”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演艺文化与城市文化品牌(“浪漫之都”大连、““玛瑙之都”阜新等)上。

二、辽宁与上海、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一)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测算产业结构同构程度的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确定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或高度化程度的一种指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 、 表示某一产业i在区域a,b的总产值的比重。 表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取值为1到0,0表示两个区域该产业的结构完全不同,1表示两地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该值越大,表示产业结构的相似度越高。

(二)数据来源及变换

北京市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氛围浓厚的北京更是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位于全国之首的城市;上海凭借其先天的经济条件,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稳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选取这两座城市作为参照城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首先对北京、上海、辽宁三地的创意产业总增加值进行计算,其中,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来源于《北京文化创意报告》;上海的数据来自《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报告》。辽宁省目前没有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数据统计,本文采用了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居民人均家庭消费在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数值乘以辽宁省总人口数,得出居民在文化产品与服务上的消费总和,再将其与政府在文化产业中的投入加总,得出辽宁省对文化产业的消费总额,并由其近似地计算出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最终得出的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2010-2012年京、沪、辽文化创意产业总增加值(单位:亿元)

城市 北京 上海 辽宁

2010 1697.7 683.25 70.19

2011 1989.9 930.15 62.81

2012 2189.2 1266.18 106.36

其次,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数据的不可得性,本文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并用每一类就业人员的增加值表示衡量该类的发展程度。

(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与结果分析

为能具体比较北京、上海、辽宁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本文计算了2010-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辽宁与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上海 辽宁

2010 2011 2012

2010 0.78 - -

2011 - 0.74 -

2012 - - 0.69

注:原始数据来源于2011-2013年《上海市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

从相似系数的数值上看,辽宁与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接近于1,说明辽宁与上海的文化产业的结构比较相似。趋势上看,2010-2012年相似系数逐年递减,则反映出两地产业结构的差距增大。然而,产业结构较为相似的辽宁与上海,在产业总增加值上,仍有较大的差距。即使不排除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在估算时被低估的可能,近十倍的差距也反映了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产能上,辽宁省仍处于弱势。

表3辽宁与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北京 辽宁

2010 2011 2012

2010 0.27 - -

2011 - 0.26 -

2012 - - 0.26

注:原始数据来源于2011-201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

从表中能看出,辽宁与北京的产业相似系数在近几年内的变化很小,且其值稳定在0.26左右,说明辽宁与北京的产业结构相关性较小,且相对变化较小。结合表1,从总量上看,辽宁与北京两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总增加值差距也很大。

三、结论与建议

目前辽宁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与上海相比,其相似系数在0.7左右,产业同构较明显,然而产业结构差距正在增大;与北京相比,其相似系数在0.26左右,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另外,从时间轴看,近年来,相似系数都有小幅度的降低,但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一方面,辽宁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上有一定体现,同时,相似系数的降低从比较优势理论看有利于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该产业的产能与北京、上海相比较小,且与北京的产业相似程度较小,说明辽宁省仍有较大的政策调整空间。因此,辽宁省在坚持已有的政策措施的同时,也应注意向北京上海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成功的城市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覃京燕,刘新,张盈盈. 可持续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5:165-166.

[2]王俊票.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J].经济视角(上),2012,0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