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1
关键词:居住空间;景观设计;古典园林
1 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1.1 追求神韵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山水植被为基本要素,其中,以自然的山水为根本,植物为点缀。但并不是简单按比例仿制这些景观要素的自然形态,而是人为的加工、调整、剪裁、结合,以追求“一峰山太华千岳,一勺水江湖万里”的神韵境界。
1.2 诗情画意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而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在于其所创造的美妙意境,这也是古典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
1.3 建筑与美学的结合
园林艺术起源于先秦,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将物质生活条件同对自然环境的精神审美结合起来。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开始大量修建行宫别苑和亭台水榭,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积累,人工修建的亭台楼阁把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修饰的更具民族色彩和民族精神,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2 古典造园艺术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2.1 灵感源泉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源泉,其设计思想更是当代园林艺术的理论基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风景式园林设计的典范,是设计师和工匠在特定的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高超造园手段,将建筑和山、水、植被等加以配置组合,形成源于自然环境,又高于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2.2 文化传承
园林景观设计师必须对国内优秀的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加以深入研究,挖掘出富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景观元素加以运用,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味道”的风景园林景观作品。园林景观艺术是直观体验性艺术,观赏者无需接受专门的培训,就可以感受到园林景观的形式美。同时,这种直观艺术受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可以使观赏者耳濡目染的感受到当时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3 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常见问题
3.1 不尊重自然环境
许多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营造过程中对景观的功能性考虑不足,注重表现外表的美观。某些开发商为了追求表面的气势和美观效果,达到增加成交量的目的,不惜重金做面子活,为此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购房者的资金支出,也使得后期的物业管理面临巨大考验。
3.2 缺乏神韵
现代居民小区已经成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设置的休闲活动空间充足,有健身区、儿童游乐场地、休闲步道等,这些空间普遍尺度较大,且多以铺装为主,相对缺乏可供好友休闲小憩的私密空间。
3.3 施工时间短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传统建造技术已经被机器化大生产式的快速施工技术所淘汰,当代施工者往往依靠现代技术手段,使得传统建造技术开始失传,其精髓更难以再现。现代居住小区中经常可以看到其它建筑材料仿制木材建成的亭台水榭,虽然形似,却没有了木材的生动,传统工艺的风采不复存在。
4 传统造园艺术对现代居住区的影响
4.1 理解古典园林的内涵
要设计具有中国元素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从观念上彻底改变,不能完全依赖新技术、新材料,更不能对现代西方园林的成功典范照搬照抄,要学习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的造园理念和设计手法。
4.2 尊重自然原则
大自然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遵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求和谐。尊重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化的核心精髓,采用尊重生态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以自然景致为主,强调设计师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化的表现。
4.3 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相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依山林而建,通过借景、比喻等方法将园内景观和周围自然生态结合起来,同时,也可以起到延展空间的作用,使各个区域之间相互连接、渗透,彼此呼应,形成一个整体。现代景观设计也要求设计师将视域作为设计范围,以地平线为空间参照,突出与本地区景观的融合。这与古典造园手法中追求无限想象的外延空间理念是一致的。
5 结语
在新的社会生产环境下,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撑下,要实现新的功能要求,应当着力学习,继承古典园林的精妙,而不是简单的对形式进行模仿,更不是用简单的工艺手段,制作简化的经典元素。这样不仅是对创造力的约束,也是对古典园林形式的人为视觉混淆,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损害。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2
[关键词] 一池三山;园林景观;神山仙岛;设计模式
1.“一池三山” 设计模式的内涵
按照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海内十洲记》记载:蓬莱周围环绕着黑色的圆海,“无风而洪波万丈”;方丈山“专是群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瀛洲山“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名之为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1]在中国园林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种经久不衰的建造形式“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池,象征东海,三山分别象征蓬莱、方丈与瀛洲。它始于秦汉,历代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园的范本,在私家园林辉煌的时期也曾出现过。
园林景观中“一池三山” 在形式上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安排三座岛屿,模拟东海神山仙境。“仙境”是中国先民集体意识中和谐富裕、平和安乐生活的象征,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缩影及隐蔽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个美好梦想 [2] 。这种理想落实在园林景观中就是人在园林中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关怀。因此这种摹拟自然的“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就成为了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方法,也成为古典园林设计的一种极致追求。
2.“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起因
在科学尚不发展的时期先民们对世界起源、万物关系乃至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理解等综合意识,往往是通过宗教和神话表现出来,反映了他们蒙昧、幼稚而天真的的思维方式,加之他们认为万物有灵,自然崇拜无疑最先闯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诸多自然崇拜中,天地山川崇拜是核心,他们因畏惧而产生崇拜,故他们对这些神明威灵敬仰之,礼赞之。在鬼神权威至上的殷商时代,透过“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的巫风,我们看到了神君共乐的兆头。“一池三山”正是满足君王、臣民的一种多方述求与愿望。
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帝国,他自称为始皇帝。“帝”一般特指主宰宇宙万物的最高天神,自然是长生不老,与世共存的。《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 秦王嬴政至“王”而“帝”成为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便想与天帝一样长生不老,成为不死神仙,尽享人间富贵欢乐。于是他一面听信方士谗言,自称“仙真人”,一面派人四处寻找神话中的人间仙境与长身不老仙丹妙药。虽然海上仙山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始皇帝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不前。在他看来,寻得仙境,寻得仙丹,既是他们一国之君的特权,更是他永远延续“帝”梦的途径。这种不止的追求在现实中是遥不可及的,要想成为现实,唯一途径就是在园林中去建造它。
汉武帝对寻找神山仙境的狂热比起前代帝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汉武帝影响最大的方士是公孙卿,他借神话中皇帝乘龙飞仙的传说,鼓励汉武帝访仙,并借神仙申公之口称,故之圣者皆应以求仙为务:“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皇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于是汉武帝劳民伤财,屡封泰山,东巡海上。后来汉武帝还“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但这些访仙活动皆无果而终。在多方寻求未果的情况下把这种愿望化作在建章宫北太液池中,修建蓬莱、方丈、瀛洲等仙山神岛,聊以。据《史记 孝武本纪》载:“其北治大池,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3]从而形成“一池三山”的布局,将自己成为仙人的梦想在地上的园林中予以实现。
尽管秦皇魂归沙丘,汉武帝茂陵草长,神仙梦相继破灭,但是他们运用蓬莱神话所创造的园林景观“一池三山”却开拓了一个新的园林审美领域,并成为后世帝王创造宫苑池山的一种典范,甚至士大夫文人也竞相仿照。
3.“一池三山”案例分析
秦皇汉武开创了“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滥觞;加之先人们朴素的自然观以及对理想精神居所的追求为 “一池三山”设计模式创造了沃土,大量此类设计在皇家园林景观中应运而生。如西汉长安建章宫太液池、北魏洛阳华林园天渊池、隋朝洛阳东都宫九州池;唐朝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北宋东京艮岳大方沼、元朝大都太液池、明朝南京玄武湖;清朝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清漪园昆明湖等。“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在皇家园林以外的园林中也有出现,如拉萨的罗布林卡,苏州留园有“小蓬莱”,杭州三潭印月景区有“小瀛洲”等,虽无皇家园林宏大的规模,但无论在取意或布局上都反映着“一池三山”的布局模式。
1705年,清乾隆帝为其母亲祝寿所建的清漪园,同样也采用一池三山的模式。规划者根据当时翁山翁湖的现状,一池三山的创作,采用留堤(西堤)、留岛(藻鉴堂、治镜阁)、堆岛(阁岛),而不同与杭州西湖的“疏湖堆岛”;同时,在湖岛艺术处理上不重复同一个水面内留三岛的处理,而是分三个水面组成一个大湖面,形成湖、堤、岛的新的“一池三山”新形象。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颐和园(原清漪园)在塑造三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的同时,增添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冷、凤凰敦。而且知春岛由两个小岛,两座木桥、一座十六柱亭----知春亭组成。小西冷岛是由曲折线的规则垂直条石驳岸构成,在传统自然山水园中,一反常法,与其周围的石舫、船坞构成颐和园西部景区的独特风格。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3
1常见的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
常见的中国园林的造园构景手法有九种之多:借景,对景,夹景,框景,漏景,抑景,透景,添景,障景。下面侧重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构景手法。
1.1借景借景是将园林外景色引入并与园林内景色相叠加的造园手法。借景可以弥补园林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过多财力的缺点。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比较有名的借景案例有颐和园的昆明湖远借玉泉山;江南的拙政园远借北寺塔,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甚是壮观,形成了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以及苏州的沧浪亭邻借园外的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特景观。
1.2对景对景是指园林中的主客体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造园手法。例如在游人身处园林之中,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等,或在堂、山、桥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等等。
1.3夹景中国园林中为了突出理想景色,通常在景观的左右两侧以树木、山石、或建筑等加以屏障,这样就形成了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使远处景观更显得有主有次。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可以表现出工匠的设计构思意境和感染力,不仅能突出园林中主要景观的地位,而且能诱导游人视线的汇聚,使景观空间定向延伸,直到达到园林中景观的节点。
1.4框景框景是指工匠在构思设计园林时有意识地设置框洞式的结构,并引导游人在特定的位置通过这些框洞观赏景观的造园手法。这种造园手法曾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出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是对框景这种造园手法的最佳写照。
1.5障景障景是指在游览的路线上设置一些山石、照壁、花木等遮挡物,从而遮挡游人的视线,引导游人改变观赏的路线,从其他方向观赏园林中的景物的造园手法。障景的采用使园林的景观达到不重合的韵味,也进一步造成了欲扬先抑的效果。障景运用典型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中巨大秀美的太湖石被安置在仁寿门内,这样的构思使整个院落的景致显得富有层次感。
1.6漏景漏景从框景中发展而来,是指游人能够从疏透处观赏到园林中的景观。漏景能够促成园林空间的空灵与渗透,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例如苏州留园入口处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连续的玫瑰窗漏景等,这些都是漏景手法运用的佳作。
2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庭院发展到近现代时期,比较突出的变化有三点。一是功能日益复杂的园林类型增多;二是私家园林的减少,公共共享空间增多;三是建筑体量的增大使园林与建筑、室内与室外空间结合渐差。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没有形成系统的设计理论。我们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更多的是生搬硬套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过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也没有将传统的造园手法和现代景观设计生动的结合在一起。甚至有的设计师单纯的借鉴西方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再将中西方的造园手法杂糅在一起,使得其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应有的整体感和和谐感。这样的作品往往背离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初衷,仅仅流于形式,造成了设计与理论的脱节。现代景观建立在“空间”中,那什么是“空间”?中国古代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写到“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在这段话里阐述了“空间”的哲学概念:有形的容器和无形的空间。以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空间一般是指墙体围合起来的建筑物所形成的区域。当空间的概念从建筑设计延伸到了景观设计时,空间就是指通过景观材料和细部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区域场所。
2.1场地要素场地要素无论对于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来说,都是工匠首先考虑的。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营造基础,场地的选择应当考虑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安全舒适,大到园林的布局与选址,小到亭台楼阁的朝向与位置。中国古代著名的园林营造师计成在《园冶》中提到:“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这说明古代工匠在构造园林景观之前一定对所选场地周边的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再通过构思设计将周边的自然景观巧妙地纳入园林中来。中国传统园林讲求“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设计原则,在造园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场地一般按照其形态、规模、和坡度来归类和评估。从现代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场地的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场地的形态来说,园林就是所选地形和景观小品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的连续组合体。所选地形和景观小品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各种不同地形类型所制约:平地、凸地与山脊、凹地与山谷。(1)平坦的地形能够带给游客舒适和踏实的感觉,是游客聚集、休息最合适的场地(图6)。(2)凸地形在园林中一般被处理成土丘、丘陵、山峦或小山峰。凸地形的坡面和顶部限制了空间,提供给游客的外向型的视线范围,使游客可更广泛地观察周围环境。(3)凹地形在园林中可作为放置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的建筑小品,特别是当其被较低矮、或垂直于等高线的设计形状所环绕时,还可作为理想的表演舞台。同样山脊与谷地就是凸地形和凹地形在自然界中的合理演变,其优缺点与处理方法类似。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设计时,应当从整体角度规划设计园林景观,更加注重融合在场地周边原有自然景色中。中国幅员辽阔、物资丰富,各地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我们在构思设计园林前,通过对场地内已有要素和周边环境的分析与勘查,再加上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特色景观,营造出与场地周边地域特征相统一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4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于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来说,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虽然得到了一些较为凸显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比方说,很多的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显得较为单一,或者生硬,没有生气。相对于其他的景物来说,显得过于独立。这样使得游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免多了一些遗憾,失去了一些美感。因此,我们的设计人员需要对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进行一定的深化和加强,将这些问题良好的克服,从而使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达到一个较为高端的层次,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达到一个更好的境界。本文就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进行一定的思考。
一、概念探讨
一般来说,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这类软质景观而确定的名称,泛指用质地较硬的人工材料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效果。硬质景观在园林绿地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的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园林在设计完毕之后,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概念上比较模糊,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理论。使得在实际的设计工作时,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对日后的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的原则
硬质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 与园林绿地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等。也包括园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硬质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硬质景观的设计必须呼应园林绿地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也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绿地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硬质景观配置效果,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空间组织立意原则是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有些设计师为了获得一定的突破,寻求创新,没有良好的遵守空间组织立意原则,导致在后来的设计中,路子越走越偏,甚至没有办法施工。这样的典型案例,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存在较多,我们支持对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进行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但固有的原则不能随意打破,否则只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2、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对于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来说,地方的特征原则是一定要良好体现的。有些设计师认为,需要缩小南北之间的差异,互相取长补短。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在实施的时候,也要量力而行,不能将对方的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完全搬到本土来进行实施,这样就完全违背了地方性特征的原则,会对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如到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硬质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园林要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园林景观空间。由此可见,良好的遵循地方特征性原则,才能更好的设计园林绿地硬质景观,从而获得更大的突破。
三、硬质景观的构成
1、花架
花架在园林中是最接近自然的,而且也是中国园林特有的一种园林建筑,是室内向室外空间过渡的一种形式。在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方面,花架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很多的设计师都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花架的设计中,原因在于花架能够让人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虽然身在喧嚣的城市当中,但是由于园林当中多了一些花架,而且由于设计的比较和谐与统一,因此少了一些刻意,多了一些自然的元素。这样就对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我国现阶段的花架设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即使在一些普通的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中,也有很好的花架设计。通过一定的调查,人们对花架的满意度很高,相信在将来的设计中,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
2、亭
亭是特指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是供行人停留休息之所。在园林中它是最为常见的建筑,无论是在古典园林或是现代园林中,各式各样的亭子都随处可见。亭对于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来说,是一种必备的设计,如果缺少这种设计将会使得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黯然失色,或者让参观园林的人感觉少了点什么。在古代的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中,亭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谁,如果没有良好的对亭进行设计,从某一个方面来说,这个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是失败的作品。在现阶段的设计中,亭的设计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众多的艺术设计大师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在亭的设计上面,不仅仅是希望为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增添一些亮色,同时还是一种突破。
3、廊
园林中的廊是亭的延伸,是联系风景点建筑的纽带,随山就势,曲折迁回,透遒蜿蜒。对于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来说,廊相对特殊一些,它的设计需要结合所有的景观设计。主要原因在于,廊能够将所有的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连接在一起,而且不会显得生硬和不协调,反而会显得非常的蜿蜒流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廊都非常被设计师们重视。有些设计师是依据廊而进行园林
绿地硬质景观设计,从而达到了一个较为良好的效果;有些设计师是将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先设计好,之后让廊将其连接好,就像穿针引线一样,一气呵成,非常有气势。让人在欣赏的时候,不禁感叹设计师的巧妙。
4、雕塑
园林中的雕塑小品以观赏、装饰性为主,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广泛应用,占有重要地位。雕塑小品的题材不拘一格,形体可大可小,刻画的形象可具体、可自然、可抽象,表达的主题可严肃、可浪漫,根据园林造景的性质、环境和条件而定。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中的雕塑对人们来说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在游玩欣赏的时候,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较多的雕塑存在,无论大小。只有人们想不到的,没有设计师做不到的。很多时候,往往只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一些雕塑,却已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过去,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对雕塑的要求非常严格,比方说石狮子,需要根据官员的级别确定雕塑的大小和样式。但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一般情况下,现阶段的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进行设计的,同时需要符合其他的景物,不能单独的进行设计,否则会影响整体的布局。
5、园林道路
园林中的道路, 即为园路。它是构成园林基本组成要素之一, 包括道路、广场、游憩场地等一切硬质铺装。园路除了具有交通、导游、组织空间、划分景区等功能以外, 还有造景作用, 提供活动场和休息场所, 组织排水等作用。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地道路设计时,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结构、铺装材质、形式等从实用功能和美观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6、园林围栏
围栏是园林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功能, 它是园林组景中大量出现的一种重要小品构件和装饰小品, 在园林中的作用主要有: 具有维护功能, 是划分园林空间的要素之一; 具有点缀装饰园林环境, 用于园林景观的需要; 具有组织疏导人流、划分活动范围的作用; 具有改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效果, 从视觉上扩大绿化空间、美化市容的作用。
结束语
本文对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对于现阶段的发展而言,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各个人群,都对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需要从新的角度出发,进行较为大胆的创新思考,这样才能在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领域获得更大的突破。对于现阶段的一些问题而言,只要良好的遵循固有的一些原则,相信能够获得一定的解决,在将来的发展中,相信能够对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志民.小区硬质景观设计与施工中的几个问题fJ7.工程建设与设计,.003, (11).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5
【关键词】法式园林;景观设计;造景
经济发展的大潮席卷了所有行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生活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日益高涨的客户需求,各行各业开始进入了提升品质及个性的行动中来,其中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更是引领着前进的脚步。伴随着景观行业也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并已经成为决定楼盘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景观设计风格也随着客户不断提升的审美要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值得重视的是,环境景观如同其他事物一样,备受时尚影响,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化。景观设计更要做的考虑景观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型、实用性及合理性,真正做到将建筑主体与环境景观融合一体。
一、景观发展风格
随着国内景观设计的不断成熟,设计风格已经不仅仅是售楼的概念,而是要切实的让客户体味纯正风格的生活方式。让客户在国内就能感受到纯粹的异国风情,感受到异域风情景观设计带来的不同生活感受。目前异域风格的景观在国内遍地开花。人们追求特色生活品质的需要日益高涨。国内现有的景观设计风格有:东南亚风格(泰式、巴厘岛风情),欧式(北欧、法式、西班牙、意大利、英伦风情等),现代亚洲(日式等)。无论哪种风情的景观设计,都应该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大自然原本的环境和特色,做到风土人情与文化氛围相融合。下面着重介绍下法式园林的特点以及原则。
二、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1、尊重场地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充分了解现现场地貌的基础上,概括出最大特性,将场地的“潜能”开发出来,真正释放出场地灵魂。
2、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由景观实体和实体构成的空间组成。在设计中除了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还要对软质实体景物注重,对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进行塑造。
3、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的最大特色在于可以随着季节、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是有生命的、不断生长、运动、变化的。
4、强调地域景观特色
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当地人的行为方式,营建特色的景观格局,满足当地人民的活动需求。
5、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
6.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
三、法式园林的特征
法国路易十四时期,造园世家出身的勒诺特尔因设计维康府邸花园而声名鹊起,后来成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包含了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宫,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等他人望尘莫及的作品。勒诺特尔,改变了法国造园的模仿状态,形成独特的造园样式。以落叶密林为丛林背景,大量采用黄杨和紫杉作图案树坛。常用图案花坛,注意色彩变化,并经常用平坦的大面积草坪和浓密树林,衬托华丽的花坛。园林在水景方面多为整形河道、水池。
1.风格特征:具南部欧洲滨海风情,与北欧风格相比显得更精致秀气,色调明快响亮,点状水景多,小品雕塑丰富,宏大精致兼具自然随意,适用于大中型打造欧式风情的中高档项目。
2.法式元素:整形的植物,法式廊柱,雕饰精美的花器,园林家具及雕塑。
3.特点:布局上突出轴线的对称,恢宏的气势。
4.地中海式元素:开放式的草地,精修的乔灌木,地上、墙上木栏上处处可见的花草藤木组成的立体绿化,简洁朴素的景墙配合欧式人物雕塑,连续拱廊与拱门以及精工花钵等建材。
四、法式园林设计要素
(一)建筑与景观协调
所有景观设计均围绕着建筑这一中心进行设计。同时融合了现代商业及居住对景观的要求。做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景观与建筑的协调。
(二)文化背景
法式园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即在帝王式的仪式和奢华的私密之间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给到客营造出尊贵及独特之感;使用高品质材料营造出恒久及尚品之感;大尺度园景空间适当衬托建筑形式和规模;小尺度户外区域营造私密感及舒适感;引导视线,调动感官,有序的布局是不同的室外空间完美结合。
成功的街景是由一系列物质元素构成,每种物质元素都展现特定的社会目的。正是这些物质元素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使得街道充满生机,引人入胜。
(三)景观设计营造:
1.法国园林在平面构图上采用了意大利园林轴线对称的手法, 主轴线从建筑物开始沿一条直线沿伸, 以该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其他部分。园林形式以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轴线与路径的交叉点, 多安排喷泉、雕像、园林小品作为装饰。这样做, 既能够突出布局的几何性, 又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感, 从而营造出多变的景观效果。
2.树篱是花坛与丛林的分界线。厚度常为0.4 —0.6 米, 形式规则, 且相互平行。从0.4米的矮树篱到1.2米的高树篱, 各种高度应有尽有。树篱一般栽种得很密, 行人不能随意穿越, 而另设有专门出入口。树篱常用树种有黄杨、桧柏等。丛林通常是指一种方形的造形树木种植区, 有的在树丛中央辟出一块草坪, 在草坪中央设置喷泉,草坪周围只有树木、栅栏、水盘、而没有其他装饰物。还有的设有许多圆形小空地或者将树木按每组五棵种植成V字形。
3.水景的处理。法国园林十分重视用水,认为水是造园不可或缺的要素, 巧妙地规划水景, 特别是善用流水是表现庭园生机活力的有效手段。法式园林中喷泉的设计方案多种多样, 有的取材于古代希腊罗马神话, 有的取材于动植物装饰母题, 它们大多具有特定的寓意, 并能够与整个园林布局相协调。这里将水渠缩略成倒影池,将周围园林景观与建筑倒影在静水面上,形成别样景观。
4.花坛的设计。设计的花坛有四种类型: 即“刺绣花坛”、“组合花坛”、“英国式花坛”、“分区花坛”。 “刺绣花坛”是将黄杨、桧柏之类的灌木修剪成树篱, 形成刺绣图案,这种花坛中常栽种花卉、草坪。英国式花坛”就是一片草地或经修剪成形的草地,四周辟有1.2米宽的小径,外侧再围以花卉形成的栽植带。“分区花坛”完全由对称的造型黄杨树组成, 没有任何草坪或刺绣图案的栽植。
5. 法国园林中的雕塑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对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摹仿; 二是在一定体裁的基础上的创新。后者大多个性鲜明, 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结束语】: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信息、资讯、文化理念以及产品的交流,同时也对当地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的文化就更具有交融性和包容性,也是现代景观发展的大趋势。所以研究所处时代的文化特性,才能够追随者文化发展的曲线,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金云峰 黄玫 发展特征浅析——以法式园林的兴衰为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1期.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6
关键词:枯山水;现代景观;日本园林;中国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枯山水是日本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园林艺术形式,以简远写意的表现手法及清净空灵的空间意境而著称。与中国古典园林中治山理水的方式不同,日本枯山水中并没有任何水的元素,仅利用山石、白砂、植物等元素对真实的山水进行象征性地表达,创作出一个没有山水的山水意境场所,以此体现日本禅宗对于自然山水的理解。其造园手法和表现形式独特而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文化。
枯山水在日本大多是由僧侣创作,他们希望脱离世俗,走向佛门世界,因此枯山水从问世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禅宗思想。最初寺院中的重大仪式是在方丈南亭进行,随着禅宗的发展,这种仪式举行的地点改为方丈内部举行。为了与禅宗思想相结合营造出佛法的圣洁,同时能够从庭院内部的景观可以领略到禅宗的特定思想,便在方丈南侧庭院中铺上了白色的石砂,以此枯山水逐渐形成。最早的枯山水起源于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可以称为枯山水的形成期。由于受到中国禅宗文化和中国水墨山水绘画的影响,日本佛教僧侣也逐渐摆脱之前的园林设计方式,开始希望借助一些静止不变的抽象元素来表达“苦行”和“自律”精神。到室町时代,枯山水正式形成。这时禅宗思想对于园林艺术影响更加深厚,促使日本古典园林逐渐脱离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开始朝着枯、寂、佗的思想境界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京都龙安寺方丈前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北庭,被誉为“枯山水双壁”。其中大德寺大仙院方丈北庭主要通过白沙、立石与青苔绿植展现出一幅幽远、富有禅意的自然景象。可见当时的枯山水已经把无生命的山石与石砂与禅意进行了完美结合,引领人们体会到禅意至真的人生哲理。
枯山水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形成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其中首要的起因是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和砂石资源的丰富。这些因素导致日本僧人无法把中国古典园林直接引入到庭院之中,只能通过岛国仅有的资源进行创新和设计,这个过程便是处于那个时代“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日本寺院庭院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
2枯山水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和现代主义景观的发展以及国际间文化的交流,枯山水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日本土地的限制,开始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并且单纯利用原始的设计手法将石砂和石群进行组合已经很难同“现代人的自然心境”相吻合。就像著名的枯山水设计者野俊明所言:在如今高楼林立混凝土森林的现代都市中,能够提供人们去感受大自然的场所和机会越来越少。野俊明评价这样的环境只是造就了一个让人们始终处于忙碌状态的简陋的环境。建筑物和停车场以及水景和树池周边的绿化都不够称的上是自然,真正的自然是可以唤起人们的感动并且令人难以忘怀的空间组合。但他坚信能够在寺庙之外的空间将禅宗庭院推广,例如加拿大驻日本大使馆庭园就是对这样一个课题最好的回答。
加拿大驻日本大使馆是以高地的平台为基础能够俯视远处的绿色空间为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因此庭院的设计必须在使用的基础上,满足日本本土工作人员和加拿大外籍工作人员的审美、功能需求,同时符合国际主义背景下的文化要求。因此野俊明对两国的地理景观进行抽象处理,按照逆时针的防线构建在餐厅的周边,以此来象征两国的密切关系。在园区的东南一角放置了用大理石筑起的方形水池,以此象征大西洋的开阔与西方文化的磅礴气势。在其东北方向用枯山水中叠石的方式设计了一组岩石群组和三组岩石,以此来象征加拿大的冰川和山脉,造型手法对比强烈,体现出了加拿大文化的豪迈。在这片“大西洋与冰河山脉”的西北角也有一个水池,水池中设置了细腻的跌水、飞石等元素表现出了日本细腻的一面。穿过一条狭长的走廊,狭长的砂石铺地延伸到代表日本的部分,表现出一种寂静、细腻的日本情感。在整个庭院中没有进行植物配置,而是充分利用了借景的手法将周围环境中的绿植引入人们的视野,增大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仿佛感受到置身于自然之中。在园中,天然的岩石被耙成水纹状的沙砾围绕着,其间放置有若干步石。岩石与步石虽然是分开放置的,但相互呼应又组合成一幅规整的几何图案,这样的景观形式其实是枯山水庭园得一种现代演绎。充分利用了枯山水中白砂和山石的摆放,将日本枯山水的设计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
查斯・曼哈顿银行广场下沉式庭院
查斯・曼哈顿银行广场下沉式庭院是美籍日裔雕塑家兼景观设计师野口勇对枯山水全新的解读与演绎,完整地将日本文化精髓表现在西方现代设计之中,是枯山水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典范之作,被译为“我的龙安寺”,而龙安寺就是当年东方之旅中唤起他特别情愫的京都最著名的枯山水园林。直径18米的圆形下沉空间中,七块大石不对称地放置于以花岗岩材质建造的波浪形地床上,石头下方地面隆起成小圆丘,花岗岩铺装成环状花纹和波浪曲线,替代传统石庭砂地的水波状耙纹。黑色的石头是专门从日本精选来的,石头下面的地面隆起一个个小圆丘、用花岗岩在地面上铺成环形花纹和波浪曲线,如同耙过的沙地一般。当庭园中覆盖薄薄一层水时,这些散布的石峰和隆起的圆丘仿佛大海中的几座孤岛,展现出日本庭园的独特魅力。
3枯山水对中国现代景观的启示
日本对于文化的“拿来主义”,希望将外来精华同化为自己的东西,日本园林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并未进行全盘照搬,而是结合自己的文化加以改造,并逐渐形成自己简约、细致、内敛、精巧的风格,充分反映出日本造园者对于自己文化的理解。然而,我们对于日本枯山水的学习也不能只对其进行照搬,还要根据中国的实情与文化进行结合。正如建筑师吴良镛先生所言:“中国一切有抱负的建筑师应当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但这种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从本国需要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创造出自己的道路。”
作为20世纪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在世界各地为各种各样的民族设计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作品,其中便包括了对于项目所在地传统文化的改造和利用。贝聿铭认为:如果你站在一个原有的城市,特别是老城区建造,你应该尊重城市原来的组织结构,就如织补一块衣料或者是毯子一样,但尊重原来的组织结构并不意味着模仿他的形式。苏州博物馆新馆便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一种尊重原来组织结构基础上的创新。其建筑风格采用了现代主义和传统苏州民居建筑相结合的 “灰和白”的基调,因此为了能够与现代的博物馆融合,新馆假山的处理是现代式的抽象手法,并没有利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太湖石,而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头进行组合放置在一角。贝聿铭先生认为,一方面传统园林中的太湖石多以“皱、漏、瘦、透”自然形态为美,与几何图案、间接地现代庭院相冲突;另一方面,太湖石在古人造园中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很难超越,所以最终选择了“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风景。庭院中的山石配置体现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置石与日本园林枯山水的融合,在庭院北墙之下,片山横置于石砂之上,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呈现出群山起伏的态势,仿佛身临静谧山水之中。
在中国现代景观中设计枯山水时要考虑到中国与日本的不同,中国与日本国情并不相同,中国人口众多,文化艺术种类丰富而博大,这与日本小而精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日本精巧但不大气的枯山水没有产生足够的理解。或者很难直接应用到我国的园林与景观中,但是在局部的设计中,或者对于枯山水深层次的设计理念上,枯山水却能给予中国园林很大的启示作用。
日本枯山水与中国传统园林最大的不同在于体验。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中设计师大多都是园主,园主希望利用园中仅有的土地对大自然进行模拟,使自己置身于自然界中。中国的园林中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而日本的枯山水园林造园者大多是主持、僧侣,他们希望能够利用园中的寸土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的禅宗思想。
4结语
中国园林艺术与日本园林艺术一脉相承,但从整体来看,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于传统的传承还远远不够。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传统园林文化的继承和把握,特别是日本景观设计中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生态理念以及乐于尝试、勇于创新、并对于外来文化善于歉收并蓄的精神和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应用到我们现代园林的设计中,从而使中国的传统园林重新站在设计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罗丹荔. “枯山水”在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演变[J]. 装饰,2011年05月,总第217期:125~126.
[2] 杨艺红、刘劲军、顾至欣、李辰.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J]. 江苏农业学报,2009 , 25( 2 ):369~ 371.
[3] 林静. 枯山水庭园的造园艺术与现代演绎[J]. 艺术设计学,2013-1:94~95.